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古诗词诵读知识梳理

合集下载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诵读单元知识点考点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诵读单元知识点考点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诵读单元知识点考点单元首页【人文主题】★春天古诗词诵读板块共选编十首古诗词,包括《采薇(节选)》《送元二使安西》《春夜喜雨》《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江上渔者》《泊船瓜洲》《游园不值》《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浣溪沙》《清平乐》,从不同角度描写了春天的多彩,并借春抒情,表达了作者爱春、惜春、赞春、诵春之情。

【语文要素】★增加积累,迁移运用之前掌握的研究方法来自主疏通诗词大意,为更高年段的研究作准备。

【阅读要素】★借助注释了解诗意;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方法突破】★通过查找资料了解诗词背景;紧扣诗题,了解内容;反复诵读,悟出诗情。

一、会背《采薇(节选)》采薇(节选)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行道/迟迟,载渴/载饥。

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1.读准音雨(yù)霏(fēi)载:zǎi记载、三年两载zài载重,本课读zài行:háng银行xíng行走,本课读xíng2.看注释(1)薇:野豌豆(2)雨[yù]:下雨,落下。

雨雪,下雪。

3.解诗意回想当初出征时,杨柳依依随风吹;如今回来路途中,大雪纷纷满天飞。

道路泥泞难行走,又渴又饥真劳累。

满心伤感满腔悲。

我的哀痛谁体会!4.知背景《采薇(节选)》是《诗经•小雅》中的一篇,写一位远征战士归来,在回乡途中,他抚今追昔,回想自己在军中的情况和心情。

原诗共六章,本诗节选的是第六章:归途之景。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大约编成于春秋时期,分为“风”“雅”“颂”三大类。

诗篇形式以四言为主,运用“赋”、“比”、“兴”的表现手法,与“风”“雅”“颂”合称“六义”。

5.悟诗情《采薇(节选)》描写了西周时期一位饱尝服役思家之苦的戊边战士在归途中的所思所想,表达了他爱国恋家服役思归的思想感情。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这四句是《诗经》中以景写情的胜利典范,是描述情景交融的名句,被称为《三百篇》中最好诗句之一。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诵读背诵)知识梳理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诵读背诵)知识梳理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诵读背诵)知识梳理采薇(节选)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行道/迟迟,载渴/载饥。

我心/伤悲,莫知/我哀!注释【昔】从前,指出征时。

【往】指当初去从军。

【依依】形容柳丝轻柔、随风摇曳的样子。

【思】句末语气词,没有实在意义。

【雨雪】雨雪:指下雪。

“雨”,这里读yù。

【霏霏】雪下得很大的样子。

【迟迟】迟缓的样子。

【载】则,又。

【莫】没有人。

译文回想当初出征时,杨柳依依随风吹;如今回来路途中,大雪纷纷满天飞。

道路泥泞难行走,又渴又饥真劳累。

满心伤感满腔悲。

我的哀痛谁体会!主题《采薇(节选)》写一位远征战士在回乡途中的所思所想等,表达了从军将士思归的情怀。

赏析作者抓住“杨柳依依”和“雨雪霏霏”这两种分别代表春天和冬天的自然景物,描述了军旅生活的漫长。

“杨柳依依”写出了杨柳枝条随风摇曳的样子,“雨雪霏霏”写出了雪花飞舞的情景。

送/元二/使/安西唐·王维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注释:元二:姓元,排行第二,作者的朋友。

使:出使。

安西:指唐代安西都护府。

在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南部。

渭城:秦时咸阳城,汉改渭城,在长安西北,渭水北岸。

朝雨:早晨下的雨。

浥(yì):湿润,沾湿。

客舍:旅店。

阳关:在今甘肃省敦煌县西南,是古代通西域的要道。

译文:清晨的细雨打湿了渭城的浮尘,青砖绿瓦的旅店和周围的柳树都显得格外清新明朗。

请你再饮一杯离别的酒吧!因为你离开阳关之后,在那里就见不到老朋友了。

主题:《送元二使安西》通过写细雨中设宴为朋友饯行时劝酒的情景,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恋恋不舍之情。

赏析:前两句写送别的时间、地点、环境气氛。

朝雨浥尘,客舍青青,柳色如洗,环境越美,越让人不忍离别,也就更衬出依依惜别的情绪。

三、四两句剪取了饯行宴席上一刹那间的情景,这“一杯酒”代表了自己珍贵的感情,是友谊的象征,同时多饮一杯,就是多挽留对方一刻。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诵读各首知识点分类梳理汇总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诵读各首知识点分类梳理汇总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诵读各首知识点分类梳理汇总采薇(节选)》是《诗经·小雅》中的一首诗歌,记录了一位远征战士回乡途中的所思所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从军将士思归的情怀。

作者用“___”和“雨雪霏霏”这两种分别代表春天和冬天的自然景物来描述军旅生活的漫长。

此诗运用了重叠的句式与___的手法,集中体现了《诗经》的艺术特色。

送元二使安西》是___送朋友去西北边疆时作的诗。

这首诗后有乐人谱曲,名为“阳关三叠”,又名“渭城曲”。

___是唐代著名的文学家、画家,被誉为“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人物之一。

他的诗歌以清新自然、淡泊清凉为主题,表现了他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

在《送元二使安西》中,___用“阳关三叠”来比喻人生的旅程,表达了对朋友的不舍和对人生的感慨。

诗中的“送”意味着离别,而“安西”则是指当时的西域地区。

___在诗中写道:“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这些诗句表达了他对朋友的思念和祝福,同时也表现了对于自己的旅程的感慨。

总的来说,___的诗歌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和独特的艺术风格,是中国古代文学宝库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本诗主题是游园不值,表达了作者想游园却没有得到机会的遗憾和失落。

同时也通过描绘春色和红杏的生机勃勃,表现了大自然的美好和生命的力量。

赏析:这首诗通过对游园的描写,表现了作者内心的感受和情感。

其中“应怜屐齿印苍苔”这一句,不仅表现出园主人的细心和爱护,也暗示了作者的身份和地位。

整首诗语言简洁,意境深远,是一首优美的抒情诗。

这首词描写了词人送别好友___归乡的情景,表达了词人对好友的美好祝愿,抒发了朋友间的依依惜别之情。

上阕写友人一路山水行程,着重写人,通过运用风趣的笔墨,把景语变成情语,把送别时所见自然山水化为有情之物,含蓄地表达了惜别之情。

下阕直抒胸臆,写离愁别绪和对友人的祝愿。

最后两句一反送别词中的悲悲切切,写得情意绵绵而又富有灵性。

这首词写于元丰五年(1082)春,当时___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今湖北黄冈)团练副使。

古诗词诵读六年级下册课堂笔记

古诗词诵读六年级下册课堂笔记

古诗词诵读六年级下册课堂笔记一、导入1. 介绍古诗词在中华文化中的重要地位,以及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 询问学生对古诗词的熟悉程度和兴趣。

二、学习目标1. 掌握古诗词的基本知识,包括古诗词的起源、发展历程、特点等。

2. 理解并背诵本节课学习的古诗词。

3. 了解古诗词中的意象和意境,提高审美能力。

4. 感受古诗词中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和思想感情。

三、学习内容1. 古诗词的基本知识介绍。

2. 学习《登鹳雀楼》和《春晓》两首古诗,了解其背景、作者、诗意和表达的情感。

3. 了解古诗词中的常用意象和意境,如自然景观、人文景观、情感表达等。

4. 分析《登鹳雀楼》和《春晓》两首古诗中的意象和意境,感受其文化内涵和思想感情。

5. 拓展阅读,介绍其他诗人及其作品,如李白、杜甫、白居易等。

6. 学生自由朗读并背诵本节课学习的古诗。

7. 课堂练习,包括古诗词常识和诗意理解题目。

四、学习过程1. 教师讲解古诗词的基本知识,引导学生了解中华文化的瑰宝——古诗词。

2. 学生朗读《登鹳雀楼》和《春晓》两首古诗,教师指导朗读技巧。

3. 教师讲解每首古诗的背景、作者、诗意和表达的情感,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古诗词的文化内涵和思想感情。

4. 教师介绍古诗词中的意象和意境,引导学生分析《登鹳雀楼》和《春晓》两首古诗中的意象和意境。

5. 学生自由朗读并背诵本节课学习的古诗,教师巡视指导。

6. 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古诗词常识和诗意理解的情况,学生回答问题。

7. 作业布置:让学生课后复习本节课学习的古诗词,并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古诗词进行阅读,准备在下节课分享。

8. 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学习的内容,强调古诗词在中华文化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鼓励学生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多读、多思、多体会古诗词的魅力。

五、教学反思1. 本次课堂整体进展顺利,学生表现积极,能够较好地掌握和理解本节课的知识点。

2. 在朗读环节中,部分学生的朗读技巧仍需加强,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朗读训练。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期末总复习 古诗词诵读 知识梳理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期末总复习  古诗词诵读 知识梳理

古诗词诵读知识梳理一、字音1.易混的多音字zǎi(转载)shě(舍得)zhāo(朝霞)载zài(载重)舍shè(宿舍)朝cháo(朝代)mò(淹没)kān(看守)yīng(应该)没méi(没有)看kàn(看见)应yìng(答应)2.易读错的字鲈.鱼(lú)面临.(lín)浣.纱(huàn)潜.伏(qián)柴扉.(fēi)酥.糖(sū)渭.城(wèi)屐.齿(jī)雨雪霏.霏(fēi)二、文学常识1.《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大约编成于春秋时期,分为“风”“雅”“颂”三大类。

诗篇形式以四言为主,运用赋、比、兴的手法。

2.王维,唐代诗人。

字摩诘。

原籍祁(今属山西),其父迁居蒲州(治今山西永济),遂为河东人。

开元(唐玄宗年号,713—741年)进士。

累官至给事中。

后官至尚书右丞,故亦称王右丞。

诗与孟浩然齐名,并称“王孟”。

3.杜甫,唐代现实主义诗人,字子美,自称少陵野老,被尊称为“诗圣”,与李白齐名,世称“李杜”。

他的诗被称为“诗史”。

4.韩愈,唐代杰出的文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政治家。

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被后人尊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

5.范仲淹,北宋杰出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世称范文正公,他倡导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思想和仁人志士节操,对后世影响深远。

6.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北宋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改革家。

“唐宋八大家”之一,著有《临川先生文集》。

7.叶绍翁,字嗣宗,号靖逸,南宋诗人,著有《四朝闻见录》,诗集有《靖逸小稿》《靖逸小稿补遗》。

8.王观(公元1035年—1100年),字通叟,宋代词人,如皋(今江苏如皋)人,一说高邮人。

相传曾奉诏作《清平乐》一首,描写宫廷生活。

王观代表作有《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临江仙-离杯》《高阳台》等,其中《卜算子》一词以眼喻水,以眉喻山;设喻巧妙,又语带双关,写得妙趣横生,堪称杰作。

202X年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古诗词诵读 知识梳理

202X年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古诗词诵读 知识梳理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202X年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古诗词诵读知识梳理古诗词是中华文明的瑰宝,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在语文学习中,学习古诗词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丰富语言表达能力,增强语言感受力。

下面是202X年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古诗词诵读的知识梳理,总结了一些常见的古诗词和相关知识点,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一、唐诗宋词名篇1. 唐诗(1)杜甫《望岳》、《登高》、《月夜忆舍弟》(2)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赋得古原草送别》(3)王之涣《登鹳雀楼》(4)杜牧《秋夕》(5)李白《静夜思》、《将进酒》2. 宋词(1)苏轼第1页/共3页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青玉案·元夕》、《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2)杨万里《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3)辛弃疾《青玉案·暗香》、《青玉案·醉笑冯唐》二、古诗词知识点梳理1. 押韵规律古诗词的押韵规律是按照声韵的相近程度进行的。

常见的押韵方式有平仄对仗、声母对仗、韵母对仗等。

押韵可以使整首诗词更加优美,音韵和谐。

2. 辞藻与意境古诗词运用了大量的修辞手法来表达丰富的意境,如比喻、夸张、拟人等。

通过运用丰富的辞藻和意境的描绘,古诗词往往给人以美的享受,也让人们对文学产生更深的感受和思考。

3. 诗词的运用古诗词既可以独立诵读,也可以用作写作材料。

学习古诗词可以提高写作能力,培养语言表达和思维能力。

通过模仿古诗词,学生可以丰富自己的词汇量、锻炼语言表达能力和审美情趣。

三、古诗词诵读的重要性1. 培养审美情趣古诗词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结晶,学习古诗词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增加对美的认识和欣赏能力,提高文学素养。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2. 丰富语言表达能力古诗词具有独特的语言艺术,学习古诗词可以丰富语言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语言感受力和表达能力,使学生的表达更加言简意赅、形象具体。

3. 增强语言感受力古诗词给人以美的享受,学习古诗词可以增强学生的语言感受力,使其对语言的音韵、形象和情感更加敏感,提高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欣赏水平。

部编(统编)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全册背诵内容

部编(统编)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全册背诵内容

部编(统编)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全册背诵内容1.《寒食》XXX(hóng)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2.《十五夜望月》XXX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3.《迢迢牵牛星》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XXX素手,XXX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XXX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4.《长歌行》(第一单元日积月累)XXXXXX,朝露待日晞。

XXX,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XXX衰。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5.《马诗》XXX大漠XXX,XXX似钩。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6.《竹石》XXX(xiè)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XXX工具南北风。

7.《石灰吟》XXX千锤万凿出深山,猛火焚烧若轻易,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8.《采薇》(节选)昔我往矣,XXX。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行道迟迟,载渴载饥。

我心酸悲,莫知我哀!9.《春夜喜雨》XXX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XXX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10.《闻官军收河南河北》XXX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老婆愁安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XXX须纵酒,XXX作伴好回籍。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11.《江上渔者》XXXXXX往来人,但XXX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

12.《呈水部张十八员外》XXX天街细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13.《泊船瓜洲》XXX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什么时候照我还。

14.《游园不值》XXX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15.《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XXX 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

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

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必背必考知识点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必背必考知识点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必背必考知识点名师梳理课文中古诗、文言文★ 《寒食》[ 唐] 韩翃: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注释:1、寒食:寒食节,在冬至后的第105 天,在清明节前1-2 天。

节日期间不能生火做饭。

2、春城:春天的京城。

御柳:皇帝御花园里的柳树。

3、传蜡烛:寒食节禁火,但朝廷传赐蜡烛给公侯之家,受赐的可以点火。

4、五侯:这里指天子宠幸之臣。

译文:春天,长安城处处飘飞着落花;寒食节,东风把御园柳枝吹斜。

黄昏时,宫中传出御赐的烛火,轻烟散入了新封的王侯之家。

★ 《迢迢牵牛星》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注释:1. 《古诗十九首》,作者不详,时代大约在东汉末年。

2. 迢迢(ti áo):遥远。

牵牛星:俗称“牛郎星”,是天鹰星座的主星,在银河南。

3. 皎皎:明亮。

河汉:即银河。

河汉女,指织女星,是天琴星座的主星,在银河北。

4. 擢(zhu ó):伸出,抽出。

5. 札(zh á)札弄机杼:正摆弄着织机(织着布),发出札札的织布声。

札札:织机发出的声音。

6. 终日不成章:说织女终日也织不成布。

7. 零:落下。

8. 几许:多少。

这两句是说,织女和牵牛二星彼此只隔着一条银河,相距才有多远!9. 盈盈:清澈。

10. 脉脉(mòmò):用眼睛表达情意的样子。

11. 素:白。

12. 涕:眼泪。

13.章:指布匹上的经纬纹理,这里指布帛。

14 . 间:隔。

译文:(看那天边)遥远的牵牛星,明亮的织女星。

(织女)伸出细长而白皙的手,正摆弄着织机(织布),发出札札的织布声。

(她思念牛郎,无心织布),因此一整天也没织成一段布,眼泪像下雨一样落下来。

银河又清又浅,相隔又有多远呢?虽只隔一条清澈的河水,但他们只能含情凝视而不能用话语交谈。

★《十五夜望月》[ 唐] 王建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七单元考点梳理
考点一:文学常识
1.《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大约编成于春秋时期,分为“风”“雅”“颂”三大类。

诗篇形式以四言为主,运用赋、比、兴的手法。

2.王维,唐代诗人。

字摩诘。

原籍祁(今属山西),其父迁居蒲州(治今山西永济),遂为河东人。

开元(唐玄宗年号,713—741年)进士。

累官至给事中。

后官至尚书右丞,故亦称王右丞。

诗与孟浩然齐名,并称“王孟”。

3.杜甫,唐代现实主义诗人,字子美,自称少陵野老,被尊称为“诗圣”,与李白齐名,世称“李杜”。

他的诗被称为“诗史”。

4.韩愈,唐代杰出的文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政治家。

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被后人尊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

5.范仲淹,北宋杰出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世称范文正公,他倡导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思想和仁人志士节操,对后世影响深远。

6.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北宋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改革家。

“唐宋八大家”之一,著有《临川先生文集》。

7.叶绍翁,字嗣宗,号靖逸,南宋诗人,著有《四朝闻见录》,诗集有《靖逸小稿》《靖逸小稿补遗》。

8.王观(公元1035年—1100年),字通叟,宋代词人,如皋(今江苏如皋)人,一说高邮人。

相传曾奉诏作《清平乐》一首,描写宫廷生活。

王观代表作有《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临江仙-离杯》《高阳台》等,其中《卜算子》一词以眼喻水,以眉喻山;设喻巧妙,又语带双关,写得妙趣横生,堪称杰作。

9.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

苏轼是宋代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与黄庭坚并称“苏黄”,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10.黄庭坚,字鲁直,号山谷道人,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

与张耒、晁补之、秦观都游学于苏轼门下,合称为“苏门四学士”。

黄庭坚书法独树一帜,与苏轼、米芾和蔡襄合称“宋四家”。

考点二:古诗词理解
1.《采薇(节选)》是一首写被遣戍边的兵士从出征到回家的诗歌,抒写当年出征和此日生还这两种特定时刻的景物和情怀,言浅意深,情景交融。

2.《送元二使安西》又名《渭城曲》,是唐代诗人王维创作的一首诗。

此诗前两句写渭城驿馆风景,交待送别的时间、地点、环境气氛;后二句转入伤别,却不着伤字,只用举杯劝酒来表达内心强烈深沉的惜别之情。

全诗以洗尽雕饰、明朗自然语言抒发别情,写得情景交融,韵味深永,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落成之后便被人披以管弦,殷勤传唱,并成为流传千古的名曲。

3.《春夜喜雨》全诗没有一个“喜”字,但句句洋溢着喜悦之情,运用拟人化的手法,对春雨的特点和品性的描写生动、细腻。

4.《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一诗前两句细致描写了初春的小雨和草色的朦胧美,后两句运用对比的手法突出这一优美景色,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赞美和热爱之情。

5.《江上渔者》指出江上来来往往饮酒作乐的人们,只知道品尝鲈鱼味道的鲜美,却不知道打鱼人出生入死同惊涛骇浪搏斗的危境与艰辛。

通过反映渔民劳作的艰苦,希望唤起人们对民生疾苦的关注,体现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同情。

6.《泊船瓜洲》借景抒情,借身边的“山水、春风、明月”来表达对家乡的
思念之情。

诗中一个“绿”字形象鲜活,给人以阵阵春风扑面之感。

7.《游园不值》一诗以探出墙外的红杏来渲染满园的春色,构思奇巧,诗的后两句为我们揭示了深刻的道理:任何新生的事物都是无法阻挡的,它总会冲破阻力向前发展。

8.《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写的是词人送别友人鲍浩然归家时的情景,表达了词人对友人的美好祝福。

这首词以眼喻水,以眉喻山,设喻巧妙、情趣盎然。

9.《浣溪沙》一词描写了清泉寺幽雅的风光,词人即景抒怀,表现了自己执着生活、豁达乐观的性情。

10.《清平乐》是一首感叹时光去而不返的惜春词,作者以凄婉的笔法,抒写了对春天逝去的沉痛和惋惜,体现了作者对美好时光的热爱、眷恋、痴情和追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