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基路面工程第二章

合集下载

(路基路面工程)第二章

(路基路面工程)第二章

路基路面工程
第三节 路基设计
◆4、路基的边坡坡度
(1)常用的路堤边坡坡度: 1)一般路堤边坡坡度 路堤边坡坡度表
路基边坡坡度示意图
路基路面工程
第三节 路基设计
◆4、路基的边坡坡度
(1)常用的路堤边坡坡度: 2)高路堤及沿河浸水路堤:单独设计 砌石边坡坡度表
3)填石路堤:用大于25cm不易风化 的石块砌筑, 坡度可用1:1;
土质挖方边坡坡度表
路基路面工程
第三节 路基设计
◆4、路基的边坡坡度
(2)常用的路堑边坡坡度: 3)岩石边坡
路基路面工程
第三节 路基设计
路基路面工程
第三节 路基设计
路基路面工程
第三节 路基设计
◆5、路基的压实
(1)压实的意义: 分层压实致密的路基能防止水分干湿作用引起的自然沉陷和行车荷载 反复作用产生的压密变形,从而确保路面的使用品质和使用寿命。
等措施。
路基路面工程
第三节 路基设计
◆3、路基高度设计
路基路面工程
第三节 路基设计
◆4、路基的边坡坡度
▼路基边坡概念:用边坡高度与边坡宽度之比H:b的形式表示,并取H=1
计算为1:m(路堤)或1:n(路堑)的形式表示边坡坡率。 ▼边坡坡度的大小,取决于边坡的土质、岩石的性质及水文地质条件等 自然因素和边坡的高度。 ▼路基边坡坡度的大小直接影响路基的整体稳定性及土石方量和施工难 易程度; ▼一般路基的边坡坡度应通过设计验算确定,也可根据多年工程实践经 验和设计规范推荐的数值进行采用。
路基路面工程
第三节 路基设计
路基路面工程
第三节 路基设计
(11)土的压实技术
路基路面工程
第四节 路基附属设施

《路基路面工程》第二章 路基工程概论

《路基路面工程》第二章 路基工程概论

pr 1 pa
2 a2 r2
(2)地基反应模量 用温克勒(E.Winkler)地基模型描述土基工作状态时,用地基反应模量表征 土基的承载力。 压力与弯沉之比称为地基反应模量。
Kp l
地基反应模量值用承载板试验确定。
(3)加州承载比 加州承载比是早年由美国加利福尼亚州(California)提出的一种评定土基及 路面材料承载能力的指标。 承载能力以材料抵抗局部荷载压入变形的能力表征,并采用高质量标准碎石 为标准,以它们的相对比值表示为CBR值。
对于多年冻土地区,在年周期内地温年振幅随深度增加按指数规律衰减;温 度波的相位随深度的增加而滞后。多年冻土地温变化包络线呈负梯度型;多年冻土 呈退化趋势。
(2)路基含水率变化规律
路基路面施工完路成并投入运营后,路基 含水率不是一成不变的,由于大气降水、地下 水、地表水、蒸发力和温度等自然因素的季节 性变化,路基内部的水分呈周期性迁移,含水 率也发生着周期性的季节性变化。
很小,仅为1/5~1/10时,该深度范围内的路基称为路基工作区。
n B Z
z
K
P Z2
KnP
Za 3
常统称将路基顶面以下0.8m范围内视为路基工作区,称为路床。路基工作区内,土 基的强度和稳定性对保证路面结构的强度和稳定性极为重要。
当工作区深度大于路基填土高度时,行车荷载的作用不仅施加于路堤,而且 施加于天然地基的上部土层,因此,天然地基上部土层和路堤应同时满足工 作区的要求,均应充分压实。
路基路面工程
第二章 路基工程概论
内容提要:本章内容为后面所需基础知识的综合,均为重点内容,需要重点 把握公路自然区划、路基土的分类及工程特性、干湿类型划分、土基受力特 点及承载力评价等知识点。

路基路面工程教学 第2章:一般路基设计

路基路面工程教学 第2章:一般路基设计

Ø 对一般路基可结合当地的地形、地质情况直接选用标准横断面图而不 必进 行个别论证与验算。
Ø 特殊路基:浸水路基、滨海路基、泥石流地区、滑坡地段、岩溶地区、 多年冻土地区、软土及泥沼地区、膨胀土地区、黄土地区、 风沙、盐渍土、雪害等16种特殊。
第2章
一、一般路基
p 基本概念
一般路基设计
2.1 路基设计的一般要求
第2章
2.1 四、路基常见病害
p 1.路基的沉陷
一般路基设计
路基设计的一般要求
路基沉陷
路基沉缩
地基沉陷
Ø 路基沉陷:路堤填筑均匀,但是压密程度不足,产生均匀下沉 Ø 路基沉缩:路堤密实程度不足,产生堤身不均匀下陷并且伴有剪切破坏 Ø 地基沉陷:天然地基承载力不足,产生地基下陷,一般发生在软弱地基上
第2章
三、填挖结合路基
p 1. 常见形式
一般路基设计
2.2 路基横断面设计
最大问题:差异沉降!路面纵向开裂!! 甚至产生滑坡!!!
加筋路堤
土质非常疏松 岩石或坚实粗粒土 山边坡伸出不太远
适应于岩石或坚 实粗粒土路段, 山边坡伸出较远
需力学验算
第2章
三、填挖结合路基
p 2. 填挖结合路基的特点
第2章
一、一般路基
一般路基设计
2.1 路基设计的一般要求
坡顶 截水沟 边坡排水设施 挖方边坡 坡脚 地下排水设施 路堤 原地面线 坡脚 边沟 边坡平台 中线 中央分隔带 路面 路床顶面 坡顶 上路床 下路床 填方边坡 边坡平台
一般路基横断面图
第2章
一般路基设计
2.1 路基设计的一般要求
二、路基设计的一般要求
第2章
二、路堑
p 4. 构造要求

路基路面工程复习题

路基路面工程复习题
8.路基边坡滑塌的主要原因是抗拉强度不够。( )
9.碎落台的作用主要是解决挖方坡顶的山坡经常发生土石滚落的问题。( )
10.路基高度是指原地面标高和路基设计标高的差值。()
11.引起边坡滑坡的主要因素是土的浸湿。()
12.对同等土质,路堤边坡率比路堑边坡坡率小。()
13.路基最小填土高度就是指路肩边缘至原地面的高度。
4.跌水的构造分为、及出水口三部分。
5.地下排水沟渠中的渗沟是由碎、卵石排水层、、所组成。
6.边沟的底宽一般不小于,深度也不宜小于。
7.路基排水设计包括两部分内容,一是排水设计,一是设计。
9.流线形边沟适用于路段,石质边沟一般采用断面。
10.渗沟按排水层构造形式不同分为、及洞式渗沟。
11.某路基地下水位较高时,可采用的渗沟。地下含水层影响路堑边坡
70~80
含水量
(%)
18.54
18.63
19.21
19.23
19.52
19.75
19.85
19.87
wci=1.08,wc2=0.86,wc3=0.77,土的液限为40%,塑限为18%,试判断土基 干湿类型。
3.已知某地段是粘性土,W3,路表距地下水位高度为1.58m,预估路面厚度为
30cm,又得知路表距地表长期积水高度为0.75m,查得有关资料如下:
8.路基的干湿类型以来划分。对于原有公路,按不利季节
来确定,对于新建公路可以用作为判别标准。
9.表征土基承载力的参数指标有、、等。
10.路基的沉陷有两种情况即:、0
II.土的回弹模量仅反映了土基在弹性变形阶段内在荷载作用下,抵抗
变形的能力。
12.在路基设计时,要求路基处于或状态。

《路基工程》第二章

《路基工程》第二章

第2章行车荷载分析本章内容:1 汽车的种类和轴型;2 车辆的静动力作用;3 交通分析。

本章要求:1 了解车辆的类型、轴型及我国标准汽车荷载;2 了解车辆对路面作用力的特点,掌握轮载、轴载、轮压、接触面积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建立交通荷载单圆图式、双圆图式的概念;3 了解交通量、轴载谱的含义,建立轴载换算、轮迹分布的概念。

汽车是道路的服务的对象,也是道路损坏的主要因素之一,因此必须了解汽车及汽车对路面作用力的特点、大小、分布、作用量的变化情况和作用总量。

2.1 车辆的类型和轴型2.1.1车辆的类型汽车按用途分:1)客车小型客车:轿车、面包车,小型客车总重P Z>12KN,车速V max>100Km/h;大型客车:长途汽车、市内公交汽车,大型客车总重P Z>100KN,车速V max>60Km/h。

2)载重汽车载重汽车包括一般载重汽车、自卸车、牵引车、拖挂车、平板车和集装箱车。

一般载重汽车:总重P Z>50~150KN,车速V max>70~80Km/h;自卸车:总重P Z>150~500KN,车速V max>40~50Km/h;拖车、集装箱车:总重P Z=1000KN。

3)特种汽车特种汽车指救护车、消防车。

我国生产的汽车分类型号一般按名称加四位数字表示:⑴车辆的名称用汉语拼音表示;如CA- 表示解放牌汽车、EQ-表示东风牌汽车、BJ-表示北京牌汽车。

⑵第一位数字表示车辆的类型,用0~9表示。

0-三轮车、1-载重车、2-越野车、3-自卸车、4、5-特种车、6-大客车、7-小客车、8-挂车、9-半挂车及长货车。

⑶第二、三位数字为主参数代号,载重、越野、自卸、牵引、专用和半挂车的主参数代号为车辆的总质量(kg),客车与半挂客车主参数代号为车辆长度(m),轿车主参数代号为发动机排量(L)。

⑷第四位数字为产品序号。

例如:CA-1091 表示第一汽车厂生产的解放牌载重汽车,总质量9吨,为第二代产品;TJ-6481 表示天津汽车厂生产的客车,长度4.8m,为第二代产品;CA-7220 表示第一汽车制造厂生产红旗牌轿车,发动机排量2.2L,为第一代产品。

路基路面工程第2章行车荷载、环境因素与土基的承载能力-6

路基路面工程第2章行车荷载、环境因素与土基的承载能力-6

6
0.2401
80~100
144
0.6561
100~110
16
1.2155
110~120
1
1.749
<40
14
0.0032
40~80
21
0.0162
80~120
44
0.125
120~160
42
双轴
160~180
44
0.4802 1.044
180~200
21
1.629
200~220
101
2.431
220~240
(水平力、振动力)(瞬时性、重复性)
2019/7/9
中等平整度路面,
车速60km/h, 轮胎着地长23cm 通过时间0.0138s
1)汽车对道路的水平力作用 汽车运动形式不同,产生的水平力的大小和方向也不同。 上坡和加速—汽车对路面产生向后的水平力; 下坡制动及减速—产生向前的水平力; 在弯道上行驶—产生侧向水平力; 直线等速运动—克服各种阻力而对路面施加一定的水平力。 后果:水平力易使路面产生波浪、拥包、推挤等损坏,要求 面层材料有足够的抗剪强度—城市道路 大小:与垂直压力P、轮与路面附着系数ψ有关
由交通量调查得到的 各类车辆的日交通量乘以 与相应的轴载谱百分率→ 各类车辆各级轴载的相应 日作用次数。 轴载谱的应用:轴载调查→轴载谱→各级轴载作用次数;
“实践→理论→实践”
2019/7/9
2)轴载换算
道路上行驶的汽车轴载与通行次数可以按照等效原则换 算为某一标准轴载的当量通行次数。我国水泥混凝土路面设 计规范和沥青路面设计规范均选用双轮组单轴轴载100KN作 为标准轴载。
qmax≤p×ψ

路基路面工程第2章

路基路面工程第2章

第2章一般路基设计•2.1 路基的构造与典型横断面 •2.1.1 路基典型横断面•(1)路堤•(2)路堑•(3)填挖结合路基•2.1.2 路基的基本构造•(1)路基宽度图2-1 路堤的几种常用横断面形式 a)矮路堤;b)一般路堤;c)浸水路堤;d)护脚路堤;e)挖沟填筑路堤图2-2 路堑的几种常用横断面形式 a)全挖路基;b)台口式路基;c)半山洞路基图2-3 半填半挖路基的几种常用横断面形式 a)一般填挖路基;b)矮挡土墙路基;c)护肩路基;d)砌石护坡路基;e)砌石护墙路基;f)挡土墙路基;g)半山桥路基图2-4 公路路基宽度图a)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b)二、三、四级公路•(2)路基高度•路基高度由路线纵坡设计确定。

•(3)路基边坡坡度•1)路堤边坡•①土质路堤边坡•②石质路堤边坡•2)路堑边坡•①土质路堑边坡•②岩石路堑边坡图2-5 路基边坡坡度示意图•2.1.3 路基附属设施•(1)取土坑与弃土堆•(2)护坡道与碎落台•(3)堆料坪与错车道•2.2 路基排水设计•2.2.1 路基排水的目的与要求•(1)路基排水的目的与要求•路基的强度和稳定性与水的关系十分密切。

图2-6 路旁取土坑示意图 1—路堤;2—取土坑图2-7 路旁弃土堆示意图1—弃土堆;2—平台与三角土块;3—路堑•(2)路基排水设计的一般原则•①排水设计要因地制宜、全面规划、因势利导、综合整治、讲究实效、注意经济,充分利用有利地形和自然水系。

•②各种路基排水沟渠的设置,应注意与农田水利相配合,必要时可适当增设涵管或加大涵管孔径,以防农业用水影响路基的稳定性,并做到路基排水有利于农田灌溉。

•③设计前必须进行调查研究,查明水源与地质条件,重点路段要进行排水系统的全面规划,考虑路基排水与桥涵布置相配合,地面排水与地下排水相配合,各种排水沟渠的平面布置与竖向布置相配合,做到综合整治,分期修建。

对于排水困难和地质不良的路段,还应与路基防护与加固相配合,并进行特殊设计。

第二章,路基工程总论

第二章,路基工程总论

2、滑坡
一部分土体在重力作用下沿某一滑动面滑动。
滑坡
3、碎落和崩塌
203省道青口段,一处高20多米的石质边坡突 然发生溜方,2块巨石挟裹其他碎石从天而降
4、路基沿山坡滑动
5、不良地质和水文条件造成的路基破坏
公路不良地质条件和较大自然灾害地区,均可能 导致路基大规模的毁坏。
贵州省S209 K327+500处冲毁路基
wc ( wL w) /( wL wP )
wc 1.0,即w w p , 为半固体与硬塑状的分界值; wc 0,即w w L , 为流塑与流动状态的分界值 1.0 wc 0,即w L〉w>w p , 土处于可塑状态
干湿类型 土组
干燥状态
中湿状态
潮湿状态
处,当车轮荷载引起的垂直 应力与路基土自重引起的垂直应力相比所占比例很小,仅为 10%~20%时候,该深度范围内的路基称为路基工作区。
3、要求: 1 )对工作区深度范围内的土质选择,路基压实度 提出较高要求。 2 )当工作区深度大于填土高度时,荷载不仅施加 于路堤而且施加于天然地基上,所以天然地基也应充分压实。 4、正确的设计:应使路基所受 的力在路基弹性限度范围内,即 当车辆驶过后,路基能恢复变形。 保证路基相对稳定,路面不致引 起破坏。
路面开裂
◆湿度对路基路面稳定的影响
湿度对路基的影响:
湿软、冰冻及整体不稳定,需设置良好的排水设施, 并控制路基的干湿类型。
湿度对路面的影响:
水分积蓄于路基路面体内,降低路基路面的强度与刚 度,造成路面破坏,并可进一步加剧路面透水性。
二、路基干湿类型
路基干湿类型 1. 干燥 2. 中湿 3. 潮湿 4. 过湿 路基干湿类型划分方法 1、平均稠度划分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行车荷载、环境因素、材料的力学特性
1)车辆的种类:道路上通行的车辆主要分为客车与货车两大类。

客车:小客车、中客车、大客车;
货车:整车、牵引式挂车、牵引式半挂车。

按载重量可以分为:轻型货车、中型货车、重型货车
2)我国公路与城市道路设计规范中均以100kN 作为设计标准轴重。

3)汽车对道路的静态压力
当量圆半径δ可以按下式确定。

p
P πδ= 式中:P ——作用在车轮上的荷载,kN ; p ——轮胎接触压力,kpa ; δ——接触面当量圆半径,m 。

双圆荷载的当量圆直径d 和单圆荷载的当量圆直径D 分别按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和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d 计算
四:运动车辆对道路的动态影响 P31页
车轮施加于路面的各种水平力Q 值与车轮的垂直压力P ,以及路面与车轮之间的附着系数
5)轮迹横向分布系数:两个条带(50cm )频率之和。

6)路基土和路面材料的体积会随着路基路面结构内部的温度和湿度的升降而产生膨胀和收缩。

7)路基土在车轮荷载作用下所引起的垂直应力σz 的近似计算:σz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P :一侧轮重荷载(kN );K:系数,一般取0.5;Z :荷载中心下应力作用点的深度(m )。

路基土本身自重在路基内深度为Z 处所引起的垂直应力σ B : σB =γZ
γ:土的容重(kN/m3); Z:应力作用点深度(m )。

路基内任一点垂直应力包括由车轮引起σz 的和由土基自重引起的σB 两者共同作用。

8)路基工作区 在路基某一深度处,当车轮荷载引起的垂直应力σz 与路基土自重引起的垂直应力σB 相比所占比例很小,仅为1/10~1/5时,该深度Z α范围内的路基称为路基工作区。

路基工作区深度的确定:
路基工作区内,土基的强度和稳定性对保证路面结构的强度和稳定性极为重要,对工作区范围内的土质选择、路基的压实度应提出较高的要求。

9)路基土的应力-应变特性:路基土的变形包括弹性形变和塑性形变两部分。

过大的塑性变形将导致各种沥青路面产生车辙和纵向不平整,对于水泥混凝土路面,路基土的塑性变形将引起板块断裂,弹性变形过大将使得沥青面层和水泥混凝土面板产生疲劳开裂。

10)压入承载板试验是研究土基应力-应变特性最常用的一种方法。

这种方法是以一定尺寸的刚性承载板置于土基顶面,逐级加荷卸荷,记录施加于承载板上的荷载及由该荷载所引起的沉降变形,根据试验结果,可绘出土基顶面压应力与回弹变形的关系曲线。

11)土基的应力应变关系除了出现非线性特性以外,还表现出塑性性质。

几种模量:(1)初始切线模量(2)切线模量(3)割线模量(4)回弹模量
第四节土基的承载能力
1)路基的承载能力都用一定应力级位下的抗变形能力来表征,主要参数有土基回弹模量、地基反应模量、加州承载比(CBR)等。

2)地基反应模量温克勒地基的假定:土基顶面任意一点的弯沉l,仅同作用于该点的垂直压力p成正比,而同其它相邻点处的压力无关。

地基回弹反应模量K=P/l (KN/m3)P为压力,l为弯沉
规定以直径为76cm的承载板为标准
3)土基的回弹模量:两种承载板:柔性承载板与刚性承载板
用刚性承载板测定土基回弹模量,压板下土基顶面的挠度为等值
4)加州承载比(CBR):试验时,用一个端部面积为19.35cm 的标准压头,以0.127cm /min的速度压入土中,记录每贯入0.254cm时的单位压力,直至压入深度达到1.27cm时为止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100% p—对应于某一贯入度的土基单位压力,kPa;
ps—相应贯入度的标准压力,kPa
计算CBR值时,取贯入度为0.254cm。

但当贯入度为0.254cm时的CBR值小于贯入度为0.508cm时的CBR时,应采用后者为准。

第五节路基的变形、破坏与防治
1)路基的主要病害 1.路基沉陷 (1)自身压缩沉陷(2)天然地基承载力不足引起的沉陷。

2.边坡滑塌:溜方和滑坡
3.碎落和崩塌
4.路基沿山坡滑动
5.不良地质和水文条件造成的路基破坏
2)路基病害防治1.正确设计路基横断面;2.选择良好的路基填料,必要时进行稳定处理;3.采用正确的填筑方法,充分压实;4.适当提高路基,防止水分从侧面渗入或从地下水位上升进入到路基工作区范围;
5.正确进行排水设计(地面排水、地下排水、路面结构排水及地基的特殊排水);
6.必要时设置隔离层隔绝毛细水上升,设置隔温层减少路基冰冻和水分累计,设计砂垫层以疏干土基;
7.采取边坡加固、修筑支挡结构物、土体加筋等技术,提高整体稳定性。

3)路面材料的分类:(1)松散颗粒型材料及块料;(2)沥青结合料类;(3)无机结合料类。

按不同的成型方式(密实型、 嵌挤型和稳定型)形成各种结构层。

4)摩尔(Mohr —Coumbnb)强度理论,ϕστtg c += 式中 τ——抗剪强度,kPa ; c ——材料的粘结力,kPa ; σ——法向正应力,kPa ; υ——材料的内摩阻角。

5)抗拉强度可由直接拉伸或间接拉伸试验确定。

6)弯拉强度大多采用简支小梁试验进行评定。

小梁截面边长的尺寸应不低于混合料中集料最大粒径的4倍。

通常采用三分点加载。

7)考虑到温度与加荷时间对沥青混合料力学特性的影响,用劲度模量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表征其应力—应变关系。

沥青混合料的劲度模量实质上就是在特定温度和特定加荷时间条件下的常量参数
第七节 路面材料的累积变形与疲劳特性
1)重复荷载作用下出现的破坏极限状态主要有两种:
(1)路面材料处于弹塑性工作状态,则重复荷载作用将引起塑性变形的累积,超过一定限度时,路面使用功能将下降至允许限度以下,出现极限破坏状态;
(2)路面材料处于弹性工作状态,重复荷载导致材料内部产生微量损伤,累积到一定限度以后,路面结构发生疲劳断裂。

累积变形与疲劳破坏这两种破坏发生的共同特点就是破坏极限的发生不仅同荷载的应力大小有关,而且和荷载的作用次数有关。

2)积累变形:路面结构在车轮荷载重复作用下因塑性变形累积而产生的沉陷或车辙,是路面结构的主要病害。

这种永久性的变形是路基路面各结构层材料塑性变形的综合。

它不仅同荷载的大小,作用次数以及路基土的性状有关,也受路面各结构层材料变形特性的影响。

3)对于弹性状态的路面材料承受重复应力作用时,可能在低于静载一次作用下的极限应力值时出现破坏,这种材料强度的降低现象称为疲劳。

4)在应力作用一定次数后,材料的疲劳强度不再下降而趋于稳定,此稳定值称为疲劳极限。

5)曼诺(Miner)定律目前,常用曼诺定律在研究金属疲劳时所作出的假定来处理不同荷载的疲劳作用问题。

假定:各级荷载作用下材料所出现的疲劳损坏可以线性叠加。

即:假设某一级荷载Pi 作用Ni 次后使材料达到疲劳破坏,则该级荷载作用一次相当于消耗了材料疲劳寿命的1/Ni 。

∑==j i i i N n D 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