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菌、酵母菌、放线菌、霉菌比较
微生物制药复习题(1)

微生物制药一、名词解释1、微生物药物:微生物在生命活动过程中产生的具有生理活性(或药理活性)的次级代谢产物及其衍生物。
2、全化学合成法(化学合成法):当某些微生物药物的化学结构已经明确且结构简单时,采用全化学的方法进行合成,制取微生物药物。
世界上第一个全化学合成的微生物药物--氯霉素。
3、生物合成法(微生物发酵法):特定的微生物在一定的条件下生长繁殖,并在代谢过程中产生微生物药物。
利用微生物药物的特定理化性质,提取和精制发酵液中的微生物药物。
4、半化学合成法(半合成法):利用化学方法改进生物合成的微生物药物,获得性能更优良的微生物药物。
5、富集培养:在目的微生物含量较少时,根据微生物的生理特点,设计选择性培养基,创造有利的生长条件,使目的微生物在最适环境下快速生长繁殖,数量增加,由原来自然条件下的劣势种变为人工环境下的优势种。
6抗生素:微生物产生的次级代谢产物,具有抑制它种微生物的生命活动甚至杀死它种微生物的作用。
7原生质体融合:用脱壁酶处理将微生物的细胞壁除去,制成原生质体,然后在高渗溶液的条件下采用物理,化学或生物的助溶条件,促进原生质体的融合,从而获得异核体或重组子技术。
8半合成药物:对本身是天然药物的结构进行修改而生成的新药就是半合成药物。
9前体:微生物从外界吸收或在代谢途径中形成,可被进一步转变为最终产物的化合物。
10初级代谢:具有明确的生理功能,对维持生命活动不可缺少的物质代谢过程11次级代谢:微生物在一定的生长时期(稳定生长期),以初级代谢产物为前体,合成一些对微生物的生命活动没有明确功能的物质的过程。
12生源说:次级代谢产物分子中构建单位的各种原子的起源。
(构建单位=前体)13次级代谢产物的生物合成:各种构建单位在多种酶的作用下合成次级代谢产物的过程。
14致死温度:杀死微生物的极限温度。
15致死时间:在致死温度杀死全部微生物的所用时间。
16热死时间:在规定温度下杀死一定比例的微生物菌体所用时间。
实验三 酵母菌、霉菌、放线菌的形态观察

实验三酵母菌、霉菌、放线菌的形态观察一目的要求1.观察酵母菌的个体形态及出芽生殖方式,学习区分酵母菌死活细胞的实验方法。
2.掌握酵母菌的菌落特征及其与细菌菌落的区别。
3.学会识别霉菌的菌落特征,掌握霉菌的乳酸石炭酸制片法。
4.学习观察霉菌个体形态及各种无性孢子的方法。
5.学会观察放线菌的菌落特征,个体形态及其繁殖方式。
二实验原理1.酵母菌是不运动的单细胞真核微生物,多数是圆形或椭圆形,其大小通常比常见细菌大几倍甚至十几倍。
用美蓝对酵母菌的活细胞进行染色时,由于细胞的新陈代谢作用,细胞内具有较强的还原能力,能使美蓝由蓝色的氧化型变为无色的还原型,因此,具有还原能力的酵母活细胞是无色的、而死细胞或代谢作用微弱的衰老细胞则呈蓝色或淡蓝色,借此即可对酵母菌的死细胞和活细胞进行鉴别。
2.霉菌形态比细菌、放线菌复杂,个体比较大,具有分支的菌丝体和分化的繁殖器官。
霉菌菌丝体(尤其是繁殖菌丝)及孢子的形态特征是识别不同种类霉菌的重要依据。
因此,在观察时要注意菌丝直径大小,菌丝体有无隔膜,营养菌丝有无假根,无性繁殖形成的孢子是那一种?孢子是怎样着生的?3.放线菌是指能形成分枝丝状体或菌丝体的一类革兰氏阳性细菌。
常见放线菌大多能形成菌丝体,紧贴培养基表面或深入培养基内生长的叫基内菌丝,基内菌丝生长到一定阶段还能向空气中生长出气生菌丝,并进一步分化产生孢子丝及孢子。
孢子的表面光滑或粗糙、圆或椭圆,孢子有各种颜色,这些形态特点都是鉴定放线菌的重要依据。
三实验材料1.菌种(1)啤酒酵母、面包酵母、裂殖酵母、热带假丝酵母;(2)毛霉、黑根霉、青霉、黑曲霉;(3)白色链霉菌、红色链霉菌2. 0.1%的美蓝染色液,乳酸石炭酸溶液、乳酸石炭酸棉蓝溶液, 芽孢染色液、无菌水、盖玻片、载玻片,接种钩,接种铲。
四内容与步骤1.酵母菌(1)菌落特征和菌苔特征的观察。
观察菌落表面干燥或湿润、隆起形状、边缘整齐度、大小、颜色等,并用接种环挑菌,注意与培养基结合是否紧密。
微生物学实验10 放线菌、酵母菌和霉菌的形态观察

南京大学生物技术系实验报告题目放线菌、酵母菌和霉菌的形态观察【一、实验目的】1、通过菌落及细胞形态的观察和比较,掌握区分细菌、放线菌、酵母菌和霉菌的要点。
2、掌握观察放线菌孢子的方法。
3、掌握观察霉菌孢子及根霉假根的方法。
4、了解酵母菌子囊孢子形成的方法。
【二、实验原理】1、三类微生物菌落形态特征:霉菌形态比细菌、酵母菌复杂,个体比较大,具有分枝的菌丝体和分化的繁殖器官。
霉菌营养体的基本形态单位是菌丝,包括有隔菌丝和无隔菌丝。
营养菌丝分布在营养基质的内部,气生菌丝伸展到空气中。
营养菌丝体除基本结构以外,有的霉菌还有一些特化形态,例如假根、匍匐菌丝、吸器等。
霉菌的繁殖体不仅包括无性繁殖体,例如分生孢子,孢子囊等,包裹其内或附着其上的有各类无性孢子;还包括有性繁殖结构,例如子囊果,其内形成有性孢子。
在观察时要注意细胞的大小,菌丝构造和繁殖方式。
放线菌一般由分枝状菌丝组成,它的菌丝可分为基内菌丝(营养菌丝)、气生菌丝或有孢子丝三种。
放线菌生长到一定阶段,大部分气生菌丝分化成孢子丝,通过横割分列的方式产生成串的分生孢子。
孢子丝形态多样,有直、波曲、钩状、螺旋状、轮生等多种形态。
孢子也有球形、椭圆形、杆状和瓜子状等等。
它们的形态构造都是放线菌分类鉴定的重要依据。
酵母菌是单细胞的真核微生物,细胞核和细胞质有明且分化,个体比细菌大得多。
酵母菌的形态通常有球状、卵园状、椭圆状、柱状或香肠状等多种。
酵母菌的无性繁殖有芽殖、裂殖和产生掷孢子;酵母菌的有性繁殖形成子囊和子囊孢子。
酵母菌母细胞在一系列的芽殖后,如果长大的子细胞与母细胞并不分离,就会形成藕节状的假菌丝。
2、三点接种法与霉菌菌落形态的观察霉菌的菌落形态是分类鉴定的重要依据。
为便于观察,通常用接种针挑取极少量霉菌孢子点接于平板中央,使其形成单个菌落;或在平板上接三点,即在等边三角形的三个顶点上接种,经培养后同一菌种可形成三个重复的单菌落。
后一方法称为三点接种法。
菌落特征比较总结

菌落特征比较总结菌落特征比较:
细菌:湿润,粘稠,易挑起
放线菌:干燥,多皱,难挑起,菌落较小,多有色素
酵母菌:湿润,粘稠,易挑起,表面光华,比细菌的菌落大而厚
霉菌:菌丝细长,菌落疏松,成绒毛状、蜘蛛网状、棉絮状,
无固定大小,多有光泽,不易挑起
细菌:一般形成较小的圆形菌落,颜色有白色、黄色等,表面光滑或不光滑
放线菌:菌落背面有同心圆形纹路。
这点可以和细菌菌落区分。
酵母菌:菌落为淡黄色,光滑,半透明,比细菌菌落大。
霉菌:菌落大型,肉眼可见许多毛状物,棕色、青色等,可见黑色的分生孢子群。
对于科学实践中鉴别微生物种类有重要意义。
微生物菌落形态图片。
细菌、放线菌、酵母菌、霉菌的菌落测定

细菌、放线菌、酵母菌、霉菌的菌落测定一、目的要求1.观察细菌、放线菌、酵母菌和霉菌的代表种类的菌落形态特征。
2.学习细菌菌落制片的方法。
二、墓本原理菌落形态是指某种微生物在一定的培养基上由单个菌体形成的群体形态。
细菌、放线菌、酵母菌和霉菌,每一类微生物在一定培养条件下形成的菌落各具有某些相对的特征,利用观察这些特征,来区分各大类微生物及初步识别、鉴定微生物,方法简便快速,在科研和生产实践中常被采用。
利用血液培养基富有营养及粘性等特性来培养细菌,在此培养基上生长的菌落在固定时粘性很大,能够牢固地附着在载玻片或盖玻片上,便于制片和观察。
另外,血液培养基又是较好的保存菌种用培养基,故由此培养基所制的菌落制片能保存较长时间。
三、器材圆褐固氮菌,枯草芽孢杆菌,灰色链霉菌,酿酒酵母,青霉的单个菌落平板,白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lbus);Bouin氏固定液,0.01%结晶紫溶液,羊血或兔血,肉膏蛋白胨琼脂培养基,酒精等。
四、操作步骤1.观察圆褐固氮菌、枯草芽孢杆菌、灰色链霉菌、酿酒酵母、青霉的单个菌落特征,并按实验一菌落特征描述的方法记录结果。
2.血液琼脂培养基的制备:(1)成分pH7.6肉膏蛋白胨琼脂培养基10ml,无菌脱纤维羊血(或兔血)1ml。
(2)将肉膏蛋白胨琼脂培养基加热溶化。
(3)待冷至45℃时,以无菌操作加1ml无菌脱纤维羊血于培养基内,立即摇荡使血液和琼脂培养基充分混匀。
(4)迅速以无菌操作倒入平板,使成血液琼脂平板,注意不要产生气泡。
中心以化工行业技术需求和科技进步为导向,以资源整合、技术共享为基础,分析测试、技术咨询为载体,致力于搭建产研结合的桥梁。
以“专心、专业、专注“为宗旨,致力于实现研究和应用的对接,从而推动化工行业的发展。
(5)置37℃过夜,如无菌生长即可使用。
(6)将无菌的平板取出进行划线接种分离单个菌落,因要保持琼脂表面完整,接种改用圆头光滑玻棒,注意不要把琼脂划破。
细菌、酵母菌、霉菌、放线菌异同

细菌、酵母菌、霉菌、放线菌的异同1细胞结构细胞结构群体特征繁殖方式细菌原核细胞菌落光滑,湿润有些透明二分裂放线菌原核细胞菌落表面丝绒状,干燥不透明孢子生殖霉菌真核细胞菌落较大,干燥不透明,有颜色孢子生殖酵母菌真核细胞与细菌菌落相似,出芽、孢子生殖原核生物没有成形的细胞核,细胞质中只有核糖体。
真核生物有细胞核。
2菌落特征比较:细菌:湿润,粘稠,易挑起放线菌:干燥,多皱,难挑起,菌落较小,多有色素酵母菌:湿润,粘稠,易挑起,表面光滑,比细菌的菌落大而厚霉菌:菌丝细长,菌落疏松,成绒毛状、蜘蛛网状、棉絮状,无固定大小,多有光泽,不易挑起3细胞壁成分的异同:细菌肽聚糖磷壁酸类脂质蛋白质G+ 含量高含量较高一般无不含G- 含量低不含含量较高含量高细菌分为G+和G-,G+肽聚糖含量高,G-含量低;G+磷壁酸含量较高,而G-不含磷壁酸;G+类脂质一般无,而G-含量较高;G+不含蛋白质,G-含量较高。
放线菌为G-,其细胞壁具有G-所具有的特点。
酵母菌的细胞壁外层为甘露聚糖,内层为葡聚糖;霉菌的细胞壁成分为几丁质、蛋白质、葡聚糖。
原生质体制备方法:G+菌原生质体获得:青霉素、溶菌酶G-菌原生质体获得:EDTA鳌合剂处理,溶菌酶、肽酶放线菌原生质体获得:青霉素、溶菌酶、肽酶霉菌原生质体获得:纤维素酶。
酵母菌原生质体获得:蜗牛消化酶。
原生质体(protoplast):脱去细胞壁的细胞叫原生质体,是一生物工程学的概念。
动物细胞也可算做原生质体。
原生质体由原生质分化形成,具体包括细胞膜和膜内细胞质及其他具有生命活性的细胞器。
植物和动物的如细胞核、线粒体和高尔基体等,而细菌如核糖体、拟核等。
病原生物学意义严格地说,原生质体指在人为条件下,去除原有细胞壁或抑制新生细胞壁后所得到的仅有一层细胞膜包裹着的圆球状对渗透敏感的细菌。
革兰阳性菌最易形成原生质体。
原生质球指革兰阴性菌肽聚糖层受损后尚保留有外膜的原生质体。
原生质体,它是细胞进行各类代谢的主要场所,是细胞中重要的部分。
储粮微生物

一、粮食微生物与储粮环境
温度 湿度 氧气
温度
根据微生物对温度的要求和适应性,可分为 高温、中温和低温型微生物。 大多数粮食微生物为中温型微生物,它们在 25~35时生长最好,繁殖迅速。粮食微生物 对高温敏感,温度越高,微生物越容易衰老。
湿度
根据微生物对湿度的不同要求,分为干生性、 中生性及湿生性微生物。 粮食微生物对湿度的要求都比较高,生长最 适宜的相对湿度在95%以上。
粮食微生物
主讲人:
简介
自然界中存在很多微生物(M),最常见的类群 主要包括:细菌、放线菌、酵母菌、霉菌、病毒等。 一、粮食中的微生物(M)类群: 1、从数量上看:细菌和霉菌为多,放线菌和酵母菌较 少; 2、从危害性上看:霉菌是引起粮食品质劣变的主要M群 落; 二、M的种类 1、M与其他生物 寄生型:危害粮食作物的种植 关系分为 : 腐生型:危害粮食储藏品质 兼寄生型:危害粮食储藏品质
2、M侵染粮食 田间型:粮食植物种植时 的时期分为: 感染的M 储藏型:粮食收获及储藏 期间感染的M
储粮中常见的微生物主要有:细菌、放线 菌、曲霉菌属中的绝大部分、青霉和镰刀菌 等,这些M种类多样,特点各异,对粮食的潜 在危害性也不同。
一、细菌 细菌是单细胞有机体,它不能穿透完整的粮 粒组织,而必须从自然孔道和伤口进入粮粒,在 新收的粮粒上,细菌带菌量在微生物区系中占 90%以上,其中主要是一种附生细菌即植生假单 胞菌(Pseudomonas herbicola又名Erwinia Herbicola)在谷类粮食上占优势,它对粮食基 本是无害的,随着粮食上霉菌的增加而减少。 可作为新鲜判断依据。
氧气
根据微生物与环境中氧气的关系,将其分为 好氧型、兼性好氧型和厌氧型微生物。
细菌、酵母菌、放线菌、霉菌比较

干燥或较干燥,表面粉末状
干燥
外观形态小而突起或ຫໍສະໝຸດ 而平坦大而突起小而紧密
大而疏松或大而致密
菌落与培养基结合程度
不结合
不结合
牢固结合
较牢固结合
菌落透明度
透明或稍透明
稍透明
不透明
不透明
菌落颜色
多样
单调,一般呈乳脂或矿烛色,少数红或黑色
十分多样
菌落初期往往是浅色或白色,十分多样
菌落正反面颜色差别
相同
相同
一般不同
一般不同
菌落边缘特征
一般看不到细胞
可见球状,卵原状或假丝状细胞
有时可见细丝状细胞
可见粗丝状细胞
其他特征
培养物气味
一般有臭味
多带酒香味
常有泥腥味
往往有霉味
繁殖方式
多以二分裂方式繁殖,还具有三分裂,复分类,芽殖等
无性:芽殖、裂殖;有性:产生子囊及子囊孢子
孢子生殖
有性和无性繁殖
PH环境
碱性环境
菌类特征 微生物类别
单细胞微生物
菌丝状微生物
细菌
酵母菌
放线菌
霉菌
病毒
主要特征
细胞
相互关系
单个散生,以一定方式排列
单个分散或假丝状
丝状交织
丝状交织
极其微小,需借助电子显微镜,无细胞结构
形态特征
小而均匀,个别有芽孢
大而分化
细而均匀
粗而分化
细胞生长速度
一般很快
较快
慢
一般较快
菌落
含水状态及菌落表面
很湿或较湿,表面粘稠
生活方式
举例说明
酿酒酵母、白假丝酵母
链霉菌
毛霉、根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菌类特征微生物类别
相互关系
形态特征
细胞生长速度
含水状态及菌落表面单细胞微生物
细菌
单个散生,以一定方式排列
小而均匀,个别有芽孢菌丝状微生物酵母菌放线菌丝状交织细而均匀霉菌丝状交织粗而分化病毒极其微小,需借助电子显微镜,无细胞结构细
胞单个分散或假丝状
大而分化
一般很快
很湿或较湿,表面粘稠
小而突起或大而平坦
不结合较快
较湿,表面黏稠
大而突起
不结合慢干燥或较干燥,表面粉末状
小而紧密牢固结合一般较快
干燥大而疏松或大而致密
较牢固结合主要特
征外观形态
菌落与培养基结合程度菌落菌落透明度
菌落颜色
菌落正反面颜色差别透明或稍透明
多样稍透明
单调,一般呈乳脂或矿烛
色,少数红或黑色不透明十分多样不透明菌落初期往往是浅色或白色,十分多样相同
一般看不到细胞
一般有臭味
多以二分裂方式繁殖,还具有三
分裂,复分类,芽殖等相同
可见球状,卵原状或假丝状
细胞一般不同有时可见细丝状细胞
常有泥腥味
孢子生殖一般不同可见粗丝状细胞
往往有霉味有性和无性繁殖
毛霉、根霉菌落边缘特征
培养物气味其他特征繁殖方式
PH环境
生活方式
举例说明多带酒香味无性:
芽殖、裂殖;有性:产生
子囊及子囊孢子
酿酒酵母、白假丝酵母碱性环境
链霉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