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的锤炼教案

合集下载

作文语言训练课件-----锤炼语言的几种方法

作文语言训练课件-----锤炼语言的几种方法
那人的脸色已变了,道:“你知道我这里从不卖一块钱一 斤的酱油。”
• “我只要一块钱一斤的酱油。” “可认真?” “认真!” 卖酱油的盯着眼前的这个人,他非常年轻,但是他的眼 睛,任何人看了都不会忘记,那是夜一样的XXX,海一般 的深邃。 他知道眼前的少年决非常人,但他也知道,一块钱一斤 的酱油,他是决不会卖的。 周围还是那么寂静,死一样的寂静。 夕阳已慢慢要落下去了,他看了看远处的夕阳,觉得说 不出的恐惧。 他苦笑道:“你一定要买一块钱一斤的么?” “一定!” “若我不卖给你呢?” “你大可试试!” 沉默,死一样的沉默。 许久,他抬眼望着少年,咬牙道:“好,我就卖你一斤 酱油,一块钱,只是你莫要对外人提起!”
• 他接过少年手中的酱油瓶和一块钱。瓶子是冷的,一如 老者的内心;钱币却微微发烫,一如少年的手心。 片刻过后,少年接过了他递回的酱油瓶,转身向门口走 去。 这一仗,他胜了,胜得彻彻底底。少年脸上掠过一丝得 意。 卖酱油的人却从背后叫住了他:“你以为你真的胜过我 了么?” 少年的身子微微一震,脚步已顿。 “很明显,我已经以这么低的价钱打到了酱油。” “不错。” “那我岂非已胜过了你。” “只可惜你算漏了一点。” 少年忽然转过身来,脸上的肌肉微微抽搐,他好像意识 到了什么,但已经晚了。
卖酱油的人只轻轻一笑,道:“我的酱油本是卖八毛钱一 斤的。”
作文:任选下列一句话,采用恰当 的方法写一段不少于60字的话。要 注意锤炼语言。
我孤独……
我悲伤……
我快乐……
我心烦……
• 豪放的人语多激扬 而绝不粗俗;
• 潇洒的人言谈风动 而绝不随便;
• 谦逊的人含蓄蕴藉 而绝不猥琐;
• 博爱的人旁征博引 而绝不芜杂 。
“啪”,试卷落在课桌上,我战战兢兢的 接过试卷,一个大大的50分,闪着耀眼的红光 趴在卷子上,这么低,我呆呆的望着,不知该 怎么样才好,突然,一道闪电劈来,那个大大 的“50”显得更加刺眼,好像在嘲笑我,我的 心揪得更紧了,自己考了这样的成绩,拿什么 去见家长老师,我把头埋的低低的,眼泪不争 气的流了出来,想到自己这段时间的放松贪玩, 心里不由得恨起自己来了。

《语言的锤炼》教案

《语言的锤炼》教案

《语言的锤炼》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掌握语言的基本要素,如词汇、语法、句式等;(2)培养学生运用语言进行有效沟通的能力;(3)提高学生对语言的美感和鉴赏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了解语言锤炼的方法和技巧;(2)运用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形式,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3)采用写作、演讲等实践活动,提高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语言的热爱和敬畏之心;(2)使学生认识到语言的力量和魅力,增强自信心;二、教学内容1. 语言的基本要素:词汇、语法、句式等;2. 语言锤炼的方法和技巧:简洁、准确、生动、形象等;3. 语言的美感和鉴赏能力:修辞手法、诗意表达等;4. 实践活动中运用语言的能力:写作、演讲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语言的基本要素,培养学生运用语言进行有效沟通的能力;2. 教学难点:语言锤炼的方法和技巧,以及如何提高语言的美感和鉴赏能力。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有趣的语言现象,引发学生对语言的兴趣,激发学习动机;2. 知识讲解:讲解语言的基本要素,如词汇、语法、句式等;3. 实例分析:分析语言锤炼的方法和技巧,如简洁、准确、生动、形象等;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各自对语言锤炼的看法和经验;5. 实践活动:布置写作或演讲任务,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实践;6. 总结与反思:对本次教学内容进行总结,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提高自己的语言能力。

五、教学评价1. 学生自评:让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价,反思自己的优点和不足;2. 同伴评价:让学生互相评价,相互借鉴,共同提高;3. 教师评价: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点评,给予鼓励和指导。

六、教学策略1. 情境教学:通过创设真实、生动的情境,让学生在实际语境中感受和运用语言;2. 互动教学:鼓励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主动提问、积极回答的习惯;3. 案例分析:选取典型的语言实例,让学生分析、欣赏和模仿;4. 小组合作: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促进学生间的交流与互动;5. 激励评价:注重鼓励和表扬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

作文训练:《语言的锤炼》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作文训练:《语言的锤炼》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作文训练二语言的锤炼学科:高一语文组班级:姓名:课时:第1课时课型:作文课主备:时间: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能深入领会语言与思想、感情的关系,形成锤炼语言的意识,养成锤炼语言的习惯。

2.在写作实践中能够通过推敲字词、活用句式、巧用修辞等手段,进行语言的锤炼。

(重点)3.通过学习,能进一步提高自身的语言素养,初步形成自己的语言个性。

(难点)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一篇文章首先打动人的,应该是她的情感,但孔子也说过,言之无文行而不远一这里的问世什么意思?文采,也就是说文章如果缺少文采的话,就不能流传的很远,所以锤炼语言成了许多文人毕生探索的事业。

唐代贾岛曾说"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花了两年时间,就锤炼出两个句子,那读起来眼泪是哗哗呀,激动的,杜甫也曾说他”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同学们,你们在写作的时候这样深思熟虑,孜孜追求过吗?我们今天一起来就同学们曾写过的一个练笔来谈一谈"语言锤炼”中的“整齐与变化”的问题。

(板书课题)二、出示目标,明确任务。

1.深入领会语言与思想、感情的关系,形成锤炼语言的意识,养成锤炼语言的习惯。

2.在写作实践中能够通过推敲字词、活用句式、巧用修辞等手段,进行语言的锤炼。

(重点)3.进一步提高自身的语言素养,初步形成自己的语言个性。

(难点)三、学生自学,独立思考。

自主阅读所给内容,思考:什么是理性思考?四、自学指导,紧扣教材。

自学指导(一)1.语言的锤炼有哪两个层面?2. 如何锤炼语言?五、自学展示,教师点拨。

(一)1、语言的锤炼有两个层面:一是纠正、弥补自己的失误;二是打磨、润色、提炼和完善。

接下来,我们就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一下语言的锤炼。

2、1.整齐与变化(1)整齐。

汉语讲究整齐,整齐的核心是对称,其在语言运用中的表现就是对偶与排比。

(2)变化。

这里的变化是指排比句中的变化。

它一是指重复,具有强调或呼应的作用;二是指字眼的变化或句式的变换。

《语言的锤炼》教案1

《语言的锤炼》教案1

《语言的锤炼》教案教学目标1、让学生形成从语言的锤炼着手美化文章的意识。

2、了解语言锤炼的基本方法,训练学生调整修改美化语言的能力。

教学设计选取实例进行针对性修改,使学生认识语言锤炼的重要性。

以练习为主,在实际操作中帮助学生掌握锤炼语言的方法,提高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

教学建议“语言的锤炼”是一个很大的题目。

学生掌握乃至熟练运用本节所讲方法,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因此,除在本节中讲授外,还可以化整为零,附在以后的作文讲练或穿插在其它的课堂教学中,巩固本节内容,提高写作能力。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2-3课时(包括指导和训练)教学内容与过程一、导入1)看例文(见课文P78《我有一个梦想》)学生谈谈这段文字的特点参考答案:1、运用排比句增强文章的气势。

作者运用排比句列举了一桩桩事实,更好的说明了黑人悲惨处境,抒发了作者强烈的愤恨之情,增强了文字的感染力,更能使听众受到鼓舞。

2、和上下文衔接自然,语意连贯,文段本身首尾呼应,结构严谨。

“然而”话锋一转由对林肯签署解放黑奴宣言的肯定和赞颂转到描述目前黑人生活的现状。

引出下文的慷慨陈辞。

结尾处“这种”指代前文“黑人仍然生活在种族隔离和种族歧视的镣铐和枷锁下,不仅物质上极度贫困,而且精神上备受屈辱,虽然生活在自己的家园,却像流亡者一样缺少归宿和安全感”这一现实情况,照应上文。

2)孔子说:“言之无文,行而不远。

”苏轼也说过:“凡文字,少小时须气象峥嵘,色彩绚烂。

”作文要力求词汇丰富,特别要恰当地运用修饰语。

要在文中善于变换多种句式。

长句和短句结合;尤其要学会使用短句。

要整句和散句兼行或散中见骈。

状物写景,叙事说理,就能摇曳生辉,各擅其胜。

能巧妙使用排比、反复、比喻、拟人、仿词等手法,作文就往往能“气象峥嵘,色彩绚烂”。

锤炼语言可以提高我们运用语言的能力,更确切地表达我们的思想感情,收到更好的表达效果。

本节主要讨论语言的锤炼的有关问题,如语言的整齐与变化,句子的松与紧,句子的衔接和呼应。

优质教学语言的锤炼

优质教学语言的锤炼


“ 的 阶 级 性 ” 一 抽 象 的理 论 问题 时 , 了 一 个 形 象 的 事 例 : 美 这 用 农 民讨 媳 妇 不 要 “ 脸 柳 腰 , 不 禁 风 ” “ 妹 妹 ” 而要 “ 杏 弱 的 林 , 腰 臂 圆壮 , 色 红润 ” 劳 动 姑 娘 , 动 有 趣 , 脸 的 生 听者 了然 。汉 语 有 极 其 丰富 的词 汇 , 尤其 是 丰 富 多 彩 的 成语 、 语 、 后 语 等 , 俗 歇 大 都 言 简 意 赅 、 象 生 动 , 要 教 师 很 好 地 汲 取 自 己 民族 语 言的 形 只 精 华 , 能 丰 富课 堂 教 学 语 言 。 必 此 外 . 默 、 趣 的 语 言 也 是 课 堂 教 学 的润 滑 剂 。教 师 培 幽 风 养 一 定 的 幽 默感 和 教 育 机 智 是 调 节 师 生 情 绪 状 态 所 不 可 缺 少 的有 效 方 法 。 少 幽 默 感 和 教 育机 智 。 会 在 师 生之 间筑 起 无 缺 常 法 理 解 的 高墙 , 加 许 多无 谓 的 矛盾 。 同样 一 个 教 学 内 容 , 增 同 样 的 教 学 设计 , 什 么 特 级 教 师 的课 就 很 精 彩 . 我 们 的 课 却 为 而 很 平 淡 ? 因就 在 于 特 级 教 师 的语 言 极 具 魅 力 。 原 富有 幽 默 感 和 教 育 机智 的教 师 , 易 实 现 对 课 堂 教 学 的有 效 控 制 . 善 于 缓 容 更 和 课 堂 中 的 紧 张局 面 , 更 能 以一 种 积 极 、 观 的 态 度来 处理 也 乐 矛 盾 , 而 造 成 一 种 良好 的 教 学 气 氛 幽 默 , 从 这也 是语 文 教 师必 备 的 素质 。 三 、 象 性 形 声 音 平 板 、 本 上 用 一 个 音 调 上 到 底 的 课 , 定 会 使 学 生 基 一 觉得 寡 淡 如 水 , 至 会 昏 昏欲 睡 , 不 用 说 提起 学 生 学 习语 文 甚 更 的兴 趣 了 。 即使 学生 有 那 么 一 点 点 兴 趣 , 会 在 这 种 氛 围 中 消 也 失 殆 尽 。 同样 的 内容 , 师采 用 不 同 的语 调 . 之 激 情 四射 . 而 教 使 则 教 与 学 的 效 果 明 显 不 同 。 比如 , 导 学 生 学 习 《 趣 》 我 模 引 童 , 仿 孩 子 的 语 气 、 态 , “ 然 称 快 ” 或 “ 然 自得 ” 或 “ 然 神 或 怡 、 怡 、 呀一Βιβλιοθήκη 2 50 ) 2 2 0

《语言的锤炼》教案

《语言的锤炼》教案

《语言的锤炼》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掌握语言的基本构成要素,包括词汇、语法、语音等。

2. 培养学生运用语言进行思考、表达和交流的能力。

3. 提高学生对语言的美感和鉴赏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语言的基本构成要素:词汇、语法、语音。

2. 语言的表达技巧:比喻、拟人、排比等。

3. 语言的鉴赏与评价:从修辞、结构、内容等方面进行分析。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语言的基本构成要素,阐述表达技巧和鉴赏方法。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语言实例,引导学生理解和运用相关知识。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促进学生互动交流,提高表达能力。

四、教学准备:1. 教材:《语言的锤炼》2. 参考资料:相关论文、案例、作品等。

3. 教学设备:投影仪、电脑、音响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有趣的语言实例,引发学生对语言锤炼的兴趣。

2. 讲解:讲解语言的基本构成要素,如词汇、语法、语音等。

3. 案例分析:分析具体语言实例,让学生理解并掌握相关知识。

4.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经验,互相学习。

5. 课堂练习:布置相关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6. 总结与展望: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布置课后作业,预告下一节课的内容。

7. 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完成练习题,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估他们的积极性和互动能力。

2. 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检查他们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3.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表达能力、合作精神和创新能力。

七、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参加语言竞赛,提高他们的语言运用能力。

2. 邀请作家、诗人等嘉宾进行讲座,让学生接触到更多的语言艺术。

3. 开展课外阅读活动,引导学生阅读优秀作品,提升语言鉴赏能力。

4. 组织学生参观语言研究机构,了解语言研究的最新成果。

八、教学反思:1. 教师要不断学习,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以更好地教授学生。

《语言的锤炼》教案

《语言的锤炼》教案

《语言的锤炼》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掌握语言锤炼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2. 培养学生运用语言表达思想的意识和能力。

3. 提高学生遣词造句、运用修辞手法和布局谋篇的能力。

4.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增强语感。

二、教学内容1. 词语的锤炼:选择与替换、析义、析用、辨析色彩等。

2. 句子的锤炼:长短句的运用、句式变化、修辞手法的运用等。

3. 段落的锤炼:段落结构、过渡句的运用、段落间的衔接等。

4. 篇章的锤炼:主题明确、结构严谨、论证充分、表达生动等。

5. 语言表达的得体:语境、语体、礼貌用语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词语、句子、段落、篇章的锤炼方法及语言表达的得体。

2. 教学难点:修辞手法的运用、段落结构的安排、篇章的布局谋篇。

四、教学方法1. 实例分析法:通过具体实例分析,让学生掌握语言锤炼的方法和技巧。

2. 讨论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 练习法:课后练习,巩固所学知识和技能。

4. 反馈法:教师及时给予评价和指导,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五、教学安排1. 课时:本课程共32课时,每周2课时。

2. 教学进度:按教学目标和内容安排课时,每周完成一个章节的授课。

3. 教学评价:采用课堂表现、课后作业和期中期末考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评价。

六、词语的锤炼:选择与替换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词语选择与替换的方法,使语言表达更准确、生动。

2. 教学内容:词语的内涵与外延、同义词的辨析与选用、词语的搭配等。

七、句子的锤炼:长短句的运用1. 教学目标:让学生学会运用长短句,使句子更加丰富、有节奏感。

2. 教学内容:长短句的定义、特点、运用场合及方法。

八、段落的锤炼:段落结构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段落的结构,使文章条理清晰、层次分明。

2. 教学内容:段落的作用、结构类型、组成要素等。

九、篇章的锤炼:主题明确、结构严谨2. 教学内容:篇章的类型、主题的提炼、结构的安排等。

《言之无文,行而不远——语言的锤炼》教学设计(湖南省县级优课)语文教案

《言之无文,行而不远——语言的锤炼》教学设计(湖南省县级优课)语文教案

《言之无文,行而不远——语言的锤炼》教学设计(湖南省县级优课)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言之无文,行而不远”的含义,认识到语言表达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准确、清晰、生动的语言表达能力。

3. 引导学生运用修辞手法,丰富语言表达,提高写作水平。

4.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语言表达的基本技巧,提高写作能力。

2. 教学难点:运用修辞手法,使语言表达更生动、形象。

三、教学方法1. 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2. 案例分析法:分析优秀文章,学习语言表达技巧。

3. 实践训练法:让学生动手实践,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收集相关教学素材,制作课件。

2. 学生准备:预习课文,准备发言。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1 创设情境:讲述生活中因语言表达不清导致的误会。

1.2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避免此类误会,使语言表达更准确、清晰。

2. 学习课文2.1 学生自读课文,理解“言之无文,行而不远”的含义。

2.2 教师讲解课文,分析语言表达的重要性。

3. 案例分析3.1 展示优秀文章,引导学生分析语言表达技巧。

3.2 学生分组讨论,总言表达的要点。

4. 实践训练4.1 学生动手实践,进行语言表达训练。

4.2 教师点评,指导学生改进表达方式。

5. 课堂小结5.2 教师强调语言表达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加练习。

6. 作业布置6.1 编写一篇短文,运用所学语言表达技巧。

6.2 收集生活中的语言表达实例,分析其优缺点。

7. 课后反思7.2 学生反馈学习效果,提出改进意见。

六、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进行语言表达比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邀请语文素养较高的学生分享他们的学习心得和经验。

3. 推荐相关阅读材料,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

七、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言的锤炼》教学设计
第一、二课时
学习目标
1、了解语言修改与锤炼的两个层面。

2、掌握语言锤炼的方法。

3、学会改写排比句。

学习重、难点
1、改写排比句。

教学方法:
讨论探究法
课时安排:一、二课时
教学步骤:
一、关于“话题探究”
阅读课本P78马丁•路德•金《我有一个梦想》选段,说说它们有什么特点?
[参考答案]
1.运用排比句增强文章的气势。

作者运用排比句列举了一桩桩事实,更好地说明了黑人悲惨处境,抒发了作者强烈的愤慨之情,增强了文字的感染力,更能使听众受到鼓舞。

2.和上下文衔接自然,语意连贯,文段本身首尾呼应,结构严谨。

3.比喻修辞的运用增强文字的表现力。

“枷”和“锁”是古时两种刑具,用来比喻黑人所受的压迫和束缚。

4.“炼字”效果突出。

“萎缩”一词形象地表现了黑人悲惨地处境。

二、阅读教材P79——84 ,思考讨论:
(一)、语言修改与锤炼的两个层次:
1. 纠正、弥补自己的失误
2. 打磨、润色,提炼和完善
(二)、如何锤炼语言
1.整齐与变化
整齐是指:对称,在语言运用中表现为对偶和排比。

其中排比句的组成有两种情况。

第一种情况是我们的话语中本来就包含几个方面或几个层次,这几个方面或层次是并列或递进关系,它有两种办法,一是调整句式使它们呼应、对应,二是重复其中一些词语的方法组成
排比。

第二种情况是我们的话语原来就一层意思,它也有两种办法,一是将原来的意思分解、扩展成几个侧面,以排比的形式说出来,二是以原来的意思为基础,组织同样句式的几句话来陪衬、烘托。

2.变化,变化包括重复与变化。

重复可以起到强调和呼应的作用;变化要注意“炼字”,避免“重出”。

变换句式,选用不同的句式,句子的语气、强调的重点都有不同,表达效果也就有了变化。

3.整齐中求变化
课文通过三个例子,讲析句子整齐中求变化有三种情况,我们归纳为三点:a.替换词语。

b.变换句式。

c.巧妙排序。

处理好整齐与变化的关系可以使文章增添一些文采。

三、文段赏析PPT
四、排比句练习,完成课本91页“写作实践”第二题。

第三、四课时
学习目标
1、了解长句和短句。

2、掌握长短句转换的方法。

3、会转换长短句。

学习重、难点
1、会转换长短句。

教学方法:
讨论探究法
课时安排: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学生阅读教材P84-87,思考讨论:
(一)、句子的松和紧
1.正确认识“长”“短”句
a.长句是所含词语多、结构复杂、形体较长的句子。

长句的特点:层次多,容量大,便于表现事物内部的各种复杂关系。

在运用上,长句一般适用于科技说明和议论。

b.短句是指词语少、结构简单、形体较短的句子。

短句的特点:短小活泼,结构简明,带有口语色彩。

,适用于文艺语体中的描写和抒情性的议论。

教师补充:长句的特点:句中并列成分或者限制、修饰成分较多。

从句子成分的角度看,定语、状语长,使得主语、宾语、谓语中心被描述或者限制得细致精确、长主语、长宾语可以容纳较多内容。

短句的特点:句中修饰、限制、并列成分较少,短小活泼,结构简明,常带有口语色彩。

2、组织长句的要领
组织长句有两个步骤,两点注意事项。

两个步骤:
第一步是“搭骨架”,这是组织长句的关键,即找到主、谓、宾。

第二步把有关的内容按照它们的逻辑关系由内而外依次“安置”在骨架上。

3.长句化短的方法
长句化短句常用的方法有两种:
一外移:即把长附加语(或其中一部分)分离出来,移到句子主干之外独立成句(或分句)
二重写:即把内容加以分解,重新组合
二、完成课本91页“写作实践”第一题
第五、六课时
学习目标
1、掌握衔接的方法。

2、学会在写作中运用衔接和呼应。

学习重、难点
1、学会在写作中运用衔接和呼应。

教学方法:
讨论探究法
课时安排:二课时
教学步骤:
一、学生阅读p87——90,思考讨论:
(一)、句子之间的衔接与呼应
a.重现就是同样的词语或类似的词语反复出现,它可以起到呼应的效果。

b.指称指的是在后面的句子里用指示代词、人称代词等词语去替代前句中所出现的词语。

就是使用代词进行前后的衔接,避免字面的重复。

c.省略是让上下文的关键信息衔接,利用省略的方法可以让句子紧紧地粘合在一起。

灵活地运用以上的方法(比如后面要介绍的办法),就容易让语气贯通、顺畅。

(二)、一篇之中的衔接与呼应
段与段之间用语言衔接常用的有三种类型,
第一类使用衔接性词语。

第二类使用过渡句衔接。

第三类使用过渡段。

二、完成课本91页“写作实践”第三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