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焊接钢桥四十年

合集下载

中国焊接钢桥的发展

中国焊接钢桥的发展
州 钱 塘 江 公 路 铁 路 两 用 大 桥 , 13 于 9 7年 南 茅 以 升 主
采 用 高强 螺栓 连接) 和全 焊钢 桥( 厂制 造 和工 地拼 工
装 完全采 用 焊接连 接)栓焊钢 桥和 全焊钢 桥 可统称 。
为 “ 接 钢 桥 ”。 焊 钢 桥 在 中 国 的发 展 经 历 了 几 个 阶 段 , 括 如 表 概
( 华大学 , 京 108) 清 北 0 04 摘要 : 中国在 2 世纪 6 年代开始栓焊钢桥 的建设 , 0 0 但焊接钢桥 的大发展却是在 2 世 纪 9 0 0年代 以
后。 简要 介 绍 了焊接 钢桥 在 中国发展 的 几个 阶段 、 发展 水 平 以及 若 干技 术进 展 , 包括 桥 梁钢 的开发 及
b dg ssa td at r1 90sTh spa e ie y i r dc st e s vea e e o men tg s, veo m e tlv la d s me t c nia o r s i r e tre fe 9 . i p rbr f nto e h e r ld v l p l tsa e de lp n e e n o e h c lpr g e s
桥 的造桥 技 术 , 1 0 如 7 5年 在大 渡 河 上修 建 的泸 定 桥, 是现 存最 精 良的一座 铁 索桥 , 直至 1 7 而 7 9年英 国才 修 建 了第 一 座 铁索 桥 , 同 、 国 、 国 直 到 德 法 美 l 9世 纪才有 了铁 索桥 。 从 17 8 6年 到 14 9 9年 , 国共 修建铁 路桥 梁 13 中 -
维普资讯
第 3 7卷
第 3期
雹晖梭
Elc r ed n c i e e t c W li g Ma h n i

安顺市直事业单位招聘工作人员考试真题及答案2022

安顺市直事业单位招聘工作人员考试真题及答案2022

安顺市直事业单位招聘工作人员考试真题及答案2022第一部分常识判断1.2021年7月14日,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夏粮喜获丰收,全国夏粮总产量达14582万吨(2916亿斤),比2020年增加296.7万吨(59.3亿斤),增长2.1%。

我国收获了()A.连续第18个夏粮丰收季B.连续第16个夏粮丰收季C.连续第20个夏粮丰收季D.连续第15个夏粮丰收季【答案】:A2.2022年1月21日,国内最宽扁平钢箱梁桥()通车。

A.平潭大桥B.矮寨大桥C.阜裕大桥D.金海大桥【答案】:C3.2022年4月19日,被称作“中国最强焊工”、我国“焊接泰斗”的著名焊接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机械工程系()在北京逝世。

A.武向平B.潘际銮C.彭华禄D.张启发【答案】:B4.新时代十年,我国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形成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的对外开放格局。

以下不属于新时代十年对外开放领域成就的是()。

A.货物贸易总额居世界第一B.共建共治共享的制度进一步健全1/17C.推动共建“一带一路”D.加快推进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答案】:B5.今天,社会经济和结构调整,价值和利益多元多样,任何一项改革措施的出台,都要遇到不同声音,遭受很多阻力,这很正常,重要的是统筹各方利益,汇聚真知灼见,找到改革的“最大公约数”,形成推动改革的合力。

从哲学角度讲,这个“最大公约数”应该是:A.党和政府的政策主张B.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C.人们对改革的正确认识D.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答案】:D6.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成语“南橘北枳”是与晏婴出使楚国有关B.苏武牧羊的地点在今天的贝加尔湖一带C.西汉张骞与唐代鉴真出行的方向不同D.东汉使者班超同时也是《汉书》的作者【答案】:D7.旧唯物主义不能彻底战胜唯心主义的根本原因是()A.无法驳斥唯心主义狡猾的诡辩B.不懂得科学的实践观点C.否认意识的能动作用D.主张物质的决定作用【答案】:B8.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A.运动性B.可知性C.物质性D.存在性【答案】:C9.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A.历史唯物主义2/17B.唯物主义C.辩证唯物主义D.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答案】:D10.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已经制造出诸如醋酸纤维、聚苯乙烯、合成橡胶等自然界原本不存在的化合物,其数量已达数百万种。

长虹卧波抒壮志心昭日月报家邦——改革开放四十年中国桥梁建设成就

长虹卧波抒壮志心昭日月报家邦——改革开放四十年中国桥梁建设成就

“天堑变通途”曾经是中国人传承千年的梦想,如今,俯瞰中国大地,一座座桥梁或屹立于江河湖海之上,连接经纬纵横的交通大动脉;或跨越于崇山峻岭之间,架通南来北往的经济快车道。

一代代中国桥梁科技工作者的不懈追求,让千年梦想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古代中国建造了大量木、石材料的桥梁,谱写了光辉的技术与文明篇章,距今1400多年的赵州桥是古代中国桥梁的杰出代表,英国科学家李约瑟在其名著《中国科学技术史》中曾热情地赞叹过中国古代的建桥技术:“(桥梁)在宋代有一个惊人的发展,造了一系列巨大板梁桥,特别是福建省,在国外任何地方都找不到和他们相比的。

”进入近代,由于西方工业革命浪潮和中国的闭关锁国,中国建桥技术和数量全面落后于西方,旧中国版图上遗留下的几座大桥,都是外国人建造的。

以九三先贤茅以升先生为代表的中国桥梁工程师在动荡的战争岁月中,励精图治主持设计的钱塘江大桥,建成通车不足3个月,即因日军侵略而被迫炸毁。

新中国成立之后,我们经历了建国之初的学习摸索、困难时期的自力更生、文革时期的艰难前行,中国桥梁建设取得了长足进步。

改革开放后,中国整体科技能力增强,国力大幅提升,材料工业与装备工业不断进步,自主创新不断持续,中国桥梁工程技术逐渐赶上了世界现代桥梁前进的步伐。

我们建造了众多举世瞩目的桥梁工程,实现了中国桥梁工程技术从跟跑到并跑,再到领跑的跨越!四十年来,中国拱桥、斜拉桥的跨度分别从150米、75米跨越到575米和1092米,现代悬索桥从无到有,跨度已达到世界第二的1700米。

据统计,世界建成和在建跨度600米以上的斜拉桥有21座,中国占17座;世界已建跨度420米以上拱桥有12座,中国占9座。

中国桥梁的建设规模、跨径和技术难度不断飞跃世界巅峰,攻克了一批核心关键技术,促进了新型材料和装备的研长虹卧波抒壮志心昭日月报家邦——改革开放四十年中国桥梁建设成就□秦顺全7 Copyright©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湖北政协2018年第12期湖北政协2018年第12期争力,为促进行业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作出了巨大贡献,也极大地丰富和完善了世界桥梁技术宝库。

我国桥梁钢的发展历程及展望

我国桥梁钢的发展历程及展望
14mnnbq是在16mnq的基础上铁路钢桥武汉长江大桥南京长江大桥九江长江大桥芜湖长江大桥钢号屈服强度mpact323516mnq15mnvnq34542014mnnbq370目前我国桥梁结构广泛采用q345q和q370q结构钢相应于16mnq与14mnnbq而对于大跨度重载钢桥的关键受力部位构件如钢桁拱桥拱肋需要采用q420q或更高级别的高性能结构钢才能满足结构受力需要
Develop men t of Br idge St eel s in Ch ina
WANG Le i1 , GAO Ca i2r u1 , WANG Yan2feng2 , D U L in2xiu1 , Z HAO De2 w en 1 , L IU Xiang2hua 1
( 1. Nort hea stern Univer si ty , Shenya ng 110004 , Chi na ;
表3 高性 能钢的化学成分( 质量分数/ %)
Ta b. 3 Chemical compositions of high per for ma nce steels ( ma ss/ %) 钢号
HPS250 W ( HPS270 W) HPS2100W C Si 0. 30~ 0. 50 0. 15~ 0. 35 Mn 1. 10~ 1. 35 0. 95~ 1. 50 P S Cu 0 . 25~ 0 . 40 0 . 90~ 1 . 20 Cr 0 . 45~ 0. 70 0 . 40~ 0. 65 Ni 0. 25~ 0. 40 0. 65~ 1. 00 Mo 0. 02~ 0. 08 0. 40~ 0. 65 Nb 0. 01~ 0 . 03 V 0 . 04~ 0 . 08 0 . 04~ 0 . 08 Al 0. 01~ 0. 04 0. 02~ 0. 05

我国桥梁钢的发展与展望课件

我国桥梁钢的发展与展望课件
20
Q420q典型工程 重庆朝天门大桥(2009年)
朝天门大桥为三跨连续中承式钢桁系杆拱桥,主跨552m。 通行双线轻轨,8车道公路。主桁采用Q370q和Q420q,屈服 强 度 不 小 于 370MPa 和 420MPa , 全 桥 用 钢 4.73 万 吨 , 其 中 Q420q 钢9150吨。
14MnNbq钢碳含量一般在0.14%~0.16%,而大胜关桥的
我 国 桥 梁
成 Q420qE(WNQ570)钢的碳含量最低可达0.02%。碳含量 分 设 降低,明显提高了焊接性。

钢的微合金化由最初的V微合金化转变为Nb微合金化,

并且Nb的含量逐步提高,Nb所发挥的作用也多样化。


展 特 点
九江桥的15MnVNq钢和芜湖桥的14MnNbq钢采用
西陵长江大桥是长江上的第一座悬索桥,主跨900m,通行 4车道公路。主梁为全焊接钢箱梁,材质为16Mnq,屈服强度 不小于320MPa,全桥用钢7300吨。
14
15MnVNq典型工程 九江长江大桥(1996年)
九江长江大桥主桥主跨为1联(180+216+180)m连续 钢桁梁拱桥,通行双线铁路,4车道公路。主桁材质为我国自主 研发的15MnVNq,屈服强度约为420MPa,采用栓焊连接, 全桥用钢5.68万吨。它的建成标志着铆接钢桥退出我国新建桥 梁工程的历史舞台。
“一带一路”的实施将会进一步加快我国桥梁“走出去”的步伐。
27
发展趋势 高强钢——沪通长江大桥
沪通铁路长江大桥主桥采用双塔三索面斜拉桥, 主跨1092m。 通行四线铁路,六车道公路。钢桁梁主体结构首次采用了新研制的 Q500qE控温控轧高强度桥梁钢,主航道桥用钢13.95万吨,其中 Q500qE钢3.16万吨。采用Q500qE后,全桥用钢量减少1.32万吨, 节约费用1.5亿元。建成后将成为世界上跨度最大的公铁两用斜拉桥。

中国钢桥的发展及制造现状y

中国钢桥的发展及制造现状y

中国钢桥的发展及制造现状1.栓焊钢桥的发展历程2.近年来建设的大跨度钢桥3.钢材及钢桥产量4.钢桥制造技术现状5.钢桥制造的今后课题xx1.栓焊钢桥的发展历程近10年中,中国建设了许多大规模钢桥,包括正在施工的主跨1088m的苏通长江大桥,全长36km的杭州湾大桥,和已建成的全长31km的东海大桥等,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现在的成绩是经过了40多年持续不断的研究和实践,在材料、结构设计、制造工艺和施工等技术方面有了较深厚的积累。

表1为中国栓焊钢桥和全焊钢桥的简要发展历程,表中列举了钢材、高强度螺栓(HTB)和焊接等在钢桥上的应用情况。

由于1950~1990年钢材短缺,国家采用了限制钢材使用等措施,即基本上限于大跨度铁路桥梁才建设钢桥,所以,焊接和栓接技术的研发首先始于铁路钢桥,1980年以后,随着经济和钢材产量的持续增长,高速公路和城市交通工程快速发展,对大跨度桥梁建设的需求,促进了公路钢桥的建设和发展。

1985年以后开始建设大跨度钢拱桥,1995年以后开始建设扁平钢箱梁的大跨度斜拉桥和悬索桥。

2. 近年来建设的大跨度钢桥表2~表5分别列出了近10余年中建设的大跨度公路钢拱桥、钢斜拉桥、钢悬索桥,以及铁路钢桥代表性桥梁。

3. 钢材及钢桥产量(1)中国钢材产量的增长1985年以前,中国年钢材产量不足5×107t,1996年为0.9×108t,2004年达到2.97×108t,2005年为3.97×108t,20年中增加了约8倍。

中厚板(t≥5mm)钢材,1996年为1.2×107t,2005年为5.3×107t,图1为中国钢材和中厚板钢材的年产量增长图。

图1 中国钢材和中厚板钢材的年产量增长(2) 钢桥用钢的品种、性能表6为中国桥梁钢的品种及其化学成份和力学性能(GB/T714—2000)表7为适用于各种钢材的埋弧焊丝的品种。

表8为高强度螺栓品种及钢材(GB/T1228~1231—1991)此外,还开发了满足钢桥多项设计要求的各种性能的钢材和品种,如:●钢材的屈服强度等级:235 MPa级,345 MPa级,355 MPa级,370 MPa级,420 MPa级,460 MPa级等。

我国桥梁钢结构焊接技术发展现状及展望

我国桥梁钢结构焊接技术发展现状及展望

些专用的焊接机器人则是应用到制定部位的焊接工作中$ 在对焊 接技术能够选择的时候需要遵循保证焊接质量的基础上#选择焊 接效率高的技术$ 因此具体的焊接技术使用需要结合工程的施工 现场环境与质量要求$
我国桥梁钢结构焊接技术发展展望 对于高品质环保焊接材料的使用 在桥梁钢结构工程的施工中#其高品质的焊接材料能够有效 的减少对环境的污染问题#保证施工现场的空气质量$ 同时还可 以提高焊接材料的施工技术以及连续作业施工效果$ 在焊接的时 候焊丝使用性能较好#可以大大的减少焊接尘土的危害$ 如果焊 接材料的熔敷效率高& 飞溅程度低还可以减少脱渣的问题出现$ 另外使用桶装的焊接材料#有利于长时间的自动焊接施工$ 加强对钢结构桥梁工程中专用变形胎架的应用避免焊接 变形 为了确保工程的钢结构能焊接组装& 焊接胎架是非常重要 的$ 通过 ! 形肋组装胎架可以保证钢箱梁组装的合理性$ 胎架均 布电磁铁#给予一定的预变形量#通过电磁吸住钢板达到预变性 效果#实现!无马"&!无损伤"制造$ 采用多头机器人焊接系统#配 合世界先进的电弧跟踪技术以及合理的多道焊焊接工艺#能有效 控制焊接变形确保组装精度$ 促进智能焊接生产线的应用 通过智能化与自动化技术的合理应用#促进焊接工作已的不 断提高#逐渐的形成生产线施工#并且加强对焊接设备与焊接机 器人的合理应用$ 这是未来我国桥梁钢结构的发展方向#针对于 结构的相似#能够很快的实现自动化焊接的施工$ 积极的探索钢结构焊接材料的合理应用 在很多的发达国家中对于耐候钢焊接结束的使用以及非常 的城市#但是我国对这一材料的使用时间比较短#因此缺少完善 的施工技术$ 虽然耐候钢材料已经在很多的跨江大桥中应用#并 且形成了我国特色的轻型大跨度钢结构桥梁$ 桥梁钢结构焊接技术的发展 对于桥梁钢结构工程的逐渐出现#在工程的施工中施工企业 也逐渐的将重点放在了工程的焊接应用及创新上#因此需要做到 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加强对高品质焊材的研究$ 在焊接施工的时 候#高质量的焊接材料具有较好的工艺性能与力学性能$ 因此#可 以应用到很多的自动化焊接以及智能化焊接施工中$ 作为相关的 科研单位需要加强对适应性较强材料的研究分析$ 其次#采取数 据模拟有限元的分析#统计测量各种导致焊接接头与施工条件等 焊接变形因素#建立合理的分析模式与方法#通过采取对应的焊 接技术严格的控制变形缝的出现$ 并且制定合理的焊接施工规范 与操作流程#保证焊接的质量$ 结语 随着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桥梁工程的施工中对于钢结构施 工的使用在逐渐的增加$ 为了确保桥梁工程的施工质量就需要提 高钢结构焊接技术的合理应用$ 作为施工企业需要加强对现有施 工的分析以及创新技术的研究# 从而确保焊接技术的合理使用# 提高整体工程的建设水平$ 参考文献 (")车平港珠澳大桥机械化 &自 动 化 焊 接 与 切 割 技 术 的 应 用 (#)金 属 加 工 ' 热 加 工 #$%"&*$$+ ''%'$ ($)孙 艳 琼 工 业 常 用 电 焊 方 法 , , , , , 电 弧 焊 类 型 及 性 能 分 析 (()机 电 信 息 #)%*+*"$+ '", (')张 琦钢 结 构 工 程 中 焊 接 方 法 的 选 用 及 焊 接 工 艺 的 应 用 (()甘 肃 科 技 #$%*$#$-*$%+ '**'**& 作者单位天津重钢机械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徐恭义_建造创纪录的中国桥梁

徐恭义_建造创纪录的中国桥梁

人物PERSONAGE362020年12月11日,全长6409米、主跨1092米的中国首座公铁两用悬索桥——五峰山长江大桥建成通车。

这是继杨泗港长江大桥之后,徐恭义在悬索桥领域的又一力作。

从事桥梁设计工作近40年,徐恭义已经主持设计了60多座特大型桥梁,攻克了许多世界级技术难题。

20世纪80年代,徐恭义开始现代悬索桥的研究。

1995年12月28日,他与导师杨进共同设计的汕头海湾大桥建成通车,由此开创了我国现代悬索桥建设的先河。

此后,他的作品不断刷新国内国际悬索桥纪录,成为中国悬索桥获得国际认可的经典案例。

一路走来,徐恭义作为总设计师主持了澳门西湾大桥、柳州红光桥、东莞双层公路大桥、滨州黄河公铁两用大桥、沿江铁路鄱阳湖特大桥泰州长江大桥、五峰山长江建造创纪录的中国桥梁大桥、杨泗港长江大桥和青山长江大桥等30座大型桥梁工程的设计工作;作为项目负责人设计了汕头海湾大桥、西陵长江大桥等20座不同类型的桥梁;主持设计完成的特大跨度悬索桥武汉杨泗港长江大桥、镇江五峰山高速铁路和高速公路两用长江大桥,以及国内特大跨度斜拉桥武汉青山长江大桥等重大工程,被誉为创纪录的中国桥梁。

杨泗港长江大桥荣获2020年度乔治·理查德森国际大奖,这是完全实现中国设计、中国制造、原材料全自主生产的超级悬索桥。

“我要建造留存永世的桥梁。

”2019年7月,徐恭义获得全国“最美科技工作者”称号。

在中国科技会堂接受记者采访时,他说了这句话,这也是他一直以来的追求。

从汕头海湾大桥,到杨泗港长江大桥,再到五峰山长江大桥,徐恭义用了大半生的时间,使中国现代悬索桥技术达到世界领先水平,实现了“中国跨度”的技术超越。

本刊科创人物徐恭义扫码深度阅读Copyright©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焊接钢桥四十年清华大学陈伯蠡⒈中国钢桥发展概况常见的钢桥型式有:梁桥(I型板梁、桁梁、箱梁),拱桥(系杆拱、下承拱、上承拱、中承拱),以及悬索桥和斜拉桥等。

大跨径公路钢桥主要是悬索桥(图1 a)和斜拉桥(图1b);铁路钢桥多为梁桥和拱桥。

图1c为低塔斜拉公铁两用梁桥。

按造桥方法,钢桥可分为:a bC d图1焊接钢桥的几种桥型a---西陵长江大桥(公路桥);b--- 南京长江二桥(公路桥);c---芜湖长江大桥(公铁两用桥);d---贵州北盘江大桥(铁路桥)铆接桥(工厂制造和工地拼接均为铆接)、栓焊桥(工厂制造为焊接,工地拼接为高强度螺栓连接)和全焊桥(工厂制造和工地拼接均为焊接)。

栓焊桥和全焊桥统称为焊接桥。

我国仅在长江上已有各种型式的桥梁29余座,其中接近半数为钢桥。

“万里长江成了中国当代桥梁的展台。

”(北京日报,2002.07.17)。

关于焊接钢桥,可以公路桥为对象作比较,按大跨径悬索桥的跨径L≥600m,大跨径斜拉桥L≥400m,进行不完全统计,90年代以来中国已建成大跨径悬索桥7座,大跨径斜拉桥10座;同时期国外建成的大跨径悬索桥有10座(其中日本6座),大跨径斜拉桥有15座(其中日本6座)。

按跨径大小排序〔1〕〔2〕,在世界上建成的全部悬索桥中排名前十位的焊接钢桥中,中国有2座:江阴长江大桥(L=1385m)排名第四,香港青马大桥(L=1377m)排名第五;日本明石海峡大桥L=1990m,居首位;丹麦的Great Belt大桥L=1624m,排名第二。

而在全部斜拉桥排名前十位的焊接钢桥中,日本的多多罗大桥L=890m,居首位;中国有6座桥,排名第三、四、五、六、七和第九(南京长江二桥L=628m,排第三位;武汉长江三桥L=618m,排第四位)。

其中“不少已跻身‘世界级’桥梁,展示出中国当代建桥技术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

(北京日报2002.07.17)。

1996年布达佩斯国际焊接钢桥会议中,日本东京大学伊藤教授在题为“东亚焊接桥的技术进展”〔2〕(p.67)中讲了日本的情况,并着重评述了中国钢桥的发展,“中国当前正在蓬勃开展经济工作,条件允许,也需要在广阔的中国大地上大规模建设永久性基础设施。

在建设大跨度索承载桥(cable-supported bridge)方面,中国仅次于日本,也有显着的成就。

”“(中国)目前正在非常积极地开发焊接桥梁。

”“关于焊接桥,中国工程技术人员正努力开发几百米跨径的全焊结构。

”实际上他还并不完全了解中国的发展情况。

这时中国已经建成第一座全焊钢桥,即西陵长江大桥(L=900m,单跨悬索钢桥,1996年)。

当然,这较之世界上第一座全焊悬索钢桥Severn大桥(英国,1966年,L=987.6m)晚了30年。

在〔2〕中,伊藤教授提到:“日本钢结构的生产超过了其它所有国家”,“研究开发了多种用于日本钢桥的焊接技术,但迄今为止,关于工地焊接方面似乎还有些保守。

”这说明当时日本还未全力开发全焊钢桥。

看来,中国焊接钢桥已经开始疾步赶上并进入了世界的先进行列。

为了便于了解,将我国近50年来有代表性的钢桥按建成年代排序,如表1所示。

所谓有代表性,不涉及任何方面评价问题,而是为说明各时期桥型、钢材及钢梁制造安装方法等的演变。

中国焊接钢桥的发展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设计、冶金、焊接各方面工程技术人员和技术工人密切配合,经历了几个阶段,努力不懈地试验研究,攻克一个个难关,才可以取得令世人瞩目的成果。

中国钢桥是从建设铁路桥起步的,相当长的时间里是采用铆接制造技术。

采用的钢材是低碳钢。

60年代初,开始栓焊钢桥的研制,并于1962年和1964年分别建成雒容(L=44.62m)和浪江(L=61.44m)两座试点钢桥,取得了初步经验。

修建成昆铁路时,西南铁路建设总指挥部于1965年组成“栓焊梁战斗组”,集合有铁路系统内外19个单位共68人。

其中,清华大学与哈尔滨焊接研究所担负焊接试验工作,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负责超声波探伤开创工作。

以成昆铁路建设为契机,中国开始进入了栓焊钢桥时代。

成昆铁路全线共建成栓焊钢桥44座122孔,用钢量1.2万吨(16Mnq),高强螺栓100万套。

“栓焊结构基本上代替了铆接结构,是我国钢桥技术的一次重大改革,并为我国钢桥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大量实践的经验,起到了促进作用。

”〔3〕我国在70~80年代,桥梁用钢的质量不理想,同时也存在对焊接技术可靠性的疑虑,而妨碍焊接技术在桥梁钢结构上的应用。

1966年列为当时重点工程的枝城长江大桥(701桥),为三跨连续桁梁铁路桥,L=160m,原设计为栓焊梁。

专为该桥开发了新桥梁钢 15MnVNq,并进行了全部的焊接性和焊接工艺试验;但最终仍将栓焊结构改变为铆接结构。

只当15MnVNq钢经过不断优化,并将白河大桥作为试验桥取得成功后,才在1992年应用于九江长江大桥,建成L=216m公铁两用三跨连续系杆拱栓焊钢桥(最大板厚为56mm)。

进入90年代,经济发展对交通建设的需求日益增长,高速公路网的建设和跨江河、跨海湾通道的建设,迫切要求修建大跨度钢桥。

同时,我国冶金技术在不断进步,优质低合金高强钢有了长足发展。

除了山海关和宝鸡两个桥梁厂,大型船厂如沪东造船厂、江南造船厂、武昌造船厂及广州造船厂等均有条件承担大跨径钢桥的制造任务,并且已经成功地制造出高质量的焊接钢桥。

1991年开始,上海率先先后建成三座斜拉式栓焊公路桥:南浦大桥(1991年,L=423m,结合梁)、杨浦大桥(1993年,L=602m,结合梁)、徐浦大桥(1996年,L=590m,混合梁)。

正在建设的上海卢浦大桥,L=550m,是世界上最大的一座钢拱公路桥。

1996年、1997年相继建成全焊结构的单跨钢箱梁悬索桥:西陵长江大桥(L=900m)、虎门大桥(L=888m)。

以后陆续建成江阴长江大桥、汕头 石大桥、武汉长江三桥、宜昌长江大桥、武汉军山长江大桥、天津塘沽海河大桥及南京长江二桥等多座公路大桥。

在建中的润扬长江大桥南汊大桥,L=1490m,为我国当前跨距最大的公路悬索桥。

铁路钢桥也有明显进步,建造了诸如九江长江大桥、孙口黄河大桥、长东黄河二桥、芜湖长江大桥等公铁两用栓焊钢桥或铁路专用栓焊钢桥;而且结构型式由源于铆接钢梁的节点栓接到焊接整体节点,栓焊比例由初期“少焊多栓”发展到全焊整体节点,钢材由16Mnq发展到14MnNbq,钢板厚度由24mm 发展到56mm。

芜湖长江大桥的建成,被铁路系统“誉为继武汉、南京、九江长江大桥之后我国桥梁建设的第四座里程碑〔4〕。

”这样,中国自90年代开始了焊接钢桥大发展的黄金时期。

这表明,如实际有需要,中国完全具备条件有能力建设大跨度或超大跨度焊接钢桥。

2. 中国焊接钢桥的若干技术进展2. 1 桥梁钢的开发与优化我国在发展焊接钢桥的过程中主要是采用国产钢材(表1),钢的强度级别主要是屈服点σS ≥345Mpa级,如16Mn(Q345)。

少数大桥应用了σS≥420Mpa级的15MnVN。

也采用过国外的钢材,钢的强度级别均相当于Q345,如SM490C、Fe510D、StE355之类。

50年代,武汉长江大桥采用的是前苏联提供的低碳钢,牌号为CT.3 (相当于Q235)。

60年代,南京长江大桥建桥初期,使用的也是前苏联提供的低合金钢,牌号为Нл2(σS=290~390Mpa),但仅供应少量后就停止了。

从此开始了自力更生。

鞍山钢铁公司全力以赴地开发16Mnq钢,以解南京长江大桥的“燃眉之急”。

开始时,成材率很低,钢的质量不够理想,也不够稳定;但在以后的发展中逐步改善,并成为国内各个钢厂长时期的基本产品。

16Mnq钢就是这样诞生的。

在制造成昆铁路栓焊钢梁时,使用了国内几个钢厂的16Mnq钢,曾遇到钢板严重的碳偏析情况。

标准规定碳的含量上限为0.20%,而有的钢板碳含量高达0.24%。

在工型杆件角焊缝埋弧焊时,焊缝产生热裂纹。

不得不进行焊丝的优化工作,用H03MnTi焊丝代替H08A,焊剂HJ431也作了优化,结果才得以使用这批钢板。

〔3〕1985年以前,由于16Mn钢的生产工艺改进较小,钢的质量与国外同类钢材差距较大,钢中硫含量高,非金属夹杂物多,钢材性能低,特别是低温冲击韧性差,不能适应市场需要。

因而,冶金部组织力量在“六.五”期间进行了科技攻关。

在冶炼方面,采用了喷射冶金、稀土处理、微合金化等措施;在轧制方面,采取了控制轧制、热机械控制处理(TMCP)、水幕冷却等新工艺,使16Mn钢的质量得到了很大提高,主要指标达到了当时国外同类钢材的水平。

〔5〕表2列出新冶炼工艺的效果。

将优化的16Mn钢与近些年应用的几种同类钢材作对比,列于表3,从表3可见,优化的16Mn钢的韧性确已得到明显改善。

1966年初,为满足枝城长江大桥的需要,鞍山钢铁公司开始开发15MnVNq。

针对设计的最大板厚为38mm,屈服点σS≥420Mpa,确定正火供货,以保证韧性。

起初,经过焊接性和焊接工艺试验,发现,正火的15MnVNq对焊接热循环敏感,过热区韧性降低幅度比较大,必须进一步优化。

1976年,15MnVNq的优化工作取得了成果,并应用于白河大桥。

该桥为单线铁路桥,三跨连续桁梁,L=128m,作为试验桥已运营多年。

15MnVNq钢的优化,实际是利用先进冶炼工艺尽可能降低硫和磷的含量,并适当降低碳含量,表4列出部分数据。

表2 改进冶炼工艺后16Mn钢化学成分和夹杂物的控制标准〔5〕统计数据。

表4 15MnVNq的优化效果〔6〕九江长江大桥所确定的焊接方法主要是埋弧焊。

为了与优化的15MnVNq匹配,焊丝和焊剂也应进行优化,表5列出焊丝与焊剂的匹配结果。

所谓焊丝优化,就是尽量降低焊丝中的S(≤0.01%)、P(≤0.015%),适当减少C。

这种优化的焊丝,在钢号尾部附以“E”。

在孙口大桥、芜湖大桥建造时也作了焊丝优化工作:H08A→H08E;H10Mn2→H08Mn2E;H08MnA→H08MnE 。

这些焊丝目前正在广泛应用于钢桥的制造中。

显然,钢材的“优化”,实际就是提高钢的纯度。

在今天的冶金技术看来已不是问题。

兹再列举一些润扬长江大桥使用的Q345D钢几个具体批号的数据,如表6所示。

比较表6和表4,显然,当时“优化”的结果远未达到当前所用钢种的性能水平。

其实国外也经历过这种情形,在文献〔2〕(p.130)中写有:法国“在发展了连铸并同时采用电磁扰动,精炼除硫,促进了优质厚钢板的发展,无层状撕裂的缺陷。

层状撕裂,只是一个过去的幽灵”。

我国钢材的性能已达到相当高的水平,但似乎还有质量稳定性问题,尤其是低温韧度常有低值出现,还需进一步改善。

eq在16Mn微合金化优化工作的基础上,于1994年修订完成〈低合金高强度钢〉国家标准GB1591-88,代之以GB/T1591-9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