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频课程设计报告》

合集下载

高频课程设计报告摘要

高频课程设计报告摘要

高频课程设计报告摘要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第二章“生物的细胞结构与功能”的核心概念和基本原理,包括细胞的基本结构、细胞膜的功能、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细胞代谢等。

学生应能够运用这些知识解释生物学现象,培养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此外,通过小组讨论和实验操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科学探究能力。

在学习过程中,希望学生能够激发对生物学的兴趣,培养批判性思维和终身学习的习惯。

二、教学内容教学内容将依据教材《生物学》第二章进行设计。

首先,回顾细胞的概念和基本结构,介绍细胞膜的组成和功能。

接着,详细讲解细胞器的结构与功能,包括线粒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等。

然后,深入剖析细胞代谢的过程,包括能量的转换和物质的合成。

最后,通过实验操作,让学生亲身体验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三、教学方法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首先,运用讲授法为学生搭建知识框架,讲解核心概念。

其次,通过小组讨论法,让学生针对特定问题进行深入探讨,培养思考和表达能力。

再次,采用案例分析法,结合实际案例,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最后,利用实验法,让学生在操作中感受细胞的结构与功能,增强实践能力。

四、教学资源教学资源包括教材《生物学》、参考书籍、多媒体教学课件、实验设备等。

教材和参考书籍用于提供理论知识,多媒体教学课件用于辅助讲解和展示,实验设备则用于支持实验操作。

此外,还可以利用网络资源,如在线视频、学术文章等,为学生提供更多学习资料,拓宽视野。

五、教学评估本课程的评估方式包括平时表现、作业、考试等。

平时表现主要评估学生的出勤、课堂参与度、小组讨论表现等,占总分的20%。

作业主要包括课后习题和小论文,占总分的30%。

考试为闭卷考试,内容包括概念题、填空题和论述题,占总分的50%。

评估方式将力求客观、公正,全面反映学生的学习成果。

六、教学安排本课程的教学安排如下:共15周,每周1次课,每次课2小时。

教学地点为教室。

高频课程设计报告--无线话筒发射单元

高频课程设计报告--无线话筒发射单元

高频课程设计报告--无线话筒发射单元西北工业大学高频电子线路课程设计实验报告学院:电子信息学院班级:08031001姓名:指导老师:林华杰日期:06月一.题目:无线话筒发射单元二.要求l对微型话筒信号进行线性放大;l发射载波频率:30MHz;l调制方式:调频;l发射功率:小于0.1W;lPCB板尺寸:20Í50mm;l直流12V供电。

三.课设目的学生通过实际动手对课程题目进行设计,巩固已有的高频知识,进行课设的同时,熟练掌握和等软件的应用。

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及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让知识与实际想接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设计指标1.发射载波频率:30MHz。

2.调制方式:调频。

3.发射频率小于0.1W。

4.直流12V供电。

5.放大倍数为10倍。

五.原理框图、电路原理图设计制作无线话筒的方案很多。

图1所示为设计总方案框图。

通过话筒把声音转换成音频电信号经放大器放大后,采用调频调制的方式,由高频振荡器调制出高频调制信号,并由天线以电磁波的形式发射。

图1原理框图其发射信号频率在30MHz范围左右,该调频范围调频台少,可避免电台的相互干扰,同时该频段外界其他干扰也较少,还可以直接用调频收音机作为接收机,以方便制作。

设计原理图如图2:图2设计原理图六.关键电路仿真1.放大部分图3低频放大部分这个模块是对所收集到的音频信号进行无失真地放大,为下面的调制做准备。

因为在自然环境中,由于诸多因素,所收集到的声音(即音频信号)都经过了很多的干扰,因此其所携带的能量都是很微弱的,为了使其能够正常的进入调制模块来与本振进行调制,需要将其音频信号来进行适当的放大来达到相关匹配。

另一方面,这个无线话筒也是一个调频发射机,发出的信号又要经过大自然的无数干扰才会得到接收,若原始信号的能量就不够强烈,那么接收端的信号就无从谈起了。

所以只有对其原始的音频信号进行充分放大,达到相应要求之后,再发射出去。

接收端才能够正常进行解调恢复原始的音频信号这里的音频放大模块采取的是基本的三极管甲类的放大。

高频课程设计报告

高频课程设计报告

高频电子线路课程设计论文目录摘要 (1)Abstract (2)绪论 (3)第一章联调原理与计算 (4)1、1中波调幅发射机 (4)1、2 超外差中波调幅收音机 (8)第二章联调过程 (12)第三章联调故障分析 (13)3、1 中波调幅发射机模块故障分析 (13)3、2 超外差中波调幅接收机模块故障分析 (14)第四章射频IC和手机模块分析 (15)4、1 射频IC和射频卡 (15)4、2 通信系统之手机模块 (17)总结 (18)谢辞 (19)附录 (20)摘要此次课程设计的论文主要把这次课程设计的重点通信系统中最重要的两部分--发射信号和接收信号描述清楚,对于实践过程中中波调幅发射机和超外差中波调幅接收机(联调)的原理和计算、联调的过程以及联调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故障分析。

在解决了联调之后,将进一步拓展一下射频IC的知识及其运用,以及手机模块的分析。

将高频知识拓展到生活中的运用,理论联系实际。

这对于一个工科学生来说也是必要的,我们要学习理论知识,更要又动手能力,更要对于未知的领域用所学的只是去分析。

此次的高频电子线路对于我们每一个人的动手能力都是一个很好地锻炼。

学会分析电路板,查找故障原因,并将分立的实验板联调成一个简单的通信系统,这就是本次课程设计的主要目的,而本报告就总结了此次课程设计的成果。

AbstractThe curriculum design of the course design of the thesis mainly focus on communication system is the most important two parts - transmit and receive signal.In the process of practice medium wave amplitude modulation transmitter and superheterodyne medium wave amplitude modulation receiver (alignment) principle and calculation, alignment process and alignment process in failure analysis.In solving the alignment after, will further develop the RF IC knowledge and its application, and mobile phone module analysis.High frequency will be extended to the application of knowledge of life, link theory with practice. This for a engineering students is necessary, we want to learning theory knowledge, more and more practical ability, for unknown with what they have learned is just to analysis.The high frequency electronic circuit for each one of us to begin the ability is a very good exercise.Learn to analyze circuit board, find the cause of the problem, and the discrete experimental plate alignment into a simple communication system, this is the main purpose of the course design, and this report summarizes the results of the course design.绪论通信的意义是什么?是信息的传递,信号的传输。

五邑大学高频课程设计报告

五邑大学高频课程设计报告

摘要:调频发射机的制作是对高频电子线路理论知识的一次实践,同时也结合了低频电路知识的运用,能使我们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本次课程设计利用两个三极管9018元件,制作了一个简易的调频发射机,能实现发射一定功率并用收音机接收的信号。

在本发射机中,利用话筒或者耳机插座将话音转化为音频信号,音频信号经过放大后对载波进行调制,产生调频波,通过天线向外发射调频电磁波,用调频收音机便可以接收到清楚的话音。

关键词:调频发射机 高频电子线路 低频电路 三极管90181. 题目要求1)查阅调频发射机基本原理的资料;2)选择合理的方案,设计调频发射机电路;3)制作PCB 电路板(须标注学号),焊接元器件;4)用收音机完成作品调试;5)工作频率88~108MHz ,辐射距离大于3米,电源电压5~12V ;6)扩展功能:工作频率点可调节;7)撰写作品报告。

2.基本原理2.1.电路实现基本原理首先电容麦或者耳机插座将音频信号(调制信号)和高频载波调制为调频波,使高频载波的频率随音频信号发生变化,再对所产生的高频信号通过放大电路进行放大,最后信号进入电容三点式振荡电路激励起振产生一功率足够大且固定频率的稳定信号,使信号输出到天线发送出去。

2.1.1.FM 调制原理假定调制信号为t U u m Ω=ΩΩcos ,高频载波电压为t U u c cm c ωcos =,根据频率调制的定义,调频时载波的瞬时频率)(t ω应随着Ωu 线性变化,此时调频波的瞬时角频率为t U K u K t m f c f c Ω=+=ΩΩcos )(ωωω (1)令 m f U K Ω=m △ω (2)则 t t m c Ω+=cos )(ωωω△ (3)式中,c ω是未调制时的载波角频率,称为调频波的中心角频率;m ω△是调频波瞬时角频率偏离中心频率c ω的最大值,称为调频波的最大角频偏;f K 是比例常数,单位是rad/s ,称为调制灵敏度,其数值取决于调频电路的参数。

高频课程设计报告

高频课程设计报告

高频课程设计报告1. 引言本报告旨在对高频课程设计进行全面的分析和评估。

高频课程设计是一种针对特定需求和目标制定的教学计划,旨在提供高质量的教育体验。

通过本报告,我们将探讨高频课程设计的定义、目标、设计原则以及评估方法。

2. 高频课程设计的定义和目标2.1 定义高频课程设计是指教师或培训师根据特定的学习需求和目标,设计和组织高频的课程内容。

高频课程设计注重提供与实际工作和生活相关的教育内容,强调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2 目标高频课程设计的目标主要包括:•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通过设计易于实施的实践活动和项目,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

•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引导学生思考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方式,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提高学习效果:通过设计高频的课程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和成绩。

3. 高频课程设计的原则3.1 目标导向性高频课程设计的首要原则是以学生的学习需求和目标为导向。

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需求,设计课程内容和教学活动,以帮助学生实现其学习目标。

3.2 实践性高频课程设计注重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

教师应该设计和组织适合学生的实际操作活动和项目,以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提高。

3.3 问题导向性高频课程设计应该引导学生思考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师应该通过设计问题情境和案例分析等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3.4 激发兴趣高频课程设计应该结合学生的兴趣和爱好,设计具有吸引力和趣味性的教学内容和活动,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5 教学评估和反馈高频课程设计应该建立有效的教学评估机制,及时获取学生的学习情况,并给予及时的反馈和指导,以调整和改进课程设计和教学方法。

4. 高频课程设计的评估方法高频课程设计的评估方法主要包括定性和定量评估方法。

4.1 定性评估方法定性评估方法通过观察和记录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表现,进行个案分析,从而评估高频课程设计的效果。

常用的定性评估方法包括教学观察、学生访谈、实际操作评估等。

高频课程设计报告_调频发射机

高频课程设计报告_调频发射机

高频课程设计报告_调频发射机目录1. 内容概述 (2)1.1 课程背景 (3)1.2 报告目的 (3)1.3 报告结构 (4)2. 调频发射机概述 (5)2.1 调频通信原理 (6)2.2 调频发射机组成 (7)3. 调频发射机设计要求 (8)3.1 系统指标 (10)3.2 性能要求 (11)4. 设计方案与实现 (11)4.1 发射机结构设计 (13)4.2 高频电路设计 (14)4.3 调制和解调电路设计 (15)4.4 电源模块设计 (17)5. 调试与优化 (19)5.1 测试方法 (21)5.2 调试过程 (22)5.3 性能优化 (23)6. 测试结果与分析 (25)6.1 发射功率 (26)6.2 频谱纯度 (27)6.3 调制质量 (28)6.4 系统稳定性 (30)7. 结论与展望 (31)7.1 设计总结 (32)7.2 存在问题 (34)7.3 未来改进方向 (35)1. 内容概述本报告详细介绍了调频发射机的高频课程设计,围绕其工作原理、设计要点、实现路径以及未来改进方向展开深入探讨。

从调频发射机的基本原理出发,我们讨论了信号调制、载波频率的调整以及功率放大等关键技术点。

报告紧密结合实际工程需求,详尽阐述了调频发射机的工作著魔步骤和各个模块的功能设计,包括射频前端、调制器、功率放大器等核心部件。

在分析过程中,我们考虑了复杂信号环境下的抗干扰性设计,确保信号传输的稳定性和清晰度。

通过对调频发射机的仿真和数据分析,本报告优化了不同负载条件下的性能表现,为实际生产提供了有效的理论支持。

本课程设计报告还包括了项目实施过程中的遇到的挑战和解决方案,同时讨论了调频发射机在现代无线通信技术中的应用及其市场潜力。

报告最后展望了的未来科技发展趋势,提出了进一步提升调频发射机性能的潜在技术和创新方向。

通过本报告的学习与应用,读者能够获得关于高频调频发射机设计过程的全面了解,并为后续相关研究提供有益的参考和指导。

高频课设报告

高频课设报告

通信电路课程设计一、题目小功率调频发射机的设计和制作二、实验目的:学习小功率发射机的设计方法和设计电路了解小功率调频发射机的工作原理及其音频调制的原理增强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增强动手能力,完成电路的制作和调试三、主要技术指标1.中心频率 012f MHz = 2.频率稳定度 4010/-≤∆f f 3. 最大频偏k H z f m 10>∆4.输出功率 mW P o 30≥5. 天线形式 拉杆天线(接100欧姆电阻)6. 电源电压 9cc V V =四、设计思路及实验原理小功率发射机采用直接调频的方式,采用三级电路,它的组成框图如图。

其中高频振荡级主要是产生频率稳定、中心频率符合指标要求的正弦波信号,且其频率受到外加音频信号电压调变;缓冲级主要是对调频振荡信号进行放大,以提供末级所需的激励功率,同时还对前后级起有一定的隔离作用,为避免级功放的工作状态变化而直接影响振荡级的频率稳定度;,功放级的任务是确保高效率输出足够大的高频功率,并馈送到天线进行发射。

五、各级电路分析:第一级:调频振荡级由于是固定的中心频率,考虑采用平率稳定度较高的克拉波振荡电路。

其电路图如下:如图,T 应该工作在甲类状态,其静态工作点不应设的太高,工作点太高振荡管工作范围易进入饱和区,输出阻抗的降低将使振荡波形严重失真,但工作点太低将不易起振。

电路中C1,C2受三极管级间电容Cce ,Cbe ,Ccb 的影响。

因此在电容的取值上应满足C4≤C1,C4≤C2.(C1=220p C2=220p C4=100p )1(2f = 1111124C C C C =++L ≈3.5uH第一级电路图如下:考虑到变容二极管偏置电路简单起见,采用共基电路。

因要求的频偏不大(kHz f m 10>∆),故采用变容二极管部份接入振荡回路的直接调频方式。

C1为高频旁路电容,R1、R2、R3、R4、R5为T1管的偏置电阻。

采用分压式偏置电路既有利于工作点稳定,且振荡建立后自给负偏置效应有振荡幅度的稳定。

高频课程设计报告

高频课程设计报告

一、主要技术指标要求 发射功率P A ≥500mW 负载电阻(天线)R L =50Ω 工作中心频率f 0=5MHz 最大频偏总效率二、调频发射机的工作原理一个调频发射机的组成框图如下图所示,其工作原理是:第一本机振荡产生一个固定频率的中频信号,它的输出送至调制器;话音放大电路放大来自话筒的信号,其输出也送至调制器;调制器输出是已调幅了的中频信号,该信号经中频放大后与第二本振信号混频;第二本振是一频率可变的信号源,一般选第二本振频率fo2是第一本振fo1与发射载频fc 之和,混频器输出经带通或低通滤波器滤波,是输出载频fc=fo2-fo1;功放级将载频信号的功率放大到所需发射功率。

本振1调制器中放混频带通功放天线本振2话筒话音放大三、发射机的组成方框图拟定整机方框图的一般原则是,在满足技术指标要求的前提下,应力求电路简单、性能稳定可靠。

单元电路级数尽可能少,以减少级间的相互感应、干扰和自激。

由于本题要求的发射功率P A不大,工作中心频率f0也不高,因此晶体管的参量影响及电路的分布参数的影响不会很大,整机电路可以设计得简单些,组成框图如图1所示,各组成部分的作用是:图1 发射机组成方框图四、单元电路设计4.1 LC调频振荡级(1)LC调频振荡级产生频率为f0=5MHz的高频振荡,变容二极管线性调频,最大频偏为,整个发射机的频率稳定度由该级决定。

可假设主振频率f0=5MHz,频率稳定度≤,输出电压V0≥1V,最大频偏。

由于对主振频率f0要求不高,但对频率稳定度要求较高,故选用图2所示的LC调频振荡器电路。

图2 LC调频振荡级原理图(2)电路原理分析在LC振荡电路中晶体管T电容三点式振荡器的改进型电路,即克拉波电路,它被接成共基组态,C B为基极耦合电容,其静态工作点由R B1、R B2、R E及R C决定。

小功率振荡器的静态工作电流I CQ一般为1—4mA。

I CQ 偏大,振荡幅度增加,但波形失真加重,频率稳定性变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录1. 设计题目 (2)2. 实践目的 (2)3. 设计要求 (2)4. 基本原理 (2)5. 系统调试 (7)6. 心得体会 (8)7. 参考文献 (8)附录 (8)高频课程设计一、设计题目设计调频发射机二、实践目的无线电发射与接收设备是高频电子线路的综合应用,是现代化通信系统、广播与电视系统、无线安全防范系统、无线遥控和遥测系统、雷达系统、电子对抗系统、无线电制导系统等,必不可少的设备。

本次设计要达到以下目的:1、进一步认识射频发射与接收系统;2、掌握调频(或调幅)无线电发射机的设计;3、学习无线电通信系统的设计与调试。

三、设计要求1、发射机采用FM、AM或者其它的调制方式;2、若采用FM调制方式,要求发射频率覆盖范围在88-108MHz,传输距离>20m;3、若采用AM调制方式,发射频率为中波波段或30MHz左右,传输距离>20m;4、为了加深对调制系统的认识,发射机建议采用分立元件设计;(采用集成电路的设计方法建议作为备选方案;)5、已调信号通过AM/FM多波段收音机进行接收测试。

四、基本原理(一)系统方案选择1、调频方式选择实现调频的方法很多,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是直接调频,另一类是间接调频。

直接调频是调制信号电压直接去控制自激振荡器的振荡频率(实质上是改变振荡器的定频元件),变容二极管调频便属于此类。

间接调频则是利用频率和相位之间的关系,将调制信号进行适当处理(如积分)后,再对高频振荡进行调相,以达到调频的目的,显然间接调频的关键电路是调相电路。

两种调频法各有优缺点。

直接调频的稳定性较差,但得到的频偏大,线路简单,故应用较广;间接调频稳定性较高,但不易获得较大的频偏因此本方案选择直接调频的方案。

2、直接调频方案选择直接调频最常见有变容二极管调频,变容二极管是利用PN结的结电容随反向电压(反偏)变化这一特性制成的一种电压可控制的可控电控器。

将变容二极管接入LC振荡器的振荡回路,用调制信号电压去控制变容管的电容量,从而控制振荡器的振荡频率达到调频的目的。

许多中小功率的调频发射机都采用变容二极管直接调频技术,即在工作于发射载频的LC振荡回路上直接调频,采用晶体振荡器和锁相环路来稳定中心频率。

这种方法的电路简单、性能良好、副波少、维修方便,是一种较先进的频率调制方案。

另外一种更为简单的直接调频方法是用晶体三极管振荡器直接调频。

原理是三极管组成电容三点式高频振荡器—(考毕兹振荡器),基极与发射极的电压随基极输入的音频信号变化而变化,从而改变BE结的结电容进而改变高频振荡器的频率,最终实现频率的调制。

又由于采用变容二级管调频,对高频轭流圈的参数要求比较苛刻。

这样会使设计电路变得困难。

因此采用三极管直接调制的方法,这样不仅能够实现FM调频,而且使电路变得非常简洁。

综上分析可知有以下几种方案可以实现:方案一:以调幅方式形式做成的三级发射机其性能是比较好的,在实际中做成原品后其频率的稳定对不够高,在一般的情况下只能在68MHZ—96MHZ内,而且还是调幅的不能变成调频,故而不能选用。

方案二:以晶体振荡器做成的高精度高稳定度的调频电路虽然是以晶体振荡器做成的高精度高稳定度的调频电路,能达到我们的要求,但是方案还不够简单,具体见方案三。

方案三:以晶体管电容三点式振荡器做成的调频电路本调频发射机主要由三个基本模块组成,第一级是音频信号的放大电路;第三级克拉拨高频振荡调制器;第四级高频功率放大器;总体电路如下图,该电路音频放大器、超高频振荡调制器和高频功率放大器等部分组成。

声—电转换器由驻极体话筒担任,它拾取周围环境声波信号后即输出相应电信号,经C1、C2输入到晶体管Q1,Q1担任音频放大器,对音频信号进行放大,经C3送至Q2的基极进行频率调制。

Q2组成共基极超高频振荡器,基极与发射极的电压随基极输入的音频信号变化而变化,从而改变晶体管BE结电容进而改变高频振荡器的振荡频率,最终实现调频。

(二)单元电路设计1、音频放大电路设计音频放大电路由共射放大电路构成。

由驻极体话筒转换过来的音频信号非常弱,因此必须再加上一级共射放大的电路。

然而要使共射放大电路工作在放大区,必须有合适的静态工作点Q。

a、静态工作点的测量测量放大器的静态工作点,应在输入信号Ui=0的情况下进行,即将放大器输入端与地端短接,然后选用量程合适的直流毫安表和直流电压表,分别测量晶体管的集电极电流Ic以及各电极对地的电位UB、Uc、UE。

一般实验中,为了避免断开集电极,所以采用测量电压UE 或Uc,然后算出Ic的方法,例如,只要测出UE,即可用:IC≈IE=UE/RE算出Ic(也可根据Ic=(VCC-Uc)/RC 算出,确定Uc 、Ic同时也能算出UBE= UB-UE,UCE= Uc-UE。

直流等效电路实物图主要公式:VCC-UBE =βIBR3+(1+β)R4+R2IBb、静态工作点的调试放大器静态工作点的调试是指对管子集电极电流Ic(或UCE)的调整与测试。

静态工作点是否合适,对放大器的性能和输出波形都有很大影响。

如工作点偏高,放大器在加入交流信号以后易产生饱合失真,此时Uo的负半周将被削底,如图2-2(a)所示;如工作点偏低则易产生截止失真,即Uo的正半周被削顶(一般截止失真不如饱合失真明显),如图2所示。

这些情况都不符合不失真放大的要求。

所以在选定工作点以后还必须进行动态调试,即在放大器的输入端加入一定的输入电压Ui,检查输出电压Uo的大小和波形是否满足要求。

如不满足,则应调节静态工作点的位置。

2. FM调制电路设计调频振荡级可选用电感三点式,电容三点式和晶体振荡器产生正弦波电压。

FM调频电路原理是三极管组成共基极超高频振荡器,基极与集电极的电压随基极输入的音频信号变化而变化,从而改变高频振荡的频率。

本模块由三极管等元件构成电容三点式振荡器,不仅能够产生稳定的载波,而且还能够实现调制功能。

LC调频振荡器:产生频率f0=85MHz 左右的高频振荡信号,最大频偏Δfm=20kHz,整个发射机的频率稳定度由该级决定。

本方案采用电容三点式电路如下图所示三极管Q2应为甲类工作状态,其静态工作点不图2 静态工作点对U0波形失真的影响应设的太高,工作点太高振荡管工作范围易进入饱和区,输出阻抗的降低将使振荡波形严重失真,但工作点太低将不易起振。

在利用电路中C5受三极管级间电容Cbe 的影响实现调频。

因此在电容的取值上应满足振荡器的相位条件即Xbe+Xce+Xcb=0(C5=30p C6=10p C7=30p )1(2f = C=(C5||C6)+C7=37.5PF f 取85MHZ ∴L ≈93.5nH实物图 等效图3.高频功率放大电路设计 (1)基本关系式功率放大器的基极偏置电压VBE 是利用发射极电流的直流分量I EO (≈I CO )在射极电阻上产生的压降来提供的,故称为自给偏压电路。

当放大器的输入信号Vi 为正弦波时,集电极的输出电流i C 为余弦脉冲波。

利用谐振回路LC 的选频作用可输出基波谐振电压vc1,电流ic1。

高频电子线路(第二版 高吉祥)给出了丙类功率放大器的基极与集电极间的电流、电压波形关系。

分析可得下列基本关系式:011R I V m c m c =式中,m c V1为集电极输出的谐振电压及基波电压的振幅;m c I 1为集电极基波电流振幅;0R 为集电极回路的谐振阻抗。

02102111212121R V R I I V P mc m c m c m c C === 式中,PC 为集电极输出功率 CO CC D I V c P =式中,PDC 为电源VCC 供给的直流功率;I CO 为集电极电流脉冲i C 的直流分量。

放大器的效率η为CO mc CC m c I I V V 1121⋅⋅=η五、系统调试 1、调试步骤第一步:检查电路板在确保电路无短路断路的情况下将高频发射机接入5V 的电源。

第二步:用示波器观察调制振荡级输出端,确定振荡器是否起振,若不能起振检测该 级的静态工作点和振荡器的相位条件。

第三步:将示波器接至MIC 输出端观察MIC 输出波形后将示波器接至音频放大输出端 观察波形。

第四步:将示波器接至调制振荡级输出端观察调频输出信号后将示波器接至天线输出 端观察波形。

第五步:在发射机的麦克风处播放音频信号,接着用调频收音机接收发射机发射出的 信号,并测出发射距离。

2、调试过程及结果(1)用示波器观察到了振荡级输出波形完美,频率81.32MHZ ,通过调节振荡级的电感可以使振荡输出频率为:80MHZ —107MHZ ,振荡输出波形如下图(1)所示;用示波器观察到调频波形明显如下图(2)所示。

图(1)未输入音频信号的振荡器输出波形 图(2)输入音频信号后的振荡器输出波形(2)音频输入信号图(3)及输入音频信号大小变化时输出级调频波形的变化情况图(4)图(3)图(4)(3)调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在调试中虽然振荡器有起振但是调频不明显,且收音机收不到音频信号只能听吱吱的噪声。

原以为是前级音频放大不够,但在几经改变前级的静态工作点以后以及检查是否工作在放大区等操作以后发射机仍然没音频信号发射出去。

最后我怀疑是MIC的问题,接换掉MIC以后电路正常工作。

(4)调试结果调试时在早上外界干扰信号弱时发射距离50m左右且声音清晰,在老师测试的测试距离为43*0.6=26m左右,且音质没早上好。

六、心得体会通过几天的课程设计,使我对调频发射机的工作原理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同时也使我对高频这门课程产生更为浓厚的兴趣。

在上网查找资料的过程中,我们深刻体会到了学习的自主性、自学能力以及思考讨论的能力。

通过对网络的资料的对比,找到自己认为的最好方案是件高兴的事。

在制板的过程中,由于打印机的问题我们无法热转印,所以只能用手绘的咯,也导致的之后的调试过程中干扰比较明显。

在调试的过程中,遇到了一些麻烦。

使我意识到整个设计过程没有什么简易之分,每一个环节都至关重要,不能忽视任何一个环节。

比如在电路图分析设计,pcb制作过程,以及焊接,任何一个环节的忽视或者疏忽大意,都可能给后续过程造成麻烦。

所以,在整个设计过程中,必须时刻保持着认真的态度,不可太随意。

当调试遇到麻烦时,应保持冷静,应从理论上分析问题,从实际中解决问题。

既然出现问题,一定是有原因的,只有保持冷静,仔细去思考,才能尽快找出问题所在,然后加以克服解决,急躁是不能解决问题的。

通过此次课程设计,使我发现其实我们所学的知识只要加以利用或者结合一些常识性东西,将会发挥巨大的威力。

例如这次我们所设计的调频发射机正是广播电台的基础。

七、参考文献[1] 高吉祥,高频电子线路,电子工业出版社,2005.11、PCB图2、元件清单名称参数标号封装名称参数标号封装电阻1M R2 AXIAL0.3 电阻33 R9 AXIAL0.3 电阻 2.2K R3 AXIAL0.3 电阻33 R8 AXIAL0.3 电阻 2.2K R1 AXIAL0.3 电容47UF C12 RAD0.2 电感 4.5T L1 AXIAL0.6 电阻100 R6 AXIAL0.3 电感 5.5T L2 AXIAL0.6 电阻100 R4 AXIAL0.3 电感 5.5T L3 AXIAL0.6 电容103 C9 RAD0.1 电阻10K R7 AXIAL0.3 电容104 C2 RAD0.1 电阻器10K RV1 VR5 电容104 C1 RAD0.1 电容10P C10 RAD0.1 电容104 C3 RAD0.1 电容10P C6 RAD0.1 电容104 C11 RAD0.1 电容10P C13 RAD0.1 电容681 C4 RAD0.1 电容10P C8 RAD0.1 三极管9014 Q1 TO-92A 电阻22K R5 AXIAL0.3 三极管9018 Q2 TO-92A 电容30P C5 RAD0.1 三极管9018 Q3 TO-92A 电容30P C7 RAD0.1 天线ANTENNA E1音频插头PHONEJACK2 J1 麦克风MIC MK SIP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