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案例
中国的食品安全事件案例

中国的食品安全事件案例那我给你说几个比较出名的食品安全事件案例哈。
一、三鹿奶粉事件。
1. 事件经过。
这事儿当年可轰动了。
三鹿奶粉那时候是个挺有名的牌子呢。
好多家长都给自家孩子买这个奶粉喝,觉得大品牌放心。
结果呢,好多宝宝喝了这奶粉之后,身体出了大问题,被查出得了肾结石。
为啥呢?原来啊,是有不法分子往奶粉里加了三聚氰胺这种东西。
三聚氰胺这玩意儿,含氮量高,当时那些坏家伙就是想让奶粉在检测的时候,蛋白质含量看起来达标,就昧着良心加了这个有害物质。
2. 影响。
这可把全国家长们给吓坏了。
那些患病的宝宝遭了老罪了,又是住院又是治疗的。
三鹿这个品牌也彻底垮台了,最后破产。
而且这事件让整个中国奶粉行业都受到了巨大的冲击,大家都不敢轻易相信国产奶粉了,好多人都跑去买进口奶粉,哪怕贵得很呢。
二、地沟油事件。
1. 事件经过。
你能想象有人把从下水道捞出来的油重新加工,再端上咱们的餐桌吗?没错,就有这样的事。
一些无良商家把地沟油收集起来,经过一些粗糙的加工处理,就伪装成正常的食用油卖给餐馆啊、小吃摊啊之类的。
这些地沟油那可脏得很,里面什么细菌、有害物质都有,想想就恶心。
2. 影响。
这让大家出去吃饭的时候都提心吊胆的。
那些喜欢在外面吃小吃或者下馆子的人,心里都犯嘀咕,不知道吃进嘴里的油是不是地沟油。
而且这事儿一曝光,大家对餐饮行业的信任度也大打折扣,监管部门也不得不加大对地沟油的查处力度,要把这些坏家伙从餐饮市场里给揪出来。
三、瘦肉精事件。
1. 事件经过。
有些养猪的人啊,为了让猪长得瘦肉多,就给猪喂瘦肉精。
瘦肉精这东西,猪吃了之后,长出来的肉看起来瘦肉比例很高,卖相好。
可是人吃了含有瘦肉精的猪肉,那可就惨了。
会出现心跳加速、头晕、恶心等症状。
比如说双汇瘦肉精事件,双汇那也是个大品牌啊,结果被查出有瘦肉精猪肉流入市场,可把消费者给气坏了。
2. 影响。
消费者对猪肉的安全性担忧得不得了,很多人都不敢随便买猪肉吃了。
双汇这个品牌也受到了很大的负面影响,不得不花费大量的精力和金钱来挽回声誉,重新建立消费者对它的信任。
世界食品安全案例

食品安全案例在全球范围内都是一个重要的议题,以下是一些世界各地发生的食品安全案例的例子:
1.中国毒奶粉事件(2008年):中国三鹿集团的婴儿奶粉被发现含有有毒
化学物质三聚氰胺,导致数千名婴儿患病或死亡,引发了国际社会对中国食品安全的关注。
2.美国马铃薯花生酱食品安全事件(2008-2009年):美国发生了一系列食
品安全事件,其中包括扩展到全国的马铃薯和花生酱受到污染,导致成千上万人中毒。
3.欧洲马肉丑闻(2013年):在欧洲多个国家爆发了一起马肉被非法混入
牛肉产品的丑闻,引发了欧洲各国和欧盟对食品安全监管的重新审视。
4.日本福岛核事故(2011年):福岛核电站发生核泄漏事故后,周边地区
的水、土壤和食品受到严重污染,导致了大范围的食品安全问题,包括放射性物质超标等。
5.印度孟买食品油中毒事件(1998年):孟买一批食用油被非法添加工业
用油,导致数百人中毒死亡,成为印度食品安全监管的严重教训。
用食品安全事故案例

用食品安全事故案例概述食品安全是关乎公众健康和社会稳定的重要问题。
随着食品供应链的复杂性和全球贸易的增加,食品安全事故的发生频率也有所增加。
本文将通过分析几个食品安全事故的案例来探讨其原因、对社会的影响以及可能的应对措施。
案例一:三鹿毒奶粉事件2008年,中国发生了一起严重的食品安全事故,即三鹿毒奶粉事件。
三鹿公司以添加有害物质三聚氰胺来提高奶粉的蛋白质含量,导致了大量婴儿患上尿路结石和其他严重健康问题。
这个事件引起了全国范围内的恐慌和愤怒,对中国乳业形象造成了巨大的打击。
案例二:美国邮寄花生酱事件2009年,美国爆发了一起震惊全球的食品安全事件,即邮寄花生酱事件。
一家食品加工公司在其生产的花生酱中发现了沙门氏菌,导致超过700人感染,九人死亡。
这个事件引起了人们对食品加工安全性的担忧,对整个食品工业的声誉造成了严重影响。
案例三:欧洲无机砷米事件2017年,欧洲发生了一起关于无机砷米的食品安全事件。
大米中发现了超出安全限值的无机砷,可能导致慢性毒性和癌症。
这个事件引起了对食品进口质量的怀疑,并对欧洲与亚洲之间的农产品贸易造成了不利影响。
应对措施- 强化监管:加强食品安全监管,对生产加工环节进行严格检查和监督,确保食品质量安全。
- 加强企业自律:企业应自觉遵守食品安全法律法规,优化生产流程和质量管理,确保产品安全。
- 提高消费者意识:通过教育和宣传活动,提高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重视和警觉,培养正确的食品消费惯。
- 加强国际合作:加强国际食品安全标准和信息交流,共同应对跨国食品安全问题。
总结而言,食品安全事故对公众健康和社会稳定造成了严重影响,必须通过强化监管、企业自律、提高消费者意识和国际合作来防范和应对。
只有确保食品安全,才能保障人们的健康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Word count: {800} words。
食品安全与质量控制案例

食品安全与质量控制案例过去几年,食品安全和质量控制一直是公众关注的焦点。
食品安全问题直接关系到人们的健康和生命,因此政府、企业和消费者都在积极采取措施来保障食品的安全和质量。
本文将通过案例分析的方式,探讨几个食品安全与质量控制方面的典型案例,以及案例背后的启示和解决方案。
案例一:毒奶粉事件在2008年,中国发生了一起严重的食品安全事件,即毒奶粉事件。
这一事件的起因是一家乳制品公司在生产过程中添加了含有三聚氰胺的工业原料。
这使得其生产的奶粉含有高浓度的三聚氰胺,严重危害了婴儿的健康。
该事件爆发后,无数婴儿因喝到这种受污染的奶粉而出现了严重的健康问题,甚至有婴儿因此丧生。
这一案例揭示了食品生产过程中存在的一些安全隐患,如企业对原料的检验不严格、监管不到位等。
政府随后加强了食品安全监管,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加强对奶粉生产企业的监督和管理,包括加大对原料供应商的抽检力度、建立奶粉产品追溯体系等。
这一事件也提醒了企业要加强自身的质量控制和责任意识,确保产品的安全性和质量。
案例二:有机食品控制标准随着人们对食品质量和安全的要求越来越高,有机食品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领域。
然而,有机食品市场上的标准和认证缺乏一致性,给消费者带来了困惑。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国际上出现了一些有机食品控制标准,如欧盟的有机食品标志、美国的USDA有机认证等。
这些标准包括了对有机农产品生产和加工的一系列要求,如禁止使用化学合成农药、化肥等,要求使用有机原料等。
通过引入有机食品控制标准,消费者可以更好地辨识出符合一定标准的有机食品,进而保证了其质量和安全。
案例三:食品追溯体系近年来,食品追溯体系成为了食品安全和质量控制方面的重要手段。
通过食品追溯体系,消费者可以了解到食品的生产、流通和销售环节,确保食品的质量和安全。
同时,当发生食品安全问题时,可以通过追溯体系迅速定位问题所在,采取相应的措施。
以日本为例,该国的食品追溯体系非常发达。
消费者可以通过扫描食品上的二维码,获取到食品的详细信息,包括生产日期、生产地点、原料来源等。
食品安全法案例

食品安全法案例【篇一:食品安全法案例】案例一浙江省温州市赖中超卤味烤肉店加工销售有毒有害食品案2015年7月,浙江省温州市瓯海区食品药品监管部门接到群众举报,称对赖中超、蒋成全经营的卤味烤肉店销售的卤肉上瘾,怀疑添加违禁物质。
瓯海区食品药品监管部门联合公安机关对该店进行了突击检查,现场查获混有罂粟粉的调味料20克、罂粟壳350克。
经查,赖中超为拉拢回头客,自2014年8月,在加工卤肉时采用将完整罂粟壳放在汤料包里置于卤汤中,或将罂粟壳碾磨成粉末,混入其他香料,直接撒在卤肉上等方式,进行非法添加。
根据赖中超供述,执法人员查处了向其销售罂粟壳的仟家味调味品店,以及该店的上线位于福建省福州市的淑芳香料商行,共查获罂粟壳19千克。
卤味烤肉店经营者赖中超、蒋成全被瓯海区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列入2015年第二期瓯海区食品安全黑名单,向社会公示。
依据刑法第一百四十四条和《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危害食品安全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九条第一款的规定,上述人员的行为涉嫌构成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根据行政处罚法第二十二条的规定,瓯海区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将案件移送公安机关。
仟家味调味品店和淑芳香料商行的经营者黄剑文、傅莉莉、葛淑芳3人已被人民检察院以贩毒罪提起公诉。
案例二陕西秦晋中医糖尿病研究所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案2015年3月,根据群众举报,陕西省西安市食品药品监管局对陕西秦晋中医糖尿病研究所进行现场检查,当场查扣“兴胰粉胶囊?森健降糖冲剂”、“天富生”菊花玉竹片、“天富生”芡实片等多种标注了保健食品批准文号的可疑产品。
经检验,“兴胰粉胶囊?森健降糖冲剂”含有格列本脲和盐酸二甲双胍,属于在食品中违法添加药物成分,涉嫌犯罪,西安市食品药品监管局联合公安机关共同调查。
经查,2014年11月以来,犯罪嫌疑人张泽安家族利用陕西秦晋中医糖尿病研究所和其在全国20多个省市开设的诊所作为掩护,以看病开处方的形式,销售其违法生产的森健降糖冲剂等10种假冒保健食品。
典型食品安全事故案例警示教育

典型食品安全事故案例警示教育食品安全事故是指在食品生产、加工、运输、销售、餐饮等环节中,由于各种原因导致食品质量出现问题,威胁消费者的生命健康和社会稳定。
为了提高公众对食品安全的意识和避免类似事故的再次发生,我们有必要通过典型案例进行警示教育。
以下是几个典型的食品安全事故案例,供大家参考和反思:1. 江苏婴儿奶粉事件该事件发生于2018年,江苏某公司生产的婴儿奶粉受到污染,导致多名婴儿感染细菌,其中一名婴儿不幸死亡。
该公司涉嫌违反食品安全法律法规,没有建立有效的质量控制体系,对生产过程中的卫生安全问题缺乏严格监管。
这一事件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加强了对食品生产企业的监管和标准。
2. 河北致命毒豆芽事件在2012年,河北某地一家餐馆使用未经检测的豆芽,结果导致30多名顾客出现中毒症状,其中一人不幸身亡。
事件调查显示,该餐馆没有采取必要的食品安全措施,从而导致食品污染。
此事件再次引起了人们对餐饮行业食品安全管理的关注,在加强监管的同时也吸取了经验教训。
3. 上海“地沟油”事件2014年,上海一家食品加工企业制作食品时使用了大量的“地沟油”,即废弃的、劣质的食用油。
这样的食用油中含有大量不健康的物质,容易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这一事件揭示了一些不法商人为牟取暴利而不择手段的现象,也引起了人们对食品来源和质量的担忧。
以上案例是典型的食品安全事故,这些事件的发生都对我们提醒意义重大。
我们应该认真对待食品安全问题,加强对企业的监管力度,推动建立完善的食品安全管理体系。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确保食品安全,保障公众的身体健康和社会的稳定。
参考文献:1. 张三, "食品安全事故及其警示教育," 食品安全研究, vol. 1, no. 1, pp. 10-15, 2019.2. 李四, "典型食品安全事故案例分析及其启示," 食品安全与质量, vol. 2, no. 2, pp. 20-25, 2020.以上文档仅供参考,具体情况请根据当地法律法规和实际情况进行判断和处理。
食品安全的案例

食品安全的案例食品安全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之一,因为食品安全关乎每个人的健康和生命。
然而,不幸的是,食品安全问题时常发生,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严重的影响。
本文将通过几个食品安全的案例来探讨食品安全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案例一,2018年中国上海婴幼儿奶粉污染事件。
2018年,中国上海一家奶粉企业因生产的婴幼儿奶粉中检出致癌物质三聚氰胺,引发了公众的恐慌。
这一事件不仅造成了婴幼儿健康受到威胁,也对该企业的信誉造成了严重的损害。
经过调查发现,该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存在严重的质量管理问题,导致了奶粉的污染。
这个案例引起了社会各界对食品安全问题的高度关注,也促使相关部门对奶粉生产企业进行了更加严格的监管。
解决方案,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相关部门应加强对食品生产企业的监管力度,建立健全的质量管理体系,加强对原材料和生产过程的检测,确保食品安全。
同时,企业也应该加强自身的内部管理,提高员工的质量意识,确保产品质量符合国家标准。
案例二,美国马萨诸塞州生菜沙拉致病事件。
2018年,美国马萨诸塞州发生了一起生菜沙拉致病事件,导致数十人感染沙门氏菌。
经过调查发现,这批生菜沙拉来自同一家供应商,而该供应商的生产环境存在严重的卫生问题,导致了生菜沙拉的污染。
这一事件引起了美国食品药品监管局的高度重视,他们对该供应商进行了彻底的调查,并对其进行了严厉的处罚。
解决方案,为了预防类似事件的再次发生,食品监管部门应该加强对食品供应商的监管,确保他们的生产环境符合卫生标准,加强对原材料和成品的检测,保障食品的安全。
同时,消费者在购买食品时也要注意产品的来源和生产日期,避免购买有安全隐患的食品。
案例三,印度孟买街头小贩售卖过期食品事件。
在印度孟买,街头小贩经常售卖过期食品,给当地居民的健康带来了严重的威胁。
这些过期食品通常是从大型超市或批发市场收购后再次出售,而这些食品通常已经超过了保质期,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
这一问题引起了印度政府的高度重视,他们对街头小贩进行了严厉的打击,取缔了一大批售卖过期食品的小摊。
食品安全事件10大案例

食品安全事件10大案例食品安全是我们每个人都关注的重要问题。
在过去的几年里,全球各地都发生了许多令人震惊的食品安全事件。
这些事件不仅对人们的健康构成威胁,也对食品行业的信誉造成了严重的负面影响。
本文将介绍10个最引人注目的食品安全事件案例。
1. 中国婴儿奶粉事件这是中国食品安全领域最令人震惊的事件之一。
在2008年,中国发生了一系列婴儿奶粉中毒事件。
数万名婴儿因为喝下了含有有害物质的奶粉而出现严重健康问题甚至死亡。
这一事件引发了全国范围的恐慌,并引起了对食品安全监管的广泛关注。
2. 欧洲马肉丑闻2013年,欧洲爆发了一起重大食品安全丑闻,涉及到一些肉食制品中掺杂了马肉。
这种欺诈行为对欧洲肉制品行业造成了巨大的冲击,也引发了人们对食品供应链的质量控制的严密审查。
3. 美国鸡蛋沙门氏菌污染事件2010年,美国爆发了一起鸡蛋沙门氏菌污染事件,导致上百人感染。
这次事件揭示了美国鸡蛋供应链中存在的食品安全问题,迫使政府和企业采取更加严格的监管和措施来确保食品质量。
4. 日本核辐射污染风波2011年,日本福岛核电站发生核泄漏事故后,海洋中的鱼类和其他海产品受到了辐射的污染。
这一事件引发了全球对日本海产品的担忧,对日本渔业和食品出口造成了巨大的冲击。
5. 孟加拉国有毒食油事件2008年,孟加拉国发生了一起大规模的有毒食油事件,导致数千人中毒,数百人死亡。
这起事件揭示了孟加拉国食品供应链中存在的质量问题和监管不足。
6. 印度三聚氰胺奶粉事件2009年,印度暴露出一系列三聚氰胺奶粉事件,上百名婴儿因食用了含有有害物质的奶粉而丧生或导致严重健康问题。
这一事件引发了对印度食品安全标准的质疑,并促使该国改进其食品监管体系。
7. 阿根廷转基因大豆风波阿根廷是全球最大的转基因大豆生产国之一。
然而,转基因农作物在阿根廷引发了一系列争议,包括破坏当地生态系统和对人类健康的潜在威胁。
这一事件引发了全球对转基因食品的广泛争议和质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0年3月20日,西安市药监局食品稽查分局执法人员在重庆胖妈烂火锅西安总店,发现其存在泔水油回收装置,现场查获的账单也表明火锅店涉嫌回收地沟油。
据此,西安市药监局食品稽查分局以涉嫌回收泔水油二次利用,违反《食品安全法》,责令该店停业整顿。
此事在全国范围引发对地沟油的声讨,但至今地沟油仍然没有销声匿迹。
何为地沟油?地沟油是各类劣质油的通称,包括下水道中的油腻漂浮物或者宾馆、酒楼的剩饭、剩菜经过简单加工、提炼出的油,劣质猪肉、猪内脏、猪皮加工提炼后产出的油以及油炸食品的油使用次数超过规定要求后,再被重复使用或往其中添加一些新油后重新使用的油。
地沟油的危害:地沟油的制作过程注定了它的不卫生,其中含有的大量细菌、真菌等有害微生物,一旦到达人的肠道,轻者会引发人们腹泻、腹痛,重者则会引起人们恶心、呕吐等一系列肠胃疾病。
地沟油中含有黄曲霉素、苯并芘,这两种毒素都是致癌物质,其毒性是砒霜的100倍。
可以导致胃癌、肠癌、肾癌及乳腺、卵巢、小肠等部位癌肿。
简易鉴别地沟油:一看看透明度,纯净的植物油呈透明状,地沟油在生产过程中由于混入了碱脂、蜡质、杂质等物,透明度会下降;再看色泽,纯净的油为无色,地沟油色深;看沉淀物,如有沉淀,其主要成分是杂质。
二闻每种油都有各自独特的气味。
可以在手掌上滴一两滴油,双手合拢摩擦,发热时仔细闻其气味。
有异味的油,说明质量有问题,有臭味的很可能就是地沟油。
三尝用筷子取一滴油,仔细品尝其味道。
口感带酸味的油是不合格产品,有焦苦味的油已发生酸败,有异味的油可能是地沟油。
四听取油层底部的油一两滴,涂在易燃的纸片上,点燃并听其响声。
燃烧正常无响声的是合格产品;燃烧不正常且发出“嗞嗞”声音的,水分超标,是不合格产品;燃烧时发出“噼啪”爆炸声,表明油的含水量严重超标,而且有可能是掺假产品,绝对不能购买。
NO2.烤鸭油 多家媒体相继对西安市场烤鸭油普遍流入小餐馆的情况进行了报道,使得西安一些烤鸭摊点有所收敛。
但走访发现,一些菜市场里的烤鸭摊点仍然在偷偷地对外销售。
“鸭、油两销”、双重获利已成烤鸭行内无人不知的潜规则。
烤鸭油的危害:烤鸭油是垃圾油的一种,和煎炸废油、地沟油一样,都属于废弃油脂,已经失去食用价值,并且含有致癌物质,是禁止出售和食用的。
烤鸭油在制作过程中温度高达200多度,生成大量的致癌脂肪酸,是胃癌发病的重要诱因。
如何鉴别烤鸭油:民间土方法辨别烤鸭油一般是辨色嗅味,烤鸭油颜色比合格油淡一点,稍有异味,下锅时有“噼啪”的爆裂声。
炒出的菜很黏稠,吃起来也有点腻口,腥味较重,饭后刷洗碗筷时也比较困难。
烤鸭油有一股怪味,但是饭菜的辛辣味可以将其掩盖,所以部分川菜馆和湘菜馆可能会使用烤鸭油,大家就餐时(尤其是火锅、涮锅等)务必注意。
NO3.一滴香 饮食行业不知从何时开始流行用一种叫“一滴香”的食品添加剂作为调味品。
只需要一滴,就能让一锅清水变成鲜味十足的鸡肉香味的高汤,并可以根据客人的需要随时调节。
米线砂锅店、火锅店及街头面馆使用最为普遍,那种所谓的三鲜、麻辣、香辣味都是靠一滴香产生出诱人香味效果,以此诱导顾客回头。
一滴香为何物?根据网上公布,一滴香的成分为“丙二醇、2—乙酰基噻唑、2.5—二甲基吡嗪、肉类提取精油和进口香料等。
丙二醇是起溶解作用的,一种专门用来溶解肉类、香料等物的食品添加剂。
2—乙酰基噻唑、2.5—二甲基吡嗪都是香料,既可以从土豆等天然食物中提取,也可人工合成。
一滴香的危害:作为食品添加剂,只要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就可以使用。
现在问题的关键是,尽管一滴香生产销售有层层关卡,但在餐馆使用上几乎无人监管,用多用少,消费者也无从知晓。
由于天然的食物中也含有这些物质,所以单纯作为饭菜的增香剂,适量食用是可以的,但如果太过量了,可能会对肝肾造成一定的负担。
如果是化学工业合成制得,食用后对人体损害非常大,会损伤肝脏,还能致癌。
另外,从营养学的角度来说,这些物质并不是人体必需的营养元素,用一滴香做出来的汤几乎没有什么营养可谈,而真正的鸡汤、肉汤含有丰富的氨基酸、维生素、脂肪等营养元素,营养价值是一滴香无法比拟的。
一滴香的鉴别:普通民众一般没有办法鉴别菜里是否添加了一滴香,但如果一家饭店里所做的菜出奇的香,特别是火锅底,端上来就有很浓烈的香味,就可能加有一滴香,应少到这家饭店用餐。
没加一滴香的锅底端上来时并不怎么香,而是越熬越香,而且香味自然。
NO4.植物奶油 营养专家对反式脂肪酸危害的研究牵出了有害食品植物奶油。
专家对中国食品市场上52个著名品牌共167种产品油脂含量、反式脂肪酸种类含量进行监测。
结果发现,87%的样品含有反式脂肪酸,包括所有的奶酪制品;95%的“洋快餐”、蛋糕、面包、油炸薯条类小吃等;约90%的冰淇淋、80%的人造奶油、71%的饼干中,均检出含有反式脂肪酸。
反式脂肪酸含量超过2%的食品——包括所有的奶酪制品,81%的面包和蛋糕,80%的人造奶油,60%的冰淇淋等。
反式脂肪酸含量超过5%的食品——有奶酪、人造奶油、蛋糕和饼干等焙烤食品。
反式脂肪酸的危害:反式脂肪酸摄入与罹患冠心病的危险显著相关,即使每天摄入体内的反式脂肪的量不超过5克,患心脏病的风险也将增加25%,这项研究结果在西方国家引起了广泛关注,各国学者相继对此进行研究,结果发现反式脂肪酸除了增加心血管疾病的危险性外,还会干扰必需脂肪酸的代谢,影响儿童的生长发育及神经系统健康,增加2型糖尿病的患病风险并导致妇女不孕。
怎样辨别食物中是否含有反式脂肪:一定要养成购物时细看食物成分标签和营养标签的习惯,这是保护自己最好的方法。
如果配料中含有“人造奶油”、“起酥油”、“氢化植物油”、“部分氢化植物油”、“氢化脂肪”、“氢化菜油”、“固体菜油”、“酥油”、“人造酥油”等字眼,那么该食品就含有一定量反式脂肪。
在关注食物标签上成分的同时,还要注意这些成分是靠前还是靠后(一般食物成分表上原料顺序是按添加量从多到少排列的)。
此外,现在许多食品(尤其是进口食品)都有营养标签,大家可以注意看,在脂肪那一栏下面,会明确写出每一份食品或每100克食品的反式脂肪含量,如果每100克食品中反式脂肪含量少于2克,也算是比较健康的。
如果这个数值为0,那就更好了。
在餐馆就餐时,如果发现炒菜或炖菜的油特别黏、容易凝固,也需要特别警惕,其中也可能含有大量反式脂肪。
NO5.硫磺姜 2010年9月27日下午,西安工商部门在北二环蔬菜副食交易中心检查发现,市场上那种又白个又大的生姜被硫磺熏过。
“熏过的生姜外观漂亮,主要是卖相好。
”据商贩讲,用硫磺熏制生姜的历史由来已久,很多蔬菜市场的生姜经营户都在出售“硫磺姜”。
硫磺姜的危害:经常食用硫磺熏的生姜,会对人的神经系统等造成损害,轻者会出现头昏、眼花、精神分散等不良症状。
如果长期食用,则会导致眼结膜炎、皮肤湿疹等,严重的还会影响人的肝肾功能。
硫磺姜的辨认:硫磺姜闻起来有异味,表面光滑,较为水嫩,轻轻一搓表皮即脱落。
同时,消费者也应转变观念,不能仅凭外观选择生姜。
同被不法商贩用硫磺熏的还有银耳和中药饮片,消费者在购买时不能只看鲜亮,应多闻一闻,凡被硫磺熏过的都不要买。
NO6.毒豇豆 2010年1月,武汉市农业局在抽检中发现来自海南省英洲镇和崖城镇的5个豇豆样品水胺硫磷农药残留超标。
武汉市依照有关法律法规立即对不合格豇豆予以销毁,并根据湖北省农产品市场准入的规定,决定从2月7日起停止销售来自海南省的豇豆3个月。
此后,上海、广东、重庆、江西等地也有类似情况反映。
农药残留危害大:人们进食残留有农药的果蔬,如果污染较轻、吃入的数量较少时,一般不会出现明显的症状,但往往有头痛、头昏、无力、恶心、精神差等表现;当农药污染较重、进入体内的农药量较多时,会出现明显的不适,如乏力、呕吐、腹泻、肌颤、心慌等情况。
严重者可能出现全身抽搐、昏迷、心力衰竭,甚至死亡的现象。
另外,残留农药还可在人体内蓄积,超过一定量后会导致一些疾病,如男性不育。
此外,还有帕金森病、癌症、心血管疾病和糖尿病等,也与长期接触农药有关。
对孕妇而言,则会影响胎儿的发育,甚至会导致胎儿畸形。
科学选果蔬:部分生长在泥土中的蔬菜,如鲜藕、马铃薯、芋头、冬笋、萝卜、蒜头、大头菜等,一般不施用农药。
目前使用农药较多的是白菜、空心菜等叶类蔬菜。
选购时,最好先闻一下,若气味太重、大多是刚喷药不久上市的,不宜购买。
选择性购买或少买易被污染的蔬菜瓜果。
农药污染较重的蔬菜有白菜类(小白菜、青菜、鸡毛菜)、韭菜、黄瓜、甘蓝、花椰菜、菜豆、豇豆、苋菜、茼蒿、番茄、茭白等,其中韭菜、小白菜、油菜受到农药污染的比例最大。
韭菜具有的内吸毒特征使得毒物遍布整个株体,另一方面,部分农药和韭菜中含有的硫结合,毒性增强。
有些市民认为,有虫眼的蔬菜安全。
事实上,虫眼只能说明蔬菜遭受过虫害,并不等于没打农药。
食前处理去残留 浸泡水洗法:蔬菜污染的农药品种主要为有机磷类杀虫剂,有机磷杀虫剂难溶于水,此种方法仅能除去部分污染的农药。
但水洗是清除蔬菜水果上其他污物和去除残留农药的基础方法。
主要用于叶类蔬菜,如菠菜、金针菜、韭菜花、生菜、小白菜等。
一般先用水冲洗掉表面污物,然后用清水浸泡,但浸泡时间不宜超过10分钟,以免表面残留农药渗入蔬菜内。
果蔬清洗剂可增加农药的溶出,所以浸泡时可加入少量果蔬清洗剂。
浸泡后要用流水冲洗2至3遍。
碱水浸泡法:有机磷杀虫剂在碱性环境下分解迅速,所以此方法是有效去除农药污染的措施,可用于各类蔬菜瓜果。
方法是先将表面污物冲洗干净,浸泡到碱水中(一般500毫升水中加入碱面5至10克)5至15分钟,然后用清水冲洗3至5遍。
去皮法:蔬菜瓜果表面农药量相对较多,所以削去皮是一种较好的去除残留农药的方法。
可用于苹果、梨、猕猴桃、黄瓜、胡萝卜、冬瓜、南瓜、西葫芦、茄子、萝卜等。
处理时要防止去过皮和没去过皮的蔬菜瓜果混放,再次污染。
臭氧洗脱法:用市售的臭氧或臭氧水发生器清洗和浸泡各类瓜果蔬菜,简单易行,安全可靠,清洗和浸泡时间为10至20分钟,一般认为可清除大部分农药残留。
但也有专家指出,目前市售大部分果蔬解毒机都是用一个活氧发生器配一根外接管子,如果技术不过关或者工作功率太小的话,可能导致产气量和臭氧浓度过低,与水混合后根本起不到杀菌作用。
此外,如果机器密封性能不好的话,还可能导致臭氧外泄,对人体健康造成影响。
臭氧的副作用主要在于它的强氧化能力,在浓度高于1.5ppm以上时,人员须离开现场,否则会造成呼吸系统的应激性反应,严重的会造成可逆性伤害。
生物消解酶去除法:去除蔬果残留农药时,加入一个独立包装的生物消解酶于清水中,浸泡蔬果8至15分钟即可。
视其情况可加大用量和延长作用时间。
浸泡后要用流水冲洗2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