2019—2020学年历史寒假作业(附答案)

2019—2020学年历史寒假作业(附答案)
2019—2020学年历史寒假作业(附答案)

2019—2020学年历史寒假作业(附答案)

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1.西周的礼制非常严格,在丧礼中对王朝的三公及诸侯一级贵族的赐谥,由太史负责;而对公卿一级贵族的赐谥工作则由低于太史的小史负责。这一举措()

A.保障了贵族的政治特权 B.巩固了社会的等级秩序

C.维护了周王的专制统治 D.促进了文化交流与认同

2.从分封制的角度看,周朝国家管理在平面上可以分为一系列政治单元,包括王畿和各诸侯国。在每个单元中,又基本上都有国、野两类政治区域,他们之间是统治、被统治的关系,各自有不同的管理政治制度和社会职能。由此可知,西周的分封制()

A.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集中管理 B.有利于稳定西周王朝社会统治

C.促进了全国各地的文化大一统 D.推动血缘政治向官僚政治转变

3.华夏之域初仅限于鲁、晋、齐、郑、蔡、卫等“王之支子

母弟甥舅”诸国及行周礼的宋、陈等中原诸国。到战国晚

期,魏国人托名大禹而作《尚书·禹贡》,分当时天下为

九州,这是撰著者理想中企望能够实现的政治区划。“九

州”的出现说明()

A.中华文明的不断扩展

B.走向统一是民心所向

C.魏国具备了一统天下的实力

D.宗法制度增强了民族凝聚力

4.北宫錡向孟子请教西周的爵位等级与俸禄制度。孟子回答说详情已不可知,因为诸侯担心妨碍自身而将这方面的典籍销毁了,自己也只是听说过一些大概情况。这说明,当时()

A.宗法分封制度遭到破坏 B.思想文化领域因循守旧

C.儒家思想并未受到重视 D.中央集权思想开始出现

5.下图为春秋后期吴国属地淹城的平面图,该城的设计规划体

现了突出的实用价值。该图反映了春秋后期()

A.城市商品经济高度发展

B.皇权至上的观念逐渐形成

C.社会动荡战乱频繁的政局

D.中央集权制度的雏形出现

6.钱穆先生指出“中国版图的恢廓,盖自秦时已奠其规模。近世言秦政,率斥其专制。然按实而论,秦人初创中国统一之新局,其所努力,亦均为当时事势所需,实未可一一深非也。”其观点意在说明() A.秦朝奠定了后世版图基础 B.郡县制不利于实现君主集权

C.中央集权体制具有合理性 D.专制暴政与秦朝的灭亡无关

7.有学者认为,汉初刘邦选择了郡国并行制是无奈之举,只有这种制度才能维持一个大一统的局面,才能使他这个皇帝得到更多人的拥护。该学者的看法表明,汉初()

A.新、旧政治势力交织并存 B.中央集权制得到广泛支持

C.已不存在分封的社会基础 D.郡县制更有利于国家统一

8.汉代太常的职责是掌管祭祀祖先鬼神,引导天子祭祀。太常的“常”同“尝”,乃依四时奉献时物让祖先鬼神时时尝新之意。大(应为太)常位列汉朝九卿之首,兼管文化教育,皇陵所在县的行政,也统辖博士和太学。据此可知,汉代的太常()

A.延续了家国一体的政治传统 B.强化了神权和王权的结合

C.成为了当时级别最高的官职 D.协调了中央和地方的关系

9.古代中国新统一的王朝通常会编写前朝的历史,既是对前朝的“盖棺论定”。也表明对前朝正统的继承。

元朝在修前朝历史时,为确定奉哪个朝代(金、辽、宋)为正朔,引发了激烈的争论,最后元朝统治者将金、辽、宋均奉为正朔。据此推断,该举措()

A.消除了意识形态对政治的影响 B.有利于推动元朝的政教合一

C.打破了传统的中原中心观念 D.激化了帝国内部的民族矛盾

10.宋初,朝廷重用士大夫,对宗室子弟优以爵禄,却严格限制其应举,宗室由此逐渐成为朝廷的负担,被讥讽为豢养。后期朝廷转而鼓励宗室子弟应举和补官,使其融人士大夫群体,凭学识、品行赢得认可。宋朝这些措施()

A.体现了理性施政的精神 B.维护了科举程序公正性

C.扩大了平民入仕的机会 D.防范了宗室交结士大夫

11.唐末,财经部门出现了固定的职官机构即度支、户部和盐铁转运使。财税大宗都由盐铁转运使和度支使掌管,户部使在三司中是相对清闲的职位。据此可知,唐末财政机构改革()

A.有效避免了藩镇势力过度膨胀 B.加剧了皇权与相权的矛盾

C.对宋代制度设计产生重要影响 D.导致三省六部制名存实亡

12.《元代政治制度研究》认为,元世祖末年,行省逐渐演化为常设的、固定的地方最高官府,但是终元一代,行省官名义上一直属于中央机构官员,其代表中央分驭各地的使命依然如故。这说明元代的行省制度()

A.达到中央与地方势力平衡 B.削弱了中央与地方的联系

C.实现了地方政府高度自治 D.具有决策重大事务的权力

13.对于魏、蜀、吴三国政权的正统问题,北宋学者多以禅让得国且控制中原的曹魏政权为正统,而南宋学者则多以刘备建立的蜀汉政权为正统。这一变化反映了()

A.当时政治形势发生剧烈变化 B.经济重心从北方转移至南方

C.两宋政权官方哲学明显不同 D.对三国历史的认识渐趋客观

14.唐朝初年,皇帝授予一些官员“同中书门下三品”、“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参议朝政”、“参知机务”

之类的名号,让他们参与宰相事务,共议军国政事。这一措施()

A.巩固了三省长官的地位 B.加剧皇权与相权的矛盾

C.解决了效率低下的问题 D.分化相权并加强了皇权

15.隋唐时期,御史与谏官相辅相成的监察制度体系臻于完备。宋以后,谏官制度逐渐衰微,明清时期逐渐形成以御史与谏官制度合一的、以督察院为主体的单一监察制度体系。可见古代监察体系的演变A.缓和了官员内部的矛盾 B.保障监察权力的高效运作

C.提高了中央的行政效率 D.与专制权力的强化相一致

16.钱穆说:“隋唐后通过科举考试来选拔人才,以德行和学识为依据,体现了平等的原则而非专断独占的作风”。据此可知钱穆认为科举制()

A.有利于强化君主专制 B.加强了思想文化控制

C.重视官员的综合素质 D.抑制了世族门阀势力

17.据记载,汉代的郡县长官不必征求朝廷同意就可以处死罪犯。宋代死刑案件必须由州和朝廷审理核定。

到明清两代,知州、知府、知县的刑罚权仅剩行使鞭笞。这种变化反映了()

A.司法机构逐渐独立 B.中央集权不断加强

C.专制皇权趋于顶峰 D.地方政府职能转变

18.明永乐帝即位后,内阁开始参与机密事务,但诸可奏章并不经过内阁,一切批答皆出自皇帝。洪熙以后,阁权渐重,六部渐秉内阁之意行事,内阁逐渐成为执政的中枢。这表明明代内阁()

A.已成为法定中枢机构 B.执掌机密事务的决策

C.行政职权已有所变化 D.性质发生根本性变化

19.据学者研究,雍正朝有权向皇帝密折奏事的官员从康熙朝100多人增至1200多人。除京官和地方督抚大员外,甚至部分品位较低的官员也获得了上奏权。这表明当时()

A.官员制衡机制初步建立 B.权力机构设置混乱失序

C.皇权专制制度得以强化 D.特务机构渗透领域广泛

20.明代内阁大学士多数为词臣入阁,品秩较低,一般限制在正五品这一阶衔上面,而到了康熙九年,清政府把大学士的品秩由正五品升格到正二品,到雍正七年,又升格至正一品。清代内阁大学士品秩的变化()

A.反映出内阁位高权重 B.折射出君主专制的强化

C.表明清代前期以文治国 D.表明中央权力体系完善

21.在雅典,一个案件就像是一部有三个角色的戏剧,这三个角色都是业余的,他们是提出诉讼的公民、准备案件和主持法庭的法官以及听取案情并做出裁决的陪审员。”由此可知,古代雅典()

A.法庭审理案件灵活多变 B.依法判案得到有效的贯彻

C.司法程序完善而且严密D.直接民主具有一定的局限

22.雅典是一个城邦国家,也就是一个城市连同其周围不大的一片乡村区域,人口在全盛时期也不过40万人左右。因而乡居的公民进城参加公民大会可以朝出暮归,人们相互间比较熟悉,一国政务比较简单,易于在公民大会中讨论和表决。材料意在论证雅典()

A.公民是城邦发展的主体 B.城邦有助于公民行使权力

C.民主政治自身有局限性 D.直接民主依存于城邦制度

23.伯里克利善于在正直和政治技巧之间寻求平衡,为此采取的基本策略有三种:第一,如果估计到公民大会将会产生不利于雅典的选择,则尽量不开会;第二,在会议上,随机采取两种演讲策略,以求打动雅典人;第三,如有必要,有时还对公众隐瞒关键信息。这从侧面反映出出()

A.雅典公民政治素养深厚 B.公民大会决定城邦要务

C.政治领袖善于以权谋私 D.雅典民主政治遭受重创

24.伯利克里时代,雅典确立了不法申诉制度,即公民大会或五百人议事会的决议,如有违反现行法律或不合立法程序者,任何公民皆可提出申诉,由抽签选出的公民陪审法庭负责审理。这一制度() A.导致了公民大会的权力被削弱 B.维护了奴隶主贵族既得利益

C.一定程度弥补了直接民主缺陷 D.确立了三权分立的基本原则

25.公元前6世纪末,希腊雅典至少有150个到170个村社。村社的职能之一为登记本村社的公民,公民权的认可决定于所居住的村社机构的登记,而不像从前那样决定于氏族族籍,许多失去氏族族籍的外来自由民也取得了公民权。村社职能的扩大()

A.使个人自由受到一定的妨碍 B.完善了雅典的权力运行机制

C.意在保护雅典平民阶层利益 D.推动了雅典城邦国家的形成

26.古罗马西塞罗的法学思想被后世誉为罗马法的精神。他指出:各民族制定的各种法律(实在法)之上有一更高的适用于一切民族永恒的自然法。“真正的法律乃是一种与自然相符合的正当理性,它具有普遍的适用性并且是不变而永恒的,罗马的法律和雅典的法律并不会不同,今天的法律和明天的法律也不会不同……”这表明罗马法的精神基本特点是()

A.符合自然理性原则的人文性 B.高于一切民族永恒的适用性

C.突破时间地域界限的普遍性 D.依据法律至上判断的确定性

27.公元前242年,罗马设置了最高外事裁判官。最高外事裁判官在处理案件过程中,根据所谓“公平”、“正义”的原则,按照统治阶级的利益与要求,有针对性地调整新出现的种种社会关系。这说明()

A.公平正义是罗马统治者的出发点B.罗马法基于社会的发展变化做出了调整

C.法律的制定取决于统治者的意志D.公民法的制定适应了新的经济发展需要

28.罗马共和国时代的思想家、政治家西塞罗曾说:“我们的国家政体之所以优于其它国家,是因为在那些国家(希腊)里差不多都有过这样一些人,他们以自己的立法和规章建立国家。……然而相反,我们的国家的存在不是靠一个人的智慧,而是靠许多人智慧,不是由一代人,而是经过数个,由数代人建立的”。

由此可见,在古代()

A.罗马的制度优于希腊的制度 B.罗马政制依靠思想家的设想

C.罗马政制更多源于长久实践 D.政体建立必须依靠人民支持

29.早在公元6世纪,罗马法就已经形成了法人制度、物权制度、不告不理原则、契约自由、占有、代理、不当得利、过失责任等制度、原则、概念和术语。这反映了,罗马法()

A.极力维护贵族的利益 B.旨在推动帝国扩张

C.有利于维护共和体制 D.重视调节社会生活

30.《十二铜表法》中规定:家父(家庭首领)对隶属于他的后裔的财产和生命拥有绝对支配权。处在绝对家父权之下的家子,能够和家父一样自由地投票和担任行政官员。这表明当时罗马()

A.实现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B.重视法律程序运用

C.公法与私法有兼容的一面 D.实行民主共和制度

二、材料阅读

1.(2019·新课标全国Ⅲ卷高考·4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

材料一从公元前1世纪建立,到公元4世纪末分裂,罗马帝国地跨欧、亚、非三大洲,设置行省管理意大利半岛之外的地区。罗马民族在政治上处于主导地位,意大利以外的人(希腊人除外)被称为“蛮族”。什么是罗马民族呢,那就是罗马人和意大利人,他们在语言、经济和文化上关系密切,也是共同打下帝国天下的核心力量。据一种比较适中的估计,整个帝国人口约5400万,意大利约有人口600万。行省拥有不同程度的自治权。不断成熟的罗马法通行于帝国全境,但整个帝国的罗马化程度很浅,罗马人使用的拉丁语,在帝国东部只在政府机关和城市中通行,广大农村则仍是各自语言的世界。

——摘编自刘家和、王敦书《世界史》(古代史编上卷)材料二汉武帝强化中央集权,至东汉末,全国百余郡,实施统一制度、法令。通过察举制度的实施,构建起研习儒经、崇尚教化、执行统一政策的士大夫官僚队伍。汉朝盛时“编户齐民”有5900多万人,儒家倡导的忠义孝悌等伦理,成为民众日常行为的规范。汉朝境内的百姓,不复以“燕人”“齐人”“秦人”相区别,而是“某郡某县”人,他们虽方言有异,却使用着统一的不因语言差异而改变的文字。经历两汉四个多世纪的统治,统一的观念深入人心,“书同文、车同轨、人同伦”,在先秦以来华夏融合的基础上,汉朝境内的人们逐渐被称为“汉人”。

——据《汉书》《后汉书》等(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罗马帝国与汉朝在国家治理上的异同。(1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汉朝国家治理对中国历史的意义。(9分)

2.(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由于夏、商、西周朝代的共主与各诸侯国都是作为相对独立的国际政治行为体并列存在,使得该时期的大一统主要体现在土地、民心层面,而秦统一六国则最终实现了制度层面的天下大一统。在此过程中,尽管历次朝代更迭都会出现土地及民心层面的天下分裂,但伴随着民族文化的碰撞与融合,也使得土地范围从中原地区不断向四方扩展,民心也更加凝聚到对共主的认同上,并在最终经历过春秋战国的重重洗礼之后实现了制度层面上从统一礼仪向建立秦朝中央集权体制的飞跃。

——摘编自王宣华《先秦中原文化区域“大一统”秩序观及当代价值探析》材料二元朔五年,武帝令各地诸侯王在封地之内分封弟子,由中央政府给予名号。划分全国为十三州,每州设刺史一人,直接代表皇帝监察十三州的二千石禄的高官乃至诸侯王。采用逐步将外廷权力转移至内

廷的方法,一切文书、奏章、政令一概由内廷官吏执掌。在全国各地设盐官38处,铁官48处,均统归大司农管辖,直属中央政府。

——摘编自《试论汉武帝的治国为政之道》材料三中国古代社会的变迁始终没有脱离氏族—部族—宗族—家族的发展脉络,“父前子名,君前臣名”,“在家为孝,在朝为忠”已经成为几千年社会关系的真实写照,形成了“生法者,君也;守法者,臣也;治于法者,民也”的社会现象。

——摘编自曾小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独特类型及其特征》(1)根据材料一,指出中国先秦至秦朝时期“大一统”内涵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导致此变化的原因。(10分)

(2)依据材料概括汉武帝国家治理的主要措施,结合所学分析这些措施的意义。(8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基本特征,并对其进行简要评价。(7分)

3.(2019·海南高考·2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5分)

材料汉代实行以察举、征辟为主体的人才选拔制度。东汉中后期强调文治,高级官员往往是儒学名家,拥有成百上千的门生。某人一旦成为某位官员的下属,则终生为其“故吏”。一些家族有人长期担任朝廷重要官职,如弘农杨氏、汝南袁氏“门生故吏”遍布天下,成为影响人才选拔的重要因素。官员们互相嘱托,推荐亲属故旧,所推荐的人才“不复依其质干,准其才行,但虚造声誉”。外戚、宦官轮流把持朝政,任人唯亲,以便控制朝廷与地方政治,世家大族干预人才选拔,一些地方的人才选拔甚至是被数个家族长期把持。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东汉中后期人才选拔的弊端。(8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东汉中后期人才选拔弊端的影响。(7分)

2019—2020学年历史寒假作业(一)

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1.(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9—2020学年历史寒假作业(一)答案解析

1.【答案】B 【解析】根据题干可知,在西周时期,对于丧礼中的“赐谥”有严格规定,这印证了题干中“西周的礼制非常严格”这一论断,在西周严格的等级秩序之下,社会生活中到处充满着体现等级秩序的各种规定,反过来,这诸多规定,又更加巩固了社会的等级秩序,故选B项;题干中仅是述及了西周时期贵族“赐谥”的相关规定,没有涉及其他方面,不能扩大为“赐谥”的相关规定保障了贵族的政治特权,排除A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周时期,最高统治者还没有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即周王还没有实现“专制统治”,排除C项;题干仅是述及西周时期对“赐谥”的相关规定,没有涉及文化的交流方面,排除D项。

2.【答案】B 【解析】据材料“他们之间是统治、被统治的关系,各自有不同的管理制度和社会职能”可见分封制度下,职能清晰,隶属明确,有利于稳定西周王朝的社会统治,故选B项;分封制之下,地方有一定的独立性,可以继续分封,减弱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排除A项;分封制下,地方有一定的自主权,不利于大一统,排除C项;分封制的标准仍然是以王室血缘贵族为主,郡县制推动血缘政治向官僚政治转变,排除D项。

3.【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中华夏的疆域初“仅限……等中原诸国”和图中九州范围可知,中华文明的范围在不断扩展,故选A项;图中九州的绘制只能够体现撰著者的理想,无法体现广大人民的人心所向,排除B项;九州图虽然为魏国人所绘,但无法说明魏国具备一统天下的实力,根据史实可知,当时魏国也不具备统一天下的实力,排除C项;宗法制制强调血缘关系,战国时分封宗法制已经趋向瓦解,并且材料中主要突出的是地缘区划,无法体现宗法制对民族凝聚力的作用,排除D项。4.【答案】A 【解析】材料中提到,诸侯因担心妨碍自身而将西周的爵位等级与俸禄制度的典籍销毁了,而这些典籍都是分封宗法制的体现,这说明诸侯有意突破宗法分封制度的限制,进一步说明宗法分封制遭到破坏,故选A项;材料中诸侯敢于销毁传统典籍,说明他们有意突破传统不愿意因循守旧,排除B项;材料中虽提到孟子,但并没有提到孟子的思想主张,也没有提到统治者对孟子的态度,所以无法看出当时儒家思想是否受到重视,排除C项;中央集权思想是法家韩非子提出来的,他比孟子生活的时间要晚,排除D项。

5.【答案】C 【解析】从图片中可以看出,吴国的淹城由外城、内城和子城等组成,在外城之外有护城河和外城城墙,在内城外有内城护城河和内城城墙,在子城外有子城城墙。结合春秋时期战争频仍可知,这是为了战争的需要而设计的,体现了防御的价值,故选C项;从图中看不出其与经济有关的设计布局,排除A项;皇权至上的观念是在秦朝以后形成的,排除B项;从图中看不到中央与地方的关系,体现不出中央集权制度,排除D项。

6.【答案】C 【解析】材料中说明秦各项制度“亦均为当时事势所需,实未可一一深非也”,即秦人所做的,也是当时形势所需要的,不宜有更多的非议,故选C项;材料中提及秦版图仅是引入主题,主旨是探讨秦制度,排除A项;根据所学可知,郡县制制有利于实现君主集权,排除B项;史实可知,正是专制暴政导致秦朝的灭亡,排除D项。

7.【答案】A 【解析】由材料“汉初刘邦选择了郡国并行制是无奈之举,只有这种制度才能维持一个大一统的局面,才能使他这个皇帝得到更多人的拥护”可知汉初郡县制是新势力的代表,封国制是旧贵族势力的代表,因此郡国并行是新旧势力交织并存的结果,故选A项;“得到广泛支持”表述不符合史实,排除B项;汉初的分封制与当时的生产力水平相适应,排除C项;材料强调郡国并行制的原因而非郡县制和封国制的比较,排除D项。

8.【答案】A 【解析】家国一体的特征是家国高度一体化的伦理政治,材料中,汉代太常既要管理祭祀,也要管理文化教育及行政事务,体现了家国一体,故选A项;太常祭祀的职责不能体现统治者把神权和王权相结合的特征,排除B项;由材料“太常位列汉朝九卿之首”,可知太常属于九卿,根据三公九卿制度,可知九卿在三公下,排除C项;材料中是中央的权力问题,不是中央和地方的关系问题,排除D项。

9.【答案】C 【解析】依据材料“最后元朝统治者将金、辽、宋均奉为正朔”可以看出该举措打破了传统的中原中心观念,故选C项;A项中的消除说法绝对化,排除A项;元朝本就不是政教合的政权,排除B项;“元朝将金、辽、宋均奉为正朔”,有利于金、辽、宋文化与民族融合,排除D项。10.【答案】A 【解析】据材料“宋初......对宗室子弟优以爵禄,却严格限制其应举宗室由此逐渐成为朝廷的负担,被讥讽为豢养”“后期朝廷转而鼓励宗室子弟应举和补官,使其融人士大夫群体,凭学识、品行赢得认可”可知朝廷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对宗室的政策,体现了理性的施政精神,故选A项;材料强调对宗室成员从政政策的调整,重点不在维护科举制程序的公正性,排除B项;材料强调对宗室的从政政策的调整,扩大不了平民入仕的机会,排除C项;据材料从限制宗室应举到鼓励宗室应举,主要是为了适应施政需要,并不能防范宗室结交士大夫,排除D项。

11.【答案】C 【解析】据材料“度支、户部和盐铁转运使”等信息,结合所学可知,北宋为加强中央集权,在中央实行三司,分割宰相的财权,在地方设立转运使,削弱地方财权,由此可知,唐末财政机构改革对宋代制度设计产生重要影响,故选C项;“避免”的说法过于绝对,排除A项;材料没体现皇权与相权的矛盾,排除B项;导致三省六部制名存实亡的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D项。

12.【答案】A 【解析】据材料“行省逐渐演化为常设的、固定的地方最高官府,但是终元一代……其代表中央分驭各地的使命依然如故”说明行省体现了中央与地方势力平衡,故选A项;材料“其代表中央分驭各地的使命依然如故”说明加强中央与地方的联系,排除B项;材料“代表中央分驭各地”说明代表中央管理,排除C项;材料“其代表中央分驭各地的使命依然如故”说明还是受到中央节制,排除D项。

13.【答案】A 【解析】据材料“北宋学者多以禅让得国且控制中原的曹魏政权为正统,而南宋学者则多以刘备建立的蜀汉政权为正统”结合所学北宋政权是来自于后周的禅让而南宋是继承北宋而建立的政权,二者为了宣扬政权的合法性产生不同的认识,故选A项;材料主要体现政治的变化而不是经济,排除B 项;材料主要展现政治区别不是思想,排除C项;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二者的解释带有主观色彩不是客观,排除D项。

14.【答案】D 【解析】“‘同中书门下三品’、‘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参议朝政’、‘参知机务’之类的名号,让他们参与宰相事务,共议军国政事”让他们分化了相权,故选D项;“授予一些官员‘同中书门下三品’、‘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参议朝政’、‘参知机务’之类的名号”这些人不是三省长官,却做他们的事务,对三省的权力造成冲击,排除A项;“让他们参与宰相事务,共议军国政事”能够削弱宰相权力,从而强化皇权,排除B项;“他们参与宰相事务,共议军国政事”无法判断效率的高低,排除C项。15.【答案】D 【解析】材料“隋唐时期,御史与谏官相辅相成的监察制度体系……明清时期逐渐形成以御史与谏官制度合一的、以督察院为主体的单一监察制度体系”表明古代监察体系的演变主要体现在由复合性体系到单一性体系的演变,由监察政府、皇帝到只监察政府,与专制权力的强化相一致,故选D 项;古代监察体系的演变与专制权力的强化相一致,与缓和官员内部的矛盾无关,排除A项;由监察政府、皇帝到只监察政府与保障监察权力的高效运作无关,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中央行政机构分工明确,简化手续,与提高中央的行政效率无关,排除C项。

16.【答案】D 【解析】钱穆提及科举制的选拔标准和原则,未提及对君主集权的作用,故A项错误;德行和学识成为科举的主要依据,但并未体现出思想文化的控制,故B项错误;德行和学识只是官员素质的一个组成部分,故C项错误;科举制选拔标准的公平公正一定程度上抑制了门阀势力,故D项正确。

17.【答案】B 【解析】材料变化说明地方司法权不断削弱,不等同于司法机构的独立,故A项错误;地方司法权的削弱源于中央集权的增强,故B项正确;内阁、军机处等机构的出现说明专制皇权趋于顶峰,故C项错误;地方享有司法权,不同朝代权力大小不同罢了,故D项错误。

18.【答案】C 【解析】由材料信息“内阁逐渐成为执政的中枢”可知,洪熙以后内阁行政职权已有所变化,故选C项;由所学过的明朝君主专制强化的相关史实可知,明朝内阁只是皇帝的内侍机构,始终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级的行政机构或决策机构,排除A项;明朝内阁只是参与机密事务,但并不能进行决策,

排除B项;材料信息只能表明内阁的行政职权发生变化,但并不能说明其性质发生变化,且明朝内阁始终只是皇帝的内侍机构,是君主专制下的产物,其性质并没有发生过变化,排除D项。

19.【答案】C 【解析】据材料“雍正朝有权向皇帝密折奏事的官员从康熙朝100多人增至1200多人”可知,雍正朝加上了对官员的监督控制,体现了皇权的加强,故选C项;材料只强调向皇帝密奏的人员增加,与官员制衡机制无直接联系,排除A项;材料所说“向皇帝密折奏事的官员”的增加,与权力机构设置无关,排除B项;材料所涉及的官员并非局限于特务机构,排除D项。

20.【答案】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内阁地位的变化。明代内阁只是为皇帝提供顾问的内侍机构,皇帝不希望威胁皇权局面的出现,故而选拔品秩较低官员,而不选择品级高的官员,清代军机处取代内阁的地位,内阁并不能威胁皇权,故选B项;内阁成员权力大小完全依赖于皇帝,排除A项;材料并不是说明清代前期是以文治国,排除C项;材料只涉及内阁官员品秩变化,无法体现整个中央权力体系的完善,排除D项。

21.【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在雅典,一个案件就像是一部有三个角色的戏剧,这三个角色都是业余的”可知作者以业余喜剧演员的比喻来描述雅典公民法庭的构成,突出了当时法庭口头发言的重要性,故选D项;起诉人需像舞台演员那样当众直接表达,而陪审员对整个案情的了解和判决的唯一依据是诉讼人的陈述,法庭审理案件死板,排除A项;起诉人需像舞台演员那样当众直接表达,而陪审员对整个案情的了解和判决的唯一依据是诉讼人的陈述,并非依法判案,排除B项;由于没有律师,法庭内的三种角色直接进行交流,司法程序存在弊端,排除C项。

22.【答案】D 【解析】雅典城邦人口少,范围小,国家政务简单,为实行直接民主提供了条件,故选D 项;材料强调雅典城邦实行直接民主的条件,体现不出公民是城邦发展的主体,排除A项;材料的主旨是直接民主依存于城邦制度,不涉及公民权力问题,排除B项;雅典民主存在仅仅是男性公民的民主、易导致权力的滥用和误用等缺陷,但材料没体现,排除C项。

23.【答案】B 【解析】通过题干中“如果估计到公民大会将会产生不利于雅典的选择,则尽量不开会”、“在会议上,随机采取两种演讲策略,以求打动雅典人”、“如有必要,有时还对公众隐瞒关键信息”

可知雅典公民所操纵的公民大会是最高权力机关,决定者城邦重大的决策,故选B项;题干没有涉及雅典公民的政治素养问题,排除A项;题干中所述及的伯利克里所采取的三种基本策略,其出发点在于平衡“正直和政治技巧”,不能表现出其以权谋私,排除C项;伯利克里统治时期是雅典民主政治的“黄金时期”,并没有遭受重创,排除D项。

24.【答案】C 【解析】由材料“公民大会或五百人议事会的决议,如有违反现行法律或不合立法程序者,任何公民皆可提出申诉,由抽签选出的公民陪审法庭负责审理”可知不法申诉制度可以弥补雅典直接民主的缺陷,故选C项;材料强调雅典民主政治的完善而非公民大会的权力,排除A项;不法申诉制度可以维护公民的利益,排除B项;三权分立是近代资产阶级的政治理念,排除D项。

25.【答案】D 【解析】由材料中认可公民权,由“氏族族籍”变为“村社”登记,由血缘变为地域,这种变化推动了雅典民主的确立,推动雅典城邦国家的形成,故选D项;由材料“许多失去氏族族籍的外来自由民也取得了公民权”可以看出原来没有公民权的人也取得了权力,是公民权的扩大,扩大了公民的自由权,排除A项;雅典的权力运行机制是通过公民大会来实现,材料中论述的是扩大民主范围,不是公民大会如何运行的问题,排除B项;村社职能的扩大,把主导因素由血缘变为地域,削弱了贵族的权力,没有体现保护平民利益的目的,排除C项。

26.【答案】A 【解析】据材料“真正的法律乃是一种与自然相符合的正当理性”,可知罗马法中渗透着自然法中的理性精神,故选A项;罗马法具有普遍永恒的适用性,而未涉及到罗马法的地位高于一切民族,排除B项;“罗马的法律和雅典的法律并不会不同,今天的法律和明天的法律也不会不同”,可知罗马法并未突破时间地域的普遍性,排除C项;“真正的法律乃是一种与自然相符合的正当理性”,可知法律判断依据自然法的理性精神,排除D项。

27.【答案】B 【解析】随着罗马帝国疆域的扩大,商业交往的发展,罗马公民与外来自由人之间适用法律的矛盾日益突出,为调整罗马公民与外来人之间以及外来人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万民法”应运而生,

故选B项;罗马统治者的出发点是统治阶级的利益与要求,排除A项;法律的制定既有统治者的意志,还有社会发展变化的调整,“取决”的说法过于绝对,排除C项;材料论述的是万民法而不是公民法,排除D项。

28.【答案】C 【解析】通过题干“我们的国家政体……不是靠一个人的智慧,而是靠许多人智慧,不是由一代人,而是经过数个,由数代人建立的”可知罗马共和国时代的国家政体之所以比其他国家优越,是因为它经历了数代人的共同努力,源于长久的实践,故选C项;题干中的观点仅代表西塞罗个人的看法,不能推断为罗马制度比希腊制度优越,排除A项;罗马政体是经过数代人的共同努力才完成的,不仅仅依靠思想家,排除B项;国家政体的建立与人民的支持没有必然的关系,排除D项。29.【答案】D 【解析】材料中体现的罗马法的各种制度和原则,主要是解决社会生活中出现的各种矛盾和纠纷,所以反映出罗马法重视调解社会生活,故选D项;材料中体现的各种法治原则和精神,没有明显体现维护贵族利益的内容,排除A项;材料仅体现了罗马法的各种法律原则和精神,不能起到推动罗马扩张的作用,排除B项;公元6世纪,是东罗马帝国时期,故材料的内容不是维护共和政体,排除C项。

30.【答案】C 【解析】材料“家父(家庭首领)对隶属于他的后裔的财产和生命拥有绝对支配权”属于私法内容,“处在绝对家父权之下的家子,能够和家父一样自由地投票和担任行政官员”属于公法内容,可知当时罗马公法与私法有兼容的一面,故选C项;“家父(家庭首领)对隶属于他的后裔的财产和生命拥有绝对支配权”不能罗马法体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排除A项;罗马法重视法律程序运用,材料中也无体现,排除B项;《十二铜表法》颁布前罗马已实行民主共和制度,排除D项。

二、1.【答案】

(1)同:建立了疆域广阔、人口众多的国家;制定了统一的法律;建立起行政管理制度。异:汉朝郡县严格执行统一的制度法令,罗马帝国行省权力较大;汉朝实现了文字统一,罗马帝国未能实现语言文字的统一;汉朝强调教育、教化和伦理规范的作用,罗马帝国重视法律的作用;汉朝制度上对各地区民众同等对待,罗马帝国境内民族区别对待较明显。

(2)意义:确立了中国的基本疆域;强化了民族认同;形成了追求统一的价值观;创立了中国古代治国理政的基本模式。

2.【答案】

(1)变化:由土地和心理层面的统一到制度层面的统一;从天下共主到中央集权。(4分)原因:封建经济的发展,各地区经济联系加强;民族融合推动了国家认同感的增强;中原文化传播的影响;法家思想的影响;中央集权体制建立的推动。(6分,答出2点即可)

(2)措施:政治上实行推恩令,并设刺史监察地方,在中央设立中朝;经济上盐铁官营。(4分)意义:增加政府财政收入;加强中央集权,巩固与发展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4分)

(3)特征:血缘关系浓厚;家国同构;君权、父权至上(或君主专制);人治。(4分,答2点即可)评价:有利于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对维护国家统一起了积极作用;推动了民族融合与经济文化交流;但也易形成暴政、腐败现象,影响社会的良性发展。(3分,须答2点) 3.【答案】

(1)弊端:选用门生、故吏;官员间相互关照;外戚、宦官任人唯亲;世家大族操纵人才选拔。(8分)

(2)影响:人才选拔多名实不符,官员行政能力下降;腐败之风盛行;助长了世家大族的发展。(7分)

2019年高考语文模拟试卷及答案

2019年高考语文模拟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30分) (一)论述文本阅读(9 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近代中国从天圆地方“天下”进入地球“天下”以来,传入了西方“人性恶”的人类哲学思想,以及与之相匹配的遏制“性恶”的国家行政观念:因为人性本源是恶的,因此必须配之以“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国家制度。 这种关于“人性恶”的人类哲学观点,中国其实在春秋战国时代早已有之,代表人物便是诸子百家之一的荀子。荀子持“人性恶”观点,而同时代的孟子则持“人性善”的观点。 中国古代历史的各种哲学流派,有一个非常奇特的现象。按故往历史中国十分惯常思维的“大是大非”原则来看,人性的善与恶,是两个绝然相反的人类社会哲学元素,荀子与孟子应被归为两个不同的学说流派。但中国流传至今的传统学术却把两位持泾渭分明哲学观点的人,同称为“儒家”。不知两位已作古二千多年的大学者会不会在黄土之下跃骨而起? 仔细想来,把不同哲学流派的学者们归于“一家”的文化现象,也在中国古代历史的发展情理之中。中国数千年实行的是皇权行政一统论,而与行政一统论相匹配的学术一元论,也就不得不把为华夏人类思想作出过杰出贡献的各流派人物都归入相同的彀中。在归入“一家”之后,再予以分门别类,作内部清算,谓之“一家”之内的不同“路线斗争”,再或逐“师门”,斥之学术叛徒、学术内奸。那个时代的这种学术的历史发展逻辑,同样与封建社会一统皇权独裁之下的“羁縻”臣僚、清算各派臣僚的行政制度,完全匹配。但显然,两者本来就不在一个学术流派中,而这正是符合近代以来人们认同的人类历史“学术多元论”观点的。历史地看,皇朝社会恶劣的一元论阻碍了古代中国社会分科学说的产生,从而使古旧读书做官的儒学成为通向文化一元论的单行线和独木桥,但人类思想(包括经济形态)本质的多样性决定了学术的“多元”,何必纳入一家?它实质是泯灭了自古以来中华文化哲学思想的丰富多彩性。 春秋末期,早于荀子孟子一百年的孔子仅谈到了人类哲学“仁”的思想,而荀孟则开始了人性恶和人性善的争论。众所周知,自后两千多年中国皇朝历史遵循了孔孟之道,而荀子的“性恶”人类哲学思想早已被皇朝历史自我消弭于无形之中。有当代考古学家指出,人类文明历史数千年以来,人们的物质与观念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人类的性情几无改变。笔者以为,人类历史一直存在着这么一个人性现象:越是缺什么,便越是提倡什么。这就像表决心发誓要克服自我一样。著名华裔历史学家黄仁宇在提到孔子“仁”思想时这么说:“按孔子的看法,一个人虽为圣贤,仍要经常警惕防范不仁的念头,可见性恶来自先天”(黄仁宇著《万历十五年》)。 说性恶可使但凡是人都受到“性恶”遏制,说“性善”则可以使一部分“圣人”免于遏制。这在今天的人看来,道理很简单。假如古人因受人类社会认识论的局限而偏入旁门(轻视实践的古人先给予认知上的定义,再寻找“理”;现代人在实践中寻找“理”),那么,今天的人如果再提“性善”论,则别有它图了——人类历史证明:提倡“善”的人就是“善人”,那是一种是人都不信的鬼话。正如明代哲学家李贽所揭示:孔孟“其流弊至于今日阳为道学,阴为富贵!”(选自《关于人性的善与恶》,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西方人是持“人性恶”的哲学观点的,与之相匹配的是遏制“性恶”的国家行政观念以及“法律面前 人人平等”的国家制度。 B. 作者认为,“人性恶”和“人性善”是两个绝然相反的哲学观念,不应该将分别持有这两种观念的代 表人物荀子和孟子归属于同一个哲学流派——儒家。 C. 把分属不同哲学流派的学者归于“一家”是为了顺应中国古代的历史发展,因为中国数千年来实行的 是皇权行政一统论,而学术一统论是与之相匹配的。 D. 作者认为,现代人再提“性善”论,就是另有所图,而古人提“性善”论只是因为认识论的局限,入 了“先给予认识上的定义,而寻找‘理’的偏门”。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作者以近代西方“性恶论”哲学思想流入中国为引子,探讨了“人性恶”的哲学思想在中国悠久的历 史。 B. 作者在论证中国古代“人性恶”的哲学思想不应该被湮没时运用了对比论证、引用论证等多种论证方 法。 C. 作者引用著名华裔历史学家黄仁宇的话是为了证明,儒家大师孔子从本质上讲也是持“人性恶”的观 点的。 D. 作者指出中国古代历史哲学流派的“奇特现象”,是为了阐明“性恶论”在中国历史中湮没无闻的政 治历史原因:皇权行政一统论形成了学术一统论。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作者认为,中国古代皇朝社会恶劣的一元论阻碍了中国古代社会分科学说的产生;否则,中国古代的 文化哲学思想一定会丰富多彩。 B. 人类历史从来一直存在着这么一个人性现象:越是缺什么,便越是提倡什么。作者认为儒家提倡的“性 善”论正是如此:人类缺少“善”,所以提倡“性善”。 C. 中国关于“人性善”和“人性恶”的哲学思辨,历史悠久。“性恶”论消弭于无形主要是“性恶”论 的理论缺陷:说性恶可使但凡是人都要受到“性恶”的遏制。 D. 明代哲学家李贽认为,“孔孟‘其流弊至于今日阳为道学,阴为富贵’”,指出儒家成为某些人追求 荣华富贵的工具,否定了儒家作为一个流派存在的必要性。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你可能误解乡愁 王鼎钧 算命的先生说,我的八字是“伤官格”,不守祖业。他说的“不守祖业”有两个解释,一是败家,一是漂流。我家毁于两次战争,无家可败,只剩下漂流这一个选项了。 流亡是一种首尾不相顾的生活,像一条线。在我生长的那个社会里,线缠成球,后来这个球散开了,这根线弯弯曲曲拉长了。于是“丁公化鹤,王子求仙”这样的故事就产生了,甚至“穆王南征,一军尽化。君子为猿为鹤,小人为虫为沙”。这根线最后也许能像马蹄铁,两端遥遥相望,可是再也没法连接起来。 流亡也有它的哲学。哲学解释生存,流亡既成为一种生活方式,需要解释,有需要就有发明。流亡也有它的言之成理,持之有故。 “在历史中,每个人都只是一枚随波的落叶”,没错,天地者万物之逆旅,光阴者百代之过客。原乡、异乡,都是为叙述方便而设的名相。 “是否是一种悲凉?”是的,如果你在作诗。

2020最流行结婚祝福语

2020最流行结婚祝福语 1.在你新婚喜庆的日子,没能当面表达我的祝福,特表歉意。祝 你和夫人家庭和睦幸福美满! 2.喂!老兄。这么快就'婚'了。我有事不能来了。不过我还是要衷 心祝福你新婚快乐!多句嘴,要小心身体哦! 3.在这春暖花开,群芳吐艳的日子里,你俩永结同心,正所谓天 生一对,地生一双!祝愿你俩恩恩爱爱,白头偕老! 4.伸出爱的手,接接盈盈的祝福,让幸福绽放灿烂的花朵,迎向 你们未来的日子……祝福新婚愉快! 5.百年修得同船渡,千年修得共枕眠。恭贺你们的美好姻缘! 6.神仙何足慕,只是羡鸳鸯。祝两位新婚快乐,永寿偕老! 7.恭喜,恭喜,恭喜你!恭喜你荣升!尽管这是迟来的爱,但我仍 然万分地为你高兴,并以饱满的热情等候你请我们撮一顿。 8.莲花并蒂开,情心相印;梧枝连理栽,灵犀互通!祝你们百年好合,比翼双飞! 9.金屋笙歌偕彩凤,洞房花烛喜乘龙。 10.祝你们永结同心,百年好合!新婚愉快,甜甜蜜蜜! 11.恭喜你找到好的归宿!祝福你步入爱的殿堂!期待你们早生贵子! 12.百合花里的语言,是共枕安眠的梦甜,玫瑰花上的浪漫,是天 长地久的相伴,一对新人接受这幸福的洗礼,要携手向前,一个未来 接受另一半的到来,要真心以对,新婚快乐。 13.托清风捎去衷心的祝福,让流云奉上真挚的情意;今夕何夕, 空气里都充满了醉人的甜蜜。谨祝我最亲爱的朋友,从今后,爱河永 浴!新婚快乐! 14.同跨骏马驰千里,共植玫花百日香,正是莺歌燕舞日,洽逢花 好月圆时,今日结成幸富侣,毕生描绘锦绣图,容貌心灵双健美,才 华事业两风流祝一生幸福! 15.听说你要结婚了,与一个叫“幸福”的人共结连理,嫁妆是 “如意”,聘礼是“健康”,伴娘是“好运”,还听说你未来的宝宝 叫“快乐”。愿你美满一生哦!

2019_2020学年新教材高一英语寒假作业Unit3TheinternetListeningandSpeaking

Unit 3 The internet Listening and Speaking & Reading and Thinking 1、We have provided seats for the ________(convenient) of our customers. 2、It's about time we ________(update) our software. 3、Refugees ________(stream) into this place for months. 4、Cycling is highly ________ (benefit) to health and the environment. 5、He _______(chat) with his friends about the concert which was to be held the next week. 6、Our mother earth is going through a very ______(艰难的) situation. 7、Wu Changshuo then became another teacher to him and ______(启发) a lot of his works. 8、The concert will raise money for local ________(慈善机构). 9、We were ______(困在) in a traffic jam for two hours. 10、With the widespread use of mobile payment, WeChat and Alipay are two of the most _______(方便的) and safest ways to pay. 11、王阿姨极力留我们吃晚饭。 Aunt Wang tried to ______ ______ ______ for supper. 12、由于彼此之间有了进一步了解,我们相处得不错。 ______ ______ we know each other a little better, we get along fine. 13、我们已经讨论过了要走哪条路。 We have discussed 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 14、她是如此美丽以至于所有的男孩都想和她做朋友。 She is ______ ______ ______ all boys want to make friends with her. 15、Firstly, it will _______ those _______. 首先,它将为那些计划出国留学的人带来便利。 16、Buying books on the Internet is a great way to save time and money. Online bookstores offer new books and used books that can save you lots of money. They are far better compared to traditional bookstores as they offer much more kinds of books. Another advantage of shopping online is that you can also read the book reviews as

2019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寒假作业答案

2019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寒假作业答案 第二页 五、快乐阅读 1、跨、踮、钻、挤。写店里顾客很多,也写出了“我”读书的如饥似渴。 2、突出了“我”对书、对知识的渴求心理。 3、在上书店看漫画书时,体验过这种既快乐又惧怕的滋味。 六、心领神会 “读书好”:读书对自己有益;“好读书”:喜欢读书;“读好书”:读有益的书。 第三页 三、词语接龙 呕心沥血--血气方刚--刚柔相济--济困扶危 大显身手--手无寸铁--铁案如山--山清水秀 悲欢离合--合家幸福--福寿齐天--天下太平 天长日久--久别重逢--逢凶化吉--吉祥如意 四、句子乐园,按要求写句子 1、我们只有多读课外书,才能提升我们的语文水平。 放寒假后,我不但要去北京,还要去青岛。 2、我差不多把这个小图书馆所有的文艺书籍都借阅了。 这个小图书馆所有的文艺书籍差不多都被我借阅了。

3、你不会因为熟悉家中的一切就弃家而去。 4、吃饭是身体成长的需要,读书是精神成长的需要。一个人要成长,既要吃饭,也要读书。 第四页 五、活学活用 1、朋友;故地;书能带给我们温馨的感受。 2、(1)营养;书能充实我们的头脑。(2)阶梯;书能使我们进步。 (3)船;书能拓宽我们的眼界。 3、一位良师,能让我们积累知识,了解人生。 六、口语交际 张华,这几天老师让我们写读后感,我想再看看那本书。你看完了吗? 张华,我有个同学向我借那本书,你看完了吗? 水浒英雄榜 即时雨--宋江;母夜叉--孙二娘;拼命三郎--石秀; 浪里白条--张顺;神行太保--戴宗。 第五页 三、仿照下面画线句的句式补写句子。 老师的课堂;鱼的海洋;翅膀的鸟。 第六页 四、阅读感悟 1、刻、果然。

模拟题:2019年高考语文模拟题1(含答案)

你在读书上花的任何时间,都会在某一个时刻给你回报。----董卿《中国诗词大会》 你在学习上花的任何努力,都会在高考时刻给你回报。----寄同学们 声明:部分素材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 语文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烟火作为中国的民俗文化,其所沉积的宗教、民俗、神话、社会乃至美学意义,令人叹为观止。 《周礼·春官》所载“九祭”中,第三祭“炮祭”,这种烧柴祭天的仪式,被认为是烟火的起源。烟火的流行,始于唐而兴于宋。南宋时,开始用火药制作烟火。至于其功能,依然延续驱鬼辟邪的旧俗,其后,烟火延伸成为敬神拜祖之祭祀以及检阅军队等仪式的重要组成部分;绵延至明清,烟火除祭祀功能外,更多用于节庆、典礼、娱乐、婚丧嫁娶等礼仪。及至我们这一代,烟火原初的驱邪、祭祀功能逐渐淡出,差不多蜕变为纯娱乐的工具。 对烟火的质疑,来自于现代都市文明的崛起。相比起来,烟火与都市文明在实践层面上的冲撞、矛盾关系,远大于两者在文化上的依存关系。的确如此,烟火爆竹的四处散放,给都市带来自娱的快乐,也带来各种问题。都市为此付出过巨大的、难以承受的代价。因此,有学者将此现象谑称为恶俗、恶习,虽刻薄了些,却也道出了由烟火燃放所带来的社会问题。在这种压力下,改变烟火的燃放方式,便成为都市文明发展的必然。 如何既存护烟火所固有的习俗与记忆,又使其在与都市空间的结合中,转型为当代艺术形态,日益成为时代性课题。近年来,由艺术家、工艺师、城市管理者等合作的,以烟火为媒介的大型公共艺术,成为破解上述难题的理想方案。烟火作为公共艺术,不仅以全新的视觉景观呈现出都市的活力,也准确地表达了时代的精神诉求,更为重要的,它还将爆破有效地控制在安全范围之内,有效避免了散放时可能带来的危害。烟火作为公共艺术的范例极多,在澳大利亚、英国、西班牙等国际性的音乐烟火大赛及各类庆典上,以某一主题为旨归的大型烟火燃放与爆破,已然成为常态。 就艺术创作而言,烟火是一个具有无限开拓空间的新领域。在艺术家手中,烟火被插上现代科技的翅膀,突破原有局限,一跃成为大型的爆破艺术新形态。它带给观者的,是视觉、听觉复合为一的现场震撼与艺术感受。虽然烟火在天空中转瞬即逝,却以其华丽盛大,给人们留下恒久的审美记忆。在这里,值得确信的是,凭借现代科技的支持,烟火已在艺术与审美层面,完成自我重生。 当然,仅仅在视觉审美层面理解烟火的公共艺术是远远不够的。事实上,艺术家的烟火艺术创作,往往是围绕某一时代主题而展开的。以时代精神、文明进步、科学理念等主题有效地置换炮祭中的旧习俗、旧观念,是烟火由炮祭转向大型公共艺术的关键一环。另一个事实在于,观者只有与时代主题心有所感,意有所通,将视听觉震撼转化为内心感应,方能带来心灵的快乐。比如,在2008年奥运会上,当燃放起烟火时,人们能够从绚烂的烟火中感受到一个国家成长的节奏,内心充满骄傲和自豪。烟火公共艺术之教化,和传统的君子“以钟鼓道志,以琴瑟乐心”有异曲同工之妙。 从炮祭转向大型公共艺术,烟火准确地标志出一个都市、一个国家文明进步的尺度。燃烧于夜空的璀璨景象,震荡于寰宇的爆裂之声,不仅唤醒我们古老的记忆,也让我们脚下的道路熠熠生辉。

2020年最新朋友结婚祝福句子【三篇】

【篇一】2020年朋友结婚祝福句子 1.瞧,红红的喜字,红红的殿堂,红红的新娘、新郎,还有隆重的婚礼,希望你们今后的生活也像今天一样红红火火,恩爱到老。 2.托清风捎去衷心的祝福,让流云奉上真挚的情意;今夕何夕,空气里都充满了醉人的甜蜜。谨祝我最亲爱的,从今后,爱河永浴! 3.让我们热情高涨,满怀期待,强烈祝贺,一个,好男人的幸福生活,从此——盛大开幕! 4.恭喜你找到共度一生的灵魂伴侣,婚姻是人生大事,我也相信你做出的会是最明智的决定,到时有了爱的结晶生了可爱的宝宝,别忘了请我吃油饭喔! 5.百年好合!新婚愉快,甜甜蜜蜜!早生贵子! 6.珍惜这爱情,如珍惜宝藏,感受每一刻美妙时光。 7.新娘一定美美的,新郎一定酷酷的,烟糖一定倾洒的,香槟啤酒一定纷飞的,礼炮玫瑰一定绽放的,宴席一定让我满面红光的,美好幸福安康一定永远! 8.今天就要少了一个光棍,多了一对鸳鸯!明年就要多了个新生命!也是个新光棍!没想到你这么快就要和光棍说拜拜了!祝:新婚快乐!早生贵子! 9.朋友,在未来的婚姻生活里,我希望你们不管是贫是富,是顺境还是逆境;是少是老,是生病还是健康;你们夫妻二人都要手牵着手,风雨同舟,同甘共苦,共创幸福人生。 10.送一束火百合给你,祝你们日子红红火火百年好合;送一束红玫瑰给你,祝你们的爱情红艳照人天长地久;送一束山茶花给你,祝你们真爱永存天荒地老;送一束毋忘我给你,祝你们真爱永恒,最主要的是千万别忘了我。 11.托清风捎去衷心的祝福,让流云奉上真挚的情意;今夕何夕,空气里都充满了醉人的甜蜜。谨祝我最亲爱的朋友,从今后,爱河永浴! 12.愿爱洋溢在你甜蜜的生活中,让以后的每一个日子,都像今日这般辉煌喜悦!洋溢在喜悦的天堂,披着闪闪月光,堪叹:只羡鸳鸯不羡仙。 13.十年修得同船渡,百年修得共枕眠。于茫茫人海中找到他/她,分明是千年前的一段缘;无数个偶然堆积而成的必然,怎能不是三生石上精心镌刻的结果呢?用真心呵护这份缘吧,真爱的你们。 14.托清风捎去衷心的祝福,让流云奉上真挚的情意;今夕何夕,空气里都充满了醉人的甜蜜。谨祝我最亲爱的朋友,从今后,爱河永浴。

2020学年高二英语 寒假作业(23)新人教版

寒假作业(23) 一、小题练习 1、I have made ______ a rule that I buy a copy of English Square every month. A.one B.that C.this D.it 2He hasn’t slept at all for three days. ________ he is tired out. A.There is no point B.There is no need C.It is no wonder D.It is no way 3、—Excuse me, can you tell me where I can find a supermarket? —I happen to know nearby. Come on, I’ll show you the way. A. one B. it C. that D. some 4、The chairman thought ______necessary to invite Professor Smith to speak at the meeting. A.that B. it C. this D. him 5、He didn’t make____clear when and where the meeting would be held. A.this B.that C.it D.these

6、The two cars are racing close together —it’s unclear ___________ will be the champion. 7、It remains unknown to the public ______________ ready the newly-elected president is to solve problems such as acid rain. 8、I'd appreciate ____ if you could spread the news at once. 9、I would appreciate _____________ if you can pay in cash. 10、My wife is a shopaholic(购物狂). She is addicted to shopping on the Internet. ____________ seems that she can’t control herself well, just clicking constantly with the mouse. 11、An intelligent mind needs a strong body to make more useful. 12、Our company makes a rule not to smoke in the office. 13、I consider a great honor to be invited to this party. 14、I found that hard to break the bad habit. 15、I find them impossible to master a foreign language without much memory work. 二、根据短文内容,从短文后的选项中选出能填入空白处的最佳选项。选项中有两项为多余选项。 It is important for you to be a good listener in class. ①_____ Listening is a cognitive (认知的) act that requires you to pay attention to and think about

2019高一化学寒假作业及答案参考

2019高一化学寒假作业及答案参考 A.石墨 B.二氧化硅 C.氧化镁 D.氧化铝 2.金属钠着火时,可采用的灭火物质是 A.泡沫灭火器 B.水 C.沙子 D.干粉灭火器 3.下列实验操作中错误的是 A.用规格为10ml的量筒量取6ml的液体 B.用药匙或者纸槽把粉末状药品送入试管的底部 C.过滤时玻璃棒的末端轻轻靠在三层的滤纸上 D.如果没有试管夹,可临时手持试管给固体或液体加热 4.某同学在家中实行化学实验,按照图1连接 好线路发现灯泡不亮,按照图2连接好线路 发现灯泡亮,由此得出的结论准确的是 A.NaCl是非电解质 B.NaCl溶液是电解质 C.NaCl在水中电离出能够自由移动的离子 D.NaCl溶液中水电离出大量的离子 5.小华家中有如下生活用品:碘酒、食盐、食醋、84消毒液(内含NaClO),小华利用上述用品不能完成的任务是 A.检验买来的奶粉中是否加有淀粉 B.检验自来水中是否含有Cl- C.除去保温瓶中的水垢 D.洗去白色衣服上的番茄汁

6.下列实验现象,与新制氯水中的某些成分(括号内物质)没相关系的 A.将NaHCO3固体加入新制氯水,有无色气泡(H+) B.使红色布条褪色(HCl) C.向FeCl2溶液中滴加氯水,再滴加KSCN溶液,发现呈血红色(Cl2) D.滴加AgNO3溶液生成白色沉淀(Cl-) 7.将CO2气体通人CaCl2溶液,若要有白色沉淀产生,可加入的试剂是 A.氯化钾溶液 B.碳酸氢钙溶液 C.氯水 D.氢氧化钠溶液 8.下列相关物质用途的说法,不准确的是 A.过氧化钠可用于潜水艇的氧气来源 B.氯气可用于制农药 C.纯碱可用于治疗胃酸过多 D.钠可用于冶炼金属钛 9.下列相关离子的检验方法一定准确的是 A.向某溶液中滴加BaCl2溶液,若有白色沉淀,再滴加足量稀HNO3,若沉淀不溶解,则说明原溶液中一定含Ag+ B.向某溶液中滴加KSCN溶液,若溶液出现血红色则说明原溶液中含Fe3+ C.向某溶液中滴加足量稀HCl,产生气体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则说明原溶液中一定含CO32- D.用铂丝蘸取某溶液在无色火焰上灼烧直接观察火焰颜色未见紫色,说明原溶液中不含K+

甘肃省白银市2019届高三语文模拟试题一(含答案)

甘肃省白银市2019届高三语文模拟试题(一) 本试卷共22题。全卷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英文世界以瓷器(china)命名中国(CHINA),而中文世界对此“未持异议”,体现的或许正是双方对瓷器之于世界文化意义的高度共识。在陶器烧造上,世界各地的表现不约而同,可瓷器烧造的发明权则完全属于中国人。瓷器作为中国标志性的物产,在输出到世界各地的同时,也把中国的审美文化扩散到了世界各地。 瓷器与生俱来的实用性与审美性齐备的双重特征,预示着瓷器输出不仅是商业贸易,更是文化交流。历史告诉我们,最持久、最成功的文化交流,往往是通过商业手段与途径得以实现的。因此,中国瓷器输出,实际上是借助瓷器这种特殊商品的商业贸易行为,达成的一次规模空前的文化交流。 中国之所以成为瓷器发明国,与其深厚的“尚玉文化”关系密切。东汉许慎在《说文解字》中首次将“玉”解释成“石之美者”,且包含有“五德”。瓷器对“似玉”之美的追求始终存在。因此,某种意义上讲,瓷器输出就是一种中国式审美文化的输出。中国精美瓷器,不仅被中国皇宫所器重,也得到欧洲王室珍爱——葡萄牙国王曼努埃尔一世拥有明正德时期生产的印有其徽章纹的青花执壶,西班牙国王查理五世和菲利普二世父子收藏有数千件中国精美瓷器,法国国王法兰西斯一世甚至在葡萄牙等地设代理人专门收集中国瓷器……王室收藏使在家中陈设中国瓷器成为欧洲风靡的时尚,像在十七、十八世纪荷兰静物画中,常常以中国瓷器为道具;英国作家迪福甚至有“如果没有中国的花瓶就没有第一流的住宅”的判断等。显然,有关瓷的审美已然成为一种世界性审美。 历史证明,无论是物质文化还是精神文化,广泛而深入的域外交流,是维持其旺盛生命力的重要方式。伴随中国瓷器大量输出的,还有海外审美文化对中国瓷器的影响。如果说元代中期之前,中国瓷器受海外文化影响尚少,那么从元代后期开始,海外文化对中国瓷器的品类、器形、纹饰等形成重大而直接的影响。青花瓷正是受伊斯兰文化影响而产生的瓷器新品类。到明清时期,受欧洲市场巨大反作用力的影响,中国瓷器的欧洲审美特点凸显,珐琅彩、粉彩、洋彩等都是这一历史背景下的产物。显然,域外文化已如血液般融入到中国瓷文化中,改变了中国瓷器审美取向,推动了中国彩瓷文化的产生与发展。这也是瓷器输出史研究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内容。(摘编自2019-03-28《人民日报》《瓷,中国审美文化走向世界的代表》)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以瓷器命名中国得到了世界人民的普遍认同,也为瓷器远销海外奠定了基础。 B.中国瓷器实用性审美性兼具,所以瓷器输出既是商业贸易,也是文化交流。

(寒假)2019年高三英语寒假作业 专题18 综合测试(十八)(测)(含解析) (37)

(寒假总动员)2015年高三英语寒假作业专题09 综合测试(九)(测)(含解 析) I.语法填空(15分) 【2015届广东省阳东一中、广雅中学高三第一次联考】第二节语法填空(共10小题;每小题1.5分,满分15分) 阅读下面短文,按照句子结构的语法性和上下文连贯的要求,在空格处填入一个适当的词或使用括号中词语的正确形式填空,并将答案填写在标号为16~25的相应位置上。 Six days of spring rain had created a wild river __16___(run) by Nan cy Brown’s farm.As she tried to drive her cows to higher ground, she __17____(slip) and hit her head on a fallen tree trunk.Nancy was badly hurt and could only walk with great _18___(difficult).The water __19___(rise).Nancy’s pace got slower and slower.Finall y, all she could do was to throw her arm around Lizzie’s neck and try to hang on.About 20 minutes later, Lizzie managed to __20___ (succeed) pull herself and Nancy out of the water and onto a bit of high land. It took rescuers another two hours to discover Nancy.__21___ helicopter lowered a doctor, __22____attached Nancy to a life-support lift.They raised her into the helicopter and took her to the sch ool gym, __23____the Red Cross had set up an emergency shelter. When the flood subsided two days later, Nancy immediately went back to the highland.Lizzie was gone. __24____was one of the 19 cows that Nancy lost.“I owe my life _25____her,” said Nancy sobbingly.

2019 英语寒假作业答案

二、阅读理解 21-25 CBDBC 26-30 CACDC 36-35 DADBC 三、单词拼写 1. field 2.period 3.painful 4. northern 5. crying 6.sleepy 7.daily 8. customers 四、语法填空 1. to write 2. more private 3. parents’ 4. safety 5. helpful 6. who 7. getting 8. was pushed 9. were having 10. made 五、完型填空 1.encourage 2. children’s 3. everything 4. deal with 5. among 6. before 7. choices 六、阅读表达 1. Because they go there to read. ` 2.It lasted for two days. 3.It has a theater, a hall for ceremonies, a restaurant and rooms for parties. 4.这个书店的成功为山区带来了一种新的生活。 5.Nbooks Club 七、写作 Dear Jason, Thanks for your e-mail. I’m writing to tell you how my life has been these days. Recently an invention that was designed by me has won a big prize. And my lost coat was also given back to me by a kind person. However, two problems are troubling me these days. I’m always under too much pressure from my parents. And I also wonder if we should be allowed to make our own decisions. Could you give me some advice? Although life is not easy, there is always hope. I’m wishing to take a trip to America and learn more about American history and culture. I believe my dream can come true. Look forward to your reply as soon as possible. Yours, Zhu Fang 二、阅读理解 21-25 DCCDC 26-30 ADBCC 31-35 DDDBC 三、单词拼写 1.down 2. shut 3. wounded 4. reflect 5. wars 6. prefers 7. total 8. performing 四、语法填空 1.the 2. to enjoy 3. and 4.listening 5.shows 6. themselves 7.by 8.truly 9. called 10. will continue 五、完型填空 1.get through 2. nothing 3. taught 4. successful 5. while 6. certain 7.whatever 六、阅读表达 1. To “grow” huge pictures in the fields. 2. Design the pictures on computers to decide where and how to plant the rice. 3. Different colors will appear in the rice fields. 4. 在最初的几年里,农民们用不同品种的水稻创作简单的图案。 5. Tanbo art in Japan 七、写作 Drear Mary, Thanks for your last letter. I’d like to tell you about my favorite kind of music. There’re many kinds of music, but I like classical mu sic best. I think classical music has a lasting value and it’s more attractive than any other kind of music, so it’s worth enjoying. I have been to many concerts for classical music in my free time and I enjoy all of them and feel really great. However, it seems that most young people prefer pop music and they think pop music is cool. Whatever happens, I won’t change my love for classical music. I hope more and more people will love it, too. Yours, Tony

2019年高考语文试题模拟一附答案

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模拟试题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①英国政府日前宣布拟推出新规,要求无人机操作员必须“实名注册”,还要参加类似驾驶理论考试的安全意识测试,试图借问责制从源头强化管理,规范无人机使用。 ②被喻为“上帝之眼”的无人机不仅在军事、工业勘测、商业配送等领域功用丰富,在民用领域也越来越受到青睐。据统计,2017年全球无人机的产量将接近300万架,比2016年增长39%,市值超过60亿美元。然而在技术和市场迅速发展的同时,安全隐忧也在不断增加。 ③上个月,一架无人机出现在伦敦盖特威克机场跑道上,导致数十架飞机无法降落,机场也短暂关闭。从无人机面世至今,全球各地不断有其干扰民航客机,造成后者延误、迫降甚至返航等情况。同时,无人机可能带来的对私人领域的侵犯、个人隐私的窥视也引发担忧。各国政府因此不断规划实施对无人机的管理,不过,宽严幅度则相距甚远。 ④在法国,一名少年因使用无人机拍摄城市全景即被起诉,理由是可能造成对他人的危害。根据法国目前颁发的法规,除机场、军事区等敏感地区禁用民用无人机,城市及周边地区,包括公路、公园、沙滩等公共场所上空同样禁用无人机。即使是私人区域,未经允许也不得随意对他人及其所有物进行拍摄,更不得以商业目的进行传播。在澳大利亚、新西兰,类似严格的举措也在施行。 ⑤相比之下,爱尔兰等国家的管理措施相对宽松,爱尔兰仅要求重量在1000克以上的无人机进行登记。英国交通部的研究也显示,400克以上的无人机就有可能对商用飞机的驾驶舱玻璃造成损伤。 ⑥毋庸置疑,维护公共及私人安全领域不受市场盲目逐利的侵害,乃是监管的第一大功能。但是,是否能采取合适的力度使之不损害行业发展的前

2020年结婚对联大全

2020年结婚对联大全 丹青成就合欢树 云雨布施并蒂莲 新春新景行新运 鸿福鸿禧接鸿财 古代结婚都讲究三书六礼等很多的习俗,必然少不了的是结婚喜庆的对联,这是一篇关于结婚对联大全,供您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您! 贺令公声名远播,大郎佳配,高人韵士来大路; 庆杨府财运常通,吉星高悬,猛虎雄狮醉尖山。 秋水炫玉堂,鸳鸯比翼齐飞; 天风爽银宇,鸾凤和声共鸣。 秋水炫玉堂,长效鸳鸯双比翼; 天风窥红烛,更慕鸾凤共和鸣 槐荫连理树百年兆瑞; 荷擎并蒂莲五世呈祥 槐荫连理枝百年兆瑞 荷花结并蒂五世征祥 华盛昭吉日夙缘石证; 玉带系良辰佳偶天成 庆吉日连赤绳结美缘 喜良辰系玉带成佳偶 庆吉时连绳作良缘 喜良辰结发成佳偶 笃行鸿光维世教, 高风陶翟恋山居。

白玉壶中凝琥珀, 夜光杯里斟葡萄。 结婚喜庆的对联,在古代必然是少不了的,下面是为大家搜集了关于古代结婚对联大全,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吹箫堪引凤 攀桂喜乘龙 白首齐眉鸳鸯比翼 青阳启瑞桃李同心 宝树峥嵘,枝枝叶茂,朵朵花红,看他年硕果累累; 九经唤彩,句句文成,章章墨熟,喜今日诗意盎然。 喜看两小成佳偶 乐生一个树新风 普天同庆祝庆祖国五旬华诞 合家齐喜欢喜新人一世良缘 忍看朋辈成新鬼, 怒向刀丛觅小诗。 三千里路遥山重水复未曾隔断两厢情愿 五百载年长地老天荒终于修为一对夫妻 百年佳偶今朝合; 一世良缘此世成. 恋爱心已合结婚情更浓 芝兰茂千载琴瑟乐百年 祥云绕屋宇喜气盈门庭 香掩芙蓉帐烛辉锦绣帏

只要是结婚,很多人都会挑选一些好看福气的结婚对联来张贴,接下来是为大家搜集了关于七字结婚对联大全,供大家参考借鉴。 百年歌好合五世卜其昌 笙箫奏凤凰鼓乐迎佳宾 堂开蓬莱景人醉武陵春 才高鹦鹉赋春暖凤凰楼 吹箫堪引凤攀桂喜乘龙 百年恩爱双心结千里姻缘一线牵 皓月描来双影雁寒霜映出并头梅 红妆带绾同心结碧树花开并蒂莲 一对璧人留小影无双国士缔良缘 杯交玉液飞鹦鹉乐奏瑶池舞凤凰 比飞却似关睢鸟并蒂常开边理枝 琴韵谱成同梦语灯花笑对含羞人 一岭桃花红锦绣万盏银灯引玉人 眉黛春生杨柳绿玉楼人映杏花经 凤翔鸾鸣春正丽莺歌燕舞日初长 花灿银灯鸾对舞春归画栋燕双栖 绣阁昔曾传跨凤德门今喜近乘龙 梧桐枝上栖双凤菡萏花间立并鸳 银镜台前人似玉金莺枕侧语如花 文窗绣户垂帘幕银烛金杯映翠眉 方借花容添月色欣逢秋夜作春宵 欢庆此日成佳偶且喜今朝结良缘

精品-2018_2019学年高二英语寒假作业第二十天

第二十天 单项选择 1、He gave himself a new name to hide his _____ when he went to carry out the secret task. A.emotion B.talent C.identity D.treasure 2、Chatting online can be ________ fun, but kids must be sure they stay safe on ________ web. A.不填; a B.a; the C.不填; the D.a; a 3、My brother would like to buy a good watch but was available from that shop. A.nothing B.none C.no one D.neither 4、— Why does Lucy look worried? —She may have failed the interview, and _____, she won’t be able to pay f or the electric bill. A.in her case B.in any case C.in which case D.in that case 5、As Daisy walked in she could feel the tension in the room, with her mother ______ herself straight in her chair. A.seating B.seated C.to seat D.to have seated 阅读理解 6、Welcome to the North Pole Adventure

2019届高三语文模拟试题带答案

2019届高三语文模拟试题带答案 绝密★启用前 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模拟试题语(一)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一定时间后,通过扫描二维码查看考题视频讲解。 一、现代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字,完成1-3题。 宋代诗经学研究逐渐突破汉代诗经学束缚,呈现一片繁荣景象。南宋中期的朱熹是在诗经学理论和注解《诗经》两方面皆有创获的代表人物。他对于《诗经》演进历程有着非常深刻的认识,在审视历代诗经学者长处与不足的基础上自成一派,既上承汉代诗经学,又下启清代诗经学,还影响着

现代诗经学。 朱子在诗经学研究方面较之前宋儒走得更远,真正突破 了汉代诗经学的束缚。他不拘泥于门户之见,对汉代诗经学 和宋代诗经学中合理的部分加以吸收、为己所用;对不足之 处则加以批评、为己镜鉴。这与他格物穷理的认识论正相契 合:汉儒长于训诂,于格物有助≈宋儒长于义理,于穷理有益。同时,他亦能不断反思自己旧说之弊,最终去《小序》以言《诗经》,撰成今本《诗集传》并不断加以修正。正是 在这个扬弃过程中,朱子在义理的统摄下兼重训诂,合汉、 宋之长加以综合而弥补其不足,从而形成自己的诗经学。 朱子以绍承孔、孟道统为己任,以格物穷理为方法论原 则构建诗经学,重点体现在诗经学理论和治《诗》实践两个 方面。 朱子在诗经学理论方面所获尤多,这与其治《诗》理念 息息相关。其治《诗》宗旨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破除汉代 诗经权威,试图回归圣贤本意;二是遍采群言,加以熔铸综 合后成为新篇,以揭明圣贤大道和天地自然之理;三是指导 为人为学,以便于学者切己体察。朱子的治《诗》,首先以《诗》为“经”,其次才兼顾其中的学特色。朱子的治《诗》 原则,主要有四个方面:一是严别经、传,以《诗》言《诗》;二是由训诂以求义理,二者并重,不可偏废;三是简洁;四 是多闻阙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