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人为乐道德模范事迹材料

合集下载

助人为乐道德模范事迹材料

助人为乐道德模范事迹材料

助⼈为乐道德模范事迹材料助⼈为乐道德模范事迹材料(精选5篇) 在平⽇的学习、⼯作和⽣活⾥,许多⼈都写过事迹吧,事迹以先进对象的先进事迹为主要内容,以叙事为主要表达⽅式。

拟事迹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编整理的助⼈为乐道德模范事迹材料(精选5篇),供⼤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助⼈为乐道德模范事迹材料1 王好民,男,汉族,⽣于1956年9⽉,谯东镇⾟集村李⼩桥⾃然村⼈,是⼀个地地道道的农民。

⽽正是这样⼀个普普通通的农民,却凭着⾃⼰的热⼼、爱⼼和树⽴正⽓的责任⼼,默默⽆闻的帮助着别⼈。

他是带头致富的先锋。

王好民同志幼时家境⼗分贫困,总是吃了这顿没下顿,从10岁开始就要下地帮⽗母⼲农活,整⽇没⽇没夜的⼲活也只能勉强度⽇。

于是,他有了致富⾃⼰,帮助更多困难群体的想法。

20xx年王好民看到了经营药材的商机,于是,他把想法告诉了他的⼏位好友,并与⼏位好友共同做起了经营药材的⽣意,他在家⾥建了⼀个⼩型的药材加⼯⼚,主动吸纳10余⼈困难群众到药材加⼯⼚⼯作。

由于他为⼈诚实,⽣意越做越好,⽇⼦⼀天⽐⼀天好起来,全家过上了幸福的⽣活。

事业有成后,⾯对上门借资⾦、学药材经营的,他总是⼗分热⼼给予⼤⼒帮助扶持。

截⽌⽬前,在他的带领下,已有5户村民⾛上了经营药材致富的道路。

既致富了⾃⼰,⼜带动了周边群众共同致富。

他是左邻右舍的好兄弟。

王好民是村⾥有名的热⼼⼈,他对待左邻右舍像春天般的温暖,时时刻刻把他们的事挂在⼼上。

不管谁家有困难他都跑前跑后、问寒问暖,帮助解决。

⽣活中,谁思想上有了疙瘩,他总是想⽅设法帮助解开。

他把他们当做⾃⼰的兄弟姐妹,把⾃家周边建设成了⼀个温暖的⼤家庭。

⼀次,邻居李刚独⾃在家带5岁的⼩外甥,由于有家务活要做,李刚就把⼩外甥放在院⼦⾥玩,不⼀会他就听到⼩外甥喊疼,他慌忙跑出去⼀看,发现⼩外甥的⽿朵⾥被塞进了很多⼩的珠⼦,⼀时间李刚也不知道如何是好,就在这时,王好民外出回来经过他家门⼝,了解情况之后,王好民忙叫上⼉⼦开上车和李刚⼀起带⼩孩到医院去治疗,到医院后,王好民忙前忙后的找医⽣、垫付医药费,由于治疗及时,⼩孩的听⼒没有受到任何影响。

助人为乐模范事迹材料(通用8篇)

助人为乐模范事迹材料(通用8篇)

助人为乐模范事迹材料(通用8篇)助人为乐模范篇1叶,男,三台县水务局干部。

主要先进事迹:他只是个普通的公务员。

2019年来,他共拿出30多万元资助了33名贫困女生。

尽管他债台高筑,家庭破碎,寄人篱下,但他无怨无悔。

为让爱心助学不因缺钱而停顿,他到城郊包了几亩土地种花,在城里开了两家花店卖花。

为节省费用,他自己种花,自己运花。

钱仍然不够,他又承包一些单位的绿化工程,还利用自己摄影的专长,与人合作制挂历卖。

备受众人尊敬的叶树元,怀着对妻子和女儿的无限愧疚,离婚了,把全部家产留给妻子,自己扫地出了门。

他说:“我的资助是要回报的,就是要受助者勤奋学习,好好做人,感恩社会;而不是给我什么,也不是组织和社会给我什么。

尽管我已欠债20多万元,但还是要把这项爱心工程继续下去。

助人为乐模范事迹材料篇2,男,汉族,党员,1978年8月出生,**乡**村陈沟组组长,多年来他坚守共产党员的精神家园,坚守服务群众的价值追求,助人为乐、无私奉献,为山区群众办实事、做好事,处处为别人着想。

在实际工作中,他坚持以“三个代表”、“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重要思想为指导,遵守职业道德和社会公德,兢兢业业,勤奋工作,诚实守信,关心他人,有较高的政治觉悟和良好的综合素质,处处以身作责,时时乐于助人。

受影响,**村部分房屋、农田受灾。

他积极投身到抗震救灾中,在第一时间,为村民进行安全疏导,并指导村民转移到安全地带,确保了所在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地震刚发生,他就主动召集组上得力年轻人对老弱病残一对一帮扶,将他们转移到安全地带,经排查还有一个五保户---未救出,尽管当时情形很危险,但他第一个站出来将背出房子并转移到安置点。

当时激动的说“你就是我的儿子,我唯一的亲人啊”。

而在接下来三年的灾后重建工作中,他不怕艰辛,充分发挥共产党员吃苦、敢于牺牲、勇于拼搏的精神。

积极配合村两委完成了灾后重建工作,为灾区恢复重建作出了应有的贡献,给全村的百姓交上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助人为乐先进事迹5篇

助人为乐先进事迹5篇

助人为乐先进事迹5篇第一篇:助人为乐先进事迹烟棉办助人为乐典型事迹材料丁花民,男,汉族,51岁,县烟棉办干部。

该同志自参加工作以来,以雷锋为榜样,在日常生活中时时处处助人为乐,弘扬了正气,传播了中华优秀传统美德。

三十多年来,共做好人好事325件,共捐款捐物价值5万多元,受帮助人员达400多人次。

2014年10月2日回四里店老家途中,在分水岭遇到一起车祸,有3人受伤且伤情严重。

时间不等人,时间就是生命,他想都没想,迅速把受伤人员扶到车上,风驰电掣般地拉到西关医院,并垫支了2000多元的治疗费。

同伤者家人联系和待伤情稳定后,才离开医院。

虽然家没回成,但他没有任何遗憾。

他就是这样一个人,始终把别人的利益放在心上,以助人为乐为己任,谱写了助人为乐献爱心的赞歌。

希望机关广大党员干部向他们学习,学习他们的优秀品质,学习他们的高尚情操,学习他们的价值追求,传播正能量,弘扬中华传统美德,为创建市级文明单位做出更大贡献。

第二篇:助人为乐先进事迹助人为乐先进事迹三篇【篇一】**,男,汉族,出生于 1975 年 1 月,**市实验中学教师。

工作 25 年,他始终站在教育第一线,研究**家庭教育,义务做有关家庭教育的报告,热衷于公益助学,**年他与刘海东先生一起创建、组织、管理乌托邦助学公益群,开始助学之路。

从**市各个学校搜集特别贫困的优秀学生,再到各个孩子家庭中实地考察孩子的家庭真实情况,详细了解孩子家庭贫困程度。

经过层层筛选,确定受资助的品学兼优的贫困学生,五年来他利用周末和节假日不停地奔波于**市各县的村村落落,为全市九十多个品学兼优的贫困学子一共筹集并发放助学资金近百万元。

从学习、生活、家庭、未来规划;从学费、生活费到高三毕业假期的勤工俭学全方位的进行指导;从刚开始这些孩子胆小、懦弱、自卑和对未来的迷茫,到资助几年后毕业时所流露出的阳光与自信,对未来大学生活的无限畅想。

这些受资助孩子们的不断进步让他感到无比的欣慰,也感受到所做事情的价值。

助人为乐道德模范事迹材料三篇

助人为乐道德模范事迹材料三篇

助人为乐道德模范事迹材料三篇(篇一)**今年60岁,是**区**街道**社区居民代表,家住**大街房改大院,是**第二宾馆退休职工。

大院里的居民提起**大妈,都称赞她是个非常热心的好人。

在**社区,说起**,真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她十余年如一日的只讲奉献不求索取,大家格外敬重她。

**是热心的义务监督、宣传员。

在创建全国文明城区期间,天天在社区里穿行,有时戴着志愿者小红帽在大街小巷进行文明劝导;有时拿着文明城区宣传卡,挨家挨户的上门宣传讲解。

碰见可疑人员,就上前盘问;她非常注重保护环境,希望每个人都具备良好的素质,并始终坚持“保护环境、人人有责”的原则,遇见乱扔乱倒垃圾的住户,就进行说服教育,时刻监督,并且做到垃圾入筒,碰到不文明的情况,她就会主动上前劝导,心平气和的把对方说的心服口服。

**为人随和、开朗,助人为乐是她的家常便饭,更重要的,她还是个义务调解员,谁家夫妻吵架,婆媳不和,只要她一出面就没有解决不了的矛盾。

她所居住的小区是一个老住宅小区,污水管道都已老化,经常出现管道堵塞现象,每次出现这种情况都是她跑前跑后,联系疏通、挨家挨户收钱、无一不亲力亲为,经常累的腰酸腿疼,但从来没有任何怨言,只要问题得到解决,她比谁都高兴,她所做的一切,从来不计报酬,不计得失,并且无怨无悔。

**精神十足,身体硬朗,动作利索,总是乐乐呵呵的,并且特别关心社区事务,主动协助社区开展各种活动和义务服务。

问她为何这么关心社区事务,她就很严肃地说到,关心社区事务,维护居民权益,支持社区的工作是每一个社区居民应该做的。

她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在社区里经常都能见到她的身影,有时在帮助年龄更大的老人提菜,有时在帮助残疾人推车……这就是社区男女老少都尊敬和爱戴的**大妈。

**年,她荣获了“**市热心大妈”的称号。

她所做的每一件事都是平凡小事,但却感染着小区里的每一位居民,有事大家都主动帮忙,邻里之间非常团结,整个小区充满了文明和谐的气氛。

助人为乐模范个人事迹材料范文5篇

助人为乐模范个人事迹材料范文5篇

助人为乐模范个人事迹材料范文5篇助人为乐模范个人事迹材料1赵海棠以自己的爱心、耐心、细心、热心肠谱写了一曲曲无私奉献之歌,得到了居民群众的广泛好评。

乐于帮助他人勤劳能干赵海棠,今年52岁,2018年1月成为社区里的一名志愿者。

从那以后,服务社区、奉献社区就成了他的座右铭。

他常说"同住在一个小区里,就是一个大家庭,大家都需要互帮互助,邻里间和睦相处,我们的生活才会充满温情,更加幸福。

"北苑小区大都是自管小区,用"脏乱差"来形容一点也不为过,垃圾堆积、杂草丛生、绿化带种菜、路面积水、下水管道堵塞、私搭乱接、牛皮癣满墙……环境之差可想而知。

赵海棠不怕脏,不怕累,找来车辆将垃圾一个个运走,并引导居民将垃圾分类投放。

由于北苑社区面积大、人口多、居住分散,经常发生偷盗事件,为了加强社区治安环境,社区组织党员和居民组成义务巡逻队,他第一个报名参加,以维护社区治安为己任,只要有时间就到小区里"转转",风雨无阻。

义务巡逻队的每位成员都是没有工资的`,都是义务进行工作,不仅要花费时间、精力,还要搭上电话费等费用,有时还会遭到不理解业主的刁难,遇到这种情况时,支撑他坚持的就是为民服务的那份热情与之解说,直到业主理解与支持,被他的宽容感染,也并自觉参与进来,社区居民的自觉性也逐渐提高起来,社区环境也有了明显改善。

目前宿州市在争创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要求,北苑社区在辖区范围内开展了相关的宣传教育活动和大规模的环境整治工作。

他主动积极配合社区工作,与社区齐动手清理小区内的建筑垃圾、花坛、楼道杂物、牛皮癣、卫生死角,通过整治,共清理垃圾30余车。

此次集中整治行动中,赵海棠付出了辛勤的汗水,小区的环境卫生秩序得到了提升,为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奠定了良好的环境基础。

有人问他:"没白天没黑夜的干,能挣多少钱?"他说:"我不需要钱,义务奉献,只要大家的居住环境好了,我就觉得很幸福。

助人为乐道德模范先进事迹材料(精选多篇)

助人为乐道德模范先进事迹材料(精选多篇)

助人为乐道德模范先进事迹材料(精选多篇)第一篇:助人为乐道德模范先进事迹材料助人为乐道德模范先进事迹材料王**,女,共产党员,30多年来,她始终把助人为乐无私奉献作为自己的人生信条,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干出了不平凡的业绩,深受师生好评。

在县委宣传部、县文明办、县总工会、团县委、县妇联、县直工委、企业工委、广播电视台、芮城县信息中心共同举办的芮城县首届道德模范评选活动中,当选为芮城县首届助人为乐道德模范。

学校党支部、校委会号召全校师生员工学习她“甘为蜡烛照他人”的无私奉献精神,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投入到2014年的各项工作中,把学校建设成为幸福和谐校园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爱心让生命更有价值王**同志是风陵渡中学助人为乐的典范,在风中,“有困难就找王老师”已经成了许多老师和学生的口头禅。

一、立足本职普通的工作也有无尽的享受三十多年,一万多个日日夜夜,她始终把党的教育事业放在首位,兢兢业业,扎扎实实。

从打字、印刷、司铃、接电话、看大门,到后来的教导员、班主任工作,她始终如一,干一行爱一行。

在五十岁时以教导员的身份担任班主任工作,并且干得有声有色,她是风中第一人。

2014年,她接带两个学困班,每天以“别让所有爱你的人失望”为主题来激励学生。

她给他们讲励志故事,发掘他们身边的好人好事,特别是对于学困生,经常一个一个谈心。

199班王俊同学做手术,她每天一个电话、一条短信鼓励她战胜病魔,重返校园;平安夜,她从家里背来两袋苹果分给每个学生,祝他们平安快乐;冬天流行感冒时,她从家里拿来炉子、食醋,在教室里熏蒸杀除细菌……,“王妈妈”是许多同学情不自禁的称呼。

2014年高考后,她所带的班级85%的学生都到高一级学校继续深造,他们的确没有让爱他们的人失望。

二、牢记党章奉献让生命更有价值有二十七党龄的她,时刻牢记党的章程,用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无私奉献一切。

作为一名党员,学校危房改造时,她捐出两个月工资,并且动员丈夫捐献2014元;南方冰灾时,她主动捐出600元为国家分忧;汶川地震时,她上交1000元特殊党费,又鼓励丈夫和儿女各捐献500元……作为一名教导员,每届三年下来,她叫得出大部分同学的名字,熟悉他们的性格,了解他们的家庭状况。

助人为乐先进事迹材料(通用20篇)

助人为乐先进事迹材料(通用20篇)

助人为乐先进事迹材料〔通用20篇〕助人为乐先进事迹材料篇1我们的生活中,人来人往,好心人无处不在,可又有几个是能让我们记忆深化的呢?有那么一个人,在茫茫人海中是那样的不起眼,可如今回想起来,那一幕却仍然明晰地呈如今眼前——七月的一天上午,万里晴空,我和奶奶吃完早饭后,准备去目澜洲逛逛。

上了762路公交车,当时人很多,没有空余的位子了,我只好选择在一旁站立。

车行驶到“绿杨三村站”,上来了一位老奶奶,满头白发,拄着根拐杖,看上去身体还算硬朗。

只见她站在车门口,不停地在摸自己的口袋,嘴里嘟囔着:“我的老年卡呢?怎么刚刚都还在,如今就是找不到了呢?”我仔细看了她一眼,她额头上渗出了汗珠,反复地摸身上的口袋、裤袋,显然有些着急。

其他未上车的乘客,都焦急地排在她身后,急着要上车。

说时迟,那时快,排她身后的一位穿着蓝白格子衬衫,短头发的年轻人,迅速从自己的口袋里拿出两个一元硬币,递到老奶奶的面前,说:“老人家,给!快上车吧!大热天,别找啦!”奶奶原先焦急的脸上,终于露出和蔼的笑容,不住地说“谢谢”。

可那位年轻人点了点头,挤进了拥挤的车厢,很快不见了身影……那一刻,我真的很感动。

特别感谢、钦佩那位年轻人,一个小小的举动表达了绸都市民的正能量!要为他点一个大大的赞!老师在课上总是和我们说:“帮助别人,就是在帮助自己。

”今天在公交车上看到的这一幕,年轻人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告诉我们:文明城市,从我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

在公交车上给老爷爷、老奶奶们让座,给高温天为我们开车的公交驾驶员说声:辛苦了!总之,尽自己的才能给社会带来更多的温暖,让自己也成为这些好心人中的一员。

助人为乐先进事迹材料篇2俗话说:“百善孝为先,万恶淫为。

常存任孝心,那么天下凡不可为者,皆不忍为。

”所以孝居百行之先,孝也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指儿女的行为不应该违犯父母、家里的长辈以及祖先的心意,是一种稳定伦理关系的表现。

2023年的国庆、中秋双节假期连在一起,共放8天假。

助人为乐道德模范先进事迹材料汇报(精选多篇)

助人为乐道德模范先进事迹材料汇报(精选多篇)

助人为乐道德模范先进事迹材料(精选多篇)第一篇:助人为乐道德模范先进事迹材料助人为乐道德模范先进事迹材料王**,女,共产党员,30多年来,她始终把助人为乐无私奉献作为自己的人生信条,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干出了不平凡的业绩,深受师生好评。

在县委宣传部、县文明办、县总工会、团县委、县妇联、县直工委、企业工委、广播电视台、芮城县信息中心共同举办的芮城县首届道德模范评选活动中,当选为芮城县首届助人为乐道德模范。

学校党支部、校委会号召全校师生员工学习她“甘为蜡烛照他人”的无私奉献精神,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投入到2014年的各项工作中,把学校建设成为幸福和谐校园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爱心让生命更有价值王**同志是风陵渡中学助人为乐的典范,在风中,“有困难就找王老师”已经成了许多老师和学生的口头禅。

一、立足本职普通的工作也有无尽的享受三十多年,一万多个日日夜夜,她始终把党的教育事业放在首位,兢兢业业,扎扎实实。

从打字、印刷、司铃、接电话、看大门,到后来的教导员、班主任工作,她始终如一,干一行爱一行。

在五十岁时以教导员的身份担任班主任工作,并且干得有声有色,她是风中第一人。

2014年,她接带两个学困班,每天以“别让所有爱你的人失望”为主题来激励学生。

她给他们讲励志故事,发掘他们身边的好人好事,特别是对于学困生,经常一个一个谈心。

199班王俊同学做手术,她每天一个电话、一条短信鼓励她战胜病魔,重返校园;平安夜,她从家里背来两袋苹果分给每个学生,祝他们平安快乐;冬天流行感冒时,她从家里拿来炉子、食醋,在教室里熏蒸杀除细菌……,“王妈妈”是许多同学情不自禁的称呼。

2014年高考后,她所带的班级85%的学生都到高一级学校继续深造,他们的确没有让爱他们的人失望。

二、牢记党章奉献让生命更有价值有二十七党龄的她,时刻牢记党的章程,用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无私奉献一切。

作为一名党员,学校危房改造时,她捐出两个月工资,并且动员丈夫捐献2014元;南方冰灾时,她主动捐出600元为国家分忧;汶川地震时,她上交1000元特殊党费,又鼓励丈夫和儿女各捐献500元……作为一名教导员,每届三年下来,她叫得出大部分同学的名字,熟悉他们的性格,了解他们的家庭状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助人为乐道德模范事迹材料篇一:助人为乐道德模范先进事迹道德模范先进事迹----记助人为乐的好大姐彭冬霞彭冬霞,女,1963年3月出生,陡沟社区徐村组村民。

作为一名普普通通的农村妇女,“无私奉献,爱心十足”是她的真实写照。

彭冬霞多年来本着一颗无私奉献的爱心和乐于助人的热心无私地帮助别人,无论是农忙还是农闲,无论是刮风还是下雨,她每天都要去与她毫无亲缘和邻里关系的徐先珍家,为她家做饭、洗衣,帮她整装梳理、打扫卫生,多年如一日,从不宣扬,默默无闻,是一位助人为乐的好大姐。

事情还是得从五年前说起,彭冬霞与徐先珍家相隔约有1公里,当她得知曾经患有风湿和内风湿疾病的徐先珍病情加重,现在不能下床行走,且生活无法自理时,她与丈夫商议以后从百忙之中一定要抽出时间帮助徐先珍,为她家排忧解难。

彭冬霞家共有七人,还有已过七旬且身体不好的婆婆,四个孩子都在初中、高中读书,家庭经济负担比较重,她和丈夫共种了14亩地,主要以有才、玉米、蔬菜、棉花等轮茬耕种,劳动强度也较大。

尽管如此,她每天天没亮就起床,煮好早饭,做完自己家的家务后,待天方亮时就沿着河边崎岖蜿蜒的土路步行至徐先珍家,帮她家做家务、清理卫生、做好早饭还亲手送到卧床不起的徐先珍手上,中餐也是如此,晚上去她家帮她洗脸、洗脚,陪她聊天等。

由于徐先珍对自己的生活都难以自理,有时在病痛发作时都想一死了之,不再连累别人和家人,在彭冬霞的耐心劝导下,在彭冬霞从不叫苦叫累的人情帮助下,她非常的感激,坚信要活下去。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彭冬霞自始至终毫无怨言,这些年连大小便盆都帮她洗刷清理,徐先珍的每月的卫生巾、卫生纸她都给他买好送去??星期天徐先珍的两个孩子从学校回来,彭冬霞还用自己的钱买菜做饭给两个孩子加餐,同时还帮两个孩子洗换衣、鞋等,并且叫两个孩子要好好学习,不要顾虑家里的一切。

由于两个孩子上大学,徐先珍家的家庭负担非常重,仅仅依靠丈夫种地根本无法维持,无奈的现实状况下,徐先珍的丈夫不忍离开了家,将徐先珍交给彭冬霞,孤身一人去北京打工挣钱,彭冬霞主动挑起了她家的重担,并且对待徐先珍就像亲姐妹一样,每天给她熬中药,在彭冬霞无微不至的照料下,徐先珍的病情日渐好转,并且能够下床行走。

多年的精心照顾,多年的心存感激她都无法用言语来表达,现在徐先珍被丈夫接去北京照顾,临走时彭冬霞还送她上了去合肥的车,并且一再嘱咐她要按时吃药,一定要把病治好,树立起重新站起来的信心。

虽然彭冬霞做的不是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但是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坚持却不是常人能够做到的,用彭玉霞自己的话说就是:“赠人玫瑰,手有余香。

”这是显然是一句致理名言。

锦上添花虽美,但雪中送炭可贵,彭冬霞做的都是一些平凡的小事,可是这些小事一直坚持的做下来,又是多么的不平凡,就是这些小事,让我们看到她那颗纯美的心。

篇二:助人为乐事迹材料1公益路上好老师郑X X,男,35岁,大学本科。

于2001年7月参加工作,现为古浪县大靖职教中心教师。

十五年来,他始终坚持爱岗敬业,无私奉献,任劳任怨,为人师表。

他乐善好施、助人为乐,充分利用业余时间积极投身公益事业,扶贫助残,帮扶助学,随时随地为家乡的父老乡亲做着力所能及的好事。

被乡亲们誉为“公益路上的好老师”。

郑老师从教十五年,一直担任班主任工作。

不论在哪个单位,他都能做到服从分配,任劳任怨,无论学校安排什么任务,他都毫不犹豫地愉快接受,并按时完成任务。

工作中严于律己,始终按照人民教师的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

他认为这就是一位普通教师在平凡的岗位上爱岗敬业的体现,是勤恳踏实工作的行动,是取得成绩的前提。

他经常提醒自己,要在平凡的岗位上,少说空话、多做实事,努力做一名让领导放心、让学生欢迎、让社会满意的人民教师,这就是他一直追求的目标。

除了管理工作外,他一心把主要精力都用在教学工作上。

2012年8月到2014年5月的四个学期中,由于专业课老师非常缺,他同时担任卫生专业的四门课程,每门课都是近400页厚的长篇大论,而且每天都要各上一节。

他每天晚上要写四个教案、设计多媒体课件、批改作业,白天上课、检查学生的背诵和掌握情况。

有时三、四门课紧挨着排在一起,他就上完第一节上第二节,紧接着第三节、第四节,每天至少有两节课是连着上的。

除此之外,还要处理班上的卫生、就餐、纪律、宿舍、安全等各种日常事务,遇到上级检查或学校其他活动就更忙了,有时候连喝口水的时间都没有。

家中大小事情更是无暇顾及,接送并辅导孩子、全部家务均由妻子一人扛着,累极了妻子也常唠叨:“你们单位那么多人,就你最能?就你会干工作?就你一个人是老师?一天到晚全顾着人家的娃娃,自己的娃娃却顾不上,没见过你这样当老师的!”他知道自己愧对家人,然而还是耐心给妻子解释:“这是职责所在。

既然干了,就要对学生、对家长负责,对学校、对社会负责,更是对自己负责,否则我的良心会受到谴责的。

”功夫不负有心人,最终他所教的班级在“三校生”高考中均顺利考入省内外高职院校,当年他被古浪县委、县政府评为“优秀教师”,赢得了领导、同事和家长们的一致好评。

教学工作中,郑老师总是对学生进行耐心细致地说服教育,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直到把学生引导到正确的成长轨道上来,这样的事例不胜枚举。

不论是课堂上还是课外活动,他总是习惯性地观察着每个孩子的行动、语言、表情等各种动态。

比如赵婧婧今天格外活泼,说话声音比平时响亮得多;张梅表情呆滞,不大说话;小樊最近发言特别积极;杨小明今天总是躲避着老师的目光;总是提前到校的高志伟今天意外地迟到了;平时总干干净净的黄立娟连续穿了两周的脏衣服……通过及时敏锐地捕捉这些信息,然后小心翼翼地与学生进行沟通,引导、鼓励学生说出其喜悦、快乐、忧伤、难过之所在,进行适度地说服、鼓励、劝导、帮助和抚慰,同时在生活上尽可能地给予他们力所能及的帮助。

2001—2003年,他在古浪南部山区新堡中学工作期间,有八个距学校较远的孩子中午不回家,每天就吃自己从家里背来的馒头。

冬天,馒头从家背到学校时已经冻硬,中午孩子们就在教室里的火炉上烤着,消融一点,啃上一嘴,等一阵消了再啃。

冬天日子短,等啃完了馒头,下午上课时间也到了;夏天的馒头多数是晾干的,孩子们啃起来总会弄破嘴唇或者牙龈,馒头上总是有红红的血印,他们忍着疼痛啃着带血的馒头……有时馒头没有晒干,总会长着灰黑色的长毛,那味儿又酸又苦又涩,孩子们紧皱眉头艰难地撕咬、咀嚼、吞咽……这一切郑老师都看在眼里、疼在心上。

一天中午老师们刚吃过饭,教工灶上的做饭师傅把剩下的半锅莱给倒在了灶房旁的垃圾堆上,热气腾腾、香味犹存。

一边是啃着馒头的学生,一边是倒在地上的剩莱,郑老师若有所思…下午课外活动,郑老师把中午不回家的那几个孩子叫到一起,问他们愿不愿意吃老师灶上的饭。

山里的孩子诚实、腼腆,开始他们都坚决摇头,学生怎么可以吃老师的饭呢!郑老师给他们讲了三点:一是你们正在长身体、消耗脑力,及时补充营养非常必要;二是剩下的莱不是老师们从自己的碗里拣出来的,而是师傅做得多了,老师们吃不完;三是珍惜粮食、避免浪费是美德。

学生们被郑老师的真诚打动了,消除了顾虑,开始大胆地和老师交流:其实大家都想吃,每当闻到从教工灶上飘来的饭香味,每个人都在悄悄地流口水,还私下里偷偷议论,长大了一定当要老师,因为能按时吃到香喷喷的饭菜。

第二天,郑老师找到大师傅商量:能不能把剩莱送给那几个中午不回家的孩子吃,倒掉也是白白浪费了,怪可惜的……话还没说完,就遭到大师傅的讽刺、挖苦和白眼:你是老师,操心教好你的书就行了,人家的娃娃吃啥喝啥与你有啥关系?用得着你来同情?你养的?你对他们好,他们的爹妈会给你啥好处……一下子问得郑老师张口结舌,竟无言以对。

又过了一天,郑老师做足了思想准备,调整好了状态,去跟大师傅谈。

整整一个星期,大师傅被他的真诚、耐心和执着所动,答应只把剩莱留下给学生。

开始学生们不敢到灶上去,郑老师就拿着他们的饭盒去灶房打上莱再端到教室里让他们吃。

看着孩子们兴高采烈、狼吞虎咽的可爱样儿,郑老师心中是无限的慰藉。

郑老师当班主任有个习惯,不论在小学、初中还是高中都要让学生写周记,写啥都可以,字数、内容均不限。

每篇周记他都会认真批阅,并根据内容真诚地写上或鼓励、或指导、或帮助、或启发的评语。

学生们从老师的评语中获得了益处,都把郑老师当作知心朋友,什么事(包括秘密)都愿意写出来。

同学之间也默默形成了一个无声的规则:任何时候都不会翻阅他人的周记本,不阅读同学周记的内容和老师的评语。

周记成了师生无声交流的一个平台,也成了同学之间相互信任、尊重的见证。

2006年3月,四年级开学的第一周,一个女孩在周记中写到,她上不成学了。

密密麻麻的字里行间充满着痛苦、绝望与无助。

郑老师感到问题严重,就加班阅完了所有周记,提前让学习委员发了下去。

果然不出所料,第二天早上,那个女孩的周记本早早放在了老师的桌子上,他急不可待地坐下来翻阅。

原来,这个女孩患有癫痫,她的父亲多方求医无效后,虐待妻子,认为是妻子给他带来了不幸,动不动就对妻子恶语相向、拳脚相加。

最终在开学前抛妻弃女,并卷走了所有钱财和家里值钱的东西,母女俩一夜之间变得生无所依,连吃饭都成了大问题。

16k的周记本,她写了5页多……郑老师流着泪读完了学生的倾诉,又流着泪写了近4页的评语,鼓励她要勇敢的生活下去,告诉她,人一辈子大多数时候都是在逆境中成长的,趆是困难就趆要坚强,如果一遇到困难就灰心、退缩、放弃,那他就是懦夫!目前你要做的就是用优秀的成绩来回报可怜的母亲,来“报复”那个狠心的父亲。

并为她交了学杂费。

之后的两年里,她再没交过学杂费,郑老师一直默默地关怀着她,用各种方式帮助着她并小心保护着她的自尊心,直到她顺利升入初中。

郑老师是个热心肠的人。

平日里左邻右舍或者同事、朋友们有啥需要帮忙的,只要自己手头的事不着急,他都会毫不犹豫地伸出援助之手。

像开锁、修车、照顾孩子、辅导作业、小额经济支援、打水、买药等等,自己能帮到的,就一定会去帮忙。

班上有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常不能按时上交学费或者生病了无钱买药,郑老师了解情况后就为他们垫付,之后也从不向学生提及,有些学生过了很长时间后要给郑老师还钱,郑老师就以“我不记得了,好像没这回事,你记错了吧”为由而拒绝。

为他们送本子、墨水、钢笔等更是司空见惯。

因为从不应记账,十五年来类似这样的花销究竟有多少,连郑老师自己也说不清。

篇三:市道德模范助人为乐先进事迹市道德模范助人为乐先进事迹市道德模范先进事迹——助人为乐类女,24岁,中国农业银行省分行营业部。

,是农业银行省分行营业部一名普通员工,当我们对“义工”还很陌生的时候,她已经开始从事义工工作了。

七年来,每周六、日,她风雨不改到老人院陪伴老人、到少年宫辅导特殊儿童、带智障人士逛公园、到残疾人家服务、去社区清理垃圾、去公园清除入侵植物、为贫困学生募集图书、到边远山区探访留守儿童??只要有需要人帮助的地方,都能见到她娇小的身影,灿烂的笑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