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历史寒假作业试题(附解析)

合集下载

【原创】新课标高三历史寒假作业《历史》必修一、二、三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史含答案_2

【原创】新课标高三历史寒假作业《历史》必修一、二、三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史含答案_2

新课标2016年高三历史寒假作业2《历史》必修一、二、三一、选择题:本题共12各小题,每小题4分,计48分。

1. 顾炎武在《天下郡国利病书》中指出:“海滨民众,生理无路,兼以饥馑荐臻(荐臻:接连到来),穷民往往入海从盗,啸集亡命”。

导致这一现象的直接原因是( ) A.“海禁”政策的实施B.社会矛盾尖锐C.倭寇为患D.土地兼并严重2. 明末清初思想家王夫之说:“理即是气之理,理不先而气不后。

”他还说:“礼虽纯为天理之节文,而必寓于人欲以见······故终不离人而别有天,终不离欲而别有理也。

”王夫之对“理”的阐述( )①承袭了朱熹的天理观②体现了朴素唯物精神③宣扬了经世致用观念④具有个性解放的色彩A. 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3.1876年葛元煦《游沪杂记》言:“向称天下繁华有四大镇,曰朱仙,曰佛山,曰汉口,曰景德。

自香港兴而四镇逊焉,自上海兴而香港又逊焉。

”“香港兴”“上海兴”都是因为签订了(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4.熙宁二年,苏辙《上皇帝书》说“凡今农、工、商贾之家,未有不舍其旧而为士者也。

”这表明( )A.唐代四民界限模糊B.唐代商品经济繁荣C.宋代小农经济衰落D.宋代科举制的发展5.有学者说,在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建设中,古人为我们留下了诸多的治国智慧和法则,但也留下了许多的无奈。

它最大的局限在于是一个统治性政权,不是一个发展性政权,更不是一个为国民共享的服务性政权。

根据材料,对中国古代的政权解读错误的是()A.巩固了统一多民族国家 B.缺乏与时俱进勇于创新精神C.专制主义集权思想浓厚 D.维护以“家天下”为核心的王权6.《古希腊文学与社会》在描述雅典戏剧公演时写道:“这些观众一个挨一个都坐在一起,胳膊碰胳膊、腿碰腿,情感也会在他们之间流动……每个人都是一个政治的人,自己被深深地囊括在城邦之中,与其他观众有着紧密的联系。

高三历史寒假作业(九)

高三历史寒假作业(九)

高三历史寒假作业(九)一、选择题1.在古代雅典,Asion一词是指那些仅在身体意义上属于这个城邦,但被排除在公民组织之外的自由民。

下列人员可以归为Asion的有()①法庭陪审员②被故逐的执政官③首席将军的妻子④家庭奴隶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2.右边是《中德工业产值在世界中的比较》图,以下对解读正确的是()A.德国工业化进程始终缓慢B.列强侵略造成中国工业产值不断下降C.工业革命开始时中国工业产值落后于德国D.社会制度的变迁造成两国经济地位的逆转3.宪政是现代政治文明的重要特征。

下表中关于三A.颁布时间 B.特点 C.制定机构 D.评价4.有历史学家称它“对世界历史来说具有头等重要性,因为它不但为20世纪的不发达世界提供了主要目标,而且为19世纪欧洲的世界霸权提供了经济基础和军事基础。

”这里所指的历史事件是()A.开辟新航路 B.启蒙运动 C.资产阶级革命 D.工业革命5.1932年英国外交大臣奥斯汀·张伯伦爵士说道:“我察看了当今的世界,……我不得不承认,……由于某种难以确切指出的东西,世界近两年正在倒退。

”引起文中“世界近两年正在倒退”的主要原因是()A.国家干预经济的实施 B.苏联实力壮大的威胁C.冷战局面的正式形成 D.世界经济危机的影响6.1936年,法国作家安德烈·纪德从苏联失望而归。

他说苏联是生虫的红苹果,虽然光鲜亮丽,但不能吃了。

它揭示了()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出现严重危机 B.新经济政策的负面影响C.高度集中政治经济体制存在弊端 D.戈尔巴乔夫的改革失误7. 明代小说《西游记》中的孙悟空,向往“天不收、地不管的生活,对头上的紧箍儿耿耿于怀,成佛后首先想到把它打个粉碎。

它反映明代出现()A. 追求民主自由,反对君主专制的思想B. 追求个性自由,反对纲常礼教的思想C. 注重气节,自我节制,奋发向上的思想D. 追求金钱,海外冒险的拜金主义思想二、非选择题8. 近代以来,中国在变,世界在变,中国对世界的认识(即狭义的“世界观”)也在变。

高三历史寒假作业的答案

高三历史寒假作业的答案

高三历史寒假作业的答案一、选择题,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意。

1.杜甫有“锦官城外柏森森”诗句,锦官,三国蜀汉王朝时设有此官并建立锦官城以保护蜀锦生产,故成都又别称“锦官城”。

下列关于古代锦官和蜀锦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蜀锦主要用于宫廷和皇室用品B.蜀锦主要是面向市场生产C.锦官主要是监督蜀锦的生产D.蜀锦代表了当时四川手工业生产水平2.明清时期.赣南地方志中频繁出现关于“盗”、“贼”的记载.官府采取各种措施进行*或招抚,其最终目的都是化“贼”为“民”.从这一角度来说,官府主共是为了A.增加户口以保证赋役征派B.加强君主*C.削弱中央对地方的控制D.保护小农经济3.对于中国近代化,有人这样说:“广东人立言,湖南人流血,江浙人摸钱。

”上述评价中“江浙人摸钱”的本质含义是A.江浙是近代中国财阀的聚集地B.江浙地区最早出现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C.近代资本主义经济在江浙等地发展较快D.江浙人具有经商发家致富的优良传统4.下图是1978~2007年我国GDP增长率曲线变化图。

下列说法对该图分析正确的是A.1978年的增长率变化是由于“文化*”的结束B.1984年出现高点的主要原因在于城市改革全面展开C.1990年前后增长率的波动是东欧剧变苏联解体所致D.1992年出现高点是由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5.1958年毛泽东在各地视察期间专门发表讲话时自豪地说:“到现在,我们还有一些同志不愿意在工业方面搞大规模的群众运动,他们把工业战线上搞群众运动,说成是‘不正规’,贬为‘农村作风’‘游击习气’,这显然是不对的。

”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A、大跃进导致了经济比例严重失调B、经济领域出现了严重的右倾错误C、对1958年开始的大跃进,人们有不同的态度D、毛泽东认为在工业战线上搞群众运动是不对的6.1906年除夕,两广总督岑春煊发出谕告,宣布从翌年正月起,废除“婢膝奴颜,有伤气节”的下跪请安,大小官员相见,概用长揖,同时废除禀帖中的“卑职”等用语。

湖南省长沙市长郡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寒假作业检测(月考六)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

湖南省长沙市长郡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寒假作业检测(月考六)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
【解析】
【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本质题、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春秋时期(中国)。根据材料“官吏性质的家臣”"家臣不再有封地,而以粮食为俸禄"可知春秋末年的家臣制具有了官僚制度的特点,B项正确;俸禄制战国时期出现,且并未取代军功爵制,排除A项;材料体现的是家臣收入方式变化,没有涉及家臣社会地位的降低,排除C项;材料体现的是家主给予家臣的收入方式改变,不能体现出诸侯控制的土地减少,排除D项。故选B项。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意的)
1.良渚文化是长江下游地区新石器时代晚期文化,因浙江杭州余杭良渚遗址得名。如下表,它以最大的城、最早的坝、最美的玉重新定义了江南的概念。 由此可知,良渚古城( )
最大的城
从城址区中心向外,依次有宫城、内城、外郭三重结构,分别被城墙和外郭墙环绕;内城面积290万平方米;外郭内面积为 630万平方米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本质题、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宋朝(中国)。根据材料可知,南方的茶叶通过长江等水路和陆路大量运到北方,促进了南方茶叶的大量种植,助推了南方地区的深入开发,B项正确;材料仅涉及南方的茶叶运到北方,未涉及农业多种经营,排除A项;明清时期商帮长途贩运获得发展,排除C项;材料仅涉及南方的茶叶运到北方,未体现江南农村人口流动,排除D项。故选B项。
最早的坝
在古城建设之初,规划设计和建造了 11 条堤坝,分别构成高低两道防护体系;形成13.29 平方千米的库区
最美的玉
改进了切制抛光、琢刻、钻孔等制玉工艺,制作了种类各异的良渚玉器,创造出了灿烂的良渚玉器文明

历年高三历史寒假作业参考答案.doc

历年高三历史寒假作业参考答案.doc

历年高三历史寒假作业参考答案答案一、选择题1——5BBCBB6——10DABBA11——15DCBCA16——20ACDBC二、非选择题21.(1)皇帝和三省大臣。

(2分)(2)特点:皇权之下的民主制。

取决于:皇帝的个人品质和唐政权建立的时代背景。

(4分)(3)实质:皇权与法律之间的冲突。

说明:法律占据上风。

(4分)(4)唐初君主权力受到大臣和法律的制约。

我国封建制度的特点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体制中皇权至高无上。

(4分)22.(1)广州:黄花岗起义;辛亥革命领袖孙中山的故乡。

(1分)武汉:武昌起义;湖北军政府所在地。

(1分)备选城市(任答一):东京,中国同盟会的成立地点。

檀香山,兴中会的成立地点。

(2分)(2)当时处于战争环境,缺乏档案资料;参加过中共“一大”的同志的回忆;党的领袖的提议。

(2分)答上海和浙江嘉兴均可。

因为中共“一大”最初是在上海召开的,最后一天转移到浙江嘉兴南湖的游船上进行。

(2分)(3)原因:孙中山先生的民主共和理念和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是国共两党都认同的;孙中山先生振兴中华、祖国统一的心愿是两岸人民的共同心声。

(2分,其它言之有理即可酌情给分)23.(1)陶片放逐法(1分)少数服从多数的民主集中制原则。

(1分)(2)举措:颁布《临时约法》,确立三权分立政体。

(2分)(3)国情(1分)实行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3分)(4)平反冤假错案;加强法制建设;加强基层民主选举。

(3分)(5)认识:随着社会发展与进步,民主政治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民主的范围越来越广泛,民主化程度越来越高;民主具有多元化。

(任一点1分,言之有理即可)24.(1)状况:继续与美国竞争(或冷战或对抗或争霸)。

(1分)关系:美国承认西欧伙伴地位;西欧日益要求摆脱美国的控制。

(2分)(2)中国国际地位不断提高,美国“遏制和孤立”中国的政策失败;美国在美苏争霸中处于劣势;改善中美关系以实现其全球战略意图。

高三历史寒假测试题作业答案

高三历史寒假测试题作业答案

高三历史寒假测试题作业答案(1)《十二铜表法》保护私有财产(或:侧重民法);注重法律公平。

(6分)唐律注重伦理(或:“以礼入法”);赋予贵族、官僚一定的法律特权,皇帝拥有最高裁决权。

(6分)(2)罗马法和《人权宣言》都承认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3分)影响:罗马法奠定了近代资本主义国家立法的基础。

(2分)(3)落实:颁布《共同纲领》为施政纲领,实行人民民主专政(3分);选举人大代表,召开第一届全国人大,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一切权力属于人民(3分);确立人民代表大会制、民族区域自治等制度。

(3分)作用:规范自己,建设公正、公平社会。

(2分)39.(24分)(1)经济:建立了社会主义公有制,建立起了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

(4分)科技文化:扫盲教育、“双百”方针(任一点,给2分)、“两弹一星”等(2分)成就,为科技文化发展奠定了基础。

(2)背景: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国际社会主义运动遭受挫折;(3分)我国改革开放事业面临严峻考验。

(3分)(3)趋势:我国对美贸易一直处于顺差(2分)。

重要历史原因:1992年,中共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3分)2001年中国加人世界贸易组织。

(3分)(4)根本原因: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2分)答案:(1)政治上:创立中外朝制度,创立刺史制度,颁布推恩令,解决王国问题。

(3分)思想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1分)教育上:创办太学。

(1分)(2)不同意。

(1分)与当时的欧洲相比,中国开始落后:欧洲政治上出现民主代议制,中国君主专制加强,经济上欧洲资本主义发展迅速,中国小农经济占主导,文化上,中国思想界理学占主导,西方国学先后出现宗教改革与启蒙运动,外交上,欧洲国家进行殖民扩张,中国闭关锁国。

(8分)同意。

(1分)当时中国仍是世界上最强盛的国家之一:社会稳定,国家统一,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商品经济发达,农耕经济高度发达,科技取得重大成就,西学东渐的出现,这些都是中国社会出现进步的重要因素,不过当时中国并未抓住这个机遇,导致后来的落后。

2012-2013学年高三历史寒假作业 Word版含答案

2012-2013学年高三历史寒假作业 Word版含答案

高三历史寒假作业1(满分:100分)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5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韩非子说:“事在四方,要在中央。

圣人执要,四方来效。

”下列最先实践该政治思想的是()A.封邦建国B.确立皇帝制度C.设三公九卿D.实行三省六部制2.从孔子提出“仁”到孟子主张“仁政”,再到荀子强调“仁义”,儒家思想的早期发展始终贯穿的一条主线是()A.从强调个人的道德修养入手描绘设计一个礼乐文明的社会B.统治者要“仁者,爱人”,被统治者要“克己,顺服”C.依靠礼仪法治的教化规范,把小人变成君子,凡人变成圣人D.从强调“三纲五常”入手构建一个大一统的社会3.孔子思想中主张以爱人之心调节与和谐社会人际关系的有①“仁者爱人”②“克己复礼”③“己所不欲,勿施于人”④“有教无类”()A.①②B.①③C.①④D.②④4.提出“天有常道矣,地有常数矣”“制天命而用之”的思想家是()A.孟子B.荀子C.庄子D.韩非子5.秦始皇时,王绾.李斯等先后任丞相。

他们的主要职责是()A.执掌群臣奏章.下达皇帝诏令和监察百官B.管理全国军事事务C.协助皇帝处理全国行政事务D.掌管刑狱.司法和钱谷6.与我国古代传统农业特点相符的有()①以个体小农为经营主体②以精耕细作为技术特征③以自给自足为主要经营目的④以铁犁牛耕为主要耕作方式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7.历代封建统治者推行“重农抑商”政策的根本目的是()A.限制和打击工商业者B.保护农业生产和小农经济C.维护自然经济D.巩固封建统治8.闭关锁国政策给中国带来的最主要的危害是()A.妨碍海外市场的开拓B.阻碍资本主义萌芽的滋长C.不能及时学习西方先进科技D.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9.美国历史学家费正清认为:一部中国近现代史,就是一部中西文明相碰撞的历史,正是在西方文明的撞击下,中国近代盛开了进步之花。

2012-2013学年高三历史寒假作业5 含答案

2012-2013学年高三历史寒假作业5 含答案

高三历史寒假作业5(满分:100分)第Ⅰ卷(选择题共4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杨阳主编的《中国政治制度史纲要》认为我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有一套完备的自我调节系统,在防止皇帝决策失误方面有“封驳”和“谏议"制度。

下列机构设置属于“封驳”和“谏议”制度的机构是①唐朝门下省②宋代的谏院③明朝时期设按察使司④明清时期设都察院A.①②B.①②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2。

“仍然留在贵族手中并且被贵族用来抵制新兴工业资产阶级野心的政治权力,已经同新的经济利益不能相容了。

”为改变这一状况,英国出现了A.君主立宪制B.第二次工业革命C.责任内阁制D.1832年议会改革3.“它标示的不只是这场战争胜败的严峻性,更因为它标示着以商品和资本来改变中国传统社会的轨道,作为中国的近代与中世纪的分界线,是显而易见的。

”材料中的“它”是指A.鸦片战争B.甲午中日战争C.八国联军侵华D.抗日战争4.在毛泽东回到延安的欢迎晚会上,张治中发表感想说:“毛先生此次去重庆,造成了普遍的最良好的印象,同时,也获得了很大成就。

"这里“很大的成就”主要指A.决定实行政治民主化B。

确立和平民主建国方针,召开政协会议C.达成了建立联合政府的协议D。

国民党承认解放区政权和军队的合法地位5.下表为华资企业增长表(据费正清《剑桥中华民国史》编制)。

华资企业增长对当时中国社会产生的最大影响是A.迈出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B.为辛亥革命的产生和发展提供社会基础C.动摇了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有利于西方资产阶级思想传播D.为近代民主主义革命转入新的发展阶段奠定了基础6.18—19世纪是欧美国家发生巨大变化的时代.阅读下表,对这一时期欧美社会的分析和阐释,不符合历史实际的是欧美18—19世纪大事年表(部分)时间重大历史事件1785年瓦特改良蒸汽机1840年前后欧洲三大工人运动1848年马克思主义诞生1850年前后欧美工业革命基本完成1870年前后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美俄日资产阶级革命或改革进行1871年巴黎公社革命A.这一时期历史发展的主题仍是资本主义的发展B.推翻资本主义制度的理论基础、阶级基础和物质条件已经成熟C.工人运动的发展不能否认这一时期资本主义尚处在不断上升和发展时期D.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客观上有利于资本主义制度的不断完善7.它“利用‘冷战’的阴影,把‘遏制’共产主义的计划与制造商、出口商的热情融为一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键入文字]
高三历史寒假作业试题(附解析)
学习历史对于个人、社会、民族以及国家都是很重要的。

小编准备了高三历史寒
假作业试题,具体请看以下内容。

一、选择题,共30 题
1.张荫麟在《中国史纲》中写道:“在—个王室的属下,有宝塔式的几级封君,每—
个封君虽然对于上级称臣,事实上是—个小区域的世袭政长而兼地主。

”这里描述的是
A.行省制
B.宗法制
C.分封制
D.郡县制
2.《史记》记载:“(始皇三十二年)堕坏城郭,决通川防,夷去险阻。

”秦始皇这样做
的主要目的是
A.方便水利建设
B.发展小农经济
C.强化中央集权
D.遏制诸侯势力
3.战国时期,人工施肥已受到广泛重视。

孟子说:“凶年,粪其田而不足”。

荀子认为:“掩地表亩,刺草殖谷,多粪肥田,是农夫众庶之事地”。

由此可见
A.各国推行重农抑商政策
B.农业生产注重精耕细作
C.小农经济开始形成
D.农民社会地位低下
4.“这种宇宙理论极其详尽地描述了天上与人间的平行,……一个好皇帝会带来和平
和丰收,一个坏皇帝则带来动荡和饥荒。

”下列思想家中,最早完整阐述该理论的是
A.孔子
B.老子
C.韩非子
D.董仲舒
解析:题干材料反映的是D 项董仲舒的“天人感应”。

5.唐武德七年(624 年)颁布了均田法令,规定“诸庶人有身死家贫无以供葬者,听卖永业田,即流移者亦如之。

乐迁就宽乡者,并听卖口分(田)。

”这反映了唐朝
A.均田制趋向瓦解
B.农民生活日趋贫困
C.小农户自给自足
D.土地买卖的限制放

6.有学者认为宋代的中国是一个平民兴起的社会。

能佐证这一观点的文化现象包括
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