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史真题
2016年历史学考研真题及参考答案-推荐下载

A.五斗米道 B.太平道 C.天师道 D.太一道
答案 B。本题考的是东汉末农民起义和古代文化知识 (宗教:道教、民间教派)。在考试大纲中 属于“中国古代史”的第四章“秦汉”中的“秦汉的农民起义”。我们这本复习资料的有关表述是 “黄巾大起义”:“东汉末农民大起义,利用太平道准备和组织起义。”这是一场利用宗教形式的 农民大起义,为腐朽的东汉王朝的最终毁灭创造了条件。五斗米道是道教各派中创立最早的一派(即 正一道)。张道陵创立,主要在农民中传播,入道者须出五斗米,故名。因道教徒尊张道陵为“天师” ,故又称“天师道”,民间故事中常有“张天师捉妖”之说。东汉末,张鲁领导的五斗米道与张角 领导的太平道,是农民起义的旗帜。太一道,金初创立,因传“太一三元法篆之术”而得名。师传 徒承,均从萧姓,七传后渐衰。
5.编著《明儒学案》并创立学案体史学体裁的学者是
A.王夫之 B.王鸣盛 C.钱大昕
D.黄宗羲
答案 D。本题考的是史学史的内容。它属于考试大纲“中国古代史”的第八章“明清(前期)” 的“明 清的思想、文化和科技”。四个选项提到的学者,本复习资料均有介绍。王夫之为明末清初 三大思想家之一,他的主要著作有《周易外传》、《尚书引文》、《读尚书大 全说》、《读通鉴论》 等。他最大的特点.是在哲学上发展唯物主义,主张“尽天地之间,无不是气,即无不是理也”; 并提出“耕者有其田”的主张。王鸣盛的代表作是《十七史商榷》。钱大昕的代表作是《廿二史考 异》。黄宗羲也是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之一。他的主要著作有《宋元学案》、《明儒学案》(由此创 立了学案体史学体裁)和《明夷待访录》等。他最大的特点,是在政治上反对君主专制,在经济上反 对“工商为末”的传统观念,提出“丁商皆本”论。由此可证,当选 D。
华中师范大学《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题库上编..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试题库上编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前夜(1840——1919)综述风云变幻的八十年一、单项选择题1、中国的封建社会前后延续了多少年:( B )A.、1000多年B、2000多年C、3000多年D、4000多年2、中国近代史的起点是:( A )A、鸦片战争B、中日甲午战争C、八国联军侵华战争D、五四运动3、使近代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是:(D)A、《辛丑条约》B、《北京条约》C、《马关条约》D.《南京条约》4、把鸦片战争作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最主要的根据是:(B)A、中国革命对象发生了变化B、中国社会性质发生了变化C、中国社会经济发生了变化D、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变化5、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是:(C)A、封建社会B、前资本主义社会C、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D、资本主义社会6、中国的民族资产阶级之所以具有两重性,其根源在于(C)A.民族资本主义企业的资金少、规模小、力量弱B.受到官府的控制和外国资本主义的压制C.成长于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社会环境D.民族资产阶级大多数来自过去的地主、商人和官僚二、多项选择题1、17世纪以后的中国,未能赶上世界的先进潮流,越来越落后于西欧。
主要的原因是下列的哪些因素在清代中叶以后已经成为新的生产力与生产方式产生和发展的桎梏:(A、B、C、D)A.、传统的封建生产方式B.、高度中央集权的君主专制制度C.、以家族宗法制为核心的社会结构D.、以封建经学为统治思想的意识形态与文化结构2、第一次鸦片战争结束后,中国被迫同英、美、法等国签订的条约有:(A、B、D、E)A.、南京条约 B、虎门条约 C、北京条约D、望厦条约E、黄埔条约3、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产生,中国产生的新的社会阶级是:(B、D)A、地主阶级B、无产阶级C、小资产阶级D、资产阶级4、在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基本特征是:(A、B)A.、具有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性;B、具有软弱性和妥协性C、军事上的软弱性;D、具有革命的彻底性5、近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是:(B、D)A、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矛盾B、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C、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矛盾D、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6、近代以来,中华民族面临的历史任务是:(A、C)A、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B、打倒帝国主义C、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D、推翻封建统治四、简答题1、中国封建社会由昌盛到衰落的原因是什么?答:17世纪以后的中国,未能赶上世界的先进潮流,越来越落后于西欧。
考研历史学专业基础综合(中国古代史)历年真题试卷汇编13(题后含

考研历史学专业基础综合(中国古代史)历年真题试卷汇编13(题后含答案及解析)全部题型 2. 名词解释名词解释21-28小题,每小题10分,共80分。
1.【保甲法】华东师范大学2001年中国通史真题;扬州大学2016年中国古代史真题正确答案:北宋王安石变法措施之一。
熙宁三年(1070年),司农寺制定《畿县保甲条例颁行》,规定十家为一保,五保为一大保,十大保为一都保;凡家有两丁以上者,出一人做保丁;农闲时保丁聚集,练习武艺;平时夜间轮流派保丁值班巡查,维持治安。
其目的是逐步实现民兵制与募兵制相结合,以民兵取代冗兵,增强各地的武装力量。
哲宗元事占年间被废除。
涉及知识点:中国古代史2.【《三经新义》】正确答案:北宋熙宁年间王安石主持完成对儒家经典《诗》《书》《周礼》经义的重新训示。
熙宁六年(1073年),神宗任命王安石提举经义局,由吕惠卿等兼修撰,重新解释《诗》《书》《周礼》等书。
熙宁八年(1075年),《诗经新义》《书经新义》《周礼新义》完成,合称《三经新义》,作为托古改制的变法理论依据。
后《三经新义》被颁赐给宗室、大学及诸州府学。
《三经新义》开宋代义理之学,代替汉唐传注经学之风,在当时的思想界产生了很大影响,被称为荆公新学;同时这种训释经义中阐明义理、反对章句传注的新学,对理学的形成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涉及知识点:中国古代史3.【元丰改制】北京大学2013年中国史真题;河北大学2018年中国史真题正确答案:北宋神宗元丰年间的官制改革。
宋初名为沿袭唐代中央官制,但官称与实际职务脱离,实行差遣制度,造成机构重叠、官员冗滥。
从元丰三年(1080年)开始,宋神宗着手改革官制,史称“元丰改制”。
主要内容有:置详定官制所,制定《寄禄格》,确定官员俸禄及升降品级标准;改革铨选制度;仿唐六典所载官制,颁三省、枢密院、六曹条制,依新制任命三省长官实行新官制。
元丰改制,基本上只限于中央机构,而且许多地方不彻底,但与宋初比较,原有的机构体系做了一定的整顿、调整,并且确立起一套较为集中统一的行政体系,职司也趋于归位。
华中师范大学大二历史专业中国现代史试卷及答案2

华中师范大学20xx - 20xx 学年第X 学期《中国现代史》期末考试试卷(A卷)(时间120分钟)年级院系专业姓名学号座位号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5分〕1、把五四运动作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开端的主要依据是:A、无产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B、比辛亥革命具有广泛的群众根底C、马克思主义开始成为中国革命的指导思想D、“启导广阔人民的觉悟,准备革命力量的团结〞2、国民大革命时期,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突出地表现为:A、中华民族同帝国主义的矛盾B、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的矛盾C、农民阶级与封建势力的矛盾D、中国人民与北洋军阀的矛盾3、以下运动中,比拟全面地表现了中国民族资产阶级两面性的是:A、五四运动B、汉口、九江收回租界C、五卅运动D、省港大罢工4、1928年4月,南京国民政府开始北伐,其实质是:A、是1926年北伐战争的继续和开展B、实现全国统一C、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统治的革命战争D、国民党新军阀同旧军阀争权的斗争5、第一次国共合作期间,两党关系开始恶化的重要转折点是:A、蒋介石制造中山舰事件B、蒋介石任国民革命军总司令C、汪精卫和陈独秀发表联合宣言D、汪精卫在武汉开“分共〞会议6、片面抗战路线与全面抗战路线的主要区别在于各自的制定者:A、对抗日目的的认识B、对作战方式的决策C、对抗日前途的估计D、对依靠力量的取舍7、国民党五届五中全会后,国民政府政策的重心转向:A、由对外转向对内,由抗日转向反共。
B、由对内转向对外,由反共转向抗日C、对内反投降,对外继续大规模抗战D、稳固民族统一战线,限制中共开展8、延安整风运动未涉及的是:A、反对官僚主义B、反对主观主义C、反对宗派主义D、反对党八股9、官僚资本在抗日战争时期急剧膨胀的根本原因是:A、大发战争财B、英美扶植C、依靠政权实行经济垄断D、民族资本主义开展10、抗日战争时期,蒋、汪之间的矛盾实质上是:A、抗战派与投降派的矛盾B、国民党内部争权夺利的矛盾C、爱国力量与汉奸势力的矛盾D、英美与日本争夺中国的矛盾的反映11、抗日根据地实行的政策中最有利于联合地主抗日的是:A、大生产运动B、“三三制〞原则C、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D、精兵简政12、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告诫共产党人要警惕糖衣炮弹进攻,这是因为:A、全国大陆根本解放B、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城市C、中共即将成为执政党D、资产阶级准备向共产党进攻13、重庆谈判和北平和谈都是国民党首先提出的,主要为了:A、把战争责任推给共产党B、在两党斗争中赢得主动C、共商建国大计D、以和谈换取部署内战的时间14、对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反蒋斗争第二条战线的准确表述是:A、国统区的学生运动B、国统区的工农运动C、国统区的地下斗争D、国统区的民主运动15、解放战争时期,流传着“前方打老蒋,前方挖蒋根〞的口号,“前方挖蒋根〞是指:A、国统区的地下斗争B、民主党派的反蒋斗争C、国统区的民主运动D、解放区的土地改革二、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0分〕东北易帜大生产运动重庆谈判七届二中全会三、列举与简答题〔共30分〕1、列举二十世纪40年代马克思主义史学所取得的主要成就2. 简述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共土地政策的演变3. 四大家族官僚资本是怎样形成的?四、论述题〔共35分〕1、试评抗战中的国民党正面战场〔15分〕2、试析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三次左倾错误产生的原因及教训〔20分〕第二学期中国现代史6班试卷〔A〕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5分〕1——5 ADCDA 6——10 DAACD 11——15 CCDDD二、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0分〕东北易帜:国民党新军阀占领北京、天津后,由于受到日本的威胁,为防止与日本发生正面冲突,便决定不再向东北进军,而改为和平统一的方法,使东北“易帜〞。
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史各方向复试真题

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史各方向复试真题一、中国古代史(适用方向:史学理论与史学史、历史地理学、中国古代史、历史文献学、国学、专门史、区域文化史)(一)简答:1、中古时期皇权政治的特点;2、宋以后宗族变化的特点及其对地方社会的影响;(二)论述:按顺序写出二十四史并简述对中华文化传承的影响二、中国近现代史(适用方向:中国近现代史(近代史所)、中国近现代史(近代史系)、经济-社会史)(一)近代中国学习西方多由日本转介,试列举近代日本对中国教育、思想和文化的影响(二)结合当前学术动态,简评蒋介石(三)试论述辛亥革命对近代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的影响三、大数据历史(一)论述甲午战争对中国近现代史的影响(二)论述计量(量化)史学在历史研究中的运用和意义四、跨专业加试(中国通史)(一)论述宋代以来儒学的发展(二)任意对中国近代史研究范式的其中一种进行阐释2010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古代史专业硕士研究生复试试卷1.你读过哪些本专业的学术著作?请对其中的一种进行评论,并试对其中的某些重要问题或观点谈一谈自己的看法。
(限800字以内)(60分)2.就你所接触的材料和知识,试谈历史学或中国古代史专业的发展趋势。
(限800字以内)(40分)华中师范大学历史文献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复试试卷1、简论历史文献学与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关系(50分)2、中国历史上有哪些人对历史文献学的发展作出过突出贡献?他们的主要贡献分别是什么?(50分)华中师范大学世界史专业硕士研究生复试试卷1.结合史实简要说明英、德两国政治近代化的进程及其特点。
(50分)2.简要说明二十世纪国际关系的几个发展阶段及各阶段的主要特点。
(50分)华中师范大学中国近现代史专业硕士研究生复试试卷1、蒋廷黻著的《中国近代史》认为:“近百年的中华民族根本只有一个问题,那就是:中国人能近代化吗?能赶上西洋人吗?能利用科学何机械吗?能废除我们家族和家乡观念而组织一个近代的民族国家吗?”你是否赞同上述观点?请就“近百年中华民族的根本问题”谈谈你的看法,并结合史实进行论证。
华中师范大学2016年中国史考研真题解析

华中师范大学2016年中国史考研真题解析2016年的历史学考研已落下大幕,备考2017年考研的同学们早已踏上了征程。
虽然2016年考研的身影早已远去,但它给我们留下了最宝贵的财富——真题,这是任何辅导资料都无法比拟的。
本文就华中师范大学2016年中国史基础真题进行解析,总结试卷命题规律和特点,为备考2017年考研的同学提供帮助!一、从题型来看,只考查主观题华中师范大学2016年中国史基础的试题,注重基础,没有客观题只有主观题,主要有名词解释、材料分析、简答题、论述题等题型。
题量适中,只要基础扎实,在规定时间完成应该不是问题,当然这也需要平时多做题,掌握答题技巧,博仁教育设有专门的答题技巧课程。
二、从题目难易程度来看,重视基础,难度适中华中师范大学13年开始自主命题,自2013年退出统考,实行自主命题以来,中国史整体上难度不大,基础性题目较多。
2016年中国史的试题,主要偏重于考查基础知识点以及记忆性方面的的一些知识,考查的是考生的历史基本功,基本没有难题和偏题。
例如名词解释“青铜时代”、“过渡时期中路线”等所有名词解释都是教材上涉及的内容,博仁老师在课上都强调过。
一些同学反映,看着题目容易,提起笔来就是不知道怎么组织语言,甚至提笔忘字,这些问题恐怕都是平时练习少了。
另外一种情况是对题目有了解但只是一知半解,那样很难得高分。
要解决这些问题,除了平时要全面复习,多做习题,还要注意答题技巧。
博仁有专门的基础精讲班和答题技巧的课程,并且提供独家资料。
虽然试题整体上题目比较基础,但是对史学素养的要求还是挺高的。
例如论述题中对唐宋文化转型的考查,就很有深度。
答好这类题除了有扎实的基础知识,还要有较广的知识面,将散落教材各处的知识点组织起来,在宏观视角下进行微观处理。
当然平时一定要多关注学术动态,了解学术前沿,尤其是报考专业方向相关的。
三、从考查内容来看,范围广,注重史学素养华中师范大学2016年试题涵盖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古代史部分所占比重略大;试题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等多个方面的内容。
考研历史学专业基础综合(中国古代史)历年真题试卷汇编15(题后含

考研历史学专业基础综合(中国古代史)历年真题试卷汇编15(题后含答案及解析)全部题型 2. 名词解释名词解释21-28小题,每小题10分,共80分。
1.【驱口】华东师范大学2014年中国古代史复试真题;南京师范大学2014年中国史复试真题;江苏师范大学2015年中国通史真题;湖南大学2018年中国史真题正确答案:元代存在的一种人身依附关系极强的佃户。
最初驱口是来源于蒙古对金的战争中俘获的人口,也有良人被掠买、罪人被籍没等。
驱口属于主人的私人财产,可以和货物一样被买卖;驱口与主人的地位也极不平等。
驱口的大量存在,影响了国家的财政收入。
政府曾下令释放一部分驱口作为国家编民,但终元一代,驱口是一直存在的。
涉及知识点:中国古代史2.【探马赤军】北京大学2005年中国古代史真题正确答案:蒙元时期军队的一种。
探马赤意为“探马官”。
蒙古国时期,从各千户、百户和部落中挑选士兵,组成精锐部队,在野战和攻打城堡时充当先锋,战事结束后镇戍于被征服地区,称为探马赤军。
与蒙古军由各千户的士兵编成不同,探马赤军是由各部挑选的士兵混合组成。
有元一代,始终保持探马赤军的建制。
涉及知识点:中国古代史3.【站赤】兰州大学2003年中国古代史真题正确答案:元朝政府在全国设置的驿站。
站赤,蒙古语,意为管理驿站的人。
中原地区的驿站由兵部管辖,蒙古地区的驿站由通政院管辖。
站赤分为陆站和水站,据《元史兵志》记载,全国共有站赤一千四百处。
元代是我国古代驿站最发达的时期,驿站的普遍设置,加强了全国的政治联系,也便利了全国的交通。
涉及知识点:中国古代史4.【草市】清华大学2014年历史学基础真题正确答案:古代乡村的定期集市。
东晋时已出现,设于州县城郊附近。
唐代草市增多,一般设在州县城外。
中唐以后,农村商业发展,渐兴起于水陆交通要道、关津驿传所在之地。
交易以渔盐酒茶或日用百货等生活必需品为主。
随着商品经济的繁荣,宋代许多邻接州县城墙的草市逐渐扩展为新的商业居民区,有的还相当繁华,甚至超过原城区。
2016年历史考研真题

2016年历史考研真题(全国统考)21、弭兵运动春秋中期以后,晋、楚之间势均力敌,疲于攻占,进入两强相持阶段。
此时中原小国也因饱受大国争霸战争之苦,普遍厌战,于是出现了以宋国发起的两次弭兵会盟。
第一次在前579年,第二次在前546年。
此后,晋楚40多年没有发生大的战争,这种形势对恢复、发展各国的社会经济、安定人民的生活,都有很大的好处。
22、嘉定和议开禧二年(1206年),韩侂胄北伐,最终以失败告终。
嘉定元年(1208年),宋金双方再一次订立和议。
和议规定宋金改为伯侄之国;岁币绢、银各增为三十万匹、两;犒军银(赔款)三百万贯;维持原来边界。
嘉定和议后,宋金都日益衰弱,无力再发动战争。
23、明代司礼监司礼监,官署名。
明置,明朝内廷管理宦官与宫内事务的“十二监”之一,有提督、掌印、秉笔、随堂等太监。
司礼监在明初没有太大权利,明中叶后,皇帝不理朝政,常由司礼监秉笔太监代行披红大权,实际上利用宦官势力牵制内阁,代表皇权监督和控制政府机构的施政活动,以确保皇权的利益不受损害和侵犯,并防止任何违背皇帝意图的行为出现。
24、十通出版之后,一直为历代学者视为不朽的名著。
此后宋郑樵撰为《通志》,元马端临撰《文献通考》,连同《通典》合称“三通”。
清乾隆时加入官修的《续通典》、《续通志》、《续文献通考》以及《清通典》、《清通志》、《清文献通考》合称“九通”。
1935年再加上《清续文献通考》,总称为“十通”。
其中以马端临的文献通考最有价值。
三、史料分析题:29~30小题,每小题30分,共60分。
29(1)、材料一中“是使数十年后,中原几无可以御敌之兵,且无可以充饷之银”是指鸦片泛滥,大量中国人吸食鸦片,导致建康受损,身体素质下降,军队的战斗力降低;为了购买鸦片,白银大量流失,导致饷银不足。
材料三中“浙洋之事”是指英军攻打舟山,“羁縻”是指清廷设法安抚英军,与之和解。
(2)、林则徐希望在销毁鸦片的同时,尽量不与外国开战,然而英军如侵,在他看来是以下犯上,应当尽量招抚,同时要做好防务,把广州的税收大量投入到军事建设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6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史真题
一、名词解释(10分×8,共80分)
1.《盐铁论》
2.庆历新政
3.头下军州
4.棉花革命
5.京师同文馆
6.科玄之争
7.《实业计划》
8.三反五反运动
二、材料分析题(25分×3,共75分)
1.“乃者贰师败,军士死略离散,悲痛常在朕心。
今请远田轮台,欲起亭隧,是扰劳天下,非所以优民也。
今朕不忍闻。
大鸿胪等又议,欲募囚徒送匈奴使者,明封侯之赏以报忿,五伯所弗能为也。
且匈奴得汉降者,常提掖搜索,问以所闻。
今边塞未正,阑出不禁,障候长吏使卒猎兽,以皮肉为利,卒苦而烽火乏,失亦上集不得,后降者来,若捕生口虏,乃知之。
当今务在禁苛暴,止擅赋,力本农,修马复令,以补缺,毋乏武备而已。
郡国二千石各上进畜马方略补边状,与计对。
”
——《汉书·西域传》
(1)请翻译上述材料。
(10分)
(2)请根据上述材料,分析汉武帝“轮台罪己诏”的政策转折及历史意义。
(15分)
2.“乃言国本者谓之东林,争科场者谓之东林,攻逆奄者谓之东林,以至言夺情奸相讨贼,凡一议之正,一人之不随流俗者,无不谓之东林,若似乎东林标榜,遍於域中,延於数世。
东林何不幸而有是也?东林何幸而有是也?然则东林岂真有名目哉?亦小人者加之名目而已矣。
论者以东林为清议所宗,祸之招也。
”
——黄宗羲《明儒学案》卷五八《东林学案一》
请根据上述材料,分析晚明的党争。
3.材料一:“至恭亲王奕訢等奏请购买外洋船炮,则为今日救时之第一要务。
凡恃己之所有
夸人所无者,世之常情也;……若能陆续购买,据为己物,在中华则见惯而不惊,在英法亦渐失其所恃。
”
——曾国藩《覆陈购买外洋船炮折》
材料二:“西人学求实济,无论为士为工为兵,无不入塾读书,共明其理,习见其器,躬亲其事,各致其心思巧力,递相师授,期于月异而岁不同。
中国欲取其长,一旦遽图尽购其器,不惟力有不逮,且此中奥窔,苟非遍览久习,则本原无由洞澈,而曲折无以自明。
”
——曾国藩等《拟选子弟出洋学艺折》
材料三:“臣于军火机器,
——李鸿章《置办外国铁厂机器折》
(1)上述材料揭示了近代中国的什么运动?其代表人物还有谁?(另举三人)(5分)
(2)请根据上述材料,分析该运动的主要内容。
(10分)
(3)简述该运动的历史作用。
(10分)
三、简答题。
(25分×3,共75分)
1.简述汉初的诸侯王国问题及其解决措施。
2.简述宋代区域经济的基本格局与经济重心的南移。
3.简述1927年-1937年南京国民政府对日政策的演变。
四、论述题。
(35分×2,共70分)
1.试论明清江南市镇与白银资本的关系。
2.根据最新学术研究动态,论述清季民初中国社会结构及社会阶层的新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