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中考质量测试A卷初三语文

合集下载

上海市初三语文质量测试(A)

上海市初三语文质量测试(A)

上海市初三语文质量测试(A)(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考生注意:1.本试卷共26题;2.请将所有答案做在答题纸的指定位置上,做在试卷上一律不计分。

一、文言文(40分)(一)默写(16分)1.竹喧归浣女,。

(王维《山居秋暝》)2.晴川历历汉阳树,。

(崔颢《黄鹤楼》)3. ,自将磨洗认前朝。

(杜牧《赤壁》)4.香远益清,,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周敦颐《爱莲说》)5.我们在进行自我反思,自我勉励时,可以用《礼记·虽有嘉肴》中的名言:“。

”(二)阅读下面两篇选文,完成第6--9题(12分)【甲】天时不如地利盘子曰:“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

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故曰:城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乙】王顾左右而言他孟子谓齐宣王曰:“王之臣,有托其妻子于其友而之楚游者。

比其反也,则冻馁其妻子,则如之何?”王曰:“弃之。

”曰:“士师不能治士,则如之何?”王曰:”已之。

”曰:“四境之内不治,则如之何?”王顾左右而言他。

6.孟子名轲,是时期的邹人。

《孟子》是学派经典之一。

(2分)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3分)城民不以封疆之界8.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4分)A.甲文中的“天时”指有利于作战的时令、气候,“地利”指有利于作战的地形。

B.乙文中的三个“如之何”和“弃之”“已之”的对答,可以看出人物的性格。

C.甲文表现了孟子论证观点时的严密和善辩,乙文表现了孟子诘难对方时的机智和勇敢。

D.甲文在论证方法上主要是举例论证和对比论证,乙文在说理方法上是类比说理层层推进。

9.甲、乙两文都体现了孟子的思想。

2023-2024学年上学期教学质量检测(A卷)九年级语文试卷答案

2023-2024学年上学期教学质量检测(A卷)九年级语文试卷答案

2023-2024学年上学期教学质量检测(A卷)九年级语文参考答案及评分意见一㊁积累与运用(25分)1 (10分)①菜花黄㊀㊀㊀㊀㊀②佳木秀而繁阴㊀㊀③低绮户㊀㊀④忽如一夜春风来⑤千树万树梨花开⑥沉舟侧畔千帆过⑦病树前头万木春⑧直挂云帆济沧海⑨不以物喜⑩不以己悲评分说明:以上每空1分,错字㊁漏字㊁添字该空不给分㊂2 (9分)(1)(3分)①赋㊀㊀②振㊀㊀③誉(2)(3分)B(3)(3分)C3 (6分)示例一:自信自立是坚定信念,英勇无畏㊂‘西游记“中孙悟空在三打白骨精㊁三借芭蕉扇等过程中,一再受挫却从不气馁,而是重振精神降妖除魔,一心一意护送唐僧取得真经㊂示例二:自强不息是面对逆境永不言弃,努力探索㊂‘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保尔在被伤病无情夺走健康时,不向命运屈服,凭借顽强的毅力开始写作,以另一种方式践行自强不息的精神㊂二㊁阅读(65分)(一)(6分)4 (3分)C5 (3分)是对朝廷的失望,是壮志难酬的愤慨,是爱国豪情的体现㊂(二)(16分)6 (3分)A7 (3分)(1)兴起,发动㊀(2)依靠,依赖㊀(3)施行8 (5分)(1)(3分)战争不能取胜,就是割让土地㊁危及国家的原因㊂评分说明:句意正确给1分; 所以 危 翻译正确各给1分㊂(2)(2分)德行不如五帝,才能比不上三王,智慧也不如周公㊂评分说明:句意正确给1分; 不如 不及 翻译正确给1分㊂9 (5分)本文强调作战不可不察,要有充分准备,要打正义之战㊂曹刿认为要取信于民,善于把握战机㊂评分说明:意思答对即可㊂ʌ参考译文ɔ用兵之道,并没有永恒不变的模式㊂这是先王所传授的道理㊂战争取得胜利,是一个国家得以保存并世代延续江山的原因㊂战争不能取胜,就是割让土地㊁危及国家的原因㊂所以,用兵不可不事先明察 必须做好充分准备,才能付诸行动㊂这样,哪怕城池很小,也能够坚守,这是因为有充足的储备;兵力不足,而战斗力强,是因为正义在自己一方㊂如果储备不足而守卫,没有正义而进行战争,那样,世上没有任何人能够固守不败㊂唐尧治理国家时,拒不执行王命的部落共有七个,其中蛮夷地区两个,中原地区四个 战胜了各部落,而居于强者地位,所以全国都归服于他㊂有些人说: 德行不如五帝,才能比不上三王,智慧也不如周公㊂ 又说: 我要积蓄仁义,实行礼乐,(而不是用武力)来制止争夺㊂ 其实,这种办法并不是尧㊁舜不想实行,而是这种办法行不通,只好用战争去制止战争㊂(三)(21分)10 (3分)C11 (4分)(1) 我 被父亲托付给爷爷照顾(2)爷爷送 我 到徒河对岸读书(3) 我 离开爷爷回到父亲身边(4) 我 回来见病重弥留的爷爷12 (5分)(1)(2分)既点明晚霞映照下徒河水的颜色,又暗示故事发生的革命背景㊂(2)(3分)比喻手法,把卧佛山比作屏障,形象写出 我 被卧佛山阻挡视线而看不到徒河的怅惘㊂13 (4分)①呼应前文,重现 我 和爷爷徒河边行走的画面㊂②深化主题,表达 我 对爷爷的感恩和怀念㊂14 (5分)示例:多处描写徒河,烘托人物情感㊂上学途中,徒河 响亮而明朗 的声音和 白花花的浪花 是 我 快乐心情的写照;爷爷弥留之际,徒河 隐忍而强烈的声音是 我 悲恸内心的折射㊂情景交融,感人至深㊂(四)(22分)15 (3分)C16 (5分)①年轻人注重身体健康㊂②年轻人相信中式补品功效,体现对中医药文化的自信㊂③互联网媒体影响力的助推㊂④年轻人容易受新事物猎奇心理刺激㊂⑤符合年轻人追求高性价比的消费观念㊂17 (6分)①统一市场参考零售价㊂②制定详细的饮用说明书㊂③出台相关的市场监管标准㊂18 (8分)(1)(2分)传承了我国传统的中医中药文化㊂(2)(4分)它不仅好喝,还能养阴润肤止痒㊁和胃生津增酸,而且维生素含量极高,更有助于平衡体内血液酸碱值㊂(3)(2分)中医也提醒身体寒湿严重㊁脾胃虚弱等人不适合饮用㊂三㊁写作(60分)19.(60分)参照中考作文评分标准㊂。

上海市中考语文试卷(A卷)A卷

上海市中考语文试卷(A卷)A卷

上海市中考语文试卷(A卷)A卷一、语文知识及运用 (共8题;共34分)1. (2分)下列词语中划线字的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A . 龟(jūn)裂黝(yǒu)黑忍俊不禁(jīn)锐不可当(dāng)B . 确凿(záo)狡點(xiá)怏快(yàng)不乐屏(bǐng)息凝神C . 妥帖(tiē)襁(qiǎng)褓铢两悉称(chèn)忧心忡忡(chōng)D . 抽噎(yē)恪(kè)守挑拨离间(jiān)茅塞(sè)顿开2. (2分)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 不盛其烦窥伺禁锢烘托B . 妇嬬皆知蓑笠引吭奢侈C . 正经危坐响晴伶俐局促D . 呼朋引伴冥顽皎洁岑寂3. (2分)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没有结合句意解释的一项是()A . 他是本城中极方正,质朴,博学的人。

(方正:指为人正派。

)B . 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

(群蚁排衙:这里指整齐地排列着。

)C . 但是在这白雪皑皑的荒漠上,只有心中的海市蜃楼,它召来那些由于爱情、忠诚和友谊曾经同他有过联系的各种人的形象,他给所有这些人留下了话。

(海市蜃楼:这里指空中或地面出现的虚幻的楼台城郭。

)D . 他们自以为是人,然而却因承受着某种他们感觉不到的压力而沦为像蚂蚁一样的虫豸。

(虫豸:这里比喻碌碌无为的人。

)4. (2分)下列句子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①没有冬的肃穆,我们感受不到春的温柔妩媚;没有冬的单调,我们不会知道夏的轻盈多姿;没有冬的真实,我们摆脱不了秋的虚无怅然!②我几乎爱上了冬天。

③虽然没有鲜花、绿草的点缀,但我还是由衷感谢造物主设计了冬。

④不为别的,只因为冬天有融融的炉火,有温暖的阳光,有漫天飘零的雪花。

⑤岁月更迭,四季交替。

A . ②④①⑤③B . ②④③⑤①C . ③②⑤④①D . ④⑤①②③5. (2分)下列关于文学名著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 . 《我的叔叔于勒》作者是法国作家莫泊桑,其代表作有《羊脂球》《悲慘世界》等,他与俄国的契诃夫和美国的欧·亨利并称为“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巨匠”。

上海市初三语文质量测试二模A卷

上海市初三语文质量测试二模A卷

上海市初三语文质量测试(A)(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考生注意:1.本试卷共27题。

2.请将所有答案做在答题纸的指定位置上,做在试卷上一律不计分。

一、文言文(39分)(一)默写(15分)3. 浮光跃金,。

(《岳阳楼记》)4. 凄神寒骨,。

(《小石潭记》)5. ,相去复几许。

(《迢迢牵牛星》)(二)阅读下面诗歌,完成第6—7题(4分)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朝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6.点明标题上“见赠”的诗句是(2分)7.下列对“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理解错误的一项是(2分)A.流露出诗人的愤懑惆怅。

B.表现了诗人的豁达胸襟。

C.描绘出富有生机的景象。

D.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

(三)阅读下面两段选文,完成第8—10题(8分)【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技,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乙】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8.甲文的作者是(姓名);乙文选自课文《》。

(2分)9.甲文中体现作者志向的语句是;乙文中体现作者志向的语句是。

(4分)10.甲乙两文都展现出作者的高尚情操。

(2分)(四)阅读下文,完成第11—14题(12分)鲁肃结友吕蒙鲁肃代周瑜,当①之陆口,过蒙屯下。

肃意尚轻蒙,或说肃曰:“吕将军功名日显,不可以故.意待之,君宜顾之。

”遂往诣蒙。

酒酣,蒙问肃曰:“君受重任,与关羽为邻,将何计略,以备不虞②?”肃造次③应曰:“临时施.宜。

2020年6月上海市九年级质量检测语文试题(A)(教师版)

2020年6月上海市九年级质量检测语文试题(A)(教师版)

2020届上海市初三语文质量测试(A)(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考生注意:1.本试卷共26题。

2.请将所有答案做在答题纸的指定位置上,做在试卷上一律不计分。

一、文言文(40分)1.默写。

(1)孤村落日残霞,________。

(白朴《天净沙·秋》)(2)________,泣涕零如雨。

(无名氏《迢迢牵牛星》)(3)相见时难别亦难,________。

(李商隐《无题》)(4)________,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欧阳修《醉翁亭记》)(5)《观沧海》(曹操)一诗中点明“观沧海”地点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1)轻烟老树寒鸦 (2). (2)终日不成章 (3). (3)东风无力百花残 (4). (4)山水之乐 (5). (5)东临碣石 (6). 以观沧海【解析】【详解】本题中的易错字有:鸦、残、碣、沧,作答时要注意字形,不要写同音字。

阅读下面语段,完成下列小题。

【甲】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吾于《武成》,取二三策而已矣。

仁人无敌于天下,以至仁伐至不仁,而何其血之流杵也。

【乙】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2. 【甲】选自课文《____》,【乙】的作者相传是____(姓名)。

3. 【甲】中“《书》”指的是______;【乙】中“人”与“民”在语段中的区别是______。

4. 对两个语段中的“信”,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 【甲】中的“信”解释为“相信、迷信”的意思。

B. 【乙】中两个“信”分别为“守信”“信用”之意。

C. 两个语段中的“信”反映了人们对神明或神圣的膜拜。

D. 通过对“信”的阐释,可以推知作者的行事处世态度。

5. 请分别概述上述两则材料阐述的道理(思想)。

沪教版2020年九年级下学期语文学业(升学)质量检查试卷A卷

沪教版2020年九年级下学期语文学业(升学)质量检查试卷A卷

沪教版2020年九年级下学期语文学业(升学)质量检查试卷A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积累与运用(20分) (共3题;共20分)1. (12.0分)古诗文默写。

(1)商女不知亡国恨,________。

(杜牧《泊秦淮》)(2)________,一览众山小。

(杜甫《望岳》)(3))龚自珍的《己亥杂诗》中表明诗人心志的诗句是“________(4)________,关山度若飞。

(北朝民歌《木兰诗》)(5)在喧嚣浮躁的现代社会,我们更应该像周敦颐那样保持莲花般“________,________” 的高洁品格。

(周敦颐《爱莲说》)(6)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不要悲伤,不要心急!________:2. (2分)对下面这首词理解有误的一项是()江城子密州出猎(宋)苏轼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遗冯唐?会抗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A . 这是一首豪放词,“江城子”是词牌名,“密州出猎”是题目。

B . 在上片,作者实际上已经绘制成他的“太守出猎图”。

起句陡兀,用“狂”字笼罩全篇,抒写胸中雄健豪放之气。

C . 这首词下片借历史典故委婉地表达了希望像冯唐一样得到朝廷重用,希望皇帝能早日委派自己为国杀敌。

D . 词中运用“发、牵、擎、卷、射、挽、望”等富有表现力的词语,生动形象,姿态横生,气势恢宏。

3. (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制度设计并不能让教育减负一蹴而就、一日为功。

不言而喻,教育减负首当其冲的就是家长望子成龙、①“不输在起跑线上”的急切心理。

教育是有规律的,当我们还是学生的时候我们就知道拔苗助长的寓意和道理,但一二十年后已为人父母的我们,却依然抑制不住希望孩子快速、全面成长的冲动:②时间上要让孩子“除了学习还是学习”,③空间上只能让孩子走在“学校——④家”的两点一线;内容上不仅要有学科知识教育,还必需有课外辅导强化以及多才多艺的各类技能培养。

沪教版2020届九年级下学期语文初中毕业班质量检测试卷A卷

沪教版2020届九年级下学期语文初中毕业班质量检测试卷A卷

沪教版2020届九年级下学期语文初中毕业班质量检测试卷A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1题;共2分)1. (2分)鲁迅先生称________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A . 史记B . 汉书C . 三国志D . 资治通鉴二、句子默写 (共1题;共10分)2. (10分)根据提示填空(1)《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辛弃疾以“________ ,________”直抒胸臆,表达了自己的雄心壮志。

(2)艰难困苦的境遇,更能显示人的高贵品质,正如《<论语>》十则中所说的“________ , ________。

”三、字词书写 (共1题;共7分)3. (7分)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答题。

汉字是华夏民族的文化瑰宝。

汉字书法具有无与伦比的美感,或古朴或拙趣,或厚重或飘抑,或平正或险绝。

汉隶的笔画如鸟儿张开的翅膀,魏碑的方笔似古木________的神资,行草的线条像飞天________的飘带,楷书的结构如君子________的举止。

通过各地每年举行汉字书法比赛,引领人们追寻汉字书法的历史厚重和现代典雅。

cháng 徉于汉字的时光长廊,体验书写的敬意与喜悦,让汉字之美流连于指尖心上。

(1)给文段中划线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________cháng拙趣________徉(2)找出文段中的两个错别字并改正。

________改为________ , ________改为________(3)给文段中划线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________cháng拙趣________徉(4)找出文段中的两个错别字并改正。

________改为________ , ________改为________(5)请为横线处选择合适的词语,将选项填在________里。

A . 舞动端庄舒展B . 端庄舒展舞动C . 舒展舞动端庄(6)请为横线处选择合适的词语,将选项填在________里。

上海市初三语文质量测试A卷

上海市初三语文质量测试A卷

上海市初三语文质量测试(A)(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考生注意:1.本试卷共27题。

2.请将所有答案做在答题纸的指定位置上,做在试卷上一律不计分。

一、文言文(40分)(一)默写(15分)(二)阅读下面宋词,完成第6—7题(4分)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7.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少年不识愁滋味”说明少时的幼稚无知和天真。

B.“爱上层楼”叠用表现了少年活泼、顽皮的特点。

C.“识尽”写出词人阅尽人间艰辛,饱尝忧患苦难。

D.“却道”句突出了词人心头难以摆脱的沉重抑郁(三)阅读下文,完成第8—10题(9分)王顾左右而言他孟子谓齐宣王曰:“王之臣,有托其妻子于其友而之楚游者。

比其反也,则冻馁其妻子,则如之何?”王曰:“弃之。

”曰:“士师不能治士,则如之何?”王曰:“已之。

”曰:“四境之内不治,则如之何?”A.孟子的三问语气虽十分平淡,但都能引人深思,其气势咄咄逼人。

B.“顾左右而言他”写出齐宣王毫无退路的尴尬和胸无城府的可爱。

C.孟子站在齐王面前与他对话,其实就是在推行他自己的政治主张。

D.孟子是一个机智勇敢、关心民生、敢于批评时政又善于设问的人。

(四)阅读下文,完成第11—13题(12分)鲍氏之子齐田氏祖①于庭,食客千人。

有献鱼、雁者,田氏视之,乃叹曰:“天之于民厚矣!殖五谷,生鱼鸟,以为之用。

”众客和之。

有鲍氏之子,年十二,亦在坐,进曰:“不如君言。

天地万物与我并生,类也。

类无贵贱,徒以小大智力而相制,彼此相食,非相为而生②。

人取可食者食之,岂天本为人生之?且蚊蚋③噆④肢,虎狼食肉,非天本为蚊蚋生人、虎狼生肉者也!”【注】①祖:古人出远门设宴祭路神叫“祖”。

②非相为而生:不是为了对方的生存而生存的。

③蚋:一种吸血的小虫。

④噆(zǎn):叮,咬。

1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4分)(1)殖五谷,生.鱼鸟()(2)人取.可食者食之()12.“食客千人”“众客和之”从侧面反映出齐田氏是一个的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上海市中考质量测试A卷初三语文2017上海市中考质量测试A卷初三语文一、文言文(40分)(一)默写(15分)1.种豆南山下,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落日故人情。

3.万籁此俱寂,___________________。

4.所以动心忍性,_________________。

5._____________________,锦鳞游泳。

(二)阅读下面的词,完成第6——7题(4分)江城子•密州出猎[宋]苏轼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

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6.词中的“孙郎”表面是在写_____________,其实是在借指______________。

(2分)7.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狂”是“老夫”身上展现的“少年”精神面貌。

B.“千骑卷平冈”展现了出猎时壮阔的场面和气势。

C.下阙连用两个问句强调了词人内心郁闷不平之情。

D.这首词主要表达作者为国效力,抗敌立功的壮志。

(三)阅读下文,完成第8——10题(9分)桃花源记(节选)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

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

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8.完成下列文学积累题(3分)(1)选文的作者是________________(姓名)(1分)(2)下列成语与选文无关的一项是()(2分)A.豁然开朗B.落英缤纷C.怡然自乐D.无人问津9.用现代带汉语翻译下面句子(3分)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下列选项中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A.“忘”“欲穷”等词写出渔人想探究桃花林的好奇心。

B.“仿佛若有光”等句揭示了桃源中的景色不如桃花林美。

C.“良田、美池、桑竹”等展现了作者理想中的田园风光。

(四)阅读下文,完成第11——13题(12分)郑氏训子【注释】①景让:原名郑景让,字后己,唐朝人,官至御史大夫。

②东都:东汉:汉、唐时期以洛阳为东都。

③余庆:积留的恩德。

④矜(jīn):怜悯。

1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4分)(1)居于东都()(2)得钱盈船()12.“母”以为“不敢取”的理由是(1)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

(用自己的话回答)(4分)13.景让之母是一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人。

(4分)二、现代文阅读(40分)(一)阅读下文,完成第14——18题。

(20分)眼光与见识②显而易见,前者体现的是眼光,后者说明的是见识。

细细想来,蜀国的崛起与发展,不就正是由这眼光和见识的完美结合而促成的么?正因为刘备有识才的眼光,才会放下身段,无比虔诚地恳请诸葛亮出山。

也正由于诸葛亮有高卓的见识,才确立了三分天下的战略构想。

④历史表明,无论是实现个人成功,还是成就一番大业,眼光与见识都断不可少。

一个人但凡有了眼光,就会富有宏阔深远的视域,入木三分的穿透力,直入底蕴的明彻性。

无论察人察事皆能见微知著,抓住内质;而当一个人有了见识后,则会在为人处世中每每高屋建瓴,深谋远虑,成竹在胸,极具创新思维和战略考量。

⑤有人说:一个民族需要有一群仰望星空的人,他们不只是注意自己的脚下。

毫无疑问,这样的人群对于一个时代、一个国家来说,是极其重要的。

特别是在市场大潮滚滚涌来、物质欲望裹挟人心的时候,尤其如此。

正所谓“人是万物的尺度”。

当人一旦变得没有眼光只有视力;没有见识只有意见的时候,整个民族和整个社会的“尺度”也就会变得越来越浅薄和短缺。

⑥绚丽的世界永远都在向人们提供各种机会,但前提是:你必须有眼光,能发现它;有见识,能体悟它;有定力,能抓住它!身处全面深化改革的时代大潮,有这样一种不断培育和强化眼光与见识的自觉,我们必定会从历练中提升自我,赢得出彩的人生。

14.将第②段画线句改成陈述句。

(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5.下列对第①②段在文中的作用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阐述“三顾茅庐”蕴涵的人生智慧与处世哲理。

B.评述刘备有识才的眼光和诸葛亮有卓越的见识。

C.论述蜀国的崛起和发展在于眼光和见识的结合。

D.论述眼光和见识的重要意义并引发下文的议论。

16.联系全文,“眼光”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17.本文的中心论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围绕中心论点,第③段阐述了___________,第④段在第③段论述的基础上,进一步强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⑤段则类推到具有眼光和见识的人群对于时代、国家和民族来说都很重要。

(9分)18.第③段画线内容是可以删掉?请简述理由呢。

(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阅读下文,完成第19——23题(20分)谁被冤枉了①午休时,冯兰被教数学的马老师叫进了办公室。

马老师满脸愠怒,将两本数学作业掼到冯兰面前□一本是冯兰的,另一本是同桌王琳的。

冯兰翻开自己本子的同时,马老师也翻开了王琳的作业本,冯兰对照着一看,吃了一惊:“咦,怎么会这样?”②马老师盯着冯兰,说:“做对了还能理解,竟然错得一模一样!请你解释解释!”③“我,我没抄袭……”④“这么说是王琳抄袭你?”面对老师的训斥,冯兰的泪水夺眶而出:“我真的没抄……”⑤“那老师冤枉你了,就算王琳抄你的吧。

希望你有朝一日能有正确答案给王琳抄……”马老师的话特别刺耳,冯兰心里五味杂陈。

昨天下午,自己被老师喊去,作业本是托王琳代交的,出现这样的情况,肯定是王琳抄了自己。

可说了谁信?王琳是班里数一数二的优等生,会抄自己这个后进生的作业?⑥放学路上,王琳从后面追上冯兰,对冯兰轻声说:“冯兰,对不起……是我抄袭了你的作业……这阵子我妈生病住院,我除了伺候我妈之外,还要做许多家务,没时间做作业,所以就……”冯兰说:“原来是这样,不过我的答案又不正确……”⑦“冯兰,其实你很聪明,只要你用心,我相信用不了多长时间,答案一定会正确的!”王琳说着,拉起冯兰一只手,“我妈一时半会儿好不了,你再让我抄一段时间,好吗?”⑨那天,冯兰在放学前就做完了数学作业,自信地将作业本塞给了王琳。

第二天第一节课后,马老师就虎着脸来到教室,把王琳和冯兰叫了过去。

二人一进办公室门,马老师就在作业本上重重一拍,说:“王琳,你怎么搞的?问题出在哪儿,你自己看去!”见马老师很生气,冯兰觉得是自己连累了王琳,正想说出实情,被王琳拉回到了教室。

王琳把作业本翻开指给冯兰看:“喏,漏掉一个条件。

”冯兰悔恨地在头上猛捶:“该死!该死!粗心!粗心!”⑩出了这事,冯兰发誓,一定要做一个值得托付的人。

她更加努力了,作业答案的正确率渐渐有了提升。

期末考试,冯兰的数学成绩奇迹般地跃入第一梯队,竟然比王琳还多3分!⑪冯兰简直不敢相信,她激动地拥抱了王琳一下,说:“看马老师还门缝里看人不?老是冤枉我……”王琳说:“冯兰,其实真正被冤枉的是马老师。

”⑫原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一激,果然激活了冯兰的倔劲儿。

听着听着,冯兰的眼睛湿润了……19.在第①段“□”内填上恰当的标点符号__________(2分)20.冯兰的情绪随着故事的发展而变化,请用简洁的语言加以概括。

(8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成功后的)激动→________________21.第⑨段画线句富有语言表现力,请选择一点作简要分析。

(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2.对“谁被冤枉了”分析错误的一项是()(3分)A.从结构上说,用疑问方式制造叙事的悬念,也构成了叙事的主要线索。

B.从结构上说,用疑问方式引出被冤枉的人和事,以及文章的中心思想。

C.从内容上说,冯兰没抄作业而马老师故意教训她,冯兰确实被冤枉了。

D.从内容上说,冯兰不懂马老师要提高她成绩的做法,她冤枉马老师了。

23.根据文意,在结尾段横线处写上恰当的内容。

(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综合运用(10分)阅读下面材料,完成第24——26题(10分)【材料一】【材料二】诗里,藏着中国,藏着中国人独特的文化情结,始终伴随着中国历史。

盛世必言诗,“甲”是唐宋诗词创作的顶峰,“乙”体现着当今中国人的豪情。

节日必言诗,所谓“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触景时言诗,“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生情时言诗,“丙”;闲适时言诗,“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24.概述【材料一】的主要信息。

(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5.【材料二】横线上的诗句填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A.【甲】大江东去【乙】红军不怕远征难【丙】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B.【甲】大江东去【乙】奔腾急,万马战犹酣【丙】一江烟水照晴岚C:【甲】一点飞鸿影下【乙】红军不怕远征难【丙】却道天凉好个秋D.【甲】暂凭杯酒长精神【乙】留取丹心照汗青【丙】感时花搬泪,恨别鸟惊心26.“中国古诗词之美,意在言外”;“当我们一无所有时,庆幸的是我们还有诗”。

请根据上面材料,运用排比,写出两点中华诗词的意义。

(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写作(60分)27.题目:新的一页要求:(1)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