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批伤员现场检伤分类流程

合集下载

创伤的现场检伤分类法伤情程度的快速评估方法

创伤的现场检伤分类法伤情程度的快速评估方法

38
续前
评分方法
CRAMS评分法 (5个参数英文 字头的缩写)
儿童创伤记分法
(Pediatric TS)
简称PTS
院前指数法‫٭‬
( Prehospital Index )
简称PHI
年代
1982年 至
1985年
1986年
1986年
作者 选取参数 检验结果
Gormican Clemmer
生命体征 胸腹部伤势 运动语言反应
43
4、PHI法应用举例
例1、一闭合型尺骨骨折患者,收缩 压96mmHg、脉搏96次/分、呼 吸20次/分、神志正常、无胸腹穿 通伤。 PHI评分为:1+0+0+0+0=1分, 故检伤分类判定为轻伤
44
例2、一创伤性脾破裂伤员,收缩压 90mmHg、脉搏126次/分、呼吸 24次/分、神志正常,无腹部穿通 伤。 PHI评分为:1+3+0+0+0=4分, 故检伤分类判定为中度伤
35
附、香港的简易检伤分类及快速救护程序
是 是否步行
第三優先 (綠色)
否 否
是否呼吸
頸動脈

死亡 (黑色) *


呼吸率
< 10, > 29 / 分鐘
第一優先 (紅色)
10-29 / 分鐘 微細血管回流 #
>2 秒 或 (脈搏 >120/分鐘)
<2 秒 或 (脈搏 <120/分鐘)
不理想的清醒程度(VPU)
(神志、面色),“二摸”(脉搏、手足), “三测”(毛细血管充盈度、但暂时不用急于测 量血压),“四量”(评估出血量、尿量)。

大批伤员检伤分类的方法

大批伤员检伤分类的方法

大批伤员检伤分类原则和方法意外伤害、突发事件,造成大批伤员的时候,首先要评估现场情况,注意安全,对伤员所处的状态进行判断,分清伤情、病情的轻重缓急,尽可能地进行现场救护。

现场救护目的是挽救生命,减轻伤残。

在生命得以挽救,伤病情得以防止进一步恶化这一最重要、最基本的前提下,还要注意减少伤残的发生,尽量减轻病痛,对神志清醒者要注意做好心理护理,为日后伤员身心全面康复打下良好基础。

总之,要记住现场救护的原则是:先救命,后治伤。

--迅速判断致命伤;--保持呼吸道通畅;--维持循环稳定;--呼吸心跳骤停立即心肺复苏(CPR)。

无论是在作业场所、家庭或在马路等户外,还是在情况复杂、危险的现场,发现危重伤员时,对伤员的救护要做到:(1)保持镇定,沉着大胆,细心负责,理智科学地判断。

(2)评估现场,确保自身与伤员的安全。

(3)分清轻重缓急,先救命,后治伤,果断实施救护措施。

(4)在可能的情况下,尽量采取措施减轻伤员的痛苦。

(5)充分利用可支配的人力、物力协助救护。

(一) 自救、互救1.紧急呼救当紧急灾害事故发生时,应尽快拨打电话120、110呼叫急救车,或拨打当地担负急救任务医疗部门的电话。

2.先救命后治伤,先重伤后轻伤在事故的抢救工作中不要因忙乱而受到干扰,被轻伤员喊叫所迷惑,使危重伤员落在最后抢出,处在奄奄一息状态,或者已经丧命,故一定要本着先救命后治伤的总原则。

3.先抢后救,抢中有救,尽快脱离事故现场在可能再次发生事故或引发其他事故的现场,如失火可能引起爆炸的现场,应先抢后救,抢中有救,尽快脱离事故现场,以免发生爆炸或有害气体中毒等,确保救护者与伤者的安全。

4.先分类再运送不管伤轻伤重,甚至对大出血、严重撕裂伤、内脏损伤、颅脑损伤伤者,如果未经检伤和任何医疗急救处置就急送医院,后果十分严重。

因此,必须坚持先进行伤情分类,把伤员集中到标志相同的救护区,有的伤员需等待伤势稳定后方能运送。

5.医护人员以救为主,其他人员以抢为主救护人员应各负其责,相互配合,以免延误抢救时机。

群体伤现场检伤分类的方法指引-2016

群体伤现场检伤分类的方法指引-2016

突发公共事件群体伤的现场检伤分类方法——深圳市二次评估法规范性指引(2016版)(依据国际创伤生命支持ITLS第八版指南修订)检伤分类(Triage)是灾害医学的重点和核心手段,是针对突发公共事件开展现场医疗救援的首要环节。

当第一批应急医疗救援人员刚刚抵达事发现场时,如果面对的是3人以上的群体伤病员,第一步救援措施必须是快速地进行检伤分类,将危重伤及重伤员尽快从一批伤亡人群中筛选出来,争取宝贵时机在第一时间拯救,并按照伤情轻重的不同等级顺序转送医院,从而有条不紊地展开现场医疗救援。

一、检伤分类的国标等级和标识按照2006年我国卫生部颁布的“国家突发公共事件医疗卫生救援应急预案”国家标准,现场检伤分类划分为四个等级,伤情识别卡使用统一的颜色标识:死亡:黑色标识危重:红色标识重伤:黄色标识轻伤:蓝色标识二、现场必须遵循的救治顺序第一优先——危重伤(生命体征极不稳定,有亟时的生命危险,预后很差)第二优先——重伤员(生命体征不稳定,有潜在的生命危险,预后较差)延迟处理——轻伤员(生命体征稳定,不会有生命危险,预后良好)最后处理——死亡遗体(严重创伤造成的死亡不可逆转,已丧失抢救价值)三、第一次现场检伤分类——采用模糊定性评估法(10分钟内完成)现场评估完成后,凭借“眼耳口手”徒手定性判断,分为三步对群体快速筛查:1、首先,第一次发口令快速分类出轻伤员(挂蓝色标识):用口令将现场所有的伤病员迅速分成两大群,你先大声命令道:“凡是能自己走动的,请马上走到我的左/右手边!”(选择安全而且不阻挡救援道路的地点),只要能立即执行命令并且自行走动的伤员,原则上都可以分类为轻伤员。

2、接着,第二次发口令筛选危重伤(挂红色标识)甚至死亡(挂黑色标识):仅仅针对原地留下的、不能自行走动甚至已经倒地不起的伤员(毕竟是少数),走到他们中间,再次大声命令道:“凡是能听见我说话的,请马上举手示意并且高声回答”。

如果伤病员没有任何反应,即那些不能举手示意并回答的人,可能就是生命垂危者。

灾害现场救援大批伤员分类的方法

灾害现场救援大批伤员分类的方法

手术的送手术组 ,需抗休克的送抗休克组 ,危重伤
员不宜后送的送人重伤组 ,轻伤送轻伤处置组,不 需进行外科处理的送往后送组 ,等待后送 。
2 3 分 类标 志 .
因此 ,分类人员必须经过专 门的培训 ,并通过模拟 演习,使其全面掌握分类工作应具备 的专业知识和 分类工作的程序与方法。 1 3 2 医德 素质 .. 灾害伤员往往伤情重 ,情 绪急躁且多数无 家 属 ,这就要 求 医务 人 员 要 具 有 高 度 的人 道 主 义 精 神 ,保持热情耐心的服务态度 ,才能完成好任务。
在平时,参加或准备参加灾害医学救援的各级 医疗救治机构,不管其规模大小 ,都应成立相应的 伤员分类组织 ,专门负责伤员的分类工作。分类组 织 由受过分类训练的有经验的医疗技术人员和医疗 管理人员组成 ,人员数量可根据伤员数量和救治任 务而定 , 并分成若干小组 ,其 中 一个 为管 理协调 小组 ,由医疗管理人员组成 ,其 它小组 为分类 小 组 ,每个小组由 1 名医生、1 名护士和数名担架员 组成 ,具体可视情况随时增减。分类组应有急救药
分类护士的工作主要是配合医生检伤和处置危
重伤员 ,具体是检测伤员生命体征 ,协助医生作出 诊断 ,登记伤员信息 ,如伤员的姓名、年龄、初步
诊断 、去 向等 ,并根据诊断为伤员正确佩戴分类标 志。同时做好分类物资 的管理 ,将物 品准备充足 ,
品、急救包 、止血带、粗针头和止血钳等止血、解 除窒息的简单手术器械 ;应配有担架、照明灯、手
分类人员应掌握外科学 、内科学 、传染病学等 医学知识 ,且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 ,能快速准确地
判断伤情。同时还要有敏锐 的观察能力、灵活快速
的反应能 力 、熟 练 的 操作 技 能 和 良好 的协 调 能 力 。

检伤分类——精选推荐

检伤分类——精选推荐

大批外伤现场检伤分类现场检伤、分类的目的是合理利用事件现场有限的医疗救援人力、物力,对大量伤病者进行及时有效的检查、处置,挽救尽可能多的生命,最大限度减轻伤残程度,以及安全、迅速将全部患者转运到有条件进一步治疗的医院。

如果现场伤病员不多,且有充足的医疗救护力量,应对所有伤员同时进行检查、处理。

如现场伤病员太多,又没有足够的医疗救护人力、物力时,必须先对全部伤病员进行快速检伤、分类,确定哪些有生命危险应最先获得救治,哪些可暂不救治,哪些即使立即救治也无法挽回其生命而不得不暂缓救治。

1 现场检伤分类注意事项a 最先到达现场的医护人员应尽快进行检伤、分类 并由具有一定创伤救治经验的高年资医生最后确定检伤结果。

b 检伤人员须时刻关注全体伤病员,而不是仅检查、救治某个危重伤病员,应处理好个体与整体、局部与全局的关系。

c 伤情检查应认真、迅速 方法应简单、易行。

d 现场检伤、分类的主要目的是救命 重点不是受伤种类和机制 而是创伤危及生命的严重程度和致命性合并症。

e 对危重伤病患者需要在不同的时段由初检人员反复检查、记录并对比前后检查结果。

通常在患者完成初检并接受了早期急救处置、脱离危险境地进入“伤员处理站”时应进行复检。

复检对于昏迷、聋哑或小儿伤病员更为需要。

初检应注重发现危及生命的征象 病情相对稳定后的复检可按系统或解剖分区进行检查,复检后还应根据最新获得的病情资料重新分类并相应采取更为恰当的处理方法。

对伤病员进行复检时,还应该将其性别、年龄、一般健康状况及既往疾病等因素考虑在内。

f 检伤时应选择合适的检查方式 尽量减少翻动伤病者的次数 避免造成“二次损伤”(如脊柱损伤后不正确翻身造成医源性脊髓损伤)。

还应注意 检伤不是目的 不必在现场强求彻底完成 如检伤与抢救发生冲突时 应以抢救为先。

g 检伤中应重视检查那些“不声不响”、反应迟钝的伤病患者,因其多为真正的危重患者。

h 双侧对比是检查伤病患者的简单有效方法之一。

突发公共事件群体伤的现场检伤分类方法

突发公共事件群体伤的现场检伤分类方法

突发公共事件群体伤的现场检伤分类方法(依据国际创伤生命支持ITLS第八版指南修订)检伤分类( Triage)是灾害医学的重点和核心手段,是针对突发公共事件开展现场医疗救援的首要环节。

当第一批应急医疗救援人员刚刚抵达事发现场时,如果面对的是3人以上的群体伤病员,第一步救援措施必须是快速地进行检伤分类,将危重伤及重伤员尽快从一批伤亡人群中筛选出来,争取宝贵时机在第一时间拯救,并按照伤情轻重的不同等级顺序转送医院,从而有条不紊地展开现场医疗救援。

一、检伤分类的国标等级和标识按照2006年我国卫生部颁布的“国家突发公共事件医疗卫生救援应急预案”国家标准,现场检伤分类划分为四个等级,伤情识别卡使用统一的颜色标识:死亡:黑色标识危重:红色标识重伤:黄色标识轻伤:绿色标识二、现场必须遵循的救治顺序第一优先——危重伤(生命体征极不稳定,有亟时的生命危险, 预后很差)第二优先——重伤员(生命体征不稳定,有潜在的生命危险,预后较差)延迟处理——轻伤员(生命体征稳定,不会有生命危险,预后良好)最后处理——死亡遗体(严重创伤造成的死亡不可逆转,已丧失抢救价值)三、第一次现场检伤分类——采用模糊定性评估法(10分钟内完成)现场评估完成后,凭借“眼耳口手”徒手定性判断,分为三步对群体快速筛查:1、首先,第一次发口令快速分类出轻伤员(挂绿色标识):用口令将现场所有的伤病员迅速分成两大群,你先大声命令道:“凡是能自己走动的,请马上走到我的左/右手边!”(选择安全而且不阻挡救援道路的地点),只要能立即执行命令并且自行走动的伤员,原则上都可以分类为轻伤员。

2、接着,第二次发口令筛选危重伤(挂红色标识)甚至死亡(挂黑色标识):仅仅针对原地留下的、不能自行走动甚至已经倒地不起的伤员(毕竟是少数),走到他们中间,再次大声命令道:“凡是能听见我说话的,请马上举手示意并且高声回答”。

如果伤病员没有任何反应,即那些不能举手示意并回答的人,可能就是生命垂危者。

院前急救时的检伤分类——现场检伤分类程序

院前急救时的检伤分类——现场检伤分类程序

院前急救时的检伤分类——现场检伤分类程序(总2页)-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CAL-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请直接删除院前急救时的检伤分类——现场检伤分类程序北京急救中心冯庚设计和制定现场伤情评估程序预案十分必要,科学的伤情评估程序能够帮助急救人员在复杂的现场条件下有条不紊地工作,迅速对患者的情况做出甄别。

目前国际上有不少适合院前伤情评估程序,如START(Simple Triage And Rapid Treatment)检伤分类法、SAVE(Secondary Assessment of Victim Endpoint)分类法、加拿大的Careflight分类法、英国的Triage Sieve and Sort分类法等,此外还有适用于儿童的JumpSTART法【1】等。

但上述方法似乎都有不十分尽如人意的地方【2】【3】,因此需要我们进一步研究和探讨,制定更加科学、实用的检伤分类程序。

本文仅介绍两种分类程序:⒈START检伤分类程序 START检伤分类的名称取自其英文的头一个字母,其含义是简单评估和迅速提供治疗,该法为较常用的初级检伤分类程序,根据伤员呼吸次数、有无脉搏、意识情况(能否听从指令等)将其分为三类,然后分别给予紧急治疗及后送、延迟治疗及后送以及期待治疗及后送的对应措施,其基本步骤如下:框图A. START检伤分类程序⒉八步检伤分类程序该法由本文作者在 CESIRA检伤分类程序的基础上改良而来,因此亦称为改良CESIRA分类法。

该分类法原是CESIRA分类法是意大利灾难医学会制定的检伤流程,其原名称取自意大利文,CESIRA的英文含义是Consciousness(意识), External Profuse bleeding(严重外出血),Shock(休克), Insufficiency of Respiration(呼吸障碍), Rupture of bones(骨折)及Another Pathology(其他情况)。

大型事故现场检伤分类技术

大型事故现场检伤分类技术

事故等级 一般事故 较大事故
重大事故
伤亡人数
死亡1至2人,重伤1至9人 死亡3至9人,重伤10至49

死亡10至29人,重伤50至 99人
责任处理 上报市级,县级处理 上报省级,市级处理
上报国务院,省级处理
特大事故
死亡30人以上,重伤100 人以上
上报国务院,国务院处理
❖现场登记和统计的重要性
❖准确计算伤亡人数。 ❖准确了解伤情程度(轻、重伤员数)。 ❖准确掌握伤员后送去向与分流人数。 ❖及时、有效地组织调度医疗增援力量。 ❖及时、准确地向上级部门汇报伤情。
大型事故现场检伤 分类技术
当一场重大灾害事故发生时,同时会造成 现场成百上千甚至更多人的伤亡
而此时,医疗救援力量往往是十分有限的、 尤其在事发初期只有几个医生护士
那么,面对这么多的伤员, ——你先救谁呢? 请问:你先救谁呢? 先救谁呢?先救谁呢?
A:谁在你面前就先救谁?! B:刚好逮着谁就先救谁?! C:谁大声呻吟会叫喊就先救谁? ! D:谁流血多就先就谁?! E:先救你朋友?! F:先救你前男(女)友?! G:先救不会说话的人?!
• 孕妇、老人、婴儿等特殊人群可以给予升级处理,宁重勿轻。
如果现场病人不多1~2个,可以按照 DR.ABCDE的七大步骤来检查:
Danger
现场环境
Response 意识
Airway
气道
Breathing 自主呼吸
Circulation 循环
D
原则: ▲首次评估:定性检伤(十分钟内完成)
最需紧急处理的伤员;最需紧急处理的伤情。 ▲二次评估:定量检伤(1小时内完成)
所有的伤员;所有的伤情。
• 按照2006年我国卫生部颁布的“国家突发公共事件医疗卫生 救援应急预案”国家标准,现场检伤分类划分为四个等级,伤 情识别卡使用统一的颜色标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通气处通气第三优先处理:
●开放静脉通道●妥善保存其●胸腔穿刺减压●根据现场条
●止血包扎固定所有物品以备●开放静脉通道件进行简单对症处
生命体征或伤情后期查验●止血包扎固定理
稳定后次优先转送由殡葬车运送伤情稳定后优先由稍延迟转送
医院
救护车转送可以用普通车辆转
禁止不处理就转送送
将伤员送到合适的医
转送注意事项:
大批伤员现场检伤分类流程
●判断环境安全
●核、化、生、不明气体泄露事件等做好个人防护
快速判断伤情,分类处理
轻伤员(绿色标记牌)致命伤(死亡,黑色重伤员(黄色标记
危重伤员(红色标记牌)
清醒、可以步行标志牌)严重头部伤牌)
无严重创伤致命性损伤大出血
非窒息性胸腔创伤
一般软组织挫伤呼吸、心跳已停止昏迷
长骨闭合性骨折
院●连续监护和抢救
●有条件可以进一步了解伤者的情况,如:
过去病史、过敏史、用药史、最近的进食时间和详细的受伤经过等
●与收治医院联系,向医院通报的内容包括:
简要伤情和处理、医现场抢救原则:
院需要作什么准备、预计何时到达
先救命后治病
●送达收治医院后,在急诊科进行交接班
先重后轻
●收治医院开放“绿色通道”
先急后缓
轻度烧烫伤头、胸、腹严重休克
小面积(30%一下)
外伤或休克的头
内脏损伤
大面积(超过30%)颅和软组织损伤
烧伤
呼吸道烧伤
窒息性气胸
颈、上颁和面部损伤
严重烟雾吸入(窒息)
次优先处理:
现场处理:
第一优先处理:
将伤员送到
●开放气道、人工●停放在临时停尸●开放气道、人工合适的医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