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方程的意义和解简易方程语文
简易方程

简易方程一、解简易方程1、方程的意义:含有未知数的等式,成为方程。
2、方程和等式的关系:方程是等式,等式不一定是方程,等式中还有未知数才是方程。
3、等式的性质:(1)等式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相同的数,左右两边仍然相等。
例1、如果x+4=9,那么x+4-4=9-()。
(2)等式的两边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左右两边仍然相等。
例2、如果3x=99,那么3x÷3=99○()4、解方程的依据:解方程的依据是等式的基本性质。
(1)我们可以运用:等式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相同的数,左右两边仍然相等来求形如x+a=b 或x-a=b的方程的解。
解方程时要注意不能运用连等式,在用递等式时,含有未知数x的式子总是放在等式的左边。
例3、天平的左边有两个砝码,一个x克、一个10克,右边也有两个砝码,一个10克、一个40克。
当天平平衡时,x是多少?解:x+10=10+40x+10-10=50-10x=40仿练:解下列方程。
(1)x+2.4=5.6 (2)x-30=60方法1:运用“等式的两边同时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左右两边仍然相等”的性质可以解形如ax=b的方程的解。
例4、解方程:12x=36解:12x÷12=36÷12x=3仿练:解下列方程。
(1)2.5x=8 (2)3x=54方法2:运用“等式的两边同时乘相同的数(0除外),左右两边仍然相等”的性质可以解形如x÷a=b的方程的解。
例5、解方程:x÷4=12解:x÷4×4=12×4x=48仿练:解方程。
(1)x÷6=2.64 (2)0.7x=0.49 (3)x÷0.3=4.3方法3:要看求出来的方程的解对不对,可以将求出的未知数的值代入原方程,算一算等号的左边的值是否等于等号右边的值。
例6、解方程:17+x=20并检验。
解:17+x-17=20-17 验算:方程的左边=17+xx=3 =17+3=20=方程的右边所以,x=3是方程17+x=20的解。
方程的意义和解简易方程教案

方程的意义和解简易方程教案第一章:方程的定义与意义1.1 方程的定义解释方程的概念,引导学生理解方程是一个数学表达式,其中包含未知数和等号。
举例说明方程的特点,如2x + 3 = 7。
1.2 方程的意义解释方程在数学和现实世界中的应用,强调方程可以帮助我们解决问题和求解未知数。
给出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如购物时计算总价和找零。
第二章:解方程的基本步骤2.1 识别未知数引导学生识别方程中的未知数,即需要求解的数。
用标记或颜色突出显示未知数。
2.2 移项解释移项的概念,即将未知数项移到方程的一边,常数项移到另一边。
演示如何移项,并给出例子。
2.3 合并同类项解释合并同类项的概念,即将方程中同类项的系数相加或相减。
演示如何合并同类项,并给出例子。
2.4 化简方程引导学生化简方程,即将方程中的项进行简化,消去公因数或合并同类项。
给出例子,并指导学生练习。
第三章:解简易方程3.1 线性方程解释线性方程的概念,即方程的最高次数为一次的方程。
引导学生使用解方程的基本步骤解线性方程。
给出线性方程的例子,如2x + 3 = 7,并指导学生解题。
3.2 比例方程解释比例方程的概念,即方程中包含比例关系的方程。
引导学生使用解方程的基本步骤解比例方程。
给出比例方程的例子,如2/3 = x/5,并指导学生解题。
3.3 简易方程组解释方程组的概念,即包含多个方程的数学问题。
引导学生使用解方程的基本步骤解简易方程组。
给出简易方程组的例子,如2x + 3y = 8和x y = 2,并指导学生解题。
第四章:方程的检验与解答4.1 方程的检验解释检验的概念,即验证解是否满足原方程。
引导学生进行方程的检验,并给出例子。
4.2 方程的解答解释解答的概念,即找到方程的解并写出解的形式。
引导学生写出方程的解答,并给出例子。
4.3 解的合理性强调解的合理性,即解必须是实数范围内的有意义的解。
引导学生判断解的合理性,并给出例子。
第五章:巩固与练习5.1 解方程练习提供一些解方程的练习题目,让学生独立解答。
方程的意义和解简易方程教案

方程的意义和解简易方程教案第一章:方程的意义教学目标:1. 了解方程的概念,理解方程的意义。
2. 学会正确识别和表示方程。
3. 掌握方程的解法。
教学内容:1. 方程的定义:方程是一个含有未知数的等式。
2. 方程的意义:方程是数学中用来描述两个量相等关系的一种表达形式,其中的未知数是需要求解的数。
3. 方程的表示:方程通常用等号“=”连接左右两边的表达式,未知数用字母表示,如x、y等。
教学活动:1. 引入概念:通过实例介绍方程的概念,让学生感受方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 讲解方程的意义:解释方程表示两个量相等关系,强调未知数的概念。
3. 示例讲解:给出一些简单的方程示例,讲解如何识别和表示方程。
练习题目:1. 判断下列表达式是否为方程,如果是,请指出未知数和等号。
a) 3x + 4 = 13b) y 5 = 7c) 2 + 4d) 5 x = 25第二章:解简易方程教学目标:1. 学会解一元一次方程。
2. 掌握解简易方程的基本方法。
3. 能够应用解方程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内容:1. 一元一次方程:只含有一个未知数,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为1的方程。
2. 解简易方程的方法:a) 移项b) 合并同类项c) 化简d) 求解未知数教学活动:1. 讲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引导学生理解一元一次方程的特点。
2. 演示解简易方程的过程,讲解每一步的操作和方法。
3. 学生分组讨论和练习,教师指导解答过程中的疑问。
练习题目:1. 解下列一元一次方程:a) 2x + 5 = 15b) 3x 4 = 7c) 4x + 8 = 2x 4第三章:方程的解法教学目标:1. 学会使用代入法解方程。
2. 掌握加减法解方程的方法。
3. 能够灵活运用不同的解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内容:1. 代入法:将方程中的未知数用另一个表达式代替,从而简化方程。
2. 加减法解方程:通过加减同类项的方法,将方程化简为未知数的一元一次方程。
教学活动:1. 讲解代入法的原理和步骤,示例演示。
方程意义知识点归纳总结

方程意义知识点归纳总结一、方程的基本概念1. 定义方程是指含有一个或多个未知数和表示它们的关系的符号的等式。
在方程中,常数和未知数之间用运算符号连接,通过求解方程,可以确定未知数的取值,从而得到问题的解。
2. 未知数未知数是指在方程中代表未知量的符号或变量,通常用字母表示。
求解方程的过程就是确定未知数的值。
3. 等式等式是指包含有“=”符号的数学式子,它表明了两个数或者算式相等的关系。
方程就是一种特殊的等式,其中包含未知数。
4. 解对于一个方程,找到能满足方程成立的未知数值就叫做方程的解。
解的个数可以有一个,多个,也可能没有解。
5. 系数方程中的常数或未知数前的系数是指这些常数或未知数前面的数字,它们用来表示未知数与其他数的乘积的关系。
6. 相等制方程的本质是一种物质守恒原理,也就是物质在反应前后的质量是相等的。
因此方程也可以理解为一种物质守恒表示。
7. 同解式具有相同根的两个方程称为同解式。
同解式是找到方程解的一种特殊方法。
二、方程的分类1. 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一次方程是形如ax+b=0的方程,其中a和b是已知的常数,x是未知数。
一元一次方程的解可以通过移项变换和因式分解的方法求得。
2. 一元二次方程一元二次方程是形如ax^2+bx+c=0的方程,其中a、b和c是已知的常数,x是未知数。
求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包括配方法、公式法和图像法等。
3. 线性方程组线性方程组是指形如a1x1+a2x2+⋯+anxn=b1a1x1+a2x2+⋯+anxn=b2⋮a1x1+a2x2+⋯+anxn=bn的方程组。
通过消元法、代入法、反代法和克莱姆法则等可以求解线性方程组。
4. 非线性方程非线性方程是指未知数的次数大于等于2次的方程。
非线性方程的求解方法因其种类而异,包括直接法、换元法和图像法等。
5. 参数方程参数方程是以参数的形式表示出来的函数,可以用来描述一些复杂的曲线或者曲面。
通过参数方程,可以将曲线、曲面的性质进行简单的表达。
方程的意义和性质

方程的意义和性质1. 方程的意义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就是方程。
2. 方程与等式的关系:所有的方程都是等式,但等式不一定是方程。
3. 等式的性质①等式性质1:等式两边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左右两边仍然相等。
②等式性质2:等式两边乘以同一个数,或除以同一个不为0的数,左右两边仍然相等。
巧解简易方程:1. 形如b a x =±的方程的解法:b a x =+ b a x =-解: a b a a x -=-+ … 等式的性质1 … 解:a b a a x +=+-a b x -= a b x +=2. 形如)0(≠=a b ax 的方程的解法:b ax =解:a b a ax ÷=÷ … 等式的性质2a b x ÷=补充:形如()0≠=÷a b a x 的方程的解法与b ax =的解法基本相同:b a x =÷解:a b a a x ⨯=⨯÷ … 等式的性质2ab x =3. 扩展:形如b x a =-和b x a =÷的方程的解法:b x a =- b x a =÷解:x b x x a +=+- … 等式的性质1 解:x b x x a ⨯=⨯÷…等式性质2x b a += x b a ⨯=a xb =+ … 等式左右交换位置 a x b =⨯…等式左右交换位置b a b x b -=-+ … 等式的性质1 b a b x b ÷=÷⨯…等式的性质2b a x -= b a x ÷=解方程时需要注意的问题:① 首先要写“解”字;② 根据等式的性质解方程;③ 所有的等号要对齐;④ 求出方程的解后,要检验,检验的格式与解方程的格式相同,等号对齐。
简易方程:方程的意义

方程的性质
01
02
03
方程的等价性
如果两个方程在等号的两 边都进行相同的数学运算, 则这两个方程是等价的。
方程的解的唯一性
对于一元一次方程,解是 唯一的;对于一元二次方 程,解可能是两个或没有 解。
方程的解的存在性
对于给定的一组数值,方 程可能有解或无解。
方程的分类
01
02
03
04
一元一次方程
只含有一个未知数,且未知数 的最高次数为1的方程。
简易方程方程的意义
• 方程的定义与性质 • 方程的解法 • 方程的应用 • 方程的解的性质
01方程的定义与性质方程的定义方程是数学中表示数量关系的一种基本工具,通常由等号连接两个或多个数学表达 式。
方程可以用来描述已知数和未知数之间的关系,通过解方程可以找到未知数的值。
方程可以表示为 ax + b = c 或 ax^2 + bx + c = 0 等形式,其中 a、b、c 是已知 数,x 是未知数。
总结词
方程的解不会因为方程中数值或表达式的微小变化而发生大的改变。
详细描述
方程的解的稳定性是指,当方程中的数值或表达式发生微小的变化时,其解的变化也很小。也就是说,方程的解 对初值的变化具有稳定性。例如,对于一元二次方程,其解的稳定性表现为,当方程中的系数发生微小变化时, 其解的变化也很小。
解的连续性
三角函数法
三角函数法是通过三角函数的 性质和公式来解方程的方法。
对于一些与三角函数相关的方 程,如正弦、余弦、正切等函 数的方程,三角函数法可以简 化计算过程。
三角函数法需要掌握基本的三 角函数知识,如三角函数的定 义、性质、公式等。
03
解简易方程——方程的意义 教案和反思

解简易方程——方程的意义
教案
教学目标
•理解简易方程的概念和意义;
•掌握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方法和步骤;
•能够应用解方程的方法解决简单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
•教师:黑板、彩色粉笔;
•学生:纸和笔。
教学过程
1.引入(5分钟)教师将黑板上的方程2x + 3 = 9写出来,提问学生:在这
个等式中,未知数x代表什么?方程的意义是什么?
2.讲解(10分钟)学生回答后,教师解释方程中的未知数x代表一个数,而
方程的意义是等式两边的值相等。
接着,教师解释简单方程的概念,并给出解方程的方法和步骤。
3.示范(15分钟)教师解释并演示如何用逆运算法解2x + 3 = 9这个方程,详细介绍每一步的计算过程。
然后,让学生们通过自己在纸上操作,跟随教师的步骤解一道简单的方程练习题。
4.练习(20分钟)独立或分组完成练习题,教师巡查并解答学生的疑问。
5.拓展(10分钟)教师提出更复杂的方程题目,鼓励学生思考并解答。
此环
节可以通过小组或全班合作的形式进行。
6.总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方程的意义和解方程的重
要性。
鼓励学生通过多练习来巩固解方程的能力。
教学反思
本节课以解简易方程为主题,通过引导学生理解方程的意义,掌握解方程的方法和步骤,并应用解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中,通过示范演示和练习等多种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兴趣。
但在拓展环节,可以再设置一些复杂一点的问题,以挑战学生的解题能力。
此外,教师应及时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解答他们的问题,帮助他们理解解方程的概念和方法,提高解题能力。
方程的意义和解简易方程(一)

方程的意义和解简易方程(一)1. 引言方程是数学中重要的概念,在许多领域中都有着广泛的应用。
通过方程,我们可以研究和描述各种现象和问题。
解方程是方程的一个基本操作,它可以帮助我们找到方程的解集,进而解决问题。
本文将介绍方程的意义,并演示如何解简易方程。
2. 方程的意义方程是由等号连接的两个表达式组成的数学式子。
它描述了数学对象之间的平衡关系。
方程的形式可以是多样的,例如线性方程、二次方程、指数方程等。
方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非常广泛,比如物理学中的运动方程、化学中的反应方程、经济学中的供求方程等等。
方程的意义在于,它可以帮助我们解决各种实际问题。
通过建立方程,我们可以将问题转化为数学模型,从而利用数学方法来解决。
方程的解集代表了满足方程条件的数值或符号,可以提供给我们有关问题的有用信息。
3. 解简易方程的方法解方程是数学中的基本问题之一,通过找出使方程成立的变量值,即方程的解。
下面介绍一些解简易方程的常用方法。
3.1 一次方程的解法一次方程是最简单的方程形式,它的一般形式为:ax + b = 0。
解一次方程的步骤如下: 1. 将方程化为标准形式,使等号右侧只剩下 0; 2. 移项,将包含未知数 x 的项移到等号的另一侧; 3. 对未知数系数进行合并和化简,得到一个简化的一次方程; 4. 通过解一次方程的公式求解,得到 x 的解。
3.2 二次方程的解法二次方程是一次方程的推广形式,它的一般形式为:ax^2 + bx + c = 0。
解二次方程的步骤如下: 1. 将方程化为标准形式,使等号右侧只剩下 0; 2. 利用配方法将方程化简为一个平方形式或完全平方形式; 3. 根据二次方程的求根公式求解,得到 x 的解。
4. 示例: 解一次方程下面通过一个具体的例子来演示解一次方程的步骤。
方程:3x - 5 = 10步骤: 1. 将方程化为标准形式:3x - 5 - 10 = 0; 2. 移项:3x - 15 = 0; 3. 化简:3x = 15; 4. 求解:x = 5。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方程的意义和解简易方程
方程的意义和解简易方程教学内容:方程的意义和解简易方程(教材第105一107页,练习二十六)。
教学要求:
1.使学生理解和掌握等式及方程、方程的解和解方程的意义,以及等式与方程,方程的解与解方程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2.使学生理解并掌握解方程的依据、步骤和书写格式,培养良好的解题习惯。
教具:
教学天平、小黑板。
学具:
自制的简易天平、定量方块。
教学步骤:
一、复习
1.根据加法与减法,乘法与除法的关系说出求下面各数的方法。
(1)一个加数=()○()
(2)被减数=()○()
(3)减数=()○()
(4)一个因数=()○()
(5)被除数=()○()
(6)除数=()○()
2.求未知数X(并说说求下面各题X的依据)。
(1)20十X=100 (2)3X=69
(3)17—X=0.6 (4)x÷5=1.5
二、新授
1.理解和掌握“方程的意义”。
(1)出示天平,介绍使用方法(演示)后,设问:
在天平两边放物体,在什么情况下才能使天平保持平衡?(两边的物体同样重时,天平才能保持平衡。
)
(2)演示:在左边放两个重物各20克和30克,右边砝码也是50克,让学生观察,天平是平衡的。
说明了什么?怎样用式子表示?
板书:20十30=50
指出:表示左右两边相等的式子叫等式。
(并板书)等式:表示等号两边两个式子的相等关系,即等式是表示相等关系的式子。
(3)教学例2(课本105页)。
①教师继续演示,调整,在左盘放一20克的重物和一个未知重量的方块,右盘里放一个100克重的砖码。
(如教材105页第二幅图)让学生观察天平是否平衡(指针正好指在刻度线中央,天平是平衡的),那么也就说明了这个天平左右两边的物体的重量相等。
怎样用等式表示出来呢?
板书:20+?=100
②等式“20+?=100”中的?是未知数,通常我们用“X”来表示,那么上面的等式可写成(板书)20十X=100
③比较:等式“20+X=100”与等式“20+30=50”有什么不同?(含有未知数)教师指出,“20+X=100”是含有未知数的等式。
④想一想:X等于多少,才能使等式“20+X=100”左右两边相等?(未知方块重80克时才能使天平两边的重量相等,即X=30)
(4)教学例3(课本106页)。
出示教材第106页上面的例图的放大图,并根据图意写出等式。
设问:
①图中每个篮球的价钱是X元,3个篮球的总价是多少元?(3x)
②依图示(看图)表明3个篮球的总价(3x)是多少元?(234元)它们之间的关系可以用一个怎样的等式表示出来?(板书)3X=234
③这个等式有什么特点?(含有未知数)当X等于多少时,这个等式等号左右两边正好相等?(X=78)
(5)方程的意义:
综合观察以上三个等式,想一想,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有什么区别:
20+30=50……一般的等式
20+X=200 含有未知数的等式
3X=234 称之为方程
(板书)像20+x=100 3X=234 X—10=35 X÷12=5等,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
①根据方程的含义,方程应该具备哪些条件,(一要是等式,二要含有未知数,二者缺一不可。
)
②方程与等式之间是什么关系?(是方程就一定是等式,但是等式不一定是方程,也就是说方程是等式的一部分。
)(6)练一练(指名学生判断,并说明理由)教材第106页“做一做”。
2.学习“解简易方程”。
(i)理解和掌握方程的解和解方程的含义。
设问:①看教材第107页,什么叫做方程的解?什么叫解方程?
(板书)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方程的解。
例如:X=80是方程20+X=100的解;
X=78是方程3X=234的解。
(板书)求方程的解的过程叫做解方程。
②方程的解和解方程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方程的解是指未知数的值等于多少时能使等式左右两边相等;而解方程是指求出这个未知数的值的过程。
因此方程的解是解方程过程中的一部分。
它们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2)教学例1:
解方程X一8=16
①教师指出:我们以前做过一些求未知数X的题目,实际上就是解方程,以前怎么解,现在仍然怎么解,只是在格式要求方面增加了新的内容。
②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的推想过程:题中的未知数X相当于什么数?(被减数)怎么求被减数?(减数十差)
(板书)解方程X一8=16
解::根据被减数等于减数加差;
X=16十8(与原来学过的求X的思路相同)
X=24
检验:把X=24代人原方程
左边=24一8=16,右边=16
左边=右边
所以X=24是原方程的解。
总结有关的格式要求:
①做题时要先写上“解”字。
②各行的等号要对齐,并且不能连等。
③方框里的运算根据可以不写。
④验算以“检验”的形式出示,有固定的格式。
解方程时,除了要求写检验以外,都要口算进行检验,防止走过场。
指导学生看教材第105一107页。
三、巩固
1.教材107页“做一做”。
2,教材第108页练习二十六第1、2题。
四、练习
教材第108页,练习二十六第3~5题。
作业辅导
1.判断题。
(1)含有未知数的式子叫方程。
()
(2)方程是等式,所以等式也叫方程。
()(3)检验方程的解,应当把求得的解代人原方程。
((4)36是方程X÷3=12的解。
()
2.把下面的各关系式写完整。
(1)一个加数=()○()
(2)被减数=()○()
(3)减数=()○()
(4)一个因数=()○()
(5)除数=()○()
(6)被除数=()○()
3.解下列方程。
(第一行两小题要写出检验过程)10—X=0.42 4.5X=27 X十5.8=16.4
X÷28=76 2÷X=0.5 X—8.75=4.65
板书设计:
解简易方程
例1解方程X-8=16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