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自然博物馆标本部情况

合集下载

北京自然博物馆介绍

北京自然博物馆介绍

自然博物馆成立于1951年4月2日。

占地面积12000平方米,建筑面积21640平方米。

馆藏标本10万余件,藏书5万余册。

是新中国成立后依靠自己的力量建立的第一座大型自然科学类博物馆。

自然博物馆主要从事古生物、现代生物、人类学的研究工作、标本收藏工作和科学普及工作。

馆内常年有动物、植物、古生物、《人之由来》等基本陈列和《恐龙世界》、《水生生物馆》、《人体真奇妙》等专题陈列。

每年推出专题临时展览8-10个。

常年有1-2个展览在本市和全国巡回展出。

《中国恐龙展》、《中国古动物展》等大型展览年连续多年来在亚洲、欧洲、美洲等多个国家和地区展出,为中国与世界各国和地区的科学文化交流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学术性刊物《北京自然博物馆研究报告》、大型科普刊物《大自然》杂志面向全国公开发行。

年均接待观众50万人次,有效地发挥了科普主力军的作用。

本景区免费参观,团体提前一周预约,零散观众现场领票。

电话:67020663开放时间:8:30-17:00,周一闭馆(节假日除外)面积:占地面积12000平方米地址:北京市崇文区天桥南大街126号(100050)No.126, Tianqiao South Street, Chongwen District, Beijing (100050) 交通:公交6、7、17、20、34、35、36环、59、105、106、110、120、707、729、743、803、826路天桥站下Bus No.6, 7, 17, 20, 34, 35, 36 (loop line), 59, 105, 106, 110, 120,707, 729, 743, 803, 826 to Tianqiao行车至天坛西门,向北100米,路东资料参考畅游网。

自然博物馆标本类别及展品

自然博物馆标本类别及展品

自然博物馆标本类别及展品哇塞!你知道吗?自然博物馆可太神奇啦!那里的标本类别多得让你眼花缭乱,展品更是让人惊叹不已。

先说动物标本吧,就像一个超级大的动物聚会。

有威风凛凛的狮子,它张着血盆大口,仿佛下一秒就要扑过来,难道你不觉得那模样可怕又帅气吗?还有轻盈优雅的长颈鹿,它那长长的脖子伸得直直的,就像能碰到天上的云朵。

这不就像我们努力伸手去够自己的梦想一样吗?还有小巧可爱的兔子,眼睛红红的,耳朵竖得高高的,难道你不想抱抱它吗?植物标本也毫不逊色呀!各种各样的花朵标本,五颜六色的,就像一片绚丽的彩霞。

玫瑰红得像火,难道不像爱情那般热烈?百合白得像雪,难道不像纯洁的心灵?还有那些形状奇特的叶子,有的像扇子,有的像手掌,难道不像大自然这位画家的杰作?除了动物和植物,还有好多好多神奇的标本呢!比如那些漂亮的矿石标本,有的晶莹剔透,像闪闪发光的宝石;有的色彩斑斓,像画家打翻了调色盘。

难道你能忍住不被它们吸引吗?还有古老的化石标本,它们可是时间的见证者。

看着那些恐龙化石,想象着它们曾经在地球上称霸的样子,难道你不感到震撼吗?我记得有一次和同学们一起去自然博物馆,我们看到了一只巨大的鲸鱼标本。

“哇,这鲸鱼也太大了吧!”一个同学大声喊道。

另一个同学接着说:“是啊,感觉它一口就能吞下我们所有人!”大家都哈哈大笑起来。

我们还看到了好多昆虫标本,那些小虫子被做得栩栩如生,就好像还在飞一样。

自然博物馆的标本和展品就像是一扇通往神奇世界的大门,让我们看到了大自然的奇妙和美丽。

它们不仅仅是一些死的东西,而是带着生命的故事和秘密在等着我们去发现。

难道你不想亲自去探索一下这个神奇的世界吗?我觉得自然博物馆真的是一个超级棒的地方,能让我们学到好多好多知识,还能让我们感受到大自然的伟大和神奇!。

自然博物馆的发展现状与趋势

自然博物馆的发展现状与趋势

自然博物馆的发展现状与趋势近些年来,自然博物馆发展态势迅猛,然而其规模、数量、类型、区域分布、功能等,均与国外同类博物馆存在差距,与国内其他类型的博物馆相比,数量也偏少,较难满足社会需求。

一、自然博物馆的发展现状(一)数量激增,快速发展进入21世纪后,我国每年新建、改扩建的大中型博物馆均在80座左右。

与整体博物馆建设高速发展同步,我国自然博物馆建设进入快速发展期。

1980年以前,我国独立建制的自然科学场馆不到30座,2010年已有1089座,其中,自然类博物馆412座、科技馆417座、专业科技博物馆260座,在2970座博物馆总量( 国家文物局2010年公布数据) 中,占到了1/3。

预测在“十二五”期间,自然博物馆的场馆建筑总面积将比目前增加60%。

(二)类别逐步丰富,但数量仍显不足随着对自然类博物馆认识的加深,自然博物馆的门类变得丰富。

按照国际博物馆协会对博物馆的定义,以下自然类博物馆及相关机构应归入自然博物馆范畴:综合性自然史博物馆、省博物馆自然部、地学类博物馆、自然科学专题博物馆( 生物、生态、人类、天文、中药等类) ,以及自然保护区、动物园、植物园、地质公园、人工生态园、水族馆和活体标本馆等。

其中,目前我国全国综合性自然史博物馆只有8 座,占自然类博物馆总数的4.2%,数量仍显不足。

(三)区域分布不均2009年统计的190个我国大陆自然博物馆区域分布情况为: 华东地区53个,华北地区37个,华中地区25个,华南地区18个,东北地区21个,西南地区20个,西北地区17个.其中华东地区最多,占27.4%;其次是华北地区,占19.5%;最少的是西北地区,约占9.0%。

我国大陆自然博物馆的区域分布不均,东部多、西部少,与地区经济发展状况成正比。

作为区域中心级自然博物馆的代表,青藏高原自然博物馆( 青海)、西藏自治区自然科学博物馆的开工建设,填补了在自然资源丰富独特的青藏高原地区无省级自然博物馆的空白,西部地区不均衡的现状会有所改善。

北京自然博物馆简介

北京自然博物馆简介

北京自然博物馆简介北京自然博物馆位于首都南城中轴线上的天桥地区,背靠世界文化遗产天坛公园,面对现代化的天桥剧场, 具有特殊的文化环境。

它的前身是成立于1951年4月的中央自然博物馆筹备处,1962年正式命名为北京自然博物馆。

北京自然博物馆是新中国依靠自己的力量筹建的第一座大型自然历史博物馆,2021年被国家文物局评定为国家一级博物馆。

北京自然博物馆占地面积12,000平方米,建筑面积24,000平方米,展厅面积8,000平方米。

由香港实业家田家炳先生和北京市政府共同投资500万元兴建的标本楼——“田家炳楼”,总面积达3600平方米,是国内同类馆中规模最大、设备最好、功能最全、使用价值最高的标本馆,92年落成并启用。

自然博物馆有四个基本陈列和一个恐龙世界博览。

馆藏大型整体古哺乳动物化石数量居世界第二,黄河古象化石、恐龙化石名扬海内外。

“动物陈列”按系统发育顺序展示了现生主要动物类群,反映了动物界从单细胞到多细胞、从水生到陆生、从简单到复杂的演化怀胎的诞生过程,勾画出人类自身的发展轨迹。

“恐龙世界”利用高科技手段将恐龙复原,配以声光电,让观众仿佛回到了亿万年前的远古生态环境中,因而成为孩子们的乐园,现有“走进达尔文”活动。

馆藏文物、化石、标本10多万件。

在北京自然博物馆的建筑中,最神秘的莫过于“田家炳楼”,这座由香港实业家田家炳先生和北京市政府共同投资兴建的标本楼蕴藏着20余万件馆藏标本。

许多标本在国内、国际上都堪称孤品,包括世界闻名的古黄河象头骨化石、长26米的巨型井研马门溪龙化石、中国唯一的恐龙木乃伊化石、北极熊、犀牛等。

如科摩罗总统访华时赠送给江泽民同志的珍贵的拉蒂迈鱼标本、早年越南胡志明主席送给毛泽东同志的亚洲象标本、朱德同志转送的鳄鱼标本等各类礼品标本。

其中比较珍贵的还有新西兰坎特伯雷国家博物馆赠送我国的恐鸟骨骼标本,这种地球上巨大的鸟已经于1885年在我们这个星球上灭绝,而这件标本也是保存在我国的唯一的恐鸟标本。

北京自然博物馆参观攻略

北京自然博物馆参观攻略

北京自然博物馆参观攻略北京自然博物馆参观攻略北京自然博物馆是新中国依靠自己的力量筹建的第一座大型自然历史博物馆,下面,就和我一起来看一看北京自然博物馆参观攻略,盼望对大家有关心!北京自然博物馆景点介绍北京自然博物馆位于首都南城中轴线上的天桥地区,背靠世界文化遗产天坛公园,面对现代化的天桥剧场, 具有特别的文化环境。

她的前身是成立于1951年4月的中央自然博物馆筹备处,1962年正式命名为北京自然博物馆。

北京自然博物馆是新中国依靠自己的力量筹建的第一座大型自然历史博物馆,主要从事古生物、动物、植物和人类学等领域的标本收藏、科学讨论和科学普及工作。

博物馆占地面积12,000平方米,建筑面积24,000平方米,展厅面积8,000平方米。

北京自然博物馆的馆藏标本约20余万件,其中有相当数量为国家一、二类爱护的动物植物标本,还拥有肯定数量的模式标本以及具有特别意义的宝贵标本,很多标本在国内、国际上都堪称孤品,包括世界著名的古黄河象头骨化石、长26米的巨型马门溪龙、世界上最早鸟类之一的三塔中国鸟以及完好的整窝恐龙蛋化石等。

北京自然博物馆现有四个大型基本陈设:古生物陈设(古爬行动物厅、古哺乳动物厅、生物起源和早期演化厅、无脊椎动物的繁华厅)、植物陈设(绿色家园厅)、动物陈设(动物?人类的伴侣厅,动物的神秘厅)、人类陈设(人之由来厅)。

这四个陈设构筑起一个地球上生命发生进展的全景图,并以生物进化为主线,以生物多样性为主要展示内容,向观众普及生命科学学问。

免费公交2、6、7、15、17、20、34、35、36、59、110、120、707、729、742、743、744、803、819、822、826、859路、百利宝101、105、106路电车在天桥站下车即到。

地址:崇文区天桥南大街126号北京自然博物馆展厅介绍植物世界厅北京自然博物馆《植物世界》大型植物专题展览于2021年7月向公众推出。

展览面积800余平方米,内容涵盖陆地植物演化、植物功能和现代植物景观三大主题,从史前灭亡的植物类群到今日多姿多彩的植物,从植物的微观结构到植物群落和生态系统宏观景观,全方位多角度展示植物的魅力。

天津、北京自然博物馆展示内容

天津、北京自然博物馆展示内容

天津自然博物馆天津自然博物馆是中国最大的自然博物馆之一。

占地面积约2万平方米。

分为六大展示区,分别为:动物生态厅、世界昆虫厅、海洋贝类厅、博物馆标本之最、热带雨林观赏区、和触摸池。

动物生态厅该展厅展示的是按生态地理形式陈列的爬行、鸟兽动物群。

既有东北的浩瀚林海,也有辽阔的塞北草原,亚热带的高山林灌,还有南疆的热带雨林。

生活在其中的动物栩栩如生,丰富多彩,共约140种,200余件。

展览配以高山、流水,并利用高科技手段展示了它们生活的动态场景。

世界昆虫厅天津自然博物馆昆虫照片展览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昆虫大世界,通过比恐龙出现更早的动物——昆虫;昆虫的近亲;生命的故事——昆虫变态;保全生命的自卫与伪装艺术;一只昆虫的构造解剖,介绍了昆虫的基本知识。

第二部分千姿百态的昆虫。

海洋贝类厅该厅试图通过大量珍稀热带海洋贝类标本向广大观众打开一扇了解海洋,认识海洋贝类资源的窗口,该厅分贝类漫谈、沧海桑田贝壳堤、天津沧桑多变三个部份,由浅入深地向观众展示贝类漫长而复杂的演化过程。

博物馆标本之最噬人鲨又称大白鲨。

它性情凶猛,游泳的速度快。

经常以头足类、鱼类及海狮、海豹等为主要的食物。

并且在对它的观察过程中发现,噬人鲨有袭击和吃人的记录。

这种鲨鱼分布在热带、亚热带和温带海域。

翻车魨又称翻车鱼。

为世界性、较大型的热带海洋鱼类。

它的身体笨拙,不善于游泳。

天津自然博物馆蝠鲼这个蝠鲼的标本采集于我国的东海,翼展是全国之最。

它是双吻前口蝠鲼。

属于暖水性上层鱼类。

姥鲨又称老鼠鲨。

这个标本长度是全国个体之最。

姥鲨属于大洋性上层鱼类。

它的性情温和,行动也较迟缓。

是仅次于鲸鲨的大型滤食性鲨鱼。

它的体长可达10米以上。

广泛分布于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和我国东南沿海水域。

热带雨林观赏区热带雨林观赏区您漫步在盘根错节,郁郁葱葱的热带雨林,观赏美丽的淡水鱼儿在清澈见底的池中自由自在地游弋之时,您可以欣赏到来自南美洲亚马逊河流域的古老鱼类,同时也能看到各种各样漂亮与众不同的其它观赏淡水鱼,看时不仅使人想到大自然是多么伟大而神奇?在这充满生机的热带雨林中,您会由然产生一种返朴归真的感觉,恍如置身于神秘的亚马逊原始森林中。

自然博物馆展厅介绍

自然博物馆展厅介绍

自然博物馆展厅介绍自然博物馆是一个展示地球上不同物种和自然环境的大型博物馆。

它有各种各样的展览厅,以研究和展示自然世界的奇妙和千变万化的知识和特征。

以下是自然博物馆的几个主要展厅的介绍:物展厅:这个展厅里展示着来自世界各地的动物。

你可以在这里看到大象、熊、海豹、狮子和其他各种各样的野生动物。

它们都很巧妙地被归类,使观众了解不同物种属于哪一类,并对它们的行为和习性有更深入的了解。

地球科学展厅:这个展厅展示了一些地质形态的产物,包括火山碎屑、沉积层、滨海沉积物等,帮助大家更深入地了解地球的构造和运动。

除此之外,这个展厅还展示了一些海洋特性、气象特性和自然灾害的实物样本,使参观者更全面地了解大自然的魅力。

古生物展厅:这个展厅里展示了大量古生物化石,包括海洋生物、植物、昆虫及其他物种。

参观者可以通过观察不同物种的形态和结构,估计他们的年龄,改变观念,更好地了解生物的发展史。

大自然历史展厅:这个展厅中展示的是大自然社会发展的史料,包括文物、书籍、实物样本等。

这些史料可以帮助参观者追溯到大自然社会在不同时期的发展状况,以便更好地认识自然界的历史发展。

科学百科全书展厅:这个展厅里展出了大量有关科学知识的实物样本,包括物理学、化学、生物学、地球科学等。

在这里,参观者可以通过观察、实验和思考,来更加深入地了解科学知识。

社会科学展厅:这个展厅里展示的是社会科学的发展历史、地理文化特点及其影响。

在这里,参观者可以通过观察、学习社会发展的史料,更加理解人类如何在不同的时期探索、创新和发展。

如果你想更多地了解自然博物馆,可以去走访展厅,感受它们的精彩和启迪,了解大自然无穷的秘密和魅力。

国家自然博物馆展品介绍

国家自然博物馆展品介绍

国家自然博物馆展品介绍国家自然博物馆展厅面积10000余平方米。

拥有37万余件馆藏标本,比如中华侏罗兽、赫氏近鸟龙标本等;还包括有古黄河象头骨化石、中国恐龙木乃伊化石、北极熊等。

主楼一层有拥有无脊椎动物厅、古爬行动物厅、恐龙公园、古哺乳动物厅等展厅。

二层有植物世界、人之由来、神奇的非洲展厅。

“精品馆”则收藏有部分馆藏标本。

馆藏陈列以生物进化为主线,展示了生物多样性以及与环境的关系,构筑起一个地球上生命发生发展的全景图。

古生物陈列厅向我们展示了生物的起源和早期的演化进程。

这些生物的遗迹透过化石的印痕,人们似乎又看到了已经灭绝的生物。

精品展厅在地下负一层,呈现了数百件珍贵动物标本,呈现了动物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的动物进化过程及其生态环境。

动物标本不少是国家一、二类保护动物。

图片是中华鲟标本。

植物展厅。

位于展楼二楼北侧,展出的是植物化石和各类现代植物标本,多达1200余件。

分成“植物演化”“被子植物的繁盛与适应”和“植物与人类”三部分。

以大量的植物化石标本、复原景观和各类现代植物标本等形式,展示了从低等植物至高等植物不断繁盛的演化过程。

神奇非洲。

展厅以非洲珍贵动物标本为基础,采用360度环形全景画展示技术,地面地形与背景画的自然衔接展现无限透视,还原了野生动物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比较科学地将非洲大陆最具代表性的一些野生动物,栩栩如生地呈现在观众面前。

国家自然博物馆的展品非常丰富,涵盖了自然界的各种生物和自然现象。

以下是一些主要的展品:1. 化石展品:包括恐龙化石、古生物化石、动植物化石等,展示了地球历史的演变过程。

2. 矿物展品:包括各种宝石、矿石、晶体等,展示了地球内部的丰富多样性。

3. 动植物标本:包括各种动植物的标本,如鸟类、哺乳动物、鱼类、昆虫、植物等,展示了生物的多样性和生态环境。

4. 自然灾害展品:包括地震、洪水、火山等自然灾害的模型和演示,让游客了解自然灾害的形成和危害。

5. 天文展品:包括太阳系模型、行星模型、恒星模型等,展示了宇宙的奥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附件1
北京自然博物馆标本部情况
一、集体基本情况
集体名称:北京自然博物馆标本部
集体性质:事业单位
集体人数:15
集体所在行政区划:东城区
集体所属行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
集体所属单位:北京自然博物馆
集体负责人姓名:曾朝辉
二、主要先进事迹
北京自然博物馆在接到全国第一次可移动文物普查通知后,馆领导十分重视,迅速成立了以李健文书记为组长、标本部为主体的藏品普查工作小组,召开相关工作会议,商量工作方案,并认真布置了相关工作。

经过近2年的努力,北京自然博物馆标本部于2016年6月前,确认上报藏品照片185368件/套,出色的完成普查任务。

推进的工作效率如此之高,总结经验如下:(一)馆领导对藏品账目清查和藏品数字化工作的重视
2008年开始清点核对馆藏标本,到2010年已全部完成账目清点,账物相符,账目清楚。

2013年申请并获批北京市财政专
项《北京自然博物馆藏品信息管理系统》,搭建起藏品数字信息管理平台,在开发过程中获知国家文物局将启动全国第一次可移动文物普查工作,充分考虑了可移动文物普查指标,所有藏品均已录入到北京自然博物馆的藏品信息管理系统中。

2014年12月19日北京自然博物馆在中国文物信息中心上传藏品账目185368号,260000件,成为北京市第一家完成藏品数据全部上报系统的博物馆。

早在博物馆的十二五规划里已经制定了每年拍摄10000件藏品的工作目标,2013年完成了藏品摄影室的建设,在2014年北京市财政专项《北京自然博物馆藏品数字化采集加工》的大力支持下,拍摄馆藏标本15200件,照片数量:37966张,照片容量 1.8T。

领导高度重视,全力从软件、硬件上支持藏品数字化、可移动文物普查工作的需求,这是保证此次文物普查数据采集能按时顺利完成并上报到数据平台的关键因素。

(二)普查工作组制定了完善的工作流程和采集标准。

普查小组根据自然博物馆藏品特点,按标本类别分成了六组植物组、昆虫组、化石组、鸟类假剥制标本组、液浸标本组、兽类标本组,每组人员由1名藏品保管员、1名摄影师、1-2名摄影助手、1名后期修图师组成。

为了能尽快完成任务,鸟类假剥制作组和昆虫组,在保证标本安全的情况下,又加派人员增加拍摄组,多组同时进行。

最高纪录是一天各组拍摄标本总件数就3669件。

每天这么大量的标本拍摄量,为了确保标本的安全和拍摄质量,普查工作人员严格遵守工作流程:藏品挑选、办理出库、拍摄前的清洁和整姿、藏品核对、尺寸测量、拍摄照片命名、
后期修图、数据核对、录入系统。

每天收工前检查当天的数据,统计拍摄标本数量,每周向普查小组长汇报本周工作完成情况。

在整个普查过程中没有出现标本丢失、损坏的现象。

(三)注重项目管理,确保采集质量。

为了确保拍摄质量,在启动数字化采集项目前,多次请北京博物馆摄影协会的祁庆国研究员和故宫博物院的胡陲研究员前来为北京自然博物馆参与普查的摄影师进行指导培训,培训合格才能上岗。

定期召开工作经验总结会,讨论普查工作中出现的新问题,和摸索出来的经验,简化流程,在保证工作质量的同时提高效率。

比如为了确保采集数据的安全,要求普查小组将每天拍摄的照片录入到北京自然博物馆的藏品信息管理系统中,上报时从数据库中批量导出,确保数据安全和准确。

在普查工作小组和数字化采集加工中标服务商共同努力下,2015年共投入工作人员38人,历时10个月,拍摄标本170368件。

(四)爱岗敬业、乐于奉献
北京自然博物馆馆藏标本接近20万号,藏品数字化是从零开始,要在2年多的时间内拍完,这是个不太可能完成的任务。

但是普查任务必须完成,北京自然博物馆普查小组的每一位成员都清楚第一次可移动文物普查的意义重大,为了能按时完成任务,每天中午尽量少休息,下班加班一小时,每周末加一天班。

时间长,任务重,这对每一个成员来说都是个考验。

在完成普查工作之外,藏品保管员还要完成馆内展览标本的提取、研究人员
查阅标本的工作,这其中要付出的辛苦是难以想象的。

工作开始之初,每天摄影工作室内闪光灯不停地闪,工作小组的同志们眼睛红肿,影响工作进度。

考虑工作实际需要,北京自然博物馆为工作组的成员购置了太阳镜,有效地解决这个问题,工作顺利进行。

(五)充分考虑自然类藏品特点开展普查工作
在制定普查工作方案时,北京自然博物馆标本部每位藏品保管员都达成一致,那就是此次普查任务固然时间紧任务重,为了保证今后少返工,少重复提取标本,要做数据测量、拍摄照片等工作要尽量一次完成。

因此为了让拍摄的照片即能满足普查的需要,同时又能满足今后科学研究的需要,每一门类标本的照片需要拍摄的角度都要求基于各个门类藏品的特性制定,而且要带比例尺、色卡、藏品标签。

比如昆虫标本,要拍摄正面、腹面、侧面三个角度;螺类标本,要拍摄螺壳口、背面、螺尖;鸟类化石,除了拍摄整体照片外,还要根据研究需要,拍摄头部、四肢、爪等细节。

结合普查工作,还要求为每件标本增加了条形码,便于今后提高藏品管理效率。

(六)普查成果显著
普查任务的完成,再一次彻底清查了馆藏标本,账物相符,实现了北京自然博物馆所有藏品的数字化,利于藏品保管,减少不必要的查阅提取,便于藏品研究、展览策划、科普活动,提高了藏品管理的效率。

而且普查过程中摸清馆藏标本的实际保存情
况,将对今后有制定有效的标本维护计划起到指导作用。

另外普查所拍摄的照片对北京自然博物馆2016年博物馆纪念品开发、馆藏标本图册编辑上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而且普查工作的成果,将对今后北京自然博物馆的发展起到越来越重要的贡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