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华中师范大学740中国史基础回忆

合集下载

2016年考研北师大教育学(740)真题

2016年考研北师大教育学(740)真题

2016年考研北师大教育学(740)真题
2016年研究生考试已经结束,考研频道小编紧密关注2016考研真题及答案,并在考后第一时间为大家公布2016年考研北师大教育学(740)真题,建议您收藏本网站(ctrl+D收藏即可)。

更多考研信息请关注我们网站的更新!
2016年考研北师大教育学(740)真题
一、名词解释
1社会教育
2附属内驱力
3样本和总体
4费里教育法
5定县实验
6核心课程
7问题解决
8教育历史研究法
二、简答题
1、现代教育政治基础与功能
2、严复教育思想
3、区别课堂中的合作与竞争的心理效应?
4、教育文献研究法的格式、规格和作用
三、论述题
1、结合当代教学改革实践,分析当代教学模式的发展基本方向和任务
2、评述《1988年教育改革法》
3、“低年级学生取消作业”有的老师赞同,有的老师不赞同,设计实验方案包括,实验设计,自变量和因变量,控制变量和控制方法,实验效果及说明方法。

2016年北师大740教育学基础综合真题点评

2016年北师大740教育学基础综合真题点评

权威师资优质教学博仁考研 2016年北师大740教育学基础综合真题点评北师大740教育学基础综合考试已经落下帷幕,博仁教育老师第一时间给大家综合分析2013年到2016年北师大740真题的命题特点,以期对2016年考生的估分和2017心理学考研的复习都能有帮助。

通过对真题的分析,可以看出北师大教育学的特点:一是,题型题量等形式趋于稳定,二是,教育研究方法备受重视,传统重点非常突出,三是,总体难度略有下降,但考题的灵活度依旧。

下面将由博仁考研老师来为大家做具体点评:一、题型题量等形式趋于稳定今年北师740教育学基础综合考试题型还是延续去年的特点,分为三类题目,名词简释(8*10=80分);简答题(4*25=100分);论述题(3*40=120分)。

名词简释是考察考生对教育学中的一些基本概念是否掌握和理解,因此只要在回答的时候简明扼要的把这个名词的的主要内容和含义表达清楚就好。

简答题主要考察的是你对教育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的理解和认识,所以答题的时候的重点是全面细致。

最后的论述题,这部分是这三类题目中最难的一块。

因为这类题型不仅要考察你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和记忆,更重要的是你要对所学东西要进行分析总结和归纳,能梳理清楚事物内部的逻辑走向,能总结原因、也要能预测发展趋势。

这就是对你学术素养的综合考察。

从分值上也可以看出,北师大对于最后的论试题的重视。

这也要求同学们在考试的时候注意把握时间,合理安排时间。

对于每种题型要形成最合适的答题技巧和答题模板。

表一:2016年北师大740教育学综合真题分析名词简释简答论述合计教育学原理20254085中国教育史1025035外国教育史1004050教育心理学2025045教育研究方法20254085合计80100120300二、教育研究方法备受重视,传统重点非常突出从分值分布来看,教育学原理和教育研究方法是重点,博仁考研课堂上老师多次强调的课程、教学、教育目的这些传统重点再次考到,教育研究方法再次考到实验设计相关知识点,并且是以40分的论述题被学员誉为“最信得过、最值得上”的辅导班出现。

2016年华中师范大学740中国史基础 考研真题回忆版

2016年华中师范大学740中国史基础 考研真题回忆版

2016年华中师范大学740中国史基础考研真题回忆版一、名词解释(10分×8,共80分)1.《盐铁论》2.庆历新政3.头下军州4.棉花革命5.京师同文馆6.科玄之争7.《实业计划》8.三反五反运动二、材料分析题(25分×3,共75分)1.“乃者贰师败,军士死略离散,悲痛常在朕心。

今请远田轮台,欲起亭隧,是扰劳天下,非所以优民也。

今朕不忍闻。

大鸿胪等又议,欲募囚徒送匈奴使者,明封侯之赏以报忿,五伯所弗能为也。

且匈奴得汉降者,常提掖搜索,问以所闻。

今边塞未正,阑出不禁,障候长吏使卒猎兽,以皮肉为利,卒苦而烽火乏,失亦上集不得,后降者来,若捕生口虏,乃知之。

当今务在禁苛暴,止擅赋,力本农,修马复令,以补缺,毋乏武备而已。

郡国二千石各上进畜马方略补边状,与计对。

”——《汉书·西域传》(1)请翻译上述材料。

(10分)(2)请根据上述材料,分析汉武帝“轮台罪己诏”的政策转折及历史意义。

(15分)2.“乃言国本者谓之东林,争科场者谓之东林,攻逆奄者谓之东林,以至言夺情奸相讨贼,凡一议之正,一人之不随流俗者,无不谓之东林,若似乎东林标榜,遍於域中,延於数世。

东林何不幸而有是也?东林何幸而有是也?然则东林岂真有名目哉?亦小人者加之名目而已矣。

论者以东林为清议所宗,祸之招也。

”——黄宗羲《明儒学案》卷五八《东林学案一》请根据上述材料,分析晚明的党争。

3.材料一:“至恭亲王奕訢等奏请购买外洋船炮,则为今日救时之第一要务。

凡恃己之所有夸人所无者,世之常情也;……若能陆续购买,据为己物,在中华则见惯而不惊,在英法亦渐失其所恃。

”——曾国藩《覆陈购买外洋船炮折》材料二:“西人学求实济,无论为士为工为兵,无不入塾读书,共明其理,习见其器,躬亲其事,各致其心思巧力,递相师授,期于月异而岁不同。

中国欲取其长,一旦遽图尽购其器,不惟力有不逮,且此中奥窔,苟非遍览久习,则本原无由洞澈,而曲折无以自明。

”——曾国藩等《拟选子弟出洋学艺折》材料三:“臣于军火机器,——李鸿章《置办外国铁厂机器折》(1)上述材料揭示了近代中国的什么运动?其代表人物还有谁?(另举三人)(5分)(2)请根据上述材料,分析该运动的主要内容。

考研历史学专业基础综合(中国古代史)历年真题试卷汇编13(题后含

考研历史学专业基础综合(中国古代史)历年真题试卷汇编13(题后含

考研历史学专业基础综合(中国古代史)历年真题试卷汇编13(题后含答案及解析)全部题型 2. 名词解释名词解释21-28小题,每小题10分,共80分。

1.【保甲法】华东师范大学2001年中国通史真题;扬州大学2016年中国古代史真题正确答案:北宋王安石变法措施之一。

熙宁三年(1070年),司农寺制定《畿县保甲条例颁行》,规定十家为一保,五保为一大保,十大保为一都保;凡家有两丁以上者,出一人做保丁;农闲时保丁聚集,练习武艺;平时夜间轮流派保丁值班巡查,维持治安。

其目的是逐步实现民兵制与募兵制相结合,以民兵取代冗兵,增强各地的武装力量。

哲宗元事占年间被废除。

涉及知识点:中国古代史2.【《三经新义》】正确答案:北宋熙宁年间王安石主持完成对儒家经典《诗》《书》《周礼》经义的重新训示。

熙宁六年(1073年),神宗任命王安石提举经义局,由吕惠卿等兼修撰,重新解释《诗》《书》《周礼》等书。

熙宁八年(1075年),《诗经新义》《书经新义》《周礼新义》完成,合称《三经新义》,作为托古改制的变法理论依据。

后《三经新义》被颁赐给宗室、大学及诸州府学。

《三经新义》开宋代义理之学,代替汉唐传注经学之风,在当时的思想界产生了很大影响,被称为荆公新学;同时这种训释经义中阐明义理、反对章句传注的新学,对理学的形成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涉及知识点:中国古代史3.【元丰改制】北京大学2013年中国史真题;河北大学2018年中国史真题正确答案:北宋神宗元丰年间的官制改革。

宋初名为沿袭唐代中央官制,但官称与实际职务脱离,实行差遣制度,造成机构重叠、官员冗滥。

从元丰三年(1080年)开始,宋神宗着手改革官制,史称“元丰改制”。

主要内容有:置详定官制所,制定《寄禄格》,确定官员俸禄及升降品级标准;改革铨选制度;仿唐六典所载官制,颁三省、枢密院、六曹条制,依新制任命三省长官实行新官制。

元丰改制,基本上只限于中央机构,而且许多地方不彻底,但与宋初比较,原有的机构体系做了一定的整顿、调整,并且确立起一套较为集中统一的行政体系,职司也趋于归位。

朱绍侯《中国古代史》作为考研参考教材的院校汇总

朱绍侯《中国古代史》作为考研参考教材的院校汇总
使用相同教材的所有学校汇总,方便更换学校以及调剂「微信公众号:最强笔记」
朱绍侯《中国古代史》作为考研参考教材的院校汇总
省份 学校
学院科目
北京大学
历史学系 649 历史学基础(中国史)
北京师范大学
历史学院 713 历史学综合
中国政法大学
人文学院 731 中国史综合
北京市
首都师范大学 中共中央党校
历史学院 783 中国史综合 文史教研部 613 历史学基础~6~源自辽宁大学辽宁省 辽宁师范大学
历史学院 625 考古学专业基础 历史文化旅游学院历史系 805 历史学基础综 合[专业硕士]
吉林大学
古籍研究所 678 中国古代史基础
吉林省 吉林师范大学
历史文化学院 623 中国史综合(中国古代史、 中国近现代史)
长春师范大学
历史文化学院 651 历史学基础综合
山东大学
河北省
河北师范大学 河北北方学院
历史文化学院 721 考古学与中国古代史基础 法政学院 909 中国通史[专业硕士]
江苏省
南京大学 东南大学
历史学院 675 中国史基础 人文学院 710 中国通史
~2~
使用相同教材的所有学校汇总,方便更换学校以及调剂「微信公众号:最强笔记」
南京农业大学
人文与社会发展学院 623 中国通史
吉首大学
历史与文化学院 715 历史学基础
广东省
暨南大学 华南农业大学
文学院 728 中国史基础 人文与法学学院 815 中国古代史
~3~
使用相同教材的所有学校汇总,方便更换学校以及调剂「微信公众号:最强笔记」
四川省 西华师范大学
历史文化学院 617 中国通史

2019年华中师范大学740中国史基础考研真题(回忆版)

2019年华中师范大学740中国史基础考研真题(回忆版)
2019 年华中师范大学 740 中国史基础考研真题(回忆版)
一、名词解释 《货殖列传》 二王八司马事件 四时捺钵 改土归流 容闳 江楚会奏 《新潮》杂志四清运动
二、史料分析题 1、 《史记》里秦始皇和大臣、李斯讨论郡县制的内容;柳宗元的《封建论》 问:简述中国废分封、行郡县的必然性与其利弊
2、三段论述门阀的材料,时间为东晋、南北朝、初唐 问:简述汉末至初唐士族与寒族势力的消长
3、梁启超、杨度、孙中山有关民族主义的话 问 1:梁启超、杨度有关民族主义的思想有何相同点? 问 2:孙中山晚年的民族主义思想有何变化? 问 3:结合学术动态,谈谈你对中国近代民族认同的理解
三、简答题 1、简述商代的文化成就 2、简述宋代祖宗家法的内容 3、简

华中师范大学2016年中国史考研真题解析

华中师范大学2016年中国史考研真题解析

华中师范大学2016年中国史考研真题解析2016年的历史学考研已落下大幕,备考2017年考研的同学们早已踏上了征程。

虽然2016年考研的身影早已远去,但它给我们留下了最宝贵的财富——真题,这是任何辅导资料都无法比拟的。

本文就华中师范大学2016年中国史基础真题进行解析,总结试卷命题规律和特点,为备考2017年考研的同学提供帮助!一、从题型来看,只考查主观题华中师范大学2016年中国史基础的试题,注重基础,没有客观题只有主观题,主要有名词解释、材料分析、简答题、论述题等题型。

题量适中,只要基础扎实,在规定时间完成应该不是问题,当然这也需要平时多做题,掌握答题技巧,博仁教育设有专门的答题技巧课程。

二、从题目难易程度来看,重视基础,难度适中华中师范大学13年开始自主命题,自2013年退出统考,实行自主命题以来,中国史整体上难度不大,基础性题目较多。

2016年中国史的试题,主要偏重于考查基础知识点以及记忆性方面的的一些知识,考查的是考生的历史基本功,基本没有难题和偏题。

例如名词解释“青铜时代”、“过渡时期中路线”等所有名词解释都是教材上涉及的内容,博仁老师在课上都强调过。

一些同学反映,看着题目容易,提起笔来就是不知道怎么组织语言,甚至提笔忘字,这些问题恐怕都是平时练习少了。

另外一种情况是对题目有了解但只是一知半解,那样很难得高分。

要解决这些问题,除了平时要全面复习,多做习题,还要注意答题技巧。

博仁有专门的基础精讲班和答题技巧的课程,并且提供独家资料。

虽然试题整体上题目比较基础,但是对史学素养的要求还是挺高的。

例如论述题中对唐宋文化转型的考查,就很有深度。

答好这类题除了有扎实的基础知识,还要有较广的知识面,将散落教材各处的知识点组织起来,在宏观视角下进行微观处理。

当然平时一定要多关注学术动态,了解学术前沿,尤其是报考专业方向相关的。

三、从考查内容来看,范围广,注重史学素养华中师范大学2016年试题涵盖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古代史部分所占比重略大;试题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等多个方面的内容。

新版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史考研经验考研参考书考研真题

新版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史考研经验考研参考书考研真题

回首过去一年的各种疲惫,困顿,不安,怀疑,期待等等全部都可以告一段落了,我真的是如释重负,终于可以安稳的让自己休息一段时间了。

虽然时间如此之漫长,但是回想起来还是历历在目,这可真是血与泪坚坚实实一步步走来的。

相信所有跟我一样考研的朋友大概都有如此体会。

不过,这切实的果实也是最好的回报。

在我备考之初也是看尽了网上所有相关的资料讯息,如大海捞针一般去找寻对自己有用的资料,所幸的是遇到了几个比较靠谱的战友和前辈,大家共享了资料和经验。

他们这些家底对我来讲还是非常有帮助的。

而现如今,我也终于可以以一个前人的姿态,把自己的经验下下来,供大家翻阅,内心还是比较欣喜的。

首先当你下定决心准备备考的时候,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知识准备、心理准备、学习习惯做好学习计划,学习计划要细致到每日、每周、每日都要规划好,这样就可以很好的掌握自己的学习进度,稳扎稳打步步为营。

另外,复试备考计划融合在初试复习中。

在进入复习之后,自己也可以根据自己学习情况灵活调整我们的计划。

总之,定好计划之后,一定要坚持下去。

由于篇幅较长,还望各位同学能够耐心看完,在结尾处附上我的学习资料供大家下载。

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史初试科目:(101)思想政治理论(201)英语一(313)历史学基础考研参考书目《中国古代史》(上下册),朱绍侯等,福建人民出版社,2000年;《中国近代史》(第四版),李侃等,中华书局,2004年;《中国现代史》(上下册),王桧林,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先说英语吧。

词汇量曾经是我的一块心病,跟我英语水平差不多的同学,词汇量往往比我高出一大截。

从初中学英语开始就不爱背单词。

在考研阶段,词汇量的重要性胜过四六级,尤其是一些熟词僻义,往往一个单词决定你一道阅读能否做对。

所以,一旦你准备学习考研英语,词汇一定是陪伴你从头至尾的一项工作。

考研到底背多少个单词足够?按照大纲的要求,大概是5500多个。

实际上,核心单词及其熟词僻义才是考研的重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6华中师范大学740中国史基础回忆
一、名词解释(10分×8,共80分)
1.《盐铁论》
2.庆历新政
3.头下军州
4.棉花革命
5.京师同文馆
6.科玄之争
7.《实业计划》
8.三反五反运动
二、材料分析题(25分×3,共75分)
1.“乃者贰师败,军士死略离散,悲痛常在朕心。

今请远田轮台,欲起亭隧,是扰劳天下,非所以优民也。

今朕不忍闻。

大鸿胪等又议,欲募囚徒送匈奴使者,明封侯之赏以报忿,五伯所弗能为也。

且匈奴得汉降者,常提掖搜索,问以所闻。

今边塞未正,阑出不禁,障候长吏使卒猎兽,以皮肉为利,卒苦而烽火乏,失亦上集不得,后降者来,若捕生口虏,乃知之。

当今务在禁苛暴,止擅赋,力本农,修马复令,以补缺,毋乏武备而已。

郡国二千石各上进畜马方略补边状,与计对。


——《汉书·西域传》
(1)请翻译上述材料。

(10分)
(2)请根据上述材料,分析汉武帝“轮台罪己诏”的政策转折及历史意义。

(15分)
2.“乃言国本者谓之东林,争科场者谓之东林,攻逆奄者谓之东林,以至言夺情奸相讨贼,凡一议之正,一人之不随流俗者,无不谓之东林,若似乎东林标榜,遍於域中,延於数世。

东林何不幸而有是也?东林何幸而有是也?然则东林岂真有名目哉?亦小人者加之名目而已矣。

论者以东林为清议所宗,祸之招也。


——黄宗羲《明儒学案》卷五八《东林学案一》
请根据上述材料,分析晚明的党争。

3.材料一:“至恭亲王奕訢等奏请购买外洋船炮,则为今日救时之第一要务。

凡恃己之所有夸人所无者,世之常情也;……若能陆续购买,据为己物,在中华则见惯而不惊,在英法亦渐失其所恃。


——曾国藩《覆陈购买外洋船炮折》
材料二:“西人学求实济,无论为士为工为兵,无不入塾读书,共明其理,习见其器,躬亲其事,各致其心思巧力,递相师授,期于月异而岁不同。

中国欲取其长,一旦遽图尽购其器,不惟力有不逮,且此中奥窔,苟非遍览久习,则本原无由洞澈,而曲折无以自明。

”——曾国藩等《拟选子弟出洋学艺折》
材料三:“臣于军火机器,
——李鸿章《置办外国铁厂机器折》
(1)上述材料揭示了近代中国的什么运动?其代表人物还有谁?(另举三人)(5分)(2)请根据上述材料,分析该运动的主要内容。

(10分)
(3)简述该运动的历史作用。

(10分)
三、简答题。

(25分×3,共75分)
1.简述汉初的诸侯王国问题及其解决措施。

2.简述宋代区域经济的基本格局与经济重心的南移。

3.简述1927年-1937年南京国民政府对日政策的演变。

四、论述题。

(35分×2,共70分)
1.试论明清江南市镇与白银资本的关系。

2.根据最新学术研究动态,论述清季民初中国社会结构及社会阶层的新变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