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筋混凝土结构裂缝论文

合集下载

钢筋混凝土结构常见裂缝及解决对策论文

钢筋混凝土结构常见裂缝及解决对策论文

浅谈钢筋混凝土结构常见裂缝及解决对策【摘要】混凝土的裂缝问题是一个普遍存在而又难于解决的工程实际问题,本文对钢筋混凝土构件裂缝的成因、控制与处理措施提出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混凝土;裂缝分析;控制;处理、解决对策1 收缩裂缝类型1.1 塑性收缩裂缝:一般在干热或刮风天气易出现,其形状类似干燥泥浆面,裂缝多为中间宽,两端渐细,且长短不一,全不连贯,产生的主要原因是砼在塑性状态时表面水分蒸发过快产生了急剧的体积收缩。

1.2 沉降收缩裂缝:多数是沿主筋通长方向上在砼表面断续出现,或在相邻断面显著变化部位出现,裂缝较浅较宽,呈棱形、并常在砼浇灌后发生,硬化后停止,产生的主要原因是:砼浇捣后骨料颗粒沉落,水分上升,受到钢筋或埋件或大的粗骨料阻隔,而使砼互相分离,或砼本身材料沉落至构造成开裂。

1.3 干燥收缩裂缝:多在砼养护完毕后一段时间后出现,裂缝为表面性的,较浅较细,多沿短方向分布,裂缝随湿度和温度变化而变化,由表及里,由小到大逐渐发展。

产生的原因是砼养护方法不当,表面水份散失过快,而内部温度变化小,表面干缩变形受到内部砼的约束产生较大的拉应力而引起裂缝。

2 裂缝的原因2.1设计方面的原因2.1.1 设计结构中的断面突变而产生的应力集中所产生的构件裂缝。

2.1.2 设计中构造钢筋配置过少或过粗等引起构件裂缝。

2.1.3 设计中未充分考虑混凝土构件的收缩变形。

2.1.4 设计中采用的混凝土等级过高,造成用灰量过大,对收缩不利。

2.2 材料质量影响的裂缝2.2.1 水泥质量的影响,如水泥安定性不合格,水泥存放期过长,则材料的活性大为降低,使浇筑的混凝土构件表面产生不规则的裂缝。

2.2.2 砂石质量的影响。

由于砂石级配差,砂粒太细或砂石中含泥量太大,在混凝土硬化,干缩后产生不规则的裂缝。

2.2.3 不适当地使用反应性骨料或风化岩:当混凝土处于水中或潮湿状态时,反应骨料能与水泥中的碱分子起作用,产生碱—骨料体积膨胀反应,使混凝土发生裂缝,这对经常暴露在大气中的结构,应须更加重视。

浅谈钢筋混凝土结构裂缝成因及防治

浅谈钢筋混凝土结构裂缝成因及防治

裂 缝)。因 此, 决 变形 引起 的裂 缝 是控 制 混凝 土 开 裂 的关 键 所在 。 解 12 混凝 土的 变形 ( 收缩) 裂缝 和
混 凝 土 的主 要变 形 : 向变形 和 背 向变 形 。 相 相 向变 形 : 就是混 凝土质 点 的 间距缩 短 的变 形 : 背 向变 形 : 是使 质 点间距 增大 的变形 。因此 自南收 缩是相 向变 形, 可以使
浇 缝 处 人 为地 造 成 两 条 贯 穿裂 缝 。 2 3楼 ( 面 板 混凝 土裂 缝防治 屋) 231 . . 楼 ( ) 板混 凝土 裂缝 的特 点 屋 面 『 大体积混 凝上基础 和地下 室混 凝土墙板 相 比, ( 面板旌 工 中裂 缝产 楼 屋) 生 有其 特点 : () 内外温 差 小, 1板 在计算 温度 收缩应 力 时可 以不考 虑 内外温 差。2 板 的 () 体 表 比大, 混凝土 浇筑 早期 失 水收缩 大 。3楼 ( 面板在 高 处, () 屋) 过大 的风速 会 加 快水 分的 蒸发 , 居混 凝土 的于缩 。4 受外 界温 度变 化 的影响 大, 加 0 () 而且 影响 直 接 。由 ]楼 ( ) 屋 面板 自身 的特 点, 前述 控制 方法 中诸 如 : 用混 凝土 后期 强 利 度 、预 埋 水 管 降温 、设 置 滑动 层 等 方 法 不 再 适 用 。 2 3 2 ( 面板 混凝 士裂缝 防 治治措 旌 . . 楼 屋) () 1 设计 中对 边 支座配 筋 时按 剧端考 虑边支 点, 对跨 中及 内支 座配筋 时按 简支 考虑 , 适当增 大板 边 的构造 配筋 率 。2 上部 钢筋 直径 应大 于 1 ~2 m 并 () 0 1m , 最好 采 用变 形钢筋 或冷 轧 带肋钢 筋 。在施 1 中做好对 上 部钢筋 的保 护 以防被 : 践踏 。3 在 房屋 角部 及柱 四 周板 面适 当配 嚣 防 4 0状裂 缝 的放射 构造 钢筋 。 () 5 ( 使 用木 模板 , 4) 相应 荷载 较组 合钢 模板 每平 米减 少 2 0 .() 工时注 意拆 5N 5 施 模 时问, 工进度 加快 时应 配备 足够 的模板 以供 周 转 。6 若 要提早 拆模 , 在 施 () 可 楼板 混凝 =中掺 用 复合 高效减 水早 强剂 ,天 强度 比普通 混凝 土增 加3 %,天 L 3 0 7

毕业论文-浅谈混凝土桥梁裂缝产生的原因与处理措施

毕业论文-浅谈混凝土桥梁裂缝产生的原因与处理措施

毕业论文论文题目:浅谈混凝土桥梁裂缝产生的原因与处理措施内容摘要混凝土的抗压强度高,但抗拉强度很低,在桥梁这样的大型建筑物中,混凝土产生裂缝是不可避免的。

裂缝是钢筋混凝土桥梁的重大病害之一,从桥梁的养护管理角度出发,必须认真分析其产生的原因,从设计、施工、养护各环节入手,尽量改善裂缝,减轻桥梁病害。

本文阐述了混凝土桥梁裂缝的种类,分析了混凝土桥梁裂缝的成因,提出了相应的措施,供大家参考。

关键词:桥梁;裂缝;分类;成因;措施内容摘要 (I)引言 (1)1 混凝土桥梁裂缝的分类及产生原因 (2)1.1荷载引起的裂缝 (2)1.2 温度变化引起的裂缝 (2)1.3收缩裂缝 (3)1.4 地基变形裂缝 (3)1.5钢筋锈蚀裂缝 (3)1.6冻胀裂缝 (4)1.7施工裂缝 (4)1.8施工工艺质量引起的裂缝 (4)2 混凝土桥梁裂缝的控制措施 (6)2.1控制混凝土温度 (6)2.2增配构造钢筋 (6)2.3合理选择混凝土配合比 (6)2.4现场操作方面 (7)3 混凝土桥梁裂缝的处理措施 (8)3.1表面处理法 (8)3.2 灌浆、嵌逢封堵法 (8)3.3结构加固法 (8)3.4混凝土置换法 (8)结束语 (9)参考文献 (10)混凝土最主要的缺点是抗拉强度差,容易开裂。

近年来,我国交通基础建设得到迅猛发展,各地兴建了大量的混凝土桥梁。

但混凝土桥梁的开裂可以说是“常发病”和“多发病”,经常困扰着桥梁工程技术人员。

随着我国公路建设发展速度的加快,新建桥梁工程越来越多,在桥梁建造和使用过程中,因混凝土出现裂缝而影响工程质量甚至导致桥梁垮塌的事件屡见不鲜,可见在桥梁工程建设中对混凝土裂缝的防治和处理工作是何等重要!如果在设计和施工中采取一定的措施,很多裂缝是可以克服和控制的。

为了加强对混凝土桥梁裂缝的认识,尽量避免工程中出现危害较大的裂缝,本文浅谈了混凝土桥梁裂缝的种类、产生原因作较全面的分析、总结,以方便设计、施工找出控制裂缝的可行性办法,达到防范于未然的作用。

钢筋混凝土裂缝预防与控制论文

钢筋混凝土裂缝预防与控制论文

浅谈钢筋混凝土裂缝的预防与控制【摘要】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建筑业的施工对象呈现出大型化和异体化的趋向,建筑工程施工中的钢筋混凝土构件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钢筋混凝土在浇筑和施工过程中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会出现裂缝,这些裂缝对于钢筋混凝土构件的使用性能和寿命造成重要的影响,因此,有必要对钢筋混凝土裂缝的问题做一重点的研究。

本文从钢筋混凝土构件施工的实际出发,说明了大型钢筋混凝土构件裂缝出现的原因,提出了钢筋混凝土构件裂缝控制的办法,希望可以对大型钢筋混凝土构件的施工起到启发和参考的作用。

【关键词】混凝土裂缝;裂缝成因;裂缝防治;微裂缝0.引言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和建设工程规模的扩大,施工中混凝土所占的比例也呈逐年上升趋势。

施工中混凝土裂缝问题成为相当普遍性的问题,有的裂缝会破坏结构整体性,降低结构刚度,影响结构承载力;有的裂缝虽对承载能力无太大影响,但会引起钢筋锈蚀,降低耐久性,或发生渗漏而影响使用,给生产施工带来了不便和安全隐患。

1.混凝土产生裂缝的原因普通混凝土上构件的裂缝包括施工中的和完工后出现的裂缝,常见的有混凝土初期干燥、水泥水化硬时、模板支撑松动及拆模时、因温度变化干燥收缩产生的超负荷或因混凝土抗拉强度不够产生的,设计不恰当引起的种种原因出现不同程度的裂缝。

而预制构件常见裂缝有收缩裂缝、温度裂缝、受力裂缝、材料裂缝。

受力裂缝一般表现在构件拆模时,砼强度不高,受到震动或敲击后,不能抵抗,因震扭而产生的应力出现裂缝等。

由于构件制作过程中使用的水泥品种不同,水泥的水化速度和水化时产生的热量也不同,这样可导致裂缝的出现;或者砂、石材中含泥量太大,也能使混凝土构件产生裂缝。

早期裂缝增多的原因主要有:构件按设计图纸要求生产,现场施工效率提高,工期要求紧,不足28天养护龄期,需要提高混凝土早期强度,可提前预应力张拉或放张,提前出厂。

使用早强水泥及增加水泥用量,导致凝结时间,水泥水化热等问题。

混凝土裂缝的产生,都是微裂缝发展的结果。

钢筋混凝土裂缝与控制论文

钢筋混凝土裂缝与控制论文

浅谈钢筋混凝土的裂缝分析与控制摘要:混凝土的裂缝问题是一个普遍存在而又难于解决的工程技术问题。

本文分析了混凝土产生裂缝的原因和影响因素,概括介绍了裂缝的控制与处理措施。

关键词:钢筋混凝土裂缝控制钢筋混凝土结构普遍的质量问题就是裂缝,且随着工程建设规模迅猛发展,裂缝问题成为具有相当普遍性的技术难题。

混凝土产生裂缝的原因有多种,但根本原因是混凝土中的拉应力超过了混凝土的抗拉强度。

具体可归结为温度和湿度变化、外荷载产生的变形过大和施工方法不当这三种原因。

1 混凝土裂缝控制原则尽管钢筋混凝土结构的裂缝是不可避免的,但其有害程度却是可以控制的,有害与无害的界限由工程结构使用功能决定的,裂缝控制的主要方法是通过设计、施工、材料等方面综合技术措施将裂缝控制在无害范围内。

综合技术措施包括:合理选择结构形式,降低结构约束程度,对与水平构件梁、板、墙等采用中低强度级混凝土,加强构造配筋,如板顶部的受压区连续配筋,板的阳角及阴角配置放射筋,增加梁的腰筋间距200mm。

优选有利于抗拉性能的混凝土级配,尽力减小水灰比、减少坍落度、降低砂率增加骨料粒径,降低含泥量及杂质含量。

选用影响收缩和水化热较小的外加剂和掺合料。

2 混凝土裂缝的产生与处理措施2.1 温度裂缝(1)原因分析水泥水化过程中产生大量的热量,每克水泥放出50.2j的热量,如果以水泥用量350-550kg/m3来计算,每m3混凝土将放出17500-27500kj的热量,从而使混凝土内部温度升高,通常在浇筑温度的基础上升高35℃左右。

笔者在昆明市阳光a版地下室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时对其内部温度进行跟踪测定,最高时高达85.6℃。

水泥水化热在1-3天可放出热量的50%,由于热量的传递、积存,混凝土内部的最高温度大约发生在浇筑后3-5天,因为混凝土内部和表面的散热条件不同,所以混凝土中心温度低,形成温度梯度,产生温度变形和温度应力。

当这种温度应力超过混凝土的内外约束力(包括混凝土抗拉强度)时,就会产生裂缝。

钢筋混凝土结构物裂缝成因及防治措施论文

钢筋混凝土结构物裂缝成因及防治措施论文

浅谈钢筋混凝土结构物裂缝成因及防治措施【摘要】钢筋混凝土的结构物出现裂缝较为普遍。

许多钢筋混凝土结构的破坏都是从裂缝开始的,所以必须十分重视裂缝的成因、预防和处理,尤其是要避免和控制有害贯穿性裂缝的出现。

本文分析了钢筋混凝土结构物裂缝成因并提出了从设计、施工两个方面做好钢筋混凝土结构物裂缝的控制,对于钢筋混凝土结构物裂缝的预防和控制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钢筋混凝土;裂纹;成因;防治混凝土在现代工程建设中占有重要地位。

而在今天,钢筋混凝土的结构物出现裂缝较为普遍。

许多钢筋混凝土结构的破坏都是从裂缝开始的,必须十分重视裂缝的成因、预防和处理,尤其是要避免和控制有害贯穿性裂缝的出现,以确保结构物的安全性、适用性、耐久性,最大程度地保证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1 钢筋混凝土结构物裂缝原因分析。

造成钢筋混凝土结构物开裂、渗水的原因较为复杂,涉及的因素颇多,大致可分为三类:温差过大引起的温度裂缝;荷载过大引起的变形裂缝;混凝土干缩引起的变形裂缝。

1.1温度裂缝。

温度裂缝一般是由于大气温度变化、周围环境温度太高或者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时产生的水化热等因素造成。

有关研究表明,当混凝土内外温差10℃时,冷缩值为0.01%,如果混凝土内外温差20℃~30℃时,其冷缩值为0.02%~0.03%,而混凝土的极限拉伸值只有0.01%~0.02%,所以当其大于混凝土极限拉伸值时混凝土就开裂。

1.2荷载裂缝。

荷载裂缝是结构物在荷载作用下变形过大而产生的裂缝。

一般多出现在构件的受拉区域、受剪区域或者振动严重等部位。

产生的主要原因是结构设计不合理、施工方法错误、承载能力不足、地基沉降不均匀等。

1.3干缩裂缝。

干缩裂缝一般是由于材料缺陷引起的。

研究表明,水泥加水后变成水泥硬化体,绝对体积减小,毛细孔缝中水溢出产生毛细压力,使得混凝土产生毛细收缩,由此引起水泥砂浆的干缩值为0.1%~0.2%,混凝土的干缩值为0.04%~0.06%,而混凝土的极限拉伸值只有0.01%~0.02%,所以当其大于混凝土的极限拉伸值由此产生混凝土裂缝。

混凝土裂缝的国外研究论文

混凝土裂缝的国外研究论文

混凝土的裂缝1引言建筑工程质量关乎建筑使用安全,特别是混凝土施工中不解决裂缝问题就投入使用,会存在安全问题。

新时期现代化建设步伐不断加快,对混凝土施工质量要求越来越高,但受到各种因素影响依然会出现质量问题,最为常见的就是混凝土裂缝。

针对混凝土施工中裂缝问题,采取有效管理措施提高混凝土施工质量非常必要,有利于促进建筑事业可持续发展。

2项目概况福建省长泰枋洋水利枢纽工程溪口管理房的施工地点位于漳州市长泰县,总建筑面积为3104m2,建筑占地面积2137.48m2,共有2层,1层有独立食堂、宿舍、地下室、健身活动室、档案室、各类办公室等,2层有宿舍、办公室、多功能厅、会议室和中心调度机房等。

混凝土裂缝的部位为20~30轴楼板(地下室顶板)。

3混凝土裂缝的成因3.1塑性收缩裂缝的成因混凝土浇筑施工后,由于蒸发而导致收缩现象为塑性收缩。

塑性收缩应力超过混凝土自身抗拉力,会导致塑性开裂。

如果环境干燥,加之风大、高温,没有及时养护混凝土,混凝土处于失水状态,楼板等部位就会出现裂缝。

如果浇注混凝土时产生分层问题,或者混凝土离析,在混凝土骨料下沉时被钢筋阻挡,仅钢筋上方有砂浆,也会出现塑性裂缝。

3.2沉降裂缝和干缩裂缝3.2.1沉降裂缝建筑物地基产生不均匀沉降时,建筑物墙体会有附加应力,当墙体中的应力超过墙体的极限强度,薄弱部位会产生裂缝,这就是沉降裂缝。

根据破坏形态不同,沉降裂缝分为剪力裂缝和弯曲裂缝。

根据裂缝的走向不同,也可将裂缝划分为水平裂缝、斜向裂缝和竖向裂缝。

3.2.2干缩裂缝当混凝土不再实施保湿养护,处于干燥空气环境中,大量水分散失会导致严重收缩却不能反弹,随着水泥浆体干燥收缩越来越严重,当混凝土硬化后,失去水泥浆体小毛细孔中的水,此时出现负压现象导致进一步收缩产生裂缝。

干缩裂缝受环境影响很大,与水泥使用量、水胶配比以及添加剂等有一定关系。

3.3温度裂缝的形成原因当水泥产生水化反应时会释放热量,混凝土导热性不好,导致混凝土结构的内部温度与外部温度间存在差异,受热胀冷缩影响,建筑结构不同部位体系变形,由此导致拉应力超过混凝土抗拉强度,产生裂缝。

【《土木工程混凝土楼板裂缝技术问题研究7500字》(论文)】

【《土木工程混凝土楼板裂缝技术问题研究7500字》(论文)】

浅谈土木工程混凝土楼板裂缝技术目录1结论 (1)1.1 论文的选题意义/背景及目的 (1)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1)1.2.1 国外研究现状 (1)1.2.2 国内研究现状 (2)1.3 论文的主要工作内容 (2)2相关概念综述 (3)2.1 混凝土的特性 (3)2.2 楼板裂缝的基本概念 (3)3混凝土楼板裂缝的成因分析 (3)3.1 设计时的影响 (3)3.2 混凝土的混合配比 (4)3.3 变形 (5)3.4 生产原因 (5)3.5 高层建筑的结构方面 (6)3.6 基础变形引起的裂纹 (6)3.7 施工环节 (6)4混凝土楼板裂缝控制技术的预防措施 (1)4.1 加固周边材料 (1)4.2 控制温度 (1)4.3 选择合适的拆除时间 (2)4.4 做好新浇筑混凝土的养护问题 (2)5混凝土楼板裂缝控制技术的处理措施 (1)5.1 表面处理法 (1)5.2 灌浆加固法 (1)5.3 结构加固法 (I)5.4 开槽填补法 (2)6结论与展望 (2)6.1 结论 (2)6.2 展望 (2)参考文献: (3)1结论ι.ι论文的选题意义/背景及目的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住宅建设的质量要求也在不断提高。

前几年的住宅建设中的钢筋混凝土预制板构件由于其本身在构造上存在着一些缺陷,即整体性及抗震性较差,不能满足现阶段安全性要求,因此在近几年的住宅建设中它逐渐被钢筋混凝土现浇板所代替,但是,随着钢筋混凝土现浇板在房屋建设工程中的推广和应用,混凝土现浇板的裂缝问题也越来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在施工中应尽量采取有效预防措施控制裂缝产生,是结构尽可能不出现裂缝或尽量少裂缝的数量和宽度,尤其要尽量避免有害裂缝的出现,从而确保工程质量。

大量的工程实践证明,在很多的混凝土工程的垮塌事故中,裂缝质量问题都起了主要的作用,由于裂缝的存在,建筑构件的耐久性就无法得到保障,不仅仅影响了工程的质量,而且还造成了工程的安全隐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钢筋混凝土结构裂缝【摘要】建筑结构产生裂缝是很普遍的现象,其中最常见的要数钢筋砼构件以及砖墙裂缝。

本文分析了钢筋砼结构裂缝产生的八种原因,就这些原因给出了七种预防措施及四种处理技术。

【关键词】钢筋砼结构、裂缝、产生原因及预防措施、处理技术引言建筑结构产生裂缝是很普遍的现象,从理论上说,混凝土结构尤其是受弯构件总是带裂缝工作的,在使用荷载不大的情况下,没有裂缝隙或这类结构性裂缝隙非常细微,不易为肉眼所察觉。

但在现实的建筑中,混凝土结构会出现各种各样的裂缝,其中最常见的要数钢筋砼构件以及砖墙裂缝。

在这里主要讨论钢筋砼梁出现裂缝的原因很复杂,主要有材料或气候因素、施工不当、设计和施工错误、改变使用功能或使用不合理等,通常可归纳为以下几种:1 钢筋砼常见裂缝原因分析1.1 材料质量材料质量问题引起的裂缝较常见的原因是水泥、砂、石等质量不好,若工程上用了这等不合格的材料就会产生“豆腐渣工程”。

所以说只有材料的质量关把好了,工程质量才会在根本上得到保证。

1.2 施工工艺施工工艺涉及的面很广,不可能一一叙述,一般常涉用到的有:1.2.1 水分蒸发、水泥结石的砼干缩通常是导致砼裂缝的重要原因。

1.2.2 砼是一种人造混合材料,其质量好坏的一个重要标志是成型后砼的均匀性和密实程度。

因此砼的搅拌、运输、浇捣、振实各道工序中的任何缺陷和疏漏,都可能是裂缝产生的直接或间接原因。

1.2.3 模板构造不当,漏水、漏浆、支撑刚度不足、支撑的地基下沉、过早拆模等都可能造成砼开裂。

施工过程中,钢筋表面污染、砼保证层太小或太大,浇筑中碰撞钢筋使其移位等都可能引起裂缝,施工控制不严,超载堆荷,也可能导致出现裂缝。

1.2.4 砼养护,特别是早期养护质量与裂缝的关系密切,混凝土尚处于未完全硬化状态时,如干燥过快,则产生收缩裂缝,通常发生在表面上,裂缝不规则,宽度小,另外水泥在水化及硬化过程中,散发大量热量,使砼内外部产生温差,超过一定值时,因砼的收缩不一致而产生裂缝。

1.2.5 避免在极端天气条件下施工,可以减少砼结构的开裂情况。

1.3 地基变形在钢筋砼结构中,造成开裂主要原因是不均匀沉降。

裂缝的大小、形状、方向决定于地基变形的情况,由于地基变形造成的应力相对较大,使得裂缝一般是贯穿性的。

1.4 温度变形砼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当环境温度发生变化时,就会产生温度变形,由此产生附加应力,当这种应力超过砼的抗拉强度时,就会产生裂缝。

在工程中,这类裂缝较多见,譬如现浇屋面板上的裂缝,大体积砼的裂缝等。

1.5 湿度变形砼在空气中结硬时,体积会逐渐减小,一般谓之干缩。

收缩裂缝较普遍,常见于现浇墙板式结构、现浇框架结构等,通常是因为养护不良造成。

砼的收缩值一般为0.2~0.4‰,其发展规律是早期快、后期缓慢。

因此对于超长的建筑物或构筑物,通常是掺加微膨胀剂等,这样可基本解决砼的早期干缩问题。

1.6 结构受荷结构受荷后产生裂缝的因素很多,施工中和使用中都可能出现裂缝。

例如早期受震、拆模过早或方法不当、构件堆放、运输、吊装时的垫块或吊点位置不当、施工超载、张拉预应力值过大等均可能产生裂缝。

而最常见的是钢筋砼梁、板受弯构件,在使用荷载作用下往往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裂缝。

普通钢筋砼构件在承受了30~40%的设计荷载时,就可能出现裂缝,肉眼一般不易察觉,而构件的极限破坏荷载往往是在设计荷载的1.5倍以上,所以在一般情况下钢筋砼构件是允许带裂缝工作的。

在使用过程中,改变原来使用功能,如将办公室改为仓库、屋面加层、使用不当、增大荷载等均可能会引起出现裂缝。

在钢筋砼设计规范中,分别不同情况规定裂缝的最大宽度为0.2~0.3mm。

对那些宽度超过规范规定的裂缝,以及不允许出现裂缝则应认为有害,需加以认真分析,慎重处理。

1.7 设计欠周全如截面不够、梁的跨度过大、高度偏小,或者由于计算错误,受力钢筋截面偏小或板太薄、配筋位置不当、节点不合理、结构构件断面突变或因开洞、留槽引起应力集中,构造处理不当,现浇主梁在搁次梁处如没有设附加箍筋,或附加吊筋以及各种结构缝设置不当等因素均容易导致砼开裂。

1.8 徐变砼徐变造成开裂或裂缝发展的例子工程中也和很常见。

据文献记载受弯构件截面砼受压徐变,可以使构件变形增大2~3倍,预应力结构因徐变会产生较大的应力损失,降低了结构的抗裂性能。

2 预防措施通过以上分析,在工程裂缝中有很大一部分是可以通过设计手段、施工手段来克服。

2.1 材料选用2.1.1 水泥:应选用水化热较低的水泥,严禁使用安定性不合格的水泥。

2.1.2 粗骨料:宜用表面粗糙、质地坚硬的石料、级配良好、空隙率小、无碱性反应;有害物质及粘土含量不超过规定。

2.1.3 细骨料:宜用颗粒较粗、空隙较小、含泥量较低的中砂。

2.1.4 外掺加料:宜采用减水剂等外加剂,以改善砼工作性能,降低用水量,减少收缩。

2.2 配料2.2.1 配合比设计:应采用低水灰比、低用水量,以减少水泥用量。

2.2.2 禁止任意增加水泥用量。

2.2.3 配制砼时计量应准确,要严格控制水灰比和水泥用量,搅拌均匀,离析的砼必须重新拌匀后,方可浇筑。

2.3 配筋钢筋的配置应严格按施工图施工,尤应重视以下各点:2.3.1 钢筋品种、规格、数量的改变、代用,必须考虑对构件抗裂性能的影响。

2.3.2 钢筋的位置要正确,保护层过大或过小都可能导致砼开裂,钢筋间距过大,易引起钢筋之间的砼开裂。

2.4 模板工程钢筋砼结构裂缝的预防,在模板工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2.4.1 模板构造要合理,以防止模板各杆件间的变形不同而导致砼裂缝。

2.4.2 模板和支架要有足够的刚度,防止施工荷载(特别是动荷载)作用下,模板变形过大造成开裂。

2.4.3 合理掌握拆模时机,拆模时间过早,应保证早龄期砼不损坏或不开裂,但也不能太晚,尽可能不要错过砼水化热峰值,即不要错过最佳养护介入时机。

2.5 砼浇筑2.5.1 砼浇筑时应防止离析现象,振捣应均匀、适度。

2.5.2 加强砼的早期养护,并适度延长养护时间,在气温高、湿度低或风速大的条件下,更应及早进行喷水养护,在浇水养护有因难时,或者不能保证其充分湿润时,可采用覆盖保湿材料等方法。

2.6 设计构造2.6.1 建筑平面选型时在满足使用功能要求的前提下,力求简单,平面复杂的建筑物,容易产生扭曲等附加应力而造成墙体及楼板开裂。

2.6.2 合理布置纵横墙,纵墙开洞应尽可能小。

2.6.3 控制建筑物有长高比,长高比越小,整体刚度越大,调整不均匀沉降的能力越强。

2.6.4 合理地调整各部分承重结构的受力情况,使荷载分布均匀,尽量防止受力过于集中。

2.6.5 减少地基的不均匀沉降,除了前述的措施外,在基础设计中可以采取调整基础的埋深度,不同的地基计算强度和采用不同的垫层厚度等方法,来调整地基的不均匀变形。

2.6.6 适当加强基础有刚度和强度。

2.6.7 层层设置圈梁、构造柱,可以增加建筑物的整体性,提高砖石砌体的抗剪、抗拉强度,防止或减少裂缝,即使出现了裂缝,也能阻止其进一步发展。

2.6.8 正确地设置沉降缝。

沉降缝位置和缝宽的选定应合适,构造要合理,可以和其结构缝合并设置。

2.6.9 限制伸缩缝间距。

对体形复杂、地基不均匀沉降值大的建筑物更应严格控制,同样,也可以和其它结构缝合并使用。

2.6.10 部分窗台砌体应加强。

对宽大的窗台下部宜设置钢筋砼梁,以适应窗台的变形,防止窗台处产生竖直裂缝。

2.7 施工技术2.7.1 加强地基的检查与验收工作,基坑开挖后应及时通知勘察及设计单位到现场验收,对较复杂的地基,设计方在基坑开挖后应要求勘察补钻探,当探出有不利的地质情况时,必须先对其加固处理,并经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下一步施工。

2.7.2开挖基槽时,要注意不扰动其原状结构。

2.7.3 合理安排施工顺序。

当相邻建(构)筑物间距较近时,一般应先施工较深的基础,以防基坑开挖破坏已建基础的地基础。

当建(构)筑物各部分荷载相差较大时,一般应施工重、高部分,后施工轻、低部分。

3 裂缝处理技术在修补裂缝前应全面考虑与之相关的各种影响因素,仔细研究产生裂缝的原因,裂缝是否已经稳定,若仍处于发展过程,要估计该裂缝发展的最终状态。

裂缝的现状调查(裂缝类型和宽度);有无病害(漏水、钢筋锈蚀);产生裂缝的经过(发生时间和过程);施工记录的检查;根据混凝土钻芯检查构件的强度、厚度;荷载调查;中性化试验;钢筋调查(钢筋位置、细筋数量及有无锈蚀);地基调查;混凝土分析;荷载试验;振动试验。

混凝土裂缝的处理方法如下:3.1 表面处理法:包括表面涂抹和表面贴补法表面涂抹适用范围是浆材难以灌入的细而浅的裂缝,深度未达到钢筋表面的发丝裂缝,不漏水的缝,不伸缩的裂缝以及不再活动的裂缝。

表面贴补(土工膜或其它防水片)法适用于大面积漏水(蜂窝麻面等或不易确定具体漏水位置、变形缝)的防渗堵漏3.2 填充法用修补材料直接填充裂缝,一般用来修补较宽的裂缝(0.3mm),作业简单,费用低。

宽度小于0.3mm,深度较浅的裂缝、或是裂缝中有充填物,用灌浆法很难达到效果的裂缝、以及小规模裂缝的简易处理可采取开v型槽,然后作填充处理。

3.3 灌浆法此法应用范围广,从细微裂缝到大裂缝均可适用,处理效果好。

3.4 结构补强法因超荷载产生的裂缝、裂缝长时间不处理导致的混凝土耐久性降低、火灾造成的裂缝等影响结构强度可采取结构补强法。

包括断面补强法、锚固补强法、预应力法等混凝土裂缝处理效果的检查包括修补材料试验;钻心取样试验;压水试验;压气试验等。

综上分析,钢筋砼结构裂缝应针对成因,贯彻预防为主的原则,加强设计施工及使用等方面的管理,确保结构安全和避免不必要的损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