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汉文学思考题22
秦汉文学理论知识考核试题

秦汉文学理论知识考核试题一、选择题1 .曾为长沙王太傅,又为梁怀王太傅,33岁时抑郁而亡的西汉初年著名政论家、文学家是(\[单选题]A.贾谊√B季斯C扬雄D.白起解析:贾谊(前200年―前168年),汉族,洛阳(今河南洛阳东)人,西汉初年著名政论家、文学家,世称贾生。
贾谊少有才名,十八岁时,以善文为郡人所称。
文帝时任博士,迁太中大夫,受大臣周勃、灌婴排挤,谪为长沙王太傅,故后世亦称贾长沙、贾太傅。
三年后被召回长安,为梁怀王太傅。
梁怀王坠马而死,贾谊深自歉疚,抑郁而亡,时仅33岁。
故本题选择A项。
2 .以下哪位不属于“汉赋四大家"(\[单选题]*A.司马迁√8 .司马相如C.张衡D.班固解析:"汉赋四大家"包括"司马相如、班固、扬雄、张衡”。
司马迁是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
故本题选择A项。
3."负荆请罪”出自以下哪TP作品(\[单选题]*A.《陈涉世家》B.《廉颇蔺相如列传》√C.《负荆请罪》D.《晏子使楚》解析:"负荆请罪”讲述的是廉颇、蔺相如之间的故事,出自《廉颇另相如列传》。
故本题选择B项。
4.胡适说:"道家集古代思想的大成,而淮南书又集道家的大成。
"请问胡适评价的是以下哪一部著作(\[单选题]*A.《尚书》B.《国语》C.《淮南子》√D.《战国策》解析:《淮南子》(又名《淮南鸿烈》)是淮南王刘安及其宾客共同撰著,以道家思想为主,吸收诸子百家学说,融会贯通而成,是战国至汉初黄老之学理论体系的代表作。
胡适说:"道家集古代思想的大成,而淮南书又集道家的大成。
”故本题选择C项。
5.《谏逐客书》是()的著作。
[单选题]*A.李斯√B.苏秦C.韩非子D.墨子解析:《谏逐客书》是李斯的一篇优秀古代公文。
这里的"书"不是书信,而是上书、奏章,为古代臣子向君主陈述政见的一种文体,是一种臣子向帝王逐条分析事理的公文名称,与表性质类似。
秦汉文学试题参考答案

秦汉文学试题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下列哪位作家不是秦汉时期的作家?A.李斯B.司马迁C.董仲舒D.司马相如正确答案:A.李斯。
李斯是秦朝的作家,而司马迁、董仲舒和司马相如都是汉朝的作家。
2、下列哪一部作品不是秦汉时期的文学作品?A. 《史记》B. 《战国策》C. 《汉书》D. 《庄子》正确答案:D. 《庄子》。
《庄子》是战国时期的文学作品,而《史记》、《战国策》和《汉书》都是秦汉时期的文学作品。
3、下列哪一项不是秦汉时期的文化特点?A.儒家思想成为正统思想B.文学和艺术得到发展C.神仙传说和道教兴起D.纸质书籍成为主要阅读材料正确答案:C.神仙传说和道教兴起。
秦汉时期的文化特点包括儒家思想成为正统思想、文学和艺术得到发展以及纸质书籍成为主要阅读材料。
而神仙传说和道教兴起是在魏晋南北朝时期。
二、多项选择题1、下列哪些作品是秦汉时期的文学作品?A. 《道德经》B. 《楚辞》C. 《淮南子》D. 《春秋繁露》正确答案:BCD。
《楚辞》是战国时期的文学作品,但也是秦汉时期流行的文学作品之一。
《淮南子》是西汉时期的哲学著作,也是秦汉时期的重要文学作品。
《春秋繁露》是董仲舒的著作,也是秦汉时期的重要文学作品之一。
而《道德经》是战国的作品,不属于秦汉时期的文学作品。
2、下列哪些作家是秦汉时期的作家?A.屈原B.贾谊C.班固D.张衡正确答案:BCD。
屈原是战国时期的作家,不属于秦汉时期的作家。
而贾谊、班固和张衡都是秦汉时期的作家。
3、下列哪些是对秦汉时期文化特点的正确描述?A.儒家思想成为正统思想,影响深远B.文学和艺术得到发展,人才辈出C.神仙传说和道教兴起,影响深远D.佛教传入中国,影响深远正确答案:AB。
秦汉时期的文化特点包括儒家思想成为正统思想,影响深远以及文学和艺术得到发展,人才辈出。
而神仙传说和道教兴起是在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传入中国是在汉代,但影响深远是在魏晋南北朝时期。
因此,选项C和D都不是对秦汉时期文化特点的正确描述。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秦汉文学章节练习及答案解析

第二编秦汉文学1.【主观题】简述晁错散文《论贵粟疏》的主要写作特点文字解析(1)切实中肯擅长分析,以事实为根据,准确地剖析时弊,通过对道理、人情的细致分析提炼结论.(2)排比铺叙,驰骋纵横,具有战国策士的纵横风气。
考核考点:第二编秦汉文学->第一章秦汉政论及抒情、叙事文->第二节贾谊、晁错与西汉初期2.【主观题】简述贾谊骚体赋作的艺术特色。
文字解析:(1)抒情述志,情感浓郁;(2)质朴平时;(3)作品的形制,基本与先秦楚辞相同。
考核考点:第二编秦汉文学->第一章秦汉政论及抒情、叙事文->第二节贾谊、晁错与西汉初期3.【单选题】晁错政论散文的代表作是(C)A《论积贮疏》B《陈时政疏》C《论贵粟疏》D《谏营昌陵疏》文字解析:此题考查的是晁错的代表作.载于《汉书》本传的《上书言兵事》、《守边劝农》,和于《汉书食货志上》的《论贵粟疏》,是晁错政论散文的代表。
考核考点:第二编奏汉文学->第一章奏汉政论及抒情、叙事文-->第二节贾谊、晁错与西汉初期散文4.【主观题】简述贾谊骚体赋中《吊屈原赋》抒情述志的表现特点.文字解析(1)借凭吊屈原而发抒自己政途受挫,怀才不遇的幽愤;(2)抒写幽愤而后的豁达;(3)直抒胸臆,议论多于形象。
考核考点:第二编秦汉文学-第一章秦汉政论及抒情、叙事文->第二节贾谊、晁错与西汉初期散文5.【主观题】简述晁错政论文的主要特色文字解析(1)切实中肯,质实朴厚,擅长分析提出切实可行的具体对策;(2)有纵横家之文气,排比铺叙。
考核考点:第二编秦汉文学-第一章秦汉政论及抒情、叙事文->第二节贾谊、晁错与西汉初期6.【主观题】简述刘向《新序》、《说苑》的文学价值.文字解析(1)在刘向散文中最具文学价值,两书都是采集群书中的逸闻琐事编撰而成,寓涵劝诫教训之意,其中很多篇章类于后来的志人小说。
(2)以简短笔墨,描写人物言行,传达其形貌和精神,主要是继承了《左传》的写人笔法。
北师大版“中国古代文学史”课后思考题

《中国古代文学史》课后思考题先秦文学思考题1.比较《诗经》中“国风”和“小雅”诗的风格特征。
2.试述风、雅、颂的文体特征。
3.试述赋、比、兴的文学意义。
4.试析《诗经》怨刺诗的思想和表达特点。
5.论述《诗经》的现实精神。
6.试论《诗经》的基本情感特征。
7.试论《诗经》的形式特征。
8.试论《诗经》对后世文学的影响。
9.简述《春秋》记事的特征。
10.古人是如何论述《春秋》的“微言大义”的?11.《左传》的理性精神是如何通过叙事表现出来的?12.论《左传》人物描写的特点。
13.试析《左传》战争描写的特点。
14.试析《左传》的叙事特征。
15.试述《左传》的记言特征。
16.结合战国文化背景,论述《战国策》的思想特征。
17.试述策士的基本游说技巧。
18.试述《战国策》寓言的特征。
19.比较《左传》和《战国策》说辞的艺术特征。
20.从陈述方式、语体风格等方面比较“语录体”和“论辨体”散文的特征。
21.谈谈先秦议论散文的文体发展线索。
22.举例说明《孟子》文章“循循善诱”的表达特征。
23.试析《庄子》的文体特征。
24.论述《庄子》的艺术特征。
25.简析《庄子》文章中意象的特点。
26.简述《荀子》的文章体制的特点。
27.从结构、意象、论述方式等方面谈谈《庄子》散文的“诗性”特征。
28.简述《韩非子》文章风格特征。
29.具体比较《孟子》、《庄子》、《韩非子》三书中寓言的不同特征。
30.简述《离骚》的主题思想。
31.试述《离骚》的艺术特色。
32.谈谈《离骚》和《九歌》在运用象征手法上的共同特点。
33.简述《九歌》表达相思之情的特点。
34.试论《天问》的结构特征。
35.简述宋玉的文学成就。
36.简述屈原和楚辞对后世文学的影响。
两汉文学思考题1.汉代的经学对文学的发展产生了什么影响?2.汉代的文学思想有哪些主要观点?3.西汉前期的论说文有什么共同特点?从朝廷作家和藩国作家中各举一个例子加以说明。
4.汉武帝时期的论说文出现了哪三种倾向?为什么会出现这些倾向?5.西汉后期和东汉时期儒道两家思想对论说文创作各有什么影响?6.贾谊、晁错等西汉散文家在哪些方面继承了战国说辞的艺术成就。
秦汉魏晋南北朝文学练习二百题(问题详解)

秦汉魏晋南北朝文学练习二百题班级:姓名:学号:一、填空题:1.在中国文学史上,秦汉文学是上古期的第二段。
2.秦代唯一有作品流传下来的文人是李斯。
3.秦统一后出自李斯之手的秦山等地刻石为我国最早的碑文体。
4.《吕氏春秋》是秦相吕不韦招集门客辑合百家九流之说编写而成的。
5.李斯的散文代表作是《谏逐客书》。
6.秦刻石现存七篇,它们分别是峄山刻石、泰山刻石、瑯邪臺刻石、之罘刻石、东观刻石、碣石刻石、会稽石刻。
7.西汉武帝时设置了一个职能包括搜集各地的歌谣乐曲,组织文人创作歌词的机关,它叫乐府。
8.汉灵帝光和元年(178)在洛阳设立的皇家学校叫鸿都门学,专门学习辞赋书画。
9.《毛诗序》主张诗歌要“发乎情,止乎礼义”,用儒家的伦理道德来规范情感的表现。
10.司马迁的“发愤著书”说把文学创作视为抒发抑鬱之情的一种方式,是遭受压抑以后的情怀爆发。
11.赋是汉代文学最具有代表性的样式,它介于诗歌和散文之间,韵散兼行,可以说是诗的散文化、散文的诗化。
12.枚乘的《七发》标志着新体赋的正式形成。
13.代表西汉散体大赋的最高成就的作家是司马相如。
14.西汉后期散体大赋的主要作家是扬雄。
15.班固的《两都赋》、张衡的《二京赋》,是东汉新体赋的两篇力作。
16.张衡的《归田赋》突破旧的传统,开创了抒情小赋的先河。
17.《答客难》的作者是东方朔。
18.汉代产生的新的诗歌样式是五言诗。
19.东汉的五言诗已经成熟,《古诗十九首》则是五言抒情诗的典范。
20、《过秦论》的作者是贾谊。
21.《新语》的作者是陆贾。
22.《新书》的作者是贾谊。
23.贾谊的政论体散文名作有:《过秦论》《治安策》《论积贮疏》。
24.晁错的代表作是《贤良文学对策》。
25.《淮南子》一书是汉代皇室贵族刘安招致门客编成。
26.《贤良对策》的作者是西汉大儒董仲舒。
27.《列女传》、《新序》、《说苑》等著作的作者是刘向。
28.《吊屈原赋》《服鸟赋》的作者是贾谊。
29.枚乘的赋以《七发》最为着名。
秦汉文学试题库

第二编秦汉文学试题库一、填空1、秦相吕不韦门客集体编写的一部理论著作是《》,又称为《》。
此书内容驳杂,所以《汉书》把它列为“”。
因出于众人之手,文章风格不完全一致,但其中有些文章精练短小,文风,用事说理颇为生动,仍然可以称得上是优秀的文学散文。
2、《察今》一文选自《》,此文为了说明“”的主张,后面连用了“”、“”、“”三个寓言。
3、李斯作于秦始皇十年(前237)的《》,又名《》,是中国古代散文中的一篇名作。
此文的主旨是。
李斯虽为羁旅之臣,然其抗言陈词,有一种不可遏制的气势,此文成为后世的楷模。
4、秦时民间尚有歌谣流传。
见于(晋)杨泉《物理论》,而(汉末)陈琳《饮马长城窟行》已经引用的秦代长城歌谣是:,。
,。
5、汉初最重要的思想家和最杰出的文人是。
6、代表汉初政论散文创作最高成就的作家是。
7、贾谊的散文以《过秦论》最著名,此文分上、中、下三篇,中心是指斥、、在政治上的过失,分析、总结秦王朝的原因与教训。
他的《论积贮疏》的主旨是建议汉文帝重视。
他的《陈政事疏》,又名《》,是贾谊系统地阐述自己主张的一篇长文,被称为“万言书之祖”。
8、晁错的名作《》上承贾谊的《论积贮疏》而发,进一步提出务农贵粟的主张。
9、《淮南子》是汉代皇室贵族淮南王招集门客编写的一部理论著作,共21篇。
此书原称《》,多用、、、来说理,具有很强的文学色彩。
10、刘向的《》、《》、《》是汉代记事散文的代表。
这三本书都是历史故事集。
他编写这些历史故事,有着明确的目的,那就是要,。
他的政论散文《谏营昌陵疏》是为劝汉成帝营造昌陵而作,主旨是提倡与,反对与。
11、扬雄仿《周易》作《》,仿《论语》作《》。
12、《盐铁论》的作者是。
此书在形式上,以“”、“”为一方,以“丞相”、“御史”为另一方,进行辩论,形成了体,这是散文的新发展。
13、西汉有一些以剖白个人思想心迹为主的书信体散文,如邹阳的《》、枚乘的《谏吴王书》、司马迁的《》、杨恽的《报孙会宗书》等,而以的《》为代表。
秦汉文学试题参考答案汇编

秦汉文学试题参考答案一、填空:1.吕不韦门客集体撰写的《____吕氏春秋________》成书于秦王政八年(前239),这部著作体系完整,广泛吸收诸子百家的观点,客观上反映了战国末年即将实现国家统一的历史趋势。
2.秦代唯一有作品流传下来的文人是(___李斯_________),他的《谏逐客书》铺陈排比,纵横议论,逻辑性强,富有文采。
3.记载秦始皇巡游封禅的刻石铭文多出自(__________李斯__)之手,除《琅邪台》铭文外,都是三句一韵的特殊诗体,质实雄壮,对后世碑铭文有影响。
4.文坛在经历了秦代和汉初的沉寂之后,到西汉(____文帝与景帝________)时期作家群体再度生成,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生生不已,人才辈出。
5.汉代的官学和私学都以讲授儒家经典(___五经_________)为主,其中就有《诗经》这部文学作品。
6.西汉时期,解读(《楚辞》)是一种专门学问,例如武帝时的朱买臣、淮南王刘安都擅长此学,宣帝亦修武帝故事,深推重之。
7.汉宣帝时,宫中曾经用诵读奇文及自己作品的方法为宣帝的太子、亦即后来的元帝治病解闷的方法,这种精神疗法效果明显,不但太子得以康复,而且经他倡导在后宫形成了诵读(王褒赋)的风气。
8.诵读(辞赋)在汉代是一种高雅的活动,是士人文化素养的标志。
9.因擅长文章辞赋而被录用的著名作家,武帝朝有司马相如、东方朔、枚皋,宣帝朝有王褒,成帝朝有(扬雄)等。
10.自武帝起,许多高官显宦都参与其间,成为西汉朝廷一大雅事的是创作辞赋,由此形成了向天子(进献辞赋)的制度。
11.汉初以招致文士闻名的诸侯王有吴王刘濞、梁孝王刘武、(淮南王刘安)。
12.西汉武、宣、元、成诸帝都是文学爱好者,其中(武帝)还有诗赋传世。
13.淮南王群臣不但著书立说,而且还是一个从事(辞赋)创作的群体。
14.东汉后期,长期把持政权身居显位的(外戚),大量招纳宾客,东汉许多著名作家都当过他们的幕僚。
15.“妄自菲薄”、“作奸犯科”出自(《出师表》)。
秦汉魏晋南北朝文学思考题

秦汉魏晋南北朝文学思考题一、文学常识题汉赋四大家:司马相如、扬雄、班固、张衡《史记》“五体”:史记五体指的是《史记》的五种体例,分别是本纪十二篇,世家三十篇,书八篇,表十篇,列传七十篇。
N词解释:班马、建安风骨、左思风力班马:司马迁和班固的并称。
司马迁的《史记》和班固的《汉书》都是历史名著,又是杰出的散文作品。
他们两人既是著名的历史学家,又是著名的散文家,故常并称。
建安风骨:~指汉末建安时期至魏文帝黄初时期,以曹氏父子、建安七子、蔡琰等诗人为代家所写的优秀诗歌,继承汉乐府的现实主义精神,作品反映了社会的动乱,抒发了渴望国家统一的抱负。
大抵情辞慷慨,格调刚劲遒健,在思想和艺术上均有鲜明特色,后人称这种特色为“建安风骨”。
“左思风力”:这是钟嵘《诗品》对左思诗歌的评价。
左思的诗歌,尤其是他的代表作《咏史》,借咏史抒发对现实的不满及感慨,情调高亢,笔力矫健,气势昂扬,是对建安风骨的继承与发扬,他诗歌创作的这种精神,即是后世所说的“左思风力”。
二、佳句赏析《行行重行行》: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
曹操《步出夏门行·观沧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陶渊明《饮酒》: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写作者在东篱采菊,悠然见南山的境与意会的无限情趣。
一个“见”字将南山胜景和悠然自得的心情传情的表达出来,“见”用神妙。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
描写春天的景色,对仗工稳,生动笔调写出了生机春天,选取最代表春天景物,是其具有永久魅力的重要原因。
谢灵运《登池上楼》: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
谢眺《晚登三山还望京邑》: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
《西洲曲》:低头弄莲子,莲子青如水。
三、问答题1.汉乐府中主要作品的把握与分析。
(《上邪》、《江南》)2. 简述陶渊明诗歌的艺术特色,并举例予以分析。
3.赏析陶渊明《饮洒》(其五),并回答:为什么说“心远”是这首诗的纲领?“心远”即“心志高远”,思想远离尘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秦汉文学思考题1、如何理解“秦世不文?”“秦世不文”指的是:文章没有文采,学术一片荒芜。
由现存者而言,秦之文章,李斯一人而已。
原因:一、是秦王朝推行文化专制主义。
秦建立了我国第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王朝,完成了统一中国的事业,历史功绩是伟大的,然而它在文化思想上采取禁灭《诗》,《书》,取缔百家之说,坑杀儒生扼杀自由等严酷的专制政策,这对学术与文学是一次严重的摧残,造成了秦文学的萧条和荒芜;二、是秦在位时间短暂;三、文化底子薄2、两汉文学的概况如何?一、汉代文学的基本态势1)王者一统天下理想的实现,汉人形成了苞括宇宙、总揽天人、雄视古今的心胸与气魄,激荡着浪漫主义豪情和英雄主义气概。
汉代文学的民间创作和文人创作都呈现出兴旺的景象,二者相互促进,有力地推动了汉代文学的发展。
2)封建君主专制使汉代士人独立人格心理严重失落。
汉代文学在表现士人的进取精神时,把圣主贤臣的结合作为自己的理想,而当这一理想无法实现时,就产生了对机遇和命运的感慨。
二、汉代的文学样式及分期1)汉代的文学样式包括赋、散文(政论文、史书)、诗歌(乐府、文人诗)。
①两汉散文以历史散文和政论散文最为突出。
司马迁的《史记》以人物为中心来反映历史,创立了纪传体史书的新样式,也开辟了传记文学的新纪元,是汉代最辉煌的成就。
东汉班固的《汉书》与之齐名。
②两汉诗歌以乐府诗和五言诗成就最为显著。
两汉乐府诗是继《诗经》、“楚辞”之后的又一种新诗体。
③汉赋乃两汉一代之文学,是一种新兴的文体。
它介于诗歌和散文之间,韵散兼行,是诗的散文化,散文的诗化。
它兼收并蓄《诗经》、“楚辞”、先秦散文等诸种文体。
形成了一种容量宏大且颇具表现力的综合型文学样式。
贾谊的《吊屈原赋》是骚体赋,枚乘的《七发》是汉大赋正式形成的标志,司马相如的大赋是汉赋的顶峰。
之后班固的《两都赋》、张衡的《两京赋》都为汉大赋力作。
张衡的《归田赋》还开启了抒情小赋的先河。
2)分期汉文学的发展,大体可分为四个时期。
3、两汉经学对两汉文学有何影响?一、汉代多数作家都受过经学教育,他们成为沟通文学和经学的重要媒介,汉代文学和经学的互渗互动,主要是通过他们实现的。
二、汉初儒生通过注经来发表自己的政治文化学术观点。
三、经学兴盛,文学沦为经学附庸四、两汉文学思潮很少超越经学的藩篱,文学思潮很大程度上是经学的延伸和具体化。
4、汉赋产生的原因有那些?一、赋的渊源《诗经》是赋的远源,《楚辞》是赋的近源,另有先秦纵横家铺张恣肆、左右驰骋之文。
二、汉赋的渊源1)汉赋在结构上常用假设人物对话应答组成文章,楚辞中的《卜居》《渔父》已用此形式。
2)汉赋的用韵与铺陈的表现手法受《诗经》影响;3)汉赋继承了《诗经》到楚辞的颂美讽谏精神(散体大赋);4)汉赋抒写文人士子的个人哀怨作为重要的内容之一(骚体赋),这同样是从《诗经小雅》到楚辞中的重要内容;5)汉赋的铺张扬厉承之于先秦纵横家恣肆驰骋之文。
三、汉赋兴起的社会文化原因:汉诸侯王的奢靡5、简述汉赋发展的三个阶段及特点、代表作品。
㈠骚体赋代表作品有贾谊的《吊屈原赋》、《鵩鸟赋》;淮南小山《招隐士》、董仲舒《士不遇赋》、司马迁《悲士不遇赋》。
特点:受楚辞特别是屈原影响深,长于抒情,内容多表现作者个人的悲叹和生不逢时之感。
㈡汉大赋代表作品有枚乘《七发》,司马相如《子虚赋》、《上林赋》。
特点:1)采用宾主问答的形式。
2)注重形式美,大量运用铺叙手法,善用排比,讲究词藻,语言华丽。
3)长篇巨制。
4)劝百讽一。
㈢抒情小赋代表作品为张衡的《归田赋》、赵壹的《刺世疾邪赋》。
特点:重在抒情述怀,篇制短小6、汉赋有哪些特点?①散韵结合,专事铺叙。
②铺张扬厉,劝百讽一,辞藻靡丽,长篇巨制。
③从形式看,在于“铺采摛文”④从赋的内容上说,侧重“体物写志”。
7、如何评价汉赋?1.汉赋的创作实践是对文学本体特征探索的可贵尝试,为文学自觉时代的到来作了理论和实践的准备。
①以虚构夸张为主要特征的浪漫主义表现手法;②以句式多变、词汇丰富、辞采华美、注重对偶、讲究韵律为主要特征的艺术形式美。
③强调赋的内容的丰富性。
④强调辞采的华丽,音韵的和谐动听2.汉赋开创了文学题材的领域。
3.汉赋丰富了文学的表现手法。
8、汉代政论散文有何特点?有哪些代表作家和作品?1.作者多为政论家,发抒政见,提出具体施政主张,言辞激切,感情深厚,感染力强。
2.以强烈历史感和现实感总结前朝(秦)的兴亡教训,引以为鉴。
3.论证充分,逻辑严密,结构严整,辞采富丽,有辞赋化倾向。
代表作家和作品:贾谊《过秦论》、《论积贮疏》、《论治安策》晁错《论贵粟疏》9、《史记》体例如何?《史记》是我国第一部以写人物为中心的纪传体通史;1)本纪:本为法则、纲纪之意;记载历代帝王的事迹和世系2)表:各个历史时期的大事记3)书:历代典章制度的沿革,包括天文、历法、水利、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专史4)世家:叙春秋以来诸侯、宗室、将相功臣等兴亡传代封废史迹5)列传:历代有影响的人物的传记12本纪、10表、8书、30世家、70列传10、简论司马迁历史散文的思想内容及艺术成就。
思想内容:一、司马迁在《史记》中表现出浓厚的大一统思想,主张统一,反对分裂二、司马迁在考察历史发展原因的时候,非常重视人的作用三、实录精神和批判意识:歌颂正义,暴露黑暗丑恶。
艺术成就:一、恰当地选取和剪裁典型材料,塑造鲜明的人物形象,突出人物思想性格,具有极强的感染力二、多种艺术表现手法:互见法、细节描写、人物形象的描摹、生动的情节、激烈的戏剧性冲突、对比手法的运用。
三、精湛的语言艺术11、《史记》的“互见法”如何表现?互见法又称旁见侧出法,即在一个人物的传记中着重表现他的主要特征,而其他方面的性格特征则放到别人的传记中显示。
《项羽本纪》在项羽的本传中主要突出他狂飚突进、叱咤风云、霸气盖世的英雄性格,充分肯定项羽的亡秦之功,对项羽的残暴轻轻带过,只在赞语中指出其错及失败之由。
12、评述项羽其人,谈谈司马迁在《项羽本纪》中是如何塑造项羽形象的?项羽形象小结:项羽出世:出生贵族、重武轻文;钜鹿之战:英勇无比、残暴嗜杀;鸿门宴:仁爱恻隐、刚愎自用;鸿沟议和:光明磊落、政治幼稚;垓下之围:喑噁叱咤、儿女情长;乌江自刎:豪气万丈、项王遗恨在项羽的本传中主要突出他狂飚突进、叱咤风云、霸气盖世的英雄性格,对项羽的残暴轻轻带过,只在赞语中指出其错、失败之由。
形象塑造:一、塑造了悲剧性英雄形象。
司马迁对这位悲剧人物中肯的评价和深切的同情。
二、善于用人物的典型事例来刻划历史人物。
三、善于利用人物的典型言语与行动来描写人物。
四、细节描写生动传神。
破釜沉舟、瞋目镇敌、霸王别姬、乌江自刎。
五、注重渲染气氛13、举例说明《史记》传记文学的地位和影响。
鲁迅称之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史记》不仅是一部史书,同时也是一部艺术成就极高的文学著作影响:1)《史记》是我国纪传体史学的奠基之作,同时也是我国传记文学的开端。
《史记》的出现,标志中国古代史传文学的发展已经达到高峰。
2)在《史记》一书中大力弘扬人文精神,为后代作家树立起一面光辉的旗帜。
3)《史记》是传记文学的典范,也是古代散文的楷模。
4)《史记》的许多传记情节曲折,人物形象栩栩如生,为后代小说创作累积了宝贵的经验。
许多故事在古代广为流传,成为后代小说戏剧的取材对象。
14、简述《汉书》成书过程。
一、父班彪续《史记》作汉史《史记后传》,首创《汉书》义例;二、班固承续父志,采《汉书》两汉以前文字,又参酌刘向《东观汉书》等,撰写《汉书》。
三、《汉书》未成而班固卒,由其妹班昭与马续相继续成八表和《天文志》。
四、班昭、马续补写《汉书》15、如何评价《汉书》的思想及艺术成就?《汉书》的基本思想观点,是立足于儒家的正统思想,从维护社会的统治秩序和道德秩序出发,并以之作为立论和评价历史的根据和尺度。
艺术成就:1、《汉书》的艺术成就主要在于人物形象的塑造。
以生动细腻的艺术表现手法成功地再现了人物的形象2、在叙事上也以人物行为和人物语言为主,人物描写也具有形象、生动、传神的特点,也注重细节的描写16、《史记》与《汉书》有何不同?1、《史记》最精彩的篇章是楚汉相争和西汉初期的人物传记;《汉书》的精华在于对西汉盛世各类人物的生动记叙2、《汉书》的史学见解和史学精神,不如《史记》。
3、《史记》笔法疏荡往复,富于神韵;《汉书》叙事详密谨严,文字整饬赡丽4、《汉书》把文化学术纳入史的视野,是其一大贡献。
《汉书》从学术和文献的角度,不独在《史记》原有纪传中增加学术事迹,多载学术与经世的文章,更增设纪传,特设《艺文志》,讲论学术源流。
5、《史记》宏放《汉书》详整17、简述乐府是怎样由一个官署名称变为诗体名称的。
1、乐府,本义指管理音乐歌舞的政府机构。
建安,有古题乐府。
诗人利用乐府曲调或乐府旧题写时事,内容与题目不尽相同,也称“乐府”。
2、唐代不用乐府旧题而只是仿照乐府诗的某种特点写作的诗,被称为“新题乐府”或“系乐府”。
3、宋元,把入乐的歌词(宋词、元曲)称为“乐府”。
“乐府”又用作词、曲的别称。
18、举例说明汉代乐府民歌是如何广泛、深刻地反映了汉代社会现实的。
1.揭露汉统治者的荒淫奢侈和欺压人民的丑行。
例子:《平陵东》《陌上桑》2.揭露战争和徭役。
例子:《十五从军征》《战城南》3.描写青年男女恋爱婚姻生活,反映妇女在封建社会的遭遇。
例子:《焦仲卿妻》、《上邪》、《江南》《上山采靡芜》、《有所思》4.反映了社会下层民众日常生活的艰难与痛苦。
例子:《妇病行》《东门行》《艳歌行》《孤儿行》5.描写游子生活。
例子:《古歌》《悲歌》6.表现对生命短促、人生无常的悲哀。
例子:《薤(x iè)露》《蒿里》19、简论乐府民歌的艺术特征。
1、继承发展了《诗经》的现实主义优良传统。
2、标志我国古代叙事诗的基本成熟。
①塑造了鲜明的人物形象。
②选取生活中一个典型的片断来表现事件、人物。
③注重人物的对话,以对话推动情节发展。
3、语言质朴自然,文质兼胜,情韵流荡。
4、完成我国诗歌从四言诗向杂言诗和五言诗的过渡。
20、联系具体作品的内容,理解汉乐府民歌“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的特点。
《汉乐府·十五从军征》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
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
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
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
羹饭一时熟,不知贻阿谁。
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
主要内容:不合理兵役制度给百姓带来的深重苦难,反战情绪艺术特点:“感于哀乐,缘事而发”此诗围绕老兵的返乡经历及其情感变化谋篇结构,巧妙自然。
其返乡经历是:始得归→归途中→返回家中→“出门东向看”;情感变化为:急想回家,急想知道“家中有阿谁?”,充满与亲人团聚的希望(归途中)→希望落空→彻底失望(返回家中,景象荒凉,了无一人)→悲哀流泪,心茫然(“出门东向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