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类型学阅读笔记

合集下载

建筑书籍读书笔记

建筑书籍读书笔记

建筑书籍读书笔记【篇一:《建筑十书》读书笔记】读书笔记——《建筑十书》简介《建筑十书》书分十卷,主要有:建筑师的修养和教育,建筑构图的一般法则,柱式,城市规划原理,市政设施,庙宇、公共建筑物和住宅的设计原理,建筑材料的性质、生产和使用,建筑构造做法,施工和操作,装修,水文和供水,施工机械和设备等,内容十分完备。

《建筑十书》的第一个成就就是它奠定了欧洲建筑科学的基本体系。

这个体系很全面,两千年来,尽管建筑科学有重大的进步,内容丰富多了,深入多了,它的体系却依然有效。

《建筑十书》的第二个成就是,它十分系统地总结了希腊和早期罗马建筑的实践经验。

维特鲁威的态度是科学的、求实的。

《建筑十书》的第三个成就是,维特鲁威相当全面地建立了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的基本原理,以及各类建筑物的设计原理。

第四个成就,维特鲁威按照故希腊的传统,把理性原则和直观感受结合结合起来,把理想化的美和现实生活中的美结合起来,论述了一些基本的建筑艺术原理。

第一部分摘录一、建筑的构成建筑是由希腊人称做塔克西斯的法式,称做狄阿忒西斯的布置、比例、均衡、适合,和称做奥厄科诺弥亚的经营构成的。

1、法式:法式是作品的细部要各自适合于尺度,作为一个整体则要设置适于均衡的比例。

这是由量——希腊人称做波索忒斯——构成的。

2、布置:布置是适当地配置各个细部,由于以质来构图因而做成优美的建筑物。

布置的式样——希腊人称做伊得埃——就是平面图、立面图、透视图。

3、比例:比例指优美的外貌。

是组合细部时适度的表现的关系。

4、均衡:均衡是由建筑细部本身产生的合适的协调,是由每一部分产生而直到整个外貌的一定部分的互相配称。

5、适合:适合是以受赞许的细部作为权威而组成完美无缺的建筑整体。

但对于习惯来说适合是这样表现的:门厅要相对豪华的内部处理得协调而优美。

因为内部的面貌华丽,而入口却低陋,它就不够适合了。

6、经营:经营就是适当地经理材料和场地,还有计算和精细地比较工程造价。

读书笔记《建筑:形式、空间和秩序》

读书笔记《建筑:形式、空间和秩序》

读书笔记《建筑:形式、空间和秩序》(一)丰富的内容“通过对形式与空间要素的介绍,本书主要关注的是,这些要素的物质实体在建筑中的视觉效果。

点,在空间移动确定了线,线确定面,面则确定了形式和空间的容积。

由于相互间的关系和组合的性质,这些要素除具有视觉方面的作用外,还表达了领域与场所、入口与运动轨迹、等级与秩序等概念。

这些都体现为建筑形式与空间所表达的朴实而特殊的意义。

"上面是作者在结束语中作的精炼小结,但被喻为“建筑专业的圣经”,《建筑:形式、空间和秩序》这本书的内容远不是三言两语就能概括得清楚全面的。

下面我就大致总结一下。

正如书名所言,这本书主要介绍了形式和空间,以及怎样把它们有秩序地组织起来,应用于建筑环境中的原则。

1、基本要素——从点到一维的线,从线到二维的面,从面到三维的体,以此生成顺序详细介绍了点线面的概念、形成过程及在建筑设计语汇中的视觉特点、效果、作用等。

比如点,表示空间中的一个位置,它是静态的、集中性的而且是无方向的.书中结合了大量的建筑图形作为实例进行分析说明——这一点在整本书中都用到—-充分展示了这些要素在建筑形式和空间中的各种特征和分量。

2、形式——介绍了形状和形式的不同概念,和各种基本形状(如圆形、三角形、正方形)、基本形状(如球体、圆柱体、立方体)的特征及其在建筑空间中变化、组合而成的各种表现形式和效果.后面还介绍了形式接合的边和转角、表面的处理等方法要素。

3、形式与空间—-阐述了两者的对立的统一,各种水平和垂直的形式要素及其构成的图形所限定的空间关系,在建筑中的应用、视觉效果等以及各种开洞、围合、光、景观等如何限制空间的视觉性质的。

4、组合——讲述了各种空间关系和空间的组合方式,主要是如何将一个建筑的各个空间彼此联系并组合成连贯的形式和空间的图案。

5、交通-—介绍了通向建筑物的道路、入口、路径等交通要素的特点及与空间的关系和各种交通空间的形式所表示的含义、效果。

建筑十书读书笔记

建筑十书读书笔记

《建筑十书》
第一书
一、熟悉各种历史
哲学没有信用和廉洁是不可能做出任何作品的,哲学能阐明事物的自然本性
音乐
医学没有医学的理论,就不能建造适于健康的住宅
法律
二、建筑的构成
尺度(法式)
比例
均衡
适合
三、建筑学的部门
建筑应保持坚固、适用、美观的原则。

四、动物的身体和土地的健康性
五、城墙的基础和塔楼的建造方法
六、城内建筑的划分和避免有害气流的布置方法
根据对八个方向的风向的划分,来划分小巷
七、神庙的划分
总结:建筑的职能和各种技术的范围、及城市和城市用地的区划。

建筑技术的职能,建筑具备什么样的训练和学问,明确限定它的
形式,说明它是由什么产生的。

第二书
一、房屋的起源及其发展
火的发现及其应用搭棚棚屋
树杈型三角形塔状龟甲形塔状屋顶
二、万物的要素
水火
三、砖
砖应在春季或秋季制造,为了能够干燥的均匀。

四、掺在石灰中的砂
五、石灰
六、火山灰
七、石材
八、墙体的种类和构造
琢石大理石
九、木材
十、冷杉木
总结:房屋是从哪里起源的,用什么方式逐渐培养、进展到现在的地步的
第三书(永生的诸神邸的庙宇)。

房屋建筑学读书笔记

房屋建筑学读书笔记

房屋建筑学读书笔记【篇一:房屋建筑工程学习心得】房屋建筑工程学习心得房屋建筑工程是指各类房屋建筑及其附属设施和与其配套的线路、管道、设备安装工程及室内外装修工程。

“房屋建筑”指有顶盖、梁柱、墙壁、基础以及能够形成内部空间,满足人们生产、居住、学习、公共活动等需要的工程。

建筑工程施工在我们所学的专业中较其它专业课而言,具有较强的综合性,故我们需要去了解以及掌握了一些有关知识的基础上才能有效的去学习。

需要结合之前学习的《建筑结构设计原理》进行配套操作,《房屋建筑工程》是一门需要动手计算的学科,在学习中要自主地进行计算理解。

学习中有太多的繁杂公式需要理解记忆,在学习的过程中要激发自己主动地学习知识,激发学习兴趣,尤为重要。

对学习有兴趣,对学习材料的反映也就是最清晰,思维活动是最积极最有效,学习就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我认为在班级一定要为自己找到一个学习目标,时刻保持乐观向上的精神状态;向先进看齐,多跟老师交流学习心得。

随着房屋建筑领域的不断发展,国内外的建筑结构体系有了很大的发展。

这些年的建筑不仅数量庞大,而且结构体型更为复杂,这使得建筑结构分析和设计越来越复杂。

所以我们需要学习更多的设计理念,更加熟练地掌握基础设计方式,在以后的工作学习中不断积累。

在学习过程中我感觉比较有兴趣的板块是有关建筑结构体系选型,在这个阶段的学习中,我们认识学习了不少的结构体系,例如混合结构体系、单层钢架结构体系、网架结构体系等等在学习混合结构了解到混合结构体系是指由钢筋混凝土楼盖和砖承重的结构体系。

优点:能够就地取材;刚度较大;造价低;砖墙在防寒、隔热、隔音和耐风雨侵袭、化学稳定性等建筑物理性能上是比较优越的。

缺点:房屋层数受到限制;抗震性能差;施工强度大。

应用:一般用于五层以下的楼房,如住宅、宿舍、办公楼、学楼、医院等民用建筑以及中小型工业建筑。

学习中结合大量实际案例,知道平时生活中的建筑使用了什么结构,这是一种十分奇妙的体验。

城市建筑学读书笔记

城市建筑学读书笔记

城市建筑学读书笔记城市建筑学读书笔记范⽂ 当品味完⼀本著作后,⼤家对⼈⽣或者事物⼀定产⽣了许多感想,这时就有必须要写⼀篇读书笔记了!是不是⽆从下笔、没有头绪?以下是⼩编整理的城市建筑学读书笔记范⽂,欢迎阅读与收藏。

城市建筑学读书笔记1 城市建筑包含两种不同的意义:⼀⽅⾯,它表明城市是⼀个巨型的⼈造物体,⼀种庞⼤⽽复杂且历时增长的⼯程和建筑作品;另⼀⽅⾯,它指城市某些⾄关重要的⽅⾯即城市建筑体,其特征和城市本⾝⼀样,是由它们⾃⾝的历史和历史来决定的。

罗西认为,城市的建筑可以简约到⼏种基本类型,⽽建筑的形式语⾔也可以简约到⼏个简单、最典型的集合元素。

这些基本类型和典型元素存在于历史形成的传统城市建筑中,传统的城市建筑潜藏着⼀些历史积淀形成的基本原则,这些原则决定着这个城市所有建筑的形式特征。

对于罗西来说,类型研究的⼀个关键就是去解释建筑对于城市历史的依存关系,建筑应存在于城市发展的历史逻辑中。

城市是历史的场所,⼈们记忆中、历史性的以及其秩序性是其中最有价值的部分,是反映社会及⽂化习俗的集体的表征,他们形成了⼀种“建筑构成的场所”。

阿尔多·罗西认为,城市和建筑是紧密相连的,在他的类型学世界⾥,城市被当作元素集合的场所和新形式产⽣的根本。

城市本⾝就是⼀个类,⼀个建筑类型层次的终端形式。

城市构成了建筑存在的场所,⽽建筑则构成了城市的⽚断。

城市建筑体 城市建筑体概括了城市形式。

罗西认为,城市建筑体包含两个不同的意义:⼀⽅⾯,它表明城市是⼀个巨⼤的⼈造物体,⼀种庞⼤⽽复杂且历时增长的⼯程和建筑作品;另⼀⽅⾯,它指城市某些⾄关重要的⽅⾯即城市的建筑,其特征和城市本⾝⼀样,是由他们⾃⾝的历史和形式来决定的。

在这两种意义中,虽然建筑只能反映复杂和庞⼤的实体或结构的某⼀⽅⾯,但作为这种实体或结构的基础,建筑却构成了讨论问题的出发点。

罗西的类型学理论存在着两个基本属性,其⼀是历史的内涵,其⼆是抽象特征。

建筑类读书笔记

建筑类读书笔记

建筑类读书笔记建筑类读书笔记失忆的城市与建筑当人们物质得到满足之后,人们就开始追求精神品质,建筑也是如此,因此在中国建筑大量性建造之后,我们越来越注重建筑的文化精神品质。

而对于建筑中赋予文化特色的方法在此总结为两种:一种就是在对建筑做理性思维之后的文化性表达,这种往往过于形式化,属于技术流;还有一种就是首先考虑建筑所处的历史环境和文化氛围,并尽力从中产生灵感,提取信息,然后做理性的分析表达,这是思想流,更加具有哲学思辨的建筑空间,这是我们追求但却难以达到的。

《建筑类型学》这本书为作者汪丽君的博士论文,文中所讲主要讲的就是一种提取历史本体进行创作的建筑设计方法。

文中首先提出建筑的最根本问题不能简单的归结为功能与形式的辩证关系问题,而新一代的建筑师们也很快就意识到空间与场所才是建筑命题的主旨。

其中建筑类型学的主要代表罗西就说到:“实际上建筑是由它的整个历史伴随形成的;建筑产生于它的自身合理性,只有通过这种生存过程,建筑才能与它周围的环境融为一体……”,这是从建筑的大环境来表达建筑与其所处场所之间关系的重要性。

以类型学为核心的新理性主义美学明确指出,设计来源于原型,但必须超出原型,只有这样,历史与现实、个人与社会、特殊性与普遍性才可以通过设计的过程实现完美结合,而著名建筑师西扎曾经在接受采访的时候说过,建筑的一切美感都来自于历史,这更加肯定了建筑在历史环境中的重要性,甚至表达了一种建筑永远无法超越历史,而只是借用和发扬历史的涵义。

而对于历史文化内涵在建筑上的继承的断代使得人们对自己居住的城市的认同感逐渐消退,城市空间的人情味尽失,这迫切的需要我们冲破传统建筑的表层,用现代的语言去表达传统建筑中深刻的历史、文化内涵的。

本书中奖类型学分为三种:原型类型学、范型类型学、第三种类型学。

原型类型学是将任何建筑的发展都归结于建筑的原始类型上;范型类型学它是将手段——结果、原因——结果的辩证方法同经济准则结合以替代古代的适用、坚固、美观的三位一体说;第三种类型学以新理性主义为代表,标志着当代建筑类型学的形成。

j建筑,读书笔记.doc

j建筑,读书笔记.doc

j建筑,读书笔记建筑学读书笔记建筑类书籍读书笔记读书笔记怎么写日本近代建筑读书笔记篇一:读书笔记建筑空间组合论读书笔记———彭一刚《建筑空间结合论》读了这本书,我最欣赏的是他表述的建筑美学及建筑空间与功能的关系这几部分的内容。

谈到建筑功能时,建筑理论界一直有所谓物质性和精神性的双重功能之说。

建筑一般都会具有实用功能,有待于发展其精神性的审美意义,只有既实用又美观的建筑才是健全的。

一、突出建筑的空间美建筑空间和建筑实体相互结合形成了完美的建筑,因此建筑美也包含了空间美和实体美。

实体美是外在的、开放的,空间美是内在的、含蓄的。

一般说来,像国外集中型的建筑,整体集聚成庞大的体量,建筑的体量美、形体美给人较强的冲击力,在这里实体美是占主导地位的。

而像中国木构架体系这样的离散形的建筑则与此相反,由于单体建筑体量不大,结构相似,建筑组群由多座单体建筑组合而成,内向庭院的整体空间景象成为建筑表现的主体,主建筑和附建筑都成了庭院空间的构成因子。

在这里空间美就上升到了主导地位。

中国传统建筑是土木为材所形成的木构架建筑体系,由于建筑材料自身物理属性的影响和限制,影响了中国传统建筑不向超长的高度发展的体制。

但建筑要满足多种不同功能的要求,就必须有满足它的足够的空间。

为解决这一矛盾,中国传统建筑走上了群体组合的发展道路,通过建筑物的群体组合来延伸、扩大空间。

空间组合通过引导、联系、过渡、集合、总结等方式进行,因此,人置身并行进在建筑的空间中,随着时间的推移,建筑的空间序列在我们面前不断呈现。

二、空间使用建筑,不仅用来满足个人或家庭的生活需要,面且还要用来满足整个社会的各种需要。

由于社会向建筑提出各种不同的功能要求,于是就出现了许多不同的建筑类型。

各类建筑由于功能要求的千差万别,反映在形式上也必然是千变万化的。

组成建筑最基本的单位,或者说最原始的细胞就是单个的房间,它的形式—包括空间的大小、形状、比例关系以及门窗等设置,都必须适合于一定的功能要求。

建筑学读书笔记(5篇)

建筑学读书笔记(5篇)

建筑学读书笔记(5篇)第一篇:建筑学读书笔记城市建筑学读书笔记罗西简介及主要作品罗西简介:阿尔多·罗西(Aldo Rossi,1931-1997)是当代建筑界的一位国际知名的建筑师。

他出生于意大利米兰,大学毕业后曾从事设计工作,做过建筑杂志社的编辑,当过教授。

罗西1966年出版著作《城市建筑》,将建筑与城市紧紧联系起来,提出城市是众多有意义的和被认同的事物(urban facts)的聚集体,它与不同时代不同地点的特定生活相关联。

罗西将类型学方法用于建筑学,认为古往今来,建筑中也划分为种种具有典型性质的类型,它们各自有各自的特征。

罗西还提倡相似性的原则,由此扩大到城市范围,就出现了所谓“相似性城市”的主张。

罗西将城市比作一个剧场,他非常重视城市中的场所、纪念物和建筑的类型。

罗西在60年代将现象学的原理和方法用于建筑与城市,在建筑设计中倡导类型学,要求建筑师在设计中回到建筑的原形去。

它的理论和运动被称为“新理性主义”。

阿尔多·罗西(Aldo Rossi)主要作品:阿尔多•罗西(Aldo Rossi)主要建筑作品:卡洛.菲利斯剧院博戈里科市政厅卡洛•卡塔尼奥大学林奈机场维尔巴尼亚研究中心、住宅综合楼佩鲁贾社区中心多里购物中心加拉拉特西公寓维亚尔巴住宅巴西集合住宅现代艺术中心拉维莱特公寓博尼苏丹博物馆迪斯尼办公建筑群弗雷德里希大街公寓、广场饭店、购物中心等。

著作论述:罗西是意大利理性主义建筑运动的领头人,也是当今最有影响的一位理论家。

本书是他有关建筑和城市理论的一部重要著作,是最受建筑师和设计师欢迎的一部理论论著。

罗西在本书中对现代建筑运动进行了重新评价,同时也分析了城市建设的规则和形式。

罗西并不着重于评论乏味的建筑形式,或是摒弃现代建筑中的标准形象,而是如其书名那样,突出讨论了作为“人们集合记忆”宝库的城市所遭受的忽视和破坏。

他一方面抨击了功能主义和现代建筑运动,另一方面力图恢复建筑工艺自身的地位,并使其成为建筑研究的惟一正确的研究对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拉菲尔·莫内欧(Rafael Moneo)"场址是一种有所期待的实体,它总是等待着它所期待的建筑物建于其上,通过这个建筑物来表现它隐藏着的特性。"ﻫ 科特米瑞(Quincy) " 类型并不意味着事物形象的抄袭和完美的模仿,而是意味着某一种因素的观念,这种观念本身即是形成模型的法则。模型就其艺术的实践范围来说是事物原原本本的重复。反之,类型则是人们据此能划出多种绝不完全相似的作品的概念,就其模型来说,一切都精确明晰,而类型多少有些模糊不清。因此,类型所摹拟的总是情感和精神所认可的事物……"在这里,他强调了类型与模型的区别,否定类型作为可被模仿和复制的事物,而是形成模型的法则。
主要观点ﻫ1)类型是一个传递历史文化信息的媒介
莫内欧认为,如果不根植于过去,不根植于历史和传统,要建立一个有着坚实基础的未来,或是一个能够真正保证人类文明社会持续良性发展的文化是不可能的。建筑师应该成为文化的保护者和鉴定家,而且也应该是它的创造者。因此在其早期,莫内欧执着于对建筑历史的深入研究,并思索着:在建筑发展过程中,那个具有持久生命力,揭示了历史关联性的事物是什么? ﻫ 在《有关类型学》的文章中,莫内欧写道:“对于科特米瑞而言,类型的概念将使建筑重新建立起与过去的联系,形成一种与人类第一次面对建筑问题并从一个形式来识别它的那个时刻的隐喻性的联系。换句话说,类型解释了建筑背后的原因,而这个原因从古至今并没有变化。类型通过它的连续性来强化那永恒的最初时刻,在那一时刻里,形式和事物本质间的联系被人们所理解……并且,从古至今,每当一个建筑与一些形式联系在一起的时候,它就隐含了一种逻辑,建立了一种与过去的深刻联系。”可见,建立在文化、生活方式和形式的连续性基础上的类型正是莫内欧所寻找的答案。ﻫ 因此,对于莫内欧而言,历史和文化传统是人类宝贵的财富,是一个至关重要的设计源泉;而类型学思想探寻的正是建筑的内在本质,它架起了历史、文化传统与现实之间的桥梁。ﻫ2)类型问题是建筑的本质问题,其根本点在于对人的关怀ﻫ 建筑的根本意义在于对人的关怀。在人类文明的演进中,作为承载人类生产和生活的舞台,城市和建筑留下了人类生存的永恒印记;而作为形式内在结构的类型,它保持了形式背后的理由。因此罗西认为类型作为一种内在法则,它不是人为规定的,而是在人类世世代代发展中形成的,它凝聚了人类最基本的生活方式,其中也包含人类世世代代与自然界作斗争的心理经验的长期积累。他在《城市的建筑》中写道,“一种特定的类型是一种生活方式与一种形式的结合,尽管它们的具体形态,因不同的社会有很大的差异。” 可见,罗西努力将类型问题追溯到建筑的本源上去,探索着建筑的形式与人类的心理经验之间的永恒关系。ﻫ 罗西的这些观点对于莫内欧的影响是至深的。他认为经过历史的淘汰与过滤,从历史的建筑形式中抽取出来的类型,是人类生存及传统习俗的积淀;类型的思想揭示了建筑艺术永恒的特性,体现了人类共同的心理结构。因此它是理解建筑对象的一个关键因素,“对类型问题的理解,也就是对建筑本质的理解”。
L.克里尔(Leon Krier)在“理性建筑”与罗西(Aldo Rossi)在“城市建筑”中,对于将类型学应用在实质环境上存有一些差异,克里尔反对分区认为城市是整体的,城市可以有明显的层级关系的显现,每一层级有一套自己的系统,觉得工作、休闲、文化集中在街廓中,将功能分区降到建筑层面上,类型学以集体意识、时间、记忆为发展前提.罗西视城市为建筑,城市为一整体,从生活的形式、大的关连性为出发,城市是一人工制品(城市是文化、工作 …),城市是共同促成的,反对使用分区,他的类型学采建筑的形式是恒常性为出发点,是形式类型学。
3)类型包括了发展和变化的内容
反对类型学的观点经常认为类型学是一种“僵硬的机制”,它排斥变化,并强调一种近似机械的重复。然而莫内欧认为,真正的类型概念已经暗含了变化和转换的思想。在他的类型定义中,已经表明了类型与现实间的紧密联系,“类型的概念本身在一定范围内是允许变化的,它意味着一种对现实社会的意识,当然,也包括一种对变化可能性的认识。……因此,类型可以被认为是在其中进行变化的框架,一个历史所要求的辩证的连续关系所必需的要素。”同时,莫欧认为,“一些例子中形式的连贯性和稳定性,不应该认为是因为类型的概念而造成的;而应该归结为因为要解决的是相同的问题,因此最终的形式也大致相同。或者换句话说,一个社会的稳定性——这种反映在行为、技术和图像上的稳定性——同样地也反映在了建筑上。”
对于阿尔甘而言,类型是内在于建筑的用途和形式之间的一种抽象概念。但是,由于它是由现实所生成出来的,所以它的辨认过程必然是一个由事实推论出原理的过程。在这点上,阿尔甘与科特米瑞的意见完全不同,科特米瑞的类型思想是一种理想化的绝对思想——是一种先验的‘形式’。而对于阿尔甘而言,类型是通过一定形式规律的比较和复合之后才出现的。可见,在这点上,莫内欧更同意阿尔甘的观点:类型不是先验的,而是现实的结果——是社会环境,自然环境作用的综合结果。
建筑类型学阅读笔记
———————————————————————————————— 作者:
———————————————————————————————— 日期:
罗西(Aldo Rossi)相信形式是变的,生活也是可变的,但生活赖于发生的形式类型则自古不变,在此罗西所探讨的是可见形象上的问题,认为其中是存有基本的架构,就如同茅草屋可以变成钢筋混凝土屋、斜屋顶变成平顶、人的生活从无房间、私密性到有房间,但生活中的形式类型则较具不变性,如:不管如何变,房子定有墙、屋顶、有围避感及安全性,这些类型是不变的。
莫内欧形成了他自己的类型定义:“类型是一个用来描述一群具有相同形式结构的事物的概念;作为一种形式结构,它同时也与现实保持着紧密的联系,与由社会行为所产生的对建造活动的广泛关注保持着紧密的联系。最终,类型的定义必将深植于现实和抽象几何学两者之间。”[9] 即作为内在形式结构的类型包括两方面的内容:现实和抽象几何学——现实是“因”,抽象几何学是“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