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著阅读《红星照耀中国》测试卷及答案(word文字版)

合集下载

《红星照耀中国》名著阅读精选题(含答案)

《红星照耀中国》名著阅读精选题(含答案)

名著阅读:《红星照耀中国》精选试题1、名著阅读(2分)1936年,埃德加·斯诺冒着生命危险,穿越重重封锁,深入延安,深入根据地。

后来,他根据采访和考察得来的第一手资料,写成了《________________》,当时为了在国民党统治区出版方便,曾易名为《________________》。

2、名著阅读。

(5分)但是这时突然出现了一个清瘦的青年军官,他长着一脸黑色大胡子。

他走上前来,用温和文雅的口气向我招呼:“哈啰,你想找什么人吗?”他是用英语讲的!我马上就知道了他就是A,那个“鼎鼎大名”的红军指挥员,他曾经是个教会学校的高材生。

这时如何接待我的问题终于决定了。

以上语段选自《红星照耀中国》,作者姓名是什么?其中“他”是指谁?从语段内容可见,“他”是一个怎样的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名著阅读。

(3分)埃德加·斯诺在《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中预言“红色革命必将胜利”,请结合下面三则材料,分别分析斯诺提出这个预言的依据。

[材料一]朱德的生活和穿着都跟普通士兵一样,同甘共苦……在长征途中,他把马让给走累了的同志骑,自己却大部分步行。

[材料二]“红军对我们很好,我们从来没有挨过打,”“老表”说,“这里大家打仗是为了帮助穷人,救中国。

红军打地主和白匪,红军是抗日的。

这样的军队怎么会有人不喜欢呢?”[材料三]《长征》: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名著阅读:《红星照耀中国》。

名著阅读《红星照耀中国》测试卷及答案(word文字版)

名著阅读《红星照耀中国》测试卷及答案(word文字版)

名著阅读《红星照耀中国》测试卷姓名:____________ 座号:_____________ 得分:________________1、下列关于名著《红星照耀中国》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2 分)A.《红星照耀中国》,又名《西行漫记》是一部文笔优美、纪实性强的作品。

B.《红星照耀中国》通过访谈和对话,搜集了大量有关长征的第一手资料,首次向全世界报道了这一举世无双的“军事壮举”。

C.《红星照耀中国》描绘了中国共产党人和红军战士坚忍不拔、英勇卓绝的伟大斗争画卷,展示了他们伟大而平凡的精神面貌。

D.《红星照耀中国》通过一个外国人的所见所闻,断言长征实际上是一场决策上的失败。

2、下列关于名著《红星照耀中国》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2 分)A.《红星照耀中国》,又名《西行漫记》是一部文笔优美纪实性强的作品,作者是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

B.《红星照耀中国》描绘了中国共产党人和红军战士坚韧不拔、英勇卓绝的伟大斗争画卷,展示了他们伟大而平凡的精神风貌。

C.《红星照耀中国》不仅在政治意义上取得了极大的成功,而且在报告文学创作的艺术手法上也成为同类作品的典范。

D.埃德加•斯诺在《红星照耀中国》中唯独对长征表达了鄙夷之意,断言长征实际上是一场决策上的失败。

3、下列有关《红星照耀中国》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2 分)A.这部著作真实记录了斯诺从1936年6月至10月在中国西北革命根据地(以延安为中心的陕甘宁边区)进行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向全世界真实报道了中国和中国工农红军以及许多红军领袖、红军将领的情况。

B.斯诺在《红星照耀中国》中,用毋庸置疑的事实向世界宣告: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革命事业犹如一颗闪亮的红星不仅照耀着中国的西北,而且必将照耀全中国,照耀全世界。

C.《红星照耀中国》描绘了中国共产党人和红军战士坚韧不拔、英勇卓绝的伟大斗争,以及他们的领袖人物的伟大而平凡的精神风貌。

D.《红星照耀中国》写道:一九三五年七月二十日,红军进入了陕西西北的富庶的毛儿盖地区,同四方面军和松潘苏区会合。

红星照耀中国试题答案和答案

红星照耀中国试题答案和答案

红星照耀中国试题答案和答案一、选择题1. 《红星照耀中国》一书的作者是谁?A. 埃德加·斯诺B. 乔治·奥威尔C. 赫尔曼·沃克D. 欧内斯特·海明威答案:A2. 该书首次出版于哪一年?A. 1936年B. 1937年C. 1938年D. 1949年答案:B3. 书中描述的是哪个国家的情况?A. 美国B. 苏联C. 中国D. 英国答案:C4. 作者在书中主要关注的是哪个时期的中国?A. 清朝末期B. 民国初期C. 抗日战争时期D. 文化大革命时期答案:C5. 书中提到的“红星”指的是什么?A. 一颗真正的星星B. 中国共产党的象征C. 红军的旗帜D. 一种革命精神答案:B二、填空题6. 《红星照耀中国》通过________的视角,向世界展示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革命。

答案:外国记者7. 书中记录了作者与中国共产党领导人________的深入交谈。

答案:毛泽东8. 作者通过亲身体验,揭示了________的艰苦生活和坚定信念。

答案:中国红军9. 该书被认为是西方世界了解________的重要文献之一。

答案:中国共产党10. 书中对________的描写,增强了国际社会对中国革命的理解和支持。

答案:中国革命三、简答题11. 简述《红星照耀中国》一书的主要贡献。

答案:《红星照耀中国》一书通过作者的亲身经历和深入采访,向世界展示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革命,揭示了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的艰苦生活、坚定信念以及革命精神。

该书打破了西方对中国革命的误解和偏见,增进了国际社会对中国革命的理解和支持,对促进中外交流和理解具有重要意义。

12. 描述一下《红星照耀中国》中作者对中国革命的观察和感受。

答案:在《红星照耀中国》中,作者通过亲身参与和观察,感受到了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的革命热情和坚定信念。

他看到了在艰苦的条件下,中国共产党人和红军士兵依然保持着高昂的斗志和对革命事业的忠诚。

中考名著阅读《红星照耀中国》综合测试卷及答案

中考名著阅读《红星照耀中国》综合测试卷及答案

中考名著阅读综合测试卷——《红星照耀中国》说明:1.本测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

2.本测试共包括三大题型38小题:填空题、选择题、综合题和阅读分析题3.后面附有答案。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40分)1.《红星照耀中国》的题材是______________,斯诺西行的出发点是______________,第一个目的地是______________。

2.1937年苏维埃活动的地方,就在中国这条最容易闹灾的河流的这个大河套里——________北部、甘肃东北部和______________东南部。

3.当时,西安的两大军阀是西北军的______________和东北军的______________,当时的陕西省主席是邵力子。

4.周恩来毕业于南开中学,后来到法国留学,并且创立共产党支部。

回国后曾经担任________的秘书。

5.苏维埃政府对农民最有重要意义的四项举措是______________、取消高利贷、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西北四马”指的是______________、马步芳、马鸿宾、______________。

7.______________是长征中关系最重大的一个事件。

______________曾经在这里全军覆没。

8.红四方面军早在一九三三年就在______________建立了根据地,它经过河南到达四川的长征是由______________和张国焘领导的。

9.陕西革命根据地的建立者是______________,他牺牲后埋葬在瓦窑堡。

10.红军的工业重镇是__________,主管财政的是__________,主管教育的是____________。

11.张学良派自己的专机去保安县,接了三个共产党代表___________、叶剑英__________到两安。

12.红军大学三个打网球教员______________、政委蔡树藩、政委伍修权。

13.红军中军官的平均年龄是______________岁,红军平均年龄是______________岁。

初中语文红星照耀中国名著阅读测试试题含答案

初中语文红星照耀中国名著阅读测试试题含答案

初中语文红星照耀中国名著阅读测试试题含答案一、名著阅读题1.名著阅读。

①他是个面容瘦削,看上去很像林肯的人物,个子高出一般的中国人,背有些驼,一头浓密的黑发留得很长,双眼炯炯有神,鼻梁很高,顴骨凸出。

②他是湖南“富”农的儿子,但主要奢侈品是一顶蚊帐。

做了十年红军领袖,千百次地没收了地主、官僚和税吏的财产,他所有的财物却依然是一卷铺盖,几件随身衣物一包括两套布制服。

他有着南方人“爱辣”的癖好,他甚至用辣椒夹着馒头吃。

除此,对于吃的东西就很随便。

以上内容皆出自名著《红星照耀中国》,文段中的“他”是_______(人名),从第②选段中可以看出“他”的性格特征是________。

2.读材料回答问题。

在每一个红军驻地里都有一个少年先锋队“模范连”,他们都是十二岁至十七岁(照外国算法实际是十一岁至十六岁)之间的少年,他们都来自中国各地,他们当中有许多人像这个小号手一样,熬过了从南方出发的长征的艰苦。

语段中的“他们”被斯诺亲切地称为“__________”。

孔子云:“勇者不惧。

”请结合你对书中“他们”事迹的阅读体会,谈谈对“勇者”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3.名著阅读。

他是个面容瘦削、看上去很像林肯的人物,个子高出一般的中国人,背有些驼,一头浓密的黑发留得很长,双眼炯炯有神,鼻梁很高,颧骨凸出。

我在一刹那所得的印象,是一个非常精明的知识分子的面孔。

(1)以上文字节选自__________________,作者是美国著名记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的“他”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他具有的优秀品质(至少写出两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阅读名著片段,回答问题。

(片段一)我和驻扎在这里的交通部的一部分人员吃饭,遇见了十几个屯宿在百家坪的青年。

我们吃的有煮熟的小鸡,不发酵的荞麦馒头、白菜、小米和我最爱吃的土豆。

名著阅读《红星照耀中国》测试卷及答案试题

名著阅读《红星照耀中国》测试卷及答案试题

名著阅读《红星照耀中国》测试卷及答案试题一、选择题1.根据阅读《红星照耀中国》的积累,完成下表。

2.填空我一边和他谈着话,一边深感兴趣地观察着他,因为在中国,像其他许多红军领袖一样,他是一个传奇式的人物,他个子清瘦,中等身材,骨骼小而结实,尽管胡子又长又黑,外表仍不脱孩子气,又大又深的眼睛富于热情。

他确乎有一种吸引力,似乎是羞怯、个人的魅力和领袖的自信的奇怪混合的产物。

他讲英语有点迟缓。

但相当准确。

他对我说已有五年不讲英语了。

这使我感到惊讶。

选文中“他”是_____,请列举与“他”有关的主要事件(写一件即可)___________。

3.名著导读苏区少年先锋队的职责之一是在后方检查路上的旅客,看他们有没有通行证。

A告诉我,有一次几个少年先锋队队员叫他停步,要他通行证,声言没有通行证就要逮捕他。

“我是A,”他说,“通行证就是我写的。

”“即使你是朱总司令,我们也不管,”年轻的怀疑者说,“你总得有一张通行证。

”该段文字选自《红星照耀中国》,文中的“A”_________(填人物名字)。

4.阅读下面的语句,按要求作答。

在每一个红军驻地里都有一个少年先锋队“模范连”。

他们都是十二岁至十七岁(照外国算法实际是十一岁至十六岁)之间的少年,他们都来自中国各地,他们当中有许多人像这个小号手一样,熬过了从南方出发的长征的艰苦。

(摘自《红星照耀中国》第十章“战争与和平”)上面语句中的“他们”被埃德加·斯诺亲切地称为“_________”。

“他们”在书中表现出怎样的特点?____________5.《红星照耀中国》是_____国人_____(作者)写的,曾易名为《_____》。

6.填空四川军队大概从来没有见过这样的战士——这些人当兵不只是为了有个饭碗,这些青年为了胜利而甘于送命。

他们是人,是疯子,还是神?迷信的四川军队这样嘀咕。

他们自己的斗志受到了影响;也许他们故意开乱枪不想打死他们;也许有些人暗中祈祷对方冒险成功!终于有一个红军战士爬上了桥板,拉开一个手榴弹,向敌人碉堡投去,一掷中的。

《红星照耀中国》名著阅读训练题(含答案)

《红星照耀中国》名著阅读训练题(含答案)

《红星照耀中国》名著阅读训练题(含答案)《红星照耀中国》名著阅读训练试题(含答案)一、填空1.”这时,一个瘦小的年轻军官突然出现了。

他长着一脸的黑胡子,用温和的语气向我打招呼:“你好,你在找谁?”“他说的是英语,这个字符是。

2.1936年6月,埃德加·斯诺在苏区(今陕西省志丹县)的临时首府采访了毛泽东在收集了关于红军长征的第一手资料后,他出生在美国密苏里州的堪萨斯城,是他三个孩子中最小的一个,名叫XXXX。

他于1928年来到中国,是几家欧美报纸在中国的记者和通讯员。

1933年4月至1935年6月,斯诺在北平新闻部兼任讲师。

1936年6月,斯诺访问陕甘宁边区,撰写了大量的通讯报道,成为第一个采访红区的西方记者。

4.“蒋介石悬赏八万元要他的人头,但他的司令部前只有一个哨兵。

当我走进房间时,我看到它既干净又简单。

挂在土炕上的屋顶是唯一可以看到的奢侈品。

炕的尽头是两个铁文件箱和一个小木炕桌。

哨兵向他报告说,当我到达时,他正在他的办公桌前看电报。

”5.《红星照耀中国》是第一本向世界介绍和传播的书。

它在英语世界获得了轰动的影响。

这是一部写得很好、记录很好的报道性作品,被誉为研究中国革命的经典百科全书。

6.1937年10月,英国伦敦的维克托·格兰茨公司首次出版了名为《这本书》的书,这本书在世界上引起了巨大轰动。

1938年2月,中文译本在上海出版,书名改为“统一战线”,因为抗日战争已经开始考虑到统一战线的情况。

17.抗日战争爆发后,埃德加·斯诺成为《抗日战争》和《抗日战争》在中国的战地记者。

他于1942年离开中国。

新中国成立后,他三次访华,于1972年2月15日在日内瓦因病去世。

根据他的愿望,他的一些骨灰被埋在了中国的一个无名湖。

8.书中的描述是最详细的。

据说他是一个很有幽默感的人,也是一个不注重外表的人。

他是多么不拘小节,真令人惊讶。

9.“我的家庭分为两个“党派”。

一方是我的父亲,是的。

红星照耀中国试题及答案

红星照耀中国试题及答案

红星照耀中国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红星照耀中国》的作者是谁?A. 埃德加·斯诺B. 亨利·卢斯C. 乔治·奥威尔D. 埃里克·霍布斯鲍姆2. 该书首次出版于哪一年?A. 1936年B. 1937年C. 1938年D. 1939年3. 书中描述的“红星”指的是什么?A. 红军B. 红星二锅头C. 红星电影院D. 红星农场二、填空题4. 《红星照耀中国》是_________(国家)记者_________(人名)在中国西北革命根据地的采访记录。

5. 该书通过作者的亲身经历,向世界展示了_________(事件)的真实面貌。

三、简答题6. 简述《红星照耀中国》一书在中国革命史上的意义。

四、论述题7. 论述《红星照耀中国》对国际社会了解中国革命的影响。

答案:一、选择题1. A2. B3. A二、填空题4. 美国埃德加·斯诺5.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战争和土地革命三、简答题6. 《红星照耀中国》一书在中国革命史上的意义在于,它首次向世界展示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根据地的真实情况,打破了国民党对革命根据地的封锁和歪曲,为国际社会了解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提供了第一手资料,对提高中国共产党在国际上的声誉和影响力起到了重要作用。

四、论述题7. 《红星照耀中国》对国际社会了解中国革命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它提供了一个客观、真实的视角,让世界看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力量和革命根据地的实际情况;其次,书中对中国共产党领导人的访谈和描述,增加了外界对中国革命领导人的了解和认同;再次,通过作者的亲身经历和生动叙述,增强了国际社会对中国革命的同情和支持;最后,该书的出版和传播,促进了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发展,对世界革命形势产生了积极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名著阅读《红星照耀中国》测试卷姓名:____________ 座号:_____________ 得分:________________
1、下列关于名著《红星照耀中国》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2 分)
A.《红星照耀中国》,又名《西行漫记》是一部文笔优美、纪实性强的作品。

B.《红星照耀中国》通过访谈和对话,搜集了大量有关长征的第一手资料,首次向全世界报道了这一举世无双的“军事壮举”。

C.《红星照耀中国》描绘了中国共产党人和红军战士坚忍不拔、英勇卓绝的伟大斗争画卷,展示了他们伟大而平凡的精神面貌。

D.《红星照耀中国》通过一个外国人的所见所闻,断言长征实际上是一场决策上的失败。

2、下列关于名著《红星照耀中国》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2 分)
A.《红星照耀中国》,又名《西行漫记》是一部文笔优美纪实性强的作品,作者是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

B.《红星照耀中国》描绘了中国共产党人和红军战士坚韧不拔、英勇卓绝的伟大斗争画卷,展示了他们伟大而平凡的精神风貌。

C.《红星照耀中国》不仅在政治意义上取得了极大的成功,而且在报告文学创作的艺术手法上也成为同类作品的典范。

D.埃德加•斯诺在《红星照耀中国》中唯独对长征表达了鄙夷之意,断言长征实际上是一场决策上的失败。

3、下列有关《红星照耀中国》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2 分)
A.这部著作真实记录了斯诺从1936年6月至10月在中国西北革命根据地(以延安为中心的陕甘宁边区)进行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向全世界真实报道了中国和中国工农红军以及许多红军领袖、红军将领的情况。

B.斯诺在《红星照耀中国》中,用毋庸置疑的事实向世界宣告: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革命事业犹如一颗闪亮的红星不仅照耀着中国的西北,而且必将照耀全中国,照耀全世界。

C.《红星照耀中国》描绘了中国共产党人和红军战士坚韧不拔、英勇卓绝的伟大斗争,以及他们的领袖人物的伟大而平凡的精神风貌。

D.《红星照耀中国》写道:一九三五年七月二十日,红军进入了陕西西北的富庶的毛儿盖地区,同四方面军和松潘苏区会合。

4、阅读下面文段,完成小题。

我到后不久,就见到了毛泽东,他是个面容瘦削、看上去很像林肯的人物,个子高出一般的中国人,背有些驼,一头浓密的黑发留得很长,双眼炯炯有神,鼻梁很高,颧骨突出。

我在一刹那间所得的印象,是一个非常精明的知识分子的面孔,可是在好几天里面,我总没有证实这一点的机会。

19.本段文字选自________ (作品名),在这之前,作者斯诺见到了_______ (人
名)。

(2 分)
20.斯诺在那一刹那间对毛泽东的印象是:一个非常精明的知识分子,但是全文斯
诺对毛泽东还进行过其它评价,请说说斯诺对毛泽东的其他两个印象。

(2分,
5、关于《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2 分,
A.美国记者斯诺在《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中写道:“在某种意义上讲,这次大迁移是历史上最大的一次流动的武装宣传。

”文中的“大迁移”是指中国工农红军万里长征。

B.斯诺在《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中写道:“在西安进行的这场军事政变时机抓得很好,执行得也十分利落.使中国最终站到了即将来临的世界反法西斯斗争一边。

” 斯诺所说的“这场军事政变”是指“八一三事变”。

C.《红星照耀中国》是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的不朽名著,一部文笔优美的纪实性很强的报道性作品。

作者真实记录了自 1936 年 6 月至 10 月在我国西北革命根据地进行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向全世界真实报道了中国和中国工农红军以及许多红军领袖、红军将领的情况。

D.《红星照耀中国》中“红星”的含义是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红色革命犹如一颗
闪亮的红星,不仅照耀着中国的西北,而且必将照耀全中国。

6、下列有关名著《红星照耀中国》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2 分)
A.《红星照耀中国》描绘了中国共产党人和红军战士坚韧不拔、英勇卓绝的伟大斗争画卷,展示了他们伟大而平凡的精神风貌。

B.埃德加•斯诺在《红星照耀中国》中唯独对长征表达了鄙夷之意,断言长征实际上是一场决策上的失败。

C.《红星照耀中国》不仅在政治意义上取得了极大的成功,而且在报告文学创作的艺术手法上也成为同类作品的典范。

D.《红星照耀中国》,又名《西行漫记》,是一部文笔优美纪实性强的作品。

7、下列关于文学名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2分)
A.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经过在《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中得以首次全面报道,这是举世无双的军事壮举。

B.《红星照耀中国》深入分析和研究了“红色中国”产生、发展的原因,瓦解了种种歪曲共产党的谣言。

C.斯诺在《红星照耀中国》中描述了众多共产党领袖的家庭环境,也追溯了他们的青少年时代。

D.在陕北期间,斯诺拍摄了大量国民党军队生活的照片,为后人留下了珍贵的影像资料。

8、阅读下面的名著选段,完成下列小题。

[片段一]
我和驻扎在这里的交通部的一部分人员吃饭,遇见了十几个屯宿在百家坪的青年。

我们吃的有煮熟的小鸡,不发酵的荞麦馒头、白菜、小米和我最爱吃的土豆。

可是除了白开水以外,没有其它冷饮。

而白开水热得不能进口。

因此我口渴得要命。

吃饭时是由两个态度坦然的孩子侍候的,他们穿着大而无当的制服,戴着鸭舌尖式的红帽子。

他们最初不愉快的注视着我,可是在几分钟后,我就想法惹起了其中一个孩子友谊的微笑。

我胆大起来,其中一个从我身边走过时,我招呼他:込拿点冷水来。

”可是他毫不理睬。

几分钟后,我又招呼另一个孩子,结果也是一样。

[片段二]苏区少年先锋队的职责之一是在后方检查路上的旅客,看他们有没有通行
证。

……彭德怀告诉我,有一次几个少年先锋队队员叫他停步,要他通行证,声言没有通行证就要逮捕他。

“我是彭德怀,”他说,“通行证就是我写的。

” “即使你是朱德司令,我们也不管,”年轻的怀疑者说,“你总得有一张通行证。


(节选自《红星照耀中
国》)
1.1.[片段一]中,两个孩子为什么对“我”的招呼毫不理睬?(2 分)
1.2.[片段二]中,少年先锋队队员后来是在什么情况下才放行彭德怀的?这体现了他们什么形象特点?(2分)
9.选出下列对作家作品的解读不正确的一项()(2 分)
A.法国作家凡尔纳自幼热爱海洋,向往远航探险。

正是由于凡尔纳无限的好奇心和丰富的想象力,《海底两万里》才得以呈现在读者面前。

B.《儒林外史》中作者吴敬梓把王冕的故事作为全书的“楔子”,是以王冕为例,揭示功名利禄对读书人灵魂的毒害,表达对封建科举制度的批判。

C.当我们读到《艾青诗选》中“当黎明穿上了白衣的时候,田野是多么新鲜”这样鲜活的诗句时,我们不仅惊叹其非凡的想象力,还从内心激起了对“黎明”和
“希望”的巨大渴望。

D.法布尔的《昆虫记》为我们展示了许多昆虫的另一面:勤劳的蚂蚁竟然是残暴的掠夺者;看似笨拙的圣甲虫,竟是个能工巧匠;看似恶毒的朗格多克蝎,却对自己的孩子关爱有加……
10、下列关于名著《红星照耀中国》的表述, 不正确的一项是()(2 分)
A.《红星照耀中国》是一部文笔优美的报道性作品,用虚实结合的手法记录了自 1936年6月至10月在我国西北革命根据地进行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

B.全书共12篇,主要内容包括:关于红军长征的介绍;对中国共产党和红军主要领导人的采访;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政策;红军的军事策略;作者的整个采访经历和感受等。

C.他个子清瘦,中等身材,骨骼小而结实,尽管胡子又长又黑,外表上仍不脱孩子气,又大又深的眼睛富于热情,是个书生出生的造反者。

他就是周恩来。

D.《红星照耀中国》的意义,首先在于它通过一个外国人的所见所闻,客观地向全世界报道了共产党和红军的真实情况,使西方人第一次了解到中国共产党人的真实生活。

11、下面关于《红星照耀中国》的有关说法错误的一项是()(2 分)
A.一九三七年十月《红星照耀中国》一书在伦敦岀版。

当时作者在被日本人控制的上海,因此把此书名改为《西行漫记》。

B.斯诺认为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主要原因是为了北上抗日。

C.斯诺认为在西安事变中总司令被逮捕这一事件把中国历史引导到新的方向。

D.《西行漫记》的发表使西方人第一次全面客观的了解中国共产党的生活,以及中国共产党人所领导的解放区蓬勃的景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