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开关电源稳定性设计
开关电源稳定性分析

sC1
A
R2 R1
fc
1 2 R1C
6
双极点/双零点补偿器
闭环回路分析
双极点/双零点补偿器
典型闭环系统如图 关系式:
将式1和2代入3式, 闭环传递函数:
式中 G(S)为开环增益 G(S)H(S)开环传递函数
开关电源的频率分析
What——什么是开关变换器频率特性?
Vout ( s ) sRC Vin ( s ) sRC 1
在原点处有一零点; 1 单极点频率为: fc
2 RC
(Power supply cookbook, P198有错误)
4
波特图(双极点)
波特图(单零点 单极点)
LC滤波电路传递函数的波特图
单零点 单极点传递函数的波特图
开关电源的频率分析
What——什么是开关变换器频率特性?
截止频率、相位裕度、 幅值裕度
开关电源的频率分析
内容 稳定性相关原理 稳定性分析重要性 频率特性基本概念
Buck类变换器 不考虑幅值裕度
电源稳定性原理 国内外研究现况
7
隔离变换器系统电路
稳定性的几个术语
系统零增益处(G=0db)频率为穿越频率 相位裕度:闭环系统中增益穿越频率所对应的 相位值 增益裕度:相位在-360度时对应增益值 相位余量:在所有增益大于1(0db)时,相频特性 最靠近-360度的点
如何将拉普拉斯变换用到稳定度分析? 首先需要推导出系统的输入信号与输出响应之 间的传递函数 以简单RC电路为例
因此阶跃函数的拉普拉斯变换表达式:
传递函数
传递函数
任何系统都可以用传递函数来描述
由基尔霍夫定律: 代入 进行拉氏变换: 两式相除,即得传递函数: 后:
开关电源设计方案

开关电源设计方案1. 导言开关电源是一种将交流电转换为直流电的电源设备。
它具有高转换效率、小体积、轻重量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电子设备中。
本文将介绍开关电源的基本工作原理、设计流程以及几个常见的开关电源设计方案。
2. 开关电源的工作原理开关电源的工作原理包括输入滤波、整流、能量存储、调节和输出等步骤。
以下是一个典型的开关电源的工作原理图:开关电源工作原理图开关电源工作原理图1.输入滤波:交流电通过电源的输入端,首先经过输入滤波电路。
该电路使用电容和电感元件,去除交流电中的高频噪声和干扰,使得电源输入的电流更加稳定。
2.整流:经过滤波的交流电信号,经过整流桥或整流管,被转换为一个较高的直流电压。
整流桥通常由4个二极管组成,它们交替导通,使得输入交流电的正半周和负半周都能够被转换为正向的直流电。
3.能量存储:整流后的直流电压通过电容器进行存储。
电容器的作用是储存电荷以平滑输出电压,防止输出电压的波动。
4.调节:开关电源通常具有可调节输出电压的功能。
这是通过调整开关管的导通和截止时间来实现的。
调节电路通常由一片PWM控制芯片和电路反馈元件(如电感、变压器等)组成,以控制开关频率和占空比。
5.输出:经过调节后的直流电压,通过输出滤波电路去除残余的高频噪声,然后供给电子设备的负载。
3. 开关电源设计流程设计一个功能稳定、安全可靠的开关电源需要经过以下几个步骤:3.1 确定设计规格在开始设计之前,需要明确电源的输入和输出要求。
输入要求包括交流电的电压范围、频率、输入的稳定性等;输出要求包括直流电的电压、电流、纹波与噪声等。
3.2 选择拓扑结构常见的开关电源拓扑结构有多种,如Boost、Buck、Buck-Boost、Flyback等。
根据实际需求选择最适合的拓扑结构。
3.3 确定主要元件参数根据设计规格和拓扑结构,确定主要元件的参数,如开关管、变压器、电感、电容等。
3.4 确定控制策略根据实际需求,选择合适的控制策略,如PWM控制、电流模式控制等。
电力电子技术中的开关电源稳定性问题解决方案

电力电子技术中的开关电源稳定性问题解决方案在电力电子技术领域,开关电源被广泛应用于各种电子设备中,如电脑、电视、手机等。
然而,开关电源在工作过程中可能会遇到一些稳定性问题,如输出电压波动、负载调整时的响应速度慢等。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工程师们提出了一系列解决方案,以提高开关电源的稳定性。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解决方案,并探讨其优缺点。
1. 负载平衡控制负载平衡控制是一种通过调整负载来提高开关电源稳定性的方法。
通过监测负载的变化,控制电源输出电压的稳定性。
具体来说,可以通过增加负载电流的计算方法,以达到平衡负载的目的。
虽然这种方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稳定性,但是其优势在于简单易行,缺点在于无法解决电源本身的波动问题。
2. 调整开关频率开关频率是开关电源的一个重要参数,它对其稳定性有着直接影响。
通过调整开关频率,可以降低输出电压的波动程度,提高开关电源的稳定性。
研究表明,较高的开关频率可以减少输出电压的波动,但也会增加电源的功耗。
因此,在选择开关频率时,需要综合考虑功耗和稳定性之间的权衡。
此外,还可以通过采用多重开关频率的控制方法来提高稳定性。
3. 使用反馈控制反馈控制是一种常见且有效的方法,用于提高开关电源的稳定性。
通过采集输出电压、电流等参数,并将其与设定值进行比较,通过调节控制回路来实现对电源的稳定控制。
这种方法可以及时检测并纠正电源输出的偏差,以达到稳定的输出效果。
然而,反馈控制的缺点在于需要较复杂的电路设计,并且容易受到环境干扰。
4. 推嵌式磁控制推嵌式磁控制是一种应用于开关电源的新技术,它可以提高电源的稳定性和效率。
通过在开关电源输入端添加嵌入式磁性元件,可以减少输出电压的波动,并提高稳定性。
这种技术还具有体积小、重量轻等优点。
然而,其缺点在于需要较高的成本投入和复杂的制造工艺。
5. 使用滤波器滤波器是一种常见的用于抑制电源噪声的装置,也可以用来提高开关电源的稳定性。
通过将滤波器连接在电源输出端,可以有效地滤除输出电压中的高频噪声,提供更稳定的输出电压。
环路相位-开关电源稳定性设计

环路相位-开关电源稳定性设计专业技术环路相位-开关电源稳定性设计摘要:环路,相位,增益,负载,开关电源,稳定性,电压,相移,电源,频率, 信号接收机-基于单芯片的GPS接收机硬件设计白光调光-白光和彩色光智能照明系统解决方案设备方案-台达UPS在中小企业中的创新应用方案触摸屏电容-电容式触摸屏系统解决方案测量肺活量-利用高性能模拟器件简化便携式医疗设备设计测量温度-热敏电阻(NTC)的基本参数及其应用动能产品-动能电子企业文化活动丰富员工生活电路板镀锡-无锡华文默克发布PCB/SMT工艺方案引擎电压-采用接近传感器的火花探测器太阳能控制器-太阳能LED街灯的挑战及安森美半导体高能效解决方案众所周知,任何闭环系统在增益为单位增益l,且内部随频率变化的相移为360°时,该闭环控制系统都会存在不稳定的可能性。
因此几乎所有的开关电源都有一个闭环反馈控制系统,从而能获得较好的性能。
在负反馈系统中,控制放大器的连接方式有意地引入了180°相移,如果反馈众所周知,任何闭环系统在增益为单位增益l,且内部随频率变化的相移为360°时,该闭环控制系统都会存在不稳定的可能性。
因此几乎所有的开关电源都有一个闭环反馈控制系统,从而能获得较好的性能。
在负反馈系统中,控制放大器的连接方式有意地引入了180°相移,如果反馈的相位保持在180°以内,那么控制环路将总是稳定的。
当然,在现实中这种情况是不会存在的,由于各种各样的开关延时和电抗引入了额外的相移,如果不采用适合的环路补偿,这类相移同样会导致开关电源的不稳定。
1 稳定性指标衡量开关电源稳定性的指标是相位裕度和增益裕度。
相位裕度是指:增益降到0dB 时所对应的相位。
增益裕度是指:相位为-180度时所对应的增益大小(实际是衰减)。
在实际设计开关电源时,只在设计反激变换器时才考虑增益裕度,设计其它变换器时,一般不使用增益裕度。
在开关电源设计中,相位裕度有两个相互独立作用:一是可以阻尼变换器在负载阶跃变化时出现的动态过程;另一个作用是当元器件参数发生变化时,仍然可以保证系统稳定。
开关电源的可靠性设计方案

开关电源的可靠性设计方案汇报人:日期:•引言•开关电源可靠性设计基础•开关电源可靠性设计方案•开关电源可靠性设计实例分析•开关电源可靠性设计的改进建议目•结论与展望录引言01开关电源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如电力、通信、工业等,因此其可靠性对保证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行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技术的发展,对开关电源的可靠性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研究如何提高开关电源的可靠性具有实际意义。
研究背景和意义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提高开关电源的可靠性,减少故障率,提高电力系统的稳定性。
研究方法本研究将采用理论分析和实验验证相结合的方法,首先进行开关电源的可靠性模型建立,然后通过实验验证模型的准确性和可行性。
研究目的和方法开关电源可靠性设计基础02开关电源的基本原理开关电源通常由输入电路、输出电路、控制电路和开关管等组成。
开关电源的基本工作原理是将输入电压通过开关管进行斩波,然后通过滤波电路输出稳定的直流电压。
开关电源是通过控制开关管开通和关断的时间比例来调节输出电压和电流的。
开关电源的可靠性概念可靠性是指设备在规定条件下,规定时间内完成规定功能的能力。
对于开关电源而言,可靠性意味着在正常工作条件下,能够持续稳定地提供直流电压,并且自身具有较长的使用寿命。
开关电源的可靠性通常用平均故障间隔时间(MTBF)来衡量。
开关电源可靠性设计的基本原则选择经过严格筛选和测试的元器件,特别是关键元器件,如开关管、二极管、电容等。
选择高质量的元器件优化电路设计强化散热设计强化电磁兼容性设计通过优化电路设计,减少元器件数量和复杂性,降低故障概率。
合理设计散热器或散热风道,保证开关电源在工作过程中产生的热量能够及时散出,防止过热损坏。
通过增加滤波电路、屏蔽措施等手段,提高开关电源的电磁兼容性,使其在复杂环境中仍能正常工作。
开关电源可靠性设计方案03选择符合规格、性能稳定的元器件,避免使用低劣或易损坏的元器件,以确保电源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元器件选择对元器件进行严格的筛选和控制,确保元器件的质量和性能符合设计要求,防止不良元器件对电源的影响。
开关电源可靠性设计

汇报人: 日期:
目 录
• 开关电源可靠性概述 • 开关电源可靠性设计原则 • 开关电源可靠性设计技术 • 开关电源可靠性试验 • 开关电源可靠性管理 • 开关电源可靠性案例分析
01
CATALOGUE
开关电源可靠性概述
开关电源的可靠性定义
开关电源的可靠性定义为在规 定的工作条件下和规定的时间 内,完成规定功能的能力。
THANKS
感谢观看
选择符合国家标准和规范的防雷器件,如压敏电阻、气体放电管等,以保护开关电源免受雷电过电压的冲击。
防雷电路设计
针对雷电过电压的冲击,可设计相应的防雷电路,提高开关电源的耐压性能和可靠性。
04
CATALOGUE
开关电源可靠性试验
环境试验
01
02
03
04
温度试验
评估开关电源在各种温度下的 性能和稳定性。
失效率是指设备在规定条件下,单位时间内发生故障的概率。可靠度是 指在规定条件下,设备在给定时间内不发生故障的概率。故障率是指在 规定条件下,单位时间内发生故障的概率。
开关电源的可靠性影响因素
元器件的可靠性:元器件的可靠 性直接影响到整个电源的可靠性 。
制造工艺:制造工艺的精湛程度 直接影响到电源的质量和可靠性 。
湿度试验
检测开关电源在各种湿度条件 下的性能和稳定性。
振动试验
模拟运输或使用过程中可能遇 到的振动,以检验开关电源的
机械性能。
冲击试验
模拟开关电源在运输或使用过 程中可能受到的冲击,以检验
其抵抗机械应力的能力。
寿命试验
负载寿命试验
在规定负载条件下测试开关电源的寿 命。
空载寿命试验
开关电源的稳定性设计

此增益与频率无关 。 图 1中, 由于采样 网络 R. R 和 :的存在 , 产生一个 增 又
益 衰 减 。P WM 芯 片 误 差 放 大 器 的 参 考 输 入 设 为 2 5 因 . V, 此 , 样 + V输出电压时 , 取 5 总增 益 为 一6 B d。 3输 出 L ) C滤 波 器 加 上 P WM 和 采 样 网络 的总 增 益 由上 面 分 析 可 知 , 出 L 输 C滤 波 器 增 益 G 加 上 P WM 增 益G 和采 样 网络 增 益 G 之 和 的 总增 益 G 如 图 3 示 。 从 所
频率纹波。因此 , 一般经验将 定为开关频率 的 14~ / 。 / 15
参 考 图 3中提 供 的开 环 L C滤 波 器 增 益 加调 节 器 增 益 和
2 脉宽调制器的增益特性 ) 误差放大器输 出到 电感 输入 电压 V 的平均 值 V 的增 益是 P WM增益 , 并定义为 G 。该增益 的意 义和幅值说 明如 下。图 1 P 中 WM输 出是直流 电平 V 与 9~ V( 3 实际上是 0 .
运 算放 大 器 的反 相 比例 运 算 可 以获 得 水 平 的 增 益 曲线 , 调 整 G =R / 的大 小 以获 得 所 需 的 增 益 。 :R。 总 的 开 环增 益 总 和 是 误 差 放 大 器 的 增 益 加 上 G , 果 ,如 运 放保 持 常数 增 益 一 直 到 直 流 , 的 开 环 增 益 在 lO z 比 总 OH 就
当 降低 增 益 。 设 计 中 在 误 差 放 大 器 的 反 馈 支 路 由 图 4 b中 R 、 . C 组 成 。在 , 比 R 小 , C及 X : 电路 特 性 与 C 无关 。
电力电子技术中的开关电源稳定性问题解决

电力电子技术中的开关电源稳定性问题解决在电力电子技术领域中,开关电源的稳定性问题一直是一个关注的焦点。
开关电源的稳定性直接影响着整个电力系统的可靠性和效果。
本文将探讨电力电子技术中开关电源稳定性问题的解决方法。
一、开关电源的稳定性问题概述开关电源作为一种常用的电力电子设备,具有高能效、小体积和可调性强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
然而,由于其整流环节存在的开关行为和功率因素调节等原因,导致开关电源在工作过程中容易产生一些稳定性问题。
例如输出电压波动大、远离设定值、负载响应能力差等。
二、稳定性问题的原因分析1. 开关动作不精确:开关电源的稳定性问题往往与开关件的精度有关。
开关电源在开关过程中既要迅速切换又要保持较高的精度,若开关动作不准确,就会导致输出电压波动。
2. 电路参数变化:开关电源的电路参数可能会随着温度变化、元器件老化等因素而发生变化。
这些参数的变化可能导致开关电源的输出电压产生波动或偏离设定值。
3. 输入电源的干扰:开关电源在工作时,输入电源可能会受到外界干扰,如电磁辐射、电压波动等。
这些干扰可能会传导到开关电源输出端,引起输出电压的不稳定性。
三、解决开关电源稳定性问题的方法1. 优化开关设计:通过改进开关电源的设计,提高开关件的精度和动作准确性,减小开关动作带来的波动。
可以采用高精度的开关元器件,优化控制算法,提升开关电源的稳定性。
2. 对电路参数进行补偿调节:通过对开关电源的电路参数进行实时监测和测量,利用反馈控制算法对电路参数进行补偿调节,使得开关电源在工作过程中能够自动适应参数变化,提高稳定性。
3. 增加滤波电路:在开关电源输出端加入滤波电路,能够有效地滤除输入电源的干扰信号和谐波成分。
滤波电路的设计应考虑到频域特性和干扰的消除效果,以提高开关电源的稳定性。
4. 提高工作温度范围和负载适应能力:开关电源在设计中考虑到工作温度范围和负载变化的适应能力,使其在不同工况下能够保持较好的稳定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众所周知,任何闭环系统在增益为单位增益l,且内部随频率变化的相移为360°时,该闭环控制系统都会存在不稳定的可能性。
因此几乎所有的开关电源都有一个闭环反馈控制系统,从而能获得较好的性能。
在负反馈系统中,控制放大器的连接方式有意地引入了180°相移,如果反馈的相位保持在180°以内,那么控制环路将总是稳定的。
当然,在现实中这种情况是不会存在的,由于各种各样的开关延时和电抗引入了额外的相移,如果不采用适合的环路补偿,这类相移同样会导致开关电源的不稳定。
1 稳定性指标衡量开关电源稳定性的指标是相位裕度和增益裕度。
相位裕度是指:增益降到0dB时所对应的相位。
增益裕度是指:相位为零时所对应的增益大小(实际是衰减)。
在实际设计开关电源时,只在设计反激变换器时才考虑增益裕度,设计其它变换器时,一般不使用增益裕度。
在开关电源设计中,相位裕度有两个相互独立作用:一是可以阻尼变换器在负载阶跃变化时出现的动态过程;另一个作用是当元器件参数发生变化时,仍然可以保证系统稳定。
相位裕度只能用来保证“小信号稳定”。
在负载阶跃变化时,电源不可避免要进入“大信号稳定”范围。
工程中我们认为在室温和标准输入、正常负载条件下,环路的相位裕度要求大于45°。
在各种参数变化和误差情况下,这个相位裕度足以确保系统稳定。
如果负载变化或者输入电压范围变化非常大,考虑在所有负载和输入电压下环路和相位裕度应大于30°。
如图l所示为开关电源控制方框示意图,开关电源控制环路由以下3部分构成。
(1)功率变换器部分,主要包含方波驱动功率开关、主功率变压器和输出滤波器;(2)脉冲宽度调节部分,主要包含PWM脉宽比较器、图腾柱功率放大;(3)采样、控制比较放大部分,主要包含输出电压采样、比较、放大(如TL431)、误差放大传输(如光电耦合器)和PWM集成电路部集成的电压比较器(这些放大器的补偿设计最大程度的决定着开关电源系统稳定性,是设计的重点和难点)。
2 稳定性分析如图1所示,假如在节点A处引入干扰波。
此方波所包含的能量分配成无限列奇次谐波分量。
如果检测到真实系统对不断增大的谐波有响应,则可以看出增益和相移也随着频率的增加而改变。
如果在某一频率下增益等于l且总的额外相移为180°(此相移加上原先设定的180°相移,总相移量为360°),那么将会有足够的能量返回到系统的输入端,且相位与原相位相同,那么干扰将维持下去,系统在此频率下振荡。
如图2所示,通常情况下,控制放大器都会采用反馈补偿元器件Z2减少更高频率下的增益,使得开关电源在所有频率下都保持稳定。
波特图对应于小信号(理论上的小信号是无限小的)扰动时系统的响应;但是如果扰动很大,系统的响应可能不是由反馈的线性部分决定的,而可能是由非线性部分决定的,如运放的压摆率、增益带宽或者电路中可能达到的最小、最大占空比等。
当这些因素影响系统响应时,原来的系统就会表现为非线性,而且传递函数的方法就不能继续使用了。
因此,虽然小信号稳定是必须满足的,但还不足以保证电源的稳定工作。
因此,在设计电源环路补偿时,不但要考虑信号电源系统的响应特性,还要处理好电源系统的大信号响应特性。
电源系统对大信号响应特性的优劣可以通过负载跃变响应特性和输入电压跃变响应特性来判断,负载跃变响应特性和输入电压跃变响应特性存在很强的连带关系,负载跃变响应特性好,则输入电压跃变响应特性一定好。
对开关电源环路稳定性判据的理论分析是很复杂的,这是因为传递函数随着负载条件的改变而改变。
各种不同线绕功率元器件的有效电感值通常会随着负载电流而改变。
此外,在考虑大信号瞬态的情况下,控制电路工作方式转变为非线性工作方式,此时仅用线性分析将无法得到完整的状态描述。
下面详细介绍通过对负载跃变瞬态响应波形分析来判断开关电源环路稳定性。
3 稳定性测试测试条件:(1)无感电阻;(2)负载变化幅度为10%~100%;(3)负载开关频率可调(在获得同样理想响应波形的条件下,开关频率越高越好);(4)限定负载开关电流变化率为5A/μs或者2A/μs,没有声明负载电流大小和变化率的瞬态响应曲线图形无任何意义。
图3(a)为瞬变负载波形。
图3(b)为阻尼响应,控制环在瞬变边缘之后带有振荡。
说明拥有这种响应电源的增益裕度和相位裕度都很小,且只能在某些特定条件下才能稳定。
因此,要尽量避免这种类型的响应,补偿网络也应该调整在稍低的频率下滑离。
图3(c)为过阻尼响应,虽然比较稳定,但是瞬态恢复性能并非最好。
滑离频率应该增大。
图3(d)为理想响应波形,接近最优情况,在绝大多数应用中,瞬态响应稳定且性能优良,增益裕度和相位裕度充足。
对于正向和负向尖峰,对称的波形是同样需要的,因此从它可以看出控制部分和电源部分在控制内有中心线,且在负载的增大和减少的情况下它们的摆动速率是相同的。
上面介绍了开关电源控制环路的两个稳定性判据,就是通过波特图判定小信号下开关电源控制环路的相位裕度和通过负载跃变瞬态响应波形判定大信号下开关电源控制环路的稳定性。
下面介绍四种控制环路稳定性的设计方法。
4 稳定性设计方法4.1 分析法根据闭环系统的理论、数学及电路模型进行分析(计算机仿真)。
实际上进行总体分析时,要求所有的参数要精确地等于规定值是不大可能的,尤其是电感值,在整个电流变化范围内,电感值不可能保持常数。
同样,能改变系统线性工作的较大瞬态响应也是很难预料到的。
4.2 试探法首先测量好脉宽调整器和功率变换器部分的传递特性,然后用“差分技术”来确定补偿控制放大器所必须具有的特性。
要想使实际的放大器完全满足最优特性是不大可能的,主要的目标是实现尽可能地接近。
具体步骤如下:(1)找到开环曲线中极点过零处所对应的频率,在补偿网络中相应的频率周围处引入零点,那么在直到等于穿越频率的范围内相移小于315°(相位裕度至少为45°);(2)找到开环曲线中EsR零点对应的频率,在补偿网络中相应的频率周围处引入极点(否则这些零点将使增益特性变平,且不能按照期望下降);(3)如果低频增益太低,无法得到期望的直流校正那么可以引入一对零极点以提高低频下的增益。
大多数情况下,需要进行“微调”,最好的办法是采用瞬态负载测量法。
4. 3 经??控制环路采用具有低频主导极点的过补偿控制放大器组成闭环来获得初始稳定性。
然后采用瞬时脉冲负载方法来补偿网络进行动态优化,这种方法快而有效。
其缺点是无法确定性能的最优。
4.4 计算和测量结合方法综合以上三点,主要取决于设计人员的技能和经验。
对于用上述方法设计完成的电源可以用下列方法测量闭环开关电源系统的波特图,测量步骤如下。
如图4所示为测量闭环电源系统波特图的增益和相位时采用的一个常用方法,此方法的特点是无需改动原线路。
如图4所示,振荡器通过变压器T1引入一个很小的串联型电压V3至环路。
流入控制放大器的有效交流电压由电压表V1测量,输出端的交流电压则由电压表V2测量(电容器C1和C2起隔直流电流的作用)。
V2/V1(以分贝形式)为系统的电压增益。
相位差就是整个环路的相移(在考虑到固定的180°负反馈反相位之后)。
输入信号电平必须足够小,以使全部控制环路都在其正常的线性范围内工作。
4.5 测量设备波特图的测量设备如下:(1)一个可调频率的振荡器V3,频率范围从10Hz(或更低)到50kHz(或更高);(2)两个窄带且可选择显示峰值或有效值的电压表V1和V2,其适用频率与振荡器频率范围相同;(3)专业的增益及相位测量仪表。
测试点的选择:理论上讲,可以在环路的任意点上进行伯特图测量,但是,为了获得好的测量度,信号注入节点的选择时必须兼顾两点:电源阻抗较低且下一级的输入阻抗较高。
而且,必须有一个单一的信号通道。
实践中,一般可把测量变压器接入到图4或图5控制环路中接入测量变压器的位置。
图4中T1的位置满足了上述的标准。
电源阻抗(在信号注入的方向上)是电源部分的低输出阻抗,而下一级的输入阻抗是控制放大器A1的高输入阻抗。
图5中信号注入的第二个位置也同样满足这一标准,它位于图5中低输出的放大器A1和高输入阻抗的脉宽调制器之间。
5 最佳拓扑结构无论是国外还是国内DC/DC电源线路的设计,就隔离方式来讲都可归结为两种最基本的形式:前置启动+前置PWM控制和后置隔离启动+后置PWM控制。
具体结构框图如图6和图7所示。
国内外DC/DC电源设计大多采用前置启动+前置PWM控制方式,后级以开关形式将采样比较的误差信号通过光电耦合器件隔离传输到前级PWM电路进行脉冲宽度的调节,进而实现整体DC/DC电源稳压控制。
如图6所示,前置启动+前置PWM控制方式框图所示,输出电压的稳定过程是:输出误差采样→比较→放大→光隔离传输→PWM电路误差比较→PWM调宽→输出稳压。
Interpoint公司的MHF+系列、SMHF系列、MSA系列、MHV系列等等产品都属于此种控制方式。
此类拓扑结构电源产品就环路稳定性补偿设计主要集中在如下各部分:(1)以集成电路U2为核心的采样、比较电路的环路补偿设计;(2)以前置PWM集成电路内部电压比较器为核心的环路补偿设计;(3)输出滤波器设计主要考虑输出电压/电流特性,在隔离式电源环路稳定性补偿设计时仅供参考;(4)其它部分如功率管驱动、主功率变压器等,在隔离式电源环路稳定性补偿设计时可以不必考虑。
而如图7所示,后置隔离启动+后置PWM控制方式框图,输出电压的稳定过程是:输出误差采样→PWM电路误差比较→PWM调宽→隔离驱动→输出稳压。
此类拓扑结构电源产品就环路稳定性补偿设计主要集中在如下各部分:(1)以后置PWM集成电路内部电压比较器为核心的环路补偿设计;(2)输出滤波器设计主要考虑输出电压/电流特性,在隔离式电源环路稳定性补偿设计时仅供参考。
(3)其它部分如隔离启动、主功率变压器等,在隔离式电源环路稳定性补偿设计时可以不必考虑。
比较图6和图7控制方式和环路稳定性补偿设计可知,图7后置隔离启动+后置PWM控制方式的优点如下:(1)减少了后级采样、比较、放大和光电耦合,控制环路简捷;(2)只需对后置PWM集成电路内部电压比较器进行环路补偿设计,控制环路的响应频率较宽;(3)相位裕度大;(4)负载瞬态特性好;(5)输入瞬态特性好;(6)抗辐照能力强。
实验证明光电耦合器件即使进行了抗辐照加固其抗辐照总剂量也不会大于2x104Rad(Si),不适合航天电源高可靠、长寿命的应用要求6 结语开关电源设计重点有两点:一是磁路设计,重点解决的是从输入到输出的电压及功率变换问题。
二是稳定性设计,重点解决的是输出电压的品质问题。
开关电源稳定性设计的好坏直接决定着开关电源启动特性、输入电压跃变响应特性、负载跃变响应特性、高低温稳定性、生产和调试难易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