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中物理电学实验重要知识点归纳

合集下载

高中物理常考的电学实验满分知识点总结

高中物理常考的电学实验满分知识点总结

高中物理常考的电学实验满分知识点总结目录一、实验的考查内容二、电学实验命题走向三、电学实验的基础和核心四、选取电学仪器和实验电路五、实验电路的选择六、实物图连线技巧七、设计型实验思路八、几种测电阻方法总结(难点)九、四大重点题型分析及例题精讲电学实验最全知识点总结一、实验的考查内容(1)测定金属的电阻率(练习使用螺旋测微器);(2)描绘小灯泡的伏安特性曲线;(3)测定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4)练习使用多用电表;(5)传感器的简单使用;(6)设计型实验。

二、电学实验命题走向(1)给定条件,进行实验设计;(2)给定测量数据,选择处理方法;(3)给定原理、器材,设计实验方案;(4)给出实验过程情景,判断过程、方法的合理性。

三、电学实验的基础和核心(1)伏安法测电阻“外接法”的系统误差是由电压表的分流引起的,电阻测量值总小于真实值,小电阻应采用外接法,可记为“外小小”。

“内接法”的系统误差是由电流表的分压引起的,电阻测量值总大于真实值,大电阻应采用内接法,可记为“内大大”(2)滑动变阻器的连接(限流法/分压法)分压接法时,题中常出现这样的字眼:要求电压从零开始调节,或是要求测量尽可能精确等被测电阻上电压的调节范围大。

用分压接法时,滑动变阻器应该选用阻值小的;用限流接法时,滑动变阻器应该选用阻值和被测电阻接近的。

(3)其他常用测电阻方法①内阻已知的电流表、电压表可看成能读出它们电流、电压大小的电阻来使用;②电流表可通过串联定值电阻来扩大量程,当成大量程电流表来使用;也可以并联定值小电阻来当成电压表来使用。

③替代法测电阻④半偏法测电阻四、选取电学仪器和实验电路(1)安全:在电流表和电压表测量值不超量程,滑动变阻器、电源中通过的电流小于额定电流。

解决方法是依据欧姆定律算出实验电路调节中过程的电流范围,再和某器材的最大电压和给定值进行选择。

(2)方便:便于操作。

主要是对滑动变阻器、电压表、电流表的选择。

解决方法是要根据用电器分流、分压、限流等不同用途,采用正确的连接,能够既得到满足实验要求的电压范围,同时调节时电压表现为线性稳定变化。

必修三物理电学知识点

必修三物理电学知识点

必修三物理电学知识点电学是物理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它研究电荷、电场、电流、电压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

以下是必修三物理电学的一些核心知识点:1. 电荷:电荷是物质的基本属性之一,分为正电荷和负电荷。

电荷守恒定律表明,电荷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只能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或者从物体的一部分转移到另一部分,但电荷的总量保持不变。

2. 电场:电场是由电荷产生的,它是一种力场,作用于其他电荷上。

电场强度(E)是电场力(F)与电荷(q)的比值,即 \( E =\frac{F}{q} \)。

3. 电势:电势是描述电场能的性质的物理量,电势差(V)是两点间的电势之差。

电势差与通过电场的电荷做功有关,即 \( W = qV \)。

4. 电容器:电容器是一种储存电荷的装置,其电容(C)定义为电荷(Q)与电势差(V)的比值,即 \( C = \frac{Q}{V} \)。

5. 电流:电流(I)是单位时间内通过导体横截面的电荷量,即 \( I = \frac{q}{t} \)。

6. 欧姆定律:欧姆定律描述了电压(V)、电流(I)和电阻(R)之间的关系,即 \( V = IR \)。

7. 电阻:电阻是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其大小取决于材料的性质、导体的长度、截面积以及温度。

8. 串联和并联电路:在串联电路中,电流在各个元件中相同,而在并联电路中,电压在各个元件中相同。

9. 基尔霍夫定律:基尔霍夫定律包括基尔霍夫电流定律(KCL)和基尔霍夫电压定律(KVL)。

KCL表明进入一个节点的电流之和等于离开该节点的电流之和;KVL表明在一个闭合回路中,电压之和为零。

10. 电磁感应:当导体在磁场中移动或磁场发生变化时,导体中会产生感应电动势,这就是电磁感应现象。

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描述了感应电动势与磁通量变化率的关系。

11. 自感和互感:自感是导体中电流变化时产生的感应电动势,而互感是两个导体之间由于电流变化而相互影响产生的感应电动势。

高中物理电学实验要点

高中物理电学实验要点

高中物理电学实验要点一、难点形成的原因1、对电流表、电压表的读数规则认识模糊,导致读数的有效数字错误2、对滑动变阻器的限流、分压两种控制电路的原理把握不准,导致控制电路选用不当3、对实验测量电路、电学仪器的选用原则把握不准,导致电路、仪器选用错误4、对电学实验的重点内容“电阻的测量”方法无明确的归类,导致思路混乱5、对于创新型实验设计平时缺乏对实验思想方法(如模拟法,转换法,放大法,比较法,替代法等)进行归纳,在全新的实验情景下,找不到实验设计的原理,无法设计合理可行的方案。

受思维定势影响,缺乏对已掌握的实验原理,仪器的使用进行新情境下的迁移利用,缺乏创新意识。

二、难点突破1、电流表、电压表的读数规则:电流表量程一般有两种——0.1~0.6A,0~3A;电压表量程一般有两种——0~3V,0~15V。

如图10-1所示:因为同一个电流表、电压表有不同的量程,因此,对应不同的量程,每个小格所代表的电流、电压值不相同,所以电流表、电压表的读数比较复杂,测量值的有效数字位数比较容易出错。

下面是不同表,不同量程下的读数规则:电压表、电流表若用0~3V、0~3A量程,其最小刻度(精确度)分别为0.1V、0.1A,为10分度仪表读数,读数规则较为简单,只需在精确度后加一估读数即可。

如图所示,电压表读数为1.88V,电流表读数为0.83A。

若指针恰好指在2上,则读数为2.00V(或A)。

电压表若用0~15V量程,则其最小刻度为0.5V,为2分度仪表读数,所读数值小数点后只能有一位小数,也必须有一位小数。

如图所示,若指针指在整刻度线上,如指在10上应读做10.0V,指在紧靠10刻度线右侧的刻度线上(即表盘上的第21条小刻度线)读数为10.5V,若指在这两条刻度线间的中间某个位置,则可根据指针靠近两刻度线的程度,分别读做10.1V,或10.2V,或10.3V,或10.4V,即使是指在正中央,也不能读做10.25V,若这样,则会出现两位不准确的数,即小数点后的2和5,不符合读数规则,如上图中所示,读数应为9.3V。

(完整版)高中物理电学实验重要知识点归纳

(完整版)高中物理电学实验重要知识点归纳

电学实验重要知识点归纳学好物理要记住:最基本的知识、方法才是最重要的. 秘诀:“想” 1。

关于实验要注意:描图要时分析点的走势,确定直线或曲线;用直线或圆滑曲线连线,点不一定都在线上; 反比关系常画成一个量与另一个量倒数成正比 用多次测量求平均值的方法能减小偶然误差 2.测量仪器的读数方法需要估读的仪器:在常用的测量仪器中,刻度尺、螺旋测微器、电流表、电压表、天平、弹簧秤等读数时都需要估读.根据仪器的最小分度可以分别采用1/2、1/5、1/10的估读方法,一般:最小分度是2的,(包括0.2、0。

02等),采用1/2估读,如安培表0~0。

6A 档; 最小分度是5的,(包括0.5、0.05等),采用1/5估读,如安培表0~15V 档;最小分度是1的,(包括0。

1、0.01等),采用1/10估读,如刻度尺、螺旋测微器、安培表0~3A 档、电压表0~3V 档等不需要估读的测量仪器:游标卡尺、秒表、电阻箱在读数时不需要估读;欧姆表刻度不均匀,可以不估读或按半刻度估读。

3.游标卡尺的读数量游标卡尺的读数方法是:以游标零刻度线为准在主尺上读出整毫米数L 1,再看游标尺上哪条刻度线与主尺上某刻度线对齐,由游标上读出毫米以下的小数L 2,则总的读数为:L 1+ L 2。

螺旋测微器的读数:螺旋测微器的读数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试读出下列螺旋测微器的读数(工作原理及读数方法与双缝干涉测波长中的测微目镜手轮的读数相同)〖解析〗从左到右测微目镜手轮的读书分别为:0.861mm ;3。

471mm ;7.320mm ;11。

472mm 按照有效数字规则读出下列电表的测量值。

⑴ ⑵接0~3V 量程时读数为________V 。

接0~3A 量程时读数为_______A 。

接0~15V 量程时读数为_______V 。

接0~0。

6A 量程时读数为______A 。

高中物理,电学实验必考知识点,汇总

高中物理,电学实验必考知识点,汇总

1使指针指示超1011 3 表,电流由 度的 ;0.6 A 量程估读到最小电表的正接线柱流入, 高中物理电学实验必考知识点汇总一、【基础回归】1.电流表、电压表、欧姆表的比较仪器电流表电压表极性 量程选择 读数3 V 和 3 A 量程估读到最小分度有正、负接 的 ;15 V 量程估读到最小分线 柱 的 电过满偏刻度 的5位置1分度的2欧姆表负接线柱流出使指针尽量指在 表 盘 的 中 间 表盘读数乘以相应挡位的倍率位置2.使用多用电表的“三注意”(1)电流的流向:使用欧姆挡时,多用电表内部电池的正极接黑表笔, 负极接红表笔,从电源外部看,电流从红表笔流入,从黑表笔流出。

(2)区分“机械凋零”和“欧姆调零”:“机械调零”使指针指在表 盘刻度左侧“0”位置,调整表盘下边的中间定位螺丝;“欧姆调零”使指针指在表盘刻度的右侧电阻刻度“0”位置,调整欧姆凋零旋钮。

3 3 测量结果 R = >R ,偏大 I x(3)倍率选择:使用欧姆挡测电阻时,表头指针示数过大或过小均有1 2较大误差,指针偏转角度在 满偏到 满偏之间读数较准确,例:待测电阻约为 2 k Ω ,应选用“×100”挡。

3.电流表内、外接法的区分与选择比较项目电路误差来源电流表内接法 电流表外接法电流表的分压 电压表的分流U测 I x适用条件R ≫R (测大电阻)xA UR = <R ,偏小测R ≫R (测小电阻)V x4.分压式与限流式的区分比较项目限流式接法 分压式接法电路电压调节的范围R x R +R xE ~E 00~E 电能损耗较少较多二、【高考典例】1.(2017·全国卷Ⅲ,23)图 1(a)为某同学组装完成的简易多用电表的电路图。

图中 E 是电池;R 、R 、R 、R 和 R 是固定电阻,R 是可变1 23456电阻;表头 的满偏电流为 250 μ A ,内阻为 480 Ω 。

虚线方框内为换挡开关,A端和B端分别与两表笔相连。

最新最全,高中物理《电学实验》,高考必考知识点,整体分析

最新最全,高中物理《电学实验》,高考必考知识点,整体分析

高中物理《电学实验》高考必考知识点整体分析高中物理《电学实验》在高考中属于必考部分,分值往往占10分之多。

目前,相关资料《电学实验》考点的归纳与总结只是单纯地自教材中各个实验本身着手,并没有一个自电学整体的高度来加以综合概括分析。

本文力图将《电学实验》自四个方面加以整体分析描述,使教材中的各个实验相应的知识点连成线,便于高三学生在短时间内熟练的掌握各个知识点,从而达到顺利解决高考中《电学实验》必考题的目的。

§§序言一、一切电学实验均可归总为伏安法测电阻;二、高中电学实验整体可分为四大部分:①测电阻②电表改装与校准③测电源电动势和内阻④多用电表的使用§§第一部分:测电阻一、电路整体构成:1.控制电路2.测量电路二、电路整体要求:1、安全第一:①闭合控制开关前“限流式”滑动变阻器接入电阻必须调到最大,以确保电路安全;②闭合控制开关前“分压式”滑动变阻器并联部分接入电阻必须调到最小,以确保电路安全。

2、精度第二:1以上,以减小读数时产生的电压表与电流表的指针偏转应保证在3偶然误差。

3、在确保安全前提之下,为保证精度,电源电动势E应选大一些。

三、控制电路的整体分析:(滑动变阻器的选择,近似认为电源内阻为零)1、控制电路连接方式:2、控制范围:(近似认为电源内阻为零)①电流:X X xR E I R R E ≤≤+0 电压:E U R R ER X X X≤≤+0 ②电流:XX R EI ≤≤0 电压:E U X≤≤03、控制电路的选择:①用限流式时不能确保R x 的安全时必须采用分压式;②实验要求R x 两端电压要求自零开始连续变化(描绘伏安特性曲线)时必须采用分压式;③“小分压,大限流”,当滑动变阻器总阻值R 0远小于被测电阻阻值R x ,若采用限流式,滑动变阻器对电路电流影响不大,此时采用分压式,调节范围大,滑动时利用到滑动变阻器的大部分电阻线,手动操作方便。

(完整版)高中物理电学知识归纳

(完整版)高中物理电学知识归纳

高中物理电学知识归纳一、静电场:静电场:概念、规律特别多,注意理解及各规律的适用条件;电荷守恒定律,库仑定律1.电荷守恒定律:元电荷191.610e C -=⨯2.库仑定律:2Qq F Kr= 条件:真空中、点电荷;静电力常量k=9×109Nm 2/C 2三个自由点电荷的平衡问题:“三点共线,两同夹异,两大夹小” 中间电荷量较小且靠近两边中电量较小的;313221q q q q q q =+常见电场的电场线分布熟记,特别是孤立正、负电荷,等量同种、异种电荷连线上及中垂线上的场强分布,电场线的特点及作用.3.力的特性(E):只要有电荷存在周围就存在电场 ,电场中某位置场强:q F E =(定义式)2KQ E r =(真空点电荷) dUE = (匀强电场E 、d 共线) 4.两点间的电势差:U 、U AB :(有无下标的区别)静电力做功U 是(电能⇒其它形式的能) 电动势E 是(其它形式的能⇒电能)Ed -qW U B A BA AB ===→ϕϕ=-U BA =-(U B -U A )与零势点选取无关) 电场力功W=qu=qEd=F 电S E (与路径无关) 5.某点电势ϕ描述电场能的特性:qW 0A →=ϕ(相对零势点而言) 理解电场线概念、特点;常见电场的电场线分布要求熟记,特别是等量同种、异种电荷连线上及中垂线上的场强特点和规律6.等势面(线)的特点,处于静电平衡导体是个等势体,其表面是个等势面,导体外表面附近的电场线垂直于导体表面(距导体远近不同的等势面的特点?),导体内部合场强为零,导体内部没有净电荷,净电荷只分布于导体外表面;表面曲率大的地方等势面越密,E 越大,称为尖端放电。

应用:静电感应,静电屏蔽7.电场概念题思路:电场力的方向⇒电场力做功⇒电势能的变化(这些问题是电学基础) 8.电容器的两种情况分析始终与电源相连U 不变;当d 增⇒C 减⇒Q=CU 减⇒E=U/d 减 仅变s 时,E 不变。

高中物理电学知识点大总汇

高中物理电学知识点大总汇

高中物理电学知识点大总汇1. 电荷和电场•电荷的性质:正电荷和负电荷•电荷的守恒定律•电场的概念和性质•电场的叠加原理•电场强度和电势差的关系2. 电流和电阻•电流的概念和电流强度的计算•电流的方向和电子流动的方向•电导率和电阻率的概念•欧姆定律和电阻的计算•阻值和电阻的关系3. 电压和电功率•电压的概念和电动势的计算•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中的电压分配•电功率的概念和计算•电功率和电流、电压的关系•短路和开路的概念和影响4. 电容和电路•电容的概念和电容的计算•并联电容和串联电容的等效电容计算•RC电路的充放电过程•瞬时电流和电荷的计算•电容和电压的关系及其应用5. 电磁感应和电磁波•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和楞次定律•电动势的概念和电磁感应的计算•电磁感应现象的应用•磁感应强度和电流的关系•电磁波的概念和特性6. 直流电路和交流电路•直流电路和交流电路的概念和特点•正弦交流电压和电流的特点•交流电路中的电阻、电感和电容•交流电路中的阻抗和相位角•交流电路的功率和功率因数7. 光电效应和半导体•光电效应的概念和实验现象•光电效应中的波粒二象性和爱因斯坦方程•光电效应的应用•半导体的概念和半导体材料的特性•P-N结和二极管的原理和应用8. 弦波和声音•弦波的概念和特性•简谐振动和波的参数•波的传播和波速的计算•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声音的频率和音高的关系9. 光的折射和光学仪器•光的折射定律和斯涅尔定律•光的全反射和光纤的原理•透镜和镜子的类型和特性•光学仪器的原理和应用•目镜和物镜的配焦和放大倍数10. 核物理和放射性•原子核的结构和核反应•核衰变和半衰期的概念•放射性的分类和辐射的防护•核能的利用和核裂变的原理•核聚变和核能的前景通过以上的总结,我们对高中物理电学知识点有了更全面的了解。

这些知识点是现代科学发展的基础,也是学习电学领域更高级的知识的基础。

希望这篇文章对你在学习电学知识时有所帮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欢迎阅读电学实验重要知识点归纳学好物理要记住:最基本的知识、方法才是最重要的。

秘诀:“想” 1.关于实验要注意:描图要时分析点的走势,确定直线或曲线;用直线或圆滑曲线连线,点不一定都在线上; 反比关系常画成一个量与另一个量倒数成正比 用多次测量求平均值的方法能减小偶然误差 2.测量仪器的读数方法需要估读的仪器:在常用的测量仪器中,刻度尺、螺旋测微器、电流表、电压表、天平、弹簧秤等读数时都需要估读。

根据仪器的最小分度可以分别采用1/2、1/5、1/10的估读方法,一般:最小分度是2的,(包括0.2、0.02等),采用1/2估读,如安培表0~0.6A 档; 最小分度是5的,(包括0.5、0.05等),采用1/5估读,如安培表0~15V 档;最小分度是1的,(包括0.1、0.01等),采用1/10估读,如刻度尺、螺旋测微器、安培表0~3A 档、电压表0~3V 档等不需要估读的测量仪器:游标卡尺、秒表、电阻箱在读数时不需要估读;欧姆表刻度不均匀,可以不估读或按半刻度估读。

3.游标卡尺的读数量游标卡尺的读数方法是:以游标零刻度线为准在主尺上读出整毫米数L 1,再看游标尺上哪条刻度线与主尺上某刻度线对齐,由游标上读出毫米以下的小数L 2,则总的读数为:L 1+ L 2。

螺旋测微器的读数:螺旋测微器的读数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试读出下列螺旋测微器的读数(工作原理及读数方法与双缝干涉测波长中的测微目镜手轮的读数相同)〖解析〗从左到右测微目镜手轮的读书分别为:0.861mm ;3.471mm ;7.320mm ;11.472mm 按照有效数字规则读出下列电表的测量值。

⑴ ⑵ 接0~3V 量程时读数为________V 。

接0~3A 量程时读数为_______A 。

接0~15V 量程时读数为_______V 。

接0~0.6A 量程时读数为______A 。

〖解析〗⑴2.17;10.8;⑵0.80;0.16 4微安表改装成各种表:关健在于原理首先要知:微安表的内阻、满偏电流、满偏电压。

(1)改为V 表:串联电阻分压原理 g ggg gg 1)R -(n R )u u -u (R Ru -u R u ==⇒= (n 为量程的扩大倍数)(2)改为A 表:并联电阻分流原理g g gg g g g R 1-n 1R I -I I R )R I -I (R I ==⇒= (n 为量程的扩大倍数) 5.电学实验仪器的选择:⑴根据不使电表受损和尽量减少误差的原则选择电表。

首先保证流过电流表的电流和加在电压表上的电压均不超过使用量程,然后合理选择量程,务必使指针有较大偏转(一般要大于满偏度的1/3),以减少测读误差。

0 1 2 3 0 5 10 15 V 00.2 0.40.6 0 1 2 3 AAVRAVR⑵根据电路中可能出现的电流或电压范围选择滑动变阻器,注意流过滑动变阻器的电流不超过它的额定值,对大阻值的变阻器,如果是滑动头稍有移动,使电流、电压有很大变化的,不宜采用。

考虑电表内阻的影响时,电压表和电流表在电路中, 既是电表,又是电阻。

已知内阻的电压表可当电流表使用;已知内阻的电流表可当电压表使用;已知电流的定值电阻可当电压表使用;已知电压的定值电阻可当电流表使用. 6.测量电路的选择测量电路( 内、外接法 ) 记忆决调 “内”字里面有一个“大”字类型 电路图 R 测与R 真比较 条件 计算比较法 己知R v 、R A 及R x 大致值时内R 测=IU U AR +=R X +R A > R X 适于测大电阻R x >v A R R外R 测=vx v x R v R R R R I I U+=+<R x 适于测小电阻R X <v A R R在V R 、A R 均不知的情况下,可采用试触法。

如图所示,分别将a 端与b 、c 接触,如果前后两次电流表示数比电压表示数变化明显,说明电压表分流作用大,应采用内接法;如果前后两次电压表示数比电流表示数变化明显,说明电流表分压作用大,应采用外接法。

滑动变阻器的分压、限流接法:为了改变测量电路(待测电阻)两端的电压(或通过测量电路的电流),常使滑动变阻器与电源连接作为控制电路,滑动变阻器在电路中主要有两种连接方式:如图(甲)为滑动变阻器的限流式接法,X R 为待测电阻。

它的接线方式是电源、滑动变阻器与待测电阻三者串联。

对待测电阻供电电压的最大调节范围是:E R R ER XX~+(X R 是待测电阻,R 是滑动变阻器的总电阻,不计电源内阻)。

如图(乙)是滑动变阻器的分压式接法。

接线方式是电源与滑动变阻器组成闭合电路,而被测电路与滑动变阻器的一部分电阻并联,该接法对待测电阻供电电压的调节范围是:E ~0(不计电源内阻时)。

选取接法的原则:①要求负载上电压或电流变化范围大,且从零开始连续可调,须用分压式接法。

②负载电阻R x 远大于滑动变阻器总电阻R 时,须用分压式接法,此时若采用限流式接法对电路基本起不到调节作用。

③采用限流电路时,电路中的最小电流(电压)仍超过电流表的量程或超过用电器的额定电流(电压)时,应采用变阻器的分压式接法。

④负载电阻的阻值R x 小于滑动变阻器的总电阻R 或相差不大,并且电压表、电流表示数变化不要求从零开始起调,可用限流式接法。

⑤两种电路均可使用时应优先用限流式接法,因为限流电路结构简单,总功率较小。

甲乙ab c描绘小电珠的伏安特性曲线器材:电源(4-6v)、直流电压表、直流电流表、滑动变阻器、小灯泡(4v,0.6A 3.8V,0.3A)灯座、单刀开关,导线若干注意事项:①因为小电珠(即小灯泡)的电阻较小(10Ω左右)所以应该选用安培表外接法。

②小灯泡的电阻会随着电压的升高,灯丝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且在低电压时温度随电压变化比较明显,因此在低电压区域内,电压电流应多取几组,所以得出的U-I曲线不是直线。

为了反映这一变化过程,③灯泡两端的电压应该由零逐渐增大到额定电压(电压变化范围大)。

所以滑动变阻器必须选用调压接法。

在上面实物图中应该选用上面右面的那个图,④开始时滑动触头应该位于最小分压端(使小灯泡两端的电压为零)。

⑤说明灯丝的电阻随温度升高而增大,也就说明金属电阻率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若用U-I曲线,则曲线的弯曲方向相反。

)⑥若选用的是标有“3.8V 0.3A”的小灯泡,电流表应选用0-0.6A量程;电压表开始时应选用0-3V 量程,当电压调到接近3V时,再改用0-15V量程。

练习使用多用电表[实验步骤]1.机械调零,用小螺丝刀旋动定位螺丝使指针指在左端电流零刻度处,并将红、黑表笔分别接入“+”、“-”插孔。

2.选挡:选择开关置于欧姆表“×1”挡。

3.短接调零:在表笔短接时调整欧姆挡的调零旋钮使指针指在右端电阻零刻度处,若“欧姆零点”旋钮右旋到底也不能调零,应更换表内电池。

4.测量读数:将表笔搭接在待测电阻两端,读出指示的电阻值并与标定值比较,随即断开表笔。

5.换一个待测电阻,重复以上2、3、4过程,选择开关所置位置由被测电阻值与中值电阻值共同决定,可置于“×1”或“×10”或“×100”或“×1k”挡。

6.多用电表用完后,将选择开关置于“OFF”挡或交变电压的最高挡,拔出表笔。

[注意事项]1.每次换档必须重新电阻调零。

2.选择合适的倍率档,使指针在中值电阻附近时误差较小。

若指针偏角太大,应改换低挡位;若指针偏角太小,应改换高挡位。

每次换挡后均要重新短接调零,读数时应将指针示数乘以挡位倍率。

3.测电阻时要把选择开关置于“ ”档。

4.不能用两手同时握住两表笔金属部分测电阻。

5.测电阻前,必须把待测电阻同其它电路断开。

6.测完电阻,要拔出表笔,并把选择开关置于“OFF”档或交流电压最高档。

电表长期不用时应取出电池,以防电池漏电。

7.多用电表在使用前,应先观察指针是否指在电流表的零刻度,若有偏差,应进行机械调零。

8.8.欧姆表内的电池用旧了,用此欧姆表测得的电阻值比真实值偏大。

9.多用电表无论作电流表、电压表还是欧姆表使用,电流总是从正接线柱流入,从负接线柱流出欧姆表中电流的方向是从黑表笔流出,经过待测电阻,从红表笔流入.注意二极管的单向导电性.电流从正极流入电阻较小,从正极流出时电阻较大。

测定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用电流表和电压表测)实验原理 如图所示,改变R 的阻值,从电压表和电流表中读出几组I 、U 值,利用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求出几组 、r 值,最后分别算出它们的平均值。

此外,还可以用作图法来处理数据。

即在坐标纸上以I 为横坐标,U 为纵坐标,用测出的几组I 、U 值画出U -I 图象(如图2)所得直线跟纵轴的交点即为电动势值,图线斜率的绝对值即为内电阻r 的值。

[实验器材]待测电池,电压表(0-3V ),电流表(0-0.6A ),滑动变阻器(10Ω),电键,导线。

[实验步骤]1.电流表用0.6A 量程,电压表用3V 量程,按电路图连接好电路。

2.把变阻器的滑动片移到一端使阻值最大。

3.闭合电键,调节变阻器,使电流表有明显示数,记录一组数据(I 1、U 1),用同样方法测量几组I 、U 的值。

4.打开电键,整理好器材。

5.处理数据,用公式法和作图法两种方法求出电动势和内电阻的值。

[注意事项]1.为了使电池的路端电压变化明显,电池的内阻宜大些,可选用已使用过一段时间的1号干电池。

2.干电池在大电流放电时,电动势 会明显下降,内阻r 会明显增大,故长时间放电不宜超过0.3A ,短时间放电不宜超过0.5A 。

因此,实验中不要将I 调得过大,读电表要快,每次读完立即断电。

3.要测出不少于6组I 、U 数据,且变化范围要大些,用方程组求解时,要将测出的I 、U 数据中,第1和第4为一组,第2和第5为一组,第3和第6为一组,分别解出 、r 值再平均。

4.在画U -I 图线时,要使较多的点落在这条直线上或使各点均匀分布在直线的两侧。

个别偏离直线太远的点可舍去不予考虑。

这样,就可使偶然误差得到部分的抵消,从而提高精确度。

5.干电池内阻较小时路端电压U 的变化也较小,即不会比电动势小很多,这时,在画U -I 图线时,纵轴的刻度可以不从零开始,而是根据测得的数据从某一恰当值开始(横坐标I 必须从零开始)。

但这时图线和横轴的交点不再是短路电流。

不过直线斜率的绝对值照样还是电源的内阻。

U /V I /Ao0.2 0.43.02.01.0 VA RS。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