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常住少数民族人口分析
上海少数民族人口的分布及特点

上海少数民族人口的分布及特点(1)回族人口最多在上海的55个少数民族中,人口数在2万人以上的有回族(占全市少数民族人口的28.3%)、土家族(12.2%)、苗族(11.4%)、满族(9.1%)和朝鲜族(8.1%)。
人口数在20000人以下5000人以上的民族有壮族、蒙古族、侗族、彝族、布依族和维吾尔族。
其他民族人口都在5000人以下,有的民族甚至只有几个人(见表2)。
表2 上海少数民族人口数变化单位:人(2)少数民族人口从中心区向郊区扩散从区域分布来看,除黄浦区、卢湾区和静安区少数民族人口有所下降外,其他区县均有不同程度增加。
与中心城区相比,郊区的少数民族人口增长更加明显。
与2000年相比,少数民族人口增量超过1万人的区有浦东新区、闵行区、嘉定区、松江区和青浦区,其中增量最大的是浦东新区,增加了4.3万人,目前浦东新区是全市少数民族人口最多的地区,比重占全市少数民族人口的21.2%。
增幅最大的区是松江区,增长了16倍以上。
不包括浦东新区在内的郊区少数民族人口比重为49.7%,比2000年提高23.4个百分点,少数民族人口向郊区扩散的趋势十分明显(见图1)。
图1 上海少数民族人口分布二、少数民族人口构成概况1、性别比相对均衡2010年,全市少数民族人口男女性别比为100.58,比全市人口性别比低5.61,比“五普”时少数民族人口性别比高4.34。
2、少数民族年龄结构相对年轻少数民族人口年龄结构呈现“两降一升”的趋势,即0~14岁和65岁以上人口比重比“五普”时分别下降2.7个和4.1个百分点,15~64岁人口则上升了6.8个百分点。
少数民族人口老少比为29.9%,与全市总人口的老少比117.6%相比,少数民族人口在年龄结构上比较年轻,其老龄化程度远低于全市总人口的老龄化程度(见表3)。
表3 上海少数民族人口和全市人口年龄构成比较单位:%3、少数民族中外来人口比重较大少数民族人口中外来人口所占比重为64.4%,高于全市39%的总体水平(见图2)。
第五次人口普查公报

第五次人口普查公报本文是关于第五次人口普查公报,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感谢阅读。
第五次人口普查公报范文一(陕西)我国以20xx年11月1日0时为普查登记的标准时间,进行了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普查的对象是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并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常住的人。
在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及地方各级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在全省各族人民的支持配合下,经过全省近30万普查工作人员的艰苦努力,圆满地完成了人口普查的现场登记、复查、事后质量抽查和手工汇总任务。
目前,人口普查的全部资料正在用电子计算机进行处理。
主要数据的快速汇总工作已经结束,现公布如下:一、全省常住人口全省20xx年11月1日0时的常住人口为3605万人(包括外来人口,不包括外出人口),同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1990年7月1日0时的3288万人相比,十年零四个月共增加317万人,增长9.6%,平均每年增加31万人,年平均增长率为0.89%。
二、全省常住人口分布情况如下:西安市 741万人铜川市 81万人宝鸡市 367万人咸阳市 483万人渭南市 539万人汉中市 348万人安康市 267万人商洛地区 239万人延安市 206万人榆林市 320万人杨凌示范区 14万人三、家庭户人口全省共有家庭户959万户,家庭户人口为3421万人,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为3.6人,比第四次人口普查的4.1人减少0.5人。
四、年龄构成全省常住人口中,0—14岁的人口为902万人,占常住人口的25.0%;15—64岁的人口为2489万人,占常住人口的69.1%;65岁及以上的人口为214万人,占常住人口的5.9%。
同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0—14岁人口的比重下降3.9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0.7个百分点。
五、性别构成全省常住人口中,男性为1875万人,占常住人口的52.02%,女性为1730万人,占常住人口的47.98%,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为108.42。
2022年上海各区人口分布

2022年上海各区人口分布答案: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结果,上海常住人口为2487.09万人,与2010年的第六次人口普查结果相比,近十年上海市新增人口1851699人,人口增长率为8.0%,平均每年增加18.52万人。
上海市常住人口中,男性人口占51.8%,女性人口占48.2%,常住人口性别比为107.33。
从人口年龄结构来看,0—14岁人口占比9.8%,15-59岁人口占比66.8%,60岁及以上人口占比23.4%,65岁及以上人口占比16.3%,人口老龄化问题进一步加剧。
上海市总面积6340.5平方千米,下辖黄浦区、徐汇区、长宁区、静安区、普陀区、虹口区、杨浦区、闵行区、宝山区、嘉定区、浦东新区、金山区、松江区、青浦区、奉贤区、崇明区16个市辖区,以下为上海市16个区的人口分布情况。
浦东新区常住人口高达568.15万人,是上海市常住人口最多的区,占上海市总人口的22.8%。
浦东新区是全国唯一常住人口超过500万人的区县,也是全国经济实力最强的区县,2020年浦东新区GDP总量高达13207.03亿元。
与第六次人口普查时的5044430人相比,近十年浦东新区新增人口637082人,人口增长率为12.6%,平均每年增加63708人。
闵行区常住人口为265.35万人,近十年共增加224117人,平均每年增加22412人。
宝山区常住人口为223.52万人,近十年增加330332人,平均每年增加33033人。
松江区常住人口为190.97万人,近十年增加327315人,平均每年增加32732人。
嘉定区常住人口为183.43万人,近十年增加363027人,平均每年增加36303人。
青浦区常住人口为127.14万人,杨浦区常住人口为124.25万人,普陀区常住人口为123.98万人,奉贤区常住人口为114.09万人,徐汇区常住人口为111.31万人,其中青浦区与奉贤区GDP总量极为相近,而普陀区虽然人口规模全市第8,但经济体量排名全市第13。
上海市静安区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

静安区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静安区统计局2011年5月4日根据国务院的决定,我国以2010年11月1日零时为标准时点进行了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
在国务院和上海市的统一领导下,在区有关部门和人民群众的支持配合下,通过全区1200多名普查工作人员的艰苦努力,静安区圆满完成了人口普查的现场登记和复查任务。
目前,普查的全部数据正在进行计算机处理。
主要数据的快速汇总工作已经结束,现公布如下[i]:一、全区常住人口全区常住人口[ii]为246788人,同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2000年11月1日零时的305329人相比,十年共减少了58541人,降幅19.17%。
平均每年减少5854人,年平均增长率为-2.11%。
全区常住人口中,外省市来沪常住人口为57245人,占总人口23.20%。
同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2000年11月1日零时的29806人相比,十年共增加了27439人,增长92.06%。
平均每年增加2744人,年平均增长率为6.74%。
二、家庭户人口全区常住人口中共有家庭户91227户,家庭户人口为225497人,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为2.47人,比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2.84人减少了0.37人。
三、性别构成全区常住人口中,男性为118816人,占总人口的48.14%;女性为127972人,占总人口的51.86%。
总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由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99.85下降为92.85。
四、年龄构成全区常住人口中,0-14岁的人口为16847人,占总人口的6.83%;15-64岁的人口为189527人,占总人口的76.8%;65岁及以上的人口为40414人,占总人口的16.37%。
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0-14岁人口的比重下降了3.81个百分点,15-64岁人口的比重上升了5.14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下降了1.33个百分点。
上海市常住少数民族人口分析

上海市常住少数民族人口分析上海市是中国的经济、金融、贸易、航运和科技创新中心,也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城市。
少数民族是中国国家的宝贵资源,他们在城市发展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本文将从少数民族人口的分布情况、经济状况以及社会融入等方面进行分析。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上海市少数民族人口的分布情况。
根据统计数据显示,目前上海市的少数民族人口约占总人口的10%左右。
其中,主要集中在市区的少数民族有维吾尔族、哈萨克族、柬埔寨族、朝鲜族等。
大部分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较为集中的地区,形成了小的社区和聚居区域。
其次,我们来看一下上海市少数民族人口的经济状况。
根据相关统计数据显示,目前上海市的少数民族人口中有相当一部分从事着企业经营和服务业工作。
他们通过自主创业或者从事个体经营,为上海市的经济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同时,一些少数民族也在各行各业的职场中崭露头角,取得了一定的成就。
然后,我们来看一下上海市少数民族人口的社会融入情况。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少数民族与主流社会的融合日益加深。
他们积极参与到城市的各项社会活动中,为促进社会和谐发挥了积极作用。
同时,上海市也加大了对少数民族的政策扶持力度,提供了一系列的就业、教育和文化交流等方面的利益保障,为少数民族融入主流社会提供了支持和帮助。
在不久的将来,随着上海市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少数民族的地位和作用将会变得更加重要。
我们应该进一步加强对少数民族的关注和理解,尊重他们的文化和习俗,推进多民族共同发展。
只有在一个和谐包容的大家庭中,我们才能实现真正的共赢,为城市的发展贡献力量。
总之,上海市作为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城市,少数民族人口在城市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他们的分布情况、经济状况以及社会融入程度都与城市的发展息息相关。
我们应该加强对少数民族的关注和支持,为他们提供更好的发展机会和平等的待遇,共同推动上海市的发展和进步。
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问题论析

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问题论析【摘要】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问题一直是一个备受关注的社会现象,对城市社会经济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本文对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包括了现状分析、问题对城市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原因分析、政府和社会的应对措施和建议等方面。
现在越来越多的少数民族人口涌入城市,他们在生活和工作中面临着诸多困难和挑战,影响了城市的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
政府应该加强对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管理和服务,提供更多的政策支持和帮助。
社会应该增强少数民族群体的融合意识,消除歧视和偏见,为他们提供更多的机会和平等待遇。
只有政府和社会共同努力,才能解决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问题,推动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问题论析、现状分析、影响、原因分析、政府措施、社会建议、结论1. 引言1.1 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问题论析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问题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变迁,不同民族之间的人口流动也越来越频繁。
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在城市中面临着种种困境和挑战,他们的生活、工作、教育等方面都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引起政府和社会的重视和关注。
在当前现代化城市化进程中,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所面临的问题非常复杂。
他们在城市中往往容易受到歧视和排斥,面临着就业歧视、住房问题、医疗保障等方面的困境。
由于文化差异和社会融合问题,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在城市中也较难融入主流社会,形成了一定程度的隔离现象。
针对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问题,政府和社会应该共同努力,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
政府可以通过建立健全的政策法规和制度,提供更多的教育、就业、医疗等方面的支持,加强对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管理和服务。
社会应该增强对少数民族的包容性和理解力,促进少数民族与主流社会的融合和交流。
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问题需要政府和社会各方的共同努力,只有通过合作和共同努力,才能更好地解决这一社会问题,促进城市社会的和谐稳定发展。
0916-上海市青浦区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

0916-上海市青浦区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青浦区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青浦区统计局2011年 5 月 3 日--------------------------------------------------------------------------------根据《全国人口普查条例》和《青浦区关于开展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通知》的规定,我区以2010年11月1日零时为标准时点进行了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
在区和各镇、街道人民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在全体普查对象的支持配合下,通过全区5000多名普查工作人员的艰苦努力,目前已圆满完成人口普查任务。
现将快速汇总的主要数据公布如下i:一、全区常住人口全区8镇3街道(含青东农场)常住人口ii为1081022人,同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2000年11月1日零时的595863人相比,十年共增加了485159人,增长81.42%。
平均每年增加48516人,年平均增长率为6.14%。
全区常住人口中,区外来本区常住人口为626391人,占57.94%,其中:区外市内为21407人,占1.98%,外省市为604984人,占55.96%。
外省市来本区常住人口同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2000年11月1日零时的168231人相比,十年共增加了436753人,增长2.60倍。
平均每年增加43675人,年平均增长率为13.65%。
二、家庭户人口全区常住人口中共有家庭户390542户,家庭户人口为949586人,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为2.43人,比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2.99人减少了0.56人。
三、性别构成全区常住人口中,男性为575037人,占53.19%;女性为505985人,占46.81%。
常住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由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104.17上升为113.65。
四、年龄构成全区常住人口中,0-14岁的人口为105471人,占常住人口的9.76 %;15-59岁的人口为863004人,占常住人口的79.83%;60-64岁的人口为36695人,占常住人口的3.39%,65岁及以上的人口为75852人,占常住人口的7.02%。
第六次人口普查调查报告

第六次人口普查之上海市第六次人口普查分析实验报告指导教师:___学生姓名:___专业班级:学生学号:__一、实验目的“切实搞好人口普查,准确掌握人口信息,是党和政府进行科学决策的基本依据,对于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增进广大人民群众福祉具有重大意义。
”这是胡锦涛总书记对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作出的重要指示。
人口普查与老百姓日常生活密切相关。
人口状况是一个国家的家底。
在哪里建设居住小区、布局工厂、修建铁路、公路、机场,设置多少学校、幼儿园、图书馆、医院、养老院、生产多少粮食、蔬菜、肉禽,这一切的筹划,都必须掌握人口的总量和具体分布、流动状况、结构特征。
中国的发展航路正扬帆起航。
在科学发展的道路上,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改善民生任务繁重而紧迫。
要科学规划,科学发展,必须掌握国情国力,这是治国安邦基础。
而人口状况是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国情信息。
二、第六次人口普查全国各省总人口数据分析(1)利用SPSS软件对该数据做描述性统计分析RECODE 人口数(人) (5000001 thru 10000000=2) (10000001 thru 15000000=3) (15000001 thru 20000000=4) (20000001 thru 25000 000=5) (25000001 thru 30000000=6) (30000001 thru 35000000=7) (35000001 thru 40000000=8) (40000001 thru 45000000=9) (4 5000001 thru50000000=10) (50000001 thru 55000000=11) (55000001 thru 60000000=12) (60000001 thru 65000000=13) (6500 0001 thru 70000000=14) (70000001 thru Highest=15) (Lowest thru 5000000=1).EXECUTE.FREQUENCIES VARIABLES=人口数(人)/HISTOGRAM NORMAL/ORDER=ANALYSIS.Statistics人口数(人)N Valid33Missing1人口数(人)Frequency Percent Valid Percent Cumulative PercentValid138.89.19.1 238.89.118.231 2.9 3.021.241 2.9 3.024.2538.89.133.3638.89.142.471 2.9 3.045.58411.812.157.692 5.9 6.163.6102 5.9 6.169.7111 2.9 3.072.7122 5.9 6.178.8141 2.9 3.081.815617.618.2100.0Total3397.1100.0Missing System1 2.9Total34100.0注解:将数据进行分组后作出直方图,从图中可以看出第15组的频数最多,即70000000以上的人口数在所分组中所占比例最大,其数据分布还是比较理想,大致呈正态分布,且各阶段的人数差距不是很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上海市常住少数民族人口有多少?
据2000年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对居住在上海半年以上的少数民族作了统计。
上海现有53个少数民族(缺阿昌族、德昂族),共有103639人。
其中,人数超过万人有回族,人数在千人以上还有满族、蒙古族、土家族、朝鲜族、苗族、壮族、侗族、维吾尔族、藏族、彝族等10个民族;人数在百人以上还有布依族、畲族、瑶族、白族、哈尼族、傣族、土族、仡佬族、锡伯族、达斡尔族、水族等11个民族;人数在十人以上还有黎族、仫佬族、佤族、门巴族、纳西族、俄罗斯族、哈萨克族、羌族、高山族、鄂温克族、拉祜族、傈僳族、塔吉克族、东乡族、独龙族、鄂伦春族、撒拉族、毛南族、赫哲族、布朗族等20个民族;人数在十人以下有基诺族、裕固族、京族、柯尔克孜族、普米族、乌孜别克族、塔塔尔族、景颇族、珞巴族、怒族、保安族等11个民族。
第六次人口普查资料显示,在上海的55个少数民族中,回族人口最多,人口数在2万人以上的有回族(占全市少数民族人口的28.3%)、土家族(12.2%)、苗族(11.4%)、满族(9.1%)和朝鲜族(8.1%)。
“六普”资料显示,全市少数民族人口总数为27.56万人(不包括其他未识别的民族和外国人入籍中国的人口),比“五普”的10.36万人增加了17.2万人,增长165.9%,大大高于全市人口增长速度。
从人口比重来看,少数民族人口占全市总人口的比重为1.2%。
目前,上海少数民族个数达到55个,覆盖了国内所有少数民族。
2010年,全市少数民族人口男女性别比为100.58,比全市人口性别比低5.61,比“五普”时少数民族人口性别比高4.34。
少数民族人口年龄结构呈现“两降一升”的趋势,即0-14岁和65岁以上人口比重
比“五普”时分别下降2.7个和4.1个百分点,15-64岁人口则上升了6.8个百分点。
少数民族人口老少比为29.9%,与全市总人口的老少比117.6%相比,少数民族人口在年龄结构上比较年轻,其老龄化程度远低于全市总人口的老龄化程度。
全市少数民族人口受教育程度较高,特别是受高等教育的人口所占比重明显高于全市。
在少数民族人口中,大专以上学历人口比重(31.3%)比全市水平高出8.5个百分点,其中大学本科和研究生学历人口所占比重(18%和3.5%)分别比全市水平高出7.1个和1.6个百分点。
2 000年以来,随着上海社会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来上海工作、学
习、定居的少数民族人口数量快速增长,结构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少数民族人口的分布及特点
(1)回族人口最多 在上海的55个少数民族中,人口数在2万人以上的有回族(占全市少数民族人口的28.3%)、土家族(12.2%)、苗族(11.4%)、满族(9.1%)和朝鲜族(8.1%)。
人口数在20000人以下5000人以上的民族有壮族、蒙古族、侗族、彝族、布依族和维吾尔族。
其他民族人口都在5000人以下,有的民族甚至只有几个人(见表2)。
2000年以来,随着上海社会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来上海工作、学习、定居的少数民族人口数量快速增长,结构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少数民族人口快速增长,占总人口比重提高
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以下简称“六普”)资料显示,全市少数民族人口总数为27.56万人(不包括其他未识别的民族和外国人入籍中国的人口),比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以下简称“五普”)的10.36万人增加了17.2万人,增长165.9%(见表1),大大高于全市人口增长速度,各个民族的人口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
从人口比重来看,少数民族人口占全市总人口的比重为1.2%,与“五普”的0.6%相比明显提高。
目前,上海少数民族个数达到55个,覆盖了国内所有少数民族。
表1 上海少数民族人口总量情况
2、少数民族人口的分布及特点
(1)回族人口最多
在上海的55个少数年以来,随着上海社会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来上海工作、学习、定居的少数民族人口数量快速增长,结构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少数民族的总量与分布 1、少数民族人口快速增长,占总人口比重提高 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以下简称“六普”)资料显示,全市少数民族人口总数为27.56万人(不包括其他未识别的民族和外国人入籍中国的人口),比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以下简称“五普”)的10.36万人增加了17.2万
人,增长165.9%(见表1),大大高于全市人口增长速度,各个民族的人口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
从人口比重来看,少数民族人口占全市总人口的比重为1.2%,与“五普”的0.6%相比明显提高。
目前,上海少数民族个数达到55个,覆盖了国内所有少数民族。
表1 上海少数民族人口总量情况
2、少数民族人口的分布及特点
(1)回族人口最多 在上海的55个少数民族中,人口数在2万人以上的有回族(占全市少数民族人口的28.3%)、土家族(12.2%)、苗族(11.4%)、满族(9.1%)和朝鲜族(8.1%)。
人口数在20000人以下5000人以上的民族有壮族、蒙古族、侗族、彝族、布依族和维吾尔族。
其他民族人口都在5000人以下,有的民族甚至只有几个人(见表2)。
表2 上海少数民族人口数变化 单位:人
(2)少数民族人口从中心区向郊区扩散 从区域分布来看,除黄浦区、卢湾区和静安区少数民族人口有所下降外,其他区县均有不同程度增加。
与中心城区相比,郊区的少数民族人口增长更加明显。
与2000年相比,少数民族人口增量超过1万人的区有浦东新区、闵行区、嘉定区、松江区和青浦区,其中增量最大的是浦东新区,增加了4.3万人,目前浦东新区是全市少数民族人口最多的地区,比重占全市少数民族人口的21.2%。
增幅最大的区是松江区,增长了16倍以上。
不包括浦东新区在内的郊区少数民族人口比重为49.7%,比2000年提高23.4个百分
点,少数民族人口向郊区扩散的趋势十分明显(见图1)。
图1 上海少数民族人口分布
二、少数民族人口构成概况
1、性别比相对均衡 2010年,全市少数民族人口男女性别比为100.58,比全市人口性别比低5.61,比“五普”时少数民族人口性别比高4.34。
2、少数民族年龄结构相对年轻 少数民族人口年龄结构呈
现“两降一升”的趋势,即0~14岁和65岁以上人口比重比“五普”时分别下降2.7个和4.1个百分点,15~64岁人口则上升了6.8个百分点。
少数民族人口老少比为29.9%,与全市总人口的老少比117.6%相比,少数民族人口在年龄结构上比较年轻,其老龄化程度远低于全市总人口的老龄化程度(见表3)。
表3 上海少数民族人口和全市人口年龄构成比较 单位:%
3、少数民族中外来人口比重较大 少数民族人口中外来人口所占比重为64.4%,高于全市39%的总体水平(见图2)。
这表明,上海的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正在吸引全国各族人民来工作、学习和定居。
图2 上海少数民族人口户籍分布 4、少数民族人口文化程度较高 与2000年相比,上海少数民族人口受教育状况也有长足的进步。
以受高等教育的人口所占比重来看,2010年全市少数民族大学专科、大学本科和研究生占少数民族人口比重分别是3.5%、18%和9.8%,比2000年提高了2.2个、7.1个和1.1个百分点。
图3 少数民族人口和全市人口受教育程度构成比较 全市少数民族人口受教育程度较高,特别是受高等教育的人口所占比重明显高于全市。
在少数民族人口中,大专以上学历人口比重(31.3%)比全市水平高出8.5个百分点,其中大学本科和研究生学历人口所占比重(18%和3.5%)分别比全市水平高出7.1个和1.6个百分点(见图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