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东北及大连的历史变迁

合集下载

近代东北及大连的历史变迁

近代东北及大连的历史变迁

2008-10-8
2
一 、东北地区历史概述
2008-10-4
2
(一)东北地区简要概况
东北人口:东北全境人口 东北人口:东北全境人口2007年,1.203058亿(含内 年 亿 蒙东部) 蒙东部) 地理及气候:东北地域广阔,气候类型多样。 地理及气候:东北地域广阔,气候类型多样。冬季长 达半年以上,雨量集中于夏季。森林的覆盖率大。 达半年以上,雨量集中于夏季。森林的覆盖率大。 自然资源: 自然资源:煤矿 淡水及海水鱼类 石油 金刚石 金矿 森林资源
2008-10-9 2
(三)中东铁路与东北的主要城市
沈 阳
沈阳故宫
2008-10-4
2
(三)中东铁路与东北的主要城市
满洲里——中国最大陆路口岸,满洲里口岸地处亚欧第 中国最大陆路口岸, 满洲里 中国最大陆路口岸 一大陆桥的交通要冲, 一大陆桥的交通要冲,是中国东北地区及环渤海港口通 往俄罗斯等独联体国家和欧洲的最便捷、最经济、最重 往俄罗斯等独联体国家和欧洲的最便捷、最经济、 要的陆海联运大通道,承担着中俄贸易 要的陆海联运大通道,承担着中俄贸易60%以上的陆路 陆海联运大通道 以上的陆路 运输任务。 运输任务。
2008-10-8
2
中国东北地图
2008-9-30
2
一、东北地区历史概述
(三)中东铁路与东北的主要城市
哈尔滨——黑龙江省省会,全省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 哈尔滨——黑龙江省省会,全省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 ——黑龙江省省会 北国冰城,号称“东方莫斯科”“东方小巴黎” 旅游业发达。 北国冰城,号称“东方莫斯科”“东方小巴黎”,旅游业发达。 ”“东方小巴黎 市区人口475.5万人 市区人口 万人 从中国封建社会晚期一个边远地区的小渔村, 1898年由沙皇俄国 从中国封建社会晚期一个边远地区的小渔村, 1898年由沙皇俄国 在中国东北修筑中东铁路而兴建的一座新型城市。 在中国东北修筑中东铁路而兴建的一座新型城市。特殊的历史背 景使俄罗斯、西方和中国传统建筑文化在哈尔滨温和碰撞, 景使俄罗斯、西方和中国传统建筑文化在哈尔滨温和碰撞,整合 形成独具特色的城市建筑文化。哈尔滨的市花是丁香花。 形成独具特色的城市建筑文化。哈尔滨的市花是丁香花。 丁香花 哈尔滨还是世界冰雪文化发源地之一,亚布力高山滑雪、 哈尔滨还是世界冰雪文化发源地之一,亚布力高山滑雪、兆麟公 园冰灯游园会、雪雕、冰雪游乐在国内外享有盛誉。 园冰灯游园会、雪雕、冰雪游乐在国内外享有盛誉。

东北举足轻重的地理位置及复杂多变的历史传统

东北举足轻重的地理位置及复杂多变的历史传统

东北举足轻重的地理位置及复杂多变的历史传统东北地区地形图东北地区,幅员辽阔,南起旅顺大连,北至漠河,东起混同江,西至贝而斯池,约有一百二十万平方公里之广大土地。

东北自然资源得天独厚,举凡煤、铁、金沙、银矿、镁土产量或藏量,莫不富甲全国,石油、水力电源,均极丰沛,又因气候雨量适当,农业发达、牧畜鼎盛,是中国自然条件最优厚的一个区域,因有“中国的生命线”之称。

自“九一八”事变日本占领东北后,处心积虑,发展东北重工业,以做为侵略中国及亚洲的基础。

战后据东北经济委员会主任委员张嘉璈调查的报告,德、日败亡,中国东北在当时继美、苏、英之后,列为世界上第四大工业区。

战后东北国际地位之重要,由此可见。

东北又因地理位置居于中国边防要冲,绵长的边界与外蒙、苏俄远东部份、及朝鲜半岛毗连,隔海与日本对峙,地缘政治异常复杂。

以中俄边界为例,西起满洲里东至图门江口,苏俄在远东地区领土,对我东北形成一大弧形包围圈。

赤塔、海兰泡、伯力、海参崴,乃俄国包围东北四大军略据点。

以军事观点来说,苏俄领土处于外线,我国东北则处于内线。

苏俄军队入侵东北,甚为便捷,抗战末期,日本投降前夕,俄军对日宣战即从各军事据点一齐发动,长驱直入东北,日军穷于应付,数日内即遭击溃。

东北为华北的自然屏障,彼此唇齿相依。

自古以来,中国中原王朝的政府,对于东北(古辽东)的边防问题,莫不投以最大关注。

由秦汉至隋唐,经略辽东,一直是中原王朝政府军事、政治、以及外交上的优先考虑。

隋唐时期,隋炀帝、唐太宗且先后率大军御驾亲征高丽,可见得中国皇帝对辽东地区新兴民族的威胁,是如何的敏感。

十二世纪,女真族兴起于东北的中北部,建立金王朝,一举南下入侵中原而灭北宋,统治中国北部一百多年。

有明一代,东北边害,仍旧是朝廷的心腹大患,明太祖朱元璋甫一开国便遣二十万大军出师东北,征服辽东。

可是至十七世纪,女真族的后代再度崛起,乘晚明政府积弱腐败,中原动乱,大举入关,消灭了朱明王朝,建立大清帝国,统治中国达二百六十七年之久。

大连历史简介

大连历史简介

© Jun Mitsui & Associates Inc. Architects. All rights reserved.
休养动乱
新中国成立后,经过三年国民经济恢复和第一个五年计划建设,全国的经济形势日新月异,大连市的情况也有所 好转。 但是,后来开始的“文革”使社会陷于动乱。
新中国成立后,经过三年国民经济恢复和第一个五年计划建设,全国的经 济形势日新月异,大连市的情况也有所好转。从1957年起开始了新城市规 划的编制,于1958年完成,称为“58规划”,这是建国以来第一部大连城 市总体规划。当时,市区建成区面积70平方公里,人口80万人,城市经济 的主导产业是以机械、化工为主的重工业和以海港、铁路为媒介的运输业。 “58规划”的指导思想是城市要为工农业生产服务,为国防服务,为劳动 人民服务。据此,确定城市性质为以机械、化工为中心的工业城市,城市 用地规模102平方公里,人口规模130万人。规划重点安排工业用地,设了 10个工业区;对城市道路系统、市政设施、绿化、居住、医疗卫生、疗养 区、商业服务、旧区改造等内容也做了规划安排。
日本帝国主义在大连长达40年的殖民统 治中,肆无忌惮地进行经济掠夺、政治压 迫、思想奴化,使大连人民饱受奴役剥削 之苦难。不论侵略者怎样粉饰,日本殖民 统治下的大连不是什么“王道乐土”,而 是其全面侵华战争的“桥头堡”、“策源 地”和军需供应地。 大连光复,苏联红色铁流为大连揭开了新 的时代序幕。
大连光复,光复后,大连港经过恢复 和 多次大规模的改建、扩、新建,已经成为 拥有门类齐全、设备先进的现 代化综合 性海港。
南山一带
天津街
星海沙滩
© Jun Mitsui & Associates Inc. Architects. All rights reserved.

大连旧影(2)——城市建设篇

大连旧影(2)——城市建设篇

大连旧影(2)——城市建设篇2019-09-14 20:00一百年前,在辽东半岛的最南端,有一个叫"青泥洼"的小渔村。

1894年,日本侵占辽东半岛,实行军事统治。

1896年,清军重新接收金州和旅顺。

1898年,沙俄取代日本侵占大连。

1899年,在今大连地区设关东省,又称关东州。

同年7 月,沙俄将青泥洼改为达里尼特市。

1904年2月,日俄战争爆发,1905年9月,战败的俄军将旅顺和大连的租借权转让给日本。

大连地区变为日本殖民地。

沙俄侵占旅大时期,关东州租借地(含违约扩展部分)面积3200平方公里,日本侵占大连地区后又扩展至总面积3426平方里。

城市建设篇1860年大连全景。

1903年大连的冬天。

沙俄统治时期的大连市街。

1903年的市区北郊。

日俄战争后的市区一瞥。

1911年的市区西南郊。

1916年的大连市区局部(今中山广场东北区域)。

大连街景。

大连街景。

大连税关及山县通(今中山区人民路)。

30年代的市区东南郊(今老虎滩一带)。

1934年大连市区(今昆明街一带)。

日本桥:位于长大铁路东端,市中心区域北部。

1899年兴建,初为木结构桥,俄国街木桥。

日俄战争后,日本殖民当局于1907年开始将其改为钢筋混凝土结构,1908年3月完工,称日本桥,大连解放后改称为胜利桥。

该桥长106米,宽22米。

该桥曾于20世纪80年代再次扩修,桥两旁各加一人行通道。

日本桥(今胜利桥)。

日本桥(今胜利桥)一隅。

港湾桥:位于大连港客运站南,为钢筋混凝土结构。

1928年12月建成。

常盘通(今青泥洼桥)街景。

常盘通(今青泥洼桥)街景。

北沙河口。

达里尼行政街(今西岗区团结街)。

图中远景楼房为当时的达里尼市政厅办公楼(大连解放后曾被用作大连自然博物馆馆舍)。

俄罗斯街,位于今胜利桥北,上海路北段。

1904年的俄罗斯街入口。

俄罗斯街一瞥。

1905年日本占领大连初期的浪速町(今中山区天津街)。

20世纪30年代的浪速町(今中山区天津街)。

近代东北移民历史

近代东北移民历史

东北的历史就是200年左右的移民史,明朝以前的东北大概只到现在的辽阳。

满清入关时,满族总人口不足二十万,能打仗的不过七万人。

而明朝有两亿人,由于李自成以及袁崇换的冤案,离间了很大一部分汉人,张献忠在四川杀人如麻,当地百姓更是自发的帮助满清灭了张氏。

可见满清入主中原,主要是汉人的功劳,否则,就是他人口再涨十倍也无法征服大明。

抗击满清主要是在辽东和长江中下游。

当年袁崇换实施“以辽土养辽人,以辽人保辽土”策略,训练“关宁铁骑”,屡挫满清,宁远(今辽宁兴城)一仗,奴尔哈赤三千铁钾军全军覆没,并为此送了命,而宁远城内参战的竟有70%是百姓。

可见从明朝开始,戍边的移民已经对国防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满清政府为了防止东北进一步汉化,阻止向东北大量移民。

真正的移民开始于清末民明初,这一点北洋政府尤其是张氏父子(张作霖、张学良)功不可没。

到20年代中期,张氏父子实行“整军精武,励精图治”的政策,开矿山、修铁路、建银行、办学校,在北满(黑龙江)积极屯军垦(东北军垦的经验被毛泽东全盘吸收了),只用了10年时间,东北的经济在中国举足轻重,铁路85%国有化,电信设备98%国有化,而此时中国大江南北从北京到南京,从上海到广州铁路和电信设备95%都控制在洋人手里,象样的民族工业极其有限。

东北大学教授的工资是北大的六倍,约3000现大洋,超过总统段其瑞,1927年可以生产马达(引进当时最先进的北欧的设备),1930年亚洲第一部带空调的火车在大连诞生。

所有这些成就令国人羡慕,国父孙中山曾深刻地检讨过:“搞三民主义这么些年,民生竟还不如东北的张氏父子”。

很多人说东北的繁荣是日本人的功劳,其实这太高看日本人了,1929年,日本人也承认,不用半年,满铁的股份就会全部落入中国人手里,而当时苏联经营的中东铁路,更是苟延残喘,也正是因此才引发了30年的“中东路事件”,张学良急于收回中东铁路而酿成军事冲突。

九一八以前,日本在东北的投资很少,唯一的“投资”是军事上的,但后来又发现被张作霖欺骗而反目成仇。

东北人谨记--东北历史!!!

东北人谨记--东北历史!!!

东北人谨记--东北历史!!!(来到东北,当然关心东北的历史。

古代的东北人口稀少,民族变迁大,缺乏文字史料,现在许多研究古代东北的史料都是从汉政权的史料中寻找记录,不够完整。

近代东北由于在很短的历史时期内大量的移民,使得东北的人口结构和社会文化发生了太大的变化,对历史文化的继承也出现了断裂。

在网上找到一篇介绍东北近代史的文章,非常高兴,略作删节,以飨读者。

因受博克字数限制,将其分成几篇发表,小标题是编者所加。

该文观点不代表本人。

)一、200年的移民史东北的历史就是200年左右的移民史,明朝以前的东北大概只到现在的辽阳。

满清入关时,满族总人口不足二十万,能打仗的不过七万人。

而明朝有两亿人,由于李自成以及袁崇换的冤案,离间了很大一部分汉人,张献忠在四川杀人如麻,当地百姓更是自发的帮助满清灭了张氏。

可见满清入主中原,主要是汉人的功劳,否则,就是他人口再涨十倍也无法征服大明。

抗击满清主要是在辽东和长江中下游。

当年袁崇换实施“以辽土养辽人,以辽人保辽土”策略,训练“关宁铁骑”,屡挫满清,宁远(今辽宁兴城)一仗,奴尔哈赤三千铁甲军全军覆没,并为此送了命,而宁远城内参战的竟有70%是百姓。

可见从明朝开始,戍边的移民已经对国防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满清政府为了防止东北进一步汉化,阻止向东北大量移民。

真正的移民开始于清末民明初,这一点北洋政府尤其是张氏父子(张作霖、张学良)功不可没。

到20年代中期,张氏父子实行“整军精武,励精图治”的政策,开矿山、修铁路、建银行、办学校,在北满(黑龙江)积极屯军垦(东北军垦的经验被毛泽东全盘吸收了),只用了10年时间,东北的经济在中国举足轻重,铁路85%国有化,电信设备98%国有化,而此时中国大江南北从北京到南京,从上海到广州铁路和电信设备95%都控制在洋人手里,象样的民族工业极其有限。

东北大学教授的工资是北大的六倍,约3000现大洋,超过总统段其瑞,1927年可以生产马达(引进当时最先进的北欧的设备),1930年亚洲第一部带空调的火车在大连诞生。

大连文化

大连文化

大连文化大连概况:大连,别称滨城,旧名达里尼、青泥洼。

位于辽东半岛南端,地处黄渤海之滨,背依中国东北腹地,与山东半岛隔海相望。

是中国东部沿海重要的经济、贸易、港口、工业、旅游城市。

大连历史悠久,早在6000年前,祖先就开发了大连,1899年开始称大连。

第一次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军对大连地区进行了侵扰。

作为甲午战争和日俄战争的主要战场,大连在近代史上曾遭受两次大的战争劫,沦为俄、日殖民地近半个世纪。

大连环境绝佳,气候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有“东北之窗”“北方明珠”“浪漫之都”之称,是中国东北对外开放的窗口和最大的港口城市;先后获得国际花园城市、中国最佳旅游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等荣誉。

大连是世界经济论坛(WEF)夏季达沃斯的常驻举办城市,拥有中国最大的农产品期货交易所,全球第二大大豆期货市场:大连商品交易所。

2014年6月,中国第十个国家级新区大连金普新区正式设立。

大连文化特点:(闯关东、日俄文化、地域文化)一、闯关东如果说清政府于19世纪开埠造就了当时的移民城市上海,改革开放造就了移民城市深圳,闯关东造就代表的移民城市则是大连。

大连在闯关东浪潮中拥有其特殊性:1.人口组成得到极大的改变,其程度在东北的各城市中是数一数二的。

闯关东之前,大连人口仅20万人左右,而闯关东之后,大连人口增加了几倍。

2.山东后裔的比例很高,这一比例也远远高于其他的东北城市,截止到1990年(全国第四次人口普查),山东人后裔的比例约占大连总人口的60%左右。

3.大连是在闯关东之后,唯一的一个被改变了口音的城市,大连话又称为胶辽官话,或者莱语。

这是因为大量的烟台、威海移民进入大连,以聚集地的形式居住和工作,因此而形成的特征语言。

其他东北城市由于河北话和东北话差别较小,以及部分地区移民较少(如吉林地区)等原因,因此原地方语言没有被改变。

4.大连文化被极大的改变,例如当下的饮食文化,大连菜是完全基于鲁菜中胶东菜系,再加上东北菜和闽菜(当时有少量福建人也移民到了大连)而形成。

大连为什么没落?

大连为什么没落?

大连的没落是东北没落的一个映射,当然有很多因素导致东北的落末,但我觉得人口问题是很大的原因。

东北的面积非常大,这么大的面积就一亿多点人口,一个辽宁省人口不过四千多万,另外老龄化现象非常严重,整个中国都搞计划生育,其实只有东北把计划生育落实的这么好,其实在江苏安徽湖南等南方地区,一个家庭有两三个孩子非常正常,但东北普遍一个孩子。

三十年前搞计划生育,对东北完成的后果就是现在东北二十多岁,成为整个社会劳动力最为中坚的的比例太少。

没有人口,自然发展不上去。

人口是个很大,很大,很大的问题。

别说东北人口外流啥的,说什么人口外流没用,经济落后的地区都有着现象,比如河南,安徽,湖北,他们人口外出比例可比东北多多了。

所以人口外流是表面问题,根本问题还是人少,再说郑州,人家河南一个省人口就有一个亿,你看国家稍微扶持扶持,给点政策,以前郑州那么破,你看郑州这十年发展多快,。

关键还是人口嘛,人家除去外出打工那两千万人口还剩八千万,就问你怕不怕?哈哈哈再说大连,整个大连常住人口不过七百万,才七百万,才七百万。

这么点人口怎么搞经济,如何能gdp跟东皖佛山宁波等有大量人口后备基数的地方比经济呢?整个广东户籍人口就有一个亿,另外有非常大的外来人口,一个深圳和广州常住人口加起来就有四千多万。

话说回来,其实大连的人均gdp非常高,就放在现在还是很高,别看南方那么多城市gd p过万亿,但南方比大连人均gdp高的其实也没几个。

好消息现在二胎政策全面放开,整个辽宁省的新生儿数量增速很快。

另外我觉得大连人一定有信心。

不要觉得总量上不行,就觉得大连不行了,我们大连不一定要走体量大的路,咱们走不了量可以走质,走小而精的道路,。

我觉得这是中短期大连的小发展方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东北拥有世界三大黄金玉米带的吉林黄金玉米带,玉米产量巨大。 大豆,水稻,高粱,玉米不是在数量上居首,就是在产量上全国 第一。
2008-10-4
2
(一)东北地区简要概况
东北第一商业街——沈阳中街 东北最具有异国风情的商业街——哈尔滨中央大街 东北现代都市潮流和时尚的领军者——大连天津街 东北曾经的亚洲第一大街——长春人民大街(1996年
现长春日本建筑很多。
2008-10-9
2
(三)中东铁路与东北的主要城市
长春
2008-10-4
2
(三)中东铁路与东北的主要城市
长春
长春南湖
2008-10-4
2
(三)中东铁路与东北的主要城市
沈 阳——共和国长子,中国重工业之都,东北地区最大 的城市,是东北地区的政治、经济、商业、军事中心。 沈阳的市花是玫瑰 。沈阳高校多27所。
从法律上肯定了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流域包括库页岛在内的广大地区 都是中国的领土。中俄《尼布楚条约》是一个平等条约。
2008-10-8
2
一 、东北地区历史概述
2008-10-4
2
(一)东北地区简要概况
东北人口:东北全境人口2007年,1.203058亿(含内 蒙东部)
地理及气候:东北地域广阔,气候类型多样。冬季长 达半年以上,雨量集中于夏季。森林的覆盖率大。
《中俄密约》使沙俄得以控制中国东北地区北部,为进一步侵占 旅顺和大连埋下了伏笔。
2008-10-8
2
中国东北地图
2008-9-30
2
一、东北地区历史概述
(三)中东铁路与东北的主要城市
哈尔滨——黑龙江省省会,全省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 北国冰城,号称“东方莫斯科”“东方小巴黎”,旅游业发达。 市区人口475.5万人
2008-10-5
2
(一)东北地区简要概况
东北农业:东北的经济作物为春麦、大豆、马铃薯、玉米、甜菜、 高粱,其农作物分布有细微的区域差异,北部盛产大豆、甜菜、 大米等,中部则盛产高粱、小米、棉、花生等,南部则盛产温带 水果、玉米、棉花等,
大连地区盛产苹果、梨、桃等水果,沿海地区盛产海参、鲍鱼、 牡蛎、对虾及各种鱼类。
自然资源:煤矿 石油 金刚石 金矿 森林资源 淡水及海水鱼类
2008-10-8
2
(一)东北地区简要概况
东北工业:东北地区的重工业在三十年代开始建成完 整的工业体系,成为东北亚最先进的工业基地。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由于原有的工业基础和紧 邻苏联的关系,许多重工业建设项目也都被安排在东 北。 东北一度占有中国90%重工业基地。
从中国封建社会晚期一个边远地区的小渔村, 1898年由沙皇俄国 在中国东北修筑中东铁路而兴建的一座新型城市。特殊的历史背 景使俄罗斯、西方和中国传统建筑文化在哈尔滨温和碰撞,整合 形成独具特色的城市建筑文化。哈尔滨的市花是丁香花。
哈尔滨还是世界冰雪文化发源地之一,亚布力高山滑雪、兆麟公 园冰灯游园会、雪雕、冰雪游乐在国内外享有盛誉。
沈阳是辽宁省省会,沈阳市政治、军事、金融、外交机 构林立,(美、俄、朝、日、韩、法等六国总领事馆。) 市区人口500余万。
沈阳是闻名遐迩的历史文化名城。沈阳故宫是除北京故 宫外我国仅存的一座皇宫建筑群,是努尔哈赤和皇太极 营造和使用的宫殿。
长春的工业、农业、科技产业在全国都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是一 座东北核心城市。市区居住人口为250.5万。长春的市花是君子兰。
1896年帝俄侵入东北,在长春城建起俄国人居住区。1906年日本控 制长春。1932年3月1日,日本扶持清朝末代皇帝溥仪,成为傀儡政 权——“满洲帝国”,将长春定为“国都”,改名“新京”,成为 日本统治东北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中心。至1944年市区面积 为80平方公里,人口达121.7万人。
近代东北及大连的历史变迁
一、东北地区历史概述 二、大连的自然环境 三、俄占领时期的大连(1899—1905) 四、日本统治时期的大连(1905—1945) 五、苏军接管大连(1945—1955) 六、今天大连的城市风格
2008-10-8
2
一 、东北地区历史概述
(一)东北地区简要概况
东北,古称辽东、关东、关外、满洲,是中国 东北方向国土的统称。土地面积为145万平方 公里,占全国国土面积的13%,人口1.2亿, 占全国总人口的9.18%,是我国东北边疆地区 经济实力雄厚的大经济区域,在全国经济发展 中占有重要地位。
2008-10-8
2
(二)中日甲午战争中国战败,俄国势力进入东北
《中俄密约》允许俄国修筑东清铁路。东清铁路是从俄国赤塔经 中国满洲里、哈尔滨、绥芬河到达俄国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参崴) 的西伯利亚铁路在中国境内的一段,简称“中东铁路”。北部干 线(满洲里到绥芬河)和南满支线(宽城子至旅顺)全长约2500 多公里,恰如“T”字形,分布在中国东北广大地区。1903年7月 14日,东清铁路全线通车。
2008-10-8
2Leabharlann 一 、东北地区历史概述2008-10-4
2
(一)东北地区简要概况
清军入关后,在东北设置了盛京将军、宁古塔(吉林)将军和黑龙 江将军,在1907年,清廷裁撤盛京、宁古塔、黑龙江三将军,改 置奉天、吉林、黑龙江三省,设巡抚,并设东三省总督。
雅克萨战争结束。 1689年,清俄双方进行谈判,正式签订了《尼布楚条约》。条约
前称斯大林大街)
2008-10-4
2
一 、东北地区历史概述
(二)中日甲午战争中国战败,俄国势力进入东北
1840年鸦片战争打开了了中国大门,中国陷入长期的 巨大灾难之中。
甲午战争中清政府失败,被迫与日本签订丧权辱国的 《马关条约》,割让包括辽东半岛在内的大片领土给 日本。
三国干涉还辽后,清政府为对抗日本,加强了与沙俄 的联系。1896年6月3日,沙俄诱逼李鸿章在彼得堡签 订了中俄《中俄密约》。
2008-10-9
2
(三)中东铁路与东北的主要城市
哈尔滨
2008-10-9
哈尔滨索菲亚大教堂
2
(三)中东铁路与东北的主要城市
哈尔滨
2011-3-12
2
一、东北地区历史概述
(三)中东铁路与东北的主要城市
长 春——北国春城,东北地区天然地理中心,中国汽车城,电影 城,中国光学之都、农业之都,大学之城,森林城市和塞外春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