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届高考历史大二轮复习 上篇(二轮)古代的中国和世界模块归纳与综合测评课件 新人教版

合集下载

(通用版)2016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第一部分模块一 中国古代篇 第三步 中外关联 通史模块集训

(通用版)2016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第一部分模块一 中国古代篇 第三步 中外关联 通史模块集训

(通用版)2016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第一部分模块一中国古代篇第三步中外关联通史模块集训(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1.(2016·浙江四县市高三联考)在中国古代社会,“国”和“家”对统治者而言是紧密相连的。

从政治角度看,古代社会中“国”和“家”的重要联接点是( ) A.禅让制B.嫡长子继承制C.郡县制D.察举制解析:选B。

本题考查西周的政治制度——宗法制。

禅让是在位执政者自愿进行的,是为了让更贤能的人统治国家,并没有将“国”和“家”联接在一起,故A项错误;嫡长子继承制,将血缘关系和政治关系相结合,体现了将“国”和“家”联接在一起,故B项正确;郡县制打破了世卿世禄制,打破了血缘关系,所以不是将“国”和“家”联接在一起,故C项错误;察举制的标准是孝廉,而不是血缘,因此也没有将“国”和“家”联接在一起,故D 项错误。

2.(2015·湖北宜昌模拟)西周早中期,大量青铜器豪华精美、端庄厚重,礼乐器众多。

战国中晚期,大量青铜器风格朴素、注重实用,日用器更普遍。

这反映了( ) A.长期的战乱使青铜铸造业衰落B.战国时期贵族政治经济实力下降C.铁器推广使青铜器的需求减少D.战国时期的改革废除了礼乐制度解析:选B。

材料未反映青铜铸造业衰落,故A项错误;西周早中期青铜器豪华精美、端庄厚重,有贵族化的倾向,战国中晚期,青铜器风格朴素、注重实用,日用器更普遍,说明从贵族化走向平民化,折射出贵族政治经济实力的下降,故B项正确;材料未涉及青铜器的需求减少,故C项错误;礼乐制度是维护宗法等级制度的重要工具,中国自古是礼仪之邦,礼乐制度不可能在战国时期废除,故D项错误。

3.(2015·南京师大附中模拟)《史记》记载:“(战国)临淄之中七万户……临淄甚富而实,其民无不吹竽鼓瑟、击筑弹琴、斗鸡走狗、六博蹋鞠者。

临淄之途,车毂击,人肩摩。

”材料最能说明战国时临淄( )A.是当时的商业都市B.城市居民全员参与休闲娱乐C.政府鼓励商业发展D.区域间长途贩运贸易发展较快解析:选A。

(通用版)2016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第一部分模块二 世界古代、近代篇 第三步 中外关联通史模块集训

(通用版)2016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第一部分模块二 世界古代、近代篇 第三步 中外关联通史模块集训

(通用版)2016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第一部分模块二世界古代、近代篇第三步中外关联通史模块集训(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1.(2015·湖南长郡中学高考模拟)“演说术在雅典民主时代特别发达,因为它在那时政治上很有实用,最重要的有两点,一是在法庭里,两造曲直所由分,全得需要辩论,其次是在议会里,一场演说苟能抓得人心,立即大见成功。

”下列对该观点理解正确的是( ) A.全体城邦居民具备表决权彰显“人民主权”B.演说功用在于蛊惑陪审法庭和公民大会的判决C.智者学派的崛起奠定了雅典民主制度的基础D.演说术的兴盛源于雅典民主政治环境的内在需求解析:选D。

本题考查雅典民主政治。

“全体城邦居民具备表决权”不符合史实,故A项错误;“一是在法庭里,两造曲直所由分,全得需要辩论”体现了演说术的功用主要是有利于民主,故B项错误;奠定雅典民主制度的基础是宽松的社会环境和城邦政治,智者学派是雅典民主政治发展的结果,故C项错误;雅典演说术兴盛源于雅典民主政治的内在需求,故D 项正确。

2.《查士丁尼民法大全》中提到:“任何人不能仅因为思想而受惩罚。

判刑时必须始终考虑罪犯的年龄与涉世不深。

父亲的罪名或所受惩罚不能玷污儿子的名声,因为每一方的命运均取决于自己的行为,而任何一方不得被指定为另一方所犯罪行的继承人。

世代相传的习俗应受到尊重和服从,但其有效性不应凌驾于理性或法律之上。

”该材料反映罗马法( ) A.注重证据,讲究公平公正B.保护私有财产与政治权利C.成文法与习惯法并重D.倡导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解析:选A。

本题考查罗马法——《查士丁尼民法大全》。

材料中“任何人不能仅因为思想而受惩罚”反映了罗马法注重证据,材料信息“父亲的罪名或所受惩罚不能玷污儿子的名声,因为每一方的命运均取决于自己的行为,而任何一方不得被指定为另一方所犯罪行的继承人”反映罗马法讲究公平公正,故A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保护私有财产与政治权利,故B 项错误;依据材料“世代相传的习俗应受到尊重和服从,但其有效性不应凌驾于理性或法律之上”可知,“成文法与习惯法并重”与材料不符,故C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故D项错误。

(通用版)2016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第一部分模块二 世界古代、近代篇 第三步 中外关联课件

(通用版)2016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第一部分模块二 世界古代、近代篇 第三步 中外关联课件

[解析 ] 观察图片结合所学可知,太和殿是明清时期中国皇 宫的一部分,白金汉宫是英国皇室所在地,唐宁街 10 号是 英国首相官邸所在地,都属于政治建筑,故选 D 项。A、B、 C 三项都只是针对其中一幅图片分析的,排除。
欧洲启蒙思想与明清之际进步 思潮的差异
1.社会条件 (1)政治条件:中国封建制度虽然渐趋衰落,封建君主专制却 空前强化,封建统治仍十分稳固,资产阶级尚未形成;而西 欧已进入早期资产阶级革命时代,封建统治风雨飘摇,资产 阶级力量壮大。 (2)经济条件:明清之际商品经济虽有发展,但统治者推行重 农抑商政策和闭关锁国政策,严重阻碍了商品经济和资本主 义萌芽的发展;而欧洲资本主义得到迅速发展。
中 国




思想文化 (1)自由主义和社 会主义思潮成为 思想界的主流 (2)科学方面,这 一时期物理学和 生物学都取得了 重大的科学成就, 两次工业革命先 后兴起,科技发 明层出不穷
西 方
(1)资本主义代议制 度进一步发展和完 善,如法国共和政 体的确立及德国君 主立宪制的确立等 (2)国际工人运动兴 起,经历了由空想 社会主义到科学社 会主义,由理论到 建立无产阶级政权 的实践尝试
(1)19世纪中期, 欧美各国工业革 命基本完成,工 业资本主义得以 发展。世界市场 初步形成 (2)19世纪末20世 纪初,第二次工 业革命方兴未艾, 垄断组织形成, 世界市场最终形 成
(2015· 长春三模 )维多利亚女王 (1837- 1901 年在位 )为 大英帝国的君主,慈禧太后(垂帘听政于 1861 年至 1908 年 ) 则是大清国的实际统治者,两人的统治时间大致同时,其统 治时间交叠达四十余年之久,这一期间 ( C ) A.英国完成了第二次工业革命,成为世界上无可争议的工 业霸主 B.大清帝国开始了现代化的进程,跻身于世界强国之列 C.英国君主立宪制度日臻完善,这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 政治制度之一 D.大清帝国镇压了太平天国和义和团运动,维护了国家的 团结和稳定

人教版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综合测试卷(附答案):中国古代史

人教版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综合测试卷(附答案):中国古代史

人教版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综合测试卷中国古代史一、选择题1.据《史记.五帝本纪》记载,传说中的五帝嬗递和尧舜禹的禅让都是纯粹出于公心,即所谓“公天下”;禹传启,把原属于部族内部的传递,变为父子相传,古人谓之“家天下”。

出现这种变化的根源是()A.王权神秘色彩的强化 B.社会生产力的发展C.家国同构观念的萌生 D.继承人的品德优良2.“夏朝设秩宗,商朝设卜、巫、史,西周设太史、太祝、太卜、太士等,他们既是神权的掌握者,又是国家的重要执政官,权位显赫。

”这表明中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之一是( )A.按照血缘亲疏分配政治权力 B.形成内外相辅的地方政权体制C.国家与家族宗法制度密切结合 D.神权与王权相结合3.某思想家曰:“天地无人推而自行,日月无人燃而自明,星辰无人列而自序,禽兽无人造而自生,此乃自然为之也,何劳人为乎?人之所以生、所以无、所以荣、所以辱,皆有自然之理、自然之道也。

”这主要反映了( )A.孔子“仁”和“礼”的思想 B.庄子“齐物”的自由精神C.老子一切要顺应自然的思想 D.墨子“节用”“兼爱”的主张4.20世纪90年代,陕西章台出土了一些秦代封泥(密封信封文件时加盖了印章的泥块),上面有上郡、代郡、邯郸等郡名和蓝田等县名。

这一发现可以印证秦朝()A.政治上四分五裂的事实 B.出现了造纸业C.实行郡县制的事实 D.用泥制陶的事实5.《史记.陈涉世家》记载:“当此时,诸郡县苦秦吏者,皆刑其长吏,杀之以应陈涉......楚兵数千人为聚者不可胜数。

”这反映了秦末农民起义()A.起因于官吏的贪腐B.反对实施郡县制C.以六国贵族为主力D.得到了广泛响应6.董仲舒在“五行相胜”中指出,“夫木者农也,农者民也”,“土者,君之官也”,“君大奢侈,过度失礼,民叛矣,其君穷矣,故曰木胜土。

”这说明董仲舒( )A.杂糅儒家和道家相关思想 B.承袭先秦以来的民本思想C.呼唤周代礼乐制度的回归 D.倡导建立中央集权的政府7.《后汉书·蔡伦传》记载:“缣(细绢)贵而简重,并不便于人。

高考历史大二轮复习课件模块世界史专题融会与综合测评

高考历史大二轮复习课件模块世界史专题融会与综合测评

03
大国关系调整与重 组
大国之间在竞争与合作中不断调 整彼此关系,形成新的利益格局 和战略伙伴关系。
非传统安全威胁上升
恐怖主义威胁不容忽视
恐怖主义活动在全球范围内频繁发生,对国际安全和稳定造成严重 威胁。
网络安全问题日益突出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信息技术的发展,网络安全问题日益突出,网 络攻击、网络犯罪等不断增多。
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06
当代世界发展趋势与挑战
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强
1 2
国际贸易规模持续扩大
随着全球市场的开放和贸易自由化的推进,国际 贸易规模不断扩大,各国之间的经济联系更加紧 密。
跨国公司作用日益突出
跨国公司在全球范围内配置资源、组织生产和销 售,成为经济全球化的重要推动力量。
3
国际金融合作与竞争并存
15世纪末16世纪初,新航路的开辟打破了世界各地相对隔绝的 状态,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
早期殖民扩张
16-18世纪,西欧国家纷纷进行殖民扩张和掠夺,为资本主义发 展积累了原始资本。
工业革命及其后果
第一次工业革命
18世纪60年代,英国率先进行工业革 命,随后波及欧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 。工业革命促进了生产力的巨大飞跃 ,使资本主义制度得以巩固和扩展。
古代美洲文明
玛雅文明
玛雅人是古代美洲文明的代表之一 ,创造了独特的文字、数学和天文
学体系。
阿兹特克文明
阿兹特克人是墨西哥地区古代文明 的代表,以农业、建筑和宗教著称

印加文明
印加人是南美洲古代文明的代表, 建立了庞大的帝国,涉及政治、经 济、文化等方面的发展。
古代美洲文化遗产
包括建筑、雕塑、绘画等方面的杰 出成就,如玛雅遗址、墨西哥城历 史中心等。

【配套K12】高考历史大二轮复习 上篇(二轮)第一编 古代的中国和世界模块归纳与综合测评课时通关 新

【配套K12】高考历史大二轮复习 上篇(二轮)第一编 古代的中国和世界模块归纳与综合测评课时通关 新

第一编古代的中国和世界模块归纳与综合测评第一编古代的中国和世界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60分)1.(2015·南京市盐城市模拟)《礼记》载:“人道亲亲也。

亲亲故尊祖,尊祖故敬宗,敬宗故收族,收族故宗庙严,宗庙严故重社稷,重社稷故爱百姓。

”材料旨在强调( ) A.尊祖敬宗是人的本性B.家国亲情本是一体C.君主百姓原本一家D.封邦建国利于统治解析:材料的大意是人的天性都是亲近自己的亲人,亲近亲人就尊敬自己的祖辈,尊敬祖辈就敬重自己的祖宗,尊敬自己的祖宗就会把同族人聚集在一起,同族人聚集在一起就会产生严格的宗庙制度,有严格的宗庙制度就会重国家,重国家就会爱护百姓。

这强调了家国亲情的一体性,B项正确。

答案: B2.公元前316年,燕王哙让王位于丞相子之。

子之秉政三年,燕国大乱,齐国趁机攻入燕国,杀燕王哙和子之。

这表明( )A.齐国仍执行“尊王攘夷”政策B.春秋时期诸侯国之间战乱频繁C.立嗣以贤取代了嫡长子继承制D.宗法因素的政治影响日益削弱解析:结合题干材料可知,丞相子之并不是少数民族,不属于“攘夷”的范畴,排除A 项;公元前316年属于战国时期,B项错误;材料中说的是王位的转让而不是立太子的问题,C项错误。

答案为D。

答案: D3.(2015·辽宁省五校联考)唐太宗对吏部尚书杜如晦说:“今专以言辞刀笔取人,而不悉其行,至后败职,虽刑戮之,而民已敝矣。

”这反映了科举制( )A.缺乏有效监督机制B.考试内容脱离实际C.未能提高行政效率D.忽视对品行的考察解析:唐太宗认为:今天专以才学取士,而不注重官员的品行,官员失职后虽受刑罚,但已危害民生。

从中可以看出,唐太宗意在强调选官应注重品行,故选择D项。

材料没有反映监督机制,故排除A项;B项说法太绝对,因为材料只是提到科举制度忽视对官员品行的考察,而并没有认为其考试内容脱离实际;C项中的“提高行政效率”在材料中没有依据。

答案: D4.宋仁宗说:“屡有人言朕少断。

高考历史浙江选考二轮专题复习:板块一 古代的中国和世界 专题3 含答案

高考历史浙江选考二轮专题复习:板块一 古代的中国和世界 专题3 含答案

专题3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考点一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1.古代中国农业主要耕作方式的演变——(b)刀耕火种(原始社会)→石器锄耕(商周时期)→铁犁牛耕(春秋战国时期)2.古代中国耕作技术的进步——(b)3.古代中国著名的水利工程——(a)(1)战国:李冰主持的都江堰工程和郑国主持的郑国渠工程。

(2)两汉:关中农民创造了“井渠”,王景成功治理黄河。

4.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b)(1)耕作方式:铁犁牛耕是我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2)土地制度: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是封建社会土地制度的主要形式。

(3)经营方式:以个体家庭为单位的小农经济是封建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

(4)生产模式:精耕细作是我国封建农业的主要特色。

(5)农业结构:以种植业为主,以家畜饲养业为辅。

(6)历史地位:农业在封建经济体系中占据主导地位。

(7)主要作物:最早培植粟和水稻;明代引进推广玉米、甘薯。

1.中国古代社会影响小农经济发展的因素(1)有利因素①生产工具的改进和使用:铁犁牛耕的普及。

②农民自身的因素:拥有一定的生产资料,生产积极性较高;努力改进耕作技术,尽可能提高单位面积产量。

③封建政府的扶持:采取重农抑商政策,注意减轻农民负担,扶植小农经济。

(2)不利因素①小农经济规模小,条件简陋,缺乏必要的积累和储备能力,抵御天灾人祸的能力较低。

②由于规模小和生产条件简陋,古代农业经济维持着简单再生产水平,顽固地保持着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形态。

③封建政府统治腐朽、剥削沉重及社会动荡。

2.古代农耕经济难以推动社会转型的原因(1)政治因素:封建土地私有制很难实现社会财富的积累及向商业资本的转化。

重农抑商和闭关锁国政策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既不能积累财富,也不能拓展海外市场、刺激资本扩张,难以推动工业化。

(2)经济因素: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不利于商品市场的扩大和农产品的真正商品化。

(3)思想因素:以农立国的经济思想,导致民间资本不能成为工商业资本。

2016届高考历史大二轮复习 上篇(二轮)现代的中国和世界模块归纳与综合测评课件 新人教版

2016届高考历史大二轮复习 上篇(二轮)现代的中国和世界模块归纳与综合测评课件 新人教版

3.多极化趋势下世界形势的基本特点 总体趋于缓和,稳定与动荡并存,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的 主题。 4.全球化趋势 新航路的开辟为世界市场的形成创造了重要条件,工业革 命大大密切了世界各地之间的联系,促使世界市场迅速扩大。 二战后,世界经济开始朝着经济全球化方向发展。20世纪90年 代,世界经济进入全球化时代。
1956年完成“三 大改造”,初步 建立了社会主义 的经济基础。 “大跃进”、人 民公社化运动、 “文化大革命” 严重影响了社会 经济的健康发 展。在经济建设 过程中,逐渐形 成了高度集中的 计划经济体制
(1)“两弹一星”研制成 功,极大地提高了中国的 国际地位和国防实力;袁 隆平杂交水稻选育成功 (2)1956年,毛泽东提出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的方针,在这一方针指导 下,新中国文学、艺术、 教育事业蓬勃发展。“文 革”时期“双百”方针和 教育事业都受到很大冲 击,“教育革命”高校停 止招生
二、世界多极化、全球化交相辉映,中国改革开放和平崛 起
时期
政治领域
经济领域
文化领域
三者关系
从两极格局向多 第三次科技革 科学技术迅猛发 “冷战”加剧
极化过渡,美苏 命推动生产力 展,电影、电视 了世界紧张局
二 为争夺世界霸权 战 进行了长达半个
迅速发展,知
改变了人们的生 活、工作和价值
势,两极格局 瓦解后,经济
三、现代中国的外交 1.成就及影响
时期
成就
影响
1949年中苏建交
打破封锁孤立局面
1953年提出“和平共 新中 处五项原则”
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 熟,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 的基本准则
国初
期 1954年参加日内瓦会 新中国首次以世界五大国之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世 代 到万民法
(2)意大利资本主 教(7世纪初) 自足的庄园经济
界 罗 (2)476年西罗 义萌芽(14世纪), (2)文艺复兴运 盛行
马 马帝国灭亡, 手工业工场兴
动兴起(14世 (2)资本主义萌芽
欧洲开始进入 起,雇佣关系出 纪)掀起了思 的出现,人文主
封建时期
现,经济发展 想解放运动 义精神发展
时期
政治领域
经济领域
思想文化
三者关系
魏 晋 南 北 朝
(1)选官制度:九品 中正制 (2)北魏孝文帝改革 推动了北方民族大融 合
(1)农业:三国时发 明翻车;北魏推行 均田制 (2)手工业:南北朝 时发明灌钢法,并 烧制出白瓷
思想:佛教、道教迅 速传播,出现“三教 合一”,顾恺之“以 形写神”;书法艺术 以东晋王羲之为代表
隋唐时期 封建经济 繁荣,三 省六部 制、科举
中 国
隋 唐
(1)中央实行三省六 部制:三省互相牵 制,分工明确,既提 高了办事效率,又加 强了皇权,中央集权 制度逐步完善 (2)选官制度:采用 科举制把读书、考试 与做官紧密结合起来
(1)农业:曲辕犁发 明、筒车出现 (2)手工业:丝织 业、制瓷业发展 (3)商业:商业繁 荣,城市兴起并有 专门的交易场所 “市”
(1)发达的工商业是 民主制形成的经济 基础,民主制的繁 荣又推动了人文精 神的觉醒 (2)古希腊、罗马成 为西方文明的源头
东西方 对比
人类开始进入文明社会,呈现出百花齐放的局面 (1)东方以中国为代表形成了以农耕经济为基础的大河文明,农耕 经济、宗法社会、诸子百家奠定了中国古代文明的基础 (2)西方以希腊、罗马为代表形成了以商品经济为基础的海洋文 明,商品经济、公民意识、法制观念对近代资本主义兴起产生了 重要影响
宋元时 期,封建 经济继续 发展,中 央集权进 一步加 强,理学 的形成, 科学技术 世界领先
时期 政治领域
经济领域
思想文化
三者关系
(1)罗马帝国 (1)封建庄园经济 (1)耶稣创立基 (1)民主制度进一
建立,罗马法 盛行,农奴制是 督教;穆罕默 步推动了欧洲经
古 从公民法发展 主要的生产关系 德创立伊斯兰 济的发展,自给
时期
政治领域
经济领域
思想文化
三者关系
世 界
古希 腊、 罗马
(1)希腊城邦 出现;民主政 治确立并发展 (2)罗马共和 国建立;《十 二铜表法》
古希腊、罗马 奴隶制经济繁 荣,海外贸易 发达,优越的 航海条件为海 外殖民提供了 便利
(1)古希腊人文 精神起源,智 者学派、苏格 拉底 (2)古罗马法学 成就突出
中西 对比
(1)中国古代文明经历了秦汉的发展,隋唐呈现出全面繁荣的局面, 宋元时期,中国古代文明继续发展,在政治、经济和文化科技方面 领先于世界(2)西方文明在罗马帝国统治后期走向衰落,476年西罗 马帝国灭亡,欧洲经历了长达一千年的天主教会的黑暗统治
秦汉时期,由于封建经 济的发展,小农经济占 主导地位,政治上秦汉 走向大一统,统一的多 民族封建国家形成并不 断发展,为了适应统治 者加强中央集权的需 要,董仲舒提出“罢黜 百家,独尊儒术”,他 吸收道家、法家和阴阳 五行家的一些思想改造 了儒家思想,形成新儒 学体系。魏晋南北朝国 家分裂,江南经济发 展,文学艺术成就突出

(1)农业:汉代犁 壁的发明和二牛 一人犁耕法,漕 渠、白渠、坎儿 井和王景治理黄 河 (2)手工业:汉代 开始用煤作燃料 冶铁;丝绸远销 欧洲;东汉晚期 烧制出成熟的青 瓷 (3)商业:秦统一 了货币,推行重 农抑商政策
(1)思想:秦朝: “书同文字”并加 强思想控制;汉 初:黄老之学“无 为而治”;武帝 时:以“大一 统”、“天人感 应”为核心的新儒 学形成 (2)以医学、数学、 天文学和造纸术为 代表的古代科技得 到发展 (3)文学:汉赋成为 主要文学体裁
古代的中国和世界模块归纳与综合测评
模块通览 ·融会贯通
一、东西方文明的源头:大河文明、海洋文明各领风骚 (远古至公元前3世纪)
时期
政治领域
经济领域 思想文化
三者关系
夏朝建立,中国 出现早期政治制 度,王位世袭 制;王权与神权 中 先 相结合;分封 国 秦 制、宗法制保证 了各级贵族在政 治上的垄断和特 权地位,有利于 西周的稳定
(1)科技:雕版印刷 术、火药应用 (2)艺术:书法艺术达 到新高峰;绘画艺术 以吴道子为代表 (3)唐诗进入黄金时 期;通俗文学体裁— —“传奇”出现
制的推行 完善了中 央集权。 国家的强 盛稳定促 进了文学 艺术的辉 煌
时期
政治领域
经济领域
思想文化 三者关系
中 国
宋 元
(1)宋初,收精 兵、削实权、制 钱谷,加强中央 集权。在中央设 中书门下、枢密 院、三司分掌行 政、军政、财 政,以分割相 权,加强皇权 (2)元朝:废三 省,实行一省制
二、东西方文明呈不同发展趋势:中国农耕文明的崛起、
罗马帝国的繁荣与衰落(公元前3世纪至14世纪)
时期
政治领域
经济领域
思想文化
三者关系
中秦 国汉
(1)秦朝:完成统 一;中央:皇帝 制与三公九卿; 地方:废分封, 置郡县;秦法: 细密而严苛 (2)汉代:汉初采 用郡国并行制; 汉武帝强化皇 权,加强中央集 权:建立“中 朝”、设刺史、 实行“推恩 令”,选官实行 察举制
(1)夏商周是 青铜时代 (2)西周实行 井田制 (3)春秋战国 时期铁犁牛耕 出现并不断推 广;土地私有 制确立;实行 “重农抑商” 政策
(1)夏朝 《夏小 正》制定 (2)商朝甲 骨文成熟 (3)百家争 鸣;《诗 经》《楚 辞》;早 期绘画等
(1)井田制是分封制、 宗法制存在的基础 (2)春秋战国时期是社 会转型期,随着生产 力发展,井田制遭到 破坏,分封制、宗法 制逐步瓦解,封建土 地私有制确立,小农 经济逐渐形成,思想 上也出现了百家争鸣 的局面
(1)农业:租佃关系 的发展,江南成为 全国经济重心 (2)手工业:开始用 焦炭冶铁;景德镇 成为“瓷都”;元 代进入彩瓷生产时 期 (3)商业:城市商业 繁荣,打破市、坊 限制并出现晓市、 夜市;纸币交子
(1)思想:确立了 理学思想体系 (2)科技:宋代活 字印刷、指南针 的发明和外传深 刻影响了世界 (3)文学:宋词、 元散曲成为主要 文学体裁 (4)艺术:绘画、 戏曲成就突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