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2021中考文言文阅读练习教学设计(参考文本)

合集下载

初三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教案

初三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教案

初三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教案一、教案背景本教案适用于初三学生,旨在提高学生对于文言文阅读的能力。

通过精选文言文阅读材料,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翻译能力和鉴赏能力,同时拓展学生的文化视野和语言运用能力。

二、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对于文言文的兴趣,提高阅读效果;2. 增加学生的文言文阅读量,提高阅读速度和理解能力;3. 培养学生对于文言文阅读材料的翻译能力;4. 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提高对于古代文学作品的理解和分析能力;5. 拓展学生的文化视野,了解古代社会和文化背景。

三、教学内容本教案共选取了两篇文言文阅读材料,内容涉及古代文学作品和历史人物,以及与之相关的文化知识。

材料一:《红楼梦》选段课堂活动:学生分组阅读选段,然后回答问题。

1. 根据选段内容,描述贾宝玉和林黛玉的关系。

2. 在选段中找出贾宝玉对林黛玉的情感表达。

3. 解释选段中出现的“扪泪涕洒都门桥”的意义。

4. 选取自己喜欢的一句古文,进行理解和翻译。

5. 组织学生们讨论选段中的文化现象和价值观念。

材料二:《论语》选段课堂活动:学生分组阅读选段,然后回答问题。

1. 描述孔子的思想和教育理念。

2. 解释“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的意义。

3. 根据选段内容,总结出“温故而知新”的教育原则。

4. 分组讨论孔子言论中的价值观念,并与现实生活结合。

5. 探究选段中的礼仪规范对于社会和家庭的作用。

四、教学过程1. 导入:介绍文言文的意义和重要性,并与学生们分享一些文言文阅读的技巧和心得体会。

2. 分组阅读:将学生们分成小组,每个小组负责阅读不同的文言文选段,并通过合作讨论和理解。

3. 小组讨论:每个小组派代表进行汇报和讨论,分享自己的理解和翻译。

其他小组成员可以提问或发表意见。

4. 教师点拨:根据学生的回答和讨论,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言文的意义和背景。

5. 综合讨论:将学生分成新的小组,让他们就两篇文言文选段中的共同主题或价值观念进行讨论和分享。

中考文言文阅读复习教案

中考文言文阅读复习教案

中考文言文阅读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文言文的基本阅读方法和技巧,提高文言文阅读理解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讲解、示范、练习等环节,引导学生学会分析文言文句子结构、词语含义、句子翻译等。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和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内容:1. 文言文阅读方法与技巧的讲解。

2. 文言文句子结构、词语含义、句子翻译的分析与练习。

3. 选取适合初中生程度的文言文进行阅读训练。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文言文阅读方法与技巧的讲解,文言文句子结构、词语含义、句子翻译的分析。

2. 教学难点:文言文句子结构、词语含义、句子翻译的深入理解和运用。

四、教学过程:1. 导入:以生动有趣的故事或事例引出文言文阅读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讲解文言文阅读的方法与技巧,如划分句子结构、查找词语含义、翻译句子等。

3. 示范:选取一篇简单的文言文,示范分析句子结构、词语含义、句子翻译的过程。

4. 练习:让学生练习分析文言文句子结构、词语含义、句子翻译,教师给予指导和反馈。

五、课后作业:1. 分析一篇给定的文言文,划分行句结构,查找词语含义,翻译句子。

六、教学策略与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文言文阅读的方法和技巧。

2. 运用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文言文实例,让学生深入理解和掌握阅读技巧。

3. 利用互动教学法,鼓励学生提问、讨论,提高课堂参与度和学习效果。

七、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和回答问题的积极性。

2. 练习作业评价: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评估其对文言文阅读方法和技巧的掌握程度。

3. 期中期末考试评价:通过考试检测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了解其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运用情况。

八、教学资源:1. 文言文阅读教材和辅导书,用于提供教学内容和练习题。

2. 多媒体教学设备,如投影仪和电脑,用于展示文言文实例和教学PPT。

初中生语文古文阅读教案

初中生语文古文阅读教案

初中生语文古文阅读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一定的古文阅读技巧,提高古文阅读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默写、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古文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古文的兴趣,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内容:1. 教学文本:《岳阳楼记》(节选)、《醉翁亭记》(节选)、《出师表》(节选)等。

2. 教学重点:文言文的词汇、语法、句式特点,以及古文阅读的方法。

3. 教学难点:古文中的一些特殊用法和句式,如何正确理解古文的意思。

三、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学生了解古文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中的古文,尝试理解文意。

3. 讲解:针对学生难以理解的古文词汇、语法、句式进行讲解,帮助学生掌握古文阅读的方法。

4. 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各自的阅读心得,互相学习。

5. 朗读:让学生朗读所学古文,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6. 默写:要求学生默写所学古文,巩固记忆。

7. 作业:布置相关的古文阅读作业,让学生课后巩固所学。

四、教学策略:1. 情境教学:通过图片、音乐等手段,为学生创造一个有利于古文阅读的学习氛围。

2. 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发现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差异性教学: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水平,给予个性化的指导。

4. 激励性评价:及时表扬学生的进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五、教学评价:1. 过程评价: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学习态度等。

2. 结果评价:通过课后作业、测试等方式,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

3. 自我评价:鼓励学生自我反思,提高自我学习能力。

总之,初中生语文古文阅读教学应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古文素养,帮助学生掌握古文阅读的方法,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创设有利于学生发展的学习环境。

通过多元化的教学手段和评价方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中考古文阅读教学设计模板

中考古文阅读教学设计模板

中考古文阅读教学设计模板一、教学目标通过本次古文阅读教学,学生应能够:1.了解古文的背景和文化内涵;2.掌握古文的阅读方法和技巧;3.理解古文中的重要意义和思想观点;4.培养对古文的兴趣和欣赏能力。

二、教学准备1.教学材料:多篇经典古文教材,如《列子》、《孔子家语》等;2.多媒体设备:投影仪、电脑等。

三、教学步骤1.导入(5分钟)引入古文学习的背景和意义,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可以通过介绍古文的历史地位,以及古文对今人形成的深远影响等方面展开。

2.阅读古文(35分钟)选择一篇适合中考的经典古文,分段让学生阅读,学生可以结合课前预习内容进行理解和分析,并注意标注生词和重要句子。

教师辅助指导下,学生逐步分析古文的结构和内容,了解文章的脉络和重点。

3.梳理古文重要内容(20分钟)教师与学生共同梳理古文的重要内容,包括作者表达的主旨、观点以及相关的细节和修辞手法等,帮助学生全面理解古文的内涵。

4.学习古文技巧(20分钟)以课文中常见的句式、词汇和表达方式为例,教师引导学生掌握古文的阅读技巧,如理解古文中的典型句式、运用词汇猜测词义等。

5.小组合作探讨(15分钟)将学生分组,展开小组合作讨论,让学生在小组中展示对古文的理解和思考,互相学习和交流。

6.展示与总结(10分钟)请学生代表小组进行展示,分享他们的理解和思考。

教师对学生的答案和解读进行评价和总结,强调古文阅读的重要性和技巧。

四、教学延伸1.课后作业:布置相关文献阅读,要求学生进行古文阅读的自主探索,扩大视野和知识面。

2.继续巩固:在随后的课堂中,适当引入更多不同类型的古文,让学生不断巩固古文阅读能力,提高应对中考阅读理解题的能力。

五、教学评价教师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和作业完成情况进行综合评价,包括学生的理解程度、阅读技巧掌握情况以及参与度等。

六、教学反思针对学生在古文阅读中存在的问题和困惑,教师及时反馈和辅导,帮助学生消化和理解古文内容,提高学习效果。

中考文言文阅读复习教案

中考文言文阅读复习教案

中考文言文阅读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 提高学生对文言文的基本理解能力。

2. 帮助学生掌握文言文阅读的技巧和方法。

3. 培养学生对文言文的兴趣和阅读习惯。

二、教学内容1. 文言文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2. 文言文阅读的技巧和方法。

3. 文言文翻译的技巧和方法。

三、教学过程1. 引导学生了解文言文的基本概念和特点,通过举例和讲解让学生对文言文有直观的认识。

2. 教授文言文阅读的技巧和方法,如抓住关键词、理解句子结构、推断词义等,并通过实际阅读练习让学生加以运用。

3. 教授文言文翻译的技巧和方法,如直译和意译、注意文化背景和词义转换等,并通过翻译练习让学生加以实践。

四、教学评价1. 通过对学生的阅读理解和翻译能力的评估,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

2.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练习,观察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五、教学资源1. 文言文阅读材料,包括经典文学作品和中考真题。

2. 文言文翻译技巧和参考资料。

3. 教学PPT和多媒体辅助教学材料。

六、教学活动1. 设计多样化的教学活动,如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答题竞赛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2. 组织文言文阅读角,提供丰富的文言文材料,鼓励学生自主阅读和交流。

3. 定期举办文言文朗读比赛和翻译比赛,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翻译水平。

七、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教学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自主寻找答案,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运用案例教学法,通过具体文言文案例分析和讨论,让学生深入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和技巧。

3. 采用差异化教学策略,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水平和需求,提供适当的辅导和挑战性的学习任务。

八、教学实践1. 安排定期的文言文阅读和翻译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巩固所学知识和技巧。

2. 鼓励学生在课堂外进行文言文阅读,如家庭作业、阅读笔记等,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和阅读能力。

3. 组织文言文阅读俱乐部或兴趣小组,让学生在课余时间进行交流和分享,促进学生的合作学习和共同成长。

中考古文阅读教学设计

中考古文阅读教学设计

中考古文阅读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本次古文阅读教学的目标是帮助学生掌握古文阅读的技巧和方法,提高学生的古文阅读能力。

具体目标如下:1. 学生能够准确理解古文词句的含义;2. 学生能够熟练运用注释工具,解读古文;3.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技巧,分析古文的结构和逻辑;4. 学生能够通过古文阅读,提升语言表达和写作能力。

二、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音频或视频等多媒体工具,选择一篇适合中考古文阅读的文章,让学生初步了解古文的特点和魅力。

2. 讲解古文阅读的基本技巧和方法a. 字词理解:提醒学生注意古文的用字特点,讲解古字的造型和意义,引导学生通过词根和偏旁部首等进行推测。

b. 句子结构分析:通过对句子结构的分析,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主旨和修辞手法。

可以结合具体的句子进行解读。

c. 上下文推理:指导学生在阅读中能够根据句子前后的语境,推测古文的意义和隐含信息。

d. 注释运用:教授学生使用注释工具,如注解和翻译,帮助他们理解生僻词汇和句子的含义。

3. 练习:选取一些中考真题,让学生进行古文阅读练习。

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独立完成阅读并回答相关问题。

4. 分析讨论:学生完成练习后,教师与学生一起分析讨论解题思路和方法,解答学生的疑问,分享解题技巧。

5. 古文阅读技巧拓展:根据学生在练习中的表现和需要,教师适当拓展古文阅读技巧的讲解,如常见修辞手法、典故引用等。

6. 语言表达训练:在学生熟悉古文阅读技巧的基础上,组织学生进行写作训练,要求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古文知识进行语言表达和写作。

三、教学评价1. 教师评价: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学生的阅读情况、听取学生的发言、批改学生的练习和作文等方式进行评价,评估学生的古文阅读水平和表达能力。

2. 学生自评:鼓励学生进行自我评价,让学生反思自己在古文阅读过程中的不足和进步,提出自我提升的方向。

四、教学资源1. 古文教材:选用符合中考要求的古文教材,包含多种题材和难度的古文文章。

2. 注释工具:提供学生合适的古文注释工具,如翻译和注解等。

中考文言文阅读教案

中考文言文阅读教案

中考文言文阅读教案教案标题:中考文言文阅读教案教案目标:1. 帮助学生掌握文言文阅读的基本技巧和方法。

2. 培养学生对文言文的兴趣和理解能力。

3. 提高学生在中考中的文言文阅读能力。

教学重点:1. 学习文言文的基本语法和词汇。

2. 掌握文言文的阅读技巧和理解方法。

3. 培养学生对文言文的兴趣和阅读能力。

教学难点:1. 解读文言文中的古词句和表达方式。

2. 理解文言文中的隐含意义和修辞手法。

3. 运用所学知识解答文言文阅读题目。

教学准备:1. 教材:中考文言文阅读教材。

2. 多媒体设备:投影仪、电脑等。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段简单的文言文短文或名句,引起学生对文言文的兴趣,并引发学生对文言文的思考和讨论。

Step 2:讲解文言文基本语法和词汇(15分钟)讲解文言文的基本语法和常见词汇,包括句子结构、动词、名词、形容词等,帮助学生建立对文言文的语法基础。

Step 3:阅读文言文篇章(20分钟)选择一篇适合中考阅读的文言文篇章,让学生阅读并理解文章内容。

教师可以逐句解读,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和表达方式。

Step 4:分析篇章结构和修辞手法(15分钟)引导学生分析文言文篇章的结构和修辞手法,包括对比、排比、夸张等。

通过分析篇章结构和修辞手法,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文言文的意义和表达方式。

Step 5:解答文言文阅读题目(20分钟)提供一些中考文言文阅读题目,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答。

教师可以逐题解析,帮助学生理解题目要求和解题思路。

Step 6:总结和反馈(10分钟)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学生在文言文阅读中需要注意的重点和技巧。

鼓励学生多读文言文,提高阅读能力。

教学延伸:1. 布置文言文阅读作业,让学生继续巩固所学知识。

2. 鼓励学生阅读一些经典的文言文作品,拓宽文言文阅读的广度和深度。

教学评估:1. 课堂练习:通过课堂练习,检测学生对文言文的基本知识和阅读技巧的掌握情况。

2. 作业评估:批改学生的文言文阅读作业,评估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理解水平。

中考文言文阅读复习教案

中考文言文阅读复习教案

中考文言文阅读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 掌握常见文言实词、虚词的含义和用法。

2. 能够正确理解文言文句子结构和特殊句式。

3. 提升文言文阅读理解能力,准确解读文言文材料。

4. 培养学生的文言文翻译能力,提高文言文写作水平。

二、教学内容:1. 文言实词、虚词的辨析与运用。

2. 文言文句子结构的分析与理解。

3. 文言文特殊句式的识别与翻译。

4. 文言文阅读理解的技巧与方法。

5. 文言文写作的要点与练习。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文言实词、虚词的用法和辨析,文言文句子结构的分析,特殊句式的翻译。

2. 难点:文言文阅读理解的技巧,文言文写作的要点。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文言实词、虚词的用法,分析文言文句子结构,讲解特殊句式的翻译方法。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文言文阅读理解题目,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3. 练习法:布置课后练习,巩固所学知识,提高文言文阅读和写作4.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文言文阅读题目,互相交流学习心得,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五、教学安排:1. 课时:本教案共需10课时。

2. 教学进度:每课时完成1-2个知识点的学习和实践。

3. 教学评价:通过课后练习和课堂表现,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六、教学过程:1. 导入:回顾上节课所学的文言实词、虚词的用法和辨析,通过举例复习,让学生熟练掌握。

2. 新课内容:讲解文言文句子结构,分析句子成分,引导学生理解句子结构在文言文阅读中的重要性。

3. 案例分析:分析典型文言文句子,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句子结构,理解句子含义。

4. 课堂练习:布置练习题目,让学生独立分析句子结构,巩固所学知识。

5. 总结与布置作业: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复习文言文句子结构。

七、教学内容:1. 文言文特殊句式的识别与翻译。

2. 文言文阅读理解的技巧与方法。

3. 案例分析:分析典型文言文特殊句式,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4. 练习:布置练习题目,让学生独立识别和翻译文言文特殊句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语文教案 )学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年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教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教案设计 / 精品文档 / 文字可改九年级语文:2021中考文言文阅读练习教学设计(参考文本) Chinese is known as the "Mother of Encyclopedias", which is the best interpretation of it, solearning Chinese is very important.九年级语文:2021中考文言文阅读练习教学设计(参考文本)文言文阅读练习一、无道人之短无道人之短,无说己之长。

施人慎勿念,受施慎勿忘①。

世誉不足慕,唯仁为纪纲②。

隐心而后动③,谤议庸何伤?无使名过实,守愚圣所臧④。

在涅贵不缁⑤,暧暧内含光⑥。

柔弱生之徒,老氏戒刚强⑦。

行行鄙夫志,悠悠故难量。

慎言节饮食,知足胜不详⑧。

行之苟有恒,久久自芬芳。

(选自东汉•崔瑗⑨《文选》)【注释】①施:给予,加惠。

②纪纲:法度。

③隐心:审度内心。

④臧:善,好。

⑤涅:黑泥,黑色颜料;涅而不缁,喻品格高尚,不受外界污染。

⑥暧暧(ài):昏暗;日月无光。

⑦老氏:指老子。

《老子》第四十二章:“坚强死之徒,柔弱生之徒也。

”这是诫逞强的话。

⑧详:通“祥”,吉利。

⑨崔瑗(77-142),字子玉,安平(今河北省安平县)人。

东汉文学家、书法家。

【练习】1.“无道人之短,无说己之长”流传至今可归纳成一个成语:( )。

2.给下面的字注音并解释它的意思,然后组词:①臧( )藏( )②谤( )傍( )③缁( )锱( )④暧( )暖( )⑤涅( )捏( )3.下列加点词和“无使名过实”中“名”的意思一样的是( )。

a.名不符实b.不名一文c.莫名其妙d.不能名其一处也二、以学自损,不如无学夫学者,所以求益①耳。

见人读数十卷书便自高昂大,凌忽②长者,轻慢同列③。

人疾之如仇敌,恶之如鸱枭④。

如此以学自损,不如无学也。

(选自南北朝•颜之推《颜氏家训》)【注释】①求益:求得长进。

②凌忽:凌,欺侮;忽,轻视。

③同列:同辈。

④鸱(chī)枭(xiāo):两种恶鸟,这是古人的看法。

【练习】1.解释句中加点的字:①所以求益耳( )②人疾之如仇敌( )2.“如此以学自损,不如无学也”中“此”指代( )(用原文中的句子回答)。

3.短文告诫人们的一个道理是____。

三、任末负笈从师任末①年十四,负笈②从师,不惧险阻。

每言:人若不学,则何以成?或依林木之下,编茅为庵③,削荆为笔,刻树汁为墨。

夜则映星月而读,暗则缚麻蒿④自照。

观书有会意处,题其衣裳,以记其事。

门徒悦其勤学,常以净衣易之。

临终诫曰:“夫人好学,虽死犹存;不学者,虽存,谓之行尸走肉耳。

”(节选自东晋•王嘉《拾遗记》)【注释】任末:人名。

②笈(jí):书箱。

③庵:茅草小屋。

④麻蒿(hāo):植物名称,点燃后可照明。

【练习】1.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有误的—项是( )。

a.或依林木之下(有时)b.暗则缚麻蒿自照(捆扎)c.负笈从师(背)d.常以净衣易之(容易)2.与“谓之行尸走肉耳”中的“之”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或依林木之下b.怅恨久之c.属予作文以记之d.辍耕之垄上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现代汉语不同的一项是:( )。

a.夫人好学b.临终诫曰c.观书有会意处d.庶竭驽钝四、王生好学而不得法王生好学而不得法。

其友李生问之曰:“或谓君不善学,信乎?”王生不说,曰:“凡师者所言,吾悉能志之①,是不亦善学乎?”李生说②之曰:“孔子云‘学而不思则罔’,盖学贵善思,君但志之而不思之,终必无所成,何谓之善学也?”王生益愠,不应而还③走。

居五日,李生故寻王生,告之曰:“夫善学者不耻下问,择善者所应有邪?学者之大忌,莫逾自厌,盍改之乎?不然,迨年事蹉跎④,虽欲改励,恐不及矣!”王生惊觉,谢曰:“余不敏,今日始知君言之善。

请铭之坐右,以昭炯戒。

”【注释】①志(zhì):同“识”,记。

②说(shuì):劝说。

③还(xuán):同“旋”,转身。

④蹉跎(cuōtuó):光阴消逝。

【练习】1.下列加点词与“河曲智叟亡以应”中的“亡”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a.王生不说b.盍改之乎c.吾悉能志之d.才美不外见2.与“李生故寻王生”句中“故”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公问其故b.广故数言欲亡c.故为之说d.桓侯故使人问之3.李生认为怎样才是“善学者”?(用原文回答) 。

五、晏子忠上而惠下景公问太卜曰:“汝之道何能?”对曰:“臣能动地。

”公召晏子而告之,曰:“寡人问太卜曰:‘汝之道何能?’对曰:‘能动地。

’地可动乎?”晏子默然不对,出,见太卜曰:“昔吾见钩星在四心之间,地其动乎?”太卜曰:“然。

”晏子曰:“吾言之,恐子之死也;默然不对,恐君之惶也。

子言,君臣俱得焉。

忠于君者,岂必伤人哉!”晏子出,太卜走入见公,曰:“臣非能动地,地固将动也。

”陈子阳闻之,曰:“晏子默而不对者,不欲太卜之死也;往见太卜者,恐君之惶也。

晏子,仁人也。

可谓忠上而惠下也。

”(选自《晏子春秋•外篇》)【练习】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①臣能动地动:( )②地固将动也固:( )2.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____。

3.晏子处理太卜一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_____ 。

六、蒋琬之事东曹掾杨戏素性简略,琬与言论,时不应答。

或欲构①戏于琬曰:“公与戏语,而不见应,戏之慢上,不亦甚乎!”琬曰:“人心不同,各如其面;面从后言,古人之所诫也。

戏欲赞我是耶,则非其本心;欲反我言,则显我之非,是以默然,是戏之快也。

”又督农杨敏曾毁琬曰:“作事愦愦,诚非及前人。

”或以白琬,主者请推②治敏,琬曰:“吾实不如前人,无可推也。

”主者重据听不推,则乞问其愦愦之状。

琬曰:“苟且不如,则事不当理,则愦愦矣。

复何问耶?”后敏坐事③系狱,众人犹惧其必死,琬心无适莫,得非重罪。

其好恶存道,皆此类也。

(选自《三国志•蜀书•蒋琬传》)【注释】①构:挑拨离间。

②推:追究。

③:坐事:因事获罪。

【练习】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①作事愦愦愦愦:( )②杨敏曾毁琬毁:( )2.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

3.用简洁的话概述短文所写的三件事:_____。

七、郄公吐饭郄公值永嘉丧乱①,在乡里,甚穷馁②。

乡人以公名德,传③共饴之。

公常携兄子迈及外生周翼二小儿往食,乡人曰:“各自饥困,以君之贤,欲共济君耳,恐不能兼有所存。

”公于是独往食,辄含饭著两颊边,还,吐与二儿。

后并得存,同过江。

郄公亡,翼为剡县④,解职归,席苫⑤于公灵床头,心丧⑥终三年。

(选自《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注释】①郄公:郄鉴,字道徽,博学儒雅著称,官至太尉。

永嘉丧乱:晋怀帝永嘉五年,刘曜南侵,攻破洛阳,俘虏怀帝,焚毁全城,西晋由此衰亡。

②馁(něi):饥饿。

③传:轮流。

④剡县:县名,晋时属会稽郡,在今浙江嵊州市。

⑤苫(shàn):居丧期间睡觉时用的草垫子。

⑥心丧:不穿丧服,在心中服丧。

【练习】1.解释下列加点词:①乡人以公名德以:( )②传共饴之饴:( )2.翻译文中画线句子:_____。

八、介之推不言禄晋侯赏从亡者,介之推不言禄,禄亦弗及。

推曰:“献公之子九人,唯君在矣!惠、怀无亲,外内弃之。

天未绝晋,必将有主。

主晋祀者,非君而谁?天实置之,而二三子①以为己力,不亦诬乎?窃人之财,犹谓之盗;况贪天之功以为己力乎?下义其罪,上赏其奸,上下相蒙②,难与处矣!”其母曰:“盍亦求之,以死谁怼?”对曰:“尤③而效之,罪又甚焉!且出怨言,不食其食④。

”其母曰:“亦使知之,若何?”对曰:“言,身之文⑤也;身将隐,焉用文之?是求显也。

”其母曰:“能如是乎?与女偕隐。

”遂隐而死。

晋侯求之不获,以绵上⑥为之田,曰:“以志吾过,且旌善人。

”(选自《左传•僖公二十四年》)【注释】①二三子:各位;几个人。

②蒙:欺骗。

③尤:(知道)过失、错误。

④食:第一个是动词,第二个是名词,指“俸禄”。

⑤文:装饰。

⑥绵上:古地名,春秋晋地,今山西省介休东南。

【练习】1.解释下列加点词:①个亦诬乎诬:( )②且旌善人旌:( )2.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

3.阅读短文,说说介之推是个怎样的人。

____。

【参考答案】一、1.说长道短。

2.①zāng,善,臧否(褒贬);cáng,躲避起来,隐藏。

②bàng,恶意攻击别人,说别人的坏话,诽谤;bàng,靠,依山傍水。

③zī,黑色,缁衣;zī,古代的重量单位,六铢等于一锱,四锱等于一两,锱铢必较。

④ài,昏暗,暧昧;nuǎn,温和,温暖。

⑤niè,黑泥,黑色颜料,涅而不缁;niē,假造,虚构,捏造。

3.a。

二、1.①所用来……②痛恨。

2.读数十卷书,便自高昂大,凌忽长者,轻慢同列。

3.学习要永不满足,做人要谦虚,切忌傲气。

三、1.d(应为交换)。

2.c(代词)。

3.a(夫,句首发语词)。

四、1.b(acd均为通假字)。

2.d(特意)。

3.要点:①学贵善思;②不耻不问;③择善而从之。

五、1.①使……震动。

②本来。

2.我说出来,恐怕你就要死了;默不作声又不对,又怕国君惶恐不安。

你去说,使君臣都得到(解脱)。

对国君忠诚,难道就一定要伤害他人吗?3.做人既要真诚不欺,又要注意用适当的方法教育犯错者。

六、1.①糊涂。

②诋毁。

2.人心不同,就像他们各自的面孔一样;当面服从,背后又说反对的话,这是古人劝诫的毛病。

杨戏想称赞我是对的,却不是他的本心;想反对我的话,却又显示我的不对,因此不出声,这表明杨戏是一个诚实的人。

3.蒋琬不理睬对杨戏的挑拨;蒋琬不追究杨敏的诋毁;蒋琬没有挟私报复杨敏。

七、1.①因为。

②饴(sì):同“饲”,给人吃东西。

2.在郄公灵床前铺了草垫,为郄公守丧,共三年。

八、1.①错误。

②表彰。

2.①为什么不也去请求他,这样至死又埋怨谁呢?②果真能如此吗?我和你一道去归隐。

3.有功不言,不重功名利禄。

病)。

可在这填写你的名称YOU CAN FILL IN THE NAME Here。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