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语言如何出彩
高考作文语言出彩的技巧

高考作文语言出彩的技巧高考作文言语出彩的技巧一、直接博喻式:喻势不可当用比方是学生作文的常用之法,但有人却不明白博喻这种排比式的句式的特别表达作用。
它可以发生势不可当、一唱三叹的艺术作用,可以给人一种目不暇接的感觉,让人在博喻中深味主题的意蕴,感触作者言语的文采和气势。
有时还要在每个比方的后边做进一步的解说阐明,那就又可使言语愈加丰厚。
例1、诚信如春天榜首缕阳光,令人神往,打开胸襟去承受;如夏天的一块西瓜,含在口中,甜到心里;如秋天远方飘来的一片火红的枫叶,勾起无限挂念;如冬季漫天飘飞的雪花,永久那么纯真。
(2021年高考作文《诚信——永久的绿卡》)行文过程中构建博喻,可以构成破竹之气势,让读者在博喻的句式中去细细品味。
本段作者深悟了这一办法:将“诚信”比作“春天榜首缕阳光”、“夏天的一块西瓜”、“秋天远方飘来的一片火红的枫叶”和“冬季漫天飘飞的雪花”,以四季中最具代表性的事物为喻,角度共同。
但作者并没有只是停留在一个简略的博喻的.层面上,而是在每一个比方后边又添加了一句一般学生看似简单但做起难的而表达作用又特别好的话。
如“打开胸襟去承受”,就把作者对如春天阳光的诚信的喜欢之情写了出来。
例2、在刚刚启蒙的孩提眼里,零是一轮金灿灿的太阳,是暖洋洋的鸡蛋,是一朵怒放的向日葵,是一颗圆形的巧克力,是妈妈炸的香馥馥的甜圈,也或许只是是一个圆圈……(2021年高考作文《零的断想》)作者将“零”比方成“太阳”、“鸡蛋”、“向日葵”、“巧克力”、“甜圈”和“圆圈”,形象而生动地把“零”在“刚刚启蒙的孩提眼里”的形象写了出来,显得十分传神而有亲和力。
这也是凭借了比方的作用的,试想假如没有这些共同的比方,其艺术作用就可想而知了。
二、比方+感悟式:喻意弥深咱们许多同学是可以运用比方,但更多的是将比方写完后就没有再去照顾它了。
其实能写一个或几个比方还只是真实意义上的运用比方表情达意的一半,那另一半便是在每个比方后还要进行一番“感悟”,或许说是将这个比方的详细内含发掘出来,或是经过这个比方可以感悟出更深的人生哲理来。
让作文语言表达更出彩

让作文语言表达更出彩要让作文的语言表达更加出彩,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提升:1. 丰富词汇:使用多样化的词汇可以使作文更具表现力。
可以通过拓展词汇量、学习同义词和反义词、避免重复使用某个词等方式来实现。
合理运用形容词、副词、动词以及其他修饰语,可以使作文更加生动。
2. 句式多样:如果作文中的句式过于单调,读者可能会感到乏味。
尝试使用不同的句式结构,如简单句、并列句、复合句、短语结构等,以增加作文的变化和流畅性。
3. 比喻和修辞手法:通过使用比喻和修辞手法,可以使作文更富有想象力和表现力。
用比喻来描述一个场景或者通过修辞手法来增加感触,可以使作文更有感染力。
4. 描述细节:在作文中加入具体、生动的描写细节,可以给读者更直观的感受。
通过描述人物的外貌、动作、语言和心理活动等,可以使作文更具象和生动。
5. 适度运用修辞和语法结构:适度运用修辞和语法结构可以使作文的表达更加抑扬顿挫、丰富多样。
过分追求修辞和炫酷的语法结构可能会导致作文难以理解,因此要注意适度运用。
6. 用好连接词:连接词在作文中扮演着承上启下、衔接前后的重要作用。
善于使用连接词,如因果关系词、转折词、对比词等,可以使作文的逻辑性更强,阅读更连贯。
7. 重新审视语言:在写完作文后,可以审视语言是否准确、得体。
删减一些冗余的词语,修正一些错误的表达,使作文更加精炼和准确。
要想让作文语言表达更出彩,可以通过扩大词汇量、丰富句式、运用比喻和修辞手法、描述细节、适度运用修辞和语法结构、用好连接词以及重新审视语言等方式来实现。
要根据不同的作文要求和主题,有针对性地提升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高考作文语言出彩技巧篇

高考作文语言出彩技巧篇一、反问艺术的运用运用反问句式,可以加强表达的肯定语气。
而优秀的高考作文在这一点上都做得比较好。
例1、共和国元帅彭德怀曾说:“‘茄子不开虚花,小孩子不说假话。
’难道我们大人还不如小孩子吗?”的确,我们从“人之初性本善”的童年所带来的那份淳朴的诚实,应该好好把握,怎能任岁月“雨打风吹去”,而洗掉了诚实的本色呢?(《把握诚信》)先用“难道……吗”的反问句式,再加上彭总的那句称赞小孩子“诚信”“诚实”的话,表明我们大人确实应该比小孩子更能讲“诚信”;再用“怎能……呢”的句式进一步强调我们不论在什么情况下都应守住自己的“诚信”的大门。
整段话读来意味无穷,全仗两个反问句的表达效果。
例2、喊着“狼来了”的孩子在两次“成功”的欺骗后尝到了苦果;连一道浅浅的划痕都不放过的“奔驰”汽车公司以信誉换来了盈利……这些难道不足以告诫我们要好好把握住自己的诚信吗?(《把握诚信》)先从反面讲“狼来了”的不诚实的故事,再从正面说“奔驰”公司为信誉而诚信的事,最后再用“难道……吗”的反问句式,让人明白了我们必须把握住自己的诚信。
例3、无所谓“人性本善”,也无所谓“人性本恶”,当面临选择时,我们需要的不光是果断,还要有也许是一桩小事所体现的人性。
在面临选择时,据说,蚂蚁被火围困的时候,会迅速抱成团滚出火堆,以牺牲最外层的蚂蚁来保证种族的延续。
“蝼蚁如此,人何以堪?”(何俊洁《面临选择》)先用议论性的语言点出当面临选择时不光是果断,还要有人性,强调了人性。
再举蚂蚁遇火时抱成团滚出火堆以保证种族延续,亦是强调动物的“人”性。
最后用“蝼蚁如此,人何以堪”表示反问,别人动物都能做到在选择时拥有“人”性,而我们人类呢?作者举蚂蚁采取迂回战术,绕一个弯子还是回到主题上来:在选择时人应比动物更有人性才行。
例4、“美丽”者,外表也,古人早有“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训诫,若为“美丽”而弃“诚信”,岂不是以“败絮其中”来换“金玉其外”?小生真乃糊涂也。
五种技巧让高考作文语言出彩

五种技巧让高考作文语言出彩其实,语言是思想的载体,感情的凭借,成功作文大都文采飞扬。
"言之无文,行而不远",富有文采的作文,才能让阅卷老师耳目一新,一见钟情,赢得高分。
因此,每位考生都要成为语言的美容师,使作文语言出彩,使人读后如品香茗,余味无穷,如饮醇酒,陶醉不已。
那么,如何让文章的语言文采飞扬?如何让文章语言朗朗上口,给人带来美好的感受?今天,我分享五种语言组织出彩的方法。
方法一:巧妙运用比喻、排比、拟人等修辞手法,增加文本语言的美感。
修辞手法在小学时我们都运用过,可都是简单的句子,很少有学生能在一篇作文中,大量的使用修辞手法。
修辞手法运用最多的是比喻、拟人和排比这三种。
修辞手法不仅可以使我们的文章生动形象有趣,同时也使语言富有文采,使表达的观点入木三分。
比如:精彩美文:中秋夜,正有一轮明月悬挂夜空,月光如水,无遮无拦。
天地间一片澄澈,透明如水晶。
清风拂过,窗前树影婆娑,月光水银般荡漾流转,轻柔无声。
(选自《中秋望月》)这段文字巧妙的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皎洁明亮的月光生动形象的描写出来,给人意境之美,仿佛读者被一缕缕阳光笼罩,给人身临其境之感,使笔尖的世界更加绚丽多彩。
方法二:引用名言警句,增加文章的诗情画意。
诗词歌赋、名人名言都是语言的精华,它们洗练简洁、蕴含哲理、朗朗上口。
写作中,可以广泛引经据典,增加文章的说服力和文化气息。
我们可以运用书本上我们学过的诗句,或者文言文中的名句,或者课外积累的名人名言都可以。
比如:精彩美文:······没有灯红酒绿的繁华,没有车水马龙的喧嚣,没有尔虞我诈步步为营,只有人情冷暖时态炎凉,只有“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闲适,“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幽静,“想看而不厌,只有敬亭山”的超脱,“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的生机勃勃。
(选自《恬静的自然之美》)这段文字旁征博引,灵活运用诗句,写出大自然的恬静之美,紧扣主题,笔调优美,文化底蕴浓厚。
让作文语言表达更出彩

让作文语言表达更出彩作文是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一种体现,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可以让文章更生动、更有张力、更有吸引力。
那么,如何让作文的语言表达更出彩呢?下面我们来一起探讨一下。
一、丰富的词汇要想让作文的语言表达更出彩,丰富的词汇是必不可少的。
在写作的过程中,要尽量避免使用重复的词语,而是要通过用词的多样性来提高文章的表达力。
在平时学习中,就要积极扩充词汇量,多阅读一些好的文章,同时也要积极地利用词典、词汇书等工具来补充词汇,这样可以帮助自己在写作的时候更加得心应手。
二、生动的比喻和象征在作文中,通过生动的比喻和象征可以让文章更有画面感,更有吸引力。
我们可以用“如同一颗耀眼的明星”来形容一个人的光芒万丈;用“如同一只激动的小鸟”来形容一个人的兴奋程度。
在表达感情和描写环境的时候,也可以运用一些生动的比喻和象征来丰富文章的语言表达,让读者更容易产生共鸣。
三、巧妙的修辞手法修辞手法是作文语言表达的一种重要手段,要想让文章更出彩,就需要灵活运用各种修辞手法。
排比可以增加文章的气势,比喻可以增加文章的形象感,借代可以增加文章的含蓄和美感,对比可以突出文章的主题。
在写作的过程中,要灵活运用这些修辞手法,让文章的语言更加丰富多彩。
四、精练的句式结构句式是语言表达的基本单元,句式结构的多样化可以使文章更富有节奏感。
在写作过程中,要注意避免使用过于简单、僵化的句式,而是要尝试使用一些具有变化的句式结构,如并列句、复合句、倒装句等。
通过灵活运用不同的句式结构,可以使文章的语言更加流畅自然,增加文章的表达力。
五、细致的描写细节在表达细节方面,要尽量细致入微、具体生动。
可以通过对人物形象、场景描写、情感抒发等方面的细致描写来增加文章的生动性,让读者更有代入感。
在描写细节的时候,可以运用一些具体的形容词、副词来增加文章的真实感,同时也可以通过对五官、感官等方面的描写来使文章更具体、更形象。
六、充分的想象力在写作过程中,想象力也是非常重要的。
让作文语言表达更出彩

让作文语言表达更出彩作文语言表达是写作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是作文的灵魂。
如何让作文语言表达更出彩?我认为以下几点是很重要的。
一、用丰富的词汇用词丰富是语言表达的关键。
首先,我们要有一个丰富的词汇库,不只是基本的常用词汇,还需要更多的形容词、副词、习语和惯用语等。
词汇的使用必须合适,不能过分追求高难度词汇而造成句子过于冗长和晦涩。
举个例子,如果我们要描述一个人的眼睛,可以用“大” 这个简单的词汇,也可以使用“明亮的眼眸”、“炯炯有神的眼睛”、“深邃的眼神” 等较为高级的词汇,这样可以更加生动地展现出人物形象。
二、运用生动的比喻生动的比喻可以让作文更加形象,让读者更容易理解和接受文章中的观点,提高文章的艺术性和表现力。
比如我们要写一篇关于友谊的文章,可以这样运用比喻:友谊就像太阳,它照耀着我们的心田,让我们感到温暖和舒适,给我们带来了无限的欢乐和无尽的力量。
生动的描写是作文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可以使读者感受到作品中所描绘的场景或人物形象,增强作品的感染力。
比如我们要写一篇关于温馨家庭的文章,可以这样描写:一丝香气从厨房飘出来,妈妈正在做着大馄饨,爸爸拿着大勺子熟练地翻着馄饨汤,孩子们在一旁玩闹着,微笑着,这个小小的家庭,充满了温馨和幸福。
四、注意句式的变化对于语言表达,句式的变化也非常重要。
适当的句子结构可以增强文章的节奏和感染力,让读者不会产生厌烦感。
比如我们要写一篇关于一个人的日常生活的文章,可以这样写:每天早晨,他都会沐浴清新的阳光,那是他一天中最有活力的时刻;中午时分,他会跑到食堂蹭一顿暖饭,那里的餐馆工人,每个人都是如此和善,让他倍感温暖;晚上时分,他会拣起一本书,在点点烛光的陪伴下,沉静地享受着生命的美好……以上就是让作文语言表达更出彩的几点建议,希望对大家写作有所帮助。
只要我们用心地挖掘自己的内心,发掘生活中的点滴,用心地运用语言,相信我们的作文一定会更加生动和富有感染力。
作文语言出彩四法

作文语言出彩四法语言表达是内容的载体,语言是文章的外衣,语言表达的成功与否关系到作文写作的成败,如果我们将写作技能分成若干个点,有目的、有系统的进行训练,对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一定能达到一定的功效。
先贤孔子说得好:“言之无文,行而不远。
”,深刻的立意,新颖的素材,精巧的构思缺少了靓丽的语言包装也会黯然失色。
“靓丽”的语言,不仅使文章文采飞扬、熠熠生辉,而且还能够形象生动地表达作者意图,深深吸引读者一、加强扩句训练作文中应力求避免简单的叙述句,而应通过扩充状语、定语等,丰富句子的内涵,将语言表达的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
如:我接过试卷,50分!我羞愧极了。
可扩展为:我忐忑不安的接过那张熟悉而又陌生的试卷,一个刺眼痛心的50分,我只觉得全身的血管都膨胀起来,脸涨得通红,我羞愧的真想找个地洞钻进去,而腿却变得沉重而僵硬,我不知道是怎样走回座位的。
二、让修辞充当语言生动的催化剂钱钟书的《围城》可谓运用比喻的典范,据统计,《围城》全书25万字,其中使用比喻有600多个,既多且活。
大量精辟巧妙地比喻,或形容物态,或描写心理,令人拍案叫绝。
如果学生能将比喻、拟人、排比、对偶、反问、设问、反复等修辞手法有意识的运用到作文中,作文的语言将变得靓丽起来,也等于是为作文穿了意见美丽的外衣。
如:1、前几天,我这只有零星几粒痘痘的脸上“蹭”地又冒出十几粒,我并不在意,认为这些“小丘”很快就会消失的,哪想到,这些小家伙顽强不屈,前赴后继,只几天工夫就星罗棋布地在我脸上泛滥成灾了。
2、爷爷就像一辆老汽车,这一次发动机坏了,下一次是减震器,接下来是刹车、油箱!真让人担忧啊!3、幸福并不是老天爷牙缝里落下的肉屑。
4、该面对的绝不逃避,该执着的永不怨悔,该舍去的不再留恋,该珍惜的好好把握,这些也许就是幸福的真谛了。
三、仔细推敲,精选词语美酒总是要经过长时间的酿造才有独特的芳醇,作文的语言也要经过反复锤炼才会有无穷的魅力。
古人说“观千剑而后识器,操千曲而后晓声”,可见推敲、精选词语的重要性。
让作文语言表达更出彩

让作文语言表达更出彩
1. 用词准确、生动:选择具体的词语和表达方式,使文章的语言更加生动、准确,
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比如不要用“很多”,而要用“众多”、“大量”等词语来丰富表达。
2. 句式多样、变化丰富:避免使用单一的句式,要尝试使用短句、长句、并列句、
复合句等不同句型,让语言更加多样化,更具有韵律感。
3. 运用修辞手法:比如比喻、拟人、排比、夸张等,能够让语言更富有表现力,更
加生动、形象。
4. 合理运用篇章结构:要注意段落的衔接、过渡,使整篇文章结构合理,层次清晰,语言表达更加连贯统一。
5. 注重修辞艺术:通过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使文章的语言更富有表现力,更
具有韵律感和美感。
6. 注意语言规范:语法正确,标点使用得当,避免生僻词和句子结构过于复杂,使
文章更容易被读者理解。
7. 增加修辞、比喻等修辞手法的使用,使文章更具有感染力和吸引力,更容易引发
读者共鸣。
在写作时,要注重词语的选择和句式的多样化,配合修辞手法,使文章的语言更加生动、形象,更具有表现力和感染力,从而让作文语言表达更加出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作文语言如何出彩精心锤炼的语言才是好语言。
佳酿总是经过长久的酿造才有它独特的芳醇,文章也是一样,经过锤炼的语言才是有生命力的语言,孔子说:“言之无文,行而不远”说得就是这个道理。
古人在写文章时非常讲究锤炼语言,因而所写的名句才千古流传而依然魅力无穷、熠熠生辉:“春风又绿江南岸”,用一“绿”字,化静为动,使春风拂绿江南之景境界全出;“僧敲月下门”的“推敲”故事今传为美谈;杜甫“为人性癖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更是见大诗人创作之严谨。
只有用心的砧去锤打语言,才能够让你的作品字字珠玑,充满文采。
对于高考作文而言,要想做到语言的新鲜、生动、活泼,充满灵气与文采,锤炼的功夫必须具备,那么,如何才能使你的文章文采飞扬呢?1、巧用动词,把事物写活。
动词表现物或事物,不仅能够准确、简练、生动、形象,还能够化动为静,化无形为有形,化无声为有声。
古往今来,人们对动词的使用总是情有独钟。
“红杏枝春意闹”,一个“闹”字,则春之意境全出;“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一个“噪”一个“鸣”字就起到了动静互化的效果;上文的“春风又绿江南”和“推敲”的故事,也是运用动词的范例;朱自清更是运用动词的现代语言大师,他在<荷塘月色>中这样写到:“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花上。
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
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着轻纱的梦。
”“泻”字描写出了月光自上而下的洒落,写出了月光的轻柔缓和地流动;而“浮”“洗”“笼”字则写出了月光在池塘中缓缓升起,又慢慢泛开,最后笼罩全塘的朦胧。
2、活用形容词,绘声绘色绘形。
灵活运用形容詞能把事物描写得生动而又贴切,能够调动人的视觉、听觉和触觉等多种感觉器官,让人充分感知所描写的对象。
还是朱自清,还是<荷塘月色>,有这样精彩的描写:“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甜甜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
”其中,“曲曲折折”写尽荷塘的形状,而“甜甜、亭亭、层层、袅娜、羞涩”等一连串形容词的运用,则写尽了荷花的风致,也写出了荷塘的优雅、朦胧、幽静之美。
这是绘形绘色的典范。
余光中<听听那冷雨>中“雨来了,最轻的敲打乐敲打这城市,苍茫的屋顶,远远近近,一张张敲过去,古老的琴,那细细密密的节奏,单调里自有一种柔婉与亲切”则是绘声的极致。
在现当代作家中,老舍、孙犁等都是锤炼语言的大师,我们尽可以从他们的作品中汲取营养。
3、多用修辞,尤其是比喻、拟人和排比。
比喻能让抽象的事物变得具体,让平淡的事物变得生动,让深奥的理论变得浅显而通俗。
李乐薇的<我的空中楼阁>便是运用比喻修辞的范例。
“山如眉黛,小屋恰似眉梢的痣一点。
”作者先把山比做眉黛,语出王观《卜算子》“水是眼横波,山是眉峰聚”似乎并无奇特之处,但作者并未就此止步,而是由此生发开去,带出另一个新鲜的比喻“小屋恰似眉梢的痣一点”,可谓独出心裁,熨贴自然。
此语一出,即使“山”和“小屋”的形象呈现出新颖动人之感。
既刻画了作为背景的山的厚重,又把小屋对山的点缀和生气描摹的形象逼真。
写出了作者对小屋的喜爱,体现着作者对自然生活的热爱。
“山上有了小屋,好比一望无际的水面漂过一片风帆,辽阔无边的天空掠过一只飞雁,是单纯的底色上一点灵动的色彩,是山川美景中的一点生气,一点情调。
”此句写小屋对山的点缀效果,作者连续运用多个比喻句来表现“山上有了小屋”之后的美感。
作者笔下,小屋是“一望无际的水面漂过”的“一片风帆”,是“辽阔无边的天空掠过”的“一只飞雁”,是“单纯底色上一点灵动的色彩”,是“山川美景中的一点生气,一点情调。
”作者发挥自己的奇妙想象和联想,从不同的侧面对小屋的灵动和小巧进行铺排和渲染,突出了小屋的神韵,也使读者生发出无限的遐想。
拟人的主要作用是化无情为有情,使形象生动,意蕴丰富。
老舍<济南的冬天>这样写到: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
用一“晒”、-“睡”、-“醒”,一连串相关的拟人手法,烘托舒适温暖的环境。
而朱自清则在<春>中样写春天的到来:“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山朗润起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极细切地写出了春回大地时万物复苏,生机勃勃的景象。
不管是散文还是议论文,排比从来都是一种能让你的作文熠熠生辉、文采顿生的一种修辞。
"高三的少年在题海中奋力挣扎,却矢志不渝;高三的少年在学山上尽力攀登,却无怨无悔。
为了一睹版彼岸的繁华,为了领略'一览众山小'的豪迈,为了体味搏击后的酣畅,为了感受成功的喜悦,高三的少年包好伤口……"这样的语言形式整齐结构紧凑,气势雄浑、语气连贯,给人一种酣畅淋漓的痛快感。
“生活中到处都有美,生活中的美景随处可见:校园中寻求知识,是一道富有诗意的美景;家庭中感受亲情,是一道充满温馨的美景;社会中奉献真爱,是一道多彩的美景……”美存在于生活,生活中到处都有美的影子。
文段用排比的手法,具体而多角度地展示了美存在地普遍,使我们深刻理解了美的内涵。
语言文采斐然,给人以美的感受。
4、化用、引用古诗词、名言警句和典故。
先读一下下面这段文字:“语文带我们到天姥山的仙人洞里体验神奇,到景阳冈的青石上感受惊险它让我们深味“逝者如斯”的感慨,‘才下眉头,却上心头’的忧愁,‘对酒当歌,人生几何’的无奈,‘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待残荷听雨声’的萧瑟……”(2000年高考作文<冷香飞上语文>),此段妙用古诗句和名言,让文章意深神凝,文采飞扬,非常富有吸引力和感染力。
再看下面这段文字:“面对社会浊气,屈原选择莲的高洁,吟唱道义的湘流九歌;面对尔虞我诈,伯牙选择竹的清幽,共奏诚信的高山流水;面对官场黑暗,陶渊明选择菊的芬芳,孕育心灵的露蕙春晖……极速时代,屈原渺茫了,大而无当之文如日中天,诚实本分之作被视若草芥;物欲横流,伯牙困惑了,合作是利益的躯壳,诚信只是欺诈的筹码;官场臃肿,陶渊明真真正正心‘死’了,有几个官儿‘不为五斗米折腰’拿着菊花对山犯傻?倒是把‘菊花’换成‘情人’‘小蜜’更令他们趋之若骛。
”(2000年高考作文<千年一叹>)读了上面两段文字,你是否为小作者的才思而惊叹?然而,在惊叹之后,你又作何感想呢?古诗词是中华文化的精粹,适当引用古诗词,会为你的语言增添文学底蕴;名言警句意深远,耐人寻味,不失时机地引用或化用名言,会为你的文章增添几分深刻;而历史典故都是先贤圣哲们生命智慧的结晶,是历史留给我们后人的宝贵遗产,在写作中,有时候下笔千言却不如引用一个历史典故更具有说服力。
以上两段文字,足以说明问题。
高考作文语言“出彩”三法高考作文要想进入“发展等级”,就应在文从字顺、表达清楚的基础上,增添点文采。
文采是什么?往往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有人认为,文采指的是词句漂亮、行文华丽,这当然也是文采的一种,把握得好,亦会令人意荡神驰。
但是,在考场作文这一特定情势下,文采最多的是指内涵的一种韵味,它以自然流露为上,返璞归真为上。
笔者谨想就近年来高考考场上的得意之作,介绍三种语言“出彩”的方法,以供广大考生借鉴。
一. 在理性思辨中高扬人文精神2001年高考“诚信”话题的写作,从整体来看,尚缺乏理性高度,极少能从人文高度认识诚信问题,对不讲诚信的社会现象,极少有人能从社会性、民族性的高度作必要的理性思辨,充斥在议论文中的仍旧是大量的假话、大话、空话,官腔官调,文风恶劣。
但下面这位考生的一段凡人妙语可谓语惊四座,令人拍案叫绝:正因为有了一诺千金的豪情,才奏出了易水送别之歌,诚信;中国侠客永恒的旋律;正因为有了海誓山盟的执着,才唱出了化蝶共舞之歌,诚信;中国情人缠绵的绝唱;正因为有了为民谋福的诺言,才弹出了清正廉洁之歌,诚信;中国清官恪守的戒律。
(《以生命践约》)这位考生能高扬人文精神的大旗,通过对一组经典事例的理性思辨,剖析问题产生的原因,透视现象背后的本质,抉择人生价值的取向,逐层反思,节节推进,纵论史实,大气磅礴,字里行间洋溢着浓郁的人文色彩。
二. 在形象描述中飘逸诗情画意描述性语言往往容易流于刻板和平淡,但如果考生能巧妙地借鉴MTV的创意技巧和描述语言,“抓拍”几个特写式“镜头”,灵活地加以组接和张扬,就能打破描绘的刻板和叙述的平淡,让形象的描述飘逸出令人心荡神驰的诗情画意。
下面我们一起来欣赏2000年高考优秀作文《四幕剧》中一个精彩片断:“第一幕”,捕捉的镜头:暴雨、小路、溪流、石头。
可谓平淡无奇,然而,作者视角一变,运用全新的描述性语言,化平淡为神奇,创设出诗趣盎然的亮丽画面:小路边长着青草,溪流里藏着歌谣,石头边花朵在欢笑,暴雨后彩虹在飞飘……形象的描述中飘逸出诗情画意,令人心旌飞动,自然而又亲切地接受了这样一个生活哲理:“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
”三. 在名著化用中浸透书卷气息名著既是民族文化的结晶,也是语言艺术的典范,考生可以通过对名著的化用直接进入语言艺术的制高点,既暗合文章的内在旨趣,又浸透浓郁的书卷气息。
2000年高考优秀作文《问世间情为何物》是这样开篇的:“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
”元好问的确好问,也很会问。
他这一问可谓一问问千古。
接着作者别出心裁,请出古代四大美女作答。
通过对《吴越春秋》《明妃曲》《三国演义》《长恨歌》四大名著的巧妙化用,四大美女闪亮登场,各诉其怨。
西施说爱情是工具,昭君叹爱情是手段,貂婵悲爱情是计谋,贵妃吟爱就是恨。
她们各以一生的情感体验,演绎出了“情为何物”的答案,真可谓丰富多彩。
作者对四大名篇谙熟于心,神游万仞,妙化无痕,挥洒自如,口吻皆肖,洋溢着浓郁的书卷之气,让人在品读之后,油然而生赞美之情,为这位初出茅庐的作者拍案称奇。
再如,2001年4月江苏省盐城市高三调研考试作文题为:以“我所关注的”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有一位考生把视点聚焦在4月1日的“美中撞机事件”上,在文中“机智”地引用了李清照《一剪梅》中的诗句: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诗句巧妙地写出了我“驻南使馆被炸”事件的沉重阴影刚从中国人眉宇间散去。
“美中撞机事件”的悲愤之情又涌上中国人民心头。
紧扣题旨,情真意切,富含文化底蕴,令人击节三叹。
[写作提升]高考作文语言出彩八法如果说好的题材是作品的搏动的心脏的话,那么,优美的语言该是美丽的面庞了。
考生依托语言的载体,向阅卷老师展示写作才华,语言是否有亮点,是否有出彩之处,直接影响了印象分的判给。
江苏高考阅卷组组长何永康教授幽默的说:“一篇作文,出现‘月亮’,最好不过;如果没有‘月亮’,‘群星璀璨’也很好;没有‘群星璀璨’,出现‘数颗星星’也就不错;千千万万不能给阅卷老师看的是‘茫茫黑夜’、‘漆黑一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