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读后感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阅读作文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阅读、作文姓名(一)怀念母亲(片断)我六岁离开我的生母,到城里去住。
中间曾回故乡两次,都是奔丧,只在母亲身边待了几天,仍然回到城里。
在我读大学二年级的时候,母亲弃养,只活了四十多岁。
我痛哭了几天,食不下咽,寝不安席。
我真想随母亲于地下。
我的愿望没能实现,从此我就成了没有母亲的孤儿。
一个缺少母爱的孩子,是灵魂不全的人。
我怀着不全的灵魂,抱终天之恨。
一想到母亲,就泪流不止,数十年如一日。
后来我到德国留学,住在一座叫哥廷根的孤寂的小城,不知道为什么,母亲频来入梦。
我的祖国母亲,我是第一次离开她。
不知道为什么,我这个母亲也频来入梦。
1.根据短文给红色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待(dāi dài)频(pínɡpn)2.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
(1)寝不安席:(2)频来入梦:3.片断中最后一句“这个母亲”指的是4.从这两段文字中可以看出,作者是想表达自己()A 一种说不清却真挚的情感。
B 过不惯离开“母亲”的生活,想家了。
C 对亲生母亲的愧疚和对祖国母亲的爱意。
(二)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19世纪初,波兰遭到欧洲列强的瓜分,有十分之九的领土落到了沙皇俄国的手里。
波兰人民从此陷入被(qī línɡ)、被压迫的深渊。
年轻而富有才华的音乐家肖邦,满怀悲愤,不得不离开自己的祖国。
1830年11月的一天,维斯瓦河上(mímàn)着薄薄的雾霭。
20岁的肖邦告别了自己的亲人,坐着马车离开了首都华沙。
是肖邦的老师埃斯内尔和同学们来为他送行。
他们站在路边,咏唱埃斯内尔特地为肖邦写的送别曲《即使你远在他乡》。
这时,埃斯内尔又捧过一只闪闪发光的银杯,深情地对肖邦说:“这里装的是祖国波兰的泥土,它是我们送给你的特殊礼物,请收下吧!”肖邦再也忍不住了,激动的泪水溢满眼眶。
他(Zhènɡzhònɡ)地从老师手里接过盛满泥土的银杯,回首望了望远处的华沙城,然后登上马车,疾驰而去。
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读后感

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读后感把尔的口净带归故国读后感(一)上教期,咱们教习了一篇爱护国家维护主权文章《把尔的口净带归故国》。
那篇文章述写了19世纪始肖邦离国的古迹。
1830年波兰受到欧洲列弱的瓜分,有非常之九的发土落到了沙皇俄国的脚面。
波兰人今后堕入了深渊。
肖邦,波兰最伟年夜的做直野、钢琴野。
六岁便开端教习钢琴,七岁教习做直,八岁就正在音乐会上登台表演,十六岁时入华沙音乐教院做直班,没有到两十岁未是华沙很驰名的钢琴野战做直野。
那位被称为“浪漫主义的钢琴诗人”正在1830年11月自愿分开故国……读了那篇文章,尔心田深蒙打动。
读了之后,尔又念起了这段肖邦临死时借要供姐姐把本人的口净带归故国,肖邦他这至死没有记故国,要战故国永近正在一同的精力值失咱们每个人教习。
正在巴黎肖邦一直的停止音乐创做,他遗忘了工夫,也遗忘了本人的身材。
终极肖邦为了故国倒高了。
其时他才39岁。
爱护国家维护主权是一种美德,是咱们外国人应该实行的责任,让咱们也像肖邦同样,领有一颗爱护国家维护主权的口。
把尔的口净带归故国读后感(两)肖邦,熟于1810年,是波兰的一名音乐野,19世纪波兰,被欧洲列弱瓜分,肖邦自愿分开野城,追往巴黎。
正在课文外,当尔读到“艾斯内我牢牢的握住肖邦的脚说:‘孩子,无论您走到那里皆没有要遗忘本人的故国啊!’”时,尔大白了肖邦的教师爱斯内我愿望肖邦可以永近的记着本人的故国,酷爱本人的故国的冲动表情。
当尔读到“1849年10月,她末于躺倒正在病床上。
弥留之际,肖邦牢牢握着姐姐路德维卡的脚,喃喃的说:‘尔身后,请把尔的口净带归去,尔要长逝正在故国的天高’时,尔深切的感想到肖邦不时刻刻皆正在怀念故国。
他酷爱故国。
虽然熟前不克不及寓居正在故国的地盘上,然而身后仍然愿望长逝正在故国天高,感想母国的和煦。
那种方法抒发了肖邦至死也不克不及遗忘本人的故国的爱护国家维护主权情感。
当尔读到课文外“肖邦便是那样带着殁国之恨正在同国异乡取世少辞了。
红色革命影片的观后感50字【6篇】

红色革命影片的观后感50字【6篇】红色革命影片的观后感50字【6篇】红色代表勇气。
军人每每看到猎猎红旗,无不热血沸腾,为了加深我们对名著的感悟,一定要将读后感写好,你知道读后感的模板有哪几类吗?以下观后感模板由小编精心订正后发表。
感谢大家来浏览,希望能分享给用的到的朋友!红色革命影片的观后感50字篇1战火纷飞的年代已经过去,如今的我们生活在幸福快乐的时光中。
然而,我们却要铭记那些为了祖国未来而牺牲的烈士们,当我翻开《红色少年的故事》时,我感受到了“自古英雄出少年”的气概,更是深深地被他们舍生取义的爱国情怀所打动。
书中记录着许多年纪不同的少年,经历不同的爱国英雄。
最让我记忆深刻的就是视死如归,不怕牺牲的刘胡兰。
刘胡兰出生在一个农村家庭,从小就因为对万恶的旧社会不满,而对革命事业充满了热情与向往。
当因判徒的背判而被抓时,她虽是被捕人员中年纪最小的一个,但她却用弱小的身体,强大的精神力量从容不迫地去承受敌人残酷的刑罚,宁愿牺牲自己也不愿意出卖革命。
最终,年仅十五岁的刘胡兰为了革命献出了年轻的生命,这需要多么大的精神力量!我们在享受如今的幸福生活时,不能忘记这是无数位像刘胡兰一样不怕牺牲视死如归的烈士用鲜血换来的,所以我们应该珍惜生活,用更好的精神风貌去面对未来。
现代社会的建设需要大家同甘共苦、团结奋斗的精神,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有那么一群为了革命事业同甘共苦,浴血奋战的英雄。
在土地革命时期,黄土高原上有一支神出鬼没的少年武装——红色少年先锋队。
他们都是由穷人家的孩子姐成,能吃苦、胆子大也非常地团结,他们平时每天进行操练,当敌人进攻时,他们总是团结一心、奋勇抵抗,真是人小志气大。
如今的我们生活在和平的年代不需要面对敌人的枪林弹雨,但我们需要做的是,努力学习知识,团结在一起共同为祖国的发展而努力。
书中还有少年英烈—欧阳立安,抗日小英雄—杨来西,铁骨铮铮的共产党员—王华等英雄。
在他们那一段段已经逝去的光辉岁月中,是中国少年对历史的呐喊与对未来的希望,我们应该在这最美丽的时代中,继承少年英雄们的遗志,做一个积极向上,不断开拓的好少年,将来把祖国建设得更加美丽。
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的读后感

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的读后感
读完《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这篇文章,我深受感动。
这篇文章讲述了一个热爱祖国的音乐家在异国他乡为了祖国的独立而奋斗,最终将自己的心脏带回祖国的故事。
文章中,主人公肖邦在异国他乡饱受孤独和病痛折磨,但他始终没有忘记自己的祖国。
他用自己的音乐才华,为祖国的独立而奋斗。
最终,他将自己的心脏带回祖国,表达了他对祖国的无限热爱和忠诚。
在肖邦的身上,我看到了一个真正的爱国者应有的品质。
他不仅热爱自己的祖国,更用自己的行动和才华为祖国争取了尊严和独立。
这种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同时,文章也让我认识到了一个事实:一个国家的发展离不开每一个人的努力和奋斗。
作为一个普通人,我们也许不能像肖邦那样用自己的才华为祖国做出巨大的贡献,但我们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奋斗,为祖国的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最后,我想说的是,《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这篇文章让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了祖国的伟大和重要。
作为一个中国人,我们应该珍惜自己的祖国,用自己的努力和才华为祖国的发展做出贡献。
同时,我们也应该像肖邦一样,始终保持对祖国的热爱和忠诚。
《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读后感:一个至死不渝的人_读后感_模板

《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读后感:一个至死不渝的人_读后感_模板一个至死不渝的人——读《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有感韩芃宇台南小学六(2)班生,不能回到魂牵梦绕的祖国;死,也要让自己的一颗赤诚之心长眠于祖国的地下。
也许就是对他至死不渝的爱国情怀最好的诠释吧。
这是来自他灵魂深处不屈的呐喊,虽然他英年早逝,但那颗热爱祖国的心却让我久久不能释怀……他就是波兰的”浪漫主义钢琴诗人”——肖邦。
19世纪初,波兰受到欧洲列强的欺凌。
年轻又富有才华的肖邦,不得不离开故乡,生离死别折磨着他,国仇家恨更让他悲愤不已。
他客居法国不久,祖国波兰沦陷了,国土被践踏,同胞被屠杀,所有的一切更激起了肖邦的亡国之恨,他用音乐作为鼓舞祖国人民反击侵略者的武器,巨大的痛苦成了他创作的无限动力。
就这样,他夜以继日地工作,废寝忘食地工作、争分夺秒地工作……为了祖国,生命不息,战斗不止。
唉,英雄终究有一天会迟暮的。
疲劳加上忧虑,致使肖邦的肺结核复发了,终于,壮志难酬的肖邦在异国他乡与世长辞。
弥留之际,他仍然嘱托姐姐在他死后把心脏带回祖国,真是一位可歌可泣的英雄啊!肖邦,不愧是一位伟大的爱国音乐家。
他用燃烧的激情谱写了一首首鼓舞人心的乐章,他用短暂的生命演绎至死不渝的爱国情怀。
正如肖邦说过的一句话:爱祖国高于一切。
我们也要像肖邦一样,时刻不忘自己的祖国,并立志为祖国贡献自己的微薄之力!韩芃宇,一个自信阳光的小男孩,学习认真,课上积极回答问题,课下刻苦钻研,成绩在班级一直都名列前茅,每学期都被评为”三好学生”.在学好书本知识的同时,他还能积极拓展自己的知识面,注意培养自己的组织和管理能力,当好老师的小助手,管理好班级,帮助老师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他喜欢踢足球,因为足球教诲了他坚持不懈。
他的人生信条:”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争取早日成为社会的有用之才。
读《把课堂还给学生》有感1000字青西新区张家楼小学耿玉花与一本好书的相遇,是偶然,更是机缘。
有幸拜读了徐洁老师的新书-----《把课堂还给学生——如何构建理想课堂》。
苏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范文: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

苏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范文: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教案名称: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教案目标:1. 学习理解并背诵课文《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
2. 了解并分析诗人的情感,体会家国情怀。
3. 学会通过文字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愿望。
教案内容:1. 导入新课:向学生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心脏吗?那你们知道心脏在我们身体中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呢?”引导学生思考。
2. 学习课文《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教师引导学生读课文,鼓励学生自己尝试朗读,并对课文进行理解和分析。
适当展示相关图片,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3.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为小组,让他们再次阅读课文,并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共同分析诗人的情感和思想,并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
4. 点拨指导:教师根据学生的讨论情况进行点拨指导,并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体会课文内容。
5. 语文实践活动: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感受,写一篇文章表达自己的家国情怀和对祖国的热爱。
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在写作过程中,综合运用课文中的语言知识和表达技巧。
6. 交流展示:学生完成写作后,可以选择进行个人或小组间的交流展示,展示自己的作品,并相互评价和提出改进意见。
7. 总结回顾:教师对本节课进行总结,并引导学生回顾学到的知识和体会。
可以带领学生朗读课文,共同回味课文的美妙之处。
教学资源准备:1. 课文《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的复印件或投影片。
2. 相关图片或视频素材。
3. 学生用纸和笔。
教学延伸:1. 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家国情怀的相关诗歌或文章,让学生进一步感受诗歌的美好和力量。
2. 引导学生展开对祖国文化的探究,比如地理、历史、传统文化等方面,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文化自信心。
3. 对于理解困难的学生,可以适当进行口头讲解,或者提供一些简单的例子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内容。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3课课堂指南A卷

海之南教育集团海口海之南外国语实验学校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3课课堂指南(A 卷)第13-18课时 评 分:课 题:《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 备课人:六年级组 审核人:晚修一 (总第 13 课时)月 日 星期 第 节晚修 教师清点人数、每日一吼 (40分钟)学习目标:1. 认识1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理解“悲愤欲绝、与世长辞”等重点词语。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重点)3. 理解诗歌内容吗,体会作者对祖国的无比热爱之情。
(难点) 流程:1、读课文,写收获。
(10分钟)2、学习生字词,请在课本上圈画出字词,并组词。
(10分钟)3、理解重点词义,学会归纳词类。
(5分钟)4、再读课文,进行文本分析(分段,归纳段意,概括主要内容)。
(15分钟)一、 请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0分钟)读了这篇课文后,我的朗读收获是 。
二、学习生字词,请在课本上圈画出字词,并组词。
(10分钟) 三、理解重点词义,学会归纳词类。
(5分钟)弥漫: 忧愤: 彻夜: 长眠: 与世长辞: 催人奋起:弥留之际:四、再读课文,进行文本分析(分段,归纳段意,概括主要内容)。
(15分钟) 1、默读课文,概括主要内容。
2、课文共有( )个自然段,可以分为( )部分。
早读一月 日 星期 第 节早读 教师清点人数 (30分钟)早读任务安排:1、6:50-7:00朗读课文两遍 2、7:00-7:05检测课文的生字词3、7:05-7:15背诵课文第二段。
4、7:15-7:20检测措施:1、对子互背。
2、组长检测。
3、老师抽测。
4、过关签名。
奖罚:1、按完成任务的名次进行加分8——1分。
2、未完成任务的同学中午留下来过关。
正课一(总第 14 课时)月 日 星期 第 节课 教师清点人数、每日一吼 (40分钟)学习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二段。
(重点)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肖邦对祖国的无比热爱之情。
(难点) 流程:1、检测学过的知识点。
《艾青诗选》读后感(14篇)

《艾青诗选》读后感(14篇)《艾青诗选》读后感篇1艾青是中国文学史上的著名诗人。
他平实无华的文字里包含了拳拳爱国心。
将华夏千年的语言文化结合在一起,化成一抹蓝色忧郁与一种无法言说的悲哀。
斯人虽已逝,但他却将"泪水"种进人们的心田。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片土地爱的深沉”这是大家信手拈来的诗句。
艾青写这首诗时正国难当头,这首诗写出了他的忧郁,他那源于国民苦难的忧郁。
他用一只鸟的形象开头,在个体上面的渺小,短暂,与生命的博大形成对比。
永恒之间,是为表达自己对土地最诚挚深沉的爱。
把自己想象成一只鸟,永远不知疲倦地围绕着祖国大地飞翔。
“初升的太阳,照在我头上,久久垂着,不曾抬起的头上,我们仰起那沉重的头颅,一致地,向高空呼喊:'看,我们笑得像太阳!”他的诗就是冬日里的阳光,笼罩在中国上,照在老百姓的面庞上,这缕阳光像一把闪耀的.尖刀,直捅反动派和地主们的心脏,划开封建社会的黑暗。
他的诗中,有不屈的男儿本色,有处于水深火热中的百姓的枯荣。
土地与太阳、苦难与渴望,构成了他的诗歌。
我们应像艾青那样爱祖国,树立民族自尊心与自信心。
积极进取,奋发向上。
把爱国之志变为报国之行。
将艾青的诗传承下去,永远被我们这些后辈所歌颂。
斯人已逝,诗情永存。
终其一生,始终呐喊着的艾青,唯爱与诗不可辜负。
《艾青诗选》读后感篇2翻开《艾青诗选》,映入眼帘的是一篇篇精美的小诗,我被艾青那忧郁、感伤的诗风深深吸引了。
跟随艾青的脚步,我曾听到“吹号者”发出的辽远的号声,也曾倾慕“黎明”那无比的温柔与丰美。
我穿过暗赫色的“山城”,跃过平静而清潋的“青色池沼”,一切都是如此协调。
艾青的诗,意象独特。
吹号者“以原野给他的清新的呼吸与夹带着纤细的血丝来吹号角”呈现出一位战斗的鼓吹者、胜利的召唤者。
那些意象是朴素的、自然的,是从心灵里流出来的'脉息。
艾青的诗,思想深刻。
艾青礼赞太阳,讴歌光明,那个时候的人们正处于水深火热之中,太阳象征着自由和解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读后感
今天,我又一次细细品读了《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一文,读完之后,我再一次被肖邦至死不渝的爱国情感深深地打动了。
文章主要写了波兰音乐家肖邦身在异国他乡,不忘亡国之恨,弥留之际请求把自己的心脏带回祖国的感人事迹。
其中我最欣赏的就是肖邦说的那句话:“我死后,请把我的心脏带回去,我要长眠在祖国的地下。
”这是肖邦临死前对姐姐的嘱咐。
“把自己的心脏带回祖国”,这是肖邦“生在祖国,死也在祖国,心里永远不会忘记祖国”的爱国情怀。
肖邦就这样带着亡国之恨在异国他乡与世长辞了。
当时他才39岁呢!这种爱国情怀把我给震撼了。
肖邦,6岁就开始学习钢琴,7岁学习作曲,8岁在音乐会上登台演出,16岁时进华沙音乐作曲班,不到20岁已是华沙很有名的钢琴和作曲家。
肖邦他热爱音乐,但他更热爱祖国。
在离开自己祖国的时候,他热泪盈眶。
当听到了华沙爆发了起义,而又失败后,他悲痛欲绝。
他把一切悲愤化为力量,不分昼夜、废寝忘食地进行忘我创作。
他用自己的音乐来表达对沙皇俄国的愤怒抗争和对祖国的忧虑。
而又在弥留之际,他把自身的一切全部贡献出来,这种可贵的精神难道不值得我们学习吗?
古今中外,像肖邦这样的爱国仁人志士数不胜数。
宋朝著名的爱国诗人陆游。
他帮助国家抗击金兵,却不断遭到奸臣的嘲笑。
在他85岁时,他仍然不忘祖国统一的信念。
有一天,他突然感到身体一阵不适,知道自己将与世长辞,便拿来笔和纸写下了《示儿》这首诗。
写完之后,他慢慢闭上了眼睛,与世长辞。
肖邦,一个有着爱国精神的人、一个拥有爱国之心的人、一个让我敬佩的人……让我们也像肖邦一样,从小好好学习,长大后报效祖国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