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2宏观经济学第13章

的加权平均数。距现在越近,权数越大。
YP Yt (1 )Yt 1
c YP ()Yt [ (1 )]Yt 1
永久收入的意义: 从短期来看收入变量可能会发生较
大的变化,但从长远来看,收入变量是稳定的。
33
讨论:
消费的主要影响因素是收入。当期消费不仅与当期收入有 关,还取决于永久的收入、收入期望; 消费者受消费习惯的支配; 一次性的暂时收入变化、税收变化引起的消费变化不大, 其边际消费倾向很小;
s MPS y
ds MPS dy
s c 平均储蓄倾向(APS): APS 1 y y
线性储蓄函数: s y c (1 ) y
23
储蓄曲线及消费与收入平衡点
s
APS < MPS B 储蓄曲线
(MPS递增)
O
消费支出与 收入相等
y
24
三、消费函数与储蓄函数的关系
三、投资等于储蓄
在均衡条件下,计划支出等于计划消费加 计划投资;同时,生产创造的收入等于计划消费
加计划储蓄。
经济均衡的条件: E = y
也可以表示为:
i=s
注意:均衡条件不同于国民收入核算中发
生的实际投资等于实际储蓄。
14
§13-2 凯恩斯的消费理论
思路:均衡产出是指与总需求相一致的产出。
分析均衡产出的决定,就需要分析总需求的各个组
永久性收入、永久性税收变动的边际消费倾向很大;
人口结构、社会保障制度、税收制度等因素对“消费—收 入”关系影响较大。
34
影响消费的其他因素
利率
返回
当利率提高时,有两方面的效果:(1) 增加储蓄,增加将来的消费(替代效应);(2) 认为将来的利息收入增加,增加当前的消费 (收入效应)。
高鸿业版《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第十三章:简单国民收入决定.

用E代表支出,用Y代表收入。若支出<收入(需求<供给),则企业非意 愿存货投资IU>0 企业就要削减生产,若支出>收入(需求>供给),则企 业非意愿存货投资IU<0 企业就要扩大生产
E
直线上任意一点均为E=y
E
150
Y=c+s E=c+i
收入=100 100
利率变动对储蓄会产生替代效应与收入效应。得率引起的用 未来消费代替现期消费称为替代效应,利率引起的未来收入 的增加称为收入效应。
2、价格水平
这里指的是整体价格水平对消费的影响,而不是指个别商品 价格对消费的影响。如果消费者只注意到货币收入增加,而 忽弱了物价的上升,则会误以为实际收入增加,从而平均消 费倾向也会上升,这种现象称之为消费者的“货币幻觉” (Monetary illusion)。
5、流动资产
随着一个家庭拥有流动资产的增加,它增加流动资产的迫切 性递减,这样,拥有流动资产多的家庭其消费倾向要高于拥 有流动资产少的家庭。
6、减税政策
R·巴罗认为减税对消费并没有影响,因为减税并不会影响持 久收入,也就不会影响消费,人们只是把减税引起的收入增 加储蓄起来以支付以后的增税,只是增加了储蓄。但实证研 究表明:人们一般不重视未来增税,认为那是以后几代人的 事。
第十三章 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和掌握简单的国民收入决定的
基本概念、基本原理,为了解和掌握整个宏观经济学 的核心理论——国民收入决定论打下基础。 重点与难点 均衡产出、消费函数与国民收入、乘数理论
宏观经济学的内容体系 国民收入水平的决定分析 凯恩斯主义的全部理论涉及四个市场:产品、货币、
第十三章 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第十三章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一、单项选择题1.在两部门模型中,如果边际消费倾向值为0.8,那么投资乘数值为()。
A.1.6B.2.5C.5D.42.根据生命周期的消费理论,退休期人们的生活水平()。
A.下降B. 提高C. 不变D. 不确定3.根据托宾的"q"理论,如果q值大于1,则( )。
A.新建企业合适B.购买旧企业C.两者都一样D.无法确定4.如果边际消费倾向为0.8,那么增加100亿美元投资将导致国民收入增加( )亿美元。
A.100B.200C.500D.8005.下面哪一种情况可能使国民收入增加最多?()。
A. 政府增加基础设施技入100亿美元B. 政府增加转移支付100亿美元C. 政府减少个人所得税100亿美元D. 在税率为33 %的情况下,政府增加购买和税收各100亿美元6.消费函数的斜率取决于( )。
A.边际消费倾向B.与可支配收入无关的消费的总量C.平均消费倾向D.由于收入变化而引起的技资总量7.市场的利率提高,银行的准备金会()。
A.增加B.减少C.不变D.以上情况都有可能8. 已知某国的资本品存量在年初为10000亿美元,它在本年度生产了2500亿美元的资本品,资本消耗折旧是2000亿美元,则该国在本年度的总投资和净投资分别是()。
A.2500亿美元和500亿美元B.12500亿美元和10500亿美元C.2500亿美元和2000亿美元D.7500亿美元和8000亿美元9.如果个人收入为570元,个人所得税为90元,个人消费为430元,个人储蓄为40元,利息支付为10元,则个人可支配收入为()。
A. 560元B. 480元C.470元D. 430元10.根据凯恩斯消费理论,随着收入增加( )。
A.消费增加、储蓄下降B.消费下降、储蓄增加C.消费增加、储蓄增加D.消费下降、储蓄下降11.根据相对收入假说,若某年收入下降,则该年APC()。
A.提高B.下降C.不变D.不确定12.如果边际储蓄倾向为0.3,投资支出增加60亿元,可以预期,这将使得均衡GDP增加( )亿元。
第13章 国民收入决定理论[1]收入-支出
![第13章 国民收入决定理论[1]收入-支出](https://img.taocdn.com/s3/m/1acbc47ca26925c52cc5bf70.png)
45
。
0
Y2 Y0
Y1
Y
“节约悖论” [Paradox of Thrift]
二、储蓄对国民收入的决定
∵ I=S =Y-C S=-a+(1-b)Y
∴ I= -a+(1-b)Y I+a= (1-b)Y
a+I Y= 1-b
• 举例: • 若C=1000+0.8Y,则S=-1000+ (1-0.8)Y,I=600,求均衡收入 Y
宏观经济学关心社会总消费函数 社会总消费函数并非家庭消费函数的简 单相加,但形状类似
五、消费理论的发展
• ①绝对收入假说——凯恩斯 • ②相对收入假说——杜森贝利 示范效应/棘轮效应 • ③永久收入假说——弗里德曼
• ④生命周期假说——莫迪利安尼
一、消费对国民收入的决定
• 假定投资为(自发投资)固定的 量,不随国民收入的变化而变化。
• 在实现均衡时I=S=600
S S =-a + (1-b) Y
I>S I<S
E
I
0 -a
I
(自发投资)
Y0
Y
三、乘数理论
• 举例:
• C=1000+0.8Y,自发投资由600增 至700时,求均衡收入的变动?
• 乘数[Multiplier] • ——自发总需求增加所引起国民收入 增加的倍数。 • 投资乘数—由投资需求增加所引起的 国民收入增加的倍数K=△Y/△I • 为什么投资增加100,国民收入会5倍 地增加呢?
消费曲线
边际消费倾向递减
增大
C=C(Y)
E
●
。 45
0
10000
Y
• 3、线性消费函数 • C=a + bY [a>0, 1>b>0] • 若消费函数为线性,b为常数。
西方经济学第十三章 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1、诠释:c=α+βy,α——自发消费,不依 存收入变动而变动的消费,纵轴截距;β— MPC,直线斜率;βy—引致消费,依存收入 变动而变动
2、新解APC与MPC
APC=c/y=(α+βy)/y=α/y+β=α/y+MPC
(1)APC>MPC (2) α/y→0,所以APC→MPC
.
c
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莫迪里亚尼在20世纪 50年代和60年代早期与其他几位经济学家发 表了一系列有关生命周期消费理论的论文。 1986年他在诺贝尔经济学奖颁奖大会上的演 讲《生命周期、个人节俭与国民财富》综述 了生命周期消费理论对经济学的贡献。 生命周期消费理论的重要贡献:它发现家庭 的收入变化在一个人的生命周期内是有规律 可循的。因此,一个人的储蓄状态取决于他 所处的生命周期的具体阶段。
杜森贝所指出的消费行为之间互相影响作用所引 起的高收入集团对低收入集团在消费方面的示范 效应极为重要,可用以说明工业化发达国家特别 是美国高消费所形成的示范作用,也可用以解释 某些发展中国家"超前消费"或"消费早熟"的形成。
他所提示的习惯效应对于解释消费的稳定性有一 定作用,但有些经济学家对消费的不对称性的解 释表示怀疑,提出短期中习惯效应不很明显,故 使短期消费中也有波动。 弗里德曼则认为相对收入理论缺乏充分有力 的经验研究,实际上只是持久收入理论的一种特 例。
一般来说,消费习惯形成之后有不可 逆性,即易于向上调整,而难于向下 调整。尤其是在短期内消费是不可逆 的,其习惯效应较大。这种习惯效应, 使消费取决于相对收入,即相对于自 己过去的高峰收入。对于这种习惯效 应有人称其为棘轮作用或制轮作用。
1、消费取决于相对收入水平:相对于其他人的收 入水平和相对于本人历史上最高的收入水平。
高鸿业第13章_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其中最重要的是居民个人或家庭的收入
水平。因此,宏观经济学假定消费与人们
的收入水平存在着稳定的函数关系。
2019/11/26
9
消费函数公式
以c代表消费,以y代表收入: c = c(y) (满足条件dc / dy > 0)
如果是简单的线性函数,则为: c = a + by(1 > b > 0)
APC 1.01 1.00 0.99 0.97 0.94 0.92 0.89
32
用图描述消费函数和储蓄函数的关系
2019/11/26
33
四、居民消费函数与社会消费函数
一般来说,社会消费函数并非是居民消费函数的简单加总, 但是基本相似。除了存在很多限制条件:
2019/11/26
19
二、储蓄
1、储蓄:一个国家或地区一定时期内居民个人或家庭 收入中未用于消费的部分。
2、储蓄函数:指储蓄与决定储蓄的各种因素之间的依 存关系。
影响储蓄的因素很多,如收入水平、财富分配状况、 消费习惯、社会保障体系的结构、利率水平等等,但 其中最重要的无疑是居民个人或家庭的收入水平。
29
三、消费函数和储蓄函数的关系
1、对收入来说,储蓄函数与消费函数为互补函数, 即:y = c + s,
2、如果在该式两边同除Y有 y/y = c/y + s/y,
即: APC + APS = 1
或1 - APC = APS,1 - APS = APC
2019/11/26
30
MPS与MPC
数、乘数、两部门经济中的均衡产出决定模型、三部 门经济中的均衡产出决定模型和四部门经济中的均衡 产出决定模型。
2019/11/26
第13章 国民收入决定理论[1]--收入-支出模型
![第13章 国民收入决定理论[1]--收入-支出模型](https://img.taocdn.com/s3/m/39a2ad49c850ad02de804103.png)
S
60
E
i
0
-100
500
800
y
图12-8 储蓄曲线和投资曲线相交决定均衡收入
乘数原理
蜜蜂的寓言:从前有一群蜜蜂过着挥霍、奢华的生活, 蜜蜂的寓言:从前有一群蜜蜂过着挥霍、奢华的生活, 整个蜂群兴旺发达,百业昌盛。后来, 整个蜂群兴旺发达,百业昌盛。后来,它们改变了原 有的生活习惯,崇尚节俭朴素,结果社会凋蔽, 有的生活习惯,崇尚节俭朴素,结果社会凋蔽,经济 衰落,终于被敌手打败而逃散。——需求的重要性 需求的重要性。 衰落,终于被敌手打败而逃散。——需求的重要性。 乘数的定义: 乘数的定义:国民收入增加量与引起这种增加量的自发 总需求增加量之间的比率 比率。 总需求增加量之间的比率。 理解乘数理论应注意: 理解乘数理论应注意: 社会上的各种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 前 提:社会上的各种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 双重性:若自发总需求减少时, 双重性:若自发总需求减少时,由于乘数作用所引 起的国民收入的减少也要大于最初自发总需求的减少。 起的国民收入的减少也要大于最初自发总需求的减少。
Hypothesis] [Absolute Income Hypothesis] Hypothesis] [Relative Income Hypothesis] Hypothesis] [Life Cycle Hypothesis]
莫迪里安尼的生命周期假说 弗里德曼的持久收入假说
Hypothesis] [Permanent Income Hypothesis]
c
CL
0
y
生命周期理论( 生命周期理论(F. Modigliani)
YL×WL=C×NL=C×WL+C×(NL-WL) × × × × -
大学宏观期末复习资料第13章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答案

第十三章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答案一、名词解释1、储蓄——居民个人可支配收入中用于消费之外剩余的部分。
广义的储蓄还包括政府收入与支出的差额,即政府储蓄以及进口与出口的差额即国外储蓄。
2、储蓄-投资恒等式——基于国民收入核算的角度,反映经济活动事后的储蓄与投资之间的恒等关系。
这种恒等关系不是针对某一个人、厂商或部门而言的,而是指整个经济中存在着储蓄-投资的恒等关系。
在两部门经济中为I=S,在三部门经济中为I=S+(T-G),在四部门经济中为I=S+(T-G)+(M-X)。
3、边际消费倾向——指收入增加1单位时消费支出增加的数量,用MPC表示。
4、边际消费倾向递减——在一般情况下,当人们收入增加时,消费也会增加,但是消费增加不若收入增加的多。
5、平均消费倾向——指人们的消费支出占可支配收入的比重,用APC表示。
6、消费函数——表示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消费支出与国民收入之间关系的方程式。
7、投资乘数——指收入的变化量与带来该收入变化的投资变化量之间的比率,即K I=△Y/△I。
8、政府支出乘数——指收入的变化量与带来该收入变化的政府购买支出变化量之间的比率,即K G=△Y/△G。
9、税收乘数——指收入的变化量与带来该收入变化的税收变化量之间的比率,即K T=△Y/△T。
10、平衡预算乘数——指政府税收收入和购买支出同时以相同数量增加或者减少时,国民收入变化量与政府收支变化量之间的比率。
11、对外贸易乘数——指增加一单位的出口会引起国民收入变动的倍数。
12、节俭的悖论——指对于单个家庭是美德的节俭对宏观经济发展可能有着不利的影响。
13、乘数——指收入的变化带来这种变化支出的初始变化之间的比率。
用公式表示为K=△Y/△J,式中,△Y是国民收入的变化,△J是支出的变化。
乘数作用可通过初始支出后的消费的收入变化来说明。
14、充分就业——是指在一定的货币工资水平下所愿意工作的人都可以得到就业的一种经济状况。
充分就业是凯恩斯在《通论》中提出的范畴,凯恩斯认为,充分就业是由有效需求决定的,如果有效需求不足,从而造成非自愿性失业,社会就不能实现充分就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9/28
33
二、乘数的作用机制
• (本例中,为什么自发投资增加100亿元,均衡收入会增加5倍呢 ?)
• 1、增加的100亿元投资用于购买投资品(属于最终产品)时,实 际是用于购买生产投资品所需要的生产要素,因此,该100亿元 就以工资、利息、利润等形式流入到生产要素所有者(消费者) 手中,造成国民收入的第一次增加100亿元;
c=c(y) y
• 1、消费曲线上任一点的斜率,即为 该点对应的MPC;
• 2、消费曲线上任一点与原点连线的 斜率,为该点对应的APC;
• 3、随着消费曲线向右延伸,曲线上 各点的斜率越来越小,曲线上各点 与原点连线的斜率也越来越小,说 明MPC、APC递减,但是APC始终 大于MPC;
• 4、由于消费增量只是收入增量的一 部分,0<MPC <1;但是APC有可 能大于、等于、或小于1。
2020/9/28
24
第三节 关于消费函数的其他理论
• 2、生命周期消费理论。强调在整个生命周期内计划生活消费,使消费最 优配置。
• 3、永久收入的消费理论。永久收入YP=aY+(1-a)Y-1,其中 ,a为权数 。
• 当前消费C=BYP,此时,边际消费倾向为Ba。
2020/9/28
25
第四节 两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的决定及变动
1、均衡产出(概念及条件) 2、凯恩斯的消费理论(消费函数、储蓄函数) 3、两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的决定及变动 4、乘数理论 5、三部门经济的收入决定及乘数 6、三部门经济中的各种乘数 7、四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的决定
2020/9/28
2
第一节 均衡产出
• 一、简单的经济关系 • 二、均衡产出的概念 • 三、均衡产出的条件
结论:投资增加了100亿元,由此带来的均衡国民收
入增加了500亿元,收入的增及时投资增加的5倍。 可见,当总投资增加时,收入的增量是投资增量的 数倍。同理,当自发消费增加时,也能带来收入的 增加,且收入的增量是自发消费增量的数倍。
2020/9/28
32
乘数的概念
1、当自发总需求增加时,收入的增量将 是自发总需求增量的数倍。
增加一单位收入中用于增加消费部分的比率, 公式为:
MPC C MPC dC
Y
dY
• 3、平均消费倾向(APC :Average Propensity to Consume)
任一收入水平上消费支出在收入中的比率,公
式为:
C
APC
2020/9/28
Y
13
消费函数/消费倾向
4、消费曲线 c
450
2020/9/28
• 2 、 APC 和 MPC 都 随 收 入 的 增 加 而 递 减 , 但
APC>MPC; 而 APS 和 MPS 都 随 收 入 的 增 加 而 递 增 , 但APS<MPS(参阅教材439页图)
• 3、根据C + S = y,在等式两边同时除以y,则有
APC + APS = 1或1 - APC = APS,1 - APS = APC 与上同理,有ΔY = ΔC + ΔS;如果在两边同除ΔY,则有
减少。
2020/9/28
5
均衡产出的表示
• 用y表示均衡产出,用c、I分别表示消费需求和投资 需求,则有
y=c+i 注意:1、式中,y、c、I都用小写,分别代表剔除了价格变动的实际产出、实
际消费和实际投资; 2、另外,c和I分别代表居民和企业实际想要的消费和投资,而非国民收
入构成公式中的实际发生的消费和投资。如:
蓄,以y代表收入,则上述关系可以用公式表示为:
• s=s(y)=y-c(y) (满足条件ds / dy > 0)
2020/9/28
17
边际储蓄倾向
• 2、边际储蓄倾向MPS(Marginal
Propensity to Save):增加一单位收入中储蓄增 加的比率
几何含义:储蓄曲线上任一点的斜率
数M学P表S达 式S;
: MPC + MPS = 1或1 - MPC = MPS,1 - MPS = MPC
2020/9/28
22
四、家庭消费函数和社会消费函数
• 以上得出的是家庭的消费函数和储蓄函数,而宏观经济学关 心的是整个社会的消费函数,因此有必要从家庭消费函数过 渡到社会消费函数,西方经济学家认为,社会消费函数并不 是家庭消费函数的简单加总。在由家庭消费函数过渡到社会 消费时,必须考虑到一系列限制条件:
14
线性消费函数
• c=α +βy
式中,α为必不可少的自发消费部分,它是居 民个人或家庭的消费中有一个相对稳定的部分 ,其变化不受收入水平的影响, β为边际消费 倾向,短期为一常数, βy为收入引致的消费。 消费为自发消费与引致消费之和。
此时,APC=c/y= α/y+ β,由于α、y都是正数, 因此APC>MPC。如图示
• 2、社会的边际消费倾向为0.8,第一次增加的100亿元中就有 100*0.8=80亿元用于消费,即用于购买消费品(最终产品),这 80亿元又以工资、利润、利息等形式流入到生产消费品的生产要 素所有者的手中,使收入第二增加80亿元;
• 3、同理,这些消费品生产者会把80亿元收入中的0.8倍即64亿元 用于消费,是社会的收入增加64亿元,……
2020/9/28
11
消费函数/消费倾向
1、 凯恩斯认为,在众多影响消费的因素中,具 有决定意义的是家庭收入。存在一条基本心理 规律:随着收入的增加,消费也会增加,但消 费的增加不及收入增加的多。消费与收入的这 种依存关系称为消费函数:c=c来自y)2020/9/28
12
消费函数/消费倾向
• 2、边际消费倾向(MPC :Marginal Propensity to Consume)
注意:上述等式中的i、s分别是计划投资和计划储蓄,表示
经济达到均衡的条件;而国民收入核算中的i=s,指的是实际 发生的投资(计划投资+非计划投资)始终等于储蓄。
2020/9/28
9
第二节 凯恩斯的消费理论
• 一、消费函数 • 二、储蓄函数 • 三、消费函数与储蓄函数之间的关系 • 四、家庭消费函数与社会消费函数
第13章 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 本章主要内容:
1、均衡产出(概念及条件)
2、凯恩斯的消费理论
3、其它关于消费函数的理论*
4、两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的决定及变动
5、简单收入决定的动态模型*
6、乘数理论
7、三部门经济的收入决定
8、三部门经济中的各种乘数
9、四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的决定
2020/9/28
1
本章重点和难点 :
Y
MPS d S dY
2020/9/28
18
平均储蓄倾向
• 平均储蓄倾向MPS( Average Propensity to
Save): 任一收入水平上的储蓄在收入中所占的 比率。
• 几何含义:储蓄曲线上任一点与原点连线的
斜率。
• 数学表达式:
APSS 1C YY
2020/9/28
19
储蓄函数/储蓄倾向
• 一、使用消费函数决定收入 • 二、使用储蓄函数决定收入
2020/9/28
26
一、使用消费函数决定收入
1、假设条件:净投资是一个固定的量,不随利
率的变动而变动。
2、y=c+i
c=α +βy
y = (α+i)/(1- β)
i=i
2020/9/28
27
消费加投资曲线与450线决定国民收入
E=c+i
储蓄曲线 s
450
2020/9/28
s=s(y)
• 1、储蓄曲线上任一点的斜率,即为 该点对应的MPS;
• 2、储蓄曲线上任一点与原点连线的 斜率,为该点对应的APS;
• 3、随着储蓄曲线向右延伸,曲线上 各点的斜率越来越大,曲线上各点 与原点连线的斜率也越来越大,说 明MPS、APS递增,但是APS始终 小于MPS;
2020/9/28
34
乘数的作用机制
• 上述过程用数学式表达为:
100+100*0.8+100*0.8*0.8+……+100*0.8n-1 =100(1+0.8+0.82+ …… +0.8n-1) =100*1/(1-0.8) =500 用k表示投资乘数,则k = Δy/ Δi=5。推广开来, 可得k=1/(1-β)。( β 为边际消费倾向)
一、乘数的概念 一个例子:
设消费函数c=1000+0.8y,若自发投资I由 600亿元变化到700亿元。请问,均衡的 国名收入将变化多少?
2020/9/28
31
乘数的概念
根据上一节的有关内容,可以求得
y1=(α+i1) /(1-β)=(1000+600)/(1-0.8)=8000 y2=(α+i2) /(1-β)=(1000+700)/(1-0.8)=8500 Δy=y2-y1=500
100
E=y AD
E= 100
45° 100
国民收入 y
总需求决定均衡的国民收入
2020/9/28
7
E
B
E > y; IU <0
E=y
E < y; IU > 0
45° 总需求决定均y 衡0 的国民收入
2020/9/28
AD0
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