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星火燎原
星火燎原_精品文档

星火燎原导言星火燎原是一句来自于中国古代文学的成语,形容一个小小的火花能够在大地上引燃熊熊燃烧成大火,比喻一个小事物引发了大的变化。
这句成语不仅在语言上极具表现力,而且在实际生活中也有丰富的涵义。
本文将从历史、文化和现实生活中的案例等方面展开探讨,带领读者深入了解星火燎原的意义和威力。
一、历史中的星火燎原星火燎原这句成语最早出自于《韩非子·八议》中的“一星之火,可以燎原”,形象地描述了一个小小的火花在大地上燃烧的力量。
在我国历史上,有许多事件和革命都可以用星火燎原来形容,比如五四运动、辛亥革命等。
这些事件的爆发,都源于一个小小的火花,但因为人们对不公平和压迫的不满以及对变革的渴望,这个小小的火花迅速蔓延,汇聚成了强大的火焰,最终引发了巨大的变革。
五四运动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次重要的学生运动,起始于1919年北京的示威抗议活动,并迅速蔓延至全国各地。
这次运动反映了中国年轻人反对封建传统和帝国主义的愿望,为中国现代化的进程起到了推动作用。
尽管五四运动的爆发是由于一系列复杂的社会和政治原因,但可以说其中的“星星之火”是五四运动的学生悼念总统胡庆余堂事件。
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次重要革命,于1911年爆发,成功推翻了清朝统治,结束了中国2,000多年的封建帝制,开启了中国现代化的新篇章。
辛亥革命的起源是十月革命,这起事件最初只是一场由湖南军阀率先发动的反清起义,但随着其他地方的响应和支持,它最终演变成一场全国性的革命运动,从而得到了成功的结果。
二、文化中的星火燎原星火燎原不仅在历史上有着深远的影响,而且在文化领域也广泛应用。
在文学作品中,星火燎原被用来形容一个小小的创意或想法能够引领整个作品的情节或主题发展。
比如,著名作家余华的小说《活着》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小说中的男主角福贵从小到大经历了各种不幸的遭遇,然而,在他最黑暗的时刻,一线希望的星火点燃了他内心的激情,使他坚持活下去。
在艺术创作中,星火燎原也象征着某个艺术家的作品引发了整个艺术界的革新和变革。
星火燎原红色故事

星火燎原红色故事
摘要:
一、星火燎原红色故事的背景介绍
二、星火燎原红色故事的主要内容
1.革命先烈的事迹
2.红色景点的历史渊源
3.红色精神传承的意义
三、星火燎原红色故事的价值与应用
1.弘扬革命精神
2.激发爱国情怀
3.增强民族凝聚力
4.培育新时代青少年
正文:
星火燎原红色故事是我国革命先烈们为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所付出的艰辛努力的见证。
这些故事承载着丰富的历史信息,传承着伟大的革命精神,具有深刻的时代价值。
星火燎原红色故事主要包括革命先烈的事迹、红色景点的历史渊源以及红色精神传承的意义。
革命先烈的事迹是我们学习的榜样,他们为了民族的解放和国家的繁荣昌盛,不畏艰险,勇往直前。
红色景点的历史渊源见证了我国革命历程的辉煌,让我们铭记历史,不忘初心。
红色精神传承的意义在于,将革命精神发扬光大,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星火燎原红色故事具有很高的价值与应用。
首先,弘扬革命精神是新时代的重要任务,我们要传承和发扬革命先烈的精神品质,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
其次,星火燎原红色故事可以激发人们的爱国情怀,让我们更加热爱祖国,为国家的繁荣富强而努力工作。
此外,这些故事还能增强民族凝聚力,使我们团结一心,共同为实现民族复兴而努力。
最后,星火燎原红色故事是培育新时代青少年的宝贵教材,让他们了解革命历史,传承革命精神,成为新时代的中坚力量。
总之,星火燎原红色故事是我国革命历史的珍贵财富,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
冀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6课《星火燎原》教学设计

冀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6课《星火燎原》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星火燎原》是冀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6课的内容,主要讲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战争。
本课教材通过描述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的积极作用,展现了中国共产党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寻复兴的坚定信念和英勇斗争的精神。
教材内容丰富,插图生动,有助于学生了解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的重要作用,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历史责任感。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抗日战争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对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可能认识不足。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多方面了解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的积极作用,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和历史责任感。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认识中国共产党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寻复兴的坚定信念和英勇斗争的精神。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历史责任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
2.难点:中国共产党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寻复兴的坚定信念和英勇斗争的精神。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相关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的作用。
2.案例教学法:选取典型的事例,分析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的英勇事迹。
3.讨论教学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批判性思维。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充分了解教材内容,搜集相关资料,制作课件。
2.学生准备:预习教材内容,了解抗日战争的基本情况。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播放抗日战争的背景音乐,引导学生回顾抗日战争的历史,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2.呈现(10分钟)教师利用课件展示教材内容,引导学生了解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
3.操练(15分钟)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析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的积极作用。
星火燎原创建农村革命根据地

庆祝帽斯離引〇〇周年O IN G Z H U Z H O N G G U O G O N G C H A N D A N G C H E N G U Y IB A IZ H O U N IA N1927年夏,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在国内组织的一系列起 义先后遭受挫折,革命形势转入 低潮。
在严峻形势下,毛泽东率 先放弃了夺取大城市的计划,率 部到井冈山落脚,建立根据地,实行"工农武装割据"。
翌年4月,朱 德、陈毅率领南昌起义留下的部 队也到达井冈山与之会师。
在 1928年至1930年间,国内军阀混 战持续不断,白色政权的分裂也 为红色政权的建立和发展提供了 有利条件。
朱毛红军在井冈山树 起红旗,对全国革命力量产生了 巨大的号召作用,许多地区的共 产党组织也组织了 一系列暴动,在十几个省份内相继建立起根据 地。
中国革命的星星之火,终于形成燎原之势。
毛泽东率部上井冈山,实行“工农武装割据”1927年9月下旬,毛泽东率领湘赣边界秋收起义的部队避开强敌,向罗霄山脉中段前进。
据他在陕北向美国记者斯诺回忆这段情景时说:“这支领导农民起义的小小队伍,穿过湖南向南转移。
它得突破成千上万的国民党部队,进行多次战斗,经受多次挫折。
当时部队的纪律差,政治训练水平低,指战员中有许多动摇分子。
开小差的很多。
”9月29日,毛泽东率起义部队到达江西省永新县三湾村时,部队只剩不足千人。
在三湾村,毛泽东领导部队进行了改编,将部队缩编为一个团,建立健全了党的各级组织:班、排设党小组,支部建立在连队上,营、团建立党委;连以上设立党代表,由同级党组织的书记担任;部队的一切重大问题,都要经党组织集体讨论决定。
毛泽东还要求在部队内部实行民主制度,建立士兵委员会,实行政治民主,经济公开,官兵平等,消除旧军队的雇佣关系。
这时的连党代表罗荣桓后来在回忆录中说三湾改编,实际上是我军的新生,正是从这时开始,确立了党对军队的领导。
中考《中国近代史》知识点:星火燎原

中考《中国近代史》知识点:星火燎原
《星火燎原》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个重要事件,也是中共党史上的重要里程碑。
以下是关于《星火燎原》的一些知识点:
1. 事件发生背景:1930年,中共中央认为全国农民群众已处于革命的准备状态,决定在农村中开展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斗争。
为了策动农民积极参与革命,中共中央向全国党组织下达了《星火燎原》指示,要求党组织在农村中积极发动农民群众,推翻国民党反动统治。
2. 事件概述:《星火燎原》指示是中共党在全国范围内普遍发动农民起义的一次伟大行动。
在全国范围内,农民群众响应中共的呼号,踊跃参加革命队伍。
他们普遍响应中共的口号,推翻地主阶级的统治,建立新的政权。
3. 《星火燎原》的重要意义:《星火燎原》是中国革命史上的一个里程碑,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全面掌握了革命力量,在全国范围内建立了一支庞大而有组织的人民武装力量。
此后,中共在广大的农村地区开展了土地革命和武装斗争,激发了农民群众的革命热情。
4. 《星火燎原》的影响:《星火燎原》的发动深刻影响了中国近代史的走向。
它促使了中国农民群众的觉醒和参与革命斗争,为中国共产党在农村地区建立了坚实的群众基础,为中国共产党取得革命胜利奠定了基础。
5. 《星火燎原》的启示:《星火燎原》的成功表明无产阶级革命的力量是伟大的,表明在正确的领导下,农民群众有着巨大的革命潜力。
这对于后来的中国共产党,特别是在农村地区开展土地革命和革命斗争等方面提供了宝贵经验。
七个词概括党史

七个词概括党史“开天辟地”、“生死攸关”、“星火燎原”、“伟大转折”、“当家作主”、“重回世界”、“洗雪国耻”这七个关键词高度概括了中国共产党100年的风雨历程。
一、开天辟地: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毛泽东说: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一个“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习近平总书记也强调了这个判断。
“开天辟地”,是我们中国人喜爱使用的最高级的形容词。
它至少包含两层意思:第一,它由此开辟了一个以往从未有过的新天地;第二,既然是“开辟新天地”,那就不是局部性或一时性的变化,而是具有总体性、根本性和长期性意义的变化。
中国古代在君主制度下没有政党。
到近代,虽然出现了众多西方式的政党,但并没有真正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并且有着科学理论指导和严密组织的政党。
连辛亥革命时期起过重要进步作用的中国同盟会也是如此。
只有中国共产党诞生,才在中国破天荒第一次出现有着科学理论——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能够依靠和发动最广大民众齐心奋斗,并且形成由民众中先进分子为核心的政治力量。
如果没有这样一个坚强有力的政党来领导,要实现民族复兴和人民幸福,是根本不可能的。
因此,中国共产党一建立,就有着跟以往中国历史上任何政党不曾有过的全新的三个特点:第一,它旗帜鲜明地用科学理论——马克思主义来观察和分析中国问题。
没有马克思主义,就没有中国共产党。
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政府,很多人以为革命大功告成,事实证明“革命尚未成功”。
到早期新文化运动,进步的知识分子认识到不仅要在政治上推翻旧政权,更要从思想的束缚下解放出来。
但光从思想文化上得到解放还不能解决中国的问题,于是就提出“改造社会”,建立新的社会理想。
而只有中国共产党建立后,才破天荒第一次鲜明地提出中国现在需要解决的问题是反对帝国主义、反对封建主义。
从此,前进就有了明确的目标,并且还把中国革命的最低纲领和最高纲领说清楚了。
第二,党从成立时起,就下决心深入下层,到占中国人口最大多数的劳苦大众中去做群众工作。
这是共产党的根本,是中国以往任何政党没有做过的。
鲁教版八年级历史上第13课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教学课件共35张PPT

井冈山反动力量薄弱,这里还 有较历好史的红群—众—基群础众和基党础的强组织 基民础自敌,卫人并军弱且。—留—有远一离定中数心量城的市农
江西 井冈山
从长沙到井冈山,中国革命 道路发生怎样的变化?
这个变化体现共产党的战略 准则是什么?
“全国都是国民党的统治,占领小小井冈山有什么用;”
历史八年级上册 山东教育出版社
第13课星星之火可以 燎原
纪念八一南昌起义、秋收起义、
创建井冈山根据地89周年
从工农红军到八路军、新四军,再到人民 解放军,中国革命的胜利,得力于这支中 国共产党领导下的英勇部队。她诞生于南 昌起义和秋收起义之中,成长壮大于罗霄 山脉中段的井冈山。是闻名于世的“朱毛 红军”。
一、朱德的选择 二、毛泽东的选择 三、朱毛会师
看视频,回答:
事件: 时间: 人物: 地点: 部队:
你知道吗?中国军队经历的发展阶段
星火燎原——革命道路的形成
南昌起义 南下受挫
星
国民党的
火
屠杀政策 中共反抗
燎
原
秋收起义
敌强我弱 井冈山 城市 农村(会师)
思考:南昌起义、秋收起义、井冈山会师对中国革命的 伟大意义?
先进中国人的救亡图存之路
西 洋务运学动
之 路
戊戌变法
行 不 通辛亥革命十月革俄命 城 市 道
南昌起路义
行 不 通
秋收起义
小试牛刀
听歌曲,抢答:
1、歌曲名称是:
2、从红星来看,这一时期的部队名称:
3、故事发生地是江西,说出这里共产党领导的
武装起义:
第一块革命根据地:
4、你知道的英雄城:
建军节日期:
继承革命优秀 传统
历史星火燎原

二、课中实施:
(一)、交流互学:
小组内交流,组长记录教师巡回,收集学生的疑惑。组间交流
1、思考毛泽东为什么放弃攻打长沙?
2、毛泽东为什么要到农村去建立革命根据地?
3、为什么在井冈山创立革命根据地?
(二)拓展深学:井冈山创立的过程给我们什么启示?学习毛泽东为首的革命者什么精神?
通过合作探究讨论、教师再用通俗的语言加以精讲。
教法
学法
设计
采用宁阳县历史教学三环节提倡的方法:预习学法指导小组合作学习和交流指导限时作业指导等
学生
预习
共性
问题
处理
1、毛泽东为什么放弃攻打长沙?
2、毛泽东为什么要到农村去建立革命根据地?
教师对这些问题采取合作探究的方式解决,最后形成共识。
教
学
过
激趣导入:大革命失败后,不屈的共产党人都进行了哪些反抗和斗争呢?或八一建军节导入
教
学
目
标
1、掌握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和井冈山会师的内容,
2、分析和认识毛泽东为什么把部队带向农村,开辟了井冈山革命道路?
3、了解中国共产党创建工农红军和农村革命根据地的意义
重难
点及
处理
方式
重点:南昌起义和秋收起义。
调动学生通过讲述体验历史、讨论、分析来突出重点
难点:毛泽东为什么要领导起义部队向农村进军
(三)、系统建学“独立构建——组内交流——组间展示”
1、知识建构
南昌起义
秋收起义
井冈山会师
时间
地点
领导
结果
意义
2、方法归类:如何评价历史事件?
三、限时作业
答案:1D2A3B4A、5、(1)南昌起义、秋收起义、井冈山会师和创立红军(2)八一建军节(3)1928年4月,“四军”是指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建奇功”是指组成了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支坚强队伍,取得很多胜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法
学法
设计
采用宁阳县历史教学三环节提倡的方法:预习学法指导小组合作学习和交流指导限时作业指导等
学生
预习
共性
问题
处理
1、毛泽东为什么放弃攻打长沙?
2、毛泽东为什么要到农村去建立革命根据地?
教师对这些问题采取合作探究的方式解决,最后形成共识。
教
学
过
激趣导入:大革命失败后,不屈的共产党人都进行了哪些反抗和斗争呢?或八一建军节导入
一课前预习(见预习学案)
二、课中实施:
(一)、交流互学:
小组内交流,组长记录教师巡回,收集学生的疑惑。组间交流
1、思考毛泽东为什么放弃攻打长沙?
2、毛泽东为什么要到农村去建立革命根据地?
3、为什么在井冈山创立革命根据地?
(二)拓展深学:井冈山创立的过程给我们什么启示?学习毛泽东为首的革命者什么精神?
教
学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目
标
1、掌握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和井冈山会师的内容,
2、分析和认识毛泽东为什么把部队带向农村,开辟了井冈山革命道路?
3、了解中国共产党创建工农红军和农村革命根据地的意义
重难
点及
处理
方式
重点:南昌起义和秋收起义。
调动学生通过讲述体验历史、讨论、分析来突出重点
难点:毛泽东为什么要领导起义部队向农村进军
新授课教案
第八册第二单元第3课时(总第16课时)年月日
课题第12课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主备人刘士锋
教材
编写
意图
教材从国民党反动派的血腥屠杀政策引入中国共产党人开始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发动南昌起义、秋收起义。起义之后队伍向哪里去?井冈山根据地的建立和井冈山会师,使中国革命终于有了可靠的落脚点和赖以发展的战略基地。井冈山根据地的建立,为中国革命开创了一条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夺取政权的唯一正确道路。是一条引导中国革命走向胜利之路。
(三)、系统建学“独立构建——组内交流——组间展示”
1、知识建构
南昌起义
秋收起义
井冈山会师
时间
地点
领导
结果
意义
2、方法归类:如何评价历史事件?
三、限时作业
答案:1D2A3B4A、5、(1)南昌起义、秋收起义、井冈山会师和创立红军(2)八一建军节(3)1928年4月,“四军”是指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建奇功”是指组成了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支坚强队伍,取得很多胜利。
使用人修改:
教
学
反
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