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在职攻读教育硕士学位全国联考教育学考试真题
2007年在职攻读教育硕士专心理学试题

2007年在职攻读硕士学位全国联考教育硕士心理学试卷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l0分,本题答案填涂在答题卡上)1.对事物的各种属性、各个部分以及它们之间关系综合的、整体的直接反映是( )。
A.观察B.感觉C.知觉 D.思维2.艾森克认为;性格差异除表现为内外倾似外,速有稳定性和( )性。
A.独立B.敏捷 C.直觉 D.求实3.英国心理学家培因把人的性分为理智型、情绪性和( )型。
A.独立 B.经济 C.理论 D.意志4.不能直接用于交际的言语是( )言语。
A.内部 B.书面 C.口头 D.独自5.思维是人脑对事物概括的( )的反映。
A.深刻 B.间接 C.抽象 D.综合6.主要分布于头、面部,并与头、面部的运动和感觉有关的神经是( )神经。
A.植物性 B.脑 C.脊 D.自主7.强调心理学应该研究无意识现象的是( )、心理学。
A.构造主义 B.行为主义 C.认知 D.精神分析8.把某些事物或现象当作知觉对象,把另一些事物或现象当作知觉背景,这是知觉的( )性。
A.恒常 B.选择 C.理解 D.整体9.其它刺激物的出现,对正在进行的条件反射发生的抑制称为( )抑制。
A.消退 B.超限 C.外 D.分化10.技能形成的基本条件是( )。
A.练习 B.正迁移 C.示范 D.反馈二、填空题(每小题1分。
共5分)1.从刺激的来源分,感觉可分为外受感觉、内受感觉和感觉。
2.巴甫洛夫学说以两种活动来解释思维的生理机制。
3.反映事物本质属性与共同特征的思维形式是。
4.现代心理学的第三种势力是心理学。
5.班都拉的人格学习理论称为论。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2分,共lO分)1.性格 2.想象 3.暗适应 4.实验法 5.习惯四、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30分)1.简述皮亚杰关于影响心理发展的因素。
2.简述运动知觉及其主要类型。
3.简述思维过程中分析与综合的三种水平。
4.简述韦纳的归因三维理论的主要观点。
5.简述影响注意分配的条件。
2007年在职攻读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全国统一(联合)考试教育学试题【圣才出品】

2007年在职攻读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全国统一(联合)考试教育学试题一、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1.杜威主张()。
A.道德教育应首先将儿童作为一个有机整体来进行B.社会环境对儿童道德发展有巨大刺激作用C.没有自由教育就没有真正的教育D.学校教育的理想是培养全面和谐发展的人2.班级建设的起始阶段重点在()。
A.建制B.培养班干部C.思想教育D.班级文化3.在各种社会因素中,决定受教育权利的因素是()。
A.生产力水平B.政治经济制度C.科学技术D.文化传统4.《学记》中“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一句所论述的主题相当于现代教育中()。
A.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关系B.接受性学习与研究性学习的关系C.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关系D.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的关系5.最早对班级授课制进行研究,确定了班级授课制基本轮廓的是()。
A.赫尔巴特B.凯洛夫C.夸美纽斯D.杜威6.区别一名普通教师和优秀教师的真正标志是()。
A.有远大的教育理想B.为学生个性的发展提供充分的机会和良好的氛围C.具有符合时代精神的教育理念D.在教学中体现教育实践智慧7.从个体身心发展动因角度来看,“树大自然直”的说法反映了()观点。
A.多因素作用论B.白板论C.内发论D.外铄论8.围绕人类的基本活动确定中心学习内容的课程类型是()。
A.学科课程B.综合课程C.活动课程D.核心课程9.强调教学活动是间接经验的习得,提出这一观点的是()。
A.行为主义B.科学主义C.主知主义D.人本主义10.体现教学过程中科学实践观与主体能动性统一的学习方式是()。
A.选择性学习B.参与性学习C.自主性学习D.合作学习二、填空题(每小题1分,共5分)1.在近代教育史上,实质教育和形式教育在课程理论上的分歧之一是经验论或()。
2.孔子把学习过程概括为()的统一过程。
3.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主要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逐步废除双轨制,综合中学的比例逐渐增加,中等教育阶段出现了()的趋势。
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考试教育学原理真题2007年

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考试教育学原理真题2007年一、单项选择题1. 赫尔巴特所代表的传统教育思想的核心一般被概括为:教材中心、课堂中心和______A.教师中心B.学校中心C.学生中心D.活动中心答案:A[解答] 赫尔巴特是传统教育的代表人物,而此题目考查的是赫尔巴特的“三中心”,即以教师为中心,以教室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也被称为“三中心”。
杜威通过对教育本质的论述,驳斥了传统教育中的“三中心”,以“现代教育三中心”取代传统教育的“三中心”,强调经验中心、活动中心和学生中心。
2. 强调知识的内在逻辑和系统性,主张分科教学的是______A.经验主义课程论B.学科中心课程论C.存在主义课程论D.后现代主义课程论答案:B[解答] 课程理论流派主要有经验主义课程论、学科中心主义课程论、存在主义课程论、后现代主义课程论等。
其中,学科中心课程论认为知识是课程的核心,学校课程应以学科的分类为基础,以学科教学为核心,强调学科逻辑,注重知识和学术,主要代表人物有布鲁纳、施瓦布等。
经验主义课程论主张学生是课程的核心,认为学校课程应以学生的兴趣或生活为基础,注重经验,强调心理逻辑,主要代表人物是杜威、罗杰斯等。
存在主义课程论认为课程最终要由学生的需要来决定,主要代表人物是奈勒。
后现代主义课程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是美国学者多尔,在批判泰勒课程模式的基础上提出了后现代课程的四个标准:丰富性、循环性、关联性、严密性。
3. 只要提供了足够的时间和帮助,每一个学生都能达成学习目标,依据这种思想建构的教学模式是______A.程序教学模式B.发现教学模式C.掌握学习教学模式D.非指导性教学模式答案:C[解答] 掌握学习教学模式是由美国心理学家和教育学家布卢姆于20世纪70年代创立的。
“掌握学习”又称“为掌握而学习”、“完全习得的学习”,它是一种旨在使所有学生都能达到预定的教学目标的一种教学活动体系,以“人人都能学习”的信念为基础,强调教学目标的达成,并辅之以额外学习时间。
2007年在职读硕全国联考综合知识B卷真题

第⼀部分逻辑⼀、单项选择题(共30题,每⼩题1分,共30分)1.⽼张:只有四川⼈才爱吃辣椒 ⼩刘:不对吧!⽼李是四川⼈,但他不爱吃辣椒。
⼩刘的回答把⽼张的话误解为以下哪项?A.爱吃辣椒的⼈都是四川⼈ B.⽼李爱吃辣椒 C.所有四川⼈都爱吃辣椒D.没有四川⼈爱吃辣椒 E.⽼李不爱吃辣椒2.有⼀次班级活动王颖没有参加,事后班长问王颖:“这次班级活动你怎么⼜没来?”班的的提问必须预设以下哪⼀项?A.王颖这次缺席班级活动没有预先请假 B.王颖没有缺席过班级活动 C.王颖从来没有缺席过班级活动 D.王颖缺席过过去的班级活动E.没有其它同学缺席这次班级活动3.某⼯⼚实验室对3种产品A、B、C进⾏撞击和拉伸测试,能通过这两种测试的产品就是合格品。
结果有两种产品通过了撞击测试,有两种产品通过了拉伸测试。
A.有两种产品是合格品 B.还应该通过其它测试 C.⾄少有⼀种产品是合格品D.有可能3种产品都不是合格品 E.产品A是合格品4.通信部他的⼠兵学习了不少步兵战术,赵洪是通信部队的⼠兵,所以他也学习了不少步兵战术。
以下哪项与上述论最为相似?A.哲学系的学⽣都学《微积分》这门课程,张中是哲学系的⼀名学⽣,所以她学习了《微积分》这门课程。
B.⼀个⼯⼚的⼯⼈参加了不少科普讲座,⽼马是⼀个⼯⼚的⼀名⼯⼈,所以他也参加了不少科普讲座。
C.所有的旧电脑软件需要经常升级,这个电脑软件是新的,所以不需要经常升级。
D.参加这次演出的成员多数是⼥学⽣,张中参加了这次演出,所以她也是⼥学⽣。
E.哲学系的教师写了许多哲学⽅⾯的论⽂,⽼张不是哲学系的⼀名教师,所以他没有写过哲学⽅⾯的论⽂。
5.统计表明,⼤多数医疗事故出在⼤医院,因此去⼩医院看病⽐较安全。
以下哪项最能反驳上述论证?A.医疗事故的发⽣和医⽣的素质有关B.⼤多数医疗事故是⽣症病⼈,⼤多数重症病⼈去⼤医院C.不同的病应该去不同的医院D.⼤医院的数量要⽐⼩医院少E.医疗事故的鉴定,⼤医院和⼩医院是不同的。
311 07-10真题答案

2007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试题参考答案和评分参考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
共90分。
1.A 2.B 3.C 4.A 5.B 6.D 7.A 8.D 9.B 10.D11.B 12.B 13.C 14.A 15.C 16.A 17.C 18.C 19.D 20.A21.D 22.B 23.D 24.A 25.A 26.D 27.B 28.A 29.C 30.A31.D 32.C 33.C 34.C 35.B 36.B 37.A 38.B 39.A 40.C41.A 42.D 43.B 44.D 45.D二、辨析题:每小题10分。
共30分。
46.答案要点:正确。
(2分)教育目的是指一定社会对人的培养的总要求,规定培养人的质量规格。
(3分)培养目标是指各级各类学校培养人的具体要求。
(3分)两者之间是一般与特殊的关系。
(2分)47.答案要点:错误。
(2分)教学模式是指用于构成课程和课业、选择教材、提示教师在课堂或其他场合教学的一种范型。
(3分,若有其他合理的界定,亦可给分)教学方法是指为完成教学任务,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相互作用所采取的方式。
(3分)教学模式具有概括化、理论化的特点,教学方法则具有具体的、可操作的特点。
教学模式包含了一定的教学指导思想、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等,属于较高层次。
(2分)48.答案要点:错误。
(2分)当新问题与原有问题的条件和解题要求基本相同时,定势能使人应用已掌握的法迅速解决问题,减少探索过程,有利于问题解决。
(4分)当新问题与原有问题的条件和解题要求不相同时,定势使人习惯性地采取原先方法去解决新问题,而不进行别的尝试,会阻碍问题解决。
(4分)三、简答题:每小题15分。
共90分。
49.答案要点:(1)学校内部因素,如指导思想与目标、课程与教学、校园文化、管理、德育的内容、方法与途径、教师与学生、教育评价等。
(7分)(2)学校外部因素,如家庭和社会因素等。
在职教育硕士教育学真题4套(附答案)

在职攻读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全国联考教育学试题1 一、填空题 (共10分/每空1分)1.教育的两条基本规律是( )和( )。
2.教育的目的规定了特定社会教育所培养的人的( )标准。
3.结构主义教学理论的代表人物是( )。
4.课外校外教育是指在课程计划和( )以外,利用课余时间,对学生实施的各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活动。
5.我国新时期的教育方针是:教育必须为( )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几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6.中共中央于1999年颁布了《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改革( )的决定》。
7.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 )之间的矛盾。
8.“头脑不是一个可以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支需要被点燃的火把”,这句话体现了( )的教学方法思想。
9.“我爱我师,我更爱真理”,这句名言可以用来说明我国社会主义条件下师生关系的( )特点。
二、概念题 (共6分/每小题3分)1.美育 2.陶冶法三、论述题 (9分)试述人的发展的基本特性及其对教育提出的要求。
教育学试题1[参考答案]一、填空题1.教育与社会发展相互制约的规律、教育与人的身心发展相互制约的规律2.质量规格 3.布鲁纳 4.教学大纲 5.社会主义建设 6.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7.社会通过教师向学生提出的道德要求与学生已有品德水平之间的矛盾 8.启发式 9.民主平等二、概念题l.美育对人的全面发展具有独特的、不可替代作用,是全面发展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
2.陶冶法指教育者创设和利用有意义的情境以及自身教育因素,使学生从中受到熏陶感染,从而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思想品德的方法。
三、论述题试述人的发展的基本特性及其对教育提出的要求。
答:教育要适应人的发展规律,并促进人的发展:A.根据青少年身心发展的统一性,各种教育因素必须协调一致,共同关注学生身心两方面的发展;B.根据青少年身心发展的顺序性和阶段性,教育工作必须循序渐进,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学生实施不同的教育;C.根据青少年身心发展的差异性,决定教育工作必须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做到因材施教;D.根据青少年身心发展的不均衡性,决定着教育工作必须注意要抓住学生发展的关键期,给予合理和良好的教育。
2007年在职攻读硕士学位全国联考真题

15. 下列关于“消费者物价指数(CPI)”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该指标上升意味着居民生活成本下降 B. 通常作为观察通货膨胀水平的重要指标 C. 该指标较大时可能出现经济运行不稳定 D. 反映与居民生活有关的商品价格及劳务价格的统计物价变动指标 二、填空题 16. 在下列各句横线处,依次填入最恰当的词语。 ①误会产生后,你们并没有给他____的机会。 ②这两个问题之间没有什么关联,需要____处理。 ③大家的力量____在一起,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 A.分辨 各别 会合 C. 分辩 各别 汇合 B. 分辨 个别 会合 D. 分辨 个别 汇合
2. 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句是 A.不可狂妄自大,也不要枉自菲薄。 B.诗歌最忌骄揉造作,无病呻吟。 C.他自顾不遐,哪里还能顾及他人。
地址:天津市南开区鞍山西道时代公寓 A 座 2302 咨询电话:23156300 GCT 试卷 A 卷
天津联创太奇
B. 不适当地管教孩子,对孩子的成长十分不利。 C. 他文思敏捷.三天就写出了一篇文章。 D. 火车票没买到,老王只好急急忙忙坐出租车去了。 7. 下列关于文史知识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A. 鲁迅的《 狂人日记》1918 年发表于《新青年》杂志,后收人小说集《呐喊》。
地址:天津市南开区鞍山西道时代公寓 A 座 2302 咨询电话:23156300 GCT 试卷 A 卷
25. 人民法院审理_____案件,必须进行调解。 A. 离婚 B. 继承遗产
咨询电话:23156300 GCT 试卷 A 卷
地址:天津市南开区鞍山西道时代公寓 A 座 2302
天津联创太奇
联手世界,创享未来
C. 借款合同
D. 追索劳动报酬
2007年在职攻读硕士学位全国联考(MPA)管理学真题试卷(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2007年在职攻读硕士学位全国联考(MPA)管理学真题试卷(题后含答案及解析)题型有:1. 单选题 2. 案例题 3. 简述题 4. 分析题单选题1.西方行政学产生的标志是威尔逊发表的( )A.《公共行政原理》B.《政治与行政》C.《公共行政学研究导论》D.《行政管理学之研究》正确答案:D解析:西方行政学产生于美国,以1887年威尔逊发表的《行政管理学之研究》为标志。
1926年魏劳毕出版《公共行政原理》;1900年古德洛出版《政治与行政》。
2.把“经济人”假设引入政府行为理论的公共选择学派的创始人是( )A.布莱克维尔B.科恩C.布坎南D.威廉姆逊正确答案:C解析:以布坎南为代表的公共选择学派把”经济人”假设引入政府行为理论。
3.提出使管理职能细化并实行“职能工长制”的管理学家是( ) A.韦伯B.法约尔C.泰罗D.德鲁克正确答案:C解析:泰罗提出管理职能细化,并实行“职能工长制”;韦伯作为组织管理学派的代表人物,在其《社会和经济组织的理论》中提出了现代行政体系的基本原则;法约尔在《工业管理与一般管理》中认为管理职能可以划分为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五项基本职能;德鲁克是经验学派的代表人物。
4.阿吉里斯提出“不成熟——成熟理论”的著作是( )A.《个性与组织》B.《激励与个人》C.《工作与人性》D.《人类动机理论》正确答案:A解析:《个性与组织》是阿吉里斯的代表作,提出“不成熟一成熟理论;《工作与人性》是赫茨伯格的著作;《激励与个人》与《人类动机理论》是马斯洛的代表作。
5.现代管理学派中,权变理论学派的代表人物是( )A.孔茨B.西蒙C.卢丹斯D.明茨伯格正确答案:C解析:卢丹斯是权变理论学派的代表人物;孔茨是管理过程学派的代表人物;西蒙是决策理论的代表人物;明茨伯格是经理角色学派的代表人物。
6.不同时期政府设置的临时办公机构,如各种工作领导协调小组及其办公室,属于( )A.直线结构B.矩阵结构C.直线一职能结构D.职能结构正确答案:B解析:直线结构是一种最简单的组织结构形式,组织职位按照垂直系统直线排列,各级主管对自己的下级拥有一切职权,职权和命令从上到下直线纵向贯穿于组织之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7年教育学试题一、选择题:1-45小题,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请选出一个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最早明确提出教育学的科学性问题的是()A.裴斯泰洛齐B.赫尔巴特C.夸美纽斯D.杜威2、实验教育学的代表人物是()A.培根B.洛克C.梅伊曼D.狄尔泰3、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始于()A.原始社会B.奴隶社会C.封建社会D.资本主义社会4、制度化教育产生的标志是()A.教育实体B.学校C.私立教育D.终身教育5、1995年颁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速科学技术进步的决定》,首次提出()A.把教育列为“经济发展的战略重点之一”B.提出“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强调教育的突出战略位置C.提出“必须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D.提出“在全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6、裴斯泰洛齐人为:“为人在世,可贵者在于发展,在于发展个人天赋的内在力量,使其经过锻炼,使人能尽其才,能在社会上达到他应有的地位。
这就是教育的最终目的。
”这句话反映了()A.教育无目的论B. 个人本位的教育目的论C. 社会本位的教育目的论D.效能主义的教育目的论7、教育的心理起源说的代表人物是美国教育史学家()A.勒图尔诺B.沛西?能C.孟禄D.达尔文8、儿童的认知发展研究发端于瑞士心理学家()A.皮亚杰B.柯尔伯格C.维果斯基D.赞可夫9、提出实行九年义务教育的文件是()A.《关于教育工作的指示》B.《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C.《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D.《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10、我国新课程改革中提出,将课程管理权赋予中央教育行政部门、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和()A.教学班B.年级C.学校D.社区11、“情境—陶冶”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是()A.布鲁姆的掌握学习法B.巴班斯基的最优教学法C.布鲁纳的发现教学法D.洛扎诺夫的暗示教学法12、儿童自我意识与自我教育能力发展的规律是,从以()为中心发展到“他律”,再从“他律”发展到“自律”。
A.自我B.父母C.老师D.社会13、一般认为,教师职业的专业化始于()A.17世纪B.18世纪C.19世纪D.20世纪14、在中国古代教育史上,第一次明确提出“有教无类”办学方针的教育家是()A.墨子B.孔子C.董仲舒D.朱熹15、“崇宁兴学”的发动者是()A.蔡京B.王安石C.范仲淹D.司马光16、科举考试制度废除的时间是()A.1900年B.1902年C.1904年D.1905年17、清政府于()年派出幼童赴美留学,这是近代中国留学教育的开端。
A.1870 B.1872 C.1877 D.188018、1972年,在南京晓庄创立晓庄学校的教育家是()A.晏阳初B.陶行知C.黄炎培D.梁漱溟19、我国的教育心理学最初是从西方引进的,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是1924年出版的,它的作者是()A.廖世承B.蔡元培C.陈鹤琴D.朱智贤20、在西方教育史上,第一次论述了身心和谐发展教育问题的学者是()A.智者派B.苏格拉底C.柏拉图D.亚里士多德21、1870年英国颁布了第一个关于初等教育的法案(),标着国民初等教育制度正式形成。
A.《工厂法》B.《福斯特法案》C.《巴尔福教育法》D.《费舍教育法》22、在西方教育史上,第一位把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加以研究,被认为是“传统教育学”代表的教育家是()A.夸美纽斯B.卢梭C.赫尔巴特D.杜威23、()的颁布使美国普通教育开始由单一的升学目标,转向升学和就业的双重目标。
A.《国防教育法》B.《史密斯—休斯法案》C.《中小学教育法》D.《生计教育法》24、1840年,()创立了世界上第一所幼儿园,被人们誉为“幼儿教育之父”和“幼儿园之父”。
A.瓦德蔡克B.福禄贝尔C.巴西多D.蒙台梭利25、19世纪英国教育家()提出,教育的目的是为“完满生活作准备”,科学知识对人类生活最有价值。
A.培根B.洛克C.斯宾塞D.赫胥黎26、1876年建立的(),以学术性研究为主,在美国首创研究生院。
A.哥伦比亚大学B.耶鲁大学C.威廉—玛丽大学D.霍普金斯大学27、19世纪末,()创立了“昆西教学法”,被杜威称作“进步主义教育之父”。
A.约翰逊B.克伯屈C.帕克D.帕克赫斯特28、道尔顿制是一种个别教学制度,其创立者是()A.约翰逊B.沃特C.帕克D.帕克赫斯特29、1879年()确定国民教育发展的义务性、免费性与世俗化三大原则,着力提高法国整体国民素质。
A.《法卢法案》B.《费里法案》C.《基佐法案》D.《费舍法案》30、根据埃里克森的理论,青年期主要的心理社会性矛盾是()A.主动性对内疚感B.勤奋感对自卑感C. 同一性对角色混乱D.亲密感对孤独感31、一般来说,偏爱社会科学且成绩较好的学生的认知风格大多数属于()A.场依存型B.场独立型C.沉思型D.冲动型32、发现式教学方法最大缺点是()A.会导致学生注意力分散B.导致学生机械学习C.不利于发展学生的智力D.太耗费时间33、儿童容易模仿影视片中反面人物的行为,结果导致不良品德。
为避免影视片的消极影响,根据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适当的做法是()A.避免学生观看这类影视片B.对有模仿行为的儿童进行说服教育C.影片中尽量少描写反面人物D. 影视片应使观众体验到“恶有恶报,善有善报”34、采用两难故事对儿童道德判断发展水平进行研究的是()A.皮亚杰B.埃里克森C.柯尔伯格D.罗杰斯35、根据学习方式对学习进行分类的心理学家是()A.加涅C.布卢姆C.布鲁纳D.奥苏泊尔36、把学习成就看成是赢得地位和自尊的根源,这是一种()A.认知内驱力B.自我提高内驱力C.附属内驱力D.生理内驱力37、需要层次理论是人本主义心理学理论在动机领域的体现,该理论的提出者是美国著名心理学家()A.马斯洛B.阿特金森C.韦纳D.班杜拉38、目前,理论界较公认的观点认为创造性的核心是()A.集中思维B.聚合思维C.发散思维D.抽象思维39、品德的结构包括三种成分,道德认识、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责任感和义务感属于()A.道德认识B.道德情感C.道德行为D.道德观念40、教育研究中最基本、最常用的研究方法是()A.教育观察研究B.教育调查研究C.教育测量研究D.教育实验研究41、按照调查方式的不同,可以将教育调查分为()A.普遍调查与抽样调查B.现状调查与发展调查C.个案调查与普遍调查D.访谈调查与问卷调查42、对某一调查对象在一个较长的时间内的特征变化进行调查的是()A.现状调查B.发展调查C.相关调查D.预测调查43、关于教育实验研究外在效度的错误说法是()A.外在效度指实验结果的概括性和代表性B.外在效度指实验结果是否可以推论到实验对象以外的其他受试者C.外在效度指实验结果是否可以推论到实验情境以外的其他情境D.外在效度高低与内在效度成反比44、历史上最早运用日记描述法研究儿童成长和发展的教育家是()A.杜威B.裴斯泰洛齐C.夸美纽斯D.苏霍姆林斯基45、根据访谈过程是否有严格设计的访谈提纲,可以把访谈调查分为()A.一次性访谈调查和重复性访谈调查B.个别访谈调查和集体访谈调查C.结构性访谈调查和非结构性访谈调查D.电话访谈调查和网络访谈调查二、辨析题:46-48小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
判断正误并简要说明理由。
46、教育民主化就是教育机会均等。
47、根据杜威对教育目的的看法,他是一个教育无目的论者。
48、德育就是一种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的活动。
三、简答题:49-54小题,每小题15分,共90分。
49、简述现代教育的社会文化发展功能。
50、当前我国中小学德育中存在哪些问题?51、简述赫尔巴特关于教育过程本质的论述。
52、简述王守仁的儿童教育思想。
53、简述布鲁纳的发现学习法在教学中的步骤。
54、在教育科学研究中,控制无关变量的主要方法有哪些?四、分析论述题:55-57小题,每小题30分,共90分。
55、请联系实际对终身教育思想进行论述。
56、评述下列案例中班主任的德育观以及其采用的德育方法。
周五下午最后一节课,在班主任的主持下,班级里进行了“选差”的民主投票,教室里闹哄哄的。
望着同学们挤眉弄眼的鬼脸和似乎暗示着什么的手势,我烦恼地闭上了眼睛。
真的,我不明白这样的评选究竟有什么意义,人各有志,让他们折腾去吧,我还是专心致志地思考数学题吧。
投票结束,班主任一身正气地走上讲台,当场唱票,宣布结果:“纪律最差,孙晓梅(假名,下同),32票;劳动最差,王信,30票,不少啊;礼貌最差,郭大鹏,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学习最差,李立,铁证如山……”。
老师的声音像从地狱里发出来,我的脑子一片空白。
放学了,一切都在喧嚣中结束,那些当选最差的学生,谁也不肯回家。
男生的眼中燃烧着怒火,女生则已经趴在桌上泣不成声了。
望着窗外朦胧的雨色,我只觉得一股说不清楚的滋味涌上心头,突然,鼻子一酸,泪水夺眶而出。
我不明白,老师的“选差”究竟要对达到什么目的,这种“民主投票”有究竟要达到什么目的。
我要转学,我要退学,我宁愿做一个文盲,也不愿回到这样的班级和学校。
(节选自钱民辉著:《学生实知实说》,中国人事出版社,1998)57、本题为必选题,请在Ⅰ、Ⅱ两道题中选取一道做答,若两题都回答只按第Ⅰ道试题的成绩计入总分。
Ⅰ、学习的试误说、条件反射说、顿悟说均对学习进行了解释,你如何看待这些观点?Ⅱ、试述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的区别与联系。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 2 3 4 5 6 7 8 9 10B C B B D B C A B C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D A A B A D B B A D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B C B B C D C D B D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A D D C DB AC B B41 42 43 44 45D B D B C二、辨析题46、答:这种观点是片面的。
(1)教育民主化是个体享有越来越多的平等的教育机会,并受到越来越充分的以自主和合作为特征的民主形式的教育和教育制度不断转向公众、开放、多样的演变过程。
(2)教育民主化包括教育的民主和民主的教育两个侧面。
前者是民主的外延扩大,即把政治的民主扩展到教育领域,使受教育成为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后者是教育内涵的加深,即把专制的、不民主的、不充分民主的教育改造为民主的教育。
前者是后者的前提,后者是前者的引申。
因此,教育民主化使全体社会成员享有越来越多的教育机会,受到越来越充分的民主教育。
人人有受教育的权利,在教育机会面前人人平等,人人成为民主化教育的主体。
教育民主化的中心内容之一是实现教育平等。
教育机会平等是教育平等的基础。
教育机会平等的主要要求是,每个人都有机会享有最基本的教育,每个人都有相等的机会接受符合其能力发展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