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性污泥法介绍

合集下载

国家精品课程《水污染控制工程》3-活性污泥法

国家精品课程《水污染控制工程》3-活性污泥法
水污染控制工程(下)
第四章、污水的生物处理
教学要求
1、掌握活性污泥法的基本原理及其反应机理 2、理解活性污泥法的重要概念与指标参数:如活性 污泥、剩余污泥、MLSS、MLVSS、SV、SVI、Qc、 容积负荷、污泥产率等。 3、理解活性污泥反应动力学基础及其应用。 4、掌握活性污泥的工艺技术或运行方式; 5、掌握曝气理论。 6、熟练掌握活性污泥系统的计算与设计; 时间安排 20h(其中机动2h)
7
后生动物(主要指轮虫),捕食菌胶团和原生动物,是水质稳 定的标志。因而利用镜检生物相评价活性污泥质量与污水处 理的质量。
• 思考题:后生动物的出现反映了处理水质较好,因此能否说 明出水氨氮较低,氨氮在生物处理过程中被硝化?
③微生物增殖与活性污泥的增长:
a、微生物增值:在污水处理系统或曝气池内微生物的增殖规 律与纯菌种的增殖规律相同,即停滞期(适应期),对数期, 静止期(也减速增殖期)和衰亡期(内源呼吸期)。
③泥龄(Sludge age)Qc:生物固体平均停留时间或活性污泥在 曝气池的平均停留时间,即曝气池内活性污泥总量与每日排 放污泥量之比,用公式表示:θc=VX/⊿X=VX/QwXr 。式中: ⊿X为曝气池内每日增长的活性污泥量,即要排放的活性污泥 量。
Qw为排放的剩余污泥体积。 Xr为剩余污泥浓度。其与SVI的关系为(Xr) max=106 /SVI • Qc是活性污混处理系统设计、运行的重要参数,在理论上也 具重要意义。因为不同泥龄代表不同微生物的组成,泥龄越 长,微生物世代长,则微生物增殖慢,但其个体大;反之, 增长速度快,个体小,出水水质相对差。 Qc长短与工艺组合 密切相关,不同的工艺微生物的组合、比例、个体特征有所 不同。污水处理就是通过控制泥龄或排泥,优选或驯化微生 物的组合,实现污染物的降解和转化。

传统活性污泥法ppt课件

传统活性污泥法ppt课件
• ①污泥浓度; • ②污泥沉降比SV; • ③污泥体积指数SVI; • ④活性污泥的耗氧速率; • ⑤污泥的沉降速度; • ⑥活性污泥的生物相; • ⑦粒度和颜色等。 • 性能良好的活性污泥外观呈黄褐色,粒径0.02~0.2mm,
比表面积20~100cm2/ml,含水率在99%以上,相对密度 1.002~1.006,SV=15%~30%,SVI=50~150。.
曝气方法:有鼓风曝气和机械曝气
• 曝气设备:常用的曝气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有:微孔膜片曝气器、悬挂链曝气
器、曝气头、曝气软管、曝气机、曝气盘,曝气管等
• 曝气原理:曝气是使空气与水强烈接触的一种手段,其目的
在于将空气中的氧溶解于水中,或者将水中不需要的气体和挥 发性物质放逐到空气中。换言之,它是促进气体与液体之间物 质交换的一种手段。它还有其他一些重要作用,如混合和搅拌。 空气中的氧通过曝气传递到水中,氧由气相向液相进行传质转 移,这种传质扩散的理论,应用较多的是刘易斯和惠特曼提出 的双膜理论。
降解的内源代谢残留物、有机物和无机物,前三类有机物约占 固体的成分的75﹪~85﹪。 • 用挥发性悬浮固体浓度(MLVSS)指标不包括无机物,更 准确反映活性物质量,但测定较麻烦。对给定的废水, MLVSS /MLSS介于0.75~0.85之间。 • ⑶有机负荷:有进水负荷和去除负荷两种,前者指单位重量的 活性污泥在单位时间内要保证一定的处理效果才能承受的有机 物的量;后者指单位重量的活性污泥在单位时间内去除的有机 物量。有时也用单位曝气池容积作为基准。
• 初次沉淀后的废水与二沉池回流的活性污泥混合后进入曝 气池,大约曝气6小时,进水与回流污泥通过扩散曝气或机械 曝气作用进行混合。流动过程中,有机物经过吸附、絮凝和氧 化作用等作用被去除。一般地,从曝气池流出的混合液在二沉 池沉淀后,沉淀池内的活性污泥以进水量的25~50%返回曝气 池(即污泥回流比为25~50%)。这种方法常用于低浓度生活 污水处理,对冲击负荷很敏感。生化需氧量(BOD5)的去除 率达85~95%。

污水处理 活性污泥法

污水处理 活性污泥法

污水处理活性污泥法活性污泥法是目前常用的污水处理方法之一,通过调节污水中的氧化还原电位、溶解氧浓度、污泥的混合活性等参数,从而促进有机物的降解和去除。

本文将详细介绍污水处理中的活性污泥法的原理、工艺流程、运行要点等内容。

一、原理活性污泥法是利用厌氧和好氧微生物的协同作用,将有机物降解为无机物的过程。

在好氧条件下,厌氧微生物通过氧化有机物、硝化硝酸盐等反应,将有机物转化为无机物。

而在厌氧条件下,好氧微生物通过还原反应,使带有氧的无机物还原为有机物。

二、工艺流程1、前处理:包括进水调节和初级过滤等步骤,目的是去除大颗粒杂质、调整污水的水质和水量。

2、活性污泥处理:将经过前处理的污水引入活性污泥池。

通过不断的搅拌、曝气等方式,促进污水中的有机物降解。

3、沉淀池处理:活性污泥法中产生的混合液经过一段时间的静置,使污泥与水分离,沉淀至池底。

4、出水处理:经过沉淀后的清水从上方取出,经过二次过滤和消毒等步骤,最终实现出水的净化和回用。

三、运行要点1、污水处理设备的维护保养:定期清理设备及管道,确保正常运行和通畅。

2、活性污泥的管理:控制进水水量和水质,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搅拌和曝气的方式和参数。

3、污泥的处理和回用:及时清理沉淀池中的污泥,可以通过浓缩、脱水等方式处理后用于农田肥料或填埋。

4、出水水质的监测与控制:监测出水的COD、氨氮、总磷等指标,根据环保要求进行调整和控制。

附件:1、活性污泥处理工艺流程图2、活性污泥法相关设备的使用说明书法律名词及注释:1、污水处理:指对废水进行预处理和精处理,以达到排放排放标准或再利用的要求。

2、活性污泥:一种富含微生物的混合物,能够有效降解污水中的有机物。

3、厌氧:生物在缺氧或无氧条件下生长和代谢的过程。

活性污泥法

活性污泥法
活性污泥法的原理形象说法:微生物“吃掉”了污水中的有机物,这样污水变成了干净的水。
基本方式
方法设计
运行条件
方法设计
除普通活性污泥法外,还有多点进水、吸附再生、延时曝气和高负荷率活性污泥等方法。前两种方法与基本 流程有所不同,废水流进曝气池的入口的数目和位置有差别。在多点进水活性
活性污泥法污泥法中,只有一部分废水和回流污泥一起在首端入池。其余的废水分2~3次在离首端有一定距 离的2~3个入口处(入口的间距一般相等)进入曝气池。从流程上看,可以说吸附再生活性污泥法 (图2)只是多点 进水过程(图3)的变形,几个废水入口只用最后一个,后者即变成前者。
活性污泥法
废水生物处理技术
01 基本介绍
03 基本流程 05 影响因素
目录
02 基本组成 04 基本方式
基本信息
活性污泥法是一种污水的好氧生物处理法,由Edward Ardern(爱德华·阿登)和William T. Lockett(威 廉·洛克特)于1914年首先在英国发明的。如今,活性污泥法及其衍生改良工艺是处理城市污水最广泛使用的方 法。它能从污水中去除溶解性的和胶体状态的可生化有机物以及能被活性污泥吸附的悬浮固体和其他一些物质, 同时也能去除一部分磷素和氮素,是废水生物处理悬浮在水中的微生物(micro-organism)的各种方法的统称。
基本介绍
基本介绍
活性污泥法是一种废水生物处理技术,是以活性污泥为主体的废水生物处理的主要方法。这种技术将废水与 活性污泥(微生物)混合搅拌并曝气,使废水中的有机污染物分解,生物固体随后从已处理废水中分离,并可根 据需要将部分回流到曝气池中。 活性污泥法是向废水中连续通入空气,
活性污泥法经一定时间后因好氧性微生物繁殖而形成污泥状絮凝物。其上栖息着以菌胶团为主的微生物群, 具有很强的吸附与氧化有机物的能力。

活性污泥法工艺流程

活性污泥法工艺流程

活性污泥法工艺流程活性污泥法是一种常见的污水处理工艺,用途广泛,能够有效地去除废水中的有机物、氮、磷等污染物。

下面将介绍活性污泥法的工艺流程。

活性污泥法的工艺流程主要包括污水处理、生物反应器处理和二沉池沉淀三个步骤。

首先是污水处理阶段。

原污水经过预处理后,进入到生物反应器。

预处理包括去除大颗粒物、沉淀物和油脂等,可以通过格栅过滤、沉淀池等设备完成。

经过预处理的污水进入生物活性污泥处理系统。

生物反应器是活性污泥法的核心部分。

在反应器中,将活性污泥与污水充分混合。

活性污泥是一种富含细菌和其他微生物的混合物,其中的微生物可以以有机物为食物,通过生物降解将其转化为无害物质。

在反应器中,污水中的有机物通过微生物的代谢和降解作用,被转化为二氧化碳和水等无害物质。

同时,微生物中的吸附作用也可以去除废水中的重金属离子等其他污染物。

整个反应过程需要控制氧气供应、温度、pH值等参数,以保证微生物的正常生长和活性。

最后是二沉池沉淀阶段。

经过生物反应器处理的污水会进入二沉池,通过静置的方式,使沉淀剂和污泥充分接触,利用重力沉淀原理,使污泥沉降到底部。

上层清水则通过泄流的方式排出。

沉淀的污泥可以通过连续流出或间歇流出的方式排出系统,经过后续处理对排出的污泥进行脱水、干化等处置。

值得注意的是,活性污泥法工艺流程中的每个环节都需要对工艺参数进行严格的监控和调节,以确保系统的稳定运行和水质的达标排放。

其中,反应器的温度、水质、氧气供应等参数的控制是非常关键的。

此外,定期对污泥进行抽样分析,对微生物种群和活性进行监测,通过适当的调整和补充,保持良好的生物降解能力。

同时,对沉淀池的沉淀效果进行检测和评估,及时清理和疏通,防止污泥淤积和溢流造成的系统故障。

总之,活性污泥法是一种成熟有效的污水处理工艺。

通过科学的工艺流程和严格的监控控制,可以高效地去除废水中的污染物,实现水环境的保护和回收利用。

污水处理常用工艺介绍

污水处理常用工艺介绍

污水处理常用工艺介绍污水处理是现代化城市建设中不可缺少的部分,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污水排放量的增加给环境带来巨大的压力。

然而,污水处理工艺越来越成熟,有着多种方式和化学反应能力,使得最终排出的水质越来越好。

下面将介绍污水处理中常用的工艺。

1. 活性污泥法活性污泥法是指采用生物方法处理污水,通常包括A2/O (Anoxic-Aerobic-Oxic)和联合生物反应器等。

该方法基于一系列微生物对污水进行处理,以去除有机污染物,并最终将其转化为无机盐。

这种方法广泛应用于污水厂和工业废水等领域,是最常见的污水处理工艺之一。

2. 滤池法滤池法是一种采用沉降和过滤的深度处理污水的传统方法,其主要应用于处理小规模废水收集系统和轮廓的景观河道系统。

水从最上面流入池子,然后通过一个多面水泥过滤器过滤,其后面跟着一个砾石床。

在达到适当的时间和深度时,水会流回系统。

3. 掩埋式生物反应器法掩埋式生物反应器法是指在埋置或储存废物的底部或滞留地下通过底部喷洒氧气输送空气以便处理废水的一种方法。

它可以降低丙烯酸含量,消除细菌的生长,和提升废水处理效率,并经常应用于撤离社区或环保预设活动中。

4. 纤维捆绑法纤维捆绑法使用纤维材料(通常是粘合剂和玻璃纤维布)将污物从水中分离出来。

通过这个过程,这个材料被称为沉降池高速沉降性质的替代品,这是一种比沉降速度更快的方法,可以更加有效地提高废水处理的效率。

以上这些就是污水处理中常用的工艺,它们各有不同的适用范围和处理效果,可以选择根据实际情况采用不同的处理方法。

总的来说,随着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污水处理技术将会不断更新和深化,带来更加高效、优质的污水处理服务,确保我们的城市更加美好和环保。

AO工艺介绍

AO工艺介绍

AO工艺介绍AO法全称为厌氧-缺氧-好氧活性污泥法,指采取厌氧池、缺氧池和好氧池的各种组合以及不同的污泥回流方式,通过活性污泥的新陈代谢除去污水中有机污染物、氨氮和磷等的污水处理方法。

其中,厌氧池(anaerobiczone)指非充氧池,溶解氧浓度一般小于0.2mg/L,主要功能是进行磷的释放;缺氧池(anoxiczone)也是一个非充氧池,溶解氧浓度一般在0.2~0.5mg/L,主要功能是进行反硝化脱氮;好氧池(oxiczone)指充氧池,溶解氧浓度一般不小于2mg/L,主要功能是降解有机物和硝化氨氮及过量摄磷。

也就是说,在厌氧、缺氧和好氧3个生化反应环境中,污水中的有机物先由难分解的大分子转化成易分解的小分子,再转化成CO2排放;同时,污水中的氨氮先转化成亚硝态氮和硝态氮,再转化成N2排放,终实现污水的生化处理和达标排放。

AAO法污水处理工艺主要应用于大中型城镇污水厂或工业污水厂,由预处理、生化处理和污泥处理等3大工序构成。

其中,预处理工序主要包括格栅过滤、沉砂池、初沉池、气浮池、隔油池、纤维或毛发捕集器等;生化处理工序主要包括厌氧池、缺氧池、好氧池、二沉池和污泥回流池等;污泥处理工序主要包括脱水脱泥机、污泥输送机、污泥存储间等。

AO工艺生活污水处理装置(1)AAO工艺中要求设置预处理系统,而我公司的QWSTN工艺中未设置初沉池或泥砂沉淀池,这会给污水站带来如下几方面的危害:一是气化灰水和锅炉捞渣水中含有的无机污泥较多,容易在污水站提升井内淤积而堵塞污水提升泵,造成溢井现象,严重时甚至导致提升泵房被污水淹没(2016年我公司提升泵房曾两度被淹,其中1次造成污水站停运2d);二是当污水中携带的无机物太多时,容易在缺氧反应池内形成沉积,影响推流器、回流器的正常运行,从而增加设备的故障率;三是当运转设备故障时,缺氧池和厌氧池污水流通通道更易堵塞,如此形成恶性循环,影响污水站的正常运行;四是无机污泥未预先进行物化处理,其后果是会在各个生化反应池内占据有机污泥的空间,影响活性污泥的生长和新陈代谢。

活性污泥法处理污水的工艺流程

活性污泥法处理污水的工艺流程

活性污泥法处理污水的工艺流程
《活性污泥法处理污水的工艺流程》
活性污泥法是一种常用的污水处理方法,它通过利用微生物对有机废水进行降解和去除有机物质,从而达到净化水质的目的。

下面将介绍活性污泥法处理污水的工艺流程。

首先,污水经过预处理后,进入进流水箱,经由增氧设备进行氧化还原作用,使水中的有机物质氧化成无机物质。

然后,将污水引入曝气池中,并加入活性污泥,通过曝气设备对污水进行氧化处理,使废水中的有机物质得到降解,同时活性污泥中的微生物被氧气搅拌扩散,增加微生物与有机物质接触的机会。

接着,将含有微生物的活性污泥和处理后的污水一起进入沉淀池中,由于活性污泥附着在废水中悬浮物的表面,其密度大于水,因此可以通过重力沉降将污水中的固体颗粒物和活性污泥分离出来,从而达到净化水质的目的。

经过沉降后的清水被排放出去,而沉淀下的活性污泥则返回至曝气池中,继续参与下一轮的污水处理。

最后,通过对处理后的水质进行监测和调节,确保排放出的水质符合国家相关的废水排放标准。

综上所述,活性污泥法处理污水的工艺流程主要包括进流水箱预处理、曝气池中的氧化处理、沉淀池的分离及清水排放等过程,通过这些步骤能够有效去除污水中的有机物质和悬浮物,使废水得到有效处理和净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活性污泥法介绍
第一节 基本概念 第二节 气体传递原理和曝气池 第三节 活性污泥法的发展和演变 第四节 活性污泥法的设计计算 第五节 活性污泥法系统设计和运行中的一些重要问题 第六节 二次沉淀池
曝气池是一个生物反应器,通过曝气设备充入空气,空气中的氧融入污水使活性污泥 混合液产生好氧代谢反应。
沉淀池中的污泥大部分回流,称为回流污泥。回流污泥的目的是使曝气池内保持一定 的悬浮固体浓度,也就是保持一定的微生物浓度。
SV(ml/L) MLSS(g/L)
SV 污泥沉降比 MLSS 混合液的悬浮固体
双膜理论:
1.存在两个膜,在气液相界面附近分别 存在着层流运动的气膜和液膜,O2在 两个膜内做分子扩散,在膜外做对流 扩散。
2.氧从气相主体传递液相主体,所有的 传质阻力,仅存在于两层膜当中。
3.氧是难溶气体,传递阻力在液膜而不 在气膜。
三. 曝气池类型
1.推流曝气池 2.完全混合曝气池
四. 曝气设备的性能测试
1. 在清水中的测试 2. 在运行条件下的测试 3. 麦金尼方法
2.分布曝气
3.浅层曝气 4. 深层曝气
3.完全混合法 特点:a.微生物环境相同(种类、浓度相同) b.反应池内需氧供氧基本同步 c.耐冲击负荷率强
6.高负荷曝气或变型曝气 7.克劳斯(Kraus)法: 8.延时曝气 9.接触稳定法
根据yobs 定义以及物料平衡式有: Yobs= y/1+KdθC
Yobs 是扣除了内源代谢后的净合成系数,称为表观合成系数。
剩余污泥量PX为:
PX=yobs·qv·(C0-CS)
注意: PX是以挥发悬浮固体表示的剩余活性污泥量。
污泥上浮的原因:
1.因污泥被破碎,沉速减小而不能下沉,随水飘浮而流失:一些是由于污泥颗料夹带气体油 滴,密度减小而上浮.
V=θC·qv·y·(C0-CS)/ ρ(1+KdθC)
式中:Kd——内源代谢系数h-1 y——合成系数,mgVSS/mgBOD5;
c0——曝气池进水的平均BOD5值,mg/L; cS——曝气池出水的平均BOD5值,mg/L; ρ——曝气池中的污泥浓度,mg/L;
θC——微生物平均逗留时间,d。
剩余污泥的计算:
污泥上浮的 处理办法:
应暂停进水,打碎或清除浮沉,判明原因,调整操作:
1.如污泥沉降性差,可适当投力口混凝挤或惰性物质,改善沉淀性.
2.如进水负荷过大应减小进水量或加大回流量;
3.如污泥颗粒细小可降低曝气机转速;
4.如发现反硝化,应减小曝气量,增大污泥回流量或排泥量;
1. 如发现污泥腐化,应加大曝气量,消除积泥,并设法改善池内水力条件.
紊流 pg
气体 分 压 或 浓 度
层流
内表面
pi
δg δ1
c1
液体
c
气膜 液膜
dm/dt=KgA(c1 –c0)
膜后
而dm=Vdc 所以dc0/ dt= KgA(c1 –c0)/v
KLa= KgA/v 因此 dc0/ dt= KLa(c1 –c0)
KLa=2.3
1 t2-t1
log
c0–c1 c0–c2
扩散器根据分散气泡的大小,扩散器又可分为:
a.小气泡扩散器
b.中气泡扩散器
c.大气泡扩散器
d.微气泡扩散器
2.机械曝气
鼓风曝气是水下曝气,机械曝气是表面曝气。机械曝气是用安装于曝气池 表面的表面曝气机来实现的。表面曝气机分竖式曝气机和卧式两类。
3.曝气设备性能指标 a.氧转移率 b.充氧能力 c.氧利用率
菌胶团是由细菌分泌的多糖类将细菌包裹成的粘性团块,使细菌具有抵御外界不利因 素的性能。菌胶团是活性污泥絮凝的主要组成部分。
活性污泥在曝气过程中,对有机物的降解(去除)过程中可分为两个阶段,吸附阶段 和稳定阶段。
SVI= =
1升混合液沉淀30分钟所对应的活性污泥的体积(ml)
1升混合液中SS的干重(g)
2.操作不当,曝气量过小,二次沉淀池可能由于缺氧而发生的污泥腐化,即池底污泥压氧分 解,产生大量气体,促使污泥上浮.
3.当曝气时间才或曝气量大时,在曝气池中将发生高度硝化作用,使混合液中硝酸盐浓度较 高,这时,在沉淀池中可能由于反硝化而产生大量N或N气而使污泥上浮.
4.当废水中含油量过大时,污泥可能夹油上浮,当废水温度较高,在沉定池中形成温差异重 流时,将导致污泥无法下沉而流失.。
进水
吸附池
沉淀池
出水污泥回流 再生池 Nhomakorabea剩余污泥
10.氧化沟
11.纯氧曝气 12.活性生物滤池(ABF工艺)
13.吸附—生物降解工艺(AB法)
污水 格栅
沉砂
A级 吸附
沉淀
B级 曝气
沉淀
出水
回流污泥 剩余污泥
14.序批式活性污泥法(SBR法)
剩余污泥
原废水 格 栅
沉砂池
池初 沉
间歇式曝气池
出水
方法一:活性污泥负荷率(简称污泥负荷) 污泥负荷率是指单位重量活性污泥在单位时间内所能承受的BOD5量。
KLa 的影响因素:
1.水质 修正系数a
2. 水的温度 温暖上升 ,KLa 随着上升,c0 值下降 3. 压力 压力上升, c0 值增加。
二.曝气设备
曝气设备主要分为鼓风曝气和机械曝气。
1.鼓风曝气
扩散器是整个鼓风曝气系统的关键部件,它的作用是将空 气分散成空 气泡,增大空气和混合液之间的接触界面,把空气中的氧溶解于水中。
Nv= qvc0/V=ρNS
V=qvc0/Nv
式中:Nv——容积负荷率,kg BOD5/ m3 qv——与曝气时间相当的平均进水流量,m3/d; c0——曝气池进水的平均BOD5值,mg/L;
方法三:污泥龄法(θC)法
微生物平均逗留时间,又称为污泥龄,是指: a. a.新生的微生物在反应器中平均逗留时间; b. b.反应系统中,工作着的微生物总量被全部更新一次所需时间; c. c.反应系统中,工作着的微生物总量同每日排放的剩余微生物量的比值
V=qvc0/ρNS
式中:qv——与曝气时间相当的平均进水流量,m3/d; c0——曝气池进水的平均BOD5值,mg/L; ρ——曝气池中的污泥浓度,mg/L; NS——污泥负荷率,(kg BOD5/kgMLSS·d)
方法二:曝气区容积负荷率法(简称容积负荷)
容积负荷是指单位容积曝气区在单位时间内所能承受的BOD5量,即
污泥膨胀 的原因:
污水水质;运行条件;工艺方法
污泥膨胀的措施:
1.控制曝气量,使曝气池保持溶解1-4 2.调整PH值 3.如营养比失调,可造量投加含N.P化合物 4.投加一些化学药剂. 5.调整污泥负荷,通常用处理后的水稀释进水 6.短期内间易曝气(闷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