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修三_旅游地理_知识点总结(湘教版)
湘教版地理选修三1.1旅游概述

(自身条件) ① 经济条件(即金钱) ② 闲暇时间 ③ 动机(即旅游的愿望) (2)旅游活动顺利进行,还需要哪些社会条件? (外部条件) ①安定的社会条件 ②经济的发展 ③科技的进步 ④便捷的交通条件
旅游活动内容 行 宿 游 食 购 娱
二、旅游活动的发展:
1、旅游活动的发展阶段:
阅读P2-3 页,“近现代旅游的产生”, 历史阶段 古代旅游 近代旅游 现代旅游 了解旅游活动的发展过程和阶段。 时 间
旅游的要素
旅游的类型
一:旅游活动的基本要素
什么是旅游? 旅游是人们在社会文化生活中的 一种消闲性活动 旅游包括游览观光、度假休闲、科 考探险、宗教朝觐等
旅游和旅行区别:
1、旅游必须离开常居住环境,而
旅行则无需这一条件。(因此,每
天上下班和离家看电影属于旅行)
2、主体是否在访问地通过其他活动 获取谋生性报酬,旅游的主体不以 此为目的。
序曲:风行
歌手:许巍
• 世界像无尽的画卷 • 一切像美丽的诗篇 • 如清风自在地旅行 • 掠过这辽阔的原野 • 掠过夕阳里的远山 • 在无限宽广世界自在奔跑
关于旅游你知道些什么
• 你都去哪儿旅游过? • 到附近的公园游览算不算旅游?
旅游也要游个明明白白
旅游概述
什么是旅游 研究旅游关注什么
旅游概述——课程的内容
四.旅游活动有什么作用? (1)满足人类需求
人们在满足了必要的生存需要和基本的发展需 要之后,必然产生旅游这一类高层次的享受需要。
现代社会的工作节奏快、强度高,人们的体力和脑力消 耗大,需要利用闲暇时间去旅游,以休养生息,弥补消耗, 恢复体力和脑力( 补偿性消费需求)。 开阔眼界、增长知识、陶冶情操,使人们在闲暇时间获
选修三-旅游地理知识点

选修三旅游地理知识点第一节现代旅游业一、旅游业的定义1、旅游活动的主体、客体、联系纽带旅游活动的三要素包括旅游者、旅游资源、旅游业。
其中旅游者是旅游主体,旅游资源是旅游客体,旅游业是二者之间的联系纽带。
2、旅游业的定义:旅游业是联系旅游主体和旅游客体的纽带,是以旅游者为对象,为他们提供所需商品和服务的综合性产业,它不仅能满足现代人的旅游需求,而且对经济、社会、文化的发展起着促进和带动作用。
二、旅游活动的发展历史三、现代旅游业的特点1、旅游主体的大众化2、旅游形式的多样化3、旅游空间的扩大化4、旅游目的的娱乐化思考:1、一个人要想成为旅游者应具备哪些个人条件?① 经济条件(即金钱)② 闲暇时间③ 动机(即旅游的愿望)2、旅游主体的大众化说明了什么问题?旅游主体的大众化说明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和进步。
广大人民的经济收入提高,劳动时间缩短使闲暇时间延长,为外出旅游提供了金钱和时间的保证。
此外,随着竞争的激烈化,人们逐渐进入了节奏快、强度高、风险大的工作状态。
在这种背景下,大众对旅游休闲的需要也随之提高。
3、旅游空间扩大化的原因是什么?科学技术的进步和交通工具的发展,使世界各地的距离日趋缩小”。
加上人们求知、探秘和搜奇欲望的增长,旅游活动的空间日趋扩大。
4、为什么娱乐、消遣成为现代旅游发展的一大原动力?现代生活的快节奏,使娱乐性、消遣性的旅游占绝对优势,据统计,在全部的现代旅游中,以娱乐、消遣为目的的旅游占75%。
四、现代旅游的基本要素及相互之间的关系1、现代旅游的基本要素:现代旅游由食、宿、行、游、购、娱六个基本要素构成。
⑴旅游交通是旅游活动的基本条件。
⑵游是旅游六要素的核心,游览活动主要依托旅游景区开展。
旅游景区的吸引力是旅游餐饮业、商业和娱乐业兴旺的基础。
⑶购和娱是增加旅游收入的重要途径。
2、旅游六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第二节现代旅游对区域发展的意义一、拉动经济发展1、发展国际旅游,能够增加国家外汇收入。
湘教版高中地理选修3旅游地理:旅游常识和导游基础知识

3.注意形象,以诚信为主要原则 搞好导游服务的基本要求是热情周到。替游客着想,急 游客所急。回答游客提问要应答如流,不厌其烦。介绍景区 特点和文物渊源要准确无误,不能应付了事。
4.一视同仁,凡事讲究分寸 导游接触到的游客来自各地,语言、相貌、行为等差异 较大,作为导游,对待所有的游客应当一视同仁,不能疏此 亲彼或以貌取人。尤其对生病的游客,要热情、及时安排休 息和就医,但不宜在治疗方法、用药方面随意发表自己的意 见,即讲究分寸。
(4)一视同仁,凡事讲究 分寸 。对待所有的游客应 当 一视同仁 ,不能疏此亲彼。
(5)丰富自我,善解人意。要学习一些 心理学 的常识, 做到 善解人意 。
(6)加强 联系 ,善始善终。适时与住宿点 、购票处、 车队和司机、旅游点 接待部门 等保持畅通的联系。
教材图4-6探究 1.野外旅游活动的自我保护主要涉及哪三个方面的内 容?图中指的是哪个方面? 提示:野外旅游活动的自我保护主要涉及行路、气象、 生物方面的内容。图中指的是行路方面。
[答案] (1)遵守法律法规;爱护旅游资源和旅游环境; 尊重旅游地的文化习俗;讲究文明礼貌,注意旅游安全。
旅游常识和导游基础知识
一、旅游常识 (1)结伴出游,要有 团队 精神。结伴出游,就要有 甘苦与共、互谅互助的团队精神。 (2)学会在 野外 活动中自我保护。野外活动中的自 我保护主要涉及 行路 、气象、 生物 等方面。 (3)要善于 社会交往 。不轻信生人,对外国游客要 不卑不亢 ,遇到困难向有关部门反映和求助。
(1)结合材料,请谈一下做文明旅游者的要求应有 哪些?
(2)结合材料,谈谈你对如何做一个合格导游的认 识,并(1)题,可结合做一名合格旅游者必须具备 “一定的文化素养”以及旅游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中 “对文物古迹的影响”两方面内容进行总结回答。第(2)题, 考查如何做好导游工作,参照课本即可作答。
高中地理选修3旅游地理必背知识点总结

高中地理选修3旅游地理必背知识点总结1.旅游的概念:旅游是指人们为了娱乐、放松、教育或其他目的而离开常住地,到其他地点参观、游玩、居住或其他活动。
2.旅游对经济的影响:旅游业是世界上最大的行业之一,对经济的影响非常显著。
旅游业能够创造就业机会,推动市场活动,促进经济发展。
3.旅游的分类:旅游可以按照时间分类为长途旅游、短途旅游和近距离旅游。
按照目的地分类为国内旅游、国际旅游和境外旅游。
按照旅游活动的性质分类为观光旅游、休闲旅游和探险旅游。
4.旅游资源:旅游资源可以分为自然景观、人文景观和社会设施三大类。
自然景观包括山脉、河流、湖泊、森林等,人文景观包括历史建筑、文化遗址、民俗风情等,社会设施包括酒店、旅游服务中心、交通设施等。
5.旅游的影响因素:旅游的影响因素包括政治、经济、社会和环境等因素。
政治因素包括国家政策、政治稳定等;经济因素包括旅游产业的发展、旅游消费等;社会因素包括文化交流、人口迁移等;环境因素包括景区环境质量、生态环境保护等。
6.旅游的影响:旅游对目的地国家或地区的影响主要包括经济、社会和环境三个方面。
经济方面,旅游可以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机会,创造财富。
社会方面,旅游可以促进文化交流,增进民族团结,促进社会进步。
环境方面,旅游带来的过度开发和环境破坏可能会对生态环境造成负面影响。
7.旅游开发的原则:旅游开发应当遵循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即在满足当前需要的前提下,要保护好自然环境,确保资源的可再生利用,同时也要保护好当地居民的生活方式和文化。
8.旅游线路规划:旅游线路规划是旅游行程中的重要环节,可以根据目的地的特点和游客的需求设计出最佳的旅游线路。
线路规划需要考虑景点的时间安排、交通工具的选择、住宿的安排等因素。
9.旅游行业的发展趋势: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人们对旅游需求的增加,旅游行业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趋势。
比如,旅游业与互联网的结合,使得在线旅游预订变得更加方便;旅游业与文化产业的结合,推动了文化旅游的发展。
旅游地理选修三知识点归纳

《选修 3·旅行地理》知识点归纳第一章现代旅行及其作用【导言部分】1、什么是旅行业?(记忆)旅行业是联系旅行者和旅行资源的纽带,是以旅行者为对象,为他们供给所需商品和服务的综合性永夜,它不经能知足现代人的旅行需求,并且对经济、社会、文化的发函起着促使和带动作用。
旅行业是以旅行者为服务对象,为其旅行活动创建条件并供给服务的综合性家产。
简言之,旅行业是旅行(地理)发展而形成的一种家产模式(经济)。
2、“现代旅行业”的主要特点①综合性;②服务性;③涉外性;④带动性;⑤柔弱性。
3、旅行活动的三大体素:(记忆)第一节现代旅行极其发展一、旅行的发展(记忆)区分年月历史阶旅行段需求1841年以古代旅行个体需求,如古代君王巡游、文前人遨游等等。
1841年近代旅行集体需求,花费者数目和普及程~1950 年度大大提高1950年以现代旅大众需求,旅行已成为一般大众的消后游费行为二、旅行的定义与判断(记忆|应用)旅行是一种社会经济条件下的一种人类社会经济活动,表现为人们以娱乐、享受为主要目的,临时走开常住地的一种综合性的物质文化生活。
判断方法与技巧:1、旅行活动以“活动空间”的“异地性”差别于“其余休闲活动” ;2、旅行活动以“活动目的”的“娱乐性”差别于“其余经济活动” ;3、旅行活动以“活动时间”的“临时性”差别于“人口迁移” ;4、旅行活动以“花费活动的高层次性”差别于“一般的花费活动” 。
5、旅行活动必定要和花费联合起来。
三、旅行的基本种类(理解,黑体的重要)分类依照分类内容又可分为:地方国内旅行性旅行、地区性旅行、按旅行区全国性旅行域区分又可分为:国际旅行跨国旅行、洲际旅行、全球旅行备注:在我国,多半旅行者的旅观光、度假保游属于观光旅按旅行目健、公事、宗游。
一些经济发的区分教和购物五达地区的旅客,种。
开始步入独家保健型和购物性旅游的队列依照旅行活动的发古代旅行、近代旅行家产旅行展历史划旅行、现代旅行空间特点目的分事务性出游占绝出游距离较前家产化阶段,为出现旅行企业大部分短特别提示:科技革命促使经济发展,文化初级家产化阶娱乐性、享受性旅出行距离延段,旅游公司出现游显然增加长生活水平提高,交通条件改良,为旅行产高度家产化阶段,形成达成产休闲性旅行占旅行空间业发展供给了契机。
高中地理选修3旅游地理知识点总结

高中地理选修3旅游地理知识点总结第一章旅游概述1、旅游的定义:旅游是人们在生活中的一种特殊活动,它是一种离开惯常居住地,前往异地他乡的休闲体验。
2、旅游活动的特点:旅游活动具有异地性、短暂性、体验性、综合性等特点。
3、旅游活动的类型:按照不同的标准,旅游活动可以被划分为多种类型,如按照旅游区域划分,可以分为国内旅游和国际旅游;按照旅游性质划分,可以分为休闲旅游、商务旅游、会议旅游等。
第二章旅游资源1、旅游资源的定义:旅游资源是指能够吸引旅游者前往参观游览的自然和人文景观。
2、旅游资源的类型:旅游资源可以分为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
自然旅游资源包括山水风景、动植物群落等;人文旅游资源包括历史遗迹、文化景观等。
3、旅游资源的评价:对旅游资源的评价需要考虑其特色性、可进入性、规模与组合状况、地方依托因素和发展远景等因素。
第三章旅游业的发展1、旅游业的概念:旅游业是指以旅游者为服务对象,为旅游者的旅行、游览、住宿、餐饮、购物等活动提供有偿服务的行业。
2、旅游业的发展趋势:全球旅游业发展迅速,尤其在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发展更为迅速。
同时,旅游业也呈现出多元化、个性化的发展趋势。
3、旅游规划与开发:旅游规划与开发是旅游业发展的重要环节。
在进行旅游规划与开发时,需要考虑资源状况、市场需求、环境影响等因素,制定合理的开发方案。
第四章旅游对区域发展的意义与影响1、旅游对区域发展的意义:旅游业的发展可以促进区域经济增长、增加就业机会、促进文化交流等。
2、旅游对区域环境的影响:旅游业的发展可能会对区域环境产生负面影响,如生态破坏、环境污染等。
因此,在发展旅游业的同时,需要采取有效措施保护环境。
3、旅游业的社会贡献:旅游业的发展为社会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同时也为当地居民提供了多种收入来源。
旅游业还有助于促进不同地区之间的文化交流与理解。
4、旅游业的经济贡献:旅游业是全球最大的产业之一,它对全球经济有着巨大的贡献。
旅游地理选修三知识点归纳

旅游地理选修三知识点归纳一、旅游地理概述旅游地理概述主要涉及到旅游地理的基本概念、范围和内容。
旅游地理是以地理学的理论和方法研究旅游现象和问题的学科。
它主要研究旅游发展和旅游活动对地理环境、地域特点、区域经济以及社会文化的影响。
旅游地理的研究范围涉及旅游景区、旅游地、旅游区扩展和旅游城市等。
二、旅游资源开发利用旅游资源开发利用是旅游地理的核心内容之一,它主要涉及到旅游资源的类型、特点、开发利用模式以及可持续发展等。
旅游资源分为自然资源、人文资源和社会经济资源。
自然资源包括山水风光、气候环境和生态环境等;人文资源包括历史遗迹、文化景观和民俗风情等;社会经济资源包括交通设施、服务设施和旅游产品等。
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模式主要有自然景区型、文化古迹型和综合性旅游区型等。
在开发利用过程中,还需要考虑资源的保护与可持续发展,避免对环境和文化的破坏。
三、旅游规划与管理旅游规划与管理是保证旅游业健康发展的重要手段,它主要包括旅游规划的原则和方法,旅游管理的内容和方法等。
旅游规划要考虑到旅游资源的整合、旅游环境的保护和旅游市场的需求,以实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旅游管理涉及到旅游产业的发展、旅游企业的经营和旅游服务的质量等方面。
旅游业的发展需要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和居民的共同参与和合作。
此外,旅游地理选修三还涉及到旅游市场调研与分析、旅游地图制作与阅读、旅游管理信息系统等内容。
旅游市场调研与分析主要是通过问卷调查、访谈和统计分析等方法,了解旅游客源市场的需求和旅游目的地的竞争状况,以制定合理的旅游计划和市场营销策略。
旅游地图制作与阅读是了解旅游地理信息的一种重要手段,通过综合地图和专题地图,了解地理环境、景区分布和旅游线路等信息。
旅游管理信息系统是采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对旅游资源、旅游市场、旅游企业和旅游服务进行管理和监测,以提高旅游管理的效率和服务质量。
综上所述,旅游地理选修三主要涉及旅游地理概述、旅游资源开发利用和旅游规划与管理三个知识点。
选修三旅游地理知识点总结湘教版

选修三旅游地理(湘教版)第一章旅游和旅游资源一、旅游活动1.旅游活动的三要素: 旅游者(主体)、旅游资源(客体)、旅游服务业(中介体)。
旅游服务业的三大支柱: 旅游饭店、旅行社和旅游交通。
2.基本类型:⑴按游览区域分: 国内旅游和国际旅游(入境游和出境游)。
⑵按旅游目的分: 观光、度假保健、公务、宗教和购物。
我国, 多数旅游者的旅游属于观光型;一些经济发达地区开始步入度假保健型和购物型。
二、旅游资源1.定义: 旅游资源是指能够吸引旅游者产生旅游动机并实施旅游行为的事物和因素。
●旅游资源的形成必须具备的条件:一是对旅游者具有一定的吸引力, 能使旅游者得到一定的物质享受和精神满足;二是具有一定的经济、社会、文化价值, 能给旅游业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只有同时具备这两个条件的事物才能被称为旅游资源。
●旅游资源形成的核心: 对旅游者的吸引力。
2、特性: 位置相对稳定性(如收藏于博物馆的书画);物质景象组合性;美学属性;历史文化属性;非消耗性(长存性)。
3.类型:⑴自然景观旅游资源(地质地貌—如五大连池、山水组合—如壶口瀑布、生物—如自然保护区、气象与其他自然景观组合—如松花雪柳)。
⑵文化景观旅游资源(宗教文化、历史文物古迹、民土风情)。
4.形成:⑴自然地理条件是旅游资源形成的基础——对景点、景区的自然特征有决定性的影响(华山: 暖温带, 花岗岩;黄山、九华山: 亚热带, 花岗岩;丹霞地貌: 红色砂岩风化、流水侵蚀;长江三峡、玉龙雪山、黄龙: 山水组合地貌)。
⑵人类活动可以认知、提升自然环境的文化内涵(从宏观、微观角度看)(3)人类活动居主导地位的文化古迹, 如我国古代建筑群, 世界遗产的11座古城(其中2座在中国——平遥古城、丽江古城)。
革命纪念地和标志物, 是“红色旅游”的重要客体(红色旅游的意义:保持革命传统, 发扬革命精神, 促进地方经济发展)5.分布:⑴影响因素:①自然地理因素a、依托构造地貌形成的旅游资源(断层湖—高原构造带上: 非洲的维多利亚湖、塔噶尼喀湖, 我国的青海湖、滇池等;峡谷—深大断裂: 雅鲁藏布江大峡谷、美国的科罗拉多大峡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选修三旅游地理(湘教版)第一章旅游和旅游资源一、旅游活动1、旅游活动的三要素:旅游者(主体)、旅游资源(客体)、旅游服务业(中介体)。
旅游服务业的三大支柱:旅游饭店、旅行社和旅游交通。
2、基本类型:⑴按游览区域分:国旅游和国际旅游(入境游和出境游)。
⑵按旅游目的分:观光、度假保健、公务、和购物。
我国,多数旅游者的旅游属于观光型;一些经济发达地区开始步入度假保健型和购物型。
二、旅游资源1、定义:旅游资源是指能够吸引旅游者产生旅游动机并实施旅游行为的事物和因素。
●旅游资源的形成必须具备的条件:一是对旅游者具有一定的吸引力,能使旅游者得到一定的物质享受和精神满足;二是具有一定的经济、社会、文化价值,能给旅游业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只有同时具备这两个条件的事物才能被称为旅游资源。
●旅游资源形成的核心:对旅游者的吸引力。
2、特性:位置相对稳定性(如收藏于博物馆的书画);物质景象组合性;美学属性;历史文化属性;非消耗性(长存性)。
3、类型:⑴自然景观旅游资源(地质地貌—如五池、山水组合—如壶口瀑布、生物—如自然保护区、气象与其他自然景观组合—如松花雪柳)。
⑵文化景观旅游资源(文化、历史文物古迹、民土风情)。
(3)自然与文化旅游资源●列举实例,比较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的区别4、形成:⑴自然地理条件是旅游资源形成的基础——对景点、景区的自然特征有决定性的影响(华山:暖温带,花岗岩;、九华山:亚热带,花岗岩;丹霞地貌:红色砂岩风化、流水侵蚀;长江三峡、玉龙雪山、黄龙:山水组合地貌)。
⑵人类活动可以认知、提升自然环境的文化涵(从宏观、微观角度看)(3)人类活动居主导地位的文化古迹,如我国古代建筑群,世界遗产的11座古城(其中2座在中国——平遥古城、古城)。
革命纪念地和标志物,是“红色旅游”的重要客体(红色旅游的意义:保持革命传统,发扬革命精神,促进地方经济发展)5、分布:⑴影响因素:①自然地理因素a、依托构造地貌形成的旅游资源(断层湖—高原构造带上:非洲的维多利亚湖、塔噶尼喀湖,我国的湖、滇池等;峡谷—深大断裂:雅鲁藏布江大峡谷、美国的科罗拉多大峡谷)。
b、依托气候条件形成的旅游资源(“白色旅游”:以冰雪运动为主的冬季度假型旅游)——明显的地带性c、海景旅游资源(“三S”旅游)②人文地理因素a、古代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古都、古城);b、人类重大行为所留下的地理“痕迹”(万里长城);c、人类对自然资源和人文景观的审美活动,提升了旅游资源的价值(庐山、楼)。
③社会认知因素:影响分布地点、密度(休闲度假村、农家乐)⑵分布特征:分布广泛,集中东南部,呈明显的片状或带状分布,与交通状况密切相关。
第二章旅游景观的欣赏一、景观欣赏的方法1.选择观赏位置常见景观欣赏位置把握2.把握观赏时机3.抓住景观特色①做好景观观赏前的准备工作②观赏过程中,观赏项目、活动方式、观赏速度等方面保持一定的节奏,将观赏与思考结合起来。
③园林景观的常用构景手法4.领悟自然与人文的和谐、体验景观的意境①我国自然风景区最大特色之一——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融为一体A.寺、庙、亭、阁、塔、摩崖石刻等人文景观,布局、设计的基本思想是因势、得体,使人文景观起到与自然协调,并突出自然美的作用。
寺庙与塔B地联系起来。
②其他人文景观的建设上表现出的自然与人文的和谐在我国古代园林建设:要求再现自然(“虽由人作,宛自天开”)。
我国北方园林与南方园林的对比③一方山水一方情风俗民情——是一定地区人们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结果,一方山水一方情5.以情观景——景观欣赏的最高境界以情观景的具体要求①综合感受——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等②发挥想象——泰山、、华山、峨眉山、青城山的特点分别是雄、奇、险、秀、幽,地貌的酷似造型……都要通过想象才能感知。
③移情与景,情景交融——如“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等。
④登山涉水,求质求真二、中国名景欣赏1、中国的名山⑴五岳:泰山、华山、恒山、衡山、嵩山泰山:⑵四大佛教名山:五台山、峨眉山、九华山、普陀山峨眉山:⑶四大道教名山:青城山、武当山、龙虎山、齐云山⑷其他名山:、庐山、武夷山庐山::①位置:风景区位于我国省南部。
②景观特征:有四绝“奇松、怪石、云海、温泉”。
③自然景观的成因:由花岗岩构成,其花岗岩体垂直节理发育充分,是我国花岗岩地貌中的杰出代表。
(1)喀斯特地貌①形成的自然条件:可溶性岩石(如石灰岩)分布;气候湿润(或降水量丰富)②主要景观:地面奇峰和地下溶洞(流水侵蚀作用)(2)中国溶洞①形成:地下水沿可溶性岩石的裂隙侵蚀.溶蚀扩大而成的地下空洞②分布特点:分布广,南北均有,但集中在南方,尤其是两广丘陵.云贵高原③溶洞景观特色:有多种多样的堆积形态.常见的如石钟乳.石笋.石柱等(流水沉积作用)3、中国的石窟(1)石窟是一种就着山崖开凿的佛教寺庙建筑,体现佛教艺术.(2)三大石窟(位置、主要特色)4、中国的世界遗产(1我国被列入世界遗产的“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有昆曲、古琴、维吾尔木卡姆艺术、蒙古族的长调民歌。
(2)对世界遗产的开发与保护原则——保护第一三、国外名景欣赏1、亚洲名景亚洲名景众多,资源丰富的原因?(1)亚洲是地球上面积最大的洲,东部与西部、南部与北部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地理差异,为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2)景观多样性也形成了丰富多彩的自然旅游资源。
(3)亚洲人口约占世界总人口的60%,民族和语言构成复杂。
(4)亚洲开发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又是基督教、佛教和伊斯兰教的发源地,加之黄河流域、印度河流域、两河流域是世界文明的主要发祥地等。
2、非洲名景非洲旅游资源丰富的原因?(1)埃及——世界文明的发祥地(2)撒哈拉以南非洲——黑人故乡(3)热带大陆:最大的热带草原、“天然动物园”、最大的热带沙漠、最长的河流、最长的裂谷带——地球的伤痕(金字塔、狮身人面像、肯尼亚国家公园)3、欧洲旅游景区(1)欧洲是世界上最活跃的旅游区原因①三面环海,深受北大西洋暖流和中纬西风的影响,气候温和湿润,自然风光优美,旅游资源丰富。
②经济发达,海、陆、空交通方便。
(2)欧洲旅游景区的分布①南部:地中海海岸(明媚,理想度假区)②中部:阿尔卑斯山(冬季滑雪运动胜地、夏季避暑休闲好去处)③希腊、意大利最集中(历史旅游资源)④全欧洲(文化旅游资源)⑤法国(近代人文旅游资源丰富)4、美洲和大洋洲旅游景区旅游资源丰富的原因:①独特的地理环境②澳大利亚大陆:古老而进化缓慢的大陆拉丁美洲:三理之最——最大的平原、最大的高原、最长的山脉●澳大利亚大堡礁风景区(1)大堡礁是澳大利亚东岸外一系列珊瑚岛礁的总称,是世界上最大的珊瑚礁。
(2)大堡礁的位置、分布、成因①位置、分布:A.大堡礁位于澳大利亚东北部海岸外。
B.大堡礁海域处于热带的纬度位置,温暖的浅海环境适合珊瑚虫繁衍。
②成因(3)大堡礁丰富的旅游资源A.海底世界 B.热带风光的大陆岛屿和土著部落文化第三章旅游规划一、概述1、发展旅游业的意义(作用):①增加外汇收入;②回笼货币,加速资金周转;③提供就业机会;④加速第三产业发展,改善区域产业结构;⑤促进区域文化交流;⑥有利于社会稳定。
2、作用:科学定位发展目标,合理安排各项建设项目,协调旅游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
提升区域经济素质,保护景观资源,实现旅游区的可持续发展。
3、类型:①旅游发展规划:以行政地域或特定区域为规划对象的旅游产业规划或旅游经济规划。
可分为概念性规划、近期规划、中长期规划等;②旅游开发建设规划:指具体旅游区的开发建设规划,比旅游发展规划更为具体,实践性和可操作性更强。
可分为概念性规划、总体规划、控制性和修建性详细规划等。
4、目标:①确保旅游资源的持续利用;②保护和营造旅游资源的个性;③加强法制建设,提高管理水平。
5、组成要素:⑴旅游活动的6要素:食、住、行、游、购、娱。
⑵旅游规划的组成要素:①旅游吸引物和活动;②住宿设施;③其他服务设施;④交通条件;⑤其他基础设施;⑥社会因素(即:软环境)。
——知道各自包含的要素,区分服务设施和基础设施。
6、规划中一般存在的问题:(1)缺乏对旅游资源的科学分析与评估,未能充分发挥资源优势(2)旅游开发没有形成特色。
旅游区形象不明,游客市场及产品定位不准(3)旅游区空间布局不合理,中心区过多的接待设施不利于景观和生态环境保护。
(4)景区开发建设中,城市化特征过于明显,人工建设痕迹太多,对背景环境破坏严重。
(5)旅游建设项目缺乏科学论证,人造景观重复建设、容雷同,在当地缺乏文化根基。
二、旅游资源评价(一)旅游开发中的环境保护1.旅游开发中对环境的影响(1)旅游对环境的促进作用①保护自然景区和历史古迹②提高环境质量③改善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2)旅游对环境的破坏作用①环境污染(生活废弃物、交通工具尾气、游客乱抛的垃圾)②对动植物资源的破坏③对背景环境的破坏(服务设施建立对背景环境的影响——不和谐)④对文物古迹的破坏(有意——游客不文明行为;无意——呼吸、汗水、践踏)⑤对正常社会秩序的冲击●旅游资源真的是“无烟产业”吗?旅游活动本身,一般情况下造成的环境污染不大,但也有污染的存在;而且游客层次不一,一些游客的不文明行为会对旅游环境造成环境污染。
旅游活动的进行,为满足游客的需求,肯定会有其他产业存在,而如交通业、旅店业等都会对环境造成一定程度的污染2.旅游环境容量①含义:一般认为,旅游环境容量是指对某一旅游开发地域而言无害于其可持续发展的旅游活动量。
旅游环境容量有时也简称旅游容量,或称旅游承载能力。
②合理推算旅游环境容量的意义:旅游环境容量的合理推算是旅游景区规划的科学依据,是旅游景区可持续发展的保证。
③常用表示方法:游客流量(原因:旅游活动量与游客流量直接相关)④分类:旅游环境容量分为旅游极限容量和旅游合理容量。
旅游极限容量是所能容纳的最大旅游活动量,旅游活动量达到旅游极限容量称为饱和。
旅游合理容量也叫旅游最适容量或旅游最佳容量,保证游客满意程度高,旅游环境处于最佳状态。
⑤控制:旅游环境容量的控制可以从控制游客数量与扩大环境承载力两方面进行。
3.旅游环境保护针对旅游开发中的环境问题,采取相应的环境保护措施。
具体措施如下:(1)制订旅游开发中的环境立法和相关政策、法规——旅游环境保护的重要措施。
(2)建设各种环境保护区(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地质公园、文物保护单位等)——解决旅游开发中环境问题的有力举措。
(3)普及旅游环境保护教育——从根本上解决旅游环境问题。
(4)禁止计划、施工中的破坏旅游环境的各种工程:包括对生态环境和文化环境有破坏作用的建筑工程、游乐工程等。
已经建成的这类工程项目,应当予以拆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