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日语中的比喻表达
浅析日语中的比喻表达

浅析日语中的比喻表达比喻是一种常用的修辞手法,用跟甲事物有相似之点的乙事物来描写或说明甲事物。
比喻就是“打比方”,即两种不同性质的事物,彼此有相似点,便用一事物来比方另一事物,使描写更加生动形象,说理更加通俗易懂的修辞方式。
发表论文比喻一般由三部分构成,即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体(作比喻的事物)和比喻词( 比喻关系的标志性词语)组成。
例如:“真夏のような暑さ”,这个比喻句的本体是“暑さ”,喻体是“真夏”,比喻词是“ような”。
比喻表达是日本民族文化和语言中不可缺少的重要成分,它独特的语言功能和文化象征意义,反映着一个民族独到的修辞意识和文化传统。
一、日语比喻的种类1.直喻日语的直喻亦称明喻,是一种最常见的修辞方式。
它的特点是被比喻的事物,作比喻的事物和比喻词全部出现。
日语中常用的比喻词有“まるで·あたかも~のようだ(ごとし、みたいだ”。
例如:この雪はまるで绵のようです。
/这雪像棉花一样。
飞行机みたいな形のような形の云が浮かんでいる。
/漂浮着一朵像飞机形状的云彩。
光阴矢のごとし。
/光阴似箭。
上述例句使用了比喻词“まるで……ようだ”、“みたいだ”、“ごとし”,把被比的事物和作比的事物联系起来,构成明显的比喻关系。
汉语的明喻和日语的直喻两者格式相同,但是由于两个民族的表达习惯的差异,在翻译时有的就不能完全照搬原文的比喻形象。
如:お金を汤水のように使えた时代/挥金如土的时代。
日本水资源丰富,日本人爱洗澡世界闻名,他们比喻奢侈浪费时就用“汤水のように使えた”,而农耕大国的中国则形象地使用“挥金如土”比喻。
因此,在翻译成中文时,应翻译为“挥金如土”更为合适。
2. 隐喻日语的隐喻又称暗喻,它与直喻不同,不用比喻词,比喻关系隐藏在句子中。
直喻是相似的关系即A像B(AはのBようだ),隐喻是相合的关系即A是B(AはBだ)。
这是两种比喻的不同之处。
例如:あたりは一面の火の海だ。
/附近是一片火海。
人生とは旅である/人生就是旅行。
日语中“鬼”与“夜叉”的新意象探究

日语中“鬼”与“夜叉”的新意象探究摘要在中文中“鬼”意为人死后魂灵不灭,或是万物的精灵,在作形容词时多为詈词,可表示对人的蔑称;“夜叉”则常用于比喻丑恶凶狠的人。
而在日语中,根据《大辞林》的解释,“鬼”为具有丑恶的相貌和令人恐惧的怪力,并危害人畜的想象中的妖怪,又可指死者的灵魂;与此相对,“夜叉”原是印度传说中害人的恶鬼,在佛教中为毗沙门天的眷属,守护北方,为天龙八部众神之一。
在现代日本动漫中经常出现的这两个词,如今又有了怎样的新义,本文将就此试做探究。
关键词白夜叉;鬼之副长;杀戮;守护;意象转变文章中引以为例的动漫作品《银魂》是日本漫画家空知英秋的连载中少年漫画作品,依科幻时代剧为体裁而创作。
讲述了日本被迫开国的背景下,有一个曾经参与攘夷战争,活跃在厮杀第一线,随着战争结束转而落魄流离却一直贯彻自己武士道的男人坂田银时及其同伴们的故事。
一、白夜叉夜叉,指能啖鬼或捷疾鬼,佛教徒所说的一种吃人恶鬼。
又可用于比喻相貌丑陋、凶恶的人。
因而在传统意义上的“夜叉”一词,多象征厮杀,残害。
坂田银时在攘夷战争时期的外号为白夜叉,得名于其威震敌我、浴血战斗的形象,象征着银时不可言说的身世和过去。
在OV A《白夜叉降诞》中,银时的昔日战友桂小太郎(银时少年同窗,攘夷战争后长期进行地下倒幕运动,原形为桂小五郎)曾评论道:“那个男人,白色的头发染着鲜血,在战场上驰骋的身姿,如同——夜叉!”按桂小太郎的描述,以及影片中断断续续出现的攘夷片段,不难感受这个外号中隐藏的厮杀之意。
但是放眼当时,日本当时被迫开国,饱受列强欺凌。
原作虽尚未具体讲述银时身世,但他曾和桂小太郎、高杉晋助(银时少年同窗,后参加攘夷战争创立“鬼兵队”,原形为高杉晋作)一起接受思想家吉田松阳(银时恩师,原形为高杉晋作老师吉田松阴)的教导,十几岁时投身战争,成为战争后期令敌方胆寒的革命家。
战争结束后开始流亡被人收留,转而成为动漫中出场的主角形象。
然而,通观整部动漫作品不难发现,无论是在攘夷战争时期还是动漫开篇所处的江户末期,银时的所作所为都是在保护自己的国家和身边的同伴,“白夜叉”之名虽然威震四海,但象征的含义却并非破坏。
浅析中日动物意象的异同 ——以'十二生肖'为中心

文化长廊浅析中日动物意象的异同——以“十二生肖”为中心单丽 大连工业大学外国语学院范丹云出 大连工业大学外国语学院课题项目:本论文为2016年大连工业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中日动物意象对比研究——以‘十二生肖’为中心”的成果之一。
摘 要:本论文以十二生肖为中心,侧重对中日谚语进行对照,进而阐述两国对十二生肖意向方面的差异。
并以此为切入点进行论述分析,旨在对比两国政治、经济、文化的异同。
因为两国的不同地理条件、资源状况、社会组成、神话与信仰的不同,对十二生肖动物有了不同的认识。
关键词:动物意象;生肖;对比作者简介:单丽(1981-),女,辽宁大连人,讲师,研究方向:日本语言文化;范丹云出(1996-),女,辽宁大连工业大学日语系学生。
[中图分类号]:G125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7)-08-138-02一、前言谚语作为语言最具象征性的文化特质,传承着语言的精髓,一直以一种独特的形式规范着人们的行为举止和道德伦理。
中日语言文化对比研究范围十分广泛,但通过十二生肖的相关的中日谚语所反映的动物意象的对比研究,对中日语言文化进行对比的相关先行研究目前还很少。
十二生肖作为一种古老的纪元方式,对中国古代的动物信仰和图腾文化作出了明确诠释,以此能映射出中国古代文明的特征。
日本作为中国一衣带水的邻邦,不断吸收中国的传统理念,并与本国自身特点相结合,形成具有强烈民族色彩的文化底蕴。
十二生肖也因此流传到日本,成为两国相同文化背景下的历史纪元。
二、中日对比动物意象的异同在对十二生肖动物的中日动物意象的调查发现,汉语与日语中动物意象不尽相同,从整体来看,动物意象差异较大的为龙,其余的差异则要具体分析。
下面按照十二生肖的顺序,对中日动物意象的具体异同之处,做以分析。
无论是汉语,还是日语,对“鼠”的印象都不太好,在语言使用中以贬义为主,如汉语中的“鼠目寸光”“老鼠过街,人人喊打”,相对应的,日语中也有“猫の前の鼠”,用以表示十分胆小之人等。
掌握日语中的常见修辞手法和修辞技巧

掌握日语中的常见修辞手法和修辞技巧在日语中,修辞手法和修辞技巧是丰富多样的,它们可以增强文章的表达力,使语言更加生动有趣。
掌握日语中的常见修辞手法和修辞技巧对于提高写作水平和表达能力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日语修辞手法和修辞技巧。
一、比喻手法比喻是一种通过将两个事物进行类比来表达含义的修辞手法。
在日语中,使用比喻可以使文章更具形象感和感染力。
比如,可以用“月亮如银盘”来形容明亮的月光,“心如火焰”来形容激情燃烧等。
二、夸张手法夸张手法是通过对事物的描述进行夸大或放大来吸引读者的注意力。
在日语中,可以使用夸张手法来增强表达的感染力和戏剧性。
例如,“忙得连喘气的时间都没有”、“远远超过百万人的人群”等。
三、对比手法对比手法是通过对事物进行对照或对比来突出差异和强调某一方面。
在日语中,对比手法常常用于叙述事物的特点或描述人物的性格。
比如,“冷静而又热情”、“黑夜中的一束光明”等。
四、排比手法排比手法是通过将多个相似的词语或短语并列使用,使句子更加有节奏感和韵律感。
在日语中,排比手法常常用于强调事物的连续性和紧密联系。
比如,“困难重重,艰苦奋斗,锲而不舍”等。
五、反复手法反复手法是通过反复使用某个词语或短语,使其在文章中重复出现,以突出重要信息或表达强烈情感。
这种手法在日语中常用于强调和加深印象。
例如,“快乐,快乐,真的很快乐!”、“爱是永恒的,爱是美好的”等。
六、拟人手法拟人手法是将无生命的事物赋予人的特性和动作,以增加描写的生动性和趣味性。
在日语中,拟人手法可以使文章更加生动有趣。
比如,“花儿向阳微笑”、“风儿轻轻倾诉”等。
七、夹叙夹议手法夹叙夹议手法是将插入语或评论插入到叙述中,以引起读者的共鸣或思考。
在日语中,夹叙夹议手法可以使文章更具个人色彩和情感表达。
例如,“人生就像一杯茶,苦中带甜;岁月就像流水,转瞬即逝”等。
八、比照手法比照手法是通过将一个事物与另一个事物进行对比,以衬托出前者的特点或形象。
日语中的常见修辞技巧和修辞手法总结

日语中的常见修辞技巧和修辞手法总结修辞是一种言辞手段,用来增强表达的效果和吸引读者或听众的注意力。
在日语中,修辞技巧和修辞手法有很多种类,它们通过丰富的语言表达,使文本更加生动、美观和感染力强。
本文将总结并介绍一些日语中常见的修辞技巧和修辞手法。
横批反复横批反复是一种通过反复使用同一个词语或短语来强调某一特定意义的修辞技巧。
在日语中,横批反复往往出现在诗歌、演讲或宣传广告中,可以增强表达的力度和印象,使读者或听众对所传达的信息深刻记忆。
比喻比喻是一种将某一事物或概念与另一事物或概念进行类比的修辞手法。
通过比喻,可以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来表达抽象或复杂的概念,增加语言的感染力和想象力。
在日语中,比喻常常出现在文学作品、演讲或广告中,使语言更富有色彩和韵味。
夸张夸张是一种通过放大或夸张事物的特征或形象来强调某一意义的修辞手法。
夸张常常出现在小说、漫画或幽默表演中,可以使内容更加幽默、夸张有趣,引起读者或观众的共鸣。
在日语中,夸张也被广泛运用,使语言更加生动有趣。
排比排比是一种通过列举相似结构、相似语法或相似意义的词语或短语来强调某一意义的修辞手法。
排比常常被用于演讲、励志文章或文学作品中,可以使内容更加流畅有力,引起读者或听众的共鸣。
在日语中,排比也被广泛使用,使文章结构更加紧凑和优雅。
对仗对仗是一种通过对称、平衡的结构安排来强调某一意义的修辞手法。
对仗通过将相似或对立的词语、短语或句子安排在相应的位置上,使语言表达更加协调、优美。
在日语中,对仗常常被用于诗歌、歌词或古文中,给人以美感和韵律感。
拟声拟声是一种通过模拟声音来表达某种事物或情感的修辞手法。
在日语中,拟声广泛应用于文学作品、儿童故事或动画中,可以使语言更加生动、形象,增强读者或观众的代入感和共鸣。
疑问反问疑问反问是一种通过提出问题或反问来表达强烈的主张或情感的修辞手法。
在日语中,疑问反问常常出现在演讲、辩论或社论中,用来增加语言的紧迫感和说服力。
从文化语义学的角度浅析日语中的比喻词——以源自日本传统艺术的比喻词为例

收 稿 E期 : 0 0—1 l 21 0—1 1
性相 似 是指 受 文化 、 风俗 、 传说 等 心 理 因素 的影 响 , 使 文化 语义 与 概念 意 义存 在某 种 相 似 , 具有 明显 的 民族 特色 。例 如 中 日两 国对 乌鸦 的看 法 相 差 甚 远 , 导致 乌 鸦 的文 化语 义也 截 然 不 同。在 日本 文 化 中 ,
— —
以 源 自 日本 传 统 艺 术 的 比喻 词 为 例
陈 慧
( 中国海 洋大 学 外 国语 学 院 , 东 青 岛 2 6 0 ) 山 6 1 0
摘 要 : 文 化 语 义 学 的 角度 , 于 比 喻 的 方 法 , 用 联 想 的 理 论 , 源 自 日本 传 统 艺 术 的 比喻 词 分 成依 据 内容 、 据 从 基 应 将 依
在 比喻 词 中 。全 喻词 , 名 思 义 , 中只 出 现 喻体 , 顾 词
用 喻体 来 传 递 所 要 表 达 的 本 体 的 意 思 , r 纲 如 横
r 土依 隙 j 序 监 j r 。因 此 , 以说 , 喻 词 和后 喻 词 可 前 是 明 喻词 , 全喻 词是 隐喻 词 。 二、 隐喻词 文化 语义 产 生的方 式 隐喻词 , 全 喻 词 , 通 过 喻 体 ( 念 意 义 、 即 是 概 字 面 意义 ) 来表 达 本体 ( 化语 义 ) 比喻词 。文化 语 文 的 义是 人类 对 于概 念意 义所 指事 物 的特殊 性产 生 的联 想 。联 想指 由 眼 前 的 事 物 想 起 不 在 眼前 的 相 关 事 物 , 由想 起 的事 物 联 想 到 其 它 事 物 。 联 想 又 分 或 为 相似 性联 想 和接 近性联 想 。隐 喻词文 化语 义 的派 生方 式 按联 想 的性 质 可分 为 : 据相 似 性 联 想 产 生 根
日语中的成语和谚语

日语中的成语和谚语日语成语汇总1青菜に塩(あおなにしお)垂头丧气原义指水灵灵的新鲜蔬菜被撒上了盐后,一下子就变蔫了。
比喻由于某种事情没有做好而变得意气消沉、沮丧的样子。
汉语为垂头丧气、无精打采、心灰意冷、沮丧等。
另外,俗语像霜打的茄子与其意思相近。
2揚げ足を取る(あげあしをとる)吹毛求疵原义是指趁对方抬腿就立即将其扑倒。
引申指拿别人细微过错的言行进行挖苦、讽刺。
汉语可译作吹毛求疵、抓小辫子、抓话把儿等。
3足が出る(あしがでる)收不抵支原义指在别人面前伸出脚而违反常规礼仪。
由此引申为使用的金钱数额超出收入、预算等。
汉语为亏空、出现赤字、超出预算。
另外还指事情已经败露。
汉语为露出马脚、现出原形等。
4足を洗う(あしをあらう)金盘洗手这句话若在日常生活中则为字面之意,而作为惯用句使用时,引申为改邪归正,弃恶从善及改变生活态度(职业等)之意。
汉语常作洗手不干,金盘洗手。
5頭が痛い(あたまがいたい)大伤脑筋原义指(因病,身体不适)头疼。
作为惯用句使用,表示因某事而烦恼,伤脑筋等。
汉语中也有头疼一词,其意思亦兼有因病而头痛之意和因烦事伤脑筋之意。
可译作头疼,伤脑筋等。
6後足で砂をかける(あとあしですなをかける)过河拆桥这一成语本意是指动物大小便之后用后腿将其盖上沙子。
引申指忘记别人的恩情,溜之大吉,且临走还给人留下麻烦。
与汉语的成语过河拆桥意思相近。
7後の祭り(あとのまつり)事后诸葛亮祭り是日本的节日,节日一过,庆祝节日用的装饰用品也随之失去了用武之地。
後の祭り即指错过时机后毫无用处。
汉语可译作马后炮,事后诸葛亮等。
8穴があったら入りたい(あながあったらはいりたい)无地自容是用来比喻人羞愧难当时的窘态。
汉语为无地自容,恨不能钻进地缝儿里。
9痘痕も笑窪(あばたもえくぼ)情人眼里处西施痘痕是脸上的麻子,而笑窪是酒窝。
在情人的眼里,脸上的麻子也成了酒窝。
比喻相恋的人把对方的缺点也看成是优点。
10油を売る(あぶらをうる)磨洋工字面意思是卖油。
掌握日语中的常见修辞手法和修辞技巧的应用

掌握日语中的常见修辞手法和修辞技巧的应用日语是一门富有魅力和表现力的语言,修辞手法和修辞技巧在日语表达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掌握这些常见的修辞手法和技巧,将有助于增强我们的表达能力和作文水平。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日语修辞手法和修辞技巧,并探讨它们的应用。
一、比喻比喻是一种将事物与其他事物进行类比的修辞手法。
通过使用比喻,可以生动形象地描述事物,增强表达的效果。
比如,我们可以说“他的笑容像春天的阳光一样温暖”,这个比喻将他的笑容与春天的阳光进行了类比,传达了他友善和温暖的形象。
二、拟声拟声是一种通过模拟声音来表达事物的修辞手法。
通过使用拟声词,可以使文章更加生动有趣。
例如,我们可以使用“汪汪”来模拟狗的叫声,“嘎嘎”来模拟鸟的叫声。
通过使用拟声词,我们可以让读者感受到事物真实的声音和氛围。
三、夸张夸张是一种通过夸大事物的程度来表达情感或强调的修辞手法。
通过使用夸张,可以使文章更加生动有趣,增强表达的效果。
例如,“他的鼾声震天响”这个表达夸大了他鼾声的声音,使读者更加清晰地感受到这种情况。
四、排比排比是一种通过重复运用相同的结构或句式来表达意思的修辞技巧。
通过使用排比,可以使文章的节奏感更强,逻辑更清晰。
例如,“我想要爱情,我想要勇气,我想要幸福”,通过这个排比,我们可以更加明确地表达出我们渴望的事物。
五、反问反问是一种通过提出问题并不期望得到回答来表达观点或强调的修辞手法。
通过使用反问,可以引起读者的思考和共鸣。
例如,“难道我们不应该追求自己的梦想吗?”这个反问表达了作者对追求梦想的支持和鼓励。
六、设问设问是一种通过提出问题来引起读者思考和思考的修辞手法。
通过使用设问,可以增强文章的表现力和说服力。
例如,“你知道成功的秘诀是什么吗?”这个设问引起了读者对成功的思考和探讨。
以上是几种常见的日语修辞手法和修辞技巧的应用。
通过掌握这些修辞手法和技巧,我们可以让自己的表达更加生动有趣,增强文章的说服力和表现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日语中的比喻表达
比喻是一种常用的修辞手法,用跟甲事物有相似之点的乙事物来描写或说明甲事物。
比喻就是“打比方”,即两种不同性质的事物,彼此有相似点,便用一事物来比方另一事物,使描写更加生动形象,说理更加通俗易懂的修辞方式。
发表论文比喻一般由三部分构成,即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体(作比喻的事物)和比喻词( 比喻关系的标志性词语)组成。
例如:“真夏のような暑さ”,这个比喻句的本体是“暑さ”,喻体是“真夏”,比喻词是“ような”。
比喻表达是日本民族文化和语言中不可缺少的重要成分,它独特的语言功能和文化象征意义,反映着一个民族独到的修辞意识和文化传统。
一、日语比喻的种类
1.直喻
日语的直喻亦称明喻,是一种最常见的修辞方式。
它的特点是被比喻的事物,作比喻的
事物和比喻词全部出现。
日语中常用的比喻词有“まるで·あたかも~のようだ(ごとし、みたいだ”。
例如:
この雪はまるで绵のようです。
/这雪像棉花一样。
飞行机みたいな形のような形の云が浮かんでいる。
/漂浮着一朵像飞机形状的云彩。
光阴矢のごとし。
/光阴似箭。
上述例句使用了比喻词“まるで……ようだ”、“みたいだ”、“ごとし”,把被比的事物和作比的事物联系起来,构成明显的比喻关系。
汉语的明喻和日语的直喻两者格式相同,但是由于两个民族的表达习惯的差异,在翻译时有的就不能完全照搬原文的比喻形象。
如:お金を汤水のように使えた时代/挥金如土的时代。
日本水资源丰富,日本人爱洗澡世界闻名,他们比喻奢侈浪费时就用“汤水のように使えた”,而农耕大国的中国则形象地使用“挥金如土”比喻。
因此,在翻译成中文时,应翻译为“挥金如土”更为合适。
2. 隐喻
日语的隐喻又称暗喻,它与直喻不同,不用比喻词,比喻关系隐藏在句子中。
直喻是相
似的关系即A像B(AはのBようだ),隐喻是相合的关系即A是B(AはBだ)。
这是两种比喻的不同之处。
例如:
あたりは一面の火の海だ。
/附近是一片火海。
人生とは旅である/人生就是旅行。
私は伤ついた孤独な狮子だ。
/我是一头受了伤的狮子。
3. 讽喻
日语的讽喻又称寓喻,是不提原来要说明的A事物而是通过作为比喻的B事物来写。
例如:
花より子/与其得到鲜花,不如得到江米团。
比喻不求风流但求实惠。
坊主憎けりゃ袈裟まで憎い/恨和尚看到袈裟也来气,比喻因为太憎恨一个人,所以憎恨和他所有有关的事物。
汉语的借喻和日语的讽喻相同,不用比喻词和本体,直接把喻体作为本体来写。
日语和汉语中有些谚语和成语常用借喻的手法来表现,在翻译时有些可对译,有些必须变换比喻的形象。
例如:
で鲷を钓る/抛砖引玉。
腐っても鲷/瘦死的骆驼比马大。
4. 提喻和换喻
日语的提喻法是指以局部代替全体、或以全体代替局部的修辞手段,本体和喻词都不出现。
アルコールを饮む/喝酒(以アルコール代替酒)
花见に行く/去赏樱花(用花代替樱花)
お婆さんにだって、何々小町といわれた时代もあったのよ。
/想当年奶奶也被人叫做某某小町哩。
(以日本平安时代的美女小野小町来泛指所有美女) 日语换喻法与提喻法类似,是用一种名称代替另一种名称的方法。
提喻法是局部和全体之间的替代,换喻法是表示属性的事物和本体事物互相替代。
例如: めがねが横から手を出してそれを夺った。
/墨镜从旁边伸出手来一把夺了去。
(以人的某一特征“墨镜”代替人)
ベートーベンを闻く。
/听贝多芬。
(以作者“贝多芬”代替作品)
中日两国文化习俗不同,借代的事物必然有各自的特点,文化论文例如,中国经常用“西施”代美女,日本用“小野小町”代美女。
中国常用“杯”代酒,而日本则常用“アルコール、一升びん”代酒。
5. 活喻
日语的活喻也称拟人法,就是把事物人格化,作为人来描写。
通常是将用于人的动词、形容词来描写事物。
例如:
森が泣いている。
/森林在哭泣。
花は笑い、鸟は歌う/花儿笑,鸟儿唱。
6.张喻
日语的张喻又称夸张法,是一种故意夸大或缩小事实的修辞手法。
可分为两大类型:
(1)用数字表示夸张。
日语中常用数字“八”表示多,“八百”表示极多,例如:
嘘八百/谎话连篇
八百八町/形容江户街多
八百八桥/形容大阪桥多
(2)用惯用语表示夸张,例如:
猫の额ほどの庭/巴掌大的院子。
雀のほどの给料/少得可怜的工资
二、有趣的日语比喻
1. 日汉不同食品比喻同一个事物
(1)福从天降
中文:“天上掉下馅饼来”;
日语:「棚からぼた饼」
「棚」是架子,一般都搭在比较高的地方,放些杂物。
「ぼた餅」是带豆沙馅的糯米点心。
就是说,意想不到的,从高处的架子上面掉下甜点心来。
不论是中国的馅饼也好,还是日本的甜点心也好,都是人们盼望的好吃的食品。
人们用各自用熟悉的好吃的东西,来形容等待幸福的降临。
当然,这样的好事是没有的,所以中国话说“天上掉不下馅饼来”,日语也说:「棚からのぼた饼はない」,用以告诫人们。
(2)在游泳池或者公共大浴池人非常多
中文:“煮饺子”
日语:「芋洗い」
煮饺子是中国人非常熟悉的事物,每当饺子在锅里翻滚时,真是勾引我们的强烈食欲。
而在游泳池或者公共大浴池人非常多的时候,也经常用“煮饺子”来形容很多的人泡在水中的样子。
可是日本人又怎样形容这种情形呢?他们不会用煮饺子,因为虽然他们也吃饺子,但是他们极少吃煮饺子,而是吃锅贴。
所以再看很多人泡在水里,也想象不出煮饺子的样子。
那么他们用什么呢?他们说「芋洗い」。
芋是各种薯类的总称,包括马铃薯、红薯、芋头、山药等等。
但是除芋头以外体积都比较大,不可能一下子洗很多,所以,主要是指“洗芋头”。
削好了皮的白白的芋头泡在水里,也是非常形象的。
2. 日本固有的食品比喻
(1)胡麻头
「胡麻」是“芝麻”,有白的和黑的。
「胡麻」是“芝麻盐”。
日本人有用黑芝麻和白色的盐做成“芝麻盐”撒到白米饭上吃的习惯,一看就是黑白混杂,后面加了「头」,就是形容上了年纪的花白头发,多用于形容男性短发。
(2)糠喜び
糠是没有用的东西,所以这个喜悦是白高兴了一场。
三、比喻的作用
在日语文章中采用比喻的修辞方法主要起到以下几方面作用。
1. 用比喻来对某事物的特征进行描绘和渲染,可使事物生动形象具体可感,依次引发读者联想和想象,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文史哲期刊并使语言文采斐然,富有很强的感染力。
2. 对道理进行比喻:用浅显易见的事物对深奥的道理加以描述,化抽象为具体,化繁为简,帮助人们深入的理解。
并使语言生动形象,富有文采。
3. 用比喻法描写事物,可使事物形象鲜明生动,加深读者的印象;用来说明道理,能使道理通俗易懂,使人易于理解。
运用它可以把陌生的东西变为熟悉的东西,把深奥的道理浅显化,把抽象的事理具体化、形象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