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案例分析
食品安全监管案例的分析与反思

食品安全监管案例的分析与反思引言食品安全是人民群众生命健康的重要保障,而食品安全监管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然而,近年来频繁发生的食品安全事件引发了对监管体系的质疑与反思。
本文将通过分析一系列食品安全监管案例,探讨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一些反思和建议。
案例一:某地塑化剂超标风波某地的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在抽检过程中发现餐馆使用的菜籽油存在塑化剂超标问题。
这一事件引起了广泛关注,并引发了公众对食品安全的担忧。
分析与反思:首先,该案例反映出监管部门在食品抽检中的不完善之处。
食品安全是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相关部门应当加强抽检力度,确保市面上的食品安全。
其次,塑化剂超标事件的发生也揭示了食品生产环节中的不法行为。
食品生产企业必须承担起责任,加强自律,严格遵守食品安全标准,杜绝违规行为的发生。
最后,公众对塑化剂超标事件的高度关注也反映了信息不对称问题。
监管部门和企业应当积极主动地公开相关信息,提高透明度,增强公众的知情权和参与度。
案例二:某厂商销售过期食品某厂商被曝出销售过期食品,引发了消费者的愤怒和抵制行动。
监管部门随后介入调查并对该厂商进行了严厉处罚。
分析与反思:首先,该案例暴露出企业对食品生产过程的监管不到位。
企业应当建立完善的生产管理制度,加强对原材料的检验,确保产品质量符合标准。
其次,监管部门的迅速介入和严厉处罚表明了对食品安全问题零容忍的态度。
然而,该案例中监管部门的被动介入也凸显了监管执法力度有待加强的问题。
最后,消费者作为市场的参与者,应当提高食品安全意识,选择可靠的品牌和渠道购买食品,同时为食品安全问题提供线索,积极参与食品安全监管。
案例三:某企业添加非法添加物某企业为了降低成本,将非法添加物掺入食品中。
这一事件被曝光后,消费者的信任度大幅下降,相关企业也面临严重的声誉危机。
分析与反思:首先,该案例揭示出一些企业为追求经济利益而采取的不道德行为。
企业社会责任是企业的基本准则,企业应当遵守法律法规,坚决抵制违法行为。
食品安全监管案例的分析与借鉴

食品安全监管案例的分析与借鉴近年来,食品安全问题频频发生,给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造成了严重威胁。
为了保障人民的饮食安全,加强食品安全监管显得尤为重要。
为了更好地了解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成效,本文将对某几个食品安全监管案例进行分析,并从中总结借鉴出可行的措施。
(案例一)有害添加物超标案例:某某食品公司涉嫌使用了超标的有害添加物制作食品。
经过食品安全相关部门的调查,确认该公司违规操作,将有害添加物添加到食品中。
作为针对该案的监管措施,食品安全部门及时对生产企业进行查封,责令其落实整改,并对公司负责人进行法律追责。
此外,媒体对该案进行了广泛报道,引起了公众的高度关注。
从此案可以得出以下借鉴经验:首先,早期发现和及时严厉处罚是确保食品安全的前提。
监管部门要加强食品安全监测和抽检工作,发现问题应立即采取措施进行处罚,以起到威慑作用。
其次,加强媒体监督和公众参与。
媒体的曝光可以有效地加大舆论压力,引起公众的重视。
监管部门还应当加强与媒体的合作,积极回应公众关切,增强监管的透明度和公信力。
最后,对于违规企业,除了严肃查处相关责任人员外,还要加大整改力度,确保类似事件不再发生。
(案例二)食品流通环节食品安全问题案例:某某超市在食品流通环节操作不当,出售了过期食品,导致多名消费者出现食物中毒的情况。
相关部门对超市进行了调查,发现其存在管理不规范、查验不严密等问题。
为解决这一问题,食品安全部门要求超市立即进行整改,并对超市进行停业整顿。
针对这一案例,我们可以得出以下启示:首先,加强对食品流通环节的监管是必要且关键的。
食品安全监管工作不能仅仅停留在生产环节,对流通环节也要加强监管力度,确保食品从生产到消费环节的安全。
其次,加强食品安全法规的宣传和培训工作。
超市及其他食品销售企业要深入了解食品安全法规,严格遵守规定。
监管部门应加大对超市等流通环节企业的培训力度,提高其食品安全意识和管理水平。
再次,建立健全食品监管信息平台。
食品安全事件案例分析与应对

食品安全事件案例分析与应对食品安全事件是社会关注的重要议题,涉及千家万户的日常生活和健康安全。
本文将通过分析几个典型的食品安全事件案例,探讨其原因和应对策略,旨在加强公众对食品安全问题的认知,并提供有效的应对方法。
一、毒奶粉事件:中国肆虐的危机2008年,中国发生了一起震惊全球的毒奶粉事件。
数千名婴儿受到三聚氰胺污染的奶粉影响,导致六个孩子死亡,数千名婴儿患上尿路结石等严重疾病。
该事件的原因是奶粉生产企业为了降低成本,违规添加三聚氰胺,造成了严重的后果。
针对这样的事件,政府应积极采取措施。
首先,完善监管体系,加强对食品生产企业的检查和监控,建立食品安全追溯系统,确保产品质量可追溯。
其次,加强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提高违法行为的成本,增强企业的自律性。
最后,加强公众教育,提高消费者的食品安全意识,增强其对食品质量的选择能力。
二、鸡蛋污染事件:全球范围的威胁2010年,欧洲爆发了一系列鸡蛋污染事件。
荷兰和德国的鸡蛋被检测出含有杀虫剂“氟虫腈”,引发了全球范围内的食品安全担忧。
该事件的原因是养鸡场在使用农药时没有严格控制,导致农药残留超标。
针对此类事件,各国政府应进行紧急响应。
首先,立即召回受影响的产品并进行全面检测,确保消费者的食品安全。
其次,加强养殖场和农药使用的监管,建立严格的农药残留标准,加强对农产品的抽检和检测力度。
最后,加强国际合作,分享经验和信息,共同应对食品安全威胁。
三、塑化剂污染事件:食品包装的隐患2011年,台湾爆发了一起塑化剂污染事件。
某些塑料制品中出现了含有苯甲酸二丁酯(DEHP)的问题,引发了公众对食品包装安全的关注。
这种塑化剂对人体健康有潜在危害。
针对这种事件,政府应加强对食品包装材料的监管。
首先,建立健全的检测机制,确保食品包装材料符合国家标准。
其次,加强对相关企业的执法检查,惩罚违规行为。
同时,加大对食品包装行业的科研投入,推动环保材料的研发和应用。
四、农药残留事件:食品生产链的隐患农药残留是当前食品安全面临的严峻问题之一。
食品安全案例分析

食品安全案例分析食品安全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因为食品安全问题涉及到人们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
不少食品安全案例在近年来频频发生,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困扰和担忧。
本文将通过分析几个食品安全案例,探讨其原因和影响,以期引起人们对食品安全问题的重视和关注。
案例一:有毒食品添加剂事件这是一个近年来广受关注的食品安全案例。
该案例涉及到一家食品加工厂在生产过程中违法添加了大量有毒食品添加剂,导致消费者食用后出现不良反应,甚至死亡。
经过调查,发现该加工厂没有进行食品安全生产管理,屡次违法添加有毒食品添加剂。
这一案例的原因主要是食品生产企业缺乏食品安全管理的意识和措施。
在追求利润和市场竞争的压力下,一些企业为了降低成本和提高产品质量,采用了非法添加剂的方式。
此外,监管部门的监管不到位和惩罚力度不够也是导致此类事件频发的原因之一。
案例二:餐饮卫生问题餐饮行业是食品安全问题的高发领域。
在过去的几年里,不少餐饮机构因为卫生问题而受到处罚和曝光。
其中一个案例是一家知名连锁餐饮企业,该企业在多个分店被检查时发现卫生问题,如食品存放不当、食品加工环境不洁等。
这一案例的原因在于餐饮企业对食品安全管理的重视程度不够。
一些餐饮企业为了追求经济效益,忽视了卫生管理的重要性,导致了食品安全问题的发生。
同时,监管部门在餐饮行业的监管力度和频率也需要进一步加强,以确保食品安全问题得到有效控制。
案例三:假冒伪劣食品案件假冒伪劣食品是食品安全领域的一大难题。
这些假冒伪劣食品以次充好,给消费者的身体健康带来了严重的威胁。
近年来,不少假冒伪劣食品的案件曾引起公众的广泛关注。
造成假冒伪劣食品问题的原因有多方面。
一方面,监管部门的力度不够,使得假冒伪劣食品得以滋生和流通。
另一方面,一些企业为了追求利润最大化,不择手段地生产和销售假冒伪劣食品。
消费者对于食品安全知识的欠缺,也加剧了假冒伪劣食品问题的存在。
食品安全问题对社会的影响非常大。
首先,食品安全问题直接威胁着人们的身体健康,食用不安全的食品可能导致食物中毒或慢性疾病。
法律案例分析食品安全(3篇)

第1篇一、案件背景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食品安全问题日益受到广泛关注。
近年来,食品安全事故频发,不仅严重损害了消费者的身体健康,也引发了社会舆论的广泛关注。
本案例将围绕一起因食品安全问题引发的消费者权益保护纠纷进行分析。
二、案情简介2019年10月,消费者王女士在某大型超市购买了某品牌鸡蛋,回家后发现鸡蛋表面有大量黑斑。
王女士认为该鸡蛋存在质量问题,可能是由于鸡病导致的,于是向超市进行了退货并要求赔偿。
超市在接到王女士的投诉后,进行了调查,认为鸡蛋表面黑斑属于正常现象,拒绝退货和赔偿。
王女士遂将超市诉至法院,要求超市退还货款并赔偿其损失。
三、争议焦点1. 鸡蛋表面黑斑是否属于产品质量问题?2. 超市是否应当承担退货和赔偿责任?四、法院判决法院经审理认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的规定,产品质量应当符合保障人体健康和人身、财产安全的要求。
鸡蛋表面黑斑可能是由鸡病引起的,这表明鸡蛋存在一定的质量问题。
同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规定,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时,有权要求经营者提供的商品符合保障人体健康和人身、财产安全的要求。
因此,超市应当承担退货和赔偿责任。
五、案例分析(一)鸡蛋表面黑斑是否属于产品质量问题在本案中,鸡蛋表面黑斑可能是由于鸡病引起的,这表明鸡蛋存在一定的质量问题。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的规定,产品质量应当符合保障人体健康和人身、财产安全的要求。
鸡蛋表面黑斑可能对消费者的健康造成一定的影响,因此,鸡蛋表面黑斑属于产品质量问题。
(二)超市是否应当承担退货和赔偿责任求经营者提供的商品符合保障人体健康和人身、财产安全的要求。
在本案中,超市销售存在质量问题的鸡蛋,违反了上述法律规定。
此外,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的规定,食品经营者应当对其经营的食品质量负责。
因此,超市作为食品经营者,应当承担退货和赔偿责任。
六、启示1. 消费者应提高食品安全意识,购买商品时注意查看商品的生产日期、保质期等信息,发现问题及时维权。
食品安全案例分析

食品安全案例分析食品安全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食品安全问题时有发生,不断引起社会的关注和讨论。
本文将对一些食品安全案例进行分析,让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食品安全问题。
案例一:霉变花生事件近期,湖南一名女童因吃下霉变的花生引发食物中毒,甚至濒临生命危险。
经过调查发现,该事件与生产加工企业的不负责任行为有关。
在生产加工过程中,企业没有经过有效管理,导致花生长时间存放在潮湿且环境不佳的地方,从而引起霉变。
这就是典型的企业管理不善导致商品质量下降,危害消费者身体健康的案例。
案例二:土鸡蛋中检出有害物质近年来,土鸡蛋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欢迎,然而却有不少企业为了追求利润,不顾农药使用量的安全上限,随意施用高毒农药,经过鸡蛋的吸收,最终导致鸡蛋中检出有害物质。
此类案例表明,食品安全问题与企业利润追求的背后密不可分。
只有在加强监管的同时,完善市场竞争机制,保证生产制造者合法权益的同时,才能有效保障消费者的安全。
案例三:食用激素毒奶事件食用激素成为当前食品安全领域的“致命伤”,仅仅是奶制品中所添加的激素,就已经引发了诸多的安全问题。
毒奶事件的背后,是不负责任的农民和企业以及监管部门的不力。
农民为了追求更高的经济效益,不顾牛的生理健康,盲目添加激素,导致奶制品中残留有害物质。
监管部门的不力,加剧了这种情况的严重性。
综上所述,食品安全问题的产生,不是单方面的问题,需要所有的生产、加工、销售与监管部门的共同努力,通过有效措施,保证消费者的安全。
希望相关部门能够更加重视食品安全问题,定期开展抽检工作,及时发现问题,保证大众食品安全和健康,营造更加健康、安全的食品消费市场。
食品安全管理案例分析与危机应对

食品安全管理案例分析与危机应对食品安全一直以来都是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食品安全问题的发生给人民的生命健康带来极大的威胁和风险。
为了保障人们食品安全的权益,以及保护食品行业的发展和信誉,各级政府部门、企业和消费者都需要积极参与食品安全管理,及时应对食品安全危机。
本文将从食品安全管理案例进行分析,并探讨危机应对的策略与方法。
一、案例一:奶粉添加非法成分荷兰一家奶粉生产企业在生产过程中非法添加了一种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成分,导致一批奶粉产品在市场上流通。
一旦该问题曝光,公众恐慌,企业信誉受损,市场份额急剧下降。
二、案例二:餐饮连锁企业食品安全问题某餐饮连锁企业在加盟店的食品生产环节存在安全隐患,食品质量不合格,导致多名顾客因食物中毒被送医。
事件曝光后,该企业陷入声誉危机,面临巨额赔偿和业务损失。
三、案例三:农产品农药残留超标某农产品企业在生产过程中过度使用农药,导致产品农药残留超标,消费者食用后出现不适反应。
企业因此被罚款并且面临着诉讼。
四、案例四:食品配料虚假标注某食品企业在产品包装上虚假标注了配料,食品安全监管部门调查后发现企业存在违规行为。
企业被罚款并且处于舆论的风口浪尖。
五、危机应对策略:快速反应与信息公开在食品安全危机发生时,企业要快速反应并及时发布信息,积极与消费者和媒体沟通。
只有快速、准确地向公众公布事实真相,才能及时稳定公众情绪,维护企业形象。
六、危机应对策略:召回与整改措施企业在发生食品安全问题后,应立即启动召回机制,召回问题产品,以保证消费者的权益。
与此同时,对生产过程进行全面检查,及时整改存在的问题并加强内部管理,确保类似事故不再发生。
七、危机应对策略:建立预案与培训机制企业要建立健全的危机预案制度,明确责任人和危机发生时的应对措施。
并定期组织食品安全培训,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应对能力,确保食品生产过程的合规性和安全性。
八、危机应对策略:加强监管力度与合作政府部门应加强对食品安全的监管力度,加大对违法企业的处罚力度,并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食品安全案例及分析和点评

食品安全案例及分析和点评中国食品安全的案例1、“染色馒头”事件:某超市的售货员发现购物车里有两个馒头,外表颜色不一样。
她一时兴起,拿出红色的那个来吃了。
之后她身体上就开始出现不适症状。
原来是染色馒头,并且“染色馒头”是由面粉厂在生产过程中加入增白剂造成的。
最后这家企业被罚了100万元。
广州,超市和街边小摊都销售过期变质肉类,其中包括问题奶粉事件等。
作为大型连锁零售企业,沃尔玛表示,所有产品均符合食品安全的要求,但是也不排除存在细节上的疏忽。
2011年11月初,《关于对沃尔玛在中国涉嫌经营不合格产品立案调查的通知》从美国方面传来消息,在第三方权威检测机构指导下,沃尔玛中国上海公司向国家质检总局提交了召回报告。
根据该报告,在中国市场上发现的沃尔玛产品的食品安全项目不合格。
召回的产品涉及很多种,包括婴儿奶粉、肉类、以及部分休闲食品,其中包括美国的奇趣饼干,百利包等。
随着调查进展的深入,将有更多食品遭到召回。
根据沃尔玛中国公司的要求,各门店已经开始停止这些问题产品的销售。
截至2012年7月24日,已经采取行动完成了610次召回。
中国食品安全的案例2、“瘦肉精”事件: 2011年4月9日,江苏省宿迁市洋河镇,养殖户从出售给当地一家企业的猪的饲料中检出“瘦肉精”。
随即,这一问题猪肉流入百姓餐桌。
据统计,涉及此次事件的人数约在50人左右,但是,他们绝大部分都是没有受到什么影响。
该养殖场每天能够出栏30头肉猪,其中多达16头猪死亡。
根据统计,截至到6月23日,已经有130多名患者得到医治,其中19名患者被治愈, 10名患者症状稳定。
在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的紧急通知之后,所有猪肉已经全部销毁。
专家介绍说,“瘦肉精”主要是由盐酸克伦特罗(俗称“瘦肉精”)和莱克多巴胺组成,瘦肉精的作用就是促进猪生长,增重快,增加瘦肉率,而它本身又是一种毒药。
很多地区的养猪户使用瘦肉精,违法成本低,反而会大力推广。
但是,问题猪肉会在食用后对人体健康产生危害,尤其是对儿童健康影响最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暴露出来的问题:
(1)《食品卫生法》对食品监管部门 的分工较为笼统。
(2)对违反相关法律法规的惩处力度 不够,难以起到法律的威慑作用。
(3)妨碍我国对外经济贸易事业的顺 利发展。
可编辑课件
可编辑课件
主要内容:
《食品安全法》共十章104条,具体 对: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和评估、食品安全 标准、食品生产经营、食品检验、食品 进出口、食品安全事故处置、监督管理、 法律责任等内容进行了规定。
• 《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2008年1月1日) 第二十五条 禁止屠宰、经营、运输下列动物和生 产、经营、加工、贮藏、运输下列动物产品:
• (一)封锁疫区内与所发生动物疫病有关的; • (二)疫区内易感染的; • (三)依法应当检疫而未经检疫或者检疫不合格的; • (四)染疫或者疑似染疫的; • (五)病死或者死因不明的; • (六)其他不符合国务院兽医主管部门有关动物防
• 《食品安全法》(2009年6月1 )第 二十八条第五、第六款规定 禁止生产经营 下列食品 :
• (五)病死、毒死或者死因不明的禽、畜、 兽、水产动物肉类及其制品;
• (六)未经动物卫生监督机构检疫或者检 疫不合格的肉类,或者未经检验或者检验 不合格的肉类制品;
可编辑课件
销售、运输病死猪肉案
• 第八十五条 违反本法规定,有下列情形 之一的
可编辑课件
产品质量法
可编辑课件
“三聚氰胺事件”回顾
2008年9月11日,上海《东方早报》 上刊发了一篇名为《甘肃14名婴儿 疑喝“三鹿”奶粉致肾病》的报道。 该文直接引爆了三鹿集团的质量和信 誉危机,成为其最终破产的导火索。 面对各方媒体和舆论的指责,从最开 始的拒不承认,到有关部门介入调查, 三鹿集团最终承认其产品中含有三聚 氰胺,其奶粉被认定为多例婴幼儿泌 尿系统结石病例的主要原因。三鹿集 团被执行停业整顿,不得不被迫召回 问题奶粉。由于召回奶粉总量过多, 涉及退赔金额过大,三鹿的资金链早 巳无法支撑,再加上相关银行不仅不 予放贷,而且要求收回之前的贷款。 到此,这家有着近半个世纪悠久历史、 奶粉产销量连续十五年位居全国第一、 年销售收入达100.16亿元的全国知 名企业被迫并购重组,公司原董事长 兼总经理田文华被刑事拘留。
可编辑课件
法律责任 :
• 1. 对特定人员从事食品生产经营、食品检验 的资格进行限制。
• 2. 《食品安全法》规定了生产不符合食品安 全标准的食品或者销售明知是不符合食品安 全标准的食品,消费者除要求赔偿损失外, 还可以向生产者或者销售者要求支付价款十 倍的赔偿金。
• 3. 违反《食品安全法》的规定,应当承担民 事赔偿责任和缴纳罚款、罚金。其财产不足 以同时支付时,先承担民事赔偿责任。
专案组民警共发现41户有 掺入三聚氰胺的重大嫌疑, 并于9月12日凌晨进行了 清查,现场查获了一批疑 似三聚氰胺的物品。
可编辑课件
奶粉生产环节:
• 对于一个拥有国家知名品 牌、免检产品美誉的企业, 在生产关系人体生命健康的产品时,有义务保 证产品的健康无害。但由于种种原因,三鹿并 没有对奶源进行严格全面的检查,致使奶源出 现了质量问题。从相关部门调查中可以知道, 三鹿企业本身也有能力检测出三聚氰胺,只是 由于体制的不健全和执行的不严格,才导致其 所生产的产品中含有三可编辑聚课件氰胺。
销售、运输病死猪肉案
• 县食品安全委员会接报后立即组织县农委、 县卫生局、县商务局、县畜牧局等部门赶 赴现场,对叶某违法事实进行了认定
• 并由县动物卫生监督所根据《中华人民共 和国动物防疫法》予以没收所有病死猪肉 及其产品,并作无害化处理和处以16000元 罚款的行政处罚
可编辑课件
销售、运输病死猪肉案
销售、运输病死猪肉案
• 某县动物卫生监督所接到该县鸦滩派出所 电话通报,叶某轻型货车上装有疑似病死 猪肉及其产品,准备送到怀宁县石牌镇陈 某家出售。
• 该县动物卫生监督所立即赶往现场进行勘 验和询问,车上装有47头病死猪肉和8编织 袋内脏及头蹄,共计1615公斤,均无检疫 合格验讫印章。
可编辑课件
• 由有关主管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分工;没收 违法所得、违法生产经营的食品和用于违 法生产经营的工具、设备、原料等物品; 违法生产经营的食品货值金额不足一万元 的,并处二千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罚款;货 值金额一万元以上的,并处货值金额五倍 以上十倍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吊销许 可证:
可编辑课件
销售、运输病死猪肉案
企业在产品质量安全方面的道德责任
• 1.企业不生产、不销售不安全的、不合格的产品,这是 企业道德责任的底线
• 2.企业要让消费者知道自己处于一定的风险之下,绝对 安全的产品是不存的
• 3.企业还要告诉消费者,让消费者知道产品使用风险的 性质和来源
• 4.企业还要告诉消费者风险是可以减少和避免的
可编辑课件
导读及案例分析
可编辑课件
• 外国人喝牛奶结实了 • 中国人喝牛奶结石了
• 日本人一杯奶振兴了一个民族 • 中国人一杯奶震憾了一个阳市有171位 婴儿出现了因食用劣质奶粉造成的严重营养不 良综合症,受害婴儿几乎都是“大头娃娃”: 头大身子小,身体虚弱,反应迟钝,有的甚至 出现皮肤溃烂,内脏肿大……在这些受害婴儿 中死亡13人,病死率高达7.6%。 2005年3月, 我省株洲市也出现类似事件:一名女童因食用 “正蒙牌”劣质奶粉而导致重度营养不良。随 后全国其他许多地方相继出现大头娃娃……
可编辑课件
可编辑课件
1.关于产品质量安全的几个理论问题
• (一)合理安全问题
• (二)安全评估
• (三)产品赔偿责任
可编辑课件
原材料环节:
• 三鹿集团原奶的来源主要有四种途径,
–一、牧场模式,即集中饲养百头以上奶牛统一采奶运送; –二、奶牛养殖小区模式,就是由小区业主提供场地,奶农
在小区内各自喂养自己的奶牛,由小区统一采奶配送; –三、挤奶厅模式,散养奶牛,到挤奶厅统一采奶运送; –四、以上三种方式交叉。
疫规定的。
可编辑课件
销售、运输病死猪肉案
• 第七十六条 违反本法第二十五条规定, 屠宰、经营、运输动物或者生产、经营、 加工、贮藏、运输动物产品的,由动物卫 生监督机构责令改正、采取补救措施,没 收违法所得和动物、动物产品,并处同类 检疫合格动物、动物产品货值金额一倍以 上五倍以下罚款;其中依法应当检疫而未 检疫的,依照本法第七十八条的规定处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