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2020350电路分析基础B(56+0)课程简介

合集下载

电路分析基础精品课程说课

电路分析基础精品课程说课

一、课 程 设 置 2、课程作用
——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分析运算能力和实际操 作能力。 ——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工程理念,提高学生分析 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课 程Leabharlann 设 置3、设计理念本课程设计以工作过程为导向,遵循“以职业行动获得知 识”的认知规律,以初级电工实际工作岗位要求,严格遵从循 序渐进的教育规律和学生的职业成长过程进行课程的整体编排, 构建与实际岗位能力要求相适应的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
二、教 学 内 容 1、针对性与适应性
——以工作过程为导向, 设计学习情境 ——以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设计课程内容
二、教 学 内 容 2、组织与安排
课程教学内容分直流电路的等效变换及测试、日光
灯电路组装及故障维修、单相变压器特性测试3个学习
情境11个任务进行组织与安排,并采用任务驱动等教 学法开展教学。
二、教 学 内 容 3、表现形式
“学训”一体化讲义
表现形式
参考教材
课程教学网站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 1、教学模式创新
本课程在实施教学时,坚持贯彻任务驱动的“资讯、
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估”六步骤“学训”一体 教学模式。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 1、教学模式创新
评 估
资 讯
检 查
决 策
实 施
计 划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 3、教学方法
《电路分析基础》课程设计
主讲: 高鸿斌 兰州资源环境职业技术学院
《电路分析基础》课程设计
课程设置 教学内容 教学方法与手段
课程实训条件
教学效果 课程特色与创新
一、课 程 设 置 1、课程性质
《电路分析基础》是矿山机电专业学习领域之一,其 前导学习领域课程为应用数学、普通物理,其后续学习领 域课程为电子技术、电力拖动与控制。

电路分析基础课程简介

电路分析基础课程简介

电路分析基础课程简介
课程编号 课程学时 151003 72 课程性质 课程学分 必修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4.5 课程类别 开课学期 学科基础课 第三学期
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 适用专业 测控技术与仪器,自动化, 电气工程及自动化等 《电路分析基础》是电气信息类专业本科生的一门必修学科基础课。 课程基本内容概括为:一个中心,二种分析思路,三类电路和四个基本方法。一 个中心就是电路分析以求解电路中的电流、电压为中心;二种分析思路即网络方程和 网络等效变换;三类电路是电阻性电路、动态电路和正弦稳态电路;四个基本方法即 课程内容与 教学目标 网孔分析法、节点分析法、叠加定理和戴维南定理。 通过本门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熟练掌握电路模型、基本电路元件、电路的结构 及等效变换;掌握电路分析的基本方法;熟练掌握动态电路中微分方程的建立,时域 分析的原理和方法;熟练掌握正弦稳态电路的相量分析法;初步掌握三相电路、磁耦 合电路和选频电路的分析方法。为后续《模拟电子技术》、《信号与系统》、《数字 电子技术》、《电力电子技术》等课程的学习奠定理论基础。 加强简单电路的分析;改革计算方法的程式化规则,还网孔法、节点法本来面目; 课程改革 将 MATLAB 和 EWB 引入“电路分析基础”课程的教学中;增加电路理论的工程应用 实例;制作了多媒体课件,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研制电路分析软件平台和试 题库系统。 实验教学 教材建设 课程评价 实验单独设课,32 学时 《电路分析基础》,金波主编,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8 《电路分析实验教程》,金波主编,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8 2009 年被授予校级精品课程 先修课程 高等数学,物理电学

电路分析基础0课程介绍

电路分析基础0课程介绍
物理系统 建模 分 析 计 算 物 理 系 统 的状 电路模型 态 、 各 个 所求 的电量等
本课程研究的对象为电路模型,非实际电路 《电路分析基础》课程研究的内容为求解电路的 状态,研究系统中电量的变化
电路分析与电路综合
电路分析 实际电路 电路模型 计算分析 电路综合 目的:通过对电路模型的分析计算来预测实际电 目的:通过对电路模型的分析计算来预测实际电 路的特性, 路的特性,从而改进实际电路的电气特性和设计 出新的电路。 出新的电路。 任务:掌握电路的基本理论和电路分析的方法。 任务:掌握电路的基本理论和电路分析的方法。 电气特性
专业基础课
电路分析基础
电路分析基础—课程内容介绍
课时数: 54 学时 3 个学分 教 材: 《电路分析基础》(第四版), 电路分析基础》 李瀚荪,高等教育出版社
绪 论
意义及课程解决的问题 课程结构 前后续课程及关系 学习方法及要求 参考书目
课程意义及解决的问题
任何一个门类的知识均包含着“分析”与“综合” 两个部分,本课程着重在于“分析”
课程结构
电路
电阻电路 的分析
动态电路 的分析
正弦稳态 的分析课程结构—— Nhomakorabea阻电路的分析 课程结构
电 阻 电 路 的 分 析 电路定律、 电路定律、定理 线性电路分析方法 叠加方法与网络函数 分解方法和单口网络
课程结构——动态电路的分析 课程结构
动 态 电 路 的 分 析
电容与电感VCR 电容与电感 一阶电路的分析 二阶电路的分析
课程结构——正弦稳态电路的分析 课程结构
正 弦 稳 态 电 路 分 析
相量法 正弦电流电路的分析 三相电路 耦合电感电路分析
前后续课程及联系

电路分析基础课程简介

电路分析基础课程简介

《电路分析基础B》(56+0)课程简介课程编号:A2020350学时[学分]:56课程类型:必修课先修课程:高等数学,工程数学,大学物理适用专业:电子工程类;微电子科学与工程专业实验班; 集成电路工程类;一、课程概述《电路分析基础》是电类专业的一门重要的必修学科基础课。

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研究电路的基本定理、定律、基本分析方法及应用。

二、课程目标本课程的目标是使学生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理解电路分析的基本概念,掌握其分析方法、定理和定律并能灵活应用于电路分析中,使学生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上得到培养和提高,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

三、课程内容本课程主要讲授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分析方法。

1、基本概念:主要涉及⑴电路元件、无源元件(电阻、电感、电容、耦合电感、理想变压器)、有源元件(电压源、电流源和受控源);⑵电路与电路模型、稳态电路(直流稳态电路、正弦交流稳态电路)、动态电路(直流动态电路、交流动态电路);⑶电路分析中的基本物理量,如电压、电流、功率、能量、电荷、磁链。

2、基本理论:⑴两类约束关系:元件约束,描述元件自身的电压电流特性VAR;拓扑约束,描述与节点相连的各支路间电流关系的KCL和描述组成回路的各支路间电压关系的KVL。

⑵网络定理。

主要包括:叠加定理、替代定理、戴维南定理与诺顿定理、互易定理等。

3、基本分析方法。

电路分析法中的分析方法大致可分为三类:⑴等效变换分析方法。

如两种实际电源的等效变换,无源和含源单口网络的等效化简,电源转移法,T-∏等效变换;⑵列解网络方程分析法,也称电路的一般分析法。

如支路电流法,节点分析法,回路分析法;⑶应用网络定理的分析法。

常常将上述三种类型的方法进行综合、灵活运用。

另外,动态电路分析中,还要涉及动态电路的时域经典分析法。

另外,在实践性教学方面,有配套的实验教学,有适合学院特点的自编实验教材。

实现一人一组做实验。

按大纲要求的实验开出率达100%,在保持一些必要的验证性实验和综合性实验外,还适当地增加了一些设计性实验或部分科研课题,亦有意识地设置了部分开放性实验。

《电路分析基础》教学大纲

《电路分析基础》教学大纲

《电路分析基础》教学大纲课程编号:课程名称:电路分析基础/Fundamentals of Circuit Analysis学时/学分:112/6.5先修课程:高等数学、大学物理、线性代数适用专业:通信工程、电子信息工程、信息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等开课学院(部)、系(教研室):信息工程学院通信工程系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电路分析基础》是从事电工、电子信息技术、通信技术、自动控制与计算机技术等工作的技术人员必须具备的基本理论知识,是电子、通信、电气、自动控制、计算机等专业必修的重要技术基础课。

《电路分析基础》课程理论严密、逻辑性强,有广阔的工程背景。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对培养学生严肃认真的科学作风和理论联系实际的工程观点,对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分析计算能力、实验研究能力和科学归纳能力都有重要的作用。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电路的基本理论知识、电路的基本分析方法以及进行电路实验的基本技能,为学习后续有关课程准备必要的电路分析知识。

二、课程的教学内容、基本要求及学时分配(一)教学内容1.电路的基本概念与定律电路模型,电压、电流的参考方向,电路元件的构造性关系,电压源、电流源及受控源,线性元件与非线性元件,电功率等基本概念。

基尔霍夫电流定律(KCL)、基尔霍夫电压定律(KVL)等。

2.电阻电路的等效变换端口及等效概念:串、并联电阻电路的计算及等电位的概念。

星形联接与三角形联接的等值变换,实际电压源与电流源的等值互换,含源支路的等效变换,输入电阻的计算,含虚元件支路的等效变换。

3.电阻电路的一般分析方法网络图论的基本概念:图,结点,支路,树与树支,连支,回路,网孔,割集,平面图。

KCL、KVL的独立性方程,三种基本分析方法(支路电流法)、回路法(网孔法)、结点法(结点电压法)4.电路定理线性电路的叠加定理、齐性原理、替代定理、戴维南定理与诺顿定理、特勒根定理、互易定理、最大功率的传输定理,对偶原理。

5.含有运算放大器的电阻电路运算放大器的电路模型,运算放大器在理想化条件下的外部特性及含有运算放大器的电路分析的基本原则和计算。

电路分析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电路分析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电路分析基础B 》课程教学大纲(56+0学时)一、课程基本情况二.课程性质与任务《电路分析基础》是电类专业的一门重要的学科基础课。

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研究电路的基本定理、定律、基本分析方法及应用。

本课程的目标是使学生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理解电路分析的基本概念,掌握其分析方法、定理和定律并能灵活应用于电路分析中,使学生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上得到培养和提高,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

课程编号 A2020350 课程类别 ■必修 □限选 □任选 学时/学分 56/3.5(中文)电路分析基础 B课程名称(英文) Basis of Circuits Analysis B教学方式 ■课堂讲授为主 □实验为主 □自学为主 □专题讨论为主 课内总学时课内学时分配课外学时分配 课堂讲课 56 课后复习 自学交流 课外自学 课堂讨论 讨论准备 试验辅导 实验预习 课程学时 及其分配56课内试验课外实验考核方式 ■闭卷 □开卷 □口试 □实际操作 □大型作业成绩评定总评成绩=期末考试(50%)+平时成绩(30%)+半期测试(或阶段测试)(20%)适用院系 适用专业 光电工程学院、国际半导体学院电子工程类;微电子科学与工程专业实验班; 集成电路工程类 先修课程 预备知识高等数学,工程数学,大学物理课程思政部分要求:在教学过程中融入爱国教育、社会责任、人生领悟、民族自信、感恩等多种育人要素,倡导科学研究中的科学精神、创新精神和工匠精神,实现教师和学生的知识、情感及价值等方面的共鸣。

三. 课程主要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章目理论学时实验学时合计(一)基础知识 5 5 (二)等效变换分析法 5 5 (三)线性网络的一般分析方法 5 5 (四)网络定理7 7(五)动态电路的瞬态分析——时域经典分10 10析法(七)正弦稳态电路分析12 12 (八)耦合电感和理想变压器 5 5 (九)线性电路的频率响应特性 5 5 复习 2 2合计56 56 四.课程教学基本内容和基本要求第一章基础知识( 5学时)[知识点]:电路分析基本变量(电流、电压和功率)的概念;线性电阻元件和独立源的定义及伏安关系;基尔霍夫电流定律和基尔霍夫电压定律;受控源。

《 电路分析基础 》课程简介

《 电路分析基础 》课程简介

《电路分析基础》课程简介/教学大纲课程代码:071061中文名称:电路分析基础英文名称:Fundamentale of Circuit Analysis授课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电子商务学时:72学分:4实验课时:上机课时:预修课程:高等数学线性代数课程内容:本课程是计算机与电子通信类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基础课,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电路的基本原理与分析方法。

本课程内容包括:集中参数假设下的线性时不变电路,基尔霍夫电流定律(KCL)和基尔霍夫电压定律(KVL)。

以此为理论基础的各种分析方法与等效电路的转换,网络定理,电阻元件,电容元件,电感元件,耦合电感与变压器。

以分立元件为主组成的直流电路,交流电路与电路的瞬态现象的物理概念与分析方法。

电路的频率特性与双口网络的分析方法。

----------------------------------------------------------------------------------------------------------- 《电路分析基础》课程教学大纲授课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电子商务学时数:72 学分数:4一、课程的性质和目的本课程是电路理论的入门课程,是电子信息类各专业的技术基础课。

它将重点阐述线性非时变电路的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和基本分析方法,使学生掌握电路分析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为后续课程打下牢固的电路分析的基础,是电类各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不但能获得上述基本知识,而且能够在抽象思维能力,分析计算能力,总结归纳能力和实验研究能力诸方面得到提高。

二、课程教学内容第一篇总论和电阻电路的分析(24学时)第一章集总参数电路中电压、电流的约束关系(4学时)要求深刻理解与熟练掌握的重点内容有:1、电路模型、理想元件的概念,线性与非线性的概念;2、电压、电流、功率参数的定义、计算及参考方向的概念;3、电阻元件、电压源、电流源及受控源的伏安关系;4、基尔霍夫电流定律和基尔霍夫电压定律的定义和运用。

电路分析基础课程介绍

电路分析基础课程介绍

LOGO
《电路分析基础》课程解说
谢谢! 请各位专家的指正
LOGO
《电路分析基础》——教学设计过程
分析阶段
知识目标 能力目标
设计阶段
案例引入教学 内容 后续课程衔接 教学方法 教学情境
实施阶段
课堂教学 实践教学 教学效果 课程评价
改进阶段
发现问题 改进方法
LOGO
《电路分析基础》课程解说----教学方法设计 注重对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的讲解,渗透各种 分析和设计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提 高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根据课程的内容及重点、难度,采用讲练结合 的教学方法,以讲授为主,演示、讨论、练习 相结合的方式以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LOGO
《电路分析基础》课程解说——教学实施
能力培养
教学内容
实际应用导入
知识点
课程间的衔接
第一章电路的基
手电筒电路
本概念和基本 定律
第二章线性网络 照明电路
电路模型、电路 基本物理量、参 考方向、基本定 律 电阻网络、线性 电路的分析方法 正弦交流电三要 素、相量分析法
电子类专业基础 课、电子类专业 课(基本概念) 模拟电子技术 (放大器直流偏 置稳定电路) 模拟电子技术 (基本放大电路、 交流电信号)
电容器的充放电
三相电源的连 接、对称三相 电路的计算
换路定律、三要 素法充放电 磁路定律、理想 变压器
电力电子技术 (供电、电动 机应用)
数字电子技术 (触发电路) 模拟电子技术 (直流稳压电源)
三相电路的分 析计算能力
一阶动态电路的 应用和分析能力 变压器的故障分 析及排除能力
暂态分析 第七章 磁路和 铁芯线圈电路
LOGO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路分析基础B》(56+0)课程简介
课程编号:A2020350
学时[学分]:56[3.5]
课程类型:必修课
先修课程:高等数学,工程数学,大学物理
适用专业:电子工程类;微电子科学与工程专业实验班; 集成电路工程类;
一、课程概述
《电路分析基础》是电类专业的一门重要的必修学科基础课。

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研究电路的基本定理、定律、基本分析方法及应用。

二、课程目标
本课程的目标是使学生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理解电路分析的基本概念,掌握其分析方法、定理和定律并能灵活应用于电路分析中,使学生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上得到培养和提高,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

三、课程内容
本课程主要讲授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分析方法。

1、基本概念:主要涉及⑴电路元件、无源元件(电阻、电感、电容、耦合电感、理想变压器)、有源元件(电压源、电流源和受控源);⑵电路与电路模型、稳态电路(直流稳态电路、正弦交流稳态电路)、动态电路(直流动态电路、交流动态电路);⑶电路分析中的基本物理量,如电压、电流、功率、能量、电荷、磁链。

2、基本理论:⑴两类约束关系:元件约束,描述元件自身的电压电流特性VAR;拓扑约束,描述与节点相连的各支路间电流关系的KCL和描述组成回路的各支路间电压关系的KVL。

⑵网络定理。

主要包括:叠加定理、替代定理、戴维南定理与诺顿定理、互易定理等。

3、基本分析方法。

电路分析法中的分析方法大致可分为三类:⑴等效变换分析方法。

如两种实际电源的等效变换,无源和含源单口网络的等效化简,电源转移法,T-∏等效变换;⑵列解网络方程分析法,也称电路的一般分析法。

如支路电流法,节点分析法,回路分析法;⑶应用网络定理的分析法。

常常将上述三种类型的方法进行综合、灵活运用。

另外,动态电路分析中,还要涉及动态电路的时域经典分析法。

另外,在实践性教学方面,有配套的实验教学,有适合学院特点的自编实验教材。

实现一人一组做实验。

按大纲要求的实验开出率达100%,在保持一些必
要的验证性实验和综合性实验外,还适当地增加了一些设计性实验或部分科研课题,亦有意识地设置了部分开放性实验。

目前所开实验如下:⑴实验室基本知识及万用表的使用;⑵线性网络几个定理的验证;⑶常用电子仪器的使用;⑷RC电路的阶跃响应;⑸ RLC电路的阶跃响应;⑹元件参数的测量;⑺ LC元件基本特性的测量;⑻ RC网络频率特性的研究;⑼电路谐振特性的研究;⑽ RC 双T网络带阻特性的研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