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星火燎原

合集下载

噶米精编河北省石家庄市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16课《星火燎原》质检试题一(无答案) 冀教版

噶米精编河北省石家庄市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16课《星火燎原》质检试题一(无答案) 冀教版

星火燎原一、填空题(共10分)1、(0.8)铁指轻扳第一枪,寒空响彻醒天狼。

人间骀荡纷纷扰,自此工农有武装。

”下列领导人没有参加诗中盛赞事件的是()A.毛泽东B.周恩来C.贺龙D.朱德2、(0.9)下列节日与事件搭配不正确的一项是()A.青年节——五四运动 B.建党节——中共一大召开C.建军节——武昌起义 D.国庆节——开国大典3、(0.8)右图所示建筑为原江西大旅社。

在这里()A.打响了辛亥革命第一枪,吹响了共和的号角B.宣告了中国共产党成立,揭开了革命新篇章C.树立了武装斗争的旗帜,创建了人民的军队D.建立了第一个红色政权,开辟了革命新道路4、(0.9)1927年,毛泽东写道:“叫工农革命,旗号镰刀斧头。

……秋收时节暮云愁,霹雳一声爆动。

”他颂赞的历史事件是()A.秋收起义B.南昌起义 C.广州起义 D.井冈山会师5、(0.9)“井冈山,两件宝,历史红,山林好”其中“历史红”的主要依据是毛泽东在井冈山()A.粉碎了国民党军队对解放区的重点进攻B.创立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C.建立了中国第一个敌后抗日根据地 D.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6、(0.8)“在这里,共产党的任务,基本的不是经过长期合法斗争以进入起义和战争,也不是先占城市后取乡村,而是走相反的道路。

”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谁领导建立了中国第一次农村革命根据地()A.毛泽东B.朱德C.陈毅 D.贺龙、(0.7)你认为农村革命根据地创建的重大意义是()A、确立了中国革命的奋斗目标B、开辟了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C、形成了中国革命的统一战线D、扭转了中国革命的危险局面按历史发展顺序排列与此相关的事件()①“八七”会议②南昌起义③秋收起义④建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A.③①②④B.①②③④C.②①③④ D.①③②④9、(0.9)工农革命军选择在井冈山建立根据地的有利条件是()①离大城市较远,敌人统治力量薄弱②地势险要,易守难攻③附近农产品丰富④群众基础好⑤朱德、陈毅率领部队已先期到达A.①②③④B.①②④⑤C. ①②③⑤D.②③④⑤10、(0.8)“山歌越唱越开怀,东山唱到西山来。

星火燎原读书心得600字

星火燎原读书心得600字

星火燎原读书心得600字
前段时间我读了《星火燎原》这本书,在《星火燎原》这本书中,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邱少云,邱少云这个班为了夺取“391”高地,他们只好在前一天的天还没亮时悄悄地摸进“391”高地泥泞的山坳里,潜伏在山沟的茅草丛中,到时发动突然袭击,拔掉这颗"毒牙"。

到了白天,敌人在阵地前的草地上放起了燃烧弹,枯黄的草在战士们的身边燃烧了起来。

这时作者突然闻到一般浓重的棉布焦味,他扭过头一看,原来是邱少云的棉衣被火烧着了。

这时,邱少云只要从火堆里跳出来就地打几个滚,就可以把身上的火扑灭。

如果作者扑过去把邱少云的衣服扯掉,也可以救出邱少云。

但是这样一来,他们整个班,整个潜伏部队就会被敌人发觉,读到这里我的眼睛湿润了,我和作者一样非常担心,担心这个年轻的战土怎么忍受得了呢!担心他会突然跳起来,只好盼望着出现什么奇迹。

我深深地体会到作者那复杂、矛盾、痛苦而又担心的心情。

可是,邱少云却像千斤巨石一般趴在火堆里,直到最后一息,他没挪动一寸地方,也没发出一声呻吟。

他在火堆里一定在想:如果我从火堆里跳出来,就会使我们的这些战友被敌人发现,就会被敌人杀害,为了整个班整个部队,我宁愿牺牲自己。

他有着不畏牺牲,严守纪律的崇高精神和顽强的意志。

我们生活在这么美好的环境中,是无数革命先烈用生命换来的。

我们要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假如我们现在不努力,长大了没有过硬的本领,外国人还会像以前那样向中国发起进攻,欺负我们老百姓,到了那时,我们就无还手之力了。

我们重温历史,是为了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生活,努力学好本领,把自己培养成为一个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的社会主义新人,成为“振兴中华”的民族栋梁。

《星火燎原》教学设计新部编版

《星火燎原》教学设计新部编版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xx市实验学校第16课星火燎原一、教学目标知识能力通过教科书提供的史料,了解中国人民军队和革命根据地创建的情况,培养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过程和方法紧紧抓住时代脉搏,将时尚化的旅游文化融入课堂,以旅游为线索贯穿整个教学过程,从休闲的旅游中提炼学生对人民军队和革命根据地创建的感性认识,通过师生交流和学生发散性思维使学生主动获取有效信息。

情感态度了解南昌起义和革命根据地创建的史实,激发学生对党的热爱,通过师生、生生的交流讨论,培养学生之间协作学习、交流学习心得的学习品质。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了解南昌起义和井冈山会师的史实。

难点:使学生理解中国革命为何由城市转向农村,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以导游的身份直接进入新课。

师:大家好!我们又见面了!今天就由我为大家做向导,带领大家进行一次穿越时空的旅行。

2、学习新课创设亲临现场的情境。

师:欢迎同学们加入红色江西旅行团,我们的行程是这样安排的,先参观南昌八一广场,然后去革命摇篮井冈山。

(展示总路线图)现在大家看到的就是八一广场,在广场的南端有一座建于1977年的南昌起义纪念塔,塔顶是一面迎风飘扬的军旗,军旗上醒目的八一两个字指示我们的人民军队诞生于8月1日这一天。

塔身四周有反映南昌起义的浮雕,它生动的再现了八一南昌起义的情形。

(展示图片——《八一广场》、《八一南昌起义纪念塔》、《广场浮雕》通过学生观察八一广场、八一南昌起义纪念塔、广场浮雕,激发学生了解南昌起义的要求。

通过影视片段,使学生了解南昌起义的相关史实,明确南昌起义是中国共产党创建人民军队的开始。

)师:现在我们的时光机器将飞离南昌,飞往有革命的摇篮之称的井冈山。

井冈山这片神奇的土地,曾经养育了毛泽东、朱德等一代伟人,保存良好的革命遗址有30多处,大家如果要探究中国现代革命史迹,追寻先烈光荣传统,井冈山将给你们满意的答复。

星火燎原_精品文档

星火燎原_精品文档

星火燎原导言星火燎原是一句来自于中国古代文学的成语,形容一个小小的火花能够在大地上引燃熊熊燃烧成大火,比喻一个小事物引发了大的变化。

这句成语不仅在语言上极具表现力,而且在实际生活中也有丰富的涵义。

本文将从历史、文化和现实生活中的案例等方面展开探讨,带领读者深入了解星火燎原的意义和威力。

一、历史中的星火燎原星火燎原这句成语最早出自于《韩非子·八议》中的“一星之火,可以燎原”,形象地描述了一个小小的火花在大地上燃烧的力量。

在我国历史上,有许多事件和革命都可以用星火燎原来形容,比如五四运动、辛亥革命等。

这些事件的爆发,都源于一个小小的火花,但因为人们对不公平和压迫的不满以及对变革的渴望,这个小小的火花迅速蔓延,汇聚成了强大的火焰,最终引发了巨大的变革。

五四运动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次重要的学生运动,起始于1919年北京的示威抗议活动,并迅速蔓延至全国各地。

这次运动反映了中国年轻人反对封建传统和帝国主义的愿望,为中国现代化的进程起到了推动作用。

尽管五四运动的爆发是由于一系列复杂的社会和政治原因,但可以说其中的“星星之火”是五四运动的学生悼念总统胡庆余堂事件。

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次重要革命,于1911年爆发,成功推翻了清朝统治,结束了中国2,000多年的封建帝制,开启了中国现代化的新篇章。

辛亥革命的起源是十月革命,这起事件最初只是一场由湖南军阀率先发动的反清起义,但随着其他地方的响应和支持,它最终演变成一场全国性的革命运动,从而得到了成功的结果。

二、文化中的星火燎原星火燎原不仅在历史上有着深远的影响,而且在文化领域也广泛应用。

在文学作品中,星火燎原被用来形容一个小小的创意或想法能够引领整个作品的情节或主题发展。

比如,著名作家余华的小说《活着》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小说中的男主角福贵从小到大经历了各种不幸的遭遇,然而,在他最黑暗的时刻,一线希望的星火点燃了他内心的激情,使他坚持活下去。

在艺术创作中,星火燎原也象征着某个艺术家的作品引发了整个艺术界的革新和变革。

星火燎原读书心得

星火燎原读书心得

星火燎原读书心得
《星火燎原》是一本关于中国共产党革命历史的著作,作者是
毛泽东。

这本书以其深刻的思想和独特的视角,展现了中国共产党
在革命时期的艰辛历程和伟大成就。

在阅读《星火燎原》时,我深深感受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
革命斗争的艰辛和不屈不挠的精神。

作者通过对党的历史和革命斗
争的描述,让我更加了解了中国共产党是如何在极其艰难的条件下,带领人民取得了革命的胜利。

毛泽东在书中对党的领导和革命斗争
进行了深刻的分析和总结,让我对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和精神有了更
深刻的认识。

在阅读中,我也深刻感受到了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

作者
通过对党的奋斗历程的描述,让我更加清晰地认识到中国共产党一
直以人民为中心,为了人民的幸福和国家的繁荣而不懈努力。

这种
初心和使命感深深打动了我,也让我更加坚定了对中国共产党的信
仰和支持。

总的来说,阅读《星火燎原》让我对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和革命
精神有了更深刻的了解,也让我更加坚定了对中国共产党的信仰和
支持。

这本书不仅让我学到了很多历史知识,也让我对中国共产党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和理解。

我相信,这种认识和理解会让我更加坚定地走在中国共产党的旗帜下,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冀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6课《星火燎原》教学设计

冀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6课《星火燎原》教学设计

冀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6课《星火燎原》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星火燎原》是冀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6课的内容,主要讲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战争。

本课教材通过描述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的积极作用,展现了中国共产党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寻复兴的坚定信念和英勇斗争的精神。

教材内容丰富,插图生动,有助于学生了解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的重要作用,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历史责任感。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抗日战争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对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可能认识不足。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多方面了解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的积极作用,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和历史责任感。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认识中国共产党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寻复兴的坚定信念和英勇斗争的精神。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历史责任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

2.难点:中国共产党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寻复兴的坚定信念和英勇斗争的精神。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相关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的作用。

2.案例教学法:选取典型的事例,分析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的英勇事迹。

3.讨论教学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批判性思维。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充分了解教材内容,搜集相关资料,制作课件。

2.学生准备:预习教材内容,了解抗日战争的基本情况。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播放抗日战争的背景音乐,引导学生回顾抗日战争的历史,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2.呈现(10分钟)教师利用课件展示教材内容,引导学生了解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

3.操练(15分钟)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析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的积极作用。

星火燎原小说

星火燎原小说

星火燎原小说《星火燎原》小说是一部以动荡时代为背景的红色经典之作,以描绘中国革命的历程和英雄人物为主线,展现了那个特殊时期的英勇、牺牲和崇高情感。

本文将通过解读小说的人物形象、情节发展和主题思想,来分析《星火燎原》这部小说的艺术魅力和意义。

首先,我们来介绍一下《星火燎原》的背景。

这部小说是由郭沫若创作于1940年代的抗日战争时期,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工人、农民和知识分子的革命斗争为背景。

小说通过一系列生动的故事情节,展示了当时中国人民为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而进行的斗争,以及他们为了这一目标而奋发图强的精神面貌。

在小说中,郑开司、刘玉亭、赵凤楼等一系列形象鲜明的人物成为了故事的主角。

郑开司是一个普通的农民,他为了救国救民,积极参与了革命活动,并成为了革命烈士。

刘玉亭是一个军阀家族的子弟,他痛恨家族的黑暗势力,选择了与革命者站在一起,最终为了理想而献出了自己的生命。

赵凤楼是一个女性角色,她自幼生活在军队中,懂得军事战略,在革命斗争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这些人物不同的身份和背景,代表了那个时期国内不同社会群体对革命的认同和参与。

小说情节的发展则紧密围绕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民主革命运动进行。

从北伐战争到土地革命、抗日战争,小说逐步揭示了动荡时代的种种困境和挑战。

同时,也通过描写革命者的英勇斗争以及他们为了民族解放的信念所作出的牺牲和奉献,展现了中国革命者的顽强精神及乐观向上的心态。

本书的主题思想主要集中在对革命精神和英雄主义的讴歌上。

作者通过塑造众多鲜活的人物形象,其中包括郑开司等无数为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而英勇斗争的烈士,展示了他们对革命和信仰的忠诚和坚守。

在革命者的身上,我们看到了他们无私奉献的精神、炽热的爱国情怀以及对幸福社会的向往。

通过这些人物的塑造和情节的展开,小说告诉我们,只有通过艰苦的斗争,才能实现国家的独立和人民的解放。

此外,《星火燎原》还通过描写思想进程和革命理想的嬗变,展现了革命者在不断改造自身的过程中追求真理和进步的过程。

星火燎原的典故

星火燎原的典故

星火燎原的典故
星火燎原,是一个常用的成语,意指小小的火星可以引燃整片草原,形容一个小小的力量可以迅速蔓延至全局。

这个成语的典故源自于《庄子·养生主》中的一则寓言故事。

相传,在古代有一个叫顺风耳的人,他能听到很远的声音。

有一天,他在山上听到有人在喊:“火灾了!火灾了!”顺风耳听到后,立即跑到火灾的地方告诉大家,结果火势得到了迅速控制。

顺风耳的行为被人们赞赏,他们都说:“顺风耳的声音就像星星一样,虽然小小的,却能够引起大家的注意,就像星火燎原一样。

”于是,这个故事就成为了后来形容小小的力量可以迅速蔓延的典故。

这个寓言故事告诉我们,有时候一个小小的行动或言论,也可以起到意想不到的影响。

就像星火燎原一样,一点点的火星可以引起整片草原的燃烧,一个小小的力量可以带动整个局势的改变。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可以看到星火燎原的现象。

比如,一位知名人士的一次言论,可以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和热议,进而推动社会变革;一次小规模的抗议活动,也可以引发更大范围的示威和运动;一个普通人的一次慷慨捐款,也可以激发更多人的爱心和善举。

星火燎原的典故不仅提醒我们每个人都应该珍惜自己的力量,用小小的行动去影响和改变周围的环境,也告诉我们要敢于发出自己的声音,因为你不知道你的一句话或一次举动可能带来怎样的影响。

因此,无论是在个人生活中还是在社会环境中,我们都应该积极发出自己的声音,用自己的小小力量去点燃星火,让火焰燃烧起来,让我们的世界变得更加美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秋收起义 1927、9 湘赣边界 毛泽东
三、井冈山根据地的建立
四、井冈山会师
第16课 星火燎原 一、南昌起义
1927、8、1 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 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
二、秋收起义 1927、9 湘赣边界 毛泽东 三、井冈山根据地的建立 条件、时间、
创立人、意义 四、井冈山会师
干稻草,软又黄,金丝被儿盖身上, 不怕北风和大雪,暖暖和和入梦乡。
朱德挑粮上坳,粮食对可靠, 军民齐心协力,粉碎敌人会剿。
朱毛会师在井冈,红军力量坚又强, 不费红军三分力,打败江西两只‘羊’。
二、秋收起义
1、秋收起义的时间、地点、领导、结果? 2、秋收起义后期毛泽东的重大决策是什么?
三、井冈山根据地建立
四、井冈山会师
南昌
长沙
湘 赣
文家市 决策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广州
第16课 星火燎原 一、南昌起义
1927、8、1 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 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
二、秋收起义
三、井冈山根据地的建立 四、井冈山会师
南昌
南 昌 起 义
第16课 星火燎原 一、南昌起义
1927、8、1 南昌 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 军旗升起的地方 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
二、秋收起义
三、井冈山根据地建立
四、井冈山会师
第16课 星火燎原 一、南昌起义
1927、8、1 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 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1919五四运动 ——1949新中国成立前
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1919年-1924年
国民大革命时期: 1924年-1927年
国共十年对峙时期: 1927年-1937年
抗日战争时期:
1937年-1945年
解放战争时期:
1945年-1949年
复习
1、国共两党合作实现的标志 2、黄埔军校建立时间、领导人、性质、作用 3、北伐的目的、对象、结果 4、国共第一次合作取得了哪些成果
建立了……培养了…… 领导了……推翻了…… 5、国共两党合作破裂、国民革命失败的标志
国共两党关系变化 合作——对立
第16课 星火燎原 一、南昌起义
二、秋收起义
三、井冈山根据地的建立 四、井冈山会师
第16课 星火燎原
一、南昌起义
1、南昌起义的背景? 2、南昌起义的时间、地点、领导人? 3、南昌起义伟大历史意义?
1927、8、1 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 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
二、秋收起义 1927、9 湘赣边界 毛泽东 三、井冈山根据地的建立 1927 毛泽东 四、井冈山会师
1928、4 红军第四军 朱德 毛泽东
意义 建立了红四军,粉碎了国民党一次次
“围剿” ,巩固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红米饭,南瓜汤, 秋茄子,味好香, 餐餐吃得精打光。
第16课 星火燎原 一、南昌起义
1927、8、1 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 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
二、秋收起义 1927、9 湘赣边界 毛泽东
三、井冈山根据地的建立 1927 毛泽东
四、井冈山会师 时间、军队、领导人、意义
秋收 起义
南昌 起义
井 冈 山 会 师
广州
第16课 星火燎原 一、南昌起义
第16课 星火燎原 一、南昌起义
1927、8、1 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 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
二、秋收起义 1927、9 湘赣边界 毛泽东
三、井冈山根据地的建立 1927、9 毛泽东
第一块农村革命根据地,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 进行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争取的开始。
四、井冈山会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