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色彩》
万用的色彩搭配

万用的色彩搭配——超实用配色方案浅析一、红色的色感温暖,性格刚烈而外向,是一种对人刺激性很强的色。
红色容易引起人的注意,也容易使人兴奋、激动、紧张、冲动、还是一种容易造成人视觉疲劳的色。
1、在红色中加入少量的黄,会使其热力强盛,趋于躁动、不安。
2、在红色中加入少量的蓝,会使其热性减弱,趋于文雅、柔和。
3、在红色中加入少量的黑,会使其性格变的沉稳,趋于厚重、朴实。
4、在红中加入少量的白,会使其性格变的温柔,趋于含蓄、羞涩、娇嫩。
二、黄色的性格冷漠、高傲、敏感、具有扩张和不安宁的视觉印象。
黄色是各种色彩中,最为娇气的一种色。
只要在纯黄色中混入少量的其它色,其色相感和色性格均会发生较大程度的变化。
1、在黄色中加入少量的蓝,会使其转化为一种鲜嫩的绿色。
其高傲的性格也随之消失,趋于一种平和、潮润的感觉。
2、在黄色中加入少量的红,则具有明显的橙色感觉,其性格也会从冷漠、高傲转化为一种有分寸感的热情、温暖。
3、在黄色中加入少量的黑,其色感和色性变化最大,成为一种具有明显橄榄绿的复色印象。
其色性也变的成熟、随和。
4、在黄色中加入少量的白,其色感变的柔和,其性格中的冷漠、高傲被淡化,趋于含蓄,易于接近。
三、蓝色的色感冷嘲热讽,性格朴实而内向,是一种有助于人头脑冷嘲热讽静的色。
蓝色的朴实、内向性格,常为那些性格活跃、具有较强扩张力的色彩,提供一个深远、广埔、平静的空间,成为衬托活跃色彩的友善而谦虚的朋友。
蓝色还是一种在淡化后仍然似能保持较强个性的色。
如果在蓝色中分别加入少量的红、黄、黑、橙 椎壬 换岫岳渡 男愿窆钩山厦飨缘挠跋炝Α?1、如果在橙色中黄的成份较多,其性格趋于甜美、亮丽、芳香。
2、在橙色中混入小量的白,可使橙色的知觉趋于焦躁、无力。
四、绿色是具有黄色和蓝色两种成份的色。
在绿色中,将黄色的扩张感和蓝色的收缩感相中庸,将黄色的温暖感与蓝色的寒冷感相抵消。
这样使得绿色的性格最为平和、安稳。
是一种柔顺、恬静、潢足、优美的色。
设计色彩实践报告

设计色彩实践报告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设计色彩实践报告一、引言色彩是设计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不仅仅是对眼睛的一种刺激,更是一种情感的表达和沟通方式。
在设计过程中,色彩的运用能够有效地传达设计师的意图,引起观众的共鸣和情感共鸣。
本报告将围绕着设计色彩的实践进行探讨和总结,希望通过这次实践报告能够对设计色彩的运用有更深入的理解和把握。
二、色彩的基本概念色彩是一种视觉现象,是由物体对光线的反射和吸收而产生的。
色彩包括三个基本属性:色相、明度和饱和度。
色相是指色彩在光谱中的位置,如红、橙、黄、绿、蓝、靛、紫等;明度是指色彩的明暗程度,明度高的颜色看起来更明亮,反之则更暗;饱和度是指色彩的纯度和灰度程度,饱和度高的颜色更鲜艳,反之则更灰暗。
三、色彩在设计中的作用1. 色彩能够引起观众的情感共鸣色彩是一种强烈的视觉刺激,它能够直接影响人们的情绪和情感。
不同的色彩可以带给人们不同的感受,比如红色代表着热情和活力,蓝色代表着宁静和冷静,黄色代表着快乐和活力。
设计师可以通过巧妙地运用色彩来引起观众的情感共鸣,从而增强设计作品的吸引力。
2. 色彩能够传达设计师的意图在设计中,色彩是设计师表达意图和传达信息的重要手段。
通过选择合适的色彩搭配和配比,设计师可以有效地传达设计作品的主题、情感和风格,使作品更具有表现力和独特性。
而且,色彩还能够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和记忆设计作品,从而提升作品的传播效果。
3. 色彩能够提升设计作品的视觉层次色彩是设计作品中的重要构成元素,它可以帮助设计师建立视觉层次,引导观众的视线流动,并丰富作品的表现形式。
通过合理地运用色彩的对比、搭配和渐变效果,设计师可以打造出视觉效果更加丰富和多样的设计作品,增强作品的立体感和层次感。
四、色彩的实践应用1. 色彩搭配色彩搭配是设计中的重要环节,它能够直接影响设计作品的整体效果和视觉效果。
在进行色彩搭配时,设计师首先需要考虑作品的主题和情感表达,然后根据色相、明度和饱和度的关系来选择合适的色彩搭配方案。
常用配色基本概念及精彩相关实例剖析

色彩的基础知识色彩五颜六色、千变万化,我们平时所看到的白色光,经过分析在色带上可以看到,它事实上包括红、橙、黄、绿、青、蓝、紫等七色,各颜色间自然过渡。
其中,红、黄、蓝是三原色,三原色通过不同比例的混合可以得到各种颜色。
色彩有冷暖色之分,冷色(如蓝色>给人的感觉是安静、冰冷;而暖色(如红色>给人的感觉是热烈、火热。
冷暖色的巧妙运用可以让网站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
颜色可以分为非彩色和彩色两大类。
非彩色指黑色、白色和各种深浅不一的灰色,而其他所有颜色均属于彩色。
从心理学和视觉的角度出发,彩色具有三个属性:色相、明度、纯度<彩度)。
b5E2RGbCAP1、色彩的属性:色相、饱和度、亮度。
■ 色相<Hue):也叫色调,指颜色的种类和名称,是指颜色的基本特征,是一种颜色区别于其他颜色的因素。
色相和色彩的强弱及明暗没有关系,只是纯粹表示色彩相貌的差异。
如红、黄、绿、蓝、紫等为不同的基本色相。
p1EanqFDPw■ 明度<Value):也叫亮度,指颜色的深浅、明暗程度,没有色相和饱和度的区别。
不同的颜色,反射的光量强弱不一,因而会产生不同程度的明暗。
非色彩的黒、灰、白较能形象的表达这一特质。
DXDiTa9E3d■ 纯度(Chroma):也叫饱和度,指色彩的鲜艳程度。
原色最纯,颜色的混合越多则纯度逐渐减低。
如某一鲜亮的颜色,加入了白色或者黑色,使得它的纯度低,颜色趋于柔和、沉稳。
RTCrpUDGiT2、三原色:即红、黄、蓝三种基本颜色。
自然界中的色彩种类繁多,变化丰富,但这三种颜色却是最基本的原色,原色是其他颜色调配不出来的。
除白色外,把三原色相互混合,可以调和出其他种颜色。
5PCzVD7HxA色素的三原色:红、黄、蓝3、色环:我们将色彩按“红->黄->绿->蓝->红”依次过渡渐变,就可以得到一个色彩环。
色环的两端是暖色和冷色,当中是中性色。
色环通常包括12种不同的颜色。
实用美术基础第四版课件

实用美术具有实用性、审美性、物质性和创新性的特点。它以实用为目的,注重物质材料的运用和工艺技术的 表现,同时强调美的视觉效果和创新的设计理念。
实用美术的分类
工业设计
工业设计是实用美术的一个重要领域,它涵 盖了产品造型设计、包装设计、展示设计等 方面。
环境艺术设计
环境艺术设计主要涉及室内设计、室外设计 、景观设计等领域,注重人与环境的和谐共 生。
06
案例分析
优秀作品欣赏
总结词
提供经典、优秀的实用美术作品,供 学生欣赏和学习。
详细描述
挑选出具有代表性的优秀作品,展示 其创意、技巧和美感,帮助学生开阔 视野,提高审美水平。
设计案例解析
总结词
对经典设计案例进行深入剖析,解析其设计思路、方法和技 巧。
详细描述
选取具有代表性的设计案例,从创意构思、材料选择、制作 技巧等方面进行深入解析,帮助学生理解设计的本质和过程 。
线
线是连接点的轨迹,具有长度、方 向和位置等属性。线的粗细、曲直 、虚实等变化可以表达不同的情感 和视觉效果。
面
面是由线移动形成的二维空间,具 有形状、大小和方向等属性。面的 形状、纹理和色彩等变化可以产生 不同的视觉效果。
图形构图
平衡
平衡是指图形在视觉上的稳定状态,通过合理安排图形元素的位 置、大小和色彩等,使画面达到平衡的效果。
要考虑美学效果和品牌形象。
数字媒体
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实用美术 也延伸到了数字媒体领域,如网 页设计、移动应用界面设计等。
02
色彩基础
色彩原理
01
02
03
色彩的物理属性
色彩是光的一种表现形式 ,具有波长、振幅等物理 属性。
色彩有六种实用标准色

色彩有六种标准色:红橙黄绿青紫这六种色中,又有细分:(1)三原色:红黄青(2)间色:橙(红加黄)绿(黄加青)紫(青加红)大家可以发现,上述六色的排列中,原色总是间隔着一个间色,因此,只需将标准色背熟,对于原色及间色我们就可以分清了。
事实上,还有一些颜色没有包括在以上色彩中。
金、银、灰、黑、白是五种中性色。
一般来说,除非染上一定的感情色彩,我们的背景都采用灰、黑、白这三种颜色,因为金银太耀眼了,而灰、黑、白由于是中性色,比较容易与其它颜色搭配。
一般的颜色的明度者不同,因此产生的距离感也不同。
按明度顺序排列:1黄、2橙、3红、4绿、5青、6紫。
我们可以发现,按照16、25、34的顺序,就可以得到对比色。
善于运用对比色,对我们的设计是很有好处的。
如:万绿丛中一点红。
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在黑色背景上,黄最近。
而在白色背景上,则紫最近。
因此,距离感只是相对而言,与我们的背景的对比。
在设计中,有明度、纯度和冷暖的对比,而色彩的冷暖是设计问题的主要攻坚项目。
这时我们需要《康定斯基定律》,其主要内容:将色彩分成角度:红90度,橙 60度,黄 80度,蓝 190度,紫120度。
其中钝角:钝拙、柔弱、冷色锐角:敏锐、强烈、暖色这样就可以比较清楚的掌握了。
我们来看看怎样调和色彩。
调和色彩的基本法则是:页面各部分色彩一定要构成适当的色彩关系。
组成统一的色调,表达某种情绪。
这才会有自己的风格。
怎样才能做到这一点呢?(1)确立主调统率页面的色彩关系。
当页面上有几个色块时,必须以其中一块颜色为主,而且其面积,明度,位置大于其它色块。
(2)不但要善于运用原色,而且还要善于运用金、银、黑、白和灰这些中性色进行缓解,中和,以烘托出主题。
(3)增加共同点,会使设计更趋向协调。
(4)拉开距离,目的是为了主次分开,不要堆成一堆,别人看了都觉得讨厌。
可有方法:或者从平面拉开,或者从纯度和明度削弱。
①两色一深一浅。
②同时变化原有明度③纯度对比,使一色鲜艳而一色朦胧④同时变化原有纯度再来说说色彩均衡问题:要打动别人的视知觉,色彩要均衡。
实用美术基础

通过大量的绘画实践,掌握各种绘画技法的 运用。
在掌握基本绘画技巧的基础上,不断尝试新 的表现手法和元素。
色彩运用技巧
了解色彩基本原理
掌握色彩的基本属性、原色与间色、对比 与调和等基本原理。
掌握色彩搭配技巧
通过实践掌握不同色彩的搭配技巧,学会 运用色彩表现主题。
观察色彩情感
学习不同色彩所表达的情感和氛围,以及 色彩的象征意义。
02
实用美术的基本元素形状 Nhomakorabea几何形状
从简单的几何形状开始,如圆形、正方形、三角形等,这些 是构成其他形状的基础。
自由形状
自由形状是没有固定尺寸和比例的形状,它们通常更复杂, 也更具有表现力。
色彩
基本色彩
红、黄、蓝是基本色彩,通过混合可以得到其他颜色。
色彩的属性
色彩的属性包括色相、饱和度和明度,通过调整这些属性,可以得到不同的 色彩效果。
强调色调与和谐
通过强调色调,使画面更加和谐统一。
构图技巧
分析构图基本要素
了解构图的基本要素,如点、线、 面、形状、方向等。
学习常见构图方法
学习常见的构图方法,如对称、平 衡、黄金分割等。
培养视觉感受
通过观察不同的构图形式,培养良 好的视觉感受。
灵活运用构图技巧
根据实际需要,灵活运用不同的构 图技巧。
实用美术基础
xx年xx月xx日
目录
• 实用美术概述 • 实用美术的基本元素 • 实用美术的基本技巧 • 实用美术的应用领域 • 实用美术的学习方法 • 实用美术的未来发展
01
实用美术概述
实用美术的定义和特点
1
实用美术是指通过运用美学原理和设计理念, 将实用性和审美性相结合的一类艺术形式。
六年级美术上册《实用美观的产品设计》优秀教学案例

2.利用多媒体手段,如图片、视频等,向学生介绍国内外优秀的产品设计作品,拓宽他们的视野。
3.创设设计竞赛活动,以解决实际问题为背景,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
(二)问题导向
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策略有助于培养学生主动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具体方法如下:
1.提出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如“如何设计一款既实用又美观的环保购物袋?”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
2.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疑问,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
3.组织学生针对问题进行讨论,分享各自的观点和解决方案。
(三)小组合作
小组合作能有效地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提高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以下是一些建议:
4.通过对优秀设计作品的欣赏与学习,提高学生的审美品位,塑造他们健康向上的价值观。
在本章节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需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引导他们主动探索、勇于实践,使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
三、章节的学习,教师需创设富有启发性和真实性的教学情境。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实现:
2.提问:“同学们,你们觉得这些产品设计有哪些优点?它们是如何将实用性与美观性结合起来的?”引发学生对产品设计原则的思考。
3.介绍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内容,激发学生对实用美观产品设计的学习兴趣。
(二)讲授新知
1.介绍产品设计的基本原则,如功能性与美观性、人体工程学、环保理念等,并结合实例进行分析。
2.讲解线条、形状、色彩等基本美术元素在设计中的应用,展示设计草图和成品,让学生直观地了解设计过程。
3.引导学生从本次设计实践中总结经验,反思自己在设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为今后的创作积累经验。
《色彩构成》课程标准

《色彩构成》课程标准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色彩构成》课程是平面设计专业的一门基础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色彩基础知识和色彩运用的技能;提高美学修养,为后续的课程学习和今后的工作打好基础。
二、教学目标本课程从实用的角度出发,由浅入深,对学生进行系统的美术基础教育。
(一)知识与技能掌握色彩构成的基础知识,并能对一些有绘画摄影作品中的造型要素的作用和价值进行分析,并在以后的专业课学习中加以运用。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以项目教学为主的教学,学生在经历做项目的过程中,尝试在实践中构建学习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方法。
逐步掌握色彩的基本知识,针对教材制作中所涉及的美术设计而学习相应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提高美学修养,养成认真学习、勇于实践、独立思考的习惯,养成精益求精和团结协作的作风,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内容标准四、实施建议(一)教学方法建议本课程采用以分组实践教学和小组讨论法为主的教学方法,并辅以多媒体演示法、讲授法、练习法等教学方法相结合,多引入生产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对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有更直观、更有价值的体会,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在教学实施各环节中,教师的理论讲解和技能传授要尽可能启发学生去思考,经常从反面提出问题,要尽可能帮助学生在实践和小组讨论中主动探索,以此来培养和提高学生独立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考核与评价1. 考核方法:围绕本课程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本课程的考核与评价要坚持总结性评价和过程性评价相结合,教师评价和学生自评、互评相结合。
2、在考核与评价过程中,要重点考核学生利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重点关注学生学习态度、学习习惯、计算机文化素养的养成。
教师在进行考核与评价时,应跟踪记录学生运用计算机完成任务、案例或项目的过程,评价学生操作过程及操作结果的准确性、合理性、熟练性及全面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陳 教案設計
課程規劃
琦
曜
第一講 方法與目標:顏色搭配成功與否,是「計算」出來的,不是「感覺」出來的!
1. 哪一個顏色比較深!?
Q1. 左右兩組有什麼不同? Q2. 應該選哪一條牛仔褲? Q3. 學什麼?學來做什麼?
2. 傻瓜色彩學 vs.傻瓜學色彩
2. 色彩的基本屬性與色視效 ①. 色相的同化現象 ②. 明度的同化現象 ③. 純度的同化現象 ④. 色彩的暈光作用 (Halation) ⑤. 色彩的前進與後退 ⑥. 色彩的膨漲與收縮 ⑦. 色彩的辨識性【誘目性、識別性、可讀性】 ⑧. 貝祖德布呂克現象 (Bezold-Brucke Phenomenon) ⑨. 赫爾遜賈德效應 (Helson-Judd Effect) ⑩. 色彩恆定與明度守恆 ª【色記憶→記憶色→品牌色彩策略】
3. 色彩的符號表徵與色聯想
①. 色彩心理的掌握:X. 意象維度的兩種類型
Y. 冷暖 ' 色相 Z. 輕重 ' 明度 ' 軟硬 [. 動靜 ' 純度 \. 意象 ' 色調
ª 所謂的春夏秋冬 《四季色彩理論》
ª 主觀\客觀 《共同的主觀》
②. 色彩表徵與色聯想:眼、耳、鼻、舌、身、意…【配色沒有套路,但有理路!!】
性 構
句
⑧. 反覆效果配色(Repetition)
配色調性
①.色相組合數 ②.明度調子高中低… ③.純度調子鮮中灰…
基本語態
修辭語法
配色佈局
①. 四項修辭的要素 ②. 強調色與關鍵色 ③. 六種修辭佈局法
第八講 色彩企劃:色彩設計的應用實務
1. 時尚產業的品牌定性與基本語態:『風格係數』的應用 ①. 所謂的『風格係數』 ②. 色相組合、調子、『風格係數』與品牌風格
ª Tone in Tone
ª Tone on Tone
③. 色調主調配色(Tone Dominant Color)
ª Tonal
④. Camaieu & Faux Camaieu
修
⑤. 分離效果配色(Separation Color) 辭
⑥. 強調效果配色(Accent Color) ⑦. 漸層效果配色(Gradation Color)
◎ 感官認識強化導入:低純度色調群的色相辨識 (p ltg g)
1. 時尚產業的色系搭配方法論:符號學的觀點【淺釋時尚產業商品企劃的基本構式】
①. 符徵(Signifier)與符旨(Signified) ②. 語言(Langue)與言語(Parole)
配色方法
vs.
'
配色訴求
vs.
'
主動觀感
vs.
'
◎ 感官認識強化導入:基礎配色關係辨識【色相組合關係:同一\鄰近\類似\中差\對比】 協調關係
vs.
【色調組合關係:同一\鄰近\對比\明清\暗清】 複雜關係
巽 風 堂 第三產業經營管理規劃事務所 《通路維護工程師【實用色彩】專題第四講題綱》【2008 修訂一校】
第五講 色彩調和:色彩的調和理論概說
2. 色彩行銷與色彩傾向調查 ①. 零售終端空間色彩、品牌識別色系與消費行為引導 ( 好看的 vs. 好賣的 ②. 商品的價款量配比與配色組合 ( 陳列的色系組合 vs. 銷售的色系組合 ③. 區域性色彩傾向調查的簡易方法
3. 歷時性趨勢的預測與引導:從歷時性的共同主觀到共時性的共同主觀 ( 所謂的流行色? 4. 色彩設計實務五階段基本架構
店堂空間規劃 → 空間色系搭配 a. 空間色彩、消費者行為與色彩行銷方法 b. 店堂的色彩佈局與陳列配色的禁忌與範例 c. 店堂商品陳列與主題展示的色彩規劃方案
通路業態經營 → 品牌色彩策略
a. 區域消費取向的色彩傾向調查方法
b. 商品結構調整與款量色系配比計算【商 色品 彩企 導劃 論】 c. 裝修、貨架、文宣、商品…色彩調整方案
( 與色彩本身未必 有必然的聯繫
④. 肌理與色彩搭配
⑤. 關鍵色與強調色
⑥. 六種基礎佈局:對稱、主從、呼應、漸層、節奏、去中心化(Decentralized)
◎ 感官認識強化導入:基礎配色關係辨識【明度組合關係:高調、中調、低調 → 九調、六調、十調】
【純度組合關係:鮮調、中調、灰調 → 九調、六調】
◎ 感官認識強化導入:純色調的 24 種色相辨識 1. 顏色是看得見的電磁波
ª 色相、明度、純度怎麼來? 2. 色彩的視覺感知系統
ª 光源色、透過色、表面色 ①. 眼睛構造 ②. 感光細胞 ③. 色視覺 Color Vision【Trichromatic Theory → Opponent-Process Theory → Stages Theory】 ④. 關於色盲 ⑤. 明順應與暗順應
11.所謂的「計算」!? 算什麼?怎麼算?
PCCS 色相環
PCCS 色調圖
p
lt
淡的
淺的
b
亮的
ltg
sf
淺灰的
柔的
s
vv
強的
純純的
g
d
灰的
沌的
dp
深的
dkg
dk
暗灰的
暗的
巽 風 堂 第三產業經營管理規劃事務所 《通路維護工程師【實用色彩】專題第一講題綱》【2008 修訂一校】
第二講 色彩概論:色彩的構成與認知
1. 色彩的記錄、辨識與傳達 ①. 色 名 法 X.固有色名 Y.傳統色名 ②. 表色系法 X.混色系 CIE XYZ
Y.顯色系 Munsell
③. 色名應用的限制與誤區 2. 由分光分佈理解色彩的三屬性
ª 絕對量 vs. 相對量 ª 色彩的三屬性與色立體 ª 有彩色、無彩色、獨立色
Z.慣用色名 CIE L*u*v* PCCS
巽風堂 時尚品牌企業 職能拓展計劃
品牌工程
通路維護 工程師
【實用色彩專題】講座題綱
專案題綱
第一講 方法與目標 第二講 色彩概論:色彩的構成與認知 第三講 基礎原理:色彩學的系統引導 第四講 色彩現象:色彩的感官特性 第五講 色彩調和:色彩的調和理論概說 第六講 配色辨識:色系搭配的解構判斷 第七講 配色技法:配色方法的檢索順序 第八講 色彩企劃:色彩設計的應用實務
1. 色彩的對比現象與色錯覺 ª 同時對比、繼時對比與視覺殘像【後像】 ª 色彩學的三種「對比」概念 ª 環境色溫的繼時對比 ª 圖地關係【透導項 vs. 檢查項】 ①. 色相的同時對比 ②. 色滲\色陰現象 ③. 明度的同時對比 ④. 純度的同時對比 ⑤. 補色的純度對比 ⑥. 色塊的邊緣對比 ⑦. 色塊的面積對比 ⑧. 離奇的晃動現象【固視微動】
大眾觀感
vs.
配色方案 配色觀感 被動觀感 分眾觀感
③. 歷時性(Diachrony)與共時性(Synchrony) → 時尚產業之鑰:共時性共同主觀的歷時軌跡
④. VALS(價值與生活型態研究) 與消費類群分析
⑤. 時尚週期(Fashion Cycle)的歷時性趨勢與共時性差異 → 補充性原則與對稱性原則
◎ 感官認識強化導入:色調關係辨識 ª tone in tone vs. tone on tone ª 明清色、暗清色、中清色
CMYK 及其他
巽 風 堂 第三產業經營管理規劃事務所 《通路維護工程師【實用色彩】專題第三講題綱》【2008 修訂一校】
第四講 色彩現象:色彩的感官特性
◎ 感官認識強化導入:中純度色調群的色相辨識 (lt d dk)
伯金傑現象(Purkinje' phenomenon)【普爾基涅現象】【浦肯野現象】 3. 色彩與光源
①. 光的反射與顯色原理 ②. 分光分佈與演色性 Color Rendering ③. 標準光與色溫度 Color Temperature 4. 色彩的優先制約要素與相關問題──環境光源的照度、色溫、演色性 ①. 終端業態與燈具的選擇判斷 ②. 空間色彩、商品質感、進店人流、佇店時間… ③. 為什麼百貨商場主通道燈源不宜低於 4300K? ◎ 感官認識強化導入:色相差的計算
[.系統色名 CIE L*a*b* Ostward
RGB NCS
3. 所謂的三原色 ( 別再說什麼紅黃藍!? ª 色光三原色 vs. 色料三原色 ª 心理四原色 ª 物理補色 vs. 心理補色
4. 混色原理 ①. 加法混色 X.同時加法混色
Y.繼時加法混色 Z.並置加法混色
②. 減法混色
5. 重要色彩體系簡介 ①. 曼塞爾體系 (Munsell) ②. PCCS 實用色彩搭配體系 ③. 奧斯華德體系 (Ostwald) ④. 自然色彩體系 (NCS)
ª 色相組合排列【正逆推移、二次三次…】
③. 明度差(誘目性、識別性、可讀性…)
ª 與整體調性的合致、衝突…
④. 純度差 ⑤. 色塊面積差
中差色關切重點
⑥. 色系冷暖
配色技法 【色彩語言的基本句式建構】
①. 基調配色 (Base Color)
②. 色相主調配色(Hue Dominant Color)
⑥. 消費大眾著裝的色彩取向:歷時性共同主觀的共時分析與引導
2. 色彩的論和理論提要說明【色彩語言的幾種重要句式類型:歷時性?共時性?共同主觀?】 ª 以數學關係為基礎\以混色原理為基礎\以視覺效果為基礎的調和理論 ①. Goethe〈相對色說〉與〈純色面積比〉 ②. Chevreul〈色彩調和及對比法則〉 ③. Ostwald〈色調的調和〉:『調和與秩序相等』 ④. Munsell〈七種選色軌跡〉與〈面積對比公式〉 ⑤. Judd〈四項基本原理〉 ⑥. Rood〈色相的自然序列〉與〈中間混色〉 ⑦. Birren〈色彩三角〉與〈寒暖色說〉 ⑧. Itten〈補色平衡理論〉 ⑨. Moon & Spencer〈美度涵數〉 ⑩. 南雲治嘉〈從「粒子說」到「色彩控制論」〉與〈色彩意象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