脉搏测量实验三
生命体征测量的实验报告

生命体征测量的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准确测量生命体征,包括体温、脉搏、呼吸和血压,了解个体的生理状态,为医疗诊断和健康评估提供重要依据。
二、实验对象本次实验选取了具体数量名年龄在年龄范围的健康志愿者作为实验对象,其中男性男性数量名,女性女性数量名。
三、实验设备与材料1、电子体温计:用于测量体温,测量范围为 32℃至 42℃,精度为01℃。
2、听诊器:用于听取心音和呼吸音,辅助测量脉搏和呼吸频率。
3、血压计:包括水银血压计和电子血压计,用于测量血压。
4、计时器:用于准确记录测量时间。
5、记录表格:用于记录实验数据。
四、实验方法1、体温测量让实验对象在安静状态下休息 5 分钟,然后使用电子体温计测量腋窝温度。
将体温计探头置于腋窝深处,紧贴皮肤,测量时间为5 分钟。
测量完毕后,读取体温计显示的数值,并记录在表格中。
为了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每个实验对象测量 3 次,取平均值作为最终的体温值。
2、脉搏测量实验对象保持安静坐姿,手臂放松置于桌面。
测量者用食指、中指和无名指的指腹轻轻按压实验对象手腕部的桡动脉,感受动脉搏动。
测量 1 分钟内的脉搏跳动次数,记录结果。
同样进行 3 次测量,取平均值。
3、呼吸测量实验对象保持安静坐姿,观察其胸部或腹部的起伏运动。
测量者计数 1 分钟内实验对象的呼吸次数,记录结果。
同样进行 3 次测量,取平均值。
4、血压测量实验对象先休息 5 分钟,然后选择合适的体位(坐位或卧位)。
使用水银血压计或电子血压计测量血压。
测量时,将血压计袖带正确地绑在上臂,使其下缘距离肘窝约 25 厘米,松紧适度,以能插入 1-2 指为宜。
快速充气至肱动脉搏动消失后,再继续充气使压力升高 20-30mmHg,然后缓慢放气,听到第一声搏动音时为收缩压,声音消失时为舒张压。
分别测量 3 次,取平均值。
五、实验结果1、体温实验对象的平均体温为具体平均体温℃。
其中,男性的平均体温为男性平均体温℃,女性的平均体温为女性平均体温℃。
人体生命检测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了解人体生命检测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掌握常用生命体征的测量技术,提高对人体健康监测的实践能力。
二、实验原理人体生命检测是通过观察和分析人体生理指标来评估人体健康状况的一种方法。
常用的生命体征包括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等。
本实验主要测量体温、脉搏和呼吸。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体温计、血压计、听诊器、秒表等。
2. 实验仪器:电子体温计、电子血压计、心电监护仪等。
四、实验方法1. 体温测量:使用电子体温计测量受试者的口腔、腋下或直肠温度。
2. 脉搏测量:使用电子血压计测量受试者的脉搏,同时观察脉搏的节律和强度。
3. 呼吸测量:使用秒表测量受试者在静息状态下的呼吸频率。
五、实验步骤1. 受试者准备:受试者需保持安静,避免紧张,保持呼吸均匀。
2. 体温测量:受试者取仰卧位,使用电子体温计测量口腔、腋下或直肠温度。
3. 脉搏测量:受试者取坐位,放松手臂,将血压计袖带紧贴受试者上臂,启动电子血压计,测量脉搏。
4. 呼吸测量:受试者取仰卧位,放松身体,使用秒表记录受试者在静息状态下的呼吸频率。
六、实验结果与分析1. 体温测量结果:受试者体温为36.5℃。
2. 脉搏测量结果:受试者脉搏为每分钟80次,节律均匀。
3. 呼吸测量结果:受试者呼吸频率为每分钟16次。
根据实验结果,受试者的体温、脉搏和呼吸均在正常范围内,表明受试者身体健康。
七、实验讨论1. 体温测量结果:受试者体温正常,说明其体内温度调节功能良好。
2. 脉搏测量结果:受试者脉搏正常,说明其心脏功能良好,血液循环正常。
3. 呼吸测量结果:受试者呼吸频率正常,说明其肺部功能良好,气体交换正常。
八、实验总结本次实验通过对人体生命体征的测量,了解了人体生命检测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掌握了体温、脉搏和呼吸的测量技术,提高了对人体健康监测的实践能力。
同时,我们也认识到生命体征的正常与否对评估人体健康状况具有重要意义。
测量脉搏的实验报告结果

测量脉搏的实验报告结果实验四脉搏测量实验四脉搏测量一.实验目的1.学会人体脉搏波的测量方法。
2.观察脉搏波与心电波的区别及相互关系。
3.观察运动对脉搏的影响。
二.实验原理1.传感器:是由无源的精密压力换能器和一个指套组成,通过绑在手指上可测量脉搏。
2.电路原理如图所示,因为该压力传感器是无源的,使用单向输入方式,即压力信号通过R61经U6A输入,U6B输入接地,当压力变化时通过差动放大电路(U7)进行放大,再经过U8后,在AI3端输出一个与压力成正比的线性电压波形。
三.实验步骤1.接线:将传感器通过JP01连接至测量电路,将AI3和GND 连接至labjack的接口AI3和GND处。
2.通过调节电位器RP6来改变差动放大倍数(顺时针大),在U8输出端得到放大信号。
3.最终结果是:在U8的输出端得到一个放大后的信号,该信号特点是:当有脉搏时(压力增大)时,该信号曲线显示增大的信息;当无脉搏时(压力减小)时,该信号曲线幅度也响应减小。
四.实验内容1.测量脉搏波的变化情况,同时计算脉搏频率。
2.与心电测量一起显示计算,观察两个波型的特点及相互关系。
五、实验结果实验中通过将传感器绕着人体手指,开始测量并记录数据,用matlab程序处理过后,得到以下图像:根据图像,可以数出10秒内脉搏跳动次数约为14次,所以可计算得出人体脉搏约为84次/min。
六、实验总结在前面实验的基础上,脉搏的测量实验相对简单。
在连接好电路图后,装上脉搏测量传感器,缠绕手指过后,开始测量。
然后设置好相应的参数,采样率及采样时间,保存好数据并记录。
在实验过程中,示波器上的波形显示不明显,可以通过改变横轴的时间长度,便可以清晰看到波形显示。
回来便是数据处理,程序同呼吸测量实验中对数据的处理,要进行滤波处理,呈现出较为清晰的波形。
篇二:数电实验报告--电子脉搏计题目:电子脉搏计设计一、设计任务与要求设计一个电子脉搏计,要求: 1.实现在15S内测量1min的脉搏数;2.用数码管将测得的脉搏数用数字的形式显示;3.测量误差小于±4次/min。
测量脉搏的实验报告结果

测量脉搏的实验报告结果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通过测量脉搏,了解个体在不同状态下的心血管功能变化,掌握脉搏测量的方法和技巧,并分析影响脉搏的因素。
二、实验原理脉搏是由心脏收缩将血液泵入动脉所引起的动脉搏动。
正常情况下,脉搏的频率与心率一致,因此通过测量脉搏可以间接反映心率。
脉搏的频率、节律和强度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运动、情绪、体位、疾病等。
三、实验对象与实验环境(一)实验对象本次实验选取了年龄在 18-25 岁之间的健康志愿者 30 名,其中男性15 名,女性 15 名。
(二)实验环境实验在安静、温度适宜(22-25℃)的室内进行,以减少环境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干扰。
四、实验仪器与材料(一)仪器1、电子脉搏计:用于测量脉搏的频率和节律。
2、秒表:用于记录测量时间。
(二)材料1、记录表格:用于记录实验数据。
五、实验步骤(一)实验前准备1、向志愿者详细介绍实验目的、方法和注意事项,确保其理解并愿意配合实验。
2、让志愿者休息 10 分钟,使其身体处于安静状态。
(二)安静状态下的脉搏测量1、志愿者取坐位,手臂放松,掌心向上,将电子脉搏计的传感器放置在手腕桡动脉搏动处。
2、测量 1 分钟的脉搏次数,记录结果。
3、重复测量 3 次,取平均值作为安静状态下的脉搏频率。
(三)运动后的脉搏测量1、志愿者进行 3 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跳绳。
2、运动结束后立即测量脉搏,测量方法同安静状态下,记录结果。
3、每隔 1 分钟测量一次脉搏,共测量 5 次,观察脉搏的恢复情况。
(四)情绪紧张状态下的脉搏测量1、让志愿者观看一段紧张刺激的视频片段。
2、在观看视频结束后立即测量脉搏,测量方法同前,记录结果。
(五)体位改变时的脉搏测量1、志愿者先取平卧位,测量 1 分钟的脉搏次数。
2、然后让志愿者迅速站立,测量站立后 1 分钟的脉搏次数。
六、实验结果(一)安静状态下的脉搏30 名志愿者在安静状态下的脉搏频率平均值为 72 次/分钟,其中男性志愿者的平均值为 70 次/分钟,女性志愿者的平均值为 74 次/分钟。
生物医学实验知识点

生物医学实验知识点生物医学实验知识点三篇生物医学实验篇一:生物医学综合实验报告生物医学综合实验报告学院(系):年级:学号:学生姓名:实验一脉搏信号采集功能I.实验目的1.掌握检测脉搏传感器特性和使用方法。
2.掌握正向、反向放大电路的应用。
3.掌握脉搏测量的硬件电路原理。
4.掌握表征脉搏参数波形及特征点的识别方法。
II.实验内容通过脉搏传感器将信号外接进入本系统,检测人体脉搏信号经单片机处理以后,其信号波形可以LCD上实时显示、或者由PC显示。
拓展内容:对输入的脉搏信号进行处理,计算脉率。
III.实验器材1.示波器2.脉搏传感器IV.实验步骤脉搏功能测试电路布局如下:1.电路的调试:I.第一级运放的调试与计算:把示波器的探头一端与E20连接,另一端接GND。
通电,不接外部传感器,观察示波器显示的信号。
如信号不在“0V”时,通过调节旋转电位器RP5,同时观察示波器显示的信号的变化,直至示波器的信号在“0V”时,停止调节电位器RP5。
之后,关电取下示波器的探头;II.低通的选择与计算:此脉搏功能模块在低通滤波部分设置了“10Hz低通滤波”“1KHz低通滤波”两大部分,可以通过连线选择其中的一种。
选择操作如下:a.10Hz低通滤波:第一、把示波器的探头一端与E21连接,另一端接GND;第二、通过实验导线把P1与P2相连接;第三、通电;第四、脉搏传感器与J1正确连接。
观察示波器显示的波形。
b.1KHz低通滤波:第一、把示波器的探头一端与E22连接,另一端接GND;第二、通过实验导线把P1与P3相连接;第三、通电;第四、脉搏传感器与J1正确连接。
观察示波器显示的波形。
III.放大倍数的调试与计算:此脉搏功能模块的放大倍数是通过旋转电位器RP7来实现的。
在I、II的基础上来实现以下功能。
选择操作如下:第一、把示波器的探头一端与E23连接,另一端接GND;第二、根据低通滤波来决定具体的连线。
选择了“10Hz低通滤波”,通过实验导线把P4与P6相连接;选择了“1KHz低通滤波”,通过实验导线把P5与P6相连接。
脉搏心音测量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掌握脉搏和心音测量的原理和方法。
2. 了解脉搏和心音与心脏生理功能的关系。
3. 学会使用脉搏计和心音听诊器进行测量。
4. 培养临床实践技能和观察能力。
二、实验原理1. 脉搏:脉搏是指心脏搏动时动脉壁的扩张和收缩,通过触摸动脉搏动可以了解心脏的泵血功能。
2. 心音:心音是心脏瓣膜关闭和心肌收缩产生的声音,通过听诊可以了解心脏的瓣膜功能、心肌收缩情况和心脏血流情况。
三、实验器材1. 脉搏计:用于测量脉搏的频率和节律。
2. 心音听诊器:用于听诊心音。
3. 心电图机:用于记录心电图。
4. 实验记录本:用于记录实验数据。
四、实验步骤1. 受试者静坐,放松心情,测量者坐在受试者对面。
2. 测量脉搏:(1)将脉搏计的探头放在受试者手腕的桡动脉上。
(2)启动脉搏计,观察脉搏计显示屏上的数据。
(3)记录脉搏的频率和节律。
3. 听诊心音:(1)将心音听诊器的耳塞插入耳道。
(2)将听诊器的探头放在受试者胸骨左缘第二肋间。
(3)听诊心音,记录心音的次数、音调和持续时间。
4. 测量心电图:(1)将心电图机的电极贴在受试者胸部和四肢。
(2)启动心电图机,观察心电图显示屏上的波形。
(3)记录心电图波形的特点。
五、实验数据记录| 受试者姓名 | 实验日期 | 脉搏频率(次/分) | 脉搏节律 | 心音次数 | 心音音调 | 心电图波形特点 || -------- | -------- | -------- | -------- | -------- | -------- | -------- || | | | | | | |六、实验结果分析1. 脉搏频率和节律:正常成人的脉搏频率为60-100次/分,脉搏节律规整。
2. 心音次数:正常人心音次数为每分钟60-100次。
3. 心音音调:第一心音音调较低,持续时间较长;第二心音音调较高,持续时间较短。
4. 心电图波形特点:P波代表心房收缩,QRS波群代表心室收缩,T波代表心室舒张。
数电实验报告--电子脉搏计

题目:电子脉搏计设计一、设计任务与要求设计一个电子脉搏计,要求:1.实现在15S内测量1min的脉搏数;2.用数码管将测得的脉搏数用数字的形式显示;3.测量误差小于±4次/min。
二、方案设计与论证电子脉搏计是由脉搏计数器和控制时间的定时电路所组成,并且还要在15S 内测量出1min的脉搏数。
所以,我们先按要求,分开设计各个功能的电路图,然后再组合连接成一个完整的按要求的电子脉搏计。
方案一:图2-1 方案一整体框图人体的正常脉搏为每分钟50-100次/秒。
为了简化电路以及节省元件,我取计数器的计数范围为0-99。
让信号发生器模拟人体脉搏的产生。
以每个上升沿代表一次脉搏。
让计数器记录上升沿的个数,再左移两位,表示所记数字乘以四。
这样我们就可以15秒钟测量一分钟的个数。
但是这种方案由六位二进制码转换BCD码电路复杂,故障率高,延时较长,且计数不能连续,所以舍弃这种方案。
方案二:图2-2方案二整体框图在计数器与脉搏产生器之间串联一个四倍频电路。
这样我们在15秒内采集的脉冲个数就可以等效为一分钟的个数,另外再加一个计时控制电路,当计时为15秒时,让计数器停止计数,此时读出的数据就是一分钟的脉搏数。
如需重新记数,只要清零即可。
此种方法能够连续计数,且计数电路结构简单。
故选用第二种方案。
方案二,框图介绍:以下几个模块是构成电子脉搏计的主要功能模块,为使人们更了解该方案的原理,现将各个模块介绍如下。
1.脉搏模拟电路主要是产生一定频率的脉冲信号,来模拟人体的脉搏经过传感器和波形整形后的输出信号。
该信号直接送给脉搏四倍频电路。
2.四倍频电路的作用是将脉搏模拟信号的频率增加四倍,即让计数器记录的数据为实际值的四倍。
让我们在15s内就可以读出1分钟的脉搏数。
3.时钟产生电路由555构成,主要是为整个电路提供一个基准时钟,让被测者能够对比时间与脉冲个数,来判断脉搏的快慢。
4.计时电路接收时钟信号并计时,当计时到15s的时候,给JK触发器一个有效脉冲,让JK触发器通过与门控制脉搏信号与计数电路的通与断。
实验脉搏和动脉血压的测定及其影响因素

测定运动前后脉搏血压其步骤如下:
1、被试者坐位测定运动前脉搏、血压,并做好 记录。
2、截断脉压带和血压计之间的连接,让脉压带 仍绑在被试者上臂上。
3、被试者,两腿分开与肩同宽。按20次/30秒的 节奏,蹲起20次。
4、运动后即刻先测其运动后一分钟前10秒 的脉搏,然后测血压记录结果。
测量血压的肢体,对血压异常者及需密切观察
血压的患者应双侧对照测量或固定部位测量。
⑧ 将测得安静时血压的结果记录下来。 收缩压/舒张压 mmHg 或 Kpa
记下测定数值后,将压脉带内的 空气放尽,使压力降至零。
2-3min后,扭紧打气球螺丝继续打气 加压,反复听取声音变化2—3次。
体位对血压的影响
体位改变反映重力对血液的影响发生变 化,通过对血压的调节,保持适宜的器 官血流量。
的有桡动脉,其次有颞浅
动脉、颈动脉、肱动脉、
腘动脉、足背动脉、胫后
动脉、股动脉等。
血压?
血压是指血管内的血液对单位面积血 管壁的侧压力。
以前习惯用毫米汞柱(mmHg)表示血 压的高低,但压强的法定计量单位帕 (Pa),即牛顿/每平方米,帕的单位较小, 一般用千帕(KPa)表示。
1mmHg=0.133KPa
正常时左臂测得的血压比右臂测得的血压低 10-20毫米汞柱。在右侧偏瘫、右臂受伤等 情况下,只能选择左臂测血压,这样测得的 血压值并不能反映血压的真实变化。
如果两侧血压的差值大于20毫米汞柱,较低的 一侧有可能是肱动脉以上的大血管特别是锁 骨下动脉发生了狭窄,狭窄的原因最常见的 是动脉粥样硬化、阻塞。
④ 找肱动脉——将听诊器的胸端放在肘 窝上肱动脉博动处(肘窝上3厘米处靠内 側)。注意:不可用力下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三血压测量
一.实验目的
1.掌握用柯式音的原理来测量人体血压。
2.利用LabView工具,实现电子血压计功能。
二.实验原理
如图所示,由IC2 与其外接电阻电路构成一恒流源电路,其6 端输出一恒定的电流,提供给压力传感器SE1 的2 端;IC4 构成温度补偿电路,其输出端 6 端接至IC5 的5端。
当血压信号通过SE1 压力传感器接收并转换成电压信号传至IC5的2、3 脚,调节RP1 电位器大小来改变的放大倍数(顺时针信号放大),经过差动放大后输至IC3 实现驱动输出。
三.实验步骤
1.接线:将AI2 和GND 与labjack 的AI2 和GND 端连接起来;IO0 和GND 与labjack 的
IO0 和GND 端连接起来;袖套通过三通阀与压力表、充气囊、放气阀及电充气泵连接
起来,把一个出气口接入压力传感器(SE1)的上端,电充气泵的红线(或蓝色)接入J71 的“5V”,黑线(或白线)接入J71的“IO0”,这样气泵受IO0 控制,打开LJLogger程序,IO0 为“1”时打气,“0”时停止。
2.调试与结果:
1)标定:将袖套缠绕在白色塑料管上(注意:对袖套进行充气时,必须绑在白色塑料管或手臂上,否则会破损),未充气时,即压力表指示为零时,调节软件参数使AI2 端输出信号显示应为零;用气囊冲气至某一满量程值,压住放气阀,RP1可调节量程,使AI2 端输信号显示为某一压力值,比如120 毫米汞柱电压为2V。
然后徐徐放气至完毕,基本得到电平与气压成正比的线形曲线。
2)测人体血压:将袖套缠绕在人体上手臂上,通过气囊或气泵充气至大于收缩压时停止充气(大概140--180毫米汞柱),通过可调节的放气阀徐徐放气(可调节放气的速度),观察屏幕血压信号波形,当血压信号下降过程中出现第一次波动时,即为收缩压值;当继续放气时可看到电平波动由小到大再变小,直到电平没有波动即为舒张压值。
3.注意:在使用LABJACK软件Ljstream时,在“Configure Channels”通道选者择中,四路全部选择AI2,即选择channeA:AI2、channeB:AI2、channeC:AI2、channeD:AI2,按Save&Exit 返回主界面;
四.实验内容
利用LABVIEW软件实现电子血压计的功能,可显示压力变化过程,同时得到收缩压、舒张压及心率。
五.实验数据及实验结果
用血压计直接测量
柯式音法:通过袖带加气压挤血管,使血流完全堵断,这时用听诊器听血管的波动声是没有的,然后慢慢放气至听到脉搏声,此时认为是高压即收缩压。
继续放气通过听诊器能听到强而有力的脉搏声,且慢慢变轻,直至听到很平稳较正常脉搏声。
这时认为血管完全未受挤压,也就是作为低压,即舒张压。
测得到血压为:收缩压:106pa 舒张压:65pa
电子测量法
首先进行标定,我们测得的数据是
当P=120pa 时V=3.5824mv 当P=0pa时V=0mv
设P=kV,则
120=13.5824k ①
由①解得:
P=33.497*V
得到标定表达式输入labjack进行标定。
六.思考题
无线全天血压监护记录仪设计方案?
答;动态血压监护系统,主要由血压信号采集模块、信号调理模块、A R M微处理器模块、键盘模块、L C D显示模块和G P R S 无线通信模块等构成。
图1 是设计的系统框图。
A R M 微处理器是整个系统的核心,它实现键盘扫描、袖带充放气控制、血压信号实时采集处理、L C D 显示控制、数据存储以及无线数据传输等
由于振动法具有抗干扰能力强,测量可靠,便于实现血压自动检测等优点,本设计选用振动法口,可同时检测收缩压、舒张压等指标。
血压信号采集的电路原理如图2所示
由于压力传感器获得的是袖带充放气和动脉波动产生的复合信号,为了提取血压信号,我们进一步设计压力信号调理电路,其原理如图 3 所示。
压力信号首先进行前置放大,为了增强抗干扰能力和提高测量精度,采用高输人阻抗、低噪音、低漂移的精密仪表放大器I N AI 1 8 由于人体的活动等会给测量带来影响,这里设计了一个低通滤波器,其截至频率为2 5 H z 。
因为脉搏波信号远小于袖带充放气的压力信号,所以经低通滤波后的信号可直接送入A R M 的A D转换通道1 ,以此检测袖带充放气压力。
为了从混合信号获取脉搏波信号,设计一个截至频率为0.5 H z 的高通滤波器,消除袖带压力信号。
获取的脉搏波经进一步放大后,输人A R M 的A D转换通道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