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鹏教育2019秋季文学理论研究离线作业答案
奥鹏教育《文学概论》模拟试题附答案教材

北京语言大学网络教育学院《文学概论》模拟试卷一一、【单项选择题】1、以“生活-作家-作品-读者”系统为对象的责备方法是(C)。
[A]文学现象责备[B]文学看法责备[C]文学过程责备[D]文学责备形态学2、美国学者艾布拉姆斯在《镜与灯》一书中提出的文学四因素是指(C)。
[A]思想、生活、技巧、知识[B]情节、构造、人物、事件[C]作品、作家、读者、世界[D]创作、文本、流传、阅读3、表现手法是指文学创作中作家运用语言,塑造艺术形象,传达作家审美体验所采纳的各种详细的艺术手段和方法;主要包含( D )。
[A] 白描、表达、抒怀、谈论[B] 描绘、表达、旁白、谈论[C] 白描、表达、旁白、谈论[D] 描绘、表达、抒怀、谈论4、文学理论是一门属于社会科学的学科,是一门(B)。
[A] 无心识性的学科[B] 意识形态性很强的学科[C] 审盛情识性的学科[D] 非意识形态性的学科5、即便在自然这一审美对象眼前,人也是经过( A ),才使得自然成为拥有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
[A] 自然的人化[B] 自然对理念确实证[C] 自然规律的自我展现[D] 完整适应自然规律6、主假如在责备地继承(A )的基础上,马克思、恩格斯合作创办了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
[A] 德国古典哲学、文学、文艺学[B] 英国幻想社会主义的文学思想[C] 法国唯心主义的美学和文学思想[D] 古希腊的文艺思想7、审美评论是包含在文学活动中的作家或读者的(B)。
[A] 意志态度[B] 主观感情态度[C] 客观理智态度[D] 既有主观态度,又有客观态度8、提出“文学生产的客体即原始想象”这一学说的是(A)。
[A] 荣格[B] 弗洛伊德[C] 马斯洛[D] 萨特9、(C)是驱遣作家投入文学生产的一股内在动力。
[A] 资料贮备[B] 艺术发现[C] 创作动机[D] 创作灵感10、( B )偏向于“修饰”人物或事件,把与人太贴近的事物或现象从身旁推开,以造成似曾相逢的生分感。
奥鹏东师2019年秋季《课程与教学概论(高起专)》离线考核参考答案

离线作业考核
《课程与教学概论》
满分100分
一、辨析题(每题15分,共30分)
1、教学艺术是一门特殊的艺术。
【标准参考答案】
对。
教学艺术就是教师在课堂上遵照教学法则和美学尺度的要求,灵活运用语言、表情、动作、心理活动、图象组织、调控等手段,充分发挥教学情感的功能,为取得最佳教学效果而施行的一套独具风格的创造性教学活动。
2、结合教学模式的有关特点判断:没有一种教学模式对教学活动是普遍适用的。
【标准参考答案】
错误。
根据教学模式的特点,可将教学模式定义为:教学模式是指建立在一定的教学理论基础之上,为实现特定的教学目的,将教学的诸要素以特定的方式组合具有相对稳定的结构,具有可操作性的教学模型。
在教学模式中包含有一种或多种教学策略。
所以每种教学模式都有自己的适应范围和一定的局限性,没有普遍适用的教学模式。
比如卫生课、防疫课、等关系公共卫生和安全健康的内容都适合上大课,免除了分头授课因为师资力量不足和授课者水平参差不齐带来的弊端,能让听众得到真知灼见。
二、简答题(每题8分,共40分)
1、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是什么?
【标准参考答案】
邓小平同志的关于“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和江泽民同志的“三个代表”。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2、基础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有哪些?
【标准参考答案】
新课程的培养目标应体现时代要求,要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
[奥鹏]东北师范-语文学科教学论19秋在线作业1资料答案4
![[奥鹏]东北师范-语文学科教学论19秋在线作业1资料答案4](https://img.taocdn.com/s3/m/3461f9a208a1284ac950431e.png)
语文学科教学论19秋在线作业1【东北师范大学】4
试卷总分:100 得分:100
一、单选题 (共 10 道试题,共 30 分)
1.()就是人脑对有关信息进行编码、贮存和提取的认知加工过程。
[A.]识记
[B.]记忆
[C.]联想
[D.]注意
[提示:请根据所学知识,完成本题]
正确答案是:B
2.十分重视“诗书教化”的教育家是
[A.]朱熹
[B.]孟子
[C.]孔子
[D.]墨子
[提示:请根据所学知识,完成本题]
正确答案是:C
3.()就是人脑对有关信息进行编码、贮存和提取的认知加工过程。
[A.]识记
[B.]记忆
[C.]联想
[D.]注意
[提示:请根据所学知识,完成本题]
正确答案是:B
4.在()语文教育从内容到形式都发生了某种程度的转变,逐渐从“经学”、“史学”、“伦理学”等转到了“中国文学”的轨道上来。
[A.]近代
[B.]现代
[C.]当代
[D.]古代
[提示:请根据所学知识,完成本题]
正确答案是:A
5.()是以了解文字意义为中心的一种复杂的智力活动。
[A.]阅读
[B.]理解
[C.]感知
[D.]思维
[提示:请根据所学知识,完成本题]
正确答案是:A。
[奥鹏]东北师范-大学语文19秋在线作业1资料答案3
![[奥鹏]东北师范-大学语文19秋在线作业1资料答案3](https://img.taocdn.com/s3/m/356aaf270b4e767f5acfce5c.png)
大学语文19秋在线作业1【东北师范大学】1
试卷总分:100 得分:100
一、判断题 (共 14 道试题,共 28 分)
1.初唐四杰:初唐文学家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的合称。
[A.]错误
[B.]正确
[提示:请根据所学知识,完成本题]
正确答案是:B
2.小说家的话本称小说,多为短篇故事。
[A.]错误
[B.]正确
[提示:请根据所学知识,完成本题]
正确答案是:B
3.花间词词风香软浮艳,落笔多在闺房,描写情爱,以堆砌华艳的词藻来形容妇女的服饰体态,“花间”得名于张泌的《蝴蝶儿》词“还似花间见,双双对对飞。
”
[A.]错误
[B.]正确
[提示:请根据所学知识,完成本题]
正确答案是:B
4.李清照词清新自然、流畅洁净,“别是一家”,后人称她这种词为“安易体”。
[A.]错误
[B.]正确
[提示:请根据所学知识,完成本题]
正确答案是:A
5.《论语》是一部记录孔子弟子及其言行的书,从文体上看属于语录体。
[A.]错误
[B.]正确
[提示:请根据所学知识,完成本题]
正确答案是:B
6.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
山头斜照却相迎。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A.]错误
[B.]正确
[提示:请根据所学知识,完成本题]。
大工19秋《文学》在线作业2满分答卷

大工19秋《文学》在线作业2满分答卷1. 简答题:a. 文学作品的文本特征是指作品本身的特点和特色。
这些特征包括文字表达方式、句法结构、修辞手法、情节设置、人物形象等。
文学作品的文本特征可以反映出作者的创作风格和意图,同时也是读者理解和解析作品的重要依据。
b. 文化背景对文学作品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文化背景可以塑造作品的主题和情感。
不同的文化背景会使得作品的内涵和表达方式产生差异,通过文化背景的烘托,文学作品可以更好地诠释作者想要传递的信息。
- 文化背景可以影响作品的语言和形式。
不同的语言和文化具有不同的表达方式和艺术风格,这些特点往往会反映在文学作品中。
作品所处的文化背景也会决定作品的形式,如诗歌、小说、散文等。
2. 分析题:a. 从诗歌《登鹳雀楼》中可以看出,王之涣运用了丰富的修辞手法和意象来表达自己脱离尘世之感。
诗中的"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是典型的夸张与夸赞,通过描绘壮丽景象,突出自然的壮丽之美。
另外,诗中也运用了"白云朝晖欲栖雁"和"北风卷地白草折"等意象,用以映衬主题和增强诗歌的意境感。
b. 从小说《红楼梦》中可以看出,曹雪芹以独特的叙事手法和丰富的人物形象描绘了一个富丽堂皇、却充满世事变迁和人情冷暖的大观园。
小说中的人物形象真实可信,让读者仿佛亲眼目睹了他们的喜怒哀乐。
另外,小说还融入了大量的诗词歌赋和隐喻,展现了作者卓越的文学才华和深厚的文化修养。
3. 论述题:从历史文化的角度来看,文学是一个民族或国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具有承载历史记忆、传达文化价值观的功能。
文学作品可以传承和展示一个民族或国家的优秀传统和精神风貌,同时也可以记录当时社会的风貌和人民的生活状况。
通过对文学作品的研究和阅读,人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和认识一个民族或国家的历史和文化。
此外,文学作品还具有启发思考、引发共鸣的作用。
一部优秀的文学作品往往能够打动人心,引起读者的共鸣和思考。
2019年秋季《大学语文》离线考核

离线作业考核
《大学语文》
满分100分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15分)
1.边塞诗派:是盛唐时期一个重要的诗歌流派,以高适、岑参为代表,所以也叫“高岑”诗派。
他们的诗歌主要是描写边塞战争和边塞风土人情,以及战争带来的各种矛盾如离别、思乡、闺怨等,形式上多为七言歌行和五、七言绝句,诗风悲壮,格调雄浑,最足以表现盛唐气象。
其诗人除高适、岑参外,还有王昌龄、李颀、崔颢、王之涣、王翰等。
2.花间词:后蜀赵崇祚将自温庭筠至李珣等十八位词人的作品共五百首,编成了第一部文人词总集《花间集》,故文学史上称之为花间词派,这十八位词人的作品也因此被人们称为花间词。
花间词词风香软浮艳,落笔多在闺房,描写情爱,以堆砌华艳的词藻来形容妇女的服饰体态,“花间”得名于张泌的《蝴蝶儿》词“还似花间见,双双对对飞。
3.新写实小说:80年代后期最为引人注目的文学现象,是“新写实小说”思潮的崛起。
“新写实小说”的创作特点主要表现在:创作方法虽仍以写实为主,但特别注重对现实生活原生态”的还原,强调作品中所呈现的现实生活应有一种毛茸茸的原生状态的感觉;主题意蕴更多的是表现现实的荒诞、丑恶、灰暗与无奈,大多采用客观化的叙述态度,提倡作家应“退出小说”“零度介入”,即有意采用一种缺乏价值判断的冷漠叙述等。
新写实小说的主要作家有刘震云、刘恒、池莉、方方等。
.
二、文言文翻译(共15分)
1.试将下面的文言文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
故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
奥鹏大学语文考试题及答案

奥鹏大学语文考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 缄默不语B. 惘然若失C. 一愁莫展D. 风声鹤唳2.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是哪位诗人的诗句?A. 李白B. 杜甫C. 王维D. 孟浩然3.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出自以下哪部作品?A. 《论语》B. 《孟子》C. 《左传》D. 《岳阳楼记》4.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的下一句是:A.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B.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C.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D.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5.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拟人手法的是:A. 风吹草低见牛羊B. 江水流春去欲尽C. 月落乌啼霜满天D. 江畔何人初见月6.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是哪位诗人的名句?A. 王之涣B. 杜甫C. 李白D. 苏轼7.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中的“婵娟”指的是:A. 月亮B. 星星C. 云彩D. 太阳8. “天净沙·秋思”的作者是:A. 马致远B. 辛弃疾C. 李清照D. 苏轼9.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出自《诗经》中的哪一篇?A. 《关雎》B. 《蒹葭》C. 《鹿鸣》D. 《桃夭》10.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对仗修辞手法的是:A. 独在异乡为异客B.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C. 春水初生,春林初盛D.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1. 《滕王阁序》的作者是唐代文学家________。
12.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出自李白的《________》。
13. “________,________”是《论语》中孔子提倡的待人接物的态度。
14. “________,________”是《岳阳楼记》中范仲淹表达自己忧国忧民情怀的句子。
15. “________,________”是《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苏轼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16. 简述《诗经》的主要内容和特点。
《文学理论》课后习题答案

<文学理论>课后习题答案第一章:1试从学科归属、对象任务和学科品格三个角度,说明文学理论的性质答:文学理论的学科归属:文学理论是文艺学中的三个分支之一,与其他分支有密切的联系,它通过对文学问题的审视,侧重于研究文学中带有一般性普遍规律,它力图指导、制约其他分支的研究。
从对象任务上看,文学活动作为人类的一种精神活动,它有一个历史发展过程,它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的,显示出不同历史阶段的特征。
它作为人类的一种特殊的精神活动,从总体上来研究文学活动区别于其他活动的特殊性质。
社会生活是一切种类的文学艺术的源泉。
经过作家的艺术创造,成为文学文本。
研究作品的构成因素和相互关系,文本一定要经过阅读、鉴赏、批评。
从学科品格上看,具有实践性和自身独特的价值取向。
2文学理论的几种基本形态及划分依据答:基本形态有:文学哲学,文学社会学,文学心理学,文学符号学,文学价值学,文学信息学,文学文化学。
划分依据是:文学创作——文学作品——文学接受和文学创造——艺术价值——文学消费。
第三章1文学活动与生活活动是怎样的关系?文学活动在生活活动中处在什么位置?答:人的生活活动是文学活动的前提。
生活活动导致人与对象之间的诗意情感关系,生活活动导致人的自觉能动的文学创造。
生活活动使文学成为人的本质力量的确证。
位置:作为一种审美精神活动在人的生活活动中处于重要地位,并且具有意识形态特征。
2文学活动的四种理论视角各自的理论依据是什么?答:文学活动的四种理论视角分别从文学活动的四个要素为依据。
从作品角度出发的本体论(形式主义);从作家角度出发的接受论(接受美学主义);从世界角度出发的再现论(现实主义);以及从读者角度出发的表现论(浪漫主义)。
3简要论述文学起源上的“劳动说”。
答:劳动提供了文学活动的前提条件:人类的生产活动是一切其他基本活动的前提,这一方面在于人要满足基本生存需要后才能从事其他活动,另一方面,在于人就是在这种生产活动中生成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奥鹏教育2019秋季文学理论研究离线作业答案期末作业考核
《文学理论研究》
满分100分
一、简答题(每题10分,共50分)
1. 人物描写包括哪些方面?
答:按描写的对象分,有人物描写和景物描写。
人物描写包括肖像、语言、动作、心
理等描写;景物描写分为自然景物描写和社会环境描写。
细节描写,是对人、事、景、物
的细微之处的描写,它可以更加具体鲜明地反映人或物的外在特征及其内在本质,能使作
品产生浓厚的生活气息,强诗歌的艺术感染力。
2. 文学在整个社会结构中的位置是什么?
答:道是人在社会当中体现出来的,是人与社会血脉相连的纽带,也是人与自然和谐
共处的玄机。
文学处处体现人存在的意义和方式,而人与人的关系真正组成为今天的社会。
因此,当文学成为体现人本价值时,文学是承载社会结构的中流砥柱也是整个社会发展的
承运之舟。
(1)文学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要受到经济基础的制约,是由经济基础决
定的。
(2)文学一经产生就有自身的独立性,并且会对经济基础产生积极的影响。
(3)
经济基础对文学的制约和文学对经济基础的积极影响都是间接的,而且会受到文学艺术审
美规律的选择。
3. 简述一下戏剧文学的基本特征?
答:戏剧文学具有两重性。
一方面,它作为文学作品,应当具备一般叙述性作品共同
的要求,诸如塑造典型形象,揭示深刻的主题,以及结构的完整性等等,并应当具有独立
的欣赏(阅读)价值。
另一方面,它作为戏剧演出的基础,只有通过演出,才能表现出它的
全部价值。
因此,它又要受到舞台演出的制约,必须符合舞台艺术的要求。
具体说,戏剧
文学的特点包括集中性、舞台性、动作性三个特点。
A 集中性高度的集中性,可以适应舞台演出的各种局限。
人物集中。
一场戏一般只着
力写几个(或一两个)人物,一切可有可无的人物应略去。
人物众多,笔力分散,往往会给
观众一浮光掠影的印象。
情节集中。
剧本故事有一条最能表现主题的中心线索,构成单纯
明晰的情节。
剧本的分幕、分场、正是他的情节集中的具体表现。
场景集中。
频频换景,
很难深入细致的刻画人物性格。
戏剧要求一个故事一般在几个甚至一个场景里演完。
B 舞台性戏剧是一种舞台艺术,它的最大特点就是舞台性。
剧本虽然也以文字为其表
现形式,但剧本却不以文字表现为满足。
因此剧本在艺术处理的方法上,就和其他文学样
式有明显的区别。
比如在小说中可以用第三人称的手法,对人物、事件、环境气氛、声音动作、心理状态等,进行细致刻画和描写,甚至可以由作者出面发表议论,表达对人物的评价和态度,而在剧本中这一切都要靠人物的对话和动作来表现;在小说中可以连贯地叙述人物的行动和事件的进程,自由的描写各种场景,而戏剧则必须把发生在广阔空间和漫长时间里的事情,浓缩在几十平方米的舞台和二、三个小时的演出中。
这就要求戏剧的内容高度集中,剧本的篇幅不能过长,人物不能太多,故事不宜太复杂,场景也不能有过多的变化。
只有做到时间、地点和人物事件的三集中,才能使剧情主线突出,一贯到底,而不至产生庞杂、冗长、松散地的弊病。
C 动作性戏剧中的一切,既然主要靠人物的行动和对话来表现,剧本就必须为人物设计出一系列鲜明深刻的戏剧动作,才能把剧本的内容形象生动的呈现于舞台。
在戏剧中,动作不是日常生活的自然动作的随便应用,而是按照人物的性格特征,从生活中精心提炼出来的,是一种鲜明、精炼、含蓄、优美、能表现人物思想感情的典型化的戏剧动作。
动作在戏剧中是非常重要的,没有典型化的戏剧动作,就很难推进剧情的发展,反映戏剧的矛盾冲突,塑造活生生的人物形象。
4. 在文学阅读活动中,阅读身份有什么含义?
答:阅读身份主要是指在整个的文学阅读活动中,作为阅读主体的读者,以自己的需要和期待、感受和体验、联想和想象、判断和评价等特殊的审美心理和认识机制完成阅读活动时所表现出的规定性和个性特征,即读者完成实际阅读行为时所具有的特殊的阅读心态和阅读立场。
它是文学阅读中读者主体性的有机体现,是阅读活动丰富和多样化的决定因素。
5. 简述“全知全能”叙述视角的优点。
答:优点:视野无限开阔,适合表现时空延展度大、矛盾复杂、人物众多的题材;便于全方位地描述人物和事件。
叙事朴素清晰,读者读起来觉得轻松,也是它的一个优点。
缺点:叙事的真实性受到怀疑;叙事形态大体是封闭的,结构比较呆板,留给读者的再创造空间十分有限。
二、论述题(每题25分,共50分)
1. 结合具体作品,谈谈你对作者和抒情主人公之间的关系的理解。
答:1.抒情主体的个体建构影响着抒情作品的品质,作品中抒情主人所抒发的思想感情正式建立在抒情主体——作者的基础上,所以说,作者和抒情主人公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但我们决不能断定作者就是抒情主人公。
因为作者本身毕竟是现实世界中的人,而抒情主人公却出于虚拟的审美视界中。
在审美的世界中,作者总会在更高的审美理想指导下去抒发作为艺术真实的至真、至善、至美的情感,
即通过审美提炼后的情感。
因此,处于创作状态、艺术世界中的创作者,以现实世界当中的作者的真正人格,或者说作品的艺术风格与作者的实际人格总是有差距的,不能将
两者简单的统一起来,或断定二者之间有着必然的因果联系。
(例:五绝·杂诗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来日绮窗前,寒梅着花未?)
2.①托物言志,借景抒情:在抒情性作品中,抒情者常常借具体可感的事物、景物传
达出内心抽象的情感。
②情景交融,景情相生:抒情者在托物言志,借景抒情的创作过程中,总是追求一种更高级的情景关系——意境。
借助作品中的实景和由实景引发出的虚景,抒情者与接受者进行着意味无穷的情感与思想的对话与交流。
读者在更广阔的想象空间中
获得了更为丰富、深刻的审美意蕴。
(例:柳宗元寓言小品《三戒》)
2. 有人曾经分析:“创作是意向符号化的过程,即艺术家将有意思的对象性信息、
评价性信息加以提炼、浓缩而容纳在一系列艺术符号之中。
……接受是符号意向化的过程,
即接受者按着自己的介入与体验,把符号中浓缩、容纳的信息加以扩展而努力恢复原有的
对象性信息、评价性信息、技术形式性信息。
”请你运用文学接受的实践谈谈你对后句话
的理解。
答:这种分析在文学接受层面上指明了两个要点:一是指明了文学接受活动是“努力
恢复原有的”信息的过程,二是指明了文学接受活动是“接受者按照自己的介入与体验”
对信息进行“扩展”的过程。
前者说明作品中的信息对于读者来说具有确定性,后者则
是说这一接受过程本身具有创造性。
因此,我们既不能认为文学作品中存在着的是一种
“确定”的意义,读者通过阅读所完成的只是原意的发现,也不能完全标榜“主体解释”
的无限权力,只讲求理解创见而漠视文本原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