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等水准测量
二等水准测量

二等水准测量
3.技术要求
二等水准测量
4.数据处理 1)外业数据采集完成后,利用随机软件进行数据传输和预处理。 2)每条水准路线应按测段往返测高差不符值计算偶然中误差M; 当水准网的环数超过20个时,还应按环线闭合差计算Mw。M和 Mw应符合表4.20的规定,否则应对较大闭合差的路线进行重测。 M和Mw应按下列公式计算:
3)进行闭合差计算及各项改正的计算。 4)对起算点的稳定性和兼容性进行检核后,确定起算点,进行整 体严密平差计算,武汉大学科傻平差等专业平差软件平差。高程成 果保留到0.1mm。
二等水准测量
二等水准测量
1.术语 (1)结点:水准网中至少连接三条水准测线的水准点。 (2)水准路线:同级水准网中两相邻结点间的水4)测段:两相邻水准点间的水准测线。 水准点的高程采用正常高系统,按照1985国家高程基 准起算。青岛国家原点高程为72.26m。
二等水准测量
2.观测方法 仪器使用Leica DNA03/Trimble Dini12等不低于DS1级的精密电子水 准仪,用配套2m或3m铟瓦条码水准尺、尺垫。水准仪与水准尺在 使用前,必须检校合格。自动观测记录,采用单路线往返观测,一 条路线的往返测必须使用同一类型仪器和转点尺垫,沿同一路线进 行。观测成果的重测和取舍按《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T 12897-2006)有关要求执行。 观测时,视线长度≤50m,前后视距差≤1.5m,前后视距累积差 ≤6.0m,视线高度≥0.55m,≤2.80m;测站限差:两次读数差 ≤0.4mm,两次所测高差之差≤0.6 mm,检测间歇点高差之差≤1.0 mm;观测时,按奇数站后-前-前-后、偶数站前-后-后-前的顺序进行, 每一测段应为偶数测站。一组往返测宜安排在不同的时间段进行; 由往测转向返测时,应互换前后尺再进行观测;晴天观测时应给仪 器打伞,避免阳光直射;扶尺时应借助尺撑,使标尺上的气泡居中, 标尺垂直。
二等水准测量距离估读

二等水准测量距离估读
摘要:
1.二等水准测量距离的概述
2.二等水准测量距离的估读方法
3.二等水准测量距离的实际应用
正文:
一、二等水准测量距离的概述
二等水准测量距离是一种用于测量地面高程差的测量方法,属于水准测量的一种。
水准测量是利用水平面来测量地面高程差的测量方法,其基本原理是利用水平面来判断地面的高低。
二等水准测量距离是水准测量中的一种等级,代表着测量的精度和误差范围。
二、二等水准测量距离的估读方法
二等水准测量距离的估读方法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步骤:
1.测量距离:使用测距仪等工具,测量两个测量点之间的距离。
2.估读距离:根据测量距离和二等水准测量距离的精度要求,对测量距离进行估读,得出二等水准测量距离的值。
三、二等水准测量距离的实际应用
二等水准测量距离在实际应用中主要用于以下两个方面:
1.地形测绘:二等水准测量距离可以用于地形测绘,帮助人们了解地面的高低起伏,为城市规划和工程建设提供数据支持。
2.工程建设:二等水准测量距离可以用于工程建设,例如道路建设、桥梁
建设等,帮助工程师们准确掌握地面高程差,保证工程建设的质量和安全。
二等水准的施测

毫米等级
一等
二等上下丝读数平均值与中丝读
数差
0.5cm刻划标尺1cm刻划标尺
1.5
1.53.0
3.0基辅分划读
数差
0.3
0.4基辅分划多
测高差差值
0.4
0.5检测间歇点
高差差值
0.7
1.0F、观测中遵守和注意事项
1)观测前30分钟,应将仪器置于露天阴影下,使仪器与外界气温趋于一致;使用数字水准仪前,应进行预热,预热不少于20次单次测量;
二等水准的施测
A、观测方式
1)二等水准测量采用单路线往返观测,同一区段的往返观测,应采用固定仪器设备、固定人员、固定观测路线进行。
2)在每一测段内,先连续进行所有测段的往测(或返测),随后再连续进行该测段的返测(或往测)。
3)同一测段的往测(或返测)与返测(或往测)应分别在上午与下午进行,在日间气温变化不大的阴天和观测条件较好时,若干里程的往返测可同在上午或下午进行。但里程的总站数不应超过该区段总站数的30%。
附合路线闭合检测已测测段等级路线往返高差环闭合差
差高差之差不符值
一等
二等
1.8K
4K--
4L2F
4F3R6R注:
K----测段、区段或路线长度,单位为千米(km),当测段长度小于
0.1km时,按
0.1km计算;
L----附合路线长度,单位为千米(km);
F----环线长度,单位为千米(km);
R----检测测段长度,单位为千米(km)。
若重测的高差与同方向原测高差的不符值超过往返测高差不符值的限差,但与另一单程高差的不符值不超出限差,则取用重测结果;若同方向高差不符值未超限,且其中数与另一单程高差的不符值也不超限,则取用同方向中数作为该单程的高差;
《二等水准测量》课件

二等水准测量的基本原理和方 法
介绍二等水准测量的基本原理、常用方法,包括高度差测量、测量精度控制 等。
二等水准测量的仪器和设备
详细描述二等水准测量所需的仪器和设备,如水准仪、三脚架等,以及它们 的特点和使用方法。
二等水准测量的准备工作
阐述进行二等水准测量前的准备工作,包括资料收集、测点选择、现场调查等方面的内容。
站点的选择和设置
讨论选择二等水准测量站点的考虑因素,并介绍正确设置测点的方法和技巧。
观测操作和记录方法
介绍二等水准测量的观测步骤、测量记录方法,以及数据的处理和误差分析。
《二等水准测量》PPT课 件
二等水准测量是测量界中的重要方法之一,本课件将深入介绍二等水准的定 义、意义、方法、仪器设备等内容,并探讨其在工程测量和国土测量中的应 用。
二等水准的定义
从理论和实践角度出发,解释二等水准的概念和特点,以及其与其他水准等 级的区别和联系。
二等水准测量的意义和作用
探讨二等水准测量在建筑、工程、测绘等领域的重要性,以及其对国土测量 和基础设施建设的贡献。
二等水准测量方法与步骤

二等水准测量方法与步骤一、二等水准测量的方法1.直接高程测量法:利用水准仪测量地面上两个或多个点的高程差异,然后根据高程差值确定地面上的高程。
2.差测法:通过测量高程差异点与参考点的高程差异,来确定测区域内其他点的高程。
3.内插法:使用已知高程点的高程值和其位置之间建立的高程变化模型,通过测量其他未知高程点与已知高程点之间的距离和角度,来计算未知点的高程。
二、二等水准测量的步骤1.设计测量路线:根据需要测量的范围和准确度要求,选择合适的测量路线。
通常采用闭合回路或控制线路的设计。
2.建立测量控制网:在测量路线上布设各个测点,并记录其标高和坐标。
控制网中应包含起点、终点、定位点和过渡点等。
3.设置基准点:在测量路线的起点设置一个基准点,以该点的高程作为整个测量工作的基准。
4.仪器校准:对水准仪进行校准,包括调整仪器的水平方向和测量准度。
5.差值测量:在测量路线上选取若干控制点,通过测量其与基准点之间的高程差异,计算出这些控制点的高程值。
6.定位控制点:在测量路线上选取若干控制点,通过观测其与已知控制点之间的高程差异和水平角度,来确定这些控制点的坐标。
7.内插测量:在测量路线上选取若干测点,通常为需要测量的目标点,通过观测其与已知控制点之间的水平角度和垂直角度,来计算出这些测点的高程值。
8.数据处理:使用计算机软件对测量数据进行处理和校正,包括检查观测值的准确度、计算各个控制点和测点的高程值和坐标等。
9.结果分析:根据处理后的测量数据,分析测区域内的地形特征和高程差异,以及确定所需工程设计的要求。
10.编制成果图:将测量结果绘制成高程图或等高线图,作为工程设计和施工的参考。
11.定期监测:对已建成工程进行定期的水准测量,以确保工程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总结:二等水准测量是一项需要精密仪器和技术的工作,它能够准确测量地表的高程差异,为工程设计和施工提供重要的参考。
在进行二等水准测量时,需要经过设计测量路线、建立测量控制网、设置基准点、仪器校准、差值测量、定位控制点、内插测量、数据处理、结果分析、编制成果图和定期监测等步骤。
二等水准测量限差要求

二等水准测量限差要求
二等水准测量是一种较精确的测量方法,通常用于确定大地水准面的高程。
在进行二等水准测量时,需要遵守一定的限差要求,以确保测量结果的精度和可靠性。
二等水准测量限差要求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线路限差要求:二等水准测量线路的总长度不得超过20公里,且在每个控制点处,其高程差应小于等于0.01米。
2. 仪器限差要求:二等水准测量所使用的水准仪器应符合国家
标准,其精度应达到0.3毫米/千米。
3. 针准限差要求:在进行水准测量时,针准应在水准仪器的刻
度范围内,并且针尖应垂直于水平面。
4. 观测限差要求:观测员在进行水准测量时,应保证测量时刻
的气压、温度、湿度等环境条件稳定,并在每个控制点上进行多次观测,以确保结果的准确性。
5. 计算限差要求:在进行测量数据的计算时,应按照国家标准
进行计算,以确保计算结果的准确性。
总之,二等水准测量限差要求严格,需要在测量过程中注意各种细节,以确保测量结果的精确性和可靠性。
- 1 -。
二等水准测量距离估读

二等水准测量距离估读摘要:一、二等水准测量距离的概念与原理二、二等水准测量距离的工具与方法三、二等水准测量距离的步骤与注意事项四、二等水准测量距离的应用领域正文:一、二等水准测量距离的概念与原理二等水准测量距离,是一种基于水准仪的测量方法,主要用于测量地面上两点之间的水平距离。
水准测量原理是利用水准仪提供的水平视线,通过测量地面上两点之间的高差,从而推算出两点之间的水平距离。
二等水准测量距离是测量距离的一种精度级别,代表着测量结果的精度达到了一定的标准。
二、二等水准测量距离的工具与方法1.工具:水准仪、测距仪、标尺等。
2.方法:(1)选点:首先,在地面上选择两个点,作为测量的起点和终点。
(2)安置水准仪:将水准仪放置在起点,调整水准仪,使其水平视线通过起点和终点。
(3)读取高差:观察水准仪上的标尺,读取起点和终点之间的高差。
(4)计算水平距离:根据高差值和已知的水准仪常数,使用公式计算出起点和终点之间的水平距离。
三、二等水准测量距离的步骤与注意事项1.步骤:选点、安置水准仪、读取高差、计算水平距离。
2.注意事项:(1)选点时要选择在地势平坦、视野开阔的地方。
(2)安置水准仪时要确保水准仪稳定,避免因晃动导致测量误差。
(3)读取高差时要准确无误,避免因读数错误导致计算结果偏差。
(4)在计算水平距离时,要使用准确的水准仪常数,以保证计算结果的准确性。
四、二等水准测量距离的应用领域二等水准测量距离在工程测量、地理测绘、城市规划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例如,在道路工程中,通过二等水准测量距离可以精确测量道路的长度、宽度等参数;在地理测绘中,二等水准测量距离可以帮助测绘人员绘制出准确的地形图、地图等。
二等水准测量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二等水准测量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一、二等水准测量的基本原理
二等水准测量即直尺线水准测量,是以直尺线和罗经作为测量仪器,用连续视觉观测,结合测量学中的几何概念和几何公式,实施对水准线上的曲线参数和曲线长等量测量的精确方法。
直尺线水准测量又叫二等水准测量,在工程测量中可用于求解上游距下游的高程差。
二等水准测量的原理:根据双重精细观测法,在水准线上取2点,且视角垂直的直尺线、和垂直的罗经,可以通过观测视角判断地表上2点之间的空间关系,然后由定位来求取这2点之间的距离。
二等水准测量采用几何法定位,它可以有效地增加精度,且可以减少测量时间,减少测量计算量,节约成本。
二、二等水准测量的方法
1、定点测量法
定点测量是指在水平线上将台视觉观测点定下来,再用量角仪或罗经边界仪器连续测量,根据台的原始高差,再根据测量结果利用地文学计算公式求取各台点高差的水准方法。
定点法测量中一般要求台点高差小于0.3m,这样可以用它来测量曲率较低的台线。
2、连续测量法
连续测量是指在水平线上以罗经边界仪器为基准,连续记录每段区间的台点高差,然后再根据连续测量结果,使用地文学计算公式求取各台点高差的水准方法。
连续测量法的台线曲率计算精度较高,适用于曲率较大的台线。
3、偏移测量法
偏移测量法是指在水平线上,先对底部台点进行定点测量,然后再以该台点为基准,每段区间的上一台点与下一台点之间的台点高差均以偏移值测量,最后根据测量结果和台点高差的初值,使用地文学计算公式求取各台点高差的水准方法。
偏移测量法采用偏移量来测量,能节约大量的测量时间,可用来测量曲率较大的台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1 外业观测限差
等级
仪器 类型
标准视线长 度(m)
前后视距差 (m)
任一测站上 前后视距累 积差(m)
视线高度
光学 数字
一等 DSZ05、 ≤30 DS05 ≤50 ≥4且 ≤30 ≥3且 ≤50
光学
≤0.5
数字
≤1.0
光学
≤1.5
数字
≤3.0
光学 (下丝)
≥0.5
数字水 准仪重 复测量 次数
h
标尺读数
基本分划①
(4) (2) (7)
辅助分划②
(5) (6) (8)
· · · ·
基+K 减辅
备 考
(11)
810 995 815 -23
162 077 085
· · ·
(12)
802 010 792 085
后
1
26.20 -0.45 26.65 0.17
162 076 085
·
前 后-前
-
804
1、往、返测奇数站照准标尺顺序为: a) 后视标尺 b) 前视标尺 c) 前视标尺 d) 后视标尺 2、往、返测偶数站照准标尺顺序为: a) 前视标尺 b) 后视标尺 c) 后视标尺 d) 前视标尺
3.1 二等水准测量的观测程序
一测站操作程序
一测站操作程序如下(以奇数站为例)
a) 首先将仪器整平(望远镜垂直轴旋转,圆气泡始终位于指标环中央)
二等水准测量实习
主要内容
1 2 实习安排 二等水准测量限差要求
3
二等水准测量外业施测
4 5 内业数据处理 数字水准仪
1.1 实习的目的与要求
1、巩固和加深课堂所学理论知识,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 实际动手能力 2、掌握利用数字水准仪进行二等水准测量的数据采集程序
3、掌握二等水准测量的数据处理方法
0.7
1.0
往返测高差不 符值或环线闭 合差 1.8
L和
一等
二等
2
L
L
4
对于数字水准仪,同一标尺两次读数差不设限差,两次读数所测高 差的差执行基辅分划所测高差之差的限差
三等水准测量的观测限差:
等级
仪器类 型
标准视 线长度 (m)
后前视 后前视 距差(m) 距差累 计(m)
黑红面 读数差 (mm)
黑红面 所测高 差之差 (mm)
数字
≥0.65且 ≤2.8 ≥0.55且 ≤2.8 ≥3
二等
≤1.0
≤1.5
≤3.0
≤6.0
≥0.3
≥2
2.2 外业计算限差:
上下丝读数平均值与中 丝读数的差 等级 0.5cm刻 划标尺
1.5
1.5
1cm刻划标 尺
3.0
3.0
基辅分 划读数 的差
0.3
0.4
基辅分 划所测 高差的 差
0.4
0.6
检测间 歇点高 差的差
水准测量的等级
• 一等水准测量——仅在国家等级中存在
作为国家的高程控制,建立统一的高程基准;科学研究(地壳形变、
地面沉降、精密测量)
• 二等水准测量:作为大城市的高程控制;地面沉降;精密工程测量 • 三、四等水准测量—作为小地区的高程控制;普通工程测 量 • 等外水准测量(普通水准、图根水准测量)—工程建设、 测图等
b) 将望远镜对准后视标尺(此时,标尺应按圆水准器整置于垂直位置), 用垂直丝照准条码中央,精确调焦至条码影像清晰,按测量键; c) 显示读数后,旋转望远镜照准前视标尺条码中央,精确调焦至条码影像 清晰,按测量键; d) 显示读数后,重新照准前视标尺,按测量键; e) 显示读数后,旋转望远镜照准后视标尺条码中央,精确调焦至条码影像 清晰,按测量键,显示测站成果。测站检核合格后迁站。
• 7、观测员在观测中,不允许为通过限差的规定而凑数,以免成果失
去真实性
注意事项
• 8、记录员除了记录与计算之外,还必须检查观测数据是否满足限差 要求,否则应立即通知观测员重测,观测员要牢记观测程序,记录不 要错误,字迹整齐,不得涂改。测站数计算和检查完毕确信无误后才 可搬站离开 • 9、扶尺员在观测之前必须将标尺立直扶稳,严禁双手脱离标尺,以 防摔坏标尺的事故发生。 • 10、量距要保持通视,前后视距要尽量相等并且要保证一定的视线高
南方DL-200数据
南方DL-200数据格式
Leica GSI-8格式
天宝DINI操作
• 新DINI开机后的界面主菜单中有四大项(如下图),外业测量也主要 围绕主菜单进行,下面分别说明: • 一、文件 • 文件主要是用来管理项目,内业数据传输根据项目名称进行,打开文 件选项,依次进行下列操作,如图: • 新建好的项目名会在主菜单中显示,新项目的参数会默认最后一次打 开项目的配置参数,如需要修改,则在“配置”中进行。
水准仪器技术指标按下表规定执行
数字水准仪测段往返测起始测站设置
a) 仪器设置主要有: 测量的高程单位和记录到内存的单位为米(m) 最小显示位为0.000 01m; 设置日期格式为实时年、月、日 设置时间格式为实时24小时制 b) 测站限差参数设置: 视距限差的高端和低端 视线高限差的高端和低端 前后视距差限差 前后视距差累积限差 两次读数高差之差限差 c) 作业设置: 建立作业文件 建立测段名 选择测量模式:“aBFFB”; 输入起始点参考高程; 输入点号(点名); 输入其他测段信息 d) 通讯设置:按仪器说明书操作
[WW / F ] N W : 经过各项改正后的水准环闭合差, MW = ? 单位为毫米(mm) F:水准环线周长,单位为千米(km) N:水准环数
第三章 二等水准测量外业施测
• 3.1、二等水准测量外业观测程序
• 3.2、二等水准测量外业手簿记录
3.1 二等水准测量的观测程序
数字水准仪观测:
备 考
(11)
后
1
14.53 0.28 14.25 0.28
575 933·Biblioteka 567前 后-前178
-046
927
360 2
-046 · 358
-
046
359
3.2 观测手簿记录
测 站 编 号 后 下丝 前 下丝 尺 上丝 尺 上丝 方向 后距 前距 及 å d 尺号 视距差 后 前 后-前 (1) (3) (9) (10)
度,尽可能使仪器和前后标尺在一条直线上
第四章 数据处理
• 1)外业数据采集完成后,利用随机软件进行数据传输和预处理。 • 2)每条水准路线应按测段往返测高差不符值计算偶然中误差MΔ;当 水准网的环数超过20个时,还应按环线闭合差计算Mw。MΔ和Mw应 符合表2.4的规定,否则应对较大闭合差的路线进行重测。MΔ和Mw 应按下列公式计算:
• 3、除路线转弯处外,没一测站上仪器与前后视标尺的三个位置,应
接近一条直线。
注意事项
• 4、每一测段的往测和反测,其测站数均应为偶数。由往测转向返测 时,两支标尺应互换位置,并应重新整置仪器。 • 5、对于数字水准仪,应避免望远镜直接对着太阳;尽量避免视线被 遮挡,遮挡不要超过标尺在望远镜中截长的20%; • 6、扶尺时应借助尺撑,使标尺上的气泡居中,标尺垂直。
测段 高差 中数 /mm
水准点 高程 /mm
一等
0.01
0.1
0.01
0.01
0.1
1
二等
0.01
0.1
0.01
0.01
0.1
1
2.4 测量精度要求:
等级
一等 二等
每千米水准测量的偶然中误差M D
0.45 1.0
每千米水准测量的全中误差MW
1.0 2.0
[D D/ R] MD = ? (4n) D: 测段往返测高差不符值, 单位为毫米(mm) R:测段长度,单位为千米(km) n:测段数
3.2 观测手簿记录
测 站 编 号 后 下丝 前 下丝 尺 上丝 尺 上丝 方向 后距 前距 及 视距差 å d 尺号 后 前 后-前 (1) (3) (9) (10)
h
标尺读数
基本分划①
(2) (4) (7) - (12)
132 178
· · ·
辅助分划②
(6) (5) (8)
132
· · ·
基+K 减辅
错误修改规则
厘米、毫米位不能修改!
注意事项
• 1、一、二等水准测量采用单路线往返观测,同一区段的往返测,应 使用同一类型的仪器和转点尺承沿同一道路进行。同一测段的往测 (或返测)与返测(或往测)应分别在上午和下午进行。若观测条件 较好,若干里程的往返测可同在上午或下午进行。但这种里程的总站 数,一等不应超过该区段总站数的20%,二等不应超过该区段总站数 的30%。 • 2、在连续各测站上安置水准仪的三脚架时,应使其中两脚与水准路 线的方向平行,而第三脚轮换置于路线方向的左侧与右侧
• 观测:二等水准测量采用中丝读数法进行往返观测,奇数站
观测顺序为“后-前-前-后”,偶数站观测顺序为“前-后-后前”。每一测段的测站数应为偶数。要求每人至少观测往测 2站(手工记录)、返测2站(自动记录)
第二章 二等水准测量限差要求
• 2.1 外业观测限差
• 2.2 外业计算限差
• 2.3 外业观测计算取位 • 2.4 内业计算测量精度要求
• • • •
二、配置 配置主要用来配置大气折光、时间日期、水准测量参数、仪器补偿值的检测 、仪器自身参数及记录参数。 1、输入 输入中的大气折光和加常数使用默认值,日期和时间可按正确值逗 号分隔手工输入。 2、限差/测试 水准线路的限差根据国家水准测量规范输入,如二等水准的最 大视距为50米,最小最大视线高分别为0.3米和2.8米。 一个测站限差对数字 水准仪而言为前后尺分别读两次读数所测的高差较差,也即我们常规水准测 量的基辅尺所测的高差较差,对二等为0.6mm,30cm检测为DINI读数时只使 用30cm尺面,这样有利于提高每次读数的速度。 单站前后视距差和水准线 路的前后视距累计差也可按国标输入,二等为1m和3 m。 进行了上述参数设 置后我们即完成了高等级水准测量的外业所需要控制的各项误差值,一旦在 测量过程中有超限值出现仪器会自动报警,并且不会记录超限数据,此时重 新调整后重测即可,所有的参数设置完后按回车键确认并储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