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毒理学 期末试题 带答案

合集下载

毒理学考试试题及答案

毒理学考试试题及答案

毒理学考试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毒理学是研究什么的学科?a) 动物行为b) 毒物的防制c) 毒物的来源d) 毒物对生物体的作用和效应2. 毒理学主要研究毒物对生物体的哪些方面的影响?a) 肌肉收缩b) 呼吸系统功能c) 生殖能力d) 所有选项3. 毒性是指毒物对生物体产生的有害效应的程度。

下列哪种毒性描述是正确的?a) 致癌性毒性是指毒物对生物体的致命效应b) 急性毒性是指毒物长期暴露的效应c) 气味的刺激性是毒物的生化毒性d) 慢性毒性是毒物短期暴露的效应4. 下列哪个是最常用的毒物暴露途径?a) 呼吸系统b) 消化系统c) 皮肤接触d) 注射入血液5. 毒物的代谢通常发生在哪个器官?a) 肺b) 肝脏c) 肾脏d) 心脏二、判断题1. 毒物对人体的影响不受剂量大小的限制。

( )2. 急性毒性是指毒物长期以来对生物体的影响。

( )3. 遗传毒性是指毒物对生物体基因的变异产生的影响。

( )4. 吸入毒物时,使用呼吸防护设备可以减少毒物的暴露。

( )5. 毒物的代谢通常发生在肝脏。

( )三、简答题1. 请简要描述毒物对生物体的急性毒性和慢性毒性的区别。

2. 列举常见的毒物暴露途径,并简要说明如何减少毒物的暴露。

3. 什么是LD50?它如何衡量毒物的毒性?4. 请解释毒物代谢的过程以及代谢产物的可能影响。

5. 简要说明如何进行毒物的风险评估和管理。

四、应用题1. 某工厂的职工不慎吸入有毒气体,表现出中度中毒症状。

请列举该工厂应立即采取的应急措施,并简述其原理。

2. 你是一家化工公司的毒理学专家,请根据现有研究结果,评估某种化学品的毒性,并根据评估结果提出相应的防护建议。

3. 某人因长期摄入过量含汞食物而中毒。

请说明汞在人体内的代谢路径和可能的毒性效应。

答案:一、选择题1. d) 毒物对生物体的作用和效应2. d) 所有选项3. d) 慢性毒性是毒物短期暴露的效应4. a) 呼吸系统5. b) 肝脏二、判断题1. 错误 (×)2. 错误 (×)3. 正确(√)4. 正确(√)5. 正确(√)三、简答题1. 急性毒性是指毒物短期暴露时的有害效应,通常在短时间内产生明显的症状和毒性反应;慢性毒性是指长期或重复暴露下的持续性或累积性有害效应,可能对身体的器官和系统造成慢性损伤。

环境毒理学答案

环境毒理学答案

环境毒理学试题库一、填空题,16小题,每小题一空,每空2分1、区域性2、全球性3、脂质4、消化道5、蒸气6、骨骼7、二8、毒性9、呼吸道10、小肠二、选择题,16小题,每小题2分1、(D)2、(C)3、(A)4、(A)5、(C)6、(B)7、(C)8、(A)9、(C)10、(C)11、(A)12、(B)13、(B)14、(C)15、(A)三、名词解释,16小题,每小题5分,(评分标准,答题内容符合参考答案内容即为正确答案)1、环境污染物的迁移是指污染物在环境中发生的空间位置的相对移动过程。

2、污染物的转化环境污染物在物理的化学的或生物学的作用下面是发生的形态、结构和性质的改变,叫做污染物的转化。

3、生物转化外源化学物在生物机体中发生的系列化学变化过程称为生物转化。

4、酶的诱导有些外源化学物可使某些酶系的活力增强或酶含量增加,并因此而促进外源化学物的转化过程,这种现象称为酶的诱导效应。

5、生物蓄积生物有机体在生长发育过程中直接从环境介质或从所消耗的食物中吸收并积累外源化学物的现象。

6、生物浓缩生物机体或处于同一营养级上的许多生物种群,从周围环境,特别是水介质中蓄积某种元素或难分解的化合物,使生物体内该物质的浓度超过环境中的浓度的现象。

四、简答题,20小题,每小题10分,(评分标准,由于每道题的答案量不同,有些题的答案内容较多,因此不要求全部写出来,答题内容符合参考答案内容即为正确答案,其中所写答案为标准答案的1/4得5分,所写答案为标准答案的1/2得8分,所写答案为标准答案的2/3得满分,)1、环境毒理学研究的特征有哪些?A,研究涉及的毒物种类不断增加。

B,在单一污染物研究的基础上,复合污染效应受到更多的关注和重视。

C,在大量急性毒性试验基础上,研究的重点已经更倾向于对毒物低水平长期暴露的环境效应进行研究。

D,在认识生物个体环境毒理效应上,有关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水平上的环境毒理效应研究不断深入。

生态毒理学_山西大学中国大学mooc课后章节答案期末考试题库2023年

生态毒理学_山西大学中国大学mooc课后章节答案期末考试题库2023年

生态毒理学_山西大学中国大学mooc课后章节答案期末考试题库2023年1.()年英国生物学家对桦尺蛾发生的工业黑化现象的报道是环境污染对动物种群影响的最早报道。

答案:18482.效应分析的详细程度和保守性取决于评价的()。

答案:等级3.HC5表示该浓度下受到影响物种不超过总物种数的(),或达到95%物种保护水平时的浓度。

答案:5%4.生物膜主要是由液晶态的脂质双分子层和()构成。

答案:蛋白质5.脂溶性较高的化学物主要蓄积在()组织内。

答案:脂肪6.( )被视为DNA氧化损伤的生物标志物。

答案:8-羟基鸟嘌呤7.环境化学物对生物的致死效应受到生物因素的影响,不包括()。

答案:环境的理化性质8.以下哪项不属于臭氧层破坏引发的生态毒理学效应。

()答案:环境污染物的生物放大效应9.下列农药中对土壤微生物群落影响最大的是()。

答案:杀菌剂10.汞对鱼类的危害主要是通过()产生。

答案:甲基汞11.植物可以通过(),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因此,良好的植被可调节环境温度、减弱光辐射。

答案:光合作用12.()是由昆虫体内产生并释放到体外与同种个体进行信息传递的化学物质,利用这种物质研发昆虫引诱剂和拒避剂用于害虫防治。

答案:昆虫信息素13.由于多氯联苯的持久性与亲脂性,在食物网中呈现出很高的()特征。

答案:生物富集14.不同重金属浓度会影响土壤微生物的生物量,发现()浓度的重金属能刺激微生物生长而增加其生物量,()浓度会抑制微生物生长且降低其生物量。

答案:低,高15.一般来说,随着动物体重的增加,环境污染物在体内的积存量会()。

答案:增加16.生态毒理学模型使环境污染治理成为()的环境生态治理途径或工具。

答案:耗费低廉没有二次污染效果优良操作容易17.生态风险评价方法主要包括()和()两部分。

答案:风险表征方法暴露-效应评估方法18.下列选项中哪些是生态风险评价选择评价终点的标准()。

答案:生态学关联易感性实用性合适的尺度19.剂量-反应关系曲线主要有()。

毒理学基础试题整理(全)附答案

毒理学基础试题整理(全)附答案

毒理学基础试题整理(全)附答案毒理学是研究毒物对生物体生物学、生化学及物理学等方面影响的科学。

毒物能够引起人体内部各个机体系统的损害,包括神经系统、生殖系统、免疫系统以及心血管系统等,这些公害因素会严重危害人类健康。

毒理学试题复杂多样,下面整理了一些毒理学基础试题并附上答案供大家学习参考。

一、选择题1.下面哪个毒素可以通过皮肤和黏膜渗透进入人体内?A. 有机卤素B. 有机酸C. 胆碱酯酶抑制剂D. 重金属答案:A2.微量元素中被公认有毒性的是哪些?A. 钙、铁、锌等B. 铅、汞、锡等C. 铝、硒、钴等D. 钠、钾、氯等答案:B3.下面哪个毒素对皮肤有直接损害?A. 有机卤素B. 有机酸C. 胆碱酯酶抑制剂D. 苯及其衍生物答案:A4.下面哪一个器官是人体内毒性物质主要代谢和排泄的器官?A. 肝脏B. 肺C. 肾D. 胃肠道答案:C5.下面哪个毒类大都引起急性中毒?A. 有机氟化物B. 有机磷化合物C. 肝毒素D. 高锰酸盐答案:B二、判断题1.圆颅发育畸形是一种常见的胎儿引起的畸形,主要与化学物质和放射线等因素有关。

答案:对2.噻唑磷是一种常见的杀虫剂,它的主要作用是对昆虫的神经系统产生稳定的抑制。

答案:错3.人体毒物相互作用存在两种类型,一种是对抗作用,另一种是协同作用。

答案:对4.孕妇对毒物的毒性更敏感,因为毒物很容易穿过胎盘。

答案:对5.社区毒物事件管理的基本任务是保障人民群众的安全,防止次生灾害。

答案:对三、简答题1.何为急性中毒和慢性中毒?其主要表现是什么?答:急性中毒是指在较短时间内接触一定量的毒素,发生严重中毒反应。

主要表现为胃肠功能紊乱、神经系统毒性反应等。

慢性中毒是指长期低剂量接触毒物,毒素长期累积在人体内而引起的疾病,主要表现为体重减轻、体能下降和血象异常等。

2.何为毒物代谢?毒物在人体内主要有哪些代谢途径?答:毒物代谢是指毒物在人体内被吸收后,在体内代谢转化的过程。

毒物在人体内主要有生物转化和非生物转化两种代谢途径。

毒理学习题集(含答案)(精华版王心如)

毒理学习题集(含答案)(精华版王心如)

毒理学基础习题集1 第一章绪论【A 型题】1. 经典的毒理学研究对象是 DA.核素B.细菌C.病毒D.各种化学物质2. 卫生毒理学和毒理学的主要区别是C A.毒理学相当于总论.而卫生毒理学是个论B.卫生毒理学与毒理学研究的方法有所不同C.卫生毒理学属于预防医学的范围,毒理学属于边缘学科D.卫生毒理研究的范围越来越小,毒理学研究的范围越来越大3.外源化学物的概念 DA.存在于人类生活和外界环境中B.与人类接触并进入机体C.具有生物活性,并有损害作用D.以上都是【B 型题】【名词解释】1.毒理学2.现代毒理学3.卫生毒理学4.管理毒理学【问答题】1.毒理学、现代毒理学及卫生毒理学的任务和目的2.卫生毒理学的研究方法有哪几种?3.描述毒理学、机制毒理学、管理毒理学研究内容及相互关系4.如何理解毒理学的科学性与艺术性5.毒理学主要分支有哪些?【论述题】1. 试述毒理学发展趋势及有关进展。

2.谈谈现代毒理学面临的挑战和发展机遇。

2 第二章毒理学基本概念【A 型题】1.毒物是 DA.对大鼠经口LD50>500mg/kg体重的物质B.凡引起机体功能或器质性损害的物质C.具有致癌作用的物质D.在一定条件下,较小剂量即能对机体发生损害作用的物质2.LD50的概念是 DA.引起半数动物死亡的最大剂量B.引起半数动物死亡的最小剂量C.出现半数动物死亡的该试验组的剂量D.能引起一群动物50%死亡的剂量(统计值)3.LD50 与毒性评价的关系是 CA.LD50 值与毒性大小成正比B.LD50 值与急性阈计量成反比C.LD50 与毒性大小成反比D.LD50 值与染毒剂量成正比4.评价毒物急性毒性大小最重要的参数是 B A.LD100B.LD50C.LD01D.LD05.对于毒作用带描述,下述哪一项是错误的CA.半数致死剂量与急性阈值的比值为急性毒作用带B.急性阈剂量与慢性阈剂量的比值为慢性毒作用带C.急性毒作用带值大,引起死亡的危险性大D.慢性毒作用带值大,发生慢性中毒的危险性大6.毒性的上限指标有BA.绝对致死量,最大耐受量,最大无作用计量,最小致死量B.绝对致死量,最大耐受量,半数致死量,最小致死量C.绝对致死量,最大无作用计量,阈计量,半数耐受计量D.绝对致死量,阈计量,最大耐受量,最小致死量7.最大无作用剂量(未观察到有害作用水平)是BA.未能观察到任何对机体损害作用的最低剂量B.未能观察到任何对机体损害作用的最高剂量C.人类终身摄入该化合物未能引起任何损害作用的剂量D.一种化学物在环境中存在而不引起物体的损害的剂量8.最小有作用剂量(观察到有害作用的最低水平)是 DA.一种化合物按一定方式与人接触,出现了亚临床症状的最小剂量B.一种化合物按一定方式与人接触造成显微镜下可观察到的损伤的最小剂量C.一种化合物按一定方式与人接触引起免疫功能减低的最小剂量D.一种化合物在一定时间内按一定方式与机体接触,使某项指标开始出现异常变化的最低剂量9.最敏感的致死剂量指标是 BA.绝对致死剂量B.半数致死剂量C.最小致死剂量D.以上都是10.毒物引起全部受试对象死亡所需要的最低剂量是AA.绝对致死剂量(LD100)B.最小致死剂量(LD01)C.最大耐受剂量(LD0)D.半数致死剂量(LD50)11.毒物引起受试对象中的个别成员出现死亡的剂量 BA.绝对致死剂量(LD100)B.最小致死剂量(LD01)C.最大耐受剂量(LD0)D.半数致死剂量(LD50)12.毒物不引起受试对象出现死亡的最高剂量CA.绝对致死剂量(LD100)B.最小致死剂量(LD01)C.最大耐受剂量(LD0)D.半数致死剂量(LD50)13.毒物引起一半受试对象死亡所需要的剂量DA.绝对致死剂量(LD100)B.最小致死剂量(LD01)C.最大耐受剂量(LD0)D.半数致死剂量(LD50)14.评价毒物急性毒性大小最重要的参数是DA.绝对致死剂量(LD100)B.最小致死剂量(LD01)C.最大耐受剂量(LD0)D.半数致死剂量(LD50)15.对LD50 描述错误..的是D A.指毒物引起一半受试对象死亡所需要的剂量B.是评价毒物急性毒性大小最重要的参数C.是对不同毒物进行急性毒性分级的基础标准D.毒物的急性毒性与LD50 呈正比16.对阈剂量描述错误..的是DA.指毒物引起受试对象中少数个体出现某种最轻微的异常改变所需要的最低剂量B.与毒物一次接触所得的阈剂量为急性阈剂量C.长期反复多次接触毒物所得的阈剂量为慢性阈剂量D.毒物的急性阈剂量比慢性阈剂量要低17.对毒作用带描述错误..的是 D A.半数致死剂量与急性阈剂量的比值为急性毒作用带B.急性阈剂量与慢性阈剂量的比值为慢性毒作用带C. 急性毒作用带值大,引起死亡的危险性大D 慢性毒作用带值大,发生慢性中毒的危险性大18.急性毒作用带为 AA.半数致死剂量/急性阈剂量的比值B.急性阈剂量/半数致死剂量的比值C.急性阈剂量/慢性阈剂量的比值D.慢性阈剂量/急性阈剂量的比值19.慢性毒作用带为 CA.半数致死剂量/急性阈剂量的比值B.急性阈剂量/半数致死剂量的比值C.急性阈剂量/慢性阈剂量的比值D.慢性阈剂量/急性阈剂量的比值20.对于同一种化学物,在相同的条件下,下列哪项毒性指标数值最大 EA.LD50B.LD0C.LD01E.LD10021.对于同一种化学物,在相同的条件下,下列哪项毒性指标数值最小BA.LD50B.LD0C.LD01D.LD10022.对LD50 描述,下述哪一项是错误的 C A.指毒物引起一半受试对象死亡所需要的剂量B.又称致死中量C.毒物的急性毒性与LD50 呈正比D.是对不同毒物进行急性毒性分级的基础标准23.慢性毒作用带为 CA.半数致死剂量/急性阈剂量的比值B.急性阈剂量/半数致死剂量的比值C.急性阈剂量/慢性阈剂量的比值D.慢性阈剂量/急性阈剂量的比值24.机体组织细胞对毒作用反应特点不包括:B A.具有特异的靶器官和靶部位B.病变性质相同C.病变性质各有不同D.病变程度存在剂量-效应关系25化学毒物与机体毒作用的剂量-反应(效应)关系最常见的曲线形式是 DA.直线型曲线B.抛物线型曲线C.对称S状曲线D.非对称S状曲线26.S-曲线的特点是 AA.曲线开始平缓,中间陡峭,最后又趋平缓B.曲线开始平缓,中间平缓,最后陡峭C.曲线开始陡峭,中间平缓,最后仍平缓D.曲线开始陡峭,中间陡峭,最后平缓【B 型题】27~30题A 效应B 反应C 剂量—效应(反应)关系D 有的个体不遵循剂量(效应)反应关系规律E剂量反应曲线27.用CCl4 给大鼠经呼吸道感染后,测试大鼠血清中GPT 升高,CCl4 所发生的GPT改变为 Al4 染毒大鼠100只中有50只GPT升高,即效应发生率为50%,此为 B29.随着CCl4 染毒剂量的增高GPT显著增高C30.某患者因上感而就医,进行青霉素过敏试验中致死 D【名词解释】1.毒物2.biomarker生物学标志3.medianlethaldose 半数致死剂量4.hypersensibility超敏反应5.hormesis毒性兴奋效应6.Zch7.靶器官8.毒性9.阈剂量10.最大无作用剂量11.剂量-效应关系12.剂量-反应关系13.危险度14.危害性15.安全性【问答题】1.毒理学中主要的毒性参数有哪些?2.一般认为哪些毒性作用有阈值,哪些毒性作用无阈值?3.为什么把毒效应谱看成连续谱?4.绘制一条典型的剂量-反应曲线。

生物农药的生态毒理学评价考核试卷

生物农药的生态毒理学评价考核试卷
D.经济效益
10.以下哪些因素可能影响生物农药的药效?()
A.使用剂量
B.使用时间
C.环境温度
D.土壤类型
11.生物农药对非靶标生物的影响可能包括以下哪些方面?()
A.直接毒性
B.间接影响
C.生物富集
D.繁殖能力下降
12.以下哪些措施可以提高生物农药的药效?()
A.适当提高使用剂量
B.选择适宜的使用时机
C.生物农药的毒性效应评价可以忽略非靶标生物
D.生物农药的毒性效应评价只需关注急性毒性
19.以下哪个因素会影响生物农药的毒性效应?()
A.使用剂量
B.环境温度
C.土壤类型
D.所有上述因素
20.以下哪个不是生物农药的局限性?()
A.杀虫谱较窄
B.对环境友好
C.易受环境条件影响
D.生产成本较高
二、多选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D.生物农药残留量评价应考虑其在环境中的降解速率
17.以下哪个不是生物农药生态风险评估的内容?()
A.毒性效应
B.暴露评估
C.敏感性分析
D.经济效益
18.关于生物农药的毒性效应评价,以下哪项说法是正确的?()
A.生物农药的毒性效应评价只需考虑对靶标生物的影响
B.生物农药的毒性效应评价应涵盖所有可能受到影响的生物
3.生物农药与化学农药的区别在于前者来源于自然,降解快,对环境友好。优势在于对生态环境影响小,不易产生抗药性,有利于生态系统的健康。
4.以苏云金杆菌为例,应用于控制鳞翅目害虫,生态效应低,使用时需注意剂量、时机和避免与化学农药混用。
( )
标准答案

毒理学期末考试题及答案

毒理学期末考试题及答案

毒理学期末考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毒理学是研究以下哪类物质对生物体的有害影响的学科?A. 化学物B. 生物物C. 物理因素D. 所有上述因素答案:D2. 以下哪种物质不属于外源性毒物?A. 重金属B. 农药C. 酒精D. 维生素答案:D3. 毒物的毒性通常用哪种参数来表示?A. 半数致死量(LD50)B. 半数有效量(ED50)C. 半数抑制浓度(IC50)D. 以上都是答案:A4. 毒物进入体内的主要途径不包括以下哪项?A. 呼吸道B. 消化道C. 皮肤D. 血液答案:D5. 以下哪种机制不是毒物的代谢活化机制?A. 氧化B. 还原C. 羟基化D. 脱氢答案:D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1. 毒理学研究的三个主要领域包括____、____和____。

答案:描述毒理学、机制毒理学、管理毒理学2. 毒物的毒性评价通常包括____、____和____。

答案:急性毒性、亚急性毒性、慢性毒性3. 毒物的毒性作用机制包括____、____和____。

答案:直接作用、间接作用、免疫介导作用4. 毒物的剂量-反应关系通常表现为____、____和____。

答案:剂量依赖性、时间依赖性、个体差异性5. 毒物的生物转化过程可以分为____和____两个阶段。

答案:I相代谢、II相代谢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 简要描述毒理学中的剂量-反应关系。

答案:剂量-反应关系是指毒物的剂量与其在生物体内引起的效应之间的关系。

通常表现为随着剂量的增加,效应的强度或频率也会增加,但这种关系并非总是线性的,可能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2. 解释什么是毒物的生物转化,并举例说明。

答案:毒物的生物转化是指毒物在生物体内通过酶的作用发生化学结构的改变,这个过程可以使毒物失活,也可以使其活化,从而增加毒性。

例如,酒精在肝脏中通过乙醇脱氢酶转化为乙醛,然后乙醛再被乙醛脱氢酶转化为乙酸,最终转化为二氧化碳和水排出体外。

海洋生态毒理学试题

海洋生态毒理学试题

海洋生态毒理学试题一、名词解释(5X2=10分):1 LC50:2 EC50:3 NOEL(concentration/dose):4 LOEC:5环境激素:二、翻译:1.写出英文全名并翻译成中文(10X2=20分):1) ASTM:2) OECD:3) ISO:4) IMO:5) One-Way ANOV A:2.请写出以下拉丁名或英文所代表海洋生物的中文名:1) Skeletonema costatum:2) Mysid:3) Copepods:4) Mummichog:5) Sheepshead minnow:3.请将下列段落翻译成中文(20分):In each of two or more treatments, saltwater mysids of one species are maintained in two or more test chambers from immediately after birth until after the beginning of reproduction in a flow-through system. In each of the one or more control treatments, the mysids are maintained in dilution water, to which no test material has been added,in order to provide a measure of the acceptability of the test by giving an indication of the quality of the mysids and the suitability of the dilution water, food, test conditions, and handling procedures and the basis for interpreting data obtained from the other treatments. In each of the one or more other treatments, the mysids are maintained in dilution water to which a selected concentration of test material has been added. Specified data on the concentration of test material, and the survival, growth, and reproduction of the mysids are obtained and analyzed to determine the effect(s) of the test material on survival, growth, and reproduction of the test organisms.4.请将下列文字翻译成英文(4X5=20分):1) 良好实验室规范(GLP): 良好实验室规范是一种有关非临床人类健康和环境安全试验的设计、实施、监督、记录、归档及报告等的组织过程和条件的质量体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7级硕士生《生态毒理学》期末试题
(2007年1月3日)
4次作业各占10分(共40分),本次卷面成绩为60分。

多想少写,不需要长篇大论,更不要抄书上的内容,可以用图表的形式。

1.Pollutant与Xinobiotics在概念上有何异同?(10分)
2.影响环境污染物生物可利用性的主要因素?(10分)
pH:是影响污染物生物可利用性的主要因素,因为在不同pH条件下污染物尤其是金属污染物的存在形态有很大差异,毒性也有很大差异。

温度:温度每升高十度污染物的毒性都会发生二到四倍的变化,而且温度和毒性成正比关系,因此温度对毒物的生物可利用性有很大影响。

盐度:大部分金属的毒性随盐度的减小而增加。

硬度:和pH一样会影响金属的化学形态。

化学混合物:一种化学物质的存在会影响其他化学物质的形态。

溶解性有机碳:很多金属离子可以和溶解性的有机配体络合,从而改变金属的毒性。

3.重金属污染物和有机污染物在致毒机理上的主要区别?(10分)
首先:金属进入体内的方式主要是通过主动运输;一些脂溶性的有机物进入体内的方式主要是扩散;
其次:金属进入体内会和体内一些化合物结合,抑制相应酶的活性,从而
影响正常的代谢活动;而有机物在体内经过相一和相二反应,产生一定的活性基团,与蛋白质或DNA等生物大分子相结合,从而产生毒性作用。

4.简述生态风险评价与生态毒理学的关系。

(10分)
在生态风险评价的每个步骤中都必需有生态毒理学作为其基础,二者密不可分。

首先危害识别:对于一种化学品是否有危害,还得来源于实验,该实验必然是毒理学实验,以其各种毒理学性质作为参照。

其次剂量-反应评价:做出该评价,也必然要以生态毒理学为基础,以实验为基础,获得该污染物的无作用浓度、抑制浓度等大量有用数据,才能对化学品的毒性做出准确评价。

再次暴露评价:暴露评价一般根据一定计算模型来模拟人和环境的暴露,其理论依据是生态毒理学。

最后风险表征:通常汇总上述三步的信息,即上述步骤获得毒理学数据进行分析评价,其评价的理论依据也是生态毒理学的基本原理。

5.设计一个研究方案,评价某种新型农用除草剂对土壤系统的生态风险(不
要求全面,注意基本思路和可操作性)。

(20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