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传统的名言

合集下载

[关于弘扬传统文化名人名言]关于传统文化的名人名言

[关于弘扬传统文化名人名言]关于传统文化的名人名言

[关于弘扬传统文化名人名言]关于传统文化的名人名言1、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屈原《离骚》2、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孟子》3、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论语·子路》4、以家为家,以乡为乡,以国为国,以天下为天下。

――《管子·牧民》5、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论语·子罕》6、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论语·秦伯》7、独柯不成树,独树不成林。

——北朝乐府民歌8、失信不立。

――《左传·襄公二十二年》9、有志者事竟成。

——《后汉书》10、事父母,能竭其力。

――《论语·学而》11、鞠躬尽力,死而后已。

——诸葛亮《后出师表》12、民生在勤,勤则不匮。

――《左传·宣公十二年》13、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

——《孟子》14、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后汉书》15、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麦孟华《论中国之存亡决定于今日》16、乐以天下,忧以天下。

——《孟子·梁惠王下》17、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

――《论语·宪问》18、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论语·述而》19、见得思义。

――《论语·季氏》20、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论语·卫灵公》21、人之有德与我也,不可忘也;吾之有德于人也,不可不忘也。

——《战国策·魏策》22、仁者无敌。

――《孟子·梁惠王上》23、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论语·子罕》24、千丈之堤,以蝼蚁之穴溃。

——《韩非子·喻老》25、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顾宪成26、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老子》27、一言既出,驷马难追。

——《增广贤文》28、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汉乐府古辞《长歌行》29、苟利国家,不求富贵。

――《礼记·儒行》30、临患不忘国,忠也。

传统文化的经典名言

传统文化的经典名言

传统文化的经典名言中国传统文化名言警句,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结晶.是我们的宝贵文化遗产。

下面是小编为您收集整理的传统文化名言警句,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传统文化的经典名言1. 满招损,谦受益。

——《尚书》2. 不精不诚,不能动人。

――《庄子·鱼父》3.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论语·子路》4.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老子》5. 亲仁善邻,国之宝也。

――《左传·隐公六年》6. 轻诺必寡信。

――《老子》7. 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

未觉池塘寸草梦,阶前梧叶已秋声。

——朱熹《劝学》8. 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朱柏庐《治家格言》9. 过而不能知,是不智也;知而不能改,是不勇也。

——李觏《易论第九》10.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论语·述而》11. 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

——《大戴礼记·子张问入官》12. 临患不忘国,忠也。

――《左传·昭公元年》13. 不怨天,不尤人。

――《论语·宪问》14. 有志者事竟成。

——《后汉书》15. 烈士之爱国也如家。

——葛洪《抱朴子·外篇·广譬》16. 以家为家,以乡为乡,以国为国,以天下为天下。

——《管子·牧民》17. 临患不忘国,忠也。

——《左传·昭公元年》18.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屈原《离骚》19. 苟利国家,不求富贵。

——《礼记·儒行》20.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曹植《白马篇》21. 烈士之爱国也如家。

——葛洪《抱朴子·外篇·广譬》烈士:有抱负.有作为的人。

22.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范仲淹《岳阳楼记》23. 位卑未敢忘忧国。

——-陆游《病起书怀》24.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陆游《示儿》25.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名言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名言

1.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道出了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理念。

2.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中华传统文化中的一句至理名言。

3.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是中华传统文化中的一句名言。

4.经典国学传千古,传统文化照万代。

5.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是中华传统文化中的核心价值理念。

6.中国传统文化不是摆几本线装书和假古董,也不是穿套汉服或唐装,更不是
风水、堪舆、预测之学。

通过去芜存菁,国学中的精华不仅属于中国,也属于世界。

7.中华民族历史优,传统文化流传久,炎黄子孙代代传,发扬光大人人承!
8.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是智慧之源。

9.优秀传统文化,润泽中华文明。

10.传承经典,光耀未来:致力弘扬中华传统文化。

11.继承优良传统,弘扬民族精神。

12.经典浸润人生,传统铸就未来。

13.孔子曰:“为此诗者,其知道乎!故有物必有则;民之秉彝也,故好是懿
德。

”——《诗经》说:“上天生育了人类,万事万物都有法则。

老百姓掌握了这些法则,就会崇高美好的品德。


14.传承中华文明,弘扬传统文化。

15.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修身为本,治国为末。

传承传统文化的名言

传承传统文化的名言

传承传统文化的名言有:1.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比喻人都各有长处,也各有短处,彼此都有可取之处,没有一个人全是优点,也没有人全是缺点。

2.人活着总是有趣的,即便是烦恼也是有趣的。

这是美国作家亨利·门肯的名言,表达了对生活的积极态度。

3.有历史才有现在,唯遗产才知兴衰。

提醒我们要重视历史,从中吸取经验教训,更好地面对现在和未来。

4.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

出自《孟子》,提醒人们做事要遵循一定的规则和规范,才能取得成功。

5.培养中国魂,树立中国心。

这句话鼓励我们要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和文化精神。

6.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论语·八佾》中的名言,强调了人如果没有仁爱之心,那么礼仪规范也就无从谈起。

7.手牵手保护文化遗产,心连心共筑精神家园。

这句话呼吁人们共同保护文化遗产,传承中华文化。

8.宁可玉碎,不能瓦全。

表达了一种坚守原则、不妥协的精神。

9.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

《左传·庄公二十四年》中的名言,强调了节俭是一种美德,而奢侈则是恶习。

10.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这句话强调了领导者的表率作用和责任意识。

11.古之立大事者,不唯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

苏轼《晁错论》中的名言,鼓励人们要有坚定的意志和毅力去追求自己的目标。

12.保护文化遗产,我们仍需努力。

这句话提醒我们要珍惜并保护好我们的文化遗产,传承中华文化。

13.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论语·卫灵公》中的名言,表达了为了坚持正义而不惜牺牲生命的崇高精神。

14.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这句话表达了对于人生价值的深刻思考和对于生命的珍视。

有关传统文化的名言

有关传统文化的名言

有关传统文化的名言导读:1、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

——《大戴礼记·子张问入官》2、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孟子·滕文公下》3、不蔽人之善,不言人之恶。

——《战国策·魏策》4、不为穷变节,不为贱易志。

——桓宽《盐铁论·地广》5、朝闻道,夕死可矣。

——《论语·里仁》6、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屈原《卜居》7、千丈之堤,以蝼蚁之穴溃。

——《韩非子·喻老》8、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周易·乾·象》9、终日乾乾,与时偕行。

——《周易·乾·文言》10、乐人之乐,人亦乐其乐;忧人之忧,人亦忧其忧。

——白居易《策林》11、孝在于质实,不在于饰貌。

——桓宽《盐铁论·孝养》12、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范仲淹《岳阳楼记》13、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

——《论语·宪问》14、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麦孟华《论中国之存亡决定于今日》15、志小则易足,易足则无由进。

——张载《经学理窟·学大原下》16、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

——李商隐《咏史》17、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论语·为政》18、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孟郊《游子吟》19、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论语·颜渊》20、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后汉书》21、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则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论语·述而》22、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论语·秦伯》23、人不可以无耻,无耻之耻,无耻矣。

——《孟子·尽心上》24、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老子》25、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增广贤文》26、海不辞水,故能成其大;山不辞土石,故能成其高。

关于传统的名言10篇

关于传统的名言10篇

关于传统的名言10篇关于传统的名言11、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老子》第三十三章2、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司马迁《报任安书》3、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周易乾象》4、一诺千金。

《史记季布栾布列传》5、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曹操《龟虽寿》6、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孟子尽心上》7、能胜强敌者,先自胜者也。

《商君书画策》8、轻诺必寡信。

《老子》第63章轻易向别人承诺的人一定很少讲信用。

9、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

李世民《赐萧》10、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周敦颐《爱莲说》11、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南西北风。

郑燮12、不为穷变节,不为贱易志。

桓宽《盐铁论地广》13、以修身自强,则名配尧禹。

《荀子修身》14、宁可玉碎,不能瓦全。

《北齐书元景安列传》15、言必信,行必果。

《论语子路》果:果断16、失信不立。

《左传襄公二十二年》17、眼前多少难甘事,自古男儿当自强。

李咸用《送人》18、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

刘禹锡《酬乐天咏老见示》19、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论语学而》20、粉身碎骨浑不怕,留得清白在人间。

于谦《石灰吟》21、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

《孟子告子下》22、时穷节乃见,一一垂丹青。

文天祥《正气歌》23、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李清照《乌江》24、不怨天,不尤人。

《论语宪问》25、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26、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论语为政》可:可以立身处世。

27、民无信不立。

《论语颜渊》28、修辞立其诚。

《周易乾文言》言语应该建立在诚信的基础上。

29、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屈原《离骚》30、名节重泰山,利欲轻鸿毛。

于谦《无题》31、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朱熹《答巩仲至》32、不精不诚,不能动人。

《庄子鱼父》33、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

34、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中国传统文化 名言金句

中国传统文化 名言金句

中国传统文化名言金句1. 以德立身,以德行事。

2.君子行不言,言则必行。

3.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4.仁者爱人,智者爱物。

5.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6.差以毫厘,失之千里。

7.男怕入错行,女怕嫁错郎。

8.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9.知错能改,善莫大焉。

10.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11.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

12.知足者常乐。

13.不经一番寒彻骨,哪得梅花扑鼻香。

14.青山不改绿水长流,人生何处不相逢。

15.宁做鸡头,不做凤尾。

16.水滴石穿,绳锯木断。

17.强龙难压地头蛇。

18.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

19.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20.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欲脱贫先读书。

21.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22.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23.观今夜天象,知天下大事。

24.用户至上,用心服务。

25.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26.世上的不公正,就是我没有做的好。

27.和气生财,和谐发展。

28.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29.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30.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31.心有所畏者,人有所不敢为。

32.不怕虎一般的敌人,只怕猪一样的队友。

33.踏石留印,抓铁有痕。

34.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35.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36.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

37.万事开头难,凡事有始终。

38.人不知,不怪其过;人知而不改,可谓知过能改。

39.眼见为实,耳听为虚。

40.画龙点睛,点到为止。

41.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42.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

43.机会只对进取有准备的人开放。

44.心怀梦想,向着目标前进。

45.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46.实事求是,脚踏实地。

47.知行合一,言行一致。

48.养兵千日,用兵一时。

49.失败是成功之母。

50.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51.坚持就是胜利。

52.不经风雨,怎能见彩虹?53.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名言

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名言

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名言1、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道德经》大意:最高的善像水那样,水善于帮助万物而不与万物相争。

2、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

——《道德经》大意:狂风刮不了一早上,暴雨下不了一整天。

3、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

大意:消磨它的锋锐,解除它的纷扰,调和它的光辉,混同于尘垢。

4、虚而不屈,动而愈出。

多闻数穷,不若守中。

大意:如果不能守虚处静,而以多闻博识自许,进而有为多言,那很快就会导致穷败。

不如处虚守静,而无为不言,能够取得成功。

5、致虚极,守静笃。

万物并作,吾以观复。

——《道德经》大意:使心灵达到虚的极致,坚守住静的妙境,就能从万物的变化中看到大道的存在。

6、见素抱朴,少私寡欲。

——《道德经》大意:保持本质淳朴无华,减少私心贪欲。

7、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道德经》大意:不显示自己,不自以为是,因而更显耀突出;不夸耀自己,因而有功绩;不自以为贤能,因而受到尊重;只有那不与人相争的,世界上没有人能和他相争。

8、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道德经》大意:能够了解他人的人是有智慧的,能够了解自己的人是高明的。

能够战胜他人的人是有力量的,能够战胜自我的人是真正的强者。

9、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道德经》大意:人取法地,地取法天,天取法道,道纯任自然。

10、重为轻根,静为躁君……轻则失根,躁则失君。

——《道德经》大意:厚重是轻率的根本,静定是躁动的主宰……轻率就会失去根本,急躁就会丧失主导。

11、将欲歙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夺之,必固与之。

——《道德经》大意:想要关闭它,就要先扩张它;想要削弱它,就要先强化它;想要废除它,就要先兴旺它;想要夺取一些东西,就要先给予一些东西。

12、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

——《道德经》大意:最方正的东西看不到它的棱角,越贵重的器具做成的越慢,最大的声音听不到声音,最大的形象没有形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传统的名言
1、俭节则昌,淫佚则亡。

——《墨子·辞过》
2、孝在于质实,不在于饰貌。

——桓宽《盐铁论·孝养》
3、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屈原《卜居》
4、源洁则流清,形端则影直。

——王勃《上刘右相书》
5、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荀子·劝学》
6、非其有而取之,非义也。

——《孟子·尽心上》
7、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

——《左传·庄公二十四年》
8、义以生利,利以丰民。

——《国语·晋语》
9、笃信好学,守死善道。

——《论语·泰伯》
10、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论语·子路》
11、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论语·卫灵公》
12、士虽有学,而行为本焉。

——《墨子·修身》
13、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

——《孟子》
14、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

——《荀子·修身》
15、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学而》
16、过而不能知,是不智也;知而不能改,是不勇也。

——李觏《易论第九》
17、不蔽人之善,不言人之恶。

——《战国策·魏策》
18、苟利国家,不求富贵。

——《礼记·儒行》
19、不精不诚,不能动人。

——《庄子·鱼父》
20、丈夫志四海,万里犹比邻。

——曹植《赠白马王彪》
21、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论语·卫灵公》
22、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

——《老子》
23、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老子》
24、才以用而日生,思以引而不竭。

——王夫之《周易外传》
25、乐以天下,忧以天下。

——《孟子·梁惠王下》
26、见善则迁,见过则改。

——《周易》
27、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

——《大戴礼记·子张问入官》
28、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曹植《白马篇》
29、知足不辱,知止不殆。

——《老子》
30、公家之利,知无不为,忠也。

——《左传·僖公九年》
31、千丈之堤,以蝼蚁之穴溃。

——《韩非子·喻老》
32、圣人择可言而后言,择可行而后行。

——《管子·形势解》
33、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增广贤文》
34、终日乾乾,与时偕行。

——《周易·乾·文言》
35、善言古者必有节于今,善言天者必有证于人。

——《荀子·性恶》
36、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屈原《离骚》
37、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论语·公冶长》
38、为善则预,为恶则去。

——颜之推《颜氏家训·有事》
39、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荀子·劝学》
40、惟仁者能好人,能恶人。

——《论语·里仁》
41、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论语·八佾》
42、事父母,能竭其力。

——《论语·学而》
43、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论语·述而》
44、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

——李商隐《咏史》
45、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论语·里仁》
46、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老子》
47、亲仁善邻,国之宝也。

——《左传·隐公六年》
48、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杜甫《望岳》
49、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论语·子罕》
50、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

——苏轼《晁错论》
51、宁可玉碎,不能瓦全。

——《北齐书·元景安列传》
52、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汉乐府古辞《长歌行》
53、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

——《孟子·离娄上》
54、海不辞水,故能成其大;山不辞土石,故能成其高。

——《管子》
55、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礼记·大学》
56、以家为家,以乡为乡,以国为国,以天下为天下。

——《管子·牧民》
57、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论语·秦伯》
58、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荀子·劝学》
59、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李白
60、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孟子·滕文公下》
61、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论语·为政》
62、无羞恶之心,非人也。

——《孟子·公孙丑上》
63、以公灭私,民其允怀。

——《尚书·周官》
64、上有好者,下必有甚焉者矣。

——《孟子·滕文公上》
65、人不可以无耻,无耻之耻,无耻矣。

——《孟子·尽心上》
66、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论语·子路》
67、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

——《孟子·告子下》
68、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诗经·小雅》
69、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屈原《离骚》
70、哀哀父母,生我劬劳。

——《诗经·小雅·蓼莪》
71、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

——《礼记·中庸》
72、善学者,假人之长以补己之短。

——《吕氏春秋·用众》
73、民生在勤,勤则不匮。

——《左传·宣公十二年》
74、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新五代史·伶官传序》
75、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则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论语·述而》
76、二人同心,其利断金。

——《周易·系辞上》
77、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三国志》
78、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司马迁《报任安书》
79、朝闻道,夕死可矣。

——《论语·里仁》
80、不为穷变节,不为贱易志。

——桓宽《盐铁论·地广》
81、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王之涣《登鹳雀楼》
82、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论语·述而》
83、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周易·乾·象》
84、业精于勤,荒于嬉。

——韩愈《进学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