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下培优作业6(无答案)新人教版
九年级化学培优卷6 试题

九年级化学培优卷〔6〕〔无答案〕新人教版1.实验室里制取气体的装置包括___________和_________两局部。
确定气体的发生装置应考虑的因素是_________和_________,确定气体的搜集装置应考虑的因素是气体的_________和_________等。
2.在实验室里制取二氧化碳时一般采取以下操作步骤:①装入块状的石或者石灰石;②用向上排空气法搜集二氧化碳;③连接仪器,检查装置的气密性;④倒入稀盐酸。
那么正确的操作步骤为___________〔填序号〕。
3.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最合适的反响物是( )4.铅蓄电池中含有硫酸,假如不慎将硫酸漏到石地面上,会发出嘶嘶声,并有气体产生。
这种气体是( )5.检验集气瓶里搜集的是不是二氧化碳的方法最好的是( )A.参加澄清石灰水,观察是否变浑浊B.将燃着的木条插入集气瓶中,观察是否立即熄灭C.参加紫色石蕊试液,观察是否变红色D.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观察是否立即熄灭6.绿色植物的光用二氧化碳占空气总体积的0.03%,自然界中二氧化碳的循环如下图,在A处不参与该循环的是( )创作;朱本晓绿色植物的光用7.如今有以下实验仪器:①大试管②烧杯③酒精灯④集气瓶⑤长颈漏斗⑥带导管的双孔塞⑦导气管⑧玻璃片⑨铁架台⑩水槽等仪器,在实验室制取CO2时,应选用的仪器有〔填序号〕__________________。
8.“绿色化学〞是21世纪化学开展的主导方向。
“绿色化学〞要求从根本上消灭污染,是一门能彻底阻止污染的科学。
它包括“原料的绿色化〞“化学反响的绿色化〞“产物的绿色化〞等内容。
其中,“化学反响的绿色化〞要求原料物质中所有的原子完全被利用且全部转入期望的产品中。
以下符合“化学反响的绿色化〞的是( )A.化工厂用氨、二氧化碳和水制碳酸氢铵 NH3+H2O+CO2====NH4HCO3B.实验室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 CaCO3+2HCl====CaCl2+H2O+CO2↑C.用炭、氧气和氧化钠制碳酸钠 C+O2点燃CO2 CO2+Na2O====Na2CO3D.实验室用氯化铵和消石灰制氨气 2NH4Cl+Ca〔OH〕2△CaCl2+2NH3↑+2H2O创作;朱本晓9.按以下图的装置制取二氧化碳并检验它的性质,完成以下问题:〔1〕用装置A来制取二氧化碳,所用药品为_________和_________。
九年级化学培优试题

九年级化学培优试题(6)班级 ; 姓名1.我国盛产的八角茴香中存在莽草酸(C 7H 10O 5)。
由它合成的“达菲” (C 16H 31O 8N 2P)是是抗H1N1流感的一种药物。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莽草酸由三种元素组成B .莽草酸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74C .用莽草酸合成达菲需要含氮的物质D .由莽草酸合成达菲是物理变化2.化学实验室对药品存放有一定的要求,下图所示白磷的存放符合要求的是( )3.从物质的分类的角度看,下列物质与二氧化氮、三氧化硫、氧化铝属于同类别的物质( )A .氢氧化铁B .硫酸铜C .水D .硝酸4.类推的思维方法在化学学习中应用广泛,例如:由此可推断,过氧化钡的化学式为( )A .Ba 2OB .BaO 2C .Ba 2O 2D .BaO 35.某纯净物X 在密闭容器中稍加热就分解为NH 3、H 2O 和CO 2,根据这一实验事实不能得出的结论是A. X 由四种元素组成B. X 是化合物C. X 中有水D. X 不稳定6.西班牙的瑞奥汀河是一条酸河,河水中含有硫酸和硫酸亚铁。
经调查发现,酸河形成的原因是由于上游河床含有的某种物质R 在水中氧的作用下发生反应所致,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R+2H 2O+7O 2====2FeSO 4+2H 2SO 4,则R 的化学式为A. FeSB. Fe 2S 3C. FeS 2D. FeO7.已知A 、B 两种元素形成的化合物中,A 、B 元素的质量比为2:3,其相对原子质量之比为2:1,则该化合物的化学式为:A .A 2B 3 B .A 3B 2C .AB 3D .A 3B8.由化学方程式CxHyOz +5O 24CO 2+4H 2O ,可知x 、y 、z 的值分别是A .1、2、3B .2、4、1C .4、8、2D .4、4、19.ng 氯酸钾和2g 二氧化锰混合加热,完全反应后得到固体mg ,则放出氧气的质量为A .(n -m)gB .(m +2)gC .(m -2)gD .(n +2-m)g10.碳的某种氧化物中,碳与氧的质量比为3∶8,则该氧化物中碳的化合价是A .+2价B .+4价C .-2价D .0价11.对于方程式 4Al +3O 2 2Al 2O 3的下列说法正确是A .铝加氧气等于氧化铝B .铝跟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氧化铝C .4个铝原子和3个氧分子等于2个氧化铝分子D .4个铝原子和6个氧原子等于2个氧化铝分子12.在反应X +2Y =R +2M 中,已知R 和M 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22:9,当1.6gX 与Y 完全反应后,生成4.4gR ,则在此反应中Y 和M 的质量比是 ( )点燃A.16:9 B.23:9 C.32:9 D.46:913.在反应2A+5B=2C+4D中,C、D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9:22,若2.6gA与B完全反应,生成8.8gD,则在此反应中B与D的质量比为()A.4:9B.8:1C.10:11D.31:4414.下列实验现象与书写的化学方程式相吻合的是()A.有大量白雾产生的反应:4P + 5 O22P2O5B.有白色沉淀生成的反应:2Mg + O22MgOC.黑色固体变成红色固体的反应:H +CuO Cu + H O ↑溶液颜色变化的反应:D.溶液颜色变化的反应:15.右图是有关氧气的知识网络图(反应条件部分省略),用化学用语回答:(1)物质①的化学式是;(2)物质②的阳离子是;(3)物质③带点元素的化合价;(4)生成物质④的化学方程式。
孝感高中人教版化学九年级第六章碳和碳的氧化物经典习题(课后培优)

考试范围:xxx;满分:***分;考试时间:100分钟;命题人:xxx 学校: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一、选择题1.有关化学基本观念的认识错误的是()A.元素观:一氧化碳、二氧化碳都是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B.微粒观:保持氧气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是氧分子C.转化观:在自然界中氧气和二氧化碳可以相互转化D.守恒观:100mL酒精中加入100mL水,总体积等于200mL2.下列实验内容中的横、纵坐标表示的量符合如图所示变化趋势的是序号实验内容横坐标表示的量纵坐标表示的量①高锰酸钾制氧气时间固体中锰元素的质量②过量红磷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时间红磷质量③过氧化氢溶液与二氧化锰制氧气时间二氧化锰质量④装有一定量的二氧化碳塑料瓶通入石灰水时间密闭装置内的压强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3.为了测定铜和氧化铜组成的混合物中单质铜的质量分数,向10g灼热的混合物中通入足量一氧化碳,充分反应后,得到9.2g固体,原混合物中单质铜的质量分数为()A.92% B.80% C.60% D.40%4.已知:Cu+2H2SO4(浓)ΔCuSO4+SO2↑+2H2O。
为探究铜和浓硫酸的反应及生成的二氧化硫气体的部分性质,某同学设计下图实验(图中脱脂棉团蘸有紫色石蕊溶液,紫色石蕊溶液遇酸变红)。
关于该实验的说法错误的是()A.与鼓气球相连接的导管需插入浓硫酸中B.该装置便于控制铜和浓硫酸反应的发生和停止C.铜丝绕成螺旋状是为了加快铜和浓硫酸的反应D.实验中观察到脱脂棉团变红,可推理SO2溶于水生成酸5.下列区分物质的试剂或方法不正确的是:A.二氧化碳和氧气___________燃着的木条B.木炭粉和二氧化锰___________观察颜色C.二氧化硫和二氧化碳___________闻气味D.蒸馏水和过氧化氢溶液___________二氧化锰6.下列有关主题知识的归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A 物质的鉴别B 环保知识蔗糖和食盐:看颜色二氧化碳和氮气:用燃着木条减缓全球气候变暖:积极植树种草减少雾霾:用燃烧法处理秸秆C 物质的宏观组成D 化学史①氮气是由氮元素构成的②二氧化碳中含有两个氧元素①拉瓦锡:利用天平进行定量研究,弄清了物质燃烧的本质②门捷列夫:1869年,发现元素周期律A.A B.B C.C D.D7.如图是某兴趣小组设计的一套实验装置,装置足以维持实验过程中小白鼠的生命活动。
天津市民族中学人教版化学九年级第六章碳和碳的氧化物测试(培优)

考试范围:xxx;满分:***分;考试时间:100分钟;命题人:xxx 学校: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一、选择题1.能鉴别空气、氧气、二氧化碳三瓶气体的方法是A.闻气味B.将燃着的木条分别插入集气瓶中C.将带火星的木条分别插入集气瓶中D.分别加入适量澄清石灰水2.在密闭容器中3克碳和7克氧气充分反应后,容器内的气体有()A.一氧化碳B.二氧化碳C.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D.二氧化碳和氧气3.研究和学习化学,有许多重要的方法。
下列方法中所举示例正确的是()A.A B.B C.C D.D4.下列物质中性质与用建不相关联的是A.金刚石很硬—刻划玻璃B.石墨质软—作电极C.木炭可燃—作燃料D.氮气稳定—作食品填充气5.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A.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五氧化二磷B.蜡烛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生成一种白色固体C.稀硫酸中加入石灰石,迅速反应产生大量气泡D.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产生刺激性气味的气体6.下列通过分析实验现象得出的实验结论中,不合理的是()A.图A是在呼出气体的集气瓶中的石灰水变浑浊,说明呼出的气体全部都是二氧化碳B.图B是玻璃片上出现了水雾,说明呼出的气体中水蒸气比空气的水蒸气多COC.图C是附着在烧杯内壁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蜡烛燃烧产生2D.图D是实验可以说明水是氢、氧两种元素组成7.下列是四位学生设计的实验方案,你认为可行的方案是A.把燃着的木条伸入某气体中,火焰熄灭,证明原瓶中的气体是CO2B.向盛满CO2的塑料瓶中倒入少量水,拧紧瓶盖振荡后瓶子变瘪,则证明CO2与水反应C.某气体燃烧的产物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该气体一定是COD.某气体与氧气混合后经点燃发生爆炸,可说明该气体具有可燃性8.欲鉴别空气、氧气、氮气和二氧化碳四瓶无色气体,下列操作正确的是()A.先用带火星的木条试验,再加入澄清的石灰水并振荡B.先用燃着的木条试验,再加入澄清的石灰水并振荡C.先加入澄清的石灰水并振荡,再用带火星的木条试验D.先加入澄清的石灰水并振荡,再用红热的细铁丝试验9.下列涉及化学学科观点的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转化观:碳酸钙与二氧化碳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B.守恒观:10g水加热生成10g水蒸气符合质量守恒定律C.组成观:氧气和臭氧组成元素相同D.微粒观:氯化铵是由铵根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10.氧循环和碳循环是自然界中的重要循环(如图)。
大同市第一中学人教版化学九年级第六章碳和碳的氧化物习题(培优练)

考试范围:xxx;满分:***分;考试时间:100分钟;命题人:xxx 学校: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一、选择题1.鉴别下列各组物质,不能达到目的是A.氧气与二氧化碳:带火星的木条B.食盐水和蒸馏水:过滤C.铜绿与二氧化锰:看颜色D.蒸馏水和氯化钙溶液:肥皂水2.金刚石、石墨、木炭和C60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下列关于碳的单质的叙述正确的是()A.都是黑色固体B.在氧气中充分燃烧时都生成二氧化碳C.碳原子的排列方式相同D.一定条件下,石墨转化成金刚石是物理变化3.在如图气密性良好的装置中充满了二氧化碳气体,往2支试管中分别缓缓注入5mL含有石蕊试液的水和5mL澄清石灰水。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观察到左边试管内液体变红色右边试管内石灰水变浑浊B.碳酸使紫色的石蕊试液变为红色C.充分反应后,U型管中的液面左边高于右边D.相同体积的水和石灰水,石灰水吸收的二氧化碳较多4.下列各组物质的鉴别方法不合理的是()选项物质方法A水与过氧化氢溶液取样,加入二氧化锰,B硬水与软水取样,加入肥皂水C氯酸钾与高锰酸钾取样,观察颜色D氮气与二氧化碳向集气瓶中伸入燃着的木条A.A B.B C.C D.D5.构建化学基本观念是学好化学的基础,下列对化学基本观念的认识错误的是A.元素观:金刚石和石墨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不同单质B.微粒观:保持C60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是C60分子C.转化观:同种元素的原子和离子在化学反应中可以相互转化D.守恒观:3g镁在2g氧气中充分燃烧生成5g氧化镁,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6.对下列事实的微观解释正确的是()A.用水银体温计测量体温,水银柱上升﹣温度升高,分子变大B.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不同﹣物质中氧原子数不同C.石墨质地很软,而金刚石坚硬﹣碳原子的结构不同D.固体碘(I2)和碘蒸气(I2)都能使淀粉溶液变蓝色﹣同种分子化学性质相同7.碳的单质除了金刚石、石墨和C60外,科学家们还合成了C90、C240、C540等系列物质,据此可作出的推测是()①同一种元素可以形成多种单质;②单质可能存在复杂的分子结构;③单质的研究具有广阔的前景;④同种元素形成的单质之间可能存在更多的互相转化。
深圳市南山外国语学校人教版化学九年级第六章碳和碳的氧化物基础练习(课后培优)

考试范围:xxx;满分:***分;考试时间:100分钟;命题人:xxx 学校: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一、选择题1.推理和归纳是研究和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H2O和H2O2组成元素相同,所以它们的化学性质相同B.同种元素的原子质子数相同,所以质子数相同的原子属于同种元素C.二氧化碳能灭火,所以灭火的气体也一定是二氧化碳D.单质是同一种元素组成的,所以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单质2.下列有关物质的鉴别方法或依据错误的是A.氮气和二氧化碳:用燃着的木条伸入瓶中B.氧气和二氧化碳:倒入澄清的石灰水检验C.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根据气味不同D.高锰酸钾和氯酸钾:根据颜色不同3.下图所示实验中,①、④为用紫色石蕊溶液润湿的棉球,②、③为用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干燥棉球。
下列说法正确是A.①、②、③、④都变红B.③不变红,④变红,说明CO2的密度大于空气的密度C.实验中的CO2可通过块状大理石和稀硫酸制取D.①、④变红,②、③不变红,说明CO2与水反应生成酸4.下列客观事实的微观解释正确的是A.品红在水中扩散——分子间有空隙B.原子不显电性——原子中没有带电微粒C.物质的热胀冷缩——分子的大小改变D.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不同——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5.对下列事实的解释合理的是A.活性炭净水——吸附水中的悬浮物等杂质B.金刚石和石墨的硬度存在明显差异——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C.CO能燃烧,CO2不能燃烧——构成物质分子的原子种类不同D.6000L O2在加压的情况下能装入容积为40L的钢瓶中——主要是氧分子变小6.下列区分物质的试剂或方法不正确的是:A.二氧化碳和氧气___________燃着的木条B.木炭粉和二氧化锰___________观察颜色C.二氧化硫和二氧化碳___________闻气味D.蒸馏水和过氧化氢溶液___________二氧化锰7.下列有关主题知识的归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A 物质的鉴别B 环保知识蔗糖和食盐:看颜色二氧化碳和氮气:用燃着木条减缓全球气候变暖:积极植树种草减少雾霾:用燃烧法处理秸秆C 物质的宏观组成D 化学史①氮气是由氮元素构成的②二氧化碳中含有两个氧元素①拉瓦锡:利用天平进行定量研究,弄清了物质燃烧的本质②门捷列夫:1869年,发现元素周期律A.A B.B C.C D.D8.实验室里制取并收集二氧化碳气体时一般有以下操作步骤:①检查装置的气密性;②连接装置;③加入大理石;④加入稀盐酸;⑤收集;⑥验满。
攀枝花市人教版化学九年级第六章碳和碳的氧化物基础卷(课后培优)

考试范围:xxx;满分:***分;考试时间:100分钟;命题人:xxx 学校: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一、选择题1.推理和归纳是研究和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H2O和H2O2组成元素相同,所以它们的化学性质相同B.同种元素的原子质子数相同,所以质子数相同的原子属于同种元素C.二氧化碳能灭火,所以灭火的气体也一定是二氧化碳D.单质是同一种元素组成的,所以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单质2.设计对比实验。
控制变量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下列对比实验不能达到目的A.A B.B C.C D.D3.下列除去括号中的少量杂质的方法正确的是()A.CO2(CO)往集气瓶中伸入一根燃着的小木条B.CO(CO2)把混合气体通过足量的澄清石灰水C.CuO(C)把固体混合物隔绝空气加强热D.N2(O2)往集气瓶中伸入一根燃着的小木条4.对下列事实的解释合理的是A.活性炭净水——吸附水中的悬浮物等杂质B.金刚石和石墨的硬度存在明显差异——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C.CO能燃烧,CO2不能燃烧——构成物质分子的原子种类不同D.6000L O2在加压的情况下能装入容积为40L的钢瓶中——主要是氧分子变小5.下列有关主题知识的归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A 物质的鉴别B 环保知识蔗糖和食盐:看颜色二氧化碳和氮气:用燃着木减缓全球气候变暖:积极植树种草减少雾霾:用燃烧法处理秸秆A.A B.B C.C D.D6.下列物质的用途利用其物理性质的是A.氢气用作燃料B.红磷可制作烟幕弹C.氮气可充入食品包装袋防腐D.干冰用于人工降雨7.下列对一些事实的解释正确的是A.A B.B C.C D.D8.下列物质的用途中,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A.甲烷用作燃料B.氢气用于填充探空气球C.用活性炭吸附除去冰箱中的异味D.干冰用作致冷剂9.甲、乙、丙、丁都是含碳的物质,它们有如下关系:①甲与丙在高温的条件下反应生成乙;②乙与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丙;③常温下丁能分解生成丙。
玉林市人教版化学九年级第六章碳和碳的氧化物测试卷(课后培优)

考试范围:xxx;满分:***分;考试时间:100分钟;命题人:xxx学校: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一、选择题1.设计对比实验。
控制变量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下列对比实验不能达到目的A.比较二氧化碳含量B.研究MnO2的催化作用C.探究二氧化碳和水反应A.A B.B C.C D.D2.下列有关物质的鉴别方法或依据错误的是A.氮气和二氧化碳:用燃着的木条伸入瓶中B.氧气和二氧化碳:倒入澄清的石灰水检验C.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根据气味不同D.高锰酸钾和氯酸钾:根据颜色不同3.下列实验方案,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A.探究石蜡中含碳元素B.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C.探究温度对分子运动快慢的影响D.证明CO2密度比空气的大4.在密闭容器中3克碳和7克氧气充分反应后,容器内的气体有()A.一氧化碳B.二氧化碳C.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D.二氧化碳和氧气5.下列客观事实的微观解释正确的是A.品红在水中扩散——分子间有空隙B.原子不显电性——原子中没有带电微粒C.物质的热胀冷缩——分子的大小改变D.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不同——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6.已知:Cu+2H2SO4(浓)ΔCuSO4+SO2↑+2H2O。
为探究铜和浓硫酸的反应及生成的二氧化硫气体的部分性质,某同学设计下图实验(图中脱脂棉团蘸有紫色石蕊溶液,紫色石蕊溶液遇酸变红)。
关于该实验的说法错误的是()A.与鼓气球相连接的导管需插入浓硫酸中B.该装置便于控制铜和浓硫酸反应的发生和停止C.铜丝绕成螺旋状是为了加快铜和浓硫酸的反应D.实验中观察到脱脂棉团变红,可推理SO2溶于水生成酸7.CO2是重要的资源,以其为原料可获得下列四种物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反应①是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B.反应②的实现有利于缓解“白色污染”C.反应③中的催化剂需要经常添加D.反应④澄清溶液变浑浊,说明CaCO3难溶于水8.如图装置有较多用途,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如瓶内为空气,要收集氧气,气体应从a端进入B.如瓶内装满水,要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气体应从a端进入C.医院给病人输氧时,也有类似装置(瓶内装半瓶蒸馏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九年级下册化学培优作业6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N-14 Cl-35.5 Fe-56 Mg-24 Zn-65 Na-23 Ca-40 Ag-108
1.下列溶液暴露在空气中,因发生化学变化而使溶液质量增大的是
A. 浓氢氧化钠溶液
B. 浓盐酸
C. 浓硫酸
D.饱和食盐水
2.下列盐的用途中,错误的是
A.用含亚硝酸钠的工业用盐烹调食物 B.用碳酸钙作补钙剂
C.用氯化钠配制生理盐水 D.用碳酸氢钠治疗胃酸过多
3
A.番茄汁
B.糖水
C.牙膏
D. 肥皂水
4.掌握物质的分类是学好化学的基础,指出下列物质中属于碱的是
A. NaCl
B. KOH
C. MgO
D.Cu
5.下列物质的俗称与化学式不相符合的是
A.生石灰 CaOB.苏打 NaHCO3C.烧碱 NaOH D.食盐 NaCl
6.盐酸、稀硫酸在水溶液中都能产生H+,故有许多共同的性质。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打开盛有浓盐酸和浓硫酸的试剂瓶瓶塞,在瓶口都有白雾
B.稀盐酸和稀硫酸都可用于除铁锈
C.浓盐酸、浓硫酸都可用来干燥氧气
D.在稀盐酸、稀硫酸中滴加氢氧化钡溶液,都有白色沉淀
7.常温下,下列物质的水溶液pH﹤7的是
A.CO2B.KOHC.NH3•H2OD.KCl
8.小烧杯中盛有含石蕊的氢氧化钠溶液.逐滴加入稀盐酸至过量,烧杯中溶液颜色变化的顺序是
A.紫色——红色——蓝色B.蓝色——紫色——红色
C.蓝色——红色——紫色D.紫色——蓝色——红色
9.下列区别两种不同物质的方法合理的是
A.用蒸馏水区别四氧化三铁与二氧化锰 B.用酚酞试液区别氯化钠溶液与稀醋酸
C.用水鉴别氧化钙固体和氢氧化钙固体 D.用石蕊试液区别稀烧碱溶液与石灰水
10.下列物质能够反应,且没有明显现象的是
A. Na2CO3溶液加入澄清石灰水中
B. Fe2O3加入NaOH溶液中
C.稀HCl滴入Ba(OH)2溶液中 D.CO2通入澄清石灰水中
11.类推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方法。
以下类推结果正确的是
A.碱性溶液能使酚酞试液变红,所以能使酚酞试液变红的溶液一定呈碱性
B.酸碱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所以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C.有一些金属与稀硫酸反应放出气体,所以与稀硫酸反应放出气体的物质是金属
D.碳酸盐与盐酸反应放出气体,所以与盐酸反应放出气体的物质一定是碳酸盐
12.实验室有三瓶化肥标签脱落,只知道它们分别是碳酸氢铵(NH4HCO3)、氯化铵(NH4Cl)和尿素[CO(NH2)2]
中的一种,为鉴别三种化肥,某同学分别取少量样品编号为X、Y、Z,并进行如下实验(此处箭头表示得
出实验结论)
H 2 5% 根据上述实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X 物质为尿素
B .Y 物质为碳酸氢铵
C .常温下如要鉴别Y 、Z 两种样品,能采取闻气味的方法
D .如果实验Ⅱ中Y 、Z 两种样品没有另取,则会使检验结果不准确
14.下列曲线正确的是
A .①②
B .②③
C .②④
D .③④
15.小亮同学在实验室中制取CO 2气体后,对废液进行后续探究,他向一定质量的含CaCl 2和HCl 的废液中逐滴加入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Na 2CO 3溶液。
实验过程中加入Na 2CO 3溶液质量与产生沉淀或气体的质量
关系如图1所示;加入Na 2CO 3溶液的质量与溶液的pH 变化关系如
图2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图1中b →c 段表示生成气体的过程
B .图1中b 点的值为106
C .图1中c 时,溶液中的溶质有两种
D .图1中o →a
段反应过程中溶液的PH 变化情况可用图2中d →
h 段表示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40分)
16.(4分)身边处处有化学。
请从下列6种物质中选择合适物质的序号填空:
①小苏打 ②石灰石 ③盐酸 ④酒精 ⑤水银 ⑥食醋
(1)医用体温计里的物质通常是;
(2)工业上常用来除去钢铁表面的锈迹;
(3)能用作建筑材料的是;
(4)发酵粉的主要成分之一是。
17.(7分)已知A —H 均为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
其中A 、C 是组成
元素相同的气体,且
C 能产生温室效应;B 为红棕色,是赤铁矿的主要成分;F 是紫红色
金属;H 是蓝色沉淀。
根据右图所示的转化关系(图中反应条件均
已略去),请回答: (1)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
B 、
C ; (2)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①;
②,反应②的基本反应类型是。
18.(6分)实验室中有一瓶标签受损的无色液体,如右图所示。
这瓶无色液体是什么呢? 实验员老师告诉大家,该液体只能是过氧化氢溶液、稀硫酸和蒸馏水中的一种。
(1)大家讨论后一致认为不可能是蒸馏水,理由是。
(2)为确定该液体成分,同学们继续进行了如下实验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