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社实习日记
有关报社实习日记四篇

有关报社实习日记四篇有关报社实习日记四篇一天即将过去了,一定会有值得记录的想法吧,是时候认真地写好日记了。
好的日记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报社实习日记4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报社实习日记篇1星期一今天是进入XX日报实习的第一天,天气阴沉但心情却挺好,第一次接触报社这行业感觉挺新鲜有趣,同时也有一些压力。
毕竟到了一个陌生的环境去作一件陌生的事,不过人总是要学会适应的。
早上在主任的带领下开了一个简短的会谈,感觉在报社这环境下应该会有较大的收获,也很庆幸来到了这个集体,和一群志同道合的同学们一起学习进步。
也许是本就学理工的我不怎么了解报社,现在还不知道自己能做什么事情,也不知道该做什么。
不过从今天起我也成了报社的一员,从认知上告诉自己随时注意自己的言行,尽量不为集体抹黑。
希望在这段时间里能不断提升自己,和同事们和谐相处。
星期二实习的第二天,早上到办公室得到老师的通知整理了一个文件,上午完成了文件的整理工作,感觉有点进入状态的感觉。
不过下午又进入了看报纸的状态,唯一的事情就是看报纸看新闻。
在这几天看报纸似乎成了一种习惯,每天发报纸后都会仔细阅读一下,看看新闻是怎么写的和平常的作文有什么差别。
办公室的关系还是很融洽,每天有说有笑的,办公环境很轻松没有想象中压抑,老师也很耐烦的讲解一些我不知道的事情,时间过得很快,一天眨眼就过了。
星期三今天和往常一样,没什么做的很少能见到老师,唯一能干的就是改下稿子,读读报纸,没什么能干的感觉。
坐在电脑前就是一天,感觉和前几天一样平淡无奇,还好办公室的环境很凉快。
这几天下来还是找到了自己和他人的一些差距,文采方面的确欠缺很多,一直读理工的我对于文字一向不敏感。
一篇稿子给我改,感到无从下手,不知道怎么改才好。
写一篇稿子总觉得像是挤牙膏一样字字句句都来之不易。
星期四今天突然觉得好累!不是因为说这里的工作累。
其实真的很清闲。
这样的实习和我原本想像中的是很不一样的!可是现在却有一个问题。
报社实习日记合集6篇

报社实习日记合集6篇报社实习日记合集6篇从二月二十八日到四月二十八日我在邹平县《今日邹平》报社的记者部进展了将近两个月的实习,报社记者。
在实习期间我学到了很多东西,同时,也发现了自身的缺乏之处。
在此,感谢报社的各位指导和教师在我实习期间给我的指导和帮助,感谢学校指导和教师多年来对我的教育和栽培。
我所实习的今日邹平报社,是我们当地最有影响力的报纸,作为党报,施行发挥着党和政府的喉舌,传播党的声音的作用。
可以在报社实习是我莫大的荣幸。
在这两个月中,我出去采访的内容涉及的还是比较广的,政府会议、社会新闻、人物采访都有接触,感触也比较多。
第一,在记者业务方面,我懂得了不同的题材新闻的写作方法。
新闻写作上也有了很大的进步,但是还是不够的,还需要继续多练习。
虽然专业不对口,但我们开设的《文书写作》课根本上把各种文体都介绍到了。
因为是党报,政府会议都要报道,所以关于政府会议的新闻每天都有,这种新闻的写法也是最简单的,掌握好指导人,会议时间和会议内容,简单组织下语言就可以写出一篇会议报道。
我跟会的时机也是比较多(每天的会其实很多,天天都有,五个记者有时候每人跟好几个会),这方面锻炼的也比较多。
其实这种新闻根我们学校的网站上新闻很相像。
我相信,在咱们学校网站上经常发新闻稿的同学们土过去做记者肯定会更有优势!所以,在学校还是多参加下活动比较好,因为我们在学校学到的东西在将来肯定都会有用,有些尽管当时看着没有,但是在工作中各个方面肯定会有用的。
社会新闻算是比较难写的,首先素材的就很困难,有的是靠自己去找去搜集,有些是靠群众拨打热线,还有些是个单位、各乡镇的宣传员给我们提供。
为了保证新闻的真实性,不管哪一种提供方式我们都要亲自去现场,亲自采访。
比方我曾经跟着我们记者下乡镇,到农村去采访专业养殖户,那是个养狐狸的,一进养殖场,我就差点被狐狸的那股臊气给熏倒,但是为了完成采访,还是在里面泡了一上午。
通过自信的观摩,我们才完成一篇出色的稿子。
大学生报社实习日记8篇

2021年大学生报社实习日记8篇2021年大学生报社实习日记(1)如果你不想让自己在紧急的时候,手忙脚乱,就要养成讲究条理性的好习惯。
做什么事情都要有条理,要认真。
这是我同事和师傅给我的忠告我想。
这绝对不是一句空话。
做记者,宣传工作,如果不认真,讲究条理,一定会让你忙的手忙脚乱,却效率低下,要多和其他部门协调,试想一下,文稿,带子,宣传册,话筒线等东西,如果你平时乱放,毫无条理,若着急找某个时间拍摄的带子,电池,你会怎么办?可能只是翻箱倒柜乱找一通吧?但如果之前你就按照顺序和一定条理把东西整理好,那么一切就容易多了。
其实,其他的工作也一样,讲究条理能让你事半功倍。
一位在美国电视领域颇有成就的大事讲过这样一个故事:"他当部门经理的桌上总是乱糟糟堆满信件大师说:虽然每天信件很多,但我都按紧急性和重要性排序,再逐步处理”。
总裁于是把这种做法推广到全公司,整个公司的运作变的有序,效率也提高了。
养成讲究条理认真的习惯,能让我们在工作中受益匪浅。
另外通过实习,我明白了,理论应该与实践相结合。
用理论来指导实践,认真努力,踏实的工作,尽快把在学校中学到的理论转化为实践,在今后,我会更加努力的学习,争取做优秀,做出成绩。
2021年大学生报社实习日记(2)激情和耐心,就像冰与火,看似两种完全不同的东西,却能碰撞出最美丽的火花。
记者部我的师傅(姚哥)说:假设你从事报业投入的是百分之百的精力,那么若你从事电视业就必须投入百分之一百五的精力,记住,记者是没有周末的。
而我则见证了这种百分之一百五的精力投入。
新闻节目的制作不是一件轻松的工作,就拿制作一集30分钟的新闻为例,首先它需要记者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采集素材回来。
然后,前方拍摄的10盒带子合计300分钟,把带子采集进电脑,继而进行剪片的重大工作。
这是创意的活,费脑力,镜头需要不停的修改,继而还要编辑音乐,配音,配字幕。
为了完成进度,电视台的同事们,工作起来不知外面是白天还是黑夜,也忘记了到底星期几。
报社实习日志三十篇

实习报告从2014年的9月9号到10月9号我在各界导报报社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实习。
时间虽短,但让我学习到了很多在校园里学不到的知识,增加了不少阅历。
所以说留心处处皆学问,用心去感受就会发现很多学问。
发觉书本所讲的理论与实践多少是有距离的,我们学生要在实践中把学到的理论知识运用起来并不是容易的事。
只有真正经历过亲身感受过才知道其中所蕴含的道理。
实习过程中,有顺利的时候也有挫折的事情,但我都坚持了下来,认真完成了大学期间重要的一次课外作业,以下是我的实习报告总结:选择《各界导报》作为实习单位缘于吕刚老师的推荐,《各界导报》是有陕西省政协主办的一份政府性报纸。
后来的经历证明我选择各界导报实习是正确的选择,单位的老师对我和我们一起实习的同学都很关心,及时给我们答疑解惑,让我们在短时间内有了很大的进步。
我们每一个实习生都不同的实习老师带,这足以说明导报周到的考虑,尽量是我们在短时间内不至于浪费宝贵的时间,每天都有事可做。
商报的记者不多,所以每个人的任务就比较大,每天都很辛苦,带我又李荣老师、李坤老师,我能感觉到了他们都是那么的敬业,那么的热爱这份工作,对于我这个实习生也是当做朋友一般,经常跟我沟通交流,指导我的稿件,教我采访的技巧,我从内心感谢他们。
在报社待的一段时间,让我有了很多收获。
刚去报社的几天,老师并没有给我安排任务,而是让我看报纸,除了本报社的报纸外,还要求我多看几家比较有名的如《华商报》《新华日报》《人民日报》等他们的报纸,我在学校就是比较喜欢看报纸的,但是在学习之余把看报纸当作一种放松的方式,而现在让我整天坐在哪里看报纸,当时真的是很无聊,老师也看出了我的心思,就告诉我说让我看报纸不光是让我看新闻的内容,关键是让我了解记者采写新闻的角度,报到的方式和对新闻事件的把握,这是当记者的第一关。
我实习中我认识到好的新闻稿要遵循新闻的事实性,客观性,针对不同的读者群进行换位思考。
实习的第三天刘老师把我和王珩叫到他面前,在网上随手找了一篇报道让我俩看,我们睁大眼睛看,是关于学校的一篇研究报道,看完了新闻我俩面面相觑却不懂有什么看头。
报社实习日记3篇(精选模板)

We improve ourselves by victories over ourselves. There must be contests, and we must win.整合汇编简单易用(页眉可删)报社实习日记3篇报社实习日记篇1今年寒假我在市的晚报社进行一个月的实习,主任为了让我们几个大学生更深刻的了解到新闻采访工作的全貌,把我们安排到了新闻最多的热线部,在这里我受益非浅学到了很多,也明白了很多。
第一天就是早晨七点的采访任务,冬天的寒风并没有阻挡我实习的热情,通过这次亲身实践,我深刻感受到了记者的敬业精神和职业道德。
我们平时在学校只进行理论课的学习,对社会知识的了解还很欠缺。
一篇优秀的新闻稿与很多人的共同努力是分不开的。
写新闻首先要体察民情关注民生,替社会大众说话,这是老百姓最喜闻乐见的新闻,同时,我想这也是一个记者的职业道德所在。
其次通过这次实习,我得到了深刻的锻炼,使自己与他人交往沟通的能力有所加强,在采访的准备、技巧和总结整理问题方面也有了提高。
同时锻炼了我的写作能力,还让我学会了如何才能提高工作效率,如何准确地抓住新闻点。
最后在报社老师的身上,我还学会了对工作的热情,只有热爱了才能干好一项工作。
一个月下来我发表了六篇稿件,我的新闻敏感性、职业道德都有了很大的提高,深深体会到了将理论用于实践的重要性,同时也在实践中检验了自己的学习成果。
年寒假放假后没有立即回家,想想自己也该实践一下了。
于是经人介绍来到了北京娱乐信报人力资源部实习。
虽然没有跟记者去跑抢新闻,但是毕竟也真正感受了一下报社气氛,感觉自己对新闻的认识更进了一步。
在这里进行了将近两周的实习,在实习期间,我学到了很多东西,同时,也发现了自身的不足之处。
报社实习日记篇2实习日记(一) 跨出第一步今天是我来到《重庆日报》的第一天。
早上七点半我就坐公交出发了,看着车窗外一闪而过的行人与车辆,我满载着对新生活的憧憬,开始在这个大城市里寻找一种快节奏的音律。
报社实习日记范文(通用5篇)

<meta charset="utf-8"/><div class="content"><p>报社实习日记范文(通用5篇)</p><h2>报社范文篇1</h2><p> 在记者受邀参与某些会议、活动等采访工作时,可能大部分时候第一句提起的就是“通稿在哪里”。
新闻通稿原本是一些新闻通讯社的“专利”。
他们在采访到一些重要新闻以后,会以一种统一的稿件方式发给全国的需要稿件的媒体。
这就叫做通稿。
后来,很多企业在对外发布新闻的时候,为了统一宣传口径,也会组织新闻通稿,以提供给需要的新闻媒体。
</p><p> 在法制日报实习的过程中,经常需要做的一项工作就是把通稿改成新闻稿。
由于法制日报是报道法制类新闻的党报,所以记者经常会出席一下公检法司部门举办的活动,这些政府部门有专门的宣传部门,在每次活动后都会把活动通稿发给记者。
第一次接到通稿时有点茫然,以为感觉通稿写的非常好,时间、地点、事件都很清晰,于是做了很小的改动就把稿子发给老师了。
结果被老师批评了,说我写的稿子没有新闻点。
</p><p> 通稿一般都是流水账,按照顺序把政府的活动详尽的表述了出来,而新闻则不同,一定要有新闻点,把最具新闻点的部分写在导语里,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倒金字塔形式。
例如北京市公安局出台了针对外国友人的七项服务措施,通稿中就详细的描述了每项措施。
而在改稿的过程中就要挑选出其中最具新闻点的一项主要来写,因此最后的成稿标题就是其中的一项措施,其它的措施只需一带而过。
</p><h2>报社实习日记范文篇2</h2><p> 编辑点评:新闻报社因为是直接对外媒体,所以具有很强的实时性和准确性,因此对工作者要求也很高。
作为一个报社实习生,你如何应对?本文从通稿、拍摄、媒体差异、新闻写作技巧等方面阐述,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报社实习日记10篇

2020报社实习日记10篇2020报社实习日记(1)我认为应该可以让实习老师让我操作排版的过程。
老师布置我的任务是要我自己了解计算机排版的初步知识。
令我可喜的是我业余所学的计算机知识终于派上用场了。
所以今天任务提前完成,由于我对计算机的操作较熟练,老师非常欣赏我就把明天要我做的事情今天也做了。
我耐心地看着我的老师和其它的工作组人员在计算机上精心的制作、排版,我如果不用心的话,明天自己上场会出丑的。
时光在我看着他们不断地敲击键盘,移动鼠标中流逝,这天又过了。
2020报社实习日记(2)我才真正开始我的主旋律??报纸的排版。
我将自己近来几天所学的知识运用到今天的报纸排版中来。
老师说我的统筹观念还是比较好,有一定审美情趣,尤其是对一篇*的整个摆放结构有独特的视角。
头版,第二版,第三版,……最后一版的内容报道也没有出现偏差。
但是毛病也不少,图片与文字没有处理协调,对新闻稿的主次性没有很清楚。
这一天我就在不断的`改进中度过的。
2020报社实习日记(3)我看到了自己的成果,一份报纸是通过自己的手出来的,无比的喜悦。
今天我的主动性也比昨天强了,在同一工作组的人员们也都特别照顾我,帮助我度过一些难关。
今天的工作量明显要比昨天大,因为这是周末版特刊。
我的工作不是占主要的,但是也是不可缺少的,我在一旁向他们讲讲我的意见与建议,而且有写时候计算机操作还需要我的光顾。
整天下来,人比较累呀,可是学到了许多新知识,这是对我辛勤耕耘的回报。
接下来的几天都是重复着类似第四、五天的工作。
短暂的十天实习,让我感觉到理论与实践会有代沟,怎么样才会让代沟越来越小呢?最好的办法是在实践中不断对自己所学的知识进行更新,进行补充。
2020报社实习日记(4)今天我早早地来到了报社,开始了实际的工作。
有的时候,帮着老师传送稿子,时而选稿,改稿,很平常也很平淡,我告诉自己:也许做编辑就是这个样子吧。
上午是一天中最轻松的时候,编辑老师都不会来,我便可以自由地上网,或是选稿,或是聊QQ,最多的时候是登陆新浪读书网查阅资料。
新闻学报社实习日记7篇

新闻学报社实习日记7篇第一天今天是我实习的第一天,经过前面简单的安排,我进入了实习期,很是紧张,毕竟第一次接触新闻这个领域,还是个门外汉,虽然我之前看过几本关于新闻学的书籍,但是比起专业人我还是差之毫厘,谬以千里啊。
第一天我就被迫紧急投入到实习状态中,今天采访的是市人大召开的主任会议,我很激动的是见到了领导,但是作为一个记者我到底是好好记笔记,记录领导发表的讲话,带我的王艳老师说,这种会议都有会议进程表,根据提供的会议过程,写稿子比较简单的,主要是领导的讲话。
后来我那了一手资料,根据老师给我的指导写了第一篇通讯。
虽然后来给老师改了好多处但是心情却是一样的开心,很有成就感。
第二天今天我很荣幸的被老师安排去连岛采访全国性的帆船帆板冠军赛,说实话这是我第一次见到帆船帆板比赛,以前都是在电视上看的比赛。
虽然谈不上惊奇,也让我耳目一新。
我实习的代步工具是自行车啊,好苦。
不过我老师的也是个电动自行车,凭我这速度这体质赶上个电动车不成问题,但是今天的比赛很是问题啊。
其实不用我担心,老师找了个顺路的摄影爱好者,载我们去,到了连岛后,风很不给力,天气燥热,晒死人了,帆船帆板比赛靠的就是天气,没有足够的风力,比赛难以进行。
况且是在海面上,我有点害怕,做船我还没做过,快艇倒是玩的时候做过好几回,不知道我体质怎么样。
由于天气原因,比赛推迟到下午1点钟举行,上午我们就在会议室采访了安排这次赛事的主管,后来和电视台的记者一起在连岛吃了工作餐,下午的比赛到底是实地感受才有发言权,我和电台的记者坐了快艇到海上观看了比赛,那场面声势好大啊,在辽阔的海面上,运动健将们紧张的筹备比赛,来自全国各地的选手,很是壮观呐。
比赛到很晚,看完比赛都下午5点了,中间还有个插曲,我乘坐的快艇漏水了,幸亏我穿了救生衣,唉,平生几次过快艇,没想到这中几率这么小的事情给我遇到了。
该感到荣欣呢,还是悲哀呢。
第三天由于我是实习生,还是记者是自由职业,很多时候没有新闻我没事做只能在报社的资料室看报纸或者杂志之类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报社实习日记关于报社实习日记合集九篇跨出第一步今天是我来到《重庆日报》的第一天。
经过一个多小时的颠簸,我到了解放碑,然后在十几个路人的指点下,终于来到重庆日报报业集团的大楼下。
我微笑着,开始了自己一天的新生活。
蔷老师扔下一摞报纸就抛下我不管了,我觉得莫名其妙,也很失望,觉得这就是中国文人自古清高的具体表现。
下午六点我便乘车回去了,我有些担心我是否能继续呆在那个没有人情味的报社了。
炎炎夏日里的一股清凉今天我早早地来到了报社,开始了实际的工作。
有的时候,帮着老师传送稿子,时而选稿,改稿,很平常也很平淡,我告诉自己:也许做编辑就是这个样子吧。
上午是一天中最轻松的时候,编辑老师都不会来,我便可以自由地上网,或是选稿,或是聊qq,最多的时候是登陆新浪读书网查阅资料。
在十二点左右我收到老师发来的一条信息“小邵,今天特别热,你把我抽屉里的饭卡拿到食堂去吃吧”。
短短的十几个字,我却像是看了很久,眼里盈满了泪水,自己仿佛被一种温暖、一种感动所包裹着,恰似炎炎夏日里的一股清凉的风。
也有泪水每天的日子都千篇一律,似乎很是枯燥乏味,但是我却从点滴的积累中慢慢地成长起来了,也许这就是所谓的“集小成以至大成”吧。
夏天的暴雨是那样的令人措手不及,就算是再晴朗的天空也会有乌云密布的时候;人生的旅途也不会这样一帆风顺,也会有泥泞有荆棘。
“小邵,你看看!你怎么把这个句号改成了逗号,还把这个句子弄得这么长!”蒋主任冲我吼道,“你今天做的这些简直是白做!”听到他这些不堪入耳的训话,我委屈极了,心中有万千苦语却无处诉说,我很想同他理论:书本上就是这样规范的,你们才是错误的。
这个时候我深深地理解到了林黛玉“寄人篱下”的凄苦与辛酸以及她的“小性儿”。
我默默地回到自己的椅子,把头抬得老高,以阻止快要溢出的泪水,我不愿别人看见我落泪,不愿别人把自己小看把自己当成弱者。
晚上,一个人躺在僵硬的木床上,望着从窗外斜射进来的斑驳的月光,静静地思考着这半个月里所发生的事,想起以前一位师兄说过的话:不要迷信书本。
在社会上,有些东西是约定俗成的,是令很多freshman匪夷所思的。
也许是吧。
尾声一个月的实习就这样结束了,只能用一个字来形容,那就是“快”。
回想刚来时那个蹑手蹑脚的我,连坐电梯都害怕会因停电被困在电梯里的我;而现在,我能够很好的与编辑老师交流谈笑,与他们聊一些私事。
最令人高兴的是,在我离开的时候,蔷老师对雯老师的一句话:小雯,小邵走了,我们怎么办呢?小邵,放假一定又要来哟。
在这里,也许我并没有学到一些实质上的东西,但是学会了如何与人交往,如何满足编辑老师的审美心理,更为高兴的是能有自己的文章印成铅字,见诸报端;每天中午的看报,让我在无形之中也变得更为深刻了。
这个星期和张春健一起做了几次稿子,感觉最深的就是记者一定要学会怀疑,以及怎么去怀疑,然后怎么去证实你的这些怀疑。
怀疑,我现在的理解就是千万不要只听一方当事人的话,尤其是当你面对一个利益受到损失的人的时候,他对你陈述他的不幸和愤怒,不能随便就相信他说的一切,然后还带着感情-色彩地去问另一方。
我自己的性格来说,我是非常容易相信别人的话的,但是作为一个记者,我觉得轻信别人是非常危险的。
然后就是怎么去怀疑?有些要根据自己的采访经验和生活经验,这样才能发现对方的疑点,有些则需要必要的证据来支持。
发现疑点,一定要通过各方求证,就是利用一切方式来消除这些疑点。
然后把求证到的事情写出来,把失实的部分去掉。
还有就是在采访中,一定要把尽可能多的方面都采到,有很多方面看似好象不重要,但是仔细思考之后,如果缺失了这些,其实是非常不完整的。
比如,我和张春健去采访学校路楼,学生因为怕被狗咬不敢上学。
这条狗以前是不咬人的,但是前几天生下小狗后就继续伤人。
我注意到了这个细节,但是我根本没想到我应该给宠物医院的医生打电话,问一下狗突然咬人与它生小狗有没有必然的联系。
后来问了一以后,才知道这是有必然联系的。
这样稿子也就完整了。
然后就是在求证中,一定要把所有的要素记清楚,比如给网通客服打电话咨询,就应该记住是多少号接线员回答的问题。
这样的事情看似好象很小,但很多时候应该会避免纠纷吧。
所以,我感觉采访中很多事情看似很小,似乎无关紧要,但是绝对不能疏忽,不能小看,任何一个小问题都必须认真而细心地去对待。
实习日记(一)跨出第一步今天是我来到《重庆日报》的第一天。
早上七点半我就坐公交出发了,看着车窗外一闪而过的行人与车辆,我满载着对新生活的憧憬,开始在这个大城市里寻找一种快节奏的音律。
对我来说,报社驻地——较场口,是完全陌生的,只在中学的历史课本里听说过“较场口惨案”。
一路上,我仔细地听着售票员报站。
同时,今天也是重庆百年难遇的特大暴雨的第二天,车子在暴雨中一步步朝着终点站驶去了。
经过一个多小时的颠簸,我到了解放碑,然后在十几个路人的指点下,终于来到重庆日报报业集团的大楼下。
我微笑着,开始了自己一天的新生活。
蔷老师扔下一摞报纸就抛下我不管了,我觉得莫名其妙,也很失望,觉得这就是中国文人自古清高的具体表现。
下午六点我便乘车回去了,我有些担心我是否能继续呆在那个没有人情味的报社了。
实习日记(二)炎炎夏日里的一股清凉今天我早早地来到了报社,开始了实际的工作。
有的时候,帮着老师传送稿子,时而选稿,改稿,很平常也很平淡,我告诉自己:也许做编辑就是这个样子吧。
上午是一天中最轻松的时候,编辑老师都不会来,我便可以自由地上网,或是选稿,或是聊qq,最多的时候是登陆新浪读书网查阅资料。
在十二点左右我收到老师发来的一条信息“小邵,今天特别热,你把我抽屉里的饭卡拿到食堂去吃吧”。
短短的十几个字,我却像是看了很久,眼里盈满了泪水,自己仿佛被一种温暖、一种感动所包裹着,恰似炎炎夏日里的一股清凉的风。
实习日记(三)也有泪水每天的日子都千篇一律,似乎很是枯燥乏味,但是我却从点滴的积累中慢慢地成长起来了,也许这就是所谓的“集小成以至大成”吧。
夏天的暴雨是那样的令人措手不及,就算是再晴朗的天空也会有乌云密布的时候;人生的旅途也不会这样一帆风顺,也会有泥泞有荆棘。
“小邵,你看看!你怎么把这个句号改成了逗号,还把这个句子弄得这么长!”蒋主任冲我吼道,“你今天做的这些简直是白做!”听到他这些不堪入耳的训话,我委屈极了,心中有万千苦语却无处诉说,我很想同他理论:书本上就是这样规范的,你们才是错误的。
这个时候我深深地理解到了林黛玉“寄人篱下”的凄苦与辛酸以及她的“小性儿”。
我默默地回到自己的椅子,把头抬得老高,以阻止快要溢出的泪水,我不愿别人看见我落泪,不愿别人把自己小看把自己当成弱者。
晚上,一个人躺在僵硬的木床上,望着从窗外斜射进来的斑驳的月光,静静地思考着这半个月里所发生的事,想起以前一位师兄说过的话:不要迷信书本。
在社会上,有些东西是约定俗成的,是令很多freshman匪夷所思的。
也许是吧。
实习日记(四)尾声一个月的实习就这样结束了,只能用一个字来形容,那就是“快”。
回想刚来时那个蹑手蹑脚的我,连坐电梯都害怕会因停电被困在电梯里的我;而现在,我能够很好的与编辑老师交流谈笑,与他们聊一些私事。
最令人高兴的是,在我离开的时候,蔷老师对雯老师的一句话:小雯,小邵走了,我们怎么办呢?小邵,放假一定又要来哟。
在这里,也许我并没有学到一些实质上的东西,但是学会了如何与人交往,如何满足编辑老师的审美心理,更为高兴的是能有自己的文章印成铅字,见诸报端;每天中午的看报,让我在无形之中也变得更为深刻了。
今年假我第一次走进公司开始了我的实习生活.我的工作是总经理助理.工作之前李主任就给了我一些有关公司情况的资料让我回去先了解一下.还有一些助理人员应该必备的素质.第一天上班我的工作很简单,就是在单位熟悉一下环境然后了解一下公司的作息安排.之后的几天开始我就需要慢慢开始适应这样的工作生活了.每天九点上班我八点半就要到单位,整理这一天经理的工作.然后检查一下卫生员有没有按要求把办公室打扫干净.我还要负责接电话,在经理不在的时候,把这些电话记录下来.每天我还要把办公室和总公司的文件复印然后送到各个部门的主管那里.在那里的工作虽然简单但是很充实,让我学到了很多东西.有些别人看似很简单的工作,其实都溶入了工作者很多的热情,单单一个助理的工作其实你就必须学会很多才可以做好,比如你要会接发传真,我是在那里工作的时候才学会的,这件小小的事情却在今后的工作中是很有用的.比如开车,有一次司机去送客户了不在,而我们经理又赶着要出去,我就当了一回司机的角色,一年前我拿了驾照平时放假的时候就经常开车出门或是当爸爸的司机来锻炼自己的技术.这会就有了可以用的地方.还要会有好的写作水平,因为当助理我需要给经理写一些发言稿,只有了解了公司和事件本身然后再加上自己的写作功底才能写出好的稿子……今年寒假我在市的晚报社进行一个月的实习,主任为了让我们几个大学生更深刻的了解到新闻采访工作的全貌,把我们安排到了新闻最多的热线部,在这里我受益非浅学到了很多,也明白了很多。
第一天就是早晨七点的采访任务,冬天的寒风并没有阻挡我实习的热情,通过这次亲身实践,我深刻感受到了记者的敬业精神和职业道德。
我们平时在学校只进行理论课的学习,对社会知识的了解还很欠缺。
一篇优秀的新闻稿与很多人的共同努力是分不开的。
写新闻首先要体察民情关注民生,替社会大众说话,这是老百姓最喜闻乐见的新闻,同时,我想这也是一个记者的职业道德所在。
一个月下来我发表了六篇稿件,我的新闻敏感性、职业道德都有了很大的提高,深深体会到了将理论用于实践的重要性,同时也在实践中检验了自己的学习成果。
年寒假放假后没有立即回家,想想自己也该实践一下了。
于是经人介绍来到了北京娱乐信报人力资源部实习。
虽然没有跟记者去跑抢新闻,但是毕竟也真正感受了一下报社气氛,感觉自己对新闻的认识更进了一步。
在这里进行了将近两周的实习,在实习期间,我学到了很多东西,同时,也发现了自身的不足之处。
星期一星期二实习的第二天,早上到办公室得到老师的通知整理了一个文件,上午完成了文件的整理工作,感觉有点进入状态的感觉。
不过下午又进入了看报纸的状态,唯一的事情就是看报纸看新闻。
在这几天看报纸似乎成了一种习惯,每天发报纸后都会仔细阅读一下,看看新闻是怎么写的和平常的作文有什么差别。
办公室的关系还是很融洽,每天有说有笑的,办公环境很轻松没有想象中压抑,老师也很耐烦的讲解一些我不知道的事情,时间过得很快,一天眨眼就过了。
星期三今天和往常一样,没什么做的很少能见到老师,唯一能干的就是改下稿子,读读报纸,没什么能干的感觉。
坐在电脑前就是一天,感觉和前几天一样平淡无奇,还好办公室的环境很凉快。
这几天下来还是找到了自己和他人的一些差距,文采方面的确欠缺很多,一直读理工的我对于文字一向不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