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工程模拟仿真

合集下载

环境工程仿真模拟过程动态特性

环境工程仿真模拟过程动态特性
物种的分布和丰度随气候 、土地利用和人类活动等 因素的变化而变化。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
生态系统提供的如水源涵 养、土壤保持、气候调节 等服务功能是动态变化的 。
生态恢复与重建
受损生态系统的恢复和重 建过程中,物种组成、群 落结构和生态系统功能随 时间发生变化。
04
仿真模拟过程动态特性的实 现
数学模型的建立
水流动态特性
水流速度与流量
水流在环境中的流动速度和流量是动态变化的, 受到地形、气候、降雨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水体质量
水质参数如溶解氧、浊度、pH值等随时间和空间 发生变化,影响水生生态系统和人类健康。
洪水模拟
模拟洪水过程的动态特性,预测洪水的发生、发 展及消亡,为防洪减灾提供决策依据。
空气流动动态特性
06
结论与展望
当前研究的局限性和挑战
数据获取与处理
在模拟过程中,数据的获取和处理是一个关键的挑战。由 于环境工程涉及大量的实时数据,如何有效地收集、整理 和分析这些数据是一个难题。
计算资源需求
环境工程仿真模拟通常需要大量的计算资源,包括高性能 计算机和专业软件。这限制了模拟的规模和实时性。
模型精度与适用性
空气流动模拟案例
总结词
空气流动模拟有助于了解污染物扩散和通风性能,优化建筑 设计。
详细描述
通过模拟空气在建筑物内部的流动特性,工程师可以评估建 筑物的通风性能,预测室内污染物浓度分布,为建筑设计提 供依据。这在暖通空调设计、环境评估和工业通风等领域具 有实际应用价值。
土壤污染模拟案例
总结词
土壤污染模拟有助于了解污染物在土壤中的迁移转化规律,为土壤修复和土地利 用提供决策支持。
城市排水系统模拟

环境工程师环境模型与仿真

环境工程师环境模型与仿真

环境工程师环境模型与仿真环境工程师负责研究和解决环境问题,保护和改善我们的生态环境。

在这个过程中,环境模型和仿真成为了环境工程师关键的工具。

本文将介绍环境模型与仿真在环境工程中的应用并探讨其重要性。

一、环境模型的定义与分类环境模型是基于数据库和模型构建的、以描述真实环境为目标的一种技术。

它通过建立环境的数学模型、物理模型或者计算机模型,模拟和预测环境变化。

根据模拟的环境特征和建模方法的不同,环境模型可以分为生态环境模型、大气环境模型、水环境模型等。

二、环境模型的应用领域1. 生态环境研究:生态环境模型通过建立生物种群间的相互作用、环境资源分配等模型,帮助环境工程师研究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预测生态环境的变化趋势,为环境保护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2. 水资源管理:水环境模型能够对水体的水质和水量进行模拟,帮助环境工程师优化水资源的分配和利用。

通过模拟不同的情景,可以评估不同的水资源管理方案,提供科学支持。

3. 大气污染控制:大气环境模型能够模拟大气中的污染物扩散和转化过程,为环境工程师制定大气污染控制策略提供依据。

通过模拟不同的排放情景,可以评估不同的控制措施的效果。

4. 垃圾处理与废物管理:环境工程师借助垃圾处理和废物管理模型,对垃圾产生、收集、处理的各个环节进行模拟。

通过评估不同的处理方案,可以找到最优化的废物管理策略,实现资源回收和减少环境污染。

三、仿真技术在环境工程中的应用1. 数值仿真:数值仿真是环境模型中最常用和最重要的仿真方法之一。

通过建立与实际环境相对应的数学模型,采用计算机算法进行求解,模拟环境的演化和变化。

数值仿真可以对复杂的环境过程进行精确的计算和预测。

2. 虚拟仿真:虚拟仿真利用计算机图像生成技术,在虚拟环境中模拟真实环境和环境过程。

环境工程师可以通过虚拟仿真技术观察和分析环境变化,优化工程设计和环境管理策略。

3. 三维建模:三维建模技术可以将现实环境转化为计算机中的三维模型,为环境工程师提供直观、真实的环境数据。

环境工程的仿真实验与工程实训项目

环境工程的仿真实验与工程实训项目

环境工程的仿真实验与工程实训项目环境科学与工程仿真实验与工程实训蔡建安主编安徽工业大学2011年合订本总目录前言实训项目及菜单组合光盘目录和内容指导书正文篇章名称编著者HKG1流体力学与水泵蔡建安,郭丽娜,周扬屏,钟梅英HKG2通风与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蔡建安,林晓飞HKG3污水厂工程实训蔡建安,周扬屏,汪明明HKG4噪声环境蔡建安HKG5固体废弃物处理与处置蔡建安,盛广宏以下两篇从略,可参阅电子版ESIA环境规划、管理和影响评价蔡建安,郭丽娜,沈翼军WEE35水环境工程蔡建安,钟梅英,戴波前言环境科学与工程具有特殊的学科特点:涵盖知识面宽,知识跨度大,理论与实践的关系密切,特征鲜明。

实践教学通常分为实验、实习和设计三类,实验、实习是学生认识实际、建立概念、掌握理论的主要途径,是学生在设计中准确计算、清晰设计的重要基础。

现代计算机技术为《环境科学与工程》理论与实践结合提供了多元化的教学手段。

在理论课、实验课、设计、实习等教学环节,虚拟现实教学能够贯穿在教学全过程。

针对环境的学科多元化,虚拟现实教学也呈现多元化特点。

虚拟现实教学的多元化是指:(1)表现形式有虚拟仪器、虚拟设备、虚拟现实场景等;(2) 教学环节有理论课、实验课、设计和实习;(3)互动和参与模式有理论认知、模拟操作、自主设计等;(4) 复合型能力结构培养有缜密推理和形象表达能力的结合,环境工程工艺和信息控制知识相融合。

课程实验大多是对原理的验证实验,通过系统开发的仿真实验即可方便直观地完成任务,并组织出一些综合性实验。

在单独设置的实验课程中,用仿真实验方法不但能较系统地开出实验,还可以通过下达任务书,由学生完成一些设计性实验。

课程设计中,学生除了按照原要求完成设计外,可以超越一些简化计算进行的假设,面向真实工况的场景进行推演。

毕业设计和论文的功能有些与完成课程设计相似,但有更多的机会通过对机理的深入研究,建立模型,开发新的实用可视化设计系统。

环境工程设计方法选择与工艺流程设计方案

环境工程设计方法选择与工艺流程设计方案

环境工程设计方法选择与工艺流程设计方案环境工程设计是指按照现有环境管理标准和要求,利用更先进的技术手段和设计方案来保护环境、节约资源、降低污染排放,实现可持续发展。

在进行环境工程设计时,选择合适的设计方法和工艺流程设计方案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环境工程设计方法的选择以及工艺流程设计方案的制定。

环境工程设计方法选择在环境工程设计中,选择合适的设计方法是确保项目成功实施的关键。

常用的环境工程设计方法包括分析法、模拟法、实验法和经验法等。

具体选择哪种方法需根据工程的具体条件和要求来决定。

1. 分析法分析法是一种常用的环境工程设计方法,它通过对环境工程问题进行分析、比较和评估,找出最佳的解决方案。

在设计中,分析法可以帮助工程师理清问题的因果关系,为后续设计提供理论依据。

2. 模拟法模拟法是通过建立数学模型或仿真模型来模拟环境工程设计中的各种情况和可能影响。

通过模拟法可以对设计方案进行全面评估和优化,减少设计实施中的错误和风险。

3. 实验法实验法是在实验室或现场进行实际试验,验证设计方案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通过实验法可以收集实际数据,为设计提供准确的依据。

4. 经验法在环境工程设计中,经验法也是一种重要的方法。

工程师通过以往类似项目的经验和教训,总结出一些通用规律和方法,用来指导和优化设计过程。

综合考虑项目的特点、要求和预算等因素,工程师可以选择以上各种方法中的一种或多种进行环境工程设计,以达到最佳的设计效果。

工艺流程设计方案工艺流程设计是环境工程设计的核心内容,它涉及到污染物处理、废弃物利用等一系列环节。

设计一个合理的工艺流程方案可以最大程度地降低对环境的影响,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1. 污染物处理在工业生产中,污染物的处理是环境工程设计的重点。

工程师需要根据不同的污染物种类和含量,选择合适的处理方法,如物理方法、化学方法、生物方法等,来合理处理排放的污染物。

2. 废弃物利用废弃物利用是环境工程设计中的另一个重要方面。

地方院校环境工程专业仿真实验教学现状与对策分析

地方院校环境工程专业仿真实验教学现状与对策分析

仿真实验是利用计 算机创建一个可视化 的实验 操作环境 ,
通过 这些虚拟 实验仪器或设备开展实验 , 达 到与真 实实验相 一
致 的教学 目的和要 求 。 目前 , 环 境工 程专业 开 设 的仿 真实 验 项 目有 自由沉淀实验 、 过滤 实验 、 混 凝实验 、 气 浮实验 、 曝气充 氧实验 、 活性 污泥实验 、 碱 液吸收s 0 , 实验 、 旋风 除尘 器性能 实 验、 污水处理 实习仿真 , 涉及的专业课程包括 “ 环境工程原理”、 “ 环境 工程 学”、“ 水污染 控制工 程”、“ 水 处理设 备设 计与应 用 ”、“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 ”、“ 流体力学 ” 。 与传 统实验相 比, 仿
同时, 由于某些 真实 实验 所需 的实验 仪器 、 实 验材料 、 测试 费 用 比较 昂贵而 常常无 法 开展 , 仿真 实验 则起 到 了较 好 的替 代
总第2 8 7 期
DO I 编码 : 1 0 . 3 9 6 9 0 . i s s n . 1 0 0 7 -0 0 7 9 . 2 01 3 . 2 8 . 0 7 2
实验 实践教 学
地方院校环境工程专业仿真实验教 学现状与对 策分析
陶 敏 钟 松 张 文革
摘要 : 仿真 实验是近年来一种新型的实验教 学模式, 具有使用便捷、 操 作简单、交互性好、 成本低廉 、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等优点。 针
作者简介 : 陶敏 ( 1 9 8 2 一 ) , 男, 湖北武汉人 , 湖北理工学院环境科 学与工程 学院 , 讲 师; 钟松 ( 1 9 7 0 一 ) , 男, 湖北黄石人 , 湖北理工 学院环境科 学与工程 学院, 副教授 。( 湖北 黄石 4 3 5 0 0 3 )
基金项 目: 本文系湖北省高等学校省级教 学研究项目( 项目 编号: 2 0 1 2 3 8 1 ) 的研 究成果 。 中图分类号 : G6 4 2 . 4 2 3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1 0 0 7 — 0 0 7 9( 2 0 1 3 ) 2 8 — 0 1 4 9 — 0 2

环境工程仿真设计

环境工程仿真设计

环境工程仿真设计环境工程仿真设计是一种系统性的工程方法,可以通过计算机仿真技术,对环境中的污染物进行预测、评估、优化处理、规划等。

环境仿真设计技术可以有效地减少环境污染造成的影响,提高环境质量,保护环境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环境工程仿真设计的基本原理是建立环境模型,模拟环境参数及污染物浓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分析环境污染物的扩散、转移、沉降、反应等过程,预测污染物的激浓度分布及浓度变化趋势,评估污染物对环境的危害程度。

基于此,制定优化环境污染治理方案,提高环境质量及可持续性。

环境仿真设计技术可以应用于许多环境领域,如污染物扩散、水体流动、气态传输、土壤污染治理、废弃物处理等。

例如,在空气污染治理中,可以根据大气应力场的分布规律,模拟污染物的扩散规律,预测污染物的浓度分布及变化趋势,评估治理措施的效果。

在水污染治理中,可以建立水动力学模型,模拟水体中污染物的传输、扩散规律,评估污染物对水体生态系统的影响,制定合理的治理方案。

环境仿真设计技术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涉及多个领域的专业知识,如环境科学、计算机科学、数学、物理等。

通过对污染物的物理化学性质、环境参数及通风、气流路径、人口密度和城市物理结构等因素的综合考虑,建立完整的环境模型,确定模拟的因素并定义模型参数,最终得到所需的仿真结果。

环境仿真技术可以帮助决策者进行决策,制定优化水污染治理、噪声控制、空气污染治理等工程方案,实现高效、经济、环保的目标。

同时,环境仿真技术还可以用于环境保护法律的执行,模拟环境污染行为,对相关企业和个人违法行为进行科学定量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进行调整和控制。

总之,环境工程仿真设计技术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可以应用于各种环境领域。

未来,环境仿真设计技术将不断发展,优化升级,为实现环境可持续性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环境监测技术仿真实验设计

环境监测技术仿真实验设计

环境监测技术仿真实验设计一、引言环境监测是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基础,它通过对环境中各种污染物的监测和分析,为环境管理、污染治理和生态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环境监测技术也日益先进和复杂。

为了更好地培养环境监测专业人才,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开展环境监测技术仿真实验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方法。

二、环境监测技术仿真实验的意义(一)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在真实的环境监测实验中,由于仪器设备的限制、实验条件的复杂性以及实验操作的危险性等因素,学生往往难以得到充分的实践机会。

而仿真实验可以模拟真实的实验环境和操作过程,让学生在虚拟的环境中反复练习,从而熟练掌握各种环境监测技术的操作方法和流程。

(二)降低实验成本和风险真实的环境监测实验需要大量的仪器设备、试剂和样品,实验成本较高。

而且,一些实验可能涉及到有毒有害物质,存在一定的安全风险。

仿真实验则可以避免这些问题,大大降低实验成本和风险。

(三)增强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通过仿真实验,学生可以将课堂上学到的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更加深入地理解环境监测技术的原理和应用,提高学习效果。

(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仿真实验中,学生可以根据不同的实验要求和条件,自行设计实验方案,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培养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环境监测技术仿真实验的设计原则(一)真实性原则仿真实验应尽可能地模拟真实的环境监测实验场景,包括实验仪器设备、实验操作流程、实验数据处理等方面,让学生感受到真实的实验氛围。

(二)科学性原则仿真实验的设计应基于科学的原理和方法,实验数据应符合客观规律,实验结果应具有可靠性和准确性。

(三)综合性原则仿真实验应涵盖环境监测技术的多个方面,如水样采集与预处理、水质分析、大气污染监测、土壤污染监测等,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四)互动性原则仿真实验应具有良好的互动性,学生能够在实验过程中与虚拟的实验环境进行交互,及时得到反馈和指导。

环境工程仿真模拟仿真实验

环境工程仿真模拟仿真实验

1 S nh rnh X b rb ——微生物反应速率; Yb S nh K nh Snh ——氨氮浓度;
rnh ——氨氮反应速率;
Snh,in、Snh,out ——进、出水氨氮浓度;
Yb ——微生物相对氨氮质量的变化系数;
μ——微生物最大比生长速率。
实验1 简单系统建模仿真
4
要求: 利用MATLAB中simulink工具搭建上述模型,令Snh,in在 时间2时作阶跃变化,变为300,画出: 浓度Xb和Snh在时间0~5内的变化曲线。
实验2 控制系统仿真
6Leabharlann 简单控制系统控制器参数整定
内容及要求: 搭建如下系统,调整PID参数,使输出响应曲线衰减比达 到4:1 ,给出调整后的PID参数和输出响应曲线。
例1.6污泥生长及氨氮的消耗模型
模型参数: Knh ——20;Yb ——0.67;μ——5。 进水条件: V ——1.2;qin≈ qout ——5;Xb,in ——100;Snh,in——400。 初始值: Xb0——350;Snh0——30。
实验1 简单系统建模仿真
5
例1.6污泥生长及氨氮的消耗模型
搭建如下的系统并判断各开关的位置使得分别实现搭建如下的系统并判断各开关的位置使得分别实现静态前馈静态前馈动态前馈动态前馈反馈反馈动态前馈动态前馈反馈反馈控制并比控制并比较相应的输出响应曲线
1
环境工程仿真与控制 仿真实验
实验1 简单系统建模仿真
2
例1.6污泥生长及氨氮的消耗模型
式中: Xb ——微生物浓度; V ——反应器体积; qin、 qout ——进、出水水量 ; Xb,in 、Xb,,out ——进、出水微生物浓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i
dXBH/dt=XBHo*dh- XBHe*dx+
剩余污泥
j

j
i, j
i
dSND/dt=(SNDo- SNDe)*dh+

j j
i, j
i
dXBA/dt=XBAo*dh- XBAe*dx+ i, j i dXP/dt=XPo*dh- XPe*dx+
dXND/dt=XNDo*dh- XNDe*dx+ i, j i dSALK/dt=(SALKo- SALKe)*dh+ i, j i
串联CSTR反应器的动态解
dSI/dt=(SIo- SIe)*dh+
进水 Q
Q/2
Q/2 DO=2.0 No.2 R=200% DO=3.0 No.3 出水 Q
dSS/dt=(SSo- SSe)*dh+ dXI/dt=XIo*dh- XIe*dx+
i, j i j i, j i j i, j j
式中, Ci (k ) 表示第k反应池中组分i浓度,是未知数。在计 算k池进水浓度时,不仅需要这些未知数,而且需要知道 二沉池回流污泥里组分i的浓度 Ci (n 1)。
dC (k ) V (k ) Q jin (k ) C jin (k ) C (k ) V (k ) (k ) dt
单一CSTR好氧反应工艺流程
模型的求解步骤
系统在稳态情况下的质量平衡方程如下: 对溶解性组分Si:
Q ( S i ,inf S i ) V ri 0
进水
好 VX i c V ri 0 对非溶解性组分Xi:
排泥
ri vij j
2014/12/25
模型假设
• • • • • • 系统运行的温度。 pH值恒定而且接近中性。 不考虑有机物组分性质的变化。 微生物的营养 微生物的营养。 微生物的种群和浓度处于正常状态 二沉池内无(有)生化反应
第七讲 活性污泥工艺的建模与求解
2014/12/25
2014 周雪飞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2014/12/25
k1 h f t n , yn
k3 h f t n h / 2, yn k 2 / 2
2014 周雪飞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25
模拟比较
组分 XI XBH XBA XP XS XND 国际水质协会模拟 出水值 831.4 1354.7 85.0 688.6 36.4 3.0 GYC1模拟出 水值 861.0 1376.0 87.3 721.4 19.6 1.2 单位 g/m3 g/m3 g/m3 g/m3 g/m3 g(N)/m3 组分 SS SNH SNO SALK SI SND IWA模拟出水值 2.7 0 4 0.4 18.0 3.9 40.0 0.9
k
M i ,r Qr Qin X i M w f i
反应单元质量平衡方程
回流污泥中固体组分的浓度就为:
反应单元质量平衡方程
对于溶解性组分:
C i , jin (k ) Qin inf(k )C i , 0 Qr r ( k )C i ,n q (l , k )C l Q jin ( k ) l
Si (n 1) S i (n)
固体组分用Xi表示。二沉池浓度是泥龄的函数,忽略 出水中的固体浓度,其计算公式导出如下:剩余污泥 的固体物排放质量流量为:
f i= X i (n) TSS (n)
固体组分i在回流污泥中的量为反应池n的输出量与剩 余污泥排放量之差:
M w=V (k )TSS (k ) c
2014 周雪飞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1
2014/12/25
反应单元质量平衡方程
第k池进行质量平衡,变化量=输入量-输出量+反应量, 公式如下:
反应单元质量平衡方程
dCi (k ) V (k ) Q jin (k ) Ci,jin (k ) Ci (k ) V (k ) vij j dt j
Dh X i ,inf D x X i vij j 0
j
2014 周雪飞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3
2014/12/25
ASM1的线性化反应速率表达式
异养菌好氧生长 异养菌缺氧生长 自养菌好氧生长 异养菌衰减 自养菌衰减 氨化 有机物水解 有机氮水解 ρ1=k1*Ss ρ2=k2*Ss ρ3=k3*Snh ρ4=k4*Xh ρ5=k5*Xa ρ6=k6*Snd ρ7=k7*Xs ρ8=k8*Xnd k1=μh*Xh/(Ks+Ss); k2=0; k3=μa*Xa/(Knh+Snh); k4=bh; k5=ba; k6=ka*Xh; k7=kh*(1/(Kx+(Xs/Xh))); k8=k7;
X i (n 1)
M i ,r Qr
对于非溶解性组分:
C i , jin (k ) Qin inf(k )C i ,0 r (k ) M i ,r q (l , k )C l Q jin (k ) l
式中:TSS(k)——反应池k中悬浮固体总浓度。
2014 周雪飞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i, j j
dSo/dt=Soo*dh+KLA*(Os-O)+ dSNO/dt=(SNOo- SNOe)*dh+
i j

j i, j
i, j
i

j
i
DO=0.0 No.1
dXS/dt=XSo*dh- XSe*dx+
dSNH/dt=(SNHo- SNHe)*dh+ i, j i
1
模型使用的局限
• 微生物的净生长率和SRT必须在合适的范围内,以保 证能形成微生物絮体。 • 污泥的良好沉降也受到进入二沉池中固体质量浓度的 影响。 • 反应器曝气死区比例不得不大于50%,否则污泥沉降 性能将会恶化。 • 曝气反应器中,混合强度应与氧传输时单位体积消耗 的功率成比例。
污水分流
Qin
式中: i ——为反应项, i vij j
j


反应单元质量平衡方程
假设二沉池仅仅发生固液分离,没有任何生化反应。它 不改变溶解性组分浓度,对固体组分有浓缩作用。溶解性 组分用Si表示:
反应单元质量平衡方程
回流污泥中固体组分比例等同于反应池n的固体组分比 例,污泥中组分i的比例可以计算为:
j

j
i, j
i
13个方程的常微分方程组
2014 周雪飞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4
2014/12/25
计算方法
组分
单个CSTR稳态解的结果比较
进水 40 96 0.001 0 160 18.3 64 12.5 0 6 40 10.1 (SO=0) IAWQ[9] 888.89 1450.31 90.39 737.08 29.46 2.54 2.62 0.41 33.31 2.83 40.0 0.93 124.9 王磊[12] — 1448.7 90.2 736.3 32.1 2.8 2.9 0.4 40.2 2.3 — 0.9 132.10 陈晓龙[13] 888.88 1449.36 90.97 736.70 29.43 2.54 2.91 0.36 40.39 3.34 40.0 0.93 — 王闯[5] — 1451.2 90.7 737.6 25.8 2.6 2.6 0.3 40.4 2.3 — 0.9 — 本文 888.89 1449.25 90.47 736.57 29.43 2.54 2.92 0.365 40.35 2.32 40.0 0.93 134.7 XI XBH XBA XP XS XND SS SNH SNO SALK SI SND KLa
ASM1求解路线
输入模型动 力学参数和 化学计量参 数
输入污水 特性参数, 水量浓度 等
输入污水处 理流程,反 应池体积, 各种分流回 流
定义模型初始条件
总反应体积的CSTR好氧反应器稳态解
以单一CSTR的稳态解为初值 对溶解性组分积分,达到流程假稳态 对颗粒性组分积分,获得流程稳态解
以流程的稳态解为初值,改变进水条件和运 行条件,按真实时间积分,得到流程动态解。
稳态求解
给定参数k1~k8,这个方程可以直接求解,方程 解可以看作是k1~k8的函数。但是k1~k8参数本身又是 解的函数,所以又需要重新计算k1~k8的值进行验证 。如果新值和老值不 致,就需要重新求解方程,然 。如果新值和老值不一致,就需要重新求解方程,然 后重新验证k1~k8的值。一般来说这个过程需要反复 多次才能获得比较一致的结果,得到单一CSTR反应器 的稳态数值解。
工艺流程
Qin*inf(k), C0
V(l)
q(l, k) Cl
V(k) Ck
出水
V(n) Cn
混合液回流及分流
Qr*r(k)
Qr,Cn+1 污泥回流分流
符号设定
• • • • • • 反应池体积:V(k); 反应池内组分浓度:Ck; 进水流量:Qin*inf(k),浓度C0; 二沉池污泥回流量:Qr*r(k),浓度Cn+1; 从第l池输入到第k池的混合液流量:q(l, k),浓度Cl; 从第k池输出到第l池的混合液流量:q(k, l),浓度Ck。
串联CSTR反应器的稳态解
•以单一CSTR反应器的解作为串联CSTR反应器的初始浓度(t= 0),然后以一定的时间步长Δt,利用组分的质量平衡方程组 计算t=Δt时刻各反应器里的组分浓度,以及后续时刻的浓度。 •积分过程中,Δt越小,迭代过程误差越小,计算工作量越大, Δt较大,可以减少计算量,但有可能使迭代过程发散。 •通过时间积分,在进水条件和运行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各池 的组分浓度最后趋于稳定值,得到串联CSTR反应器的稳态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