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鸟的天堂什么意思
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阅读理解及答案(全面)

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阅读理解及答案(全面)一、课外阅读,完成练习。
我们跟着月亮走吧那年我 12 岁。
那是家里很不顺的一年,处处弥漫着哀伤的味道。
祖父去世、父亲受伤、哥哥因偷铁被抓要交罚款……这些事情几乎是一起涌过来的,母亲像一个太极高手,四两拨千斤,硬生生用她的柔弱之躯扛起了这一切。
母亲把亲成朋友甚至邻居家蹚了个遍,总算凑够了钱交了罚金。
毕竟偷盗数额较小,派出所一通教育之后,就把哥哥放了回来。
母亲并没有立即打骂,只是让他跪在院子里思过。
哥哥双膝跪着,心却直挺着,倔强地吸着嘴不肯服软:我去偷东西,不也是寻思着给弟弟妹妹们买点儿好吃的吗?“就是饿死,也不能白拿别人东西,何况是偷!”母亲终于爆发,气得脸色惨白如月,“人要清清白白,你就在这月亮地里好好反省反省吧。
”那晚的月光白油漆一样泼在哥哥身上,像母亲的目光,一遍遍地洗刷着哥哥身上的污浊之气。
几天后的一个夜晚,要去医院给父亲送吃的,很远的路,我和母亲走走停停。
歇脚的当口儿,我看见母亲对着夜空轻叹了一口气,仿佛是对上苍许着愿望,又仿佛是在向无边的黑夜倾诉着憋闷和委屈,眼角似乎有亮晶晶的东西在闪,可是她坚忍着不让泪水落下。
乌云一层一层压过来,有些让人室息。
忽然间,天上的乌云裂开一个缝隙,月亮像获得自由的鸟儿,嗖一下窜出来!一缕一缕的月光像一把把利剑,霎时间割开夜妖的黑色袍子。
母亲终于露出一丝笑容。
黑蘑菇总有散开的时候。
并催促我说,快,咱就一直跟着月亮走。
人生是由各种烦恼的碎片组合而成的,每个人的一生都是不断拼接的过程。
人生中那些艰难之事,于我早已不再新鲜。
每每历经苦之风暴来袭,我都不会选择躲闪,而是勇敢地扎进去。
我记住了母亲的那句话,也相信乌云总有散开的时候,月亮出现,一切就都有了转机和希望。
跟着月亮走吧。
1.文章写了哪几件事?请简要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在短文中画出一个比喻句,并简单写一写它的妙处。
鸟的天堂课文批注

五上语文23《鸟的天堂》课文批注
1. 本文主题:本文记叙了作者巴金与朋友们两次经过“鸟的天堂”时所看到的美丽景色,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2. 写作手法:作者运用了大量的描写和比喻,使文章生动形象。
例如,在描写傍晚的大榕树时,作者形容它像一片森林,让人仿佛身临其境。
在描写早晨的群鸟活动时,作者用比喻描绘出一幅热闹的景象,让人感受到鸟儿的生机和活力。
3. 重点句子:文章中有很多精彩的句子,例如,“榕树的树冠非常大,从近处看,枝藤交错,犹如一片森林;从远处看,如浮在水面的绿岛。
”这句话不仅描绘出了榕树的外貌特征,也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
4. 情感表达:通过本文的描写,作者表达了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读者可以感受到作者对自然环境的向往和对生命的尊重。
5. 文章结构:本文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描写傍晚的大榕树,第二部分描写早晨的群鸟活动。
虽然两部分内容不同,但都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6. 写作目的:本文旨在让读者感受到大自然的美丽和神奇,同时激发读者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和对生命的尊重。
7. 个人观点:我认为本文是一篇非常优秀的散文,通过作者的描写和比喻,我们可以感受到大自然的美丽和神奇。
同时,我也认为我们应该更加关注自然环境,保护我们的地球家园。
西师版语文六年级上册课内阅读练习及答案

西师版语文六年级上册课内阅读练习及答案西师版11册课内阅读练习(1--8单元)一单元1.北京的色彩课文主题:课文先用“壮丽而辉煌”五个字写总体感受,然后从层林尽染的秋林和风格各异的建筑两方面,以细腻的刻画,展现了北京的自然风光与人文景观的和谐统一。
表达了作者对北京的热爱和赞美。
第一句是总写句,概括了秋天的树叶带给作者的感受,作者用了“征服”一词。
征服:本义指用强力使别的国家、民族或自然屈服,在这里指北京的树叶令作者感到心旷神怡。
第2、3、4句具体地描写了在从机场进入市区的路上,作者欣赏到“绿色”时“又惊又喜”的感觉。
作者“惊”的是居然在绿色中又呈现出“千百种奇妙的色彩”;作者“喜”的是北京的色彩虽纷繁但又十分“和谐”。
1、前后照应的句子:课文开头句:我像一片云,从四季常青的东海之滨飘到了北京城。
课文结尾句:我是一片云送彩色的北京又漂回绿色的东海之滨。
答:文中一个“飘”字写出了北京之行的愉悦与兴奋。
2、秋风一吹,蝴蝶纷纷扬扬飘落地上,待细细一看,却又变成像用黄绢裱制的小扇面,宽边上,还留着一条未曾退尽的绿镶边呢!纷纷扬扬表现了树叶的轻盈。
黄绢表现了树叶表面的细腻光滑。
这句话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树叶在空中飞舞的曼妙。
金黄、橘红,曙红,猩红,赭石……省略号表示了北京的树叶的颜色丰富多彩。
课后题:(1)“紧贴”“不断”“寻找”表达了“我”想看到北京色彩的急迫心情。
(2)“毫不犹豫”表现了我为首都北京丰富的色彩感到骄傲自豪。
2.我的百草园1.我的百草园围绕一个乐字写了百草园的乐景、乐闻、乐事。
作者在这里看到了菜畦、石井栏、皂荚树、桑葚;还看到了黄蜂伏在菜花上,叫天子窜上云霄……听到了鸣蝉长吟,游吟低唱,蟋蟀弹琴;还可以拔何首乌,摘覆盆子,冬天更可以拍雪人、塑罗汉、捕鸟。
真是乐趣无穷!2.扫开一块雪露出地面,用一根短棒支起一面大的组筛来,下面撒些秕谷,棒上系一条长绳,人远远地牵着,看鸟雀下来着实,走到组筛底下的时候,讲绳子一拉,便罩住了。
《鸟的天堂》课文解析

《鸟的天堂》课文解析《鸟的天堂》课文解析《鸟的天堂》是著名作家巴金先生的作品,选作课文时有改动。
作者记叙了他和朋友两次经过“鸟的天堂”的所见所闻,具体描写了傍晚静态的大榕树和第二天早晨群鸟活动的景象。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鸟的天堂》课文解析,欢迎阅读参考。
《鸟的天堂》课文原文:我们在陈的小学校里吃了晚饭。
热气已经退了。
太阳落下了山坡,只留下一段灿烂的红霞在天边,在山头,在树梢。
“我们划船去!”陈提议说。
我们正站在学校门前池子旁边看山景。
“好,”别的朋友高兴地接口说。
我们走过一段石子路,很快地就到了珠江边。
那里有—个茅草搭的水阁。
穿过水阁,在河边两棵大树下我们找到了几只小船。
我们陆续跳在一只船上。
一个朋友解开绳子,拿起竹竿一拨,船缓缓地动了,向河中间流去。
三个朋友划着船,我和叶坐在船中望四周的景致。
远远地一座塔耸立在山坡上,许多绿树拥抱着它。
在这附近很少有那样的塔,那里就是朋友叶的家乡。
河面很宽,白茫茫的水上没有波浪。
船平静地在水面流动。
三只桨有规律地在水里拨动。
在一个地方河面变窄了。
一簇簇的绿叶伸到水面来。
树叶绿得可爱。
这是许多棵茂盛的榕树,但是我看不出树干在什么地方。
我说许多棵榕树的时候,我的错误马上就给朋友们纠正了,一个朋友说那里只有一棵榕树,另一个朋友说那里的榕树是两棵。
我见过不少的大榕树,但是像这样大的榕树我却是第一次看见。
我们的船渐渐地逼近榕树了。
我有了机会看见它的真面目:是一棵大树,有着数不清的桠枝,枝上又生根,有许多根一直垂到地上,进了泥土里。
一部分的树枝垂到水面,从远处看,就像一棵大树躺在水上一样。
现在正是枝叶繁茂的时节,树上已经结了小小的果子,而且有许多落下来了。
这棵榕树好像在把它的全部生命力展览给我们看。
那么多的绿叶,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点缝隙。
翠绿的颜色明亮地在我们的眼前闪耀,似乎每一片树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这美丽的南国的树!船在树下泊了片刻,岸上很湿,我们没有上去。
小学三年级语文《鸟的天堂》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

小学三年级语文《鸟的天堂》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鸟的天堂》教案篇一一、教材分析:《鸟的天堂》是巴金先生的作品。
作者记叙了他和朋友两次经过“鸟的天堂”的所见所闻,具体描写了傍晚静态的大榕树和第二天早晨群鸟活动的景象。
宽阔清澈的河流,充满生机的大榕树,活泼可爱的小鸟,构成了一幅高雅清幽的风景画,展示了一派美丽动人的南国风光,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生命力的热爱和赞美。
二、学习目标:1、认识“浆、耀”等14个生字,会写“隙、暇”等8个字,能正确读写“应接不暇、不可计数”等12个词语。
2、领悟作者抓住景物特点进行静态、动态描写和寄情于景的写作方法。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文中描写的“鸟的天堂”中人与大自然友好相处的和谐之美,激发热爱自然的情趣。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鸟的天堂”的和谐之美。
教学难点:领悟作者静态、动态描写的写作方法。
四、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文阅读资料五、课时安排2课时六、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1、课件出示“天堂”,提问:你认为天堂是个怎样的世界?(比喻美好的生活环境,没有烦恼,只有快乐的地方,那地方如仙境一般。
)2、那“鸟的天堂”是个怎样的地方呢?(鸟的天堂是指能让鸟生活得美好、快乐的地方。
)今天我们将和著名的作家巴金爷爷一起到“鸟的天堂”去欣赏美丽的南国风光。
3、课件出示课时目标。
(我们通过学习课文要达到这些学习目标,你们有信心吗?)课时目标: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学习课文中的生字、新词;理清课文层次;初步了解课文描写大榕树的方法。
二、初读课文1、自由读文,学习生字词(现在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完成学习任务,课件出示自学提示)自学提示:(1)轻声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课文,读不通的多读几遍。
(2)把画出来的词语先自己读一读,再读给同桌听。
(3)想办法记一记方格内的生字,难写的字在方格下面用手多写几遍。
2、检查自学情况(1)检查字词(看同学们学的这么认真,老师想看看你们学的怎么样。
《鸟的天堂》教学实录(优秀7篇)

《鸟的天堂》教学实录(优秀7篇)《鸟的天堂》教学实录——汪秀梅篇一《鸟的天堂》一课,脉络清晰,记叙了作者两次去鸟的天堂看到的不同景象,分别描述了傍晚静态的大榕树和第二天早晨群鸟活动的情景。
宽阔清澈的河流,充满生机的大榕树,活泼可爱的小鸟,构成了一幅高雅清幽的风景画。
教学这样的课文,就是要通过朗读进入文字所描绘的意境,边读边想象,在头脑中形成画面。
教学中我就重点引导学生想象鸟的天堂的美丽景象,没想到想象不仅产生了丰富的画面,还产生了我所没想到的。
一、在想象中丰富画面学习课文时,我以作者的心情为线索组织教学。
在第一部分,学生不难体会作者惊讶、赞叹的心情。
我先让孩子们找到形容树的词句体会,想想作者为什么会如此惊讶,重点放在课文的第八自然段──描写树的部分。
这一段话语句非常生动:榕树正在茂盛的时期,好像把它的全部生命力展示给我们看。
那么多的绿叶,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点缝隙。
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
这美丽的南国的树。
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我让学生说说自己的体会,也许是文字与学生之间的距离还是很远,除了感受到一些美丽与生机之外,似乎没有深深地打动他们。
或许是心还没有沉静下来,所以很难感受到作者这份在宁静中的美吧。
一直以为看景读景,是非要带着这颗善感宁静的心才能品味到其中的美丽的。
为了能给学生营造气氛,我让学生闭上眼睛,然后,我开始动情地朗读这一段话,慢慢地,孩子们的脸上有了一丝沉醉的气息,好像已渐入佳境。
当我读完课文,他们开始踊跃地描述自己眼前出现的画面:生1:我看到一棵很大很大的榕树,像一片森林,树叶碧绿碧绿的,把河水都映绿了。
生2:我看到大榕树的叶子非常光滑,像涂了蜡一样,反射着那翠绿的颜色,刺得我们眼睛都有睁不开。
生3:我看到一树碧绿的叶子,树叶微微地颤动着,好像榕树正在悄悄长大。
生4听着孩子们的描述,我心中窃喜,看来这一招还真管用。
记得以前学习这种画面感很强的文章,也常用这种方法,而且屡试不爽。
2022秋5上语文练习题(四)(7-8单元)

泸县2022年秋期五年级语文单元练习题(四)(内容:7-8组课文时间:90分钟)学校班级姓名学号一、基础题(45分)(一)选择题。
(20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有误的一项是()A.报偿.(chǎnɡ)B.舅.(jiù)父C.繁琐(suǒ)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自做多情B.应接不瑕C.夜幕降临3.跟“行礼---施礼”两个词表述一致的是( )A.恍如---好像B.枯燥无味---娓娓动听C.茂盛---疏密4.与“差事”的“差’读音相同的一项是( )。
A.参差B.差错C.出差5.下面画线的四字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他日复一日,呕心沥血地从事着文学创作。
B.他拿起一本书就如痴如醉地看起来。
C.玉龙湖游人如织,水中鱼儿往来嬉戏,栩栩如生。
6.心既到矣,( )?A.眼口岂不到乎B.心眼既不专一C.眼口岂不到矣7.下列朗读节奏划分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不敢以/一得/自足B.江枫渔火/对愁眠C.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8. 下面哪一个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和其它两句不一样()A.一只画眉鸟站在一根小枝上兴奋地叫着,那歌声真好听。
B.莎士比亚说:“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
”C.它好肥,整个身子好像一个蓬松的球儿。
9.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朱熹的《观书有感(其一)》中的“源头活水”是指从书中不断汲取新的知识。
B.《九成宫醴泉铭》是初唐著名书法家欧阳询的楷书代表作。
C.《我的“长生果”》告诉我们写作文要一直借鉴和模仿。
10.下列句子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
①有的书必须多读,特别是那些范文,最好是能够读到可以背诵的程度。
②“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这话是有道理的。
③总之,多读多抄,这个“二多”是必须保证的。
④除了多读之外,还得多抄,把关键的词句抄下来,时时翻阅,这样便可以记得牢靠,成为自己的东西了。
A.②①④③B.③②①④C.①②④③(二)判断题。
对的画“√”,错的画“×”。
《鸟的天堂》教案

《鸟的天堂》教案《鸟的天堂》教案1教学目标:1.初步了解作者两次经过鸟的天堂看到的景象有什么不同;2.学习课文1、2两段,理解鸟的天堂是怎样的,体会鸟的天堂的壮观;3.能分辨课文中写的具体事物与作者的联想,并认识体会联想的作用;4.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1.理解鸟的天堂是怎样的。
2.能分辨课文中写的具体事物与联想,认识体会联想的作用。
教学难点:读课文描写大榕树的重点词句,运用多种媒体手段,启发学生进入情境,进行合理想象,感受大榕树蔚为壮观的美丽,从而激发学生热爱南国风光,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准备:录音机、磁带、课件制作教学说明:课前预习20分钟(1、读顺课文、理解生字新词;2、了解课文大意)教学过程:一、揭题,导入:1.出示天堂,问:天堂原指什么?现在一般用来比喻什么?(指学生回答)2.出示鸟的,构成课题鸟的天堂,问:由这一课题,大家会想这该是一个怎样的环境呢?(让学生说说)3.导入(师述):现在,就让我们随着巴金爷爷的妙笔去广东新会市天马村天马河,看看河中小鸟上有500年左右树龄的大榕树。
(课件展示大榕树的全貌)二、初读课文,了解作者前后两次看到的鸟的天堂的异同。
1.快速浏览课文,知道作者前后几次经过鸟的天堂。
(两次)2.再读课文,思考,作者两次看到鸟的天堂的景象有什么不同。
课件出示具体要求(作业练习第4题:根据课文内容填空):作者曾()次坐船经过鸟的天堂。
第一次是()经过;第二次是()经过。
因为经过的()不同,看到的()也不同。
第一次看到(),却没看到()。
第二次去听到了(),又看见了()。
这使作者信服那支叶繁茂的()真是()。
①学生自由读课文,试着独立填空;(课堂作业第4题)②指名反馈答案。
③教师引导小结,过渡到第一段的学习。
师:作者第一次经过鸟的天堂是在傍晚,大家是怎么知道的?从课文中找出有关的句子来。
三、学习第一段,体会作家描写时间的语句的美妙之处。
1.学生读文;2.汇报交流讨论:课件出示课文中的原句:太阳落下了山坡,只留下一段灿烂的红霞在天边,在山关,在树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两个鸟的天堂什么意思
这句话中第一个“鸟的天堂”加引号,指的是茂盛的大榕树,人们把它叫做“鸟的天堂”。
第二个“鸟的天堂”不加引号,是用天堂来比喻这里是鸟儿理想的栖息之地,是鸟的乐园,是名副其实的鸟的天堂,表达了作者深深的赞美之情。
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
说它老实吧,它的确有时候很乖,它会找个暖和的地方成天睡大觉,无忧无虑,什么事也不过问。
可是它决定要出去玩玩,就会出走一天一夜,任凭谁怎么呼唤它也不肯回来。
说它贪玩,的确是啊,要不怎么会一天一夜不回家呢?可是,它听到老鼠的一点响动,又是那么尽职。
它屛息凝神,一连就是几个钟头,非把老鼠等出来不可!
老实、贪玩、尽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