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性养护技术措施及适用范围
预防性公路养护措施在公路养护中的应用

预防性公路养护措施在公路养护中的应用摘要本文详细介绍了预防性公路养护措施在公路养护中的应用。
预防性养护技术如雾封层、微表处、同步碎石封层、稀浆封层、裂缝灌缝以及排水养护等都被详细讨论。
这些技术的使用不仅能有效降低养护成本,提高公路安全性能,延长公路使用寿命,还有利于防止公路水毁。
随着科技的进步,预防性公路养护措施的发展将更加多元,以应对未来公路养护的挑战。
关键词:预防性公路养护;养护技术;公路安全性能引言随着交通运输业的飞速发展,公路作为交通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养护问题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
公路养护工作的质量,直接关系到公路的使用寿命,安全性能,以及运输效率。
因此,预防性公路养护措施的研究和应用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主要探讨了预防性公路养护技术的意义,公路沥青路面的主要病害,以及预防性公路养护措施在公路养护中的应用,希望能为公路养护工作提供参考。
1 预防性公路养护技术的意义1.1有效降低养护成本预防性公路养护技术在公路管理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
首先,其价值在于可以有效地降低养护成本。
预防性养护的目标是在病害发展的早期阶段进行干预,避免大规模、高成本的维修工程。
例如,雾封层养护、微表处养护、同步碎石封层等技术,能够在早期修复微小的裂缝和磨损,从而避免了病害的扩大和深入。
通过对公路进行定期的预防性维护,可以有效地延长公路的使用寿命,降低整体的养护成本。
1.2提高公路安全性能预防性公路养护技术在提高公路安全性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
通过定期对公路进行预防性维护,如及时修复裂缝、光滑车辙和排除水损坏,可以有效地防止病害的扩大和加深,保持公路表面的光滑度和均匀性,减少因路面状况不良导致的交通事故。
此外,某些预防性养护措施如排水养护技术,可以有效地减少公路在雨季中的滑动风险。
因此,预防性公路养护不仅能维持公路的良好使用状态,也是保障行车安全的重要手段1.3延长公路使用寿命预防性公路养护技术对于延长公路使用寿命有着显著的效果。
普通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预防性养护技术规范

普通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预防性养护技术规范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普通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预防性养护的术语和定义、缩略语、预防性养护评价、决策、施工、检测与验收及后评价。
本标准适用于普通干线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预防性养护,其他普通公路也可参照执行。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JTG D40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JTG/T F20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细则JTG/T F30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细则JTG H10公路养护技术规范JTJ073.1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养护技术规范JTJ073.2公路沥青路面养护技术规范JTG H20公路技术状况评定标准JTG F80/1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 H30公路养护安全作业规程JT/T740路面加热型灌封胶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路面预防性养护在不改变当前路面结构承载能力的前提下,为提高路面全寿命周期养护效益,防止路面病害出现或者轻微病害的进一步扩展、延缓路面使用性能的衰减,采取的一种事先性路面养护措施。
3.2路面主导损坏类型在特定调查路段已发现的路面损坏类型的损坏程度相对较轻,但其存在及发展已对路面结构功能的稳定形成潜在隐患,并能通过采用预防性养护措施进行养护处理的代表性损坏类型。
3.3路面非主导损坏类型主导损坏类型以外的所有损坏类型。
3.4最佳预防性养护时机在预防性养护周期内实施某种预防性养护措施的最佳时段,在这个时段内实施该预防性养护措施能达到整个路面寿命周期内路面养护总费用最低或路面养护效益费用比最大的目标。
4缩略语下列缩略语适用于本文件。
PQI:路面使用性能指数(Pavement Quality or Performance Index)PCI:路面损坏状况指数(Pavement Surface Condition Index)RQI:路面行驶质量指数(Riding Quality Index)RDI:路面车辙深度指数(Rutting Depth Index)SRI:路面抗滑性能指数(Skidding Resistance Index)IRI:国际平整度指数(International Roughness Index)SFC:路面横向力系数(Sideway Force Coefficient)5评价5.1公路路面技术状况评价指标5.1.1公路路面技术状况评价指标按JTG H20的规定执行。
公路预防性养护工作手册

预防性养护工作手册一、总那么1、目的为指导干线公路养护工作,提高公路的养护技术水平,维持或提高公路使用性能、延长公路使用寿命和减少公路周期养护费用,特制定本指导意见。
2、定义公路的预防性养护是公路养护的一种新的理念,是指公路养护部门在路基、路面、桥涵、隧道以及其它公路设施的结构良好或病害、损毁发生初期,即对其进行养护,延缓公路病害、损毁的发生或进一步扩大,从而到达延长公路使用寿命、维持公路完好率、提高公路质量和效劳水平、落低公路寿命本钞票、延长中修或大修期限目的的作业方式。
3、原那么公路预防性养护,必须遵循“治早治小,及时主动〞的原那么。
合理地确定预防性养护的时机,全面调查和科学评价公路技术状况,加强日常小修保养,及时采取中修措施,制定适当的年度养护方案,合理操纵大、中修的比例,采取正确的技术措施治理病害和消除隐患,提高养护质量,以确保公路在设计年限内的正常使用或延长公路的使用年限。
4、程序公路预防性养护,应定期对公路技术状况进行检测和调查,掌握公路的使用状况,必须严格按照程序依次进行:数据采集(检测)→数据整理分析和评价→提出建议方案→批准立项→设计→施工。
5、范围本指导意见适用于国、省干线公路路基、路面、桥涵、隧道以及其他沿线设施的预防性养护。
二、预防性养护的内容1、路基预防性养护公路路基是路面的根底,它承受着本身岩土自重和路面重量,以及由路面传递而来的行车荷载,因此路基是公路的承重主体。
1.1路基预防性养护的内容1.1.1维修加固路肩、边坡,使其尺寸和边坡坡度符合要求。
1.1.2疏通、改善、展砌排水系统,确保排水顺畅。
1.1.3维护、修理各种防护构造物及透水路堤,管护两旁公路用地。
往除塌方,处理塌陷,检查险情,预防水毁。
瞧瞧、预防、处理翻浆、滑坡、泥石流等病害。
1.1.6有方案地局部加宽、加高路基,改善急弯、陡坡和视距,使之逐步到达的等级。
1.2路基预防性养护的要求路基预防性养护的全然要求是通过日常检查和定期检查,发现咨询题,分析缘故,及时采取维修措施,到达:1.2.1路肩无车辙、坑洼、隆起、沉陷、缺口、横坡适度、边坡顺直、外表平坦清洁。
预防性养护政策与关键技术

3、预防性养护的效果
1987年,美国SHRP 计划中对养护费用效益的研究结论:
整个路面寿命周期内进行3-4次的预防性养护可延长使用寿
命10~15年,节约养护费用45%~50%(如下图所示) 。
100 90 80 70 60 50 40 30 20 10 0 0 15 30 45 60 75 90 105 120 135 150 165 180 195
美国公路战略研究计划 (SHRP) 项目简介
SHRP(Strategic Highway Research Program)
1987 年美国国会的“地面运输和城市再布置援助法案 (STURAA) ”正式通过并启动了美国公路战略研究计划(SHRP) ,这是一项5年产品为导向的重点在沥青、路面性能、混凝土 与结构和公路运输4个领域的研究计划。项目的目标是为21 世纪准备更好的公路技术,使公路更安全、更耐久。因为在 20 世纪80 年代末期公路的科研投入已跌入低谷,需要有一 个强有力的科研计划来促进产生重大的技术突破。 SHRP 计划于1993 年结束,沥青和路面性能两个领域取 得了丰硕的成果,作为沥青的主要研究成果,Superpave 技 术的沥青性能规范和混合料设计均已被AASHTO 采纳,已成 为美国沥青路面的常规实践。经过20于年的长期观测,路面 长期性能数据库已为全世界公路工作者可以共同享用。
进行处理的路面坑槽、塌陷的修补等。
上述三种养护策略之间的区别,主要在于养护时机不同, 并没有明确的界线。其中,预防性养护起源于上个世纪80年代 ,在欧美等发达国家已经深入人心,是一种最为经济有效的养 护策略。 研究表明,路面的使用性能不是直线下降的。在使用初期, 其服务能力下降较缓慢,但当损坏状况超过某一限值时,路面 的服务能力就开始急剧下降,病害急剧增多。若在此之前就采 取预防性养护措施,则可及时阻止这种发展趋势,从而使路面 始终维持较好的服务状况,可以有效地延长路面的寿命,减少 平时的改正性养护次数。
公路工程预防性养护制度

公路工程预防性养护制度一、总则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公路在人们生活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公路交通对于现代社会来说已经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而公路工程作为公路交通的基础设施,其建设和养护工作更是至关重要。
为了保障公路的安全畅通,预防性养护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本制度旨在规范公路工程的预防性养护工作,提高公路工程的使用寿命和安全性。
二、预防性养护的概念预防性养护是指在公路工程运营过程中,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避免或减少损坏的发生,延长公路的使用寿命,提高公路的安全性和舒适性的一种养护方式。
通过及时的预防性养护,可以保持公路工程的基本功能、安全性和舒适性,减少维修和维护成本,延长公路使用寿命,提高公路的整体运营效益。
三、预防性养护的原则1. 综合性原则:预防性养护需要从全局出发,充分考虑公路工程的设计、施工、使用等各个阶段的因素,从而建立健全的预防性养护体系。
2. 及时性原则:预防性养护应及时进行,发现问题及时处理,避免事故和损失的发生。
3. 全员参与原则:预防性养护需要全员参与,包括相关部门、单位、人员等,共同关注公路工程的养护工作。
4. 系统性原则:预防性养护要有系统化的规划和实施,各项措施要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形成相互支撑的养护体系。
四、预防性养护的内容1. 路面养护:对公路路面进行定期检查、维护和修复,保持路面平整、无坑洼、无裂缝,提高行车舒适性和安全性。
2. 桥梁养护:对公路桥梁进行定期检查、维护和修复,确保桥梁结构安全牢固,保证通行安全。
3. 隧道养护:对公路隧道进行定期检查、清洁和维护,确保隧道内部设施齐全、通风良好,保障行车安全。
4. 排水养护:对公路排水系统进行定期检查、清理和维护,保证排水畅通,防止水患发生。
5. 绿化养护:对公路绿化进行定期修剪、浇水和施肥,保持绿化带的整洁美观,提高道路环境质量。
6. 设施养护:对公路设施进行定期检查、维护和维修,保证设施正常运行,确保行车安全。
五、预防性养护的措施1.建立健全的预防性养护管理制度,制定相关的养护标准和规范。
公路养护公司预防性养护实施细则(5篇)

公路养护公司预防性养护实施细则一、指导思想预防性养护的指导思想是认真执行“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养护方针,实现科学化、规范化、节约型、效益型养路的工作目标,确保路况质量的稳定,延长道路的使用周期。
为进一步贯彻好____部公路养护方针,挖掘养护潜力,提高公路养护质量和养护资金的使用效率,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良好的道路条件,按照“养好公路、降低成本”的要求,结合本公司实际情况,特制订本办法。
二、____机构预防性养护是在公路还未发生损坏前或产生轻微病害尚未破损前,采取前瞻性、预见性的手段和有效的养护措施,把公路病害及造成病害的因素发现在先、处治在前。
防止病害发展的一种____管理行为。
预防性养护是养护工作的根本,规范化养护是预防性养护的保证。
公司领导要高度重视预防性养护,要建立预防性养护的长效机制,健全各项制度,层层落实预防性养护的责任,保证预防性养护工作的落实。
为确保公路预防性养护有序的开展,确保____措施落实到位,公司成立预防养护领导小组,____结构如下:组长:郑三省副组长:温勇生、揭林生、曾利民成员:赖海宁、钟小英、许永辉、谢小瑛、____霞、李继华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公司养护科,负责各项具体工作的实施。
三、预防性养护的各项准备工作1、全面调查摸底,掌握公路情况:公司对所辖公路的路基、路面、桥涵构造物进行一次全面细致的调查摸底(以徒步检查为主),对检查出的病害,根据其分布范围及严重程度进行分类统计(按公路技术评定标准jtgh20—所列路面病害类型),确定路面病害出现的性质,建立公路病害基础数据库。
在日常养护生产中,加强巡查,观察公路病害发展情况,不断更新基础数据库。
2、依据数据库,确定实施路段适合于沥青路面预防性养护的损坏类型及严重程度包括:(1)轻微的龟裂;(2)接缝料损坏;(3)轻微的错台。
对照公路病害基础数据库,选择出适合进行预防性养护的实施路段。
3、预防性养护实施措施适用范围⑴桥涵构造物经常清理排水沟,疏导涵洞,特别是土边沟的,要经常清理水沟杂物,确保排水畅通。
沥青路面预防性养护技术概述

沥青路面预防性养护技术概述沥青路面的损坏总体可分为两大类,一类为结构性损坏,包括路面结构整体或其中一部分的损坏,使路面不能支承预定的荷载;另一类为功能性损坏,它可能不伴随结构性损坏而发生,但由于平整度和抗滑性能的下降,使其不再具有预定的功能,从而影响了行车质量。
而预防性养护可以延长路面的使用周期,节约养护维修资金。
下面笔者探讨了沥青路面预防性养护技术。
一、沥青路面预防性养护技术概述沥青路面养护工作主要分为针对性养护以及预防性养护两类,针对性养护主要是基于沥青路面已经出现某些病害,进而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实现沥青路面使用功能的恢复与改善,属于一种事后被动的养护方法。
而预防性养护则是通过在病害发生前期,对路面进行主动的养护管理,进而预防各类病害的发生周期,延长道路的使用寿命,实现养护成本效益的最大化。
二、沥青路面预防性养护决策及养护时间的影响因素分析在沥青路面预防性养护技术管理过程中,对于养护决策的制定应综合考虑各项影响因素及其权重综合确定。
对于沥青路面预防性养护技术的决策选择,应主要考虑以下几方面指标:沥青路面面层结构类型以及处理资料;沥青路面的现状功能指标;沥青路面现状交通等级分类指标;路面损坏程度参数;沥青路面损坏等级评定指标;沥青路面宽度、纵坡等几何参数;沥青路面环境现状。
由于预防性养护时间的选择,直接关系到预防性养护实施的时效性,因此应谨慎合理的确定。
三、沥青路面预防性养护技术实施公路沥青路面预防性养护是在恰当的时间对合适的路面运用恰当的预防性养护措施。
针对不同的路面,综合考虑技术、经济和工程等因素,选择最合适的预防性养护措施,是路面预防性养护的关键技术之一。
公路沥青路面预防性养护措施比较多,针对不同的路况及环境选择与之相适应的预防性养护措施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1、公路养护工程技术措施应用的原则(1)以道路全寿命周期理论为指导,根据道路的具体技术状况,在最佳的时间对合适的主体工程对象采取合理的技术措施进行有效的养护作业;每一种缺陷、隐患或病害,可能对应一种或多种养护技术或措施,要根据其发生数量、程度和时间,进行全面技术论证,以选择最佳技术措施或方案。
沥青路面预防性养护的分类及应用

灌 缝 的沥青通 常采 用重 交通
A H一 9 号 基 质 沥 青 . 有 时 为 保 0
不 同养护 方针对 不 同的路况 所用
的预 防 性 养 护 措 施 也 不 同 。 目 前 ,从材 料和工 艺角 度分类 。预
防性 养 护 措 施 概 括 起 来 主 要 分 为 种 类 型 :裂 缝 填 封 类 、 封 层 类 和 罩 面 类 21 裂 缝 填 封 类 .
中图 分 类 号 :U4 62 7 1 .1 文 献 标 识码 :A 文 章 编 号 :1 0 — 7 6 2 1 2 — 0 2 0 0 2 4 8 ( 0 2)0 0 3 — 2
Cl s i c to a a sf a i n nd App ia i n o e e i e M a nt n nc i lc to fPr v ntv i ea e
Ab t ac :I h sp p r h sc c n e to r v n ie man e a c o o d i lu tae ,t e ne e st f s r t n t i a e ,t e ba i o c p fp e e tv it n n e f rr a sil sr t d h c siy o
221 还 原 剂 封 层 ..
还 原剂 封层就 是将 专 门的还 原 剂或 再生 剂通过 一定 的技 术手 段 喷 洒 在 已经 老 化 的沥 青 路 面 上 ,其 目的是更 新和 还原 已经 发 生老 化 的沥 青 ,同时 保护 尚未被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预防性养护技术措施及适用范围当前,“预防性养护”在我国还不是一个标准的专业术语,对预防性养护尚无统一界定,造成预防性养护措施选择的混乱。
本章根据预防性养护的起源和发展,以及国外对预防性养护的理解,考虑国内外养护技术规范的差异,明确了预防性养护的定义和内涵。
调研分析了安徽省沥青路面常用的预防性养护措施,阐述了常用沥青路面预防性养护措施的基本特性,总结了不同预防性养护技术措施适用条件,建立了面向沥青路面病害的预防性养护对策库。
1预防性养护的定义和内涵目前,交通部相关技术规范中并未给出预防性养护明确定义,“预防性养护”还不是一个标准的专业术语。
因此,对于预防性养护技术的定义和内涵理解存在差异。
预防性养护的概念起源于上个世纪70年代末期。
1980年,Blum 和Phang 结合加拿大路面管理系统项目正式提出了路面预防性养护的概念,这是最早关于路面预防性养护概念的报导。
1987年,美国公路战略研究计划(SHRP)开展了代号为SPS-3的养护费用-效益(Maintenance Cost-Effectiveness)的柔性路面预防性养护技术试验路的研究项目。
该项目将坑洞修补、裂缝处治纳入预防性养护范畴。
2000年AASHTO提出了预防性养护的定义,即公路预防性养护是一种成本效益处置计划策略,它是针对已建公路系统及其附属设施,延缓破坏时间、保持或提高系统功能性状况,但不提高结构承载能力的周期性养护措施。
2001年,美国路面维护基金会(FP2,Foundation for Pavement Preservation)研究认为,预防性养护关键是“适当时机采用适当处治技术”,这反映了观念、策略和方向上的巨大转变。
应当指出,“灌缝、补洞”等技术措施是“即现即修”,不存在“适当时机”问题,因此坑洞修补、裂缝处治不应纳入预防性养护范畴。
1.1 预防性养护的界定当前,“预防性养护为主、修复性养护为辅”的公路养护理念已经得到认可和践行。
但是,按照交通部现行的路面养护技术规范,一般将沥青路面养护作业分为“小修保养、中修工程、大修工程和专项工程”四种。
这使得预防性养护处于尴尬的局面,一方面管理部门很难明确预防性养护的地位,另一方面也难以获得相关预防性养护工程计划资金。
美国将路面养护维修作业分为:预防性养护、修复性养护、路面翻修和路面重建。
因此,坑洞修补、裂缝处治等日常养护技术可以纳入预防性养护范畴。
参考我国现行规范,可将预防性养护定义为介于小修保养与中修工程之间养护作业,其主要目的是推迟路面大中修时间并节约了大量养护费用。
1.2 预防性养护的内涵路面预防性养护是一种复杂系统工程,其内涵十分丰富,包括路面状况评价、使用性能预测、养护路段划分、养护措施选择、养护时机确定、养护效果评价等问题。
从技术角度上来讲,公路预防性养护关键主要是解决3W的问题,即什么样的时机(When)、采取什么措施(What)、用在什么样的道路上(Where)。
预防性养护的核心思想是要求采用最佳成本效益的养护措施,强调养护管理的计划性。
为实现“在最佳时间内对合适的路段采取有效措施”,必须对路面状况科学评价的基础上,基于路面性能衰变规律、费用-效益分析确定养护时间和养护技术。
准确地评价路面状况是明确养护需求,制定预防性养护策略的基础。
对于沥青路面,可综合考虑PCI、RQI、SFC或BPN、SSI等指数进行评定。
对路面进行全面评价形成单项评价指标,每个单项指标都应该存在个阈值用于进行预防性养护的决策。
在评价指标值达到阈值之前都可以采取预防性养护措施, 而一旦超过此值则不再适合预防性养护。
养护时机的确定通常是建立关键路用性能指标的触发值,通过路用性能预测或实地检测获取某路用性能指标的数据,一旦发现该路用性能指标达到其触发值,则认为此时需采取预防性养护措施。
如美国采用PCI进行控制,PCI在60~75时,要开展预防性养护。
而这种方法的基础是建立路面性能变化规律预测模型。
目前国内外常用的预测方法可分为确定型方法和概率型方法。
在我国,确定型方法较为常用,即通过历年来路面性能变化规律进行外延来推测,通常为指数型。
养护措施的选择主要基于路面状况、养护技术适用条件和效益费用分析。
其中效益费用分析在多种养护措施同时适用时起到关键作用。
可采用全寿命周期路面成本进行分析,即在路面全寿命周期内的路面建设费用和养护费用的总和进行分析。
也可简单地采用等效年度费用(单位成本/预期寿命)进行分析。
2 国外预防性养护措施预养护措施是预养护计划实施的手段,在70年代,美国就开始使用预防性养护措施。
根据预养护的定义,预养护措施主要作用在路面结构完好的路面上,用来改善路面的表面使用性能和耐久性。
美国常用的预养护措施主要包括以下这些:(1)灌缝(Crack Seal),采用密封材料填入路面的裂缝内,防止水和杂物进入路面内部,加速路面的损坏。
裂缝修补包括裂缝的清理、灌填空间的形成(如切割)和填缝料的灌入。
这种措施在国内外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国内被作为小修保养的范围,单其使用材料施工工艺需要进一步的规范化。
图2-1 灌缝(2)雾封层(Fog Seal),采用机械设备将稀释的慢凝乳化沥青喷洒在路面上,密封细小的裂缝和孔隙,防止路面的松散和老化。
图2-2 雾封层(3)碎石封层(Chip Seal),是指在路面上直接洒布沥青(一般为乳化沥青),紧跟着撒布一层集料,然后用轮胎压路机进行碾压。
碎石封层主要用来防水、修补细小的裂缝(主要为与荷载无关的裂缝)、改善抗滑性能,在美国大量使用在低交通量道路和城市道路。
近年来美国对碎石封层在大交通量道路和高速公路上的应用也展开了研究。
碎石封层可以是单层应用也可以是多层应用。
图2-3碎石封层(4)砂封层(Sand/Flush Seal),与碎石封层的结构和工艺类似,区别在于砂封层在洒布乳化沥青后覆盖的是砂或则细集料。
砂封层可以用来富养干燥、氧化的沥青路面表面,防止松散,阻止水的渗入,增加路面的抗滑性能。
该措施在国内的下封层中有广泛应用,单在面层的使用还缺乏经验。
(5)稀浆封层(Slurry Seal),指在路面上摊铺一层由级配良好的细集料、矿物填料和慢凝乳化沥青组成的混合料。
封层的厚度一般在3~12mm。
稀浆封层可以有效地阻止松散和充填物的损失,改善路面的抗滑性能。
适用于由于老化而引起的损坏,不适合于要引起剥落或则路面时开裂的情况。
(6)微表处(Microsurfacing),微表处是稀浆封层的一种类型,一般使用聚合物改性的乳化结合料、高质量的填料和一些添加剂。
微表处可以有效地改善路面的抗滑性能,修复车辙(<=40mm)和轻微的表面不规则,防止路面的老化和松散。
微表处的层厚一般在10~20mm。
(7)复合封层(Cape Seal),是指在碎石封层之上再施工一层稀浆封层。
稀浆封层的采用可以减少碎石层的石料损失。
复合封层可以提供密实防水的表面,并具有很好的抗滑性能和行驶质量。
(8)就地热再生(Hot In-Place Recycling),就地热再生有三种形式:热翻松(Heater-scarification)、重铺处理(Repaving process)和重拌和处理(Remixing process)。
翻松在美国的60年代和70年代早期使用较多,该措施先采用设备加热路面,然后使用机械翻松路面,同时加入回收剂,最后整平压实,处理的厚度不大于50mm。
重铺处理包括加热路面,翻松或洗刨面层到一定深度(一般为19~25mm),加入再生剂进行混合,整平后摊铺一层新的热拌混合料磨耗层,然后压实。
重拌和处理包括加热路面,翻松或洗刨路面,把旧料回收到拌和设备中,加入白料和再生剂重新拌和,然后再摊铺到路面上形成单一、均匀的面层。
就地热再生的处理的厚度一般为25~50mm。
就地热再生近年来在国内开始在上海、江苏等地得到了初步引用。
(9)薄热拌沥青混凝土加铺层(Thin Hot-Mix AC Overlay),包括密级配、开级配和断级配热拌沥青混合料加铺。
HMA加铺层可以改善路面的行驶质量、提供表面排水和抗滑、修复路面表面的不规则变形。
厚度一般在20~50mm。
(10)超薄抗滑层(Ultrathin Friction Course),指采用特殊的设备在相对较厚的聚合物改性乳化沥青涂层上再摊铺一层超薄的断级配HMA,以提高路面的抗滑性能,厚度约在10~20mm。
(11)刷入封层(Scrub Seal),指在路面表面喷洒一层聚合物改性沥青,然后用特殊的刷子把沥青刷入路面的裂缝和空袭中,再均匀地撒一层砂或者细集料,再把集料和沥青的混合物刷一遍,最后用轮胎压路机进行碾压。
刷入封层一般适合于在低交通量的道路使用,主要用来填缝和孔隙。
国内的在路面表面涂刷沥青还原剂也可以认为是刷入分层的一种。
3 安徽省常用预防性养护措施通过调研,目前安徽省常用的预防性养护措施主要是:(1)雾封层(Fog Seal) ;(2)碎石封层(Chip Seal);(3)稀浆封层(Slurry Seal);(4)微表处(Microsurfacing);(5)薄层加铺(Thin Hot-Mix AC Overlay);(6)就地热再生(Hot In-Place Recycling);(7)再生剂喷涂类。
3.1 雾封层(Fog Seal)雾封层是将乳化沥青、改性乳化沥青或沥青路面养护剂等流体状的材料,经喷洒机械喷洒在沥青路面上,进而达到封闭路面孔隙,稳定松散集料,修复路面老化的预防性养护目的。
主要用来密封面层,防止或减少水份的渗入,阻止路况继续恶化,改善老化变硬的沥青性能。
雾封层工作原理见图2-4。
乳化沥青的喷洒图2-4 雾封层工作原理雾封层适合路面表面贫油、细颗粒脱落等病害情况,也适用于路面出现轻微的纵向、横向或块状裂缝,防止雨水与紫外线对沥青路面的损坏。
雾封层的防护机理见图2-5。
雾封层的实施与应用效果分别见图2-6~3-8。
图2-5 雾封层的防护机理图3-6雾封层的实施图2-7 沥青路面雾封层施工前后图2-8 雾封层施工前后沥青路面表面状况对比雾封层这种养护措施对结构强度没有贡献,但是能降低通过疲劳裂缝而引起的水损坏,这种方法对于选择适当的养护时机非常重要,如果养护时间偏后,病害发展严重,雾封层的使用效果就会大大降低。
由于雾封层会使路面摩擦系数降低,因此这种养护技术不适合路面摩擦系数较低的路段。
由于雾封层使用的乳化沥青中的乳化剂类型为慢凝型乳化剂,所以需要时间使其凝固,一般是中断2h的交通来使其进行养生。
3.2碎石封层(Chip Seal)碎石封层,是指在路面上直接洒布沥青,紧跟着撒布一层集料,然后用轮胎压路机进行碾压。
碎石封层主要用来防水、修补细小的裂缝(主要为与荷载无关的裂缝)、改善抗滑性能,在美国大量使用在低交通量道路和城市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