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古文

合集下载

小古文50篇

小古文50篇

小古文50篇1、孔子访子规子问于孔子曰:“子之远人何如?”孔子曰:“远人必守其先民之道,爱其亲,敬其长,事其师,友其友,仁于众而不慢,君子之道也。

”子曰:“然则如之何而不仁?”孔子曰:“蓍龟之忧,蚕食谷,害人多而利少。

虽有仁,然而不能以此至则也。

”2、孔子谈犹抱琴子路问于孔子曰:“仁者何以犹抱琴乎?”孔子曰:“仁者抱琴以表其道,非以思其役,役者不必乐,其乐则至矣。

故仁者抱琴,则是以和万民,其乐则至矣。

”3、孔子谈贤德子路问于孔子曰:“仁者何以贤德也?”孔子曰:“仁者之道贤德也,莫若仁慈,仁慈则得之矣。

贤者为民有善,而以礼立也。

贤者又仁也,莫若敬也,敬而行之,则民众何异哉?”5、孔子谈明智子贡问于孔子曰:“仁者何以明智也?”孔子曰:“仁者必有明智,明智者能察言,察事而求之以其正。

仁者行而不说,而君子亦善之。

故明智者仁之具也。

”7、孔子谈献身子曰:“仁者何以献身也?”孔子曰:“仁者必以献身,献身者不自喜而使民获乐;献身者能自受忧而使民免祸。

故仁者必以献身也。

”8、孔子谈人生子曰:“仁者何以把握人生也?”孔子曰:“仁者必把握人生,把握人生者必以有道之知,能把握人心而乐其志;把握人生者所不可免,不忧而止之。

故仁者必把握人生也。

”9、孔子谈平等子禽问于孔子曰:“仁者何以平等也?”孔子曰:“仁者必平等,平等者量一同卑而高,卑者与高者同矣;平等者不分上下,所以为民有善,则同心而乐之。

故仁者必平等也。

”。

最短的小古文16篇

最短的小古文16篇

最短的小古文16篇以下是最短的16篇小古文:1.《画》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

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2.《月》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3.《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4.《春晓》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5.《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6.《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7.《回乡偶书》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催。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8.《凉州词》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9.《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10.《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11.《早发白帝城》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12.《夜宿山寺》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13.《赠汪伦》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14.《望天门山》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15.《别董大》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16.《塞下曲》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经典小古文100篇

经典小古文100篇

经典小古文100篇经典小古文100篇1.《关雎》: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2.《离骚》:登彼北山,采其蕙芷;于以采之,挹涉东海。

3.《庐山谣》:庐山谷中道路长,崔嵬势若飞龙狂;左侧立峰绝壁小,右方回河大海浪。

4.《陋室铭》: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5.《鹿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6.《寻隐者不遇》: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7.《悯农》: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8.《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9.《上邪》: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

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

10.《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11.《赤壁赋》: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12.《观书有感》: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13.《桃花源记》:初至轩辕,问曰:“里有仙人无?”答曰:“有。

”“如何得至?”答曰:“枫叶泛舟,日暮而至。

左右山高,中有一口渊。

渊口紫气蒸腾,往往飞下白鹿,止善人取之,可以与众同乐。

”14.《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15.《游园不值》: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16.《滕王阁序》:臣心既灵,又闲。

故作此篇,兼怀左迁至蓝田县久客故人。

清旦,有客从外来,道问山盟旧事,殆辞。

17.《将进酒》: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18.《神曲》:在理论中,我们不能分辨物态的存在方式,因为这些存在方式(如像心态和左右)都是基于我们早已信仰、已接受的智觉规范的。

19.《左传》:天监鸣动,灵士惊骇,惟伯奇曰:“此复为赵且乐邪?”臧文仲曰:“知之至乎哉!”20.《右传》:天下大事,必作于细。

最简单的小古文10篇

最简单的小古文10篇

最简单的小古文10篇1. 《诫子书》- 作者:诸葛亮-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2. 《爱莲说》- 作者: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3. 《陋室铭》- 作者:刘禹锡-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4. 《答谢中书书》- 作者:陶弘景-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5. 《记承天寺夜游》- 作者:苏轼-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6. 《与朱元思书》- 作者:吴均-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望而生畏,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小古文100篇

小古文100篇
殿赋》,至于今日,十年一理,犹不遗忘;
二十之外,所诵经书,一月废置,便至荒芜
矣。然人有坎壈,失于盛年,犹当晚学,不
可自弃。幼而学者,如日出之光,老而学者,
如秉烛夜行,犹贤乎瞑目而无见者也。
小古文一百篇
95、名之与实

名之与实,犹形之与影也。德艺周厚,则名必善焉;容 色姝丽,则影必美焉。今不修身而求令名于世者,犹貌 甚恶而责妍影于镜也。上士忘名,中士立名,下士窃名。
71、狐与葡萄
• 昔有一狐,见葡萄满架,万紫千红,累累可爱, 垂涎久之。奈无猿升之技,不能大快朵颐。望 则生怨,怨则生怒,怒则生诽,无所不至。乃 口是心非,自慰曰:“似此葡萄绝非贵重之品, 罕见之物。况其味酸涩,吾从不下咽。彼庸夫 俗子方以之为食也。” • 此如世间卑鄙之辈,见人才德出众,自顾万不 能到此地步,反诋毁交加,假意清高。噫,是 谓拂人之性,违心之谈也。
小古文一百篇
小古文一百首
经典诵读
(81-90)
小古文一百篇
奕秋学奕
经典诵读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 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 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 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 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 非然也。 81
小古文一百篇
纪昌学射
甘蝇,古之善射者,彀弓而兽伏鸟下。弟子名 飞卫,学射于甘蝇,而巧过其师。纪昌者,又学射于 经典诵读 飞卫。飞卫曰:“尔先学不瞬,而后可言射矣。”纪 昌归,偃卧其妻之机下,以目承牵挺。二年之后,虽 锥末倒眥,而不瞬也。以告飞卫。飞卫曰:“未也, 必学视而后可,视小如大,视微如著,而后告我。” 昌以牦悬虱于牖,南面而望之,旬月之间,浸大也; 三年之后,如车轮焉。以睹余物,皆丘山也。乃以燕 角之弧,朔蓬之竿射之,贯虱之心而悬不绝。以告飞 卫,飞卫高蹈拊膺曰:“汝得之矣。”

小古文100篇(纯文字打印版)

小古文100篇(纯文字打印版)
小古文一百篇 (51~60)
7
《小古文 100 篇》经典诵读
兰老师整理
51、大禹治水 尧舜时,九河不治,洪水泛滥。尧用鲧治水,鲧用雍堵之法,九年而无功。
后舜用禹治水,禹开九州,通九道,陂九泽,度九山。疏通河道,因势利导, 十三年终克水患。一成一败,其治不同也。
52. 女娲补天 往古之时,四极废,九州裂,天不兼覆,地不周载。火爁焱而不灭,水浩洋而
大风、封豖希、修蛇,皆为民害。尧乃使后羿诛凿齿于畴华之野,杀九婴于凶水 之上,缴大风于青丘之泽,上射九日而下杀猰貐,斩修蛇于洞庭,擒封豨于桑 林。万民皆喜,置尧以为天子。
56. 性 缓 人性缓,冬日共人围炉,见人裳尾为火所烧,乃曰:“有一事,见之已久,
欲言恐君性急,不言又恐伤君。然而言是耶?不言是耶?”人问何事,曰:“火 烧君裳。”其人遽收衣而怒曰:“何不早言?”曰:“我道君性急,果然。”
或三三五五踏青陌上,寻芳水滨,桃红柳绿,日丽风和,一年节令此为最佳时 也。
48、苏堤杂花 苏公堤,春时晨光初起,宿雾未散,杂花生树,飞英蘸波,纷披掩映,如
列金铺绣。览胜者咸谓四时皆宜,而春晓为最。
49、浙江之潮 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盛。方其远出海门,仅如
银线;既而渐进,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大声如雷霆,震撼激射,吞天沃日, 势极雄豪。杨诚斋诗云“海涌银为郭,江横玉系腰”者是也。
37. 道与德 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子曰:“德不孤,必有邻。”
38. 君子与小人 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5
《小古文 100 篇》经典诵读
子曰:“君子泰而不骄,小儿骄而不泰。” 子曰:“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小学必背小古文15篇(原文+译文)

小学必背小古文15篇(原文+译文)

小学必背小古文15篇(原文+译文版)杨氏之子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

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

为设果,果有杨梅。

孔指以示儿曰:“此乃君家果。

”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译文】梁国有户姓杨人家的九岁儿子,十分聪明。

孔君平来拜访他的父亲,他父亲不在家,孔君平就把这个孩子叫了出来。

孩子端出水果,水果中有杨梅。

孔君平指着杨梅给孩子看,说:“这是你家的水果。

”孩子马上回答说:“没听说过孔雀是您家的鸟。

”自相矛盾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

”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

”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

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译文】楚国有个卖盾和矛的人,夸耀说:“我的盾很坚固,任何事物都不能穿透它。

”又夸耀他的矛说:“我的矛很锋利,任何事物没有不穿透的。

”有人问:“用你的矛穿透你的盾,会怎么样?”这个人无法回答。

无法穿透的盾和没有穿不透的矛,不能够同时存在。

古人谈读书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

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

三到之中,心到最急。

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译文】我曾经说:读书讲究“三到”。

即读书时要专心,要认真看,要诵读。

心思不在书本上,那么眼睛就不会仔细看;心和眼既然没有专注统一,却只是随随便便地读,那么一定不会记住,就算记住了也记不长久。

这三到中,心到最重要。

若心神集中了,眼和口还会不集中吗?铁杵成针磨针溪,在象耳山下。

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

过是溪,逢老媪方磨铁杵。

问之,曰“欲作针。

”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译文】磨针溪,在象耳山下。

世人传说李白在象耳山中读书,还没有完成学业,便放弃离开了。

路过这条小溪,遇到老妇人正在磨铁棒。

李白问她做什么,老妇人说:“想要磨成针。

”李白被她的意志感动便回去完成学业。

〖小故事大道理〗面对困难,我们要保持恒心,持之以恒,而非半途而废,只有目标专一而不三心二意,才能实现目标。

小古文100篇(带注释)

小古文100篇(带注释)

小古文一宣篇读书,始读,未知有疑;其次,则渐渐有疑;中则节节有疑。

过了这一番,疑渐渐释,以至融会贯通,都无所疑,方始是学。

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

译文:书刚开始读的时候,不觉得会有什么疑问;但读着读着,慢慢就会出现一些问题;读到一半时,每个小节都会产生疑问。

再往下读,疑问就会慢慢被解决。

最终达到融会贯通的程度,所遇的问题都被解决了,这才能称得上是学习。

读书不会产生疑问的人,需要教给他独立思考的方法,使之头脑里“有疑”;学会了“有疑”,就要想办法去钻研,千方百计去解决疑问,到这里才是真正的进步。

1.朗读句子,给每个分句各作一次停顿,划上“/” 0以致/融会贯通,都/无所疑,方始/是学。

2.解释带点字的意思。

疑渐渐释解释方始是学正读书无疑者……的人•• •3.朱嘉在本文中说明,读书想有长进须经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无疑者须教有疑”,第二阶段是“ 有疑者,却要无疑” o (均用原文回答)4.孟子说过:“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请结合本文,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看法。

完全相信书本上的知识不如没有书。

我们对于书本上的知识要敢于质疑,有分辨,有判别。

17、铁杵磨针磨针溪,在眉州象耳山下。

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

过小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

”白笑其拙。

老妪曰:“功到自然成耳。

”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译文:磨针溪,在眉州的象耳山下。

传说李白在山中读书的时候,没有完成好自己的功课,就出去玩了。

他路过一条小溪,见到一个老妇人在那里磨一根铁棒,于是就问这位老妇人在干什么。

老妇人说:“要把这根铁棒磨成针。

”李白笑老妇人太愚钝了。

老妇人说:〃只要功夫到了没有什么做不了的。

〃李白十分惊讶这位老妇人的毅力,于是就回去把自己的功课完成了。

第五组智慧少年18、称象曹操得巨象,欲知其轻重,不能称。

操之幼子名冲,告操曰:“置象于船上,刻其水痕所至。

去象,将他物积载船中,使水及原痕。

复称他物,则象重可知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放风筝青草地,放风筝,汝前行,吾后行。

2乡村乡间农家,竹篱茅屋,临水成村。

水边杨柳数株,中夹桃李,飞燕一双,忽高忽低,来去甚捷。

3芦花水滨多芦荻。

秋日开花,一片白色,西风吹来,花飞如雪。

4荷池中种荷,夏日开花,或红或白。

荷梗直立。

荷叶形圆。

茎横泥中,其名曰藕。

藕有节,中有孔,断之有丝。

5菊菊花盛开,清香四溢。

其瓣如丝,如爪。

其色或黄、或白、或赭(zhe三声)、或红。

种类繁多。

性耐寒,严霜既降,百花零落,惟菊独盛。

6雨今日天阴,晓雾渐浓,细雨如丝。

天晚雨止,风吹云散,明月初出。

7雪冬日严寒,木叶尽脱,阴云四布,弥漫天空,飞鸦千百成群,未暮归林。

夜半,北风起,大雪飞。

清晨,登楼远望,山林屋宇,一白无际,顿为银世界,真奇观也。

8 日月星日则有日,夜则有月,夜又有星。

三者之中,日最明,月次之,星又次之。

9 日时一日一夜,分为十二时。

子丑寅(yao三声)卯(mao 三声),辰巳(si四声)午未,申酉(you三声)戌(xu一声)亥,是也。

夏日长而夜短,冬日短而夜长。

夜半为子,日中为午。

午前曰上午,午后曰下午。

10 猫捕鱼缸中有金鱼,一猫伏缸上,欲捕食之,失足坠水中,急跃起,全身皆湿。

11 猫斗黄白二猫,斗于屋上,呼呼而鸣,耸毛竖尾,四目对射,两不相下。

久之,白猫稍退缩,黄猫奋起逐之,白猫走入室,不敢复出。

12 龟兔竞走龟与兔竞走,兔行速,中道而眠,龟行迟,努力不息。

及兔醒,则龟已先至矣。

13 五官争功口与鼻争高下。

口曰:“我谈古今是非,尔何能居上我?”鼻曰:“饮食非我不能辨。

”眼谓鼻曰:“我近鉴毫端,远观天际,唯我当先。

”又谓眉曰:“尔有何功居上我?”眉曰:“我虽无用,亦如世有宾客,何益主人?无即不成礼仪。

若无眉,成何面目?”14 读书飞禽走兽,饥知食,渴能饮,又能营巢穴为休息之所。

其异者,能为人言。

惟不知读书,故终不如人。

人不读书,则与禽兽何异?15 读书有三到读书须有三到:心到、眼到、口到。

心不在此,则眼看不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也不能久也。

三到之中,心到最急。

心既到矣,眼口岂有不到者乎?16 读书须有疑读书,始读,未知有疑;其次,则渐渐有疑;中则节节有疑。

过了这一番,疑渐渐释,以致融会贯通,都无所疑,方始是学。

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

17 铁杵磨针磨针溪,在眉州象耳山下。

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

过小溪,逢老媪(ao三声)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

”白笑其拙。

老妪(yu四声)曰:“功到自然成耳。

”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18 称象曹操得巨象。

欲知其轻重。

不能称。

曹之幼子名冲,告操曰:“置象于船上,刻其水痕所至。

去象,将他物积载船中,使水及原痕。

复称他物,则象重可知矣。

19 道边李苦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

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惟戎不动。

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

”取之,信然。

20 破瓮救友光生七岁,凛然如成人,闻讲《左氏春秋》,爱之,退为家人讲,即了其大指。

自是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

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翁破之,水迸,儿得活。

21 孔融让梨孔融四岁,与诸兄同食梨,融独择小者,父问故,融曰,儿年幼,当取小者。

22守株待兔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耒(lei三声)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23 揠苗助长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ya四声)之者,茫茫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gao三声)矣。

24 狐假虎威虎求百兽而食之,得狐。

狐曰:“子无敢食我也。

天帝使我长百兽,今子食我,是逆天地命也。

子以我为不信,吾为子先行,子随我后,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

兽见之皆走。

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以为畏狐也。

25 南辕北辙今者臣来,见人于大行,方北面而持其驾,告臣曰:“我欲之楚。

”臣曰:“君之楚,将奚为北面?”曰:“吾用多。

”臣曰:“用虽多,此非楚之路也。

”曰:“吾御者善。

”此数者愈善,而离楚愈远耳。

26 盘古开天地天地混沌如鸡子,盘古生其中。

万八千岁,天地开辟,阳清为天,阴浊为地。

盘古在其中,一日九变,神于天,圣于地。

天日高一丈,地日厚一丈,盘古日长一丈,如此万八千岁。

天树极高,地数极深,盘古极长。

……故天去地九万里。

27 夸父逐日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

未至,道渴而死。

弃其杖,化为邓林。

28 共工触山昔者共工与颛(zhuan一声)顼(xu一声)争为帝,怒而触不周山,天柱折,地维绝。

天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地覆东南,故水潦尘埃归焉。

29 刑天舞干戚刑天与帝争神。

帝断其首,葬于常羊之野。

乃以乳为目,以脐为口,操干戚而舞。

30 舜耕历山舜耕历山,历山之人皆让畔;渔雷泽,雷泽上人皆让居;陶河滨,河滨器皆不苦窳(yu三声)。

一年而所居成聚,二年成邑,三年成都。

尧乃赐舜衣,与琴,为筑仓廪(lin三声),予牛羊。

31欧阳苦读欧阳公四岁而孤,家贫无资。

太夫人以荻画地,教以书字。

多诵古人篇章。

及其稍长,而家无书读,就闾(lv二声)里士人家借而读之,或因而抄录。

以至昼夜忘寝食,惟读书是务。

自幼所作诗赋文字,下笔已如成人。

32 推敲岛初赴举京师,一日驴上得句云:“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始欲着“推”字,又欲着“敲”字,练之未定,遂于驴上吟哦,时时引手作推敲之势。

时韩愈吏部权京兆,岛不觉冲至第三节。

左右拥至尹前,岛俱对所得诗句云云。

韩立马良久,谓岛曰:“作敲字佳矣。

”遂与并辔(pei四声)而归。

流连论诗,与为布衣之交。

33 怀素写字怀素居零陵时,贫无纸可书,乃种芭蕉万余株,以蕉叶供挥洒,名其庵曰“绿天”。

书不足,乃漆一盘书之,又漆一方板,书之再三,盘板皆穿。

34 王冕好学冕(mian三声)七八岁时,父命牧牛陇上,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已,辄默记。

暮归,忘其牛,父怒挞(ta四声)之。

已而复如初。

母曰:“儿痴如此,曷(he二声)不听其所为?”冕因去,依僧寺以居。

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旦。

35 宋濂嗜学余幼时即嗜学。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佛之怠。

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36 学习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悦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wang三声),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由!诲(hui四声)女(ru三声)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37 道与德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xing三声)也。

”子曰:“德不孤,必有邻。

”38 君子与小人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子曰:“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

”子曰:“君子欲讷(ne四声)于言而敏于行。

”39 意志和品质子曰:“譬(pi四声)如为山,未成一篑(kui四声),止,吾止也。

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diao一声)也。

”40 孝孟懿(yi四声)子问孝。

子曰:“无违。

”孟武伯问孝。

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

”子游问孝。

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

至于犬马,皆能有;不敬,何以别乎?”子夏问孝。

子曰:“色难。

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zhuan四声),曾是以为孝乎?”41 叶公好龙叶公子高好龙,钩以写龙,凿以写龙,屋室雕文以写龙。

于是天龙闻而下之,窥头于牖(you三声),施(yi四声)尾于堂。

叶公见之,弃而还(xuan二声)走,失其魂魄,五色无主。

是叶公非好龙也,好夫似龙而非龙者也。

42 郑人买履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duo二声)其足,而置之其坐。

至之市,而忘操之。

已得履,谓曰:“吾忘持度(du四声)!”反归取之。

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du四声),无自信也。

”43 买椟(du)还珠楚人有卖其珠于郑者,为木兰之柜,熏以桂椒,缀以珠玉,饰以玫瑰,辑(ji二声)以羽翠。

郑人买其椟而还其珠。

此可谓善卖椟矣,未可谓善鬻(yu四声)珠也。

44 自相矛盾楚人有卖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

”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於物无不陷也。

”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fu二声)能应也。

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45 滥竽充数齐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

南郭处(chu三声)士请为王吹竽,宣王悦之,廪(lin三声)食(si四声)以数百人。

宣王死,湣(min)王立,好(hao四声)一一听之,处士逃。

46 山川之美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yu四声)其齐者。

47 春日寻芳时芳草鲜美,儿童放纸鸢于村外;春花绚烂,妇女戏秋千于杏院。

小姊妹或三三五五踏青陌之上,寻芳水滨,桃红柳绿,日丽风和,一年节令,此为最佳时也。

48 苏堤杂花苏公堤,春时晨光初起,宿(su四声)雾未散,杂花生树,飞英蘸波,纷披掩映,如列锦铺秀。

览胜者咸谓四时皆宜,而春晓为最。

49 浙江之潮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

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最盛。

方其远出海门,仅如银线;既而渐进,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

大声如雷霆,震撼激射,吞天沃日,势极雄豪。

杨诚斋诗云“海涌银为郭,江横玉系腰”者是也。

50 湖心亭看雪余住西湖。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是日更(geng 一声)定矣,余rao(上下结构,如+手读rao二声)一小船,拥毳(cui四声)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雾凇(song 一声)沆(hang四声)砀(dang四声),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