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城市形态及演变

合集下载

大连城市规划及文化特征探析——以日俄占据时期为例

大连城市规划及文化特征探析——以日俄占据时期为例

2019·12自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城市经济的不断发展,城市建设风潮席卷全国,在这一过程中,大连凭借其独特的城市广场建筑格局成为很多城市模仿借鉴的典范。

别具一格的城市格局,成为大连城市文化特征的最为外在和直接的体现。

追根溯源,探究近代大连城市形成和建设发展过程及其相关问题,对进一步认识城市文化发展的推动因素、凝聚城市文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大连自由商港的建设与发展大连因港立市,以港建市。

对于初期的大连而言,港口的作用决定了大连城市的性质和规模。

伴随着近代日俄对旅大地区的侵占,大连百年城市的发展历程就此开启。

1897年11月“巨野教案”事件发生,德国借此事端强占胶州湾,沙俄军队见此形势,以“中国政府对于德国在胶州的强硬行为深感惶恐,以求我们的保护。

因此,我们在北京很容易把占领大连湾解释为为我国舰队获取一个坚固的基地,以防备太平洋上在此发生对中国不利的事件”[1]为借口,趁机向清政府提出占领辽东半岛的诉求。

随后,在清政府默许下,沙俄舰队驶入旅顺口。

在此期间,沙俄政府加速实行租借辽东半岛计划。

次年3月,沙俄以协助清政府促使日本归还辽东半岛为由,强迫清政府签署《旅大租地条约》[2],侵占旅顺及大连等地区。

沙俄政府出于多重考虑,选址今大连地区作为自由贸易商港。

地理位置方面,旅大地区位于渤海咽喉之地,作为京津海上门户,战略意义十分重要;自然环境方面,旅大气候常年温和舒适,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港口终年不冻,对沙俄而言,拥有不冻港是其长久的夙愿,沙俄虽有东部海参崴(今符拉迪沃斯托克)港口,但其封冻期一年中有百余天,期间沙俄政府不得不租借日本港口长崎,这严重限制了其在太平洋地区的军事及对外贸易活动;历史因素方面,为保卫京津地区,清政府曾派遣李鸿章在大连训练北洋海军,修建炮台,因此旅大地区具有一定的军事建设基础。

除上述因素以外,沙俄欲将辽东不冻港与南满铁路形成海铁联运,从而联系东清铁路,连接西伯利亚大铁路,直通欧洲,打造贯通欧亚的海铁联动大动脉,实现沙俄控制远东的战略企图。

简短的介绍大连

简短的介绍大连

简短的介绍大连大连是中国辽宁省下辖的一个重要城市,位于辽东半岛的南部沿海地区,是中国东北地区的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之一。

大连拥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自然资源,被誉为中国的“北方明珠”。

大连的城市发展始于19世纪末,当时是俄罗斯帝国在东北亚的重要港口之一。

随着中国的开放和改革,大连逐渐崛起为中国的经济特区和对外开放窗口。

如今,大连已经发展成为中国重要的沿海城市之一,拥有现代化的城市设施和完善的基础设施。

大连的经济以制造业和服务业为主,尤以船舶制造、钢铁、石化、机械制造和金融等行业为支柱。

大连港是中国北方最大的港口之一,是中国重要的国际贸易和物流中心。

大连还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如温泉、海滨浴场和山水风景等。

这些资源为大连的旅游业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支持。

大连的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也备受瞩目。

市区内有许多现代化的高楼大厦、购物中心和娱乐场所,为居民和游客提供了丰富多样的休闲娱乐选择。

大连的城市环境整洁优美,公园和绿地遍布全市,给人一种宜居的感觉。

大连还拥有丰富的文化资源。

市内有许多著名的博物馆、艺术院校和表演场所,举办各种文化活动和艺术展览。

大连的文化活动丰富多样,包括音乐会、戏剧表演、舞蹈演出和电影展映等。

大连的教育和科研水平也相当发达。

市内有多所高校和科研机构,培养了大量的优秀人才。

大连理工大学、大连海事大学和东北财经大学等高校在国内外享有较高声誉。

大连的交通便利,有多个国内和国际航班。

大连还有发达的公共交通网络,包括地铁、公交和出租车等,方便市民和游客出行。

此外,大连还建有多个重要的铁路和公路枢纽,与中国其他城市和国际市场相连。

大连是一个充满活力和机遇的城市。

它的经济发展迅速,城市建设先进,文化资源丰富。

大连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们前来工作、生活和旅游。

大连城市介绍PPT

大连城市介绍PPT

PART 4
城市文化
复州皮影戏
复州皮影戏是在明朝万历年间(1573—1620),由陕 西来东北戍边的士兵传来的。复州皮影戏真正活跃和 盛行的时间是在清朝嘉庆年间(1796—1821),当时 河北一带“白莲教”盛行,有皮影艺人也参加“白莲教”, 被清政府诬为“悬灯匪”,并下令禁演皮影戏。
河北滦州皮影艺人1大量流入东北并进入辽南。复州皮 影戏就是在这种背景下产生和发展的,距今已有300 余年的历史。从1932年开始,复州皮影戏1停止了演 出,抗战胜利后,复州皮影戏恢复。全国解放后,瓦 房店地区的皮影非常活跃,最兴盛时,全县有皮影戏 班43个,在群众中影响较大的皮影艺人有20多位。
城市介绍PPT
PART 1
01


环 境
地理环境
CHENGSHIJIESHAO
PART 1
地理环境
地质特征
大连市位于华北板块东部,胶辽台隆之辽东半岛南端。境内有太古宙变质杂岩、早元古宇变质地层和晚元古宙 以来的沉积盖层(属华北地层区辽东分区旅大小区)以及各构造岩浆期的侵入岩和喷出岩等。其中太古宙变质 杂岩主要分布在新金县城子坦—金州区董家沟地区,主要有花岗质岩类和火山-沉积岩系组成的上壳岩。早元 古宇变质地层由辽河群榆树砬[lá]子群组成,主要分布于长山列岛和庄河县东、北部。
城市介绍PPT
大连城市介绍
大连市自新石器时代开始就成为连接中原地区和东北腹地、俄 罗斯远东地区、朝鲜半岛和日本列岛的交通枢纽,同时也居于 连接欧亚大草原东端与朝鲜半岛和日本列岛的东西交流的要冲, 使之成为东北亚文化交流的桥头堡。
城市介绍PPT

地 理
著 名
特 色
城 市

环 境

对大连殖民地历史住区的再认识

对大连殖民地历史住区的再认识

对大连殖民地历史住区的再认识【摘要】文章对大连殖民地时期的历史住区的发展演变历程和特色进行了解析,以期为城市建设提供参考。

【关键词】殖民地;历史住区;特色解析独有的城市发展轨迹,使得大连成为中西文化的交汇之地,产生了独具特色的大连城市建筑形态。

建筑是城市文化的重要载体,殖民者近半个世纪的殖民统治,为大连留下了大量居住建筑,长时期内主导着城市的意向形态,形成了许多带有异域风情的居住街区。

1 历史住区演变历程1899年大连开阜到1904年期间,沙俄在大连留下了161栋房屋。

1905年,日俄开战,俄国失败撤离后,日本人继续建设,至1945年日本投降时大连建成各类房屋建筑面积约600万平方米。

日本人走后留下大量居住建筑,这些住宅建筑精致,设施非常完善--水冲式厕所、电、煤气等一应俱全。

这些住宅主要集中在南山、高尔基路、解放路一带。

1946年后,随着日本侨民遣返完毕,翻身得解放的人民搬进新居,在政府的一再号召下,日本人留下的住宅终于被小心翼翼的市民占满了,居住环境大为改善。

改革开放,大连的城市建设突飞猛进,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

由于城市用地有限,大连的城市开发建设更侧于重旧城更新,大部分历史街区因为存在“形象破旧,居住质量差,基础设施不到位、安全隐患”等问题而遭到拆迁。

但是仍然有一些透过岁月的洗礼而留存下来。

2 历史住区特色解析2.1 街区特色2.1.1 街区选址与布局沙俄殖民时间较短,留存下来街区不多,以胜利桥北工程师大街和光辉巷地块为代表,这里滨临港口建设,地势平坦,交通便利。

沙俄战败以后,日本人40年的殖民统治建造了大量的住宅区,以南山、黑石礁为代表,街区自然环境优美,空间生动,留下依山就势令今天大家耳熟能详的“日本房”印象。

俄日住宅在局上的共同特点是平行道路布置,以开敞式、封闭式两种布置方式形成组团,2-3层的小住宅面街而建,入口相对而设,形成领域感很强的半公共空间,既便于交往,又具有防卫性。

开敞式的布置使住宅区的建筑密度较低,通风、采光条件较好,沙俄住宅一般沿区域周边自由布置;而日本住宅以平行布置居多。

城市并非树形

城市并非树形

读《城市并非树形》——大连城市形态结构演变及特征研究摘要:半网络结构城市具有树形结构的城市不具备的联系多样性和结构复杂性,因而,建立半网络结构的城市能更好的应对复杂多变的城市问题。

本文通过分析大连城市形态结构的演变历程,探讨大连城市半网络结构的特征,为大连以后城市建设及其它城市建设提供有益的借鉴与参考。

关键字:城市形态;城市结构;树状结构;半网络结构1 读《城市并非树形》美国城市设计学家亚历山大在《城市并非树形》一文中探讨了城市设计的方法,但其原则并不限于城市规划。

文章对多个著名城市设想方案进行了分析,认为每个城市都有它的形成过程,而这个过程的复杂性只能表现在城市形态结构的差异上。

亚历山大提倡基于新时代的开放民主互动体系进行城市思考,而不应基于简单线性的、个人中心的、个人权威主义的、封闭专制的落后思维系统进行城市设计和城市思考,来解决复杂而又多变的城市问题了。

亚历山大先分析了自然城市和人工城市的在形态上的差别,他认为自然城市是一种半网络结构,而人工城市则是一种简单线性的树状结构。

从数学上说树形结构是一种半网络结构的特例,而这里的“半网络结构”具体说是不属于树形结构的半网络结构。

树形结构的形成遵循了比半网络结构更为严格和更多的规则,缺乏半网络结构所具有的联系的多样性和结构的复杂性,因而,树形结构的城市在城市发展过程中更容易受到损伤,可以说复杂的城市结构更利于城市的发展。

在分析了一系列树形结构的城市乌托邦范式之后,亚历山大给出了树形结构城市更为清晰的缺陷:树形结构是以城市整体单元与其它单元联系的,从属于城市单元的个体单元(比城市街区小的单元,任何级别,比如人、一个商店、一个公司等等)在树形结构中都不能具有单独意志和自主的行动,这将城市结构简化成了军营结构。

因为现实中社会生活本身不是一种等级制的树状结构,所以树状结构的城市也是不真实的,优良的城市结构必须和社会生活产生对应关系。

亚历山大认为功能“交叠”在一定程度上的好的,在分析半网络结构和树状结构的城市结构实例中得出了二者的一些基本差别:树状结构通过限定边界来规划城市生活,而半网络结构则通过明确一个中心来组织城市生活,这时它的边界往往自然形成并且处于动态状态,这种结构是一种动态的、开放的结构,城市生活随时随地发生交叠。

中国大连近代_1898_1945_城市形态与建筑

中国大连近代_1898_1945_城市形态与建筑

大连城市美,其原因除了优越的自然条件外,重要的是百多年来人类智慧的创造,过去是,现在更是。

1898年至1945年大连城市的规划、建设,虽然是在沙俄、日本统治下进行的,建筑文化是外来的,但历史告诉我们劳动创造历史,人类文明属于全人类。

研究过去,更好地正视现在、发展未来。

一、城市初现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帝国主义列强在瓜分世界的同时,中国这片古老的土地也一块块地被蚕食着。

中日甲午战争后,中国割地赔款,丧失了辽东半岛给日本。

早有野心的沙俄帝国主义伙同德、法帝国主义采取“三国干涉”,迫使清政府签订《中俄密约》,并派军舰强占旅顺口、大连湾。

1898年清政府被迫又与沙俄签订《旅大租地续约》。

沙俄以不平等条约强占旅大,攫取港口修筑权和经营权,还取得了中东铁路的修筑权,从而实现了沙俄梦寐以求在黄海沿岸寻求不冻港,经欧亚大陆桥通向太平洋的野心。

帝国主义列强的入侵和掠夺,一方面把殖民地人民推进苦难的深渊,另一方面又把先进的西方城市建设的理念和成果搬了过来。

1898年8月,沙皇尼古拉二世,下令建设大连商港城市,指派有筑港经验的弗拉基米尔.萨哈罗夫工程师等负责大连商港城市的规划。

大连海港属于内湾形,它在天然地势掩护下,可防风浪,水深域阔,岸线曲折多变,是天然良港。

然而,城市建在何处,仍然是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开始的方案,定在柳树屯,但是此地港口有淤积变浅的趋势,又有季节性较强的南风,不利于船舶的停靠。

况且腹地狭窄,发展市区的余地太小。

1899年根据中东铁路公司副理事长格尔别兹工程师的建议,将原选定的港区改在青泥洼一带实施。

于是,沙俄强行征用东、西青泥洼、黑咀子、西港子等荒僻小村庄的土地。

萨哈罗夫从德国聘请了布拉里诺夫斯基、叶亨德尔两位建筑专家,开始了港李金林中国大连近代(1898-1945) 城市形态与建筑口和市区的总体规划和建设。

萨哈罗夫城市总体规划是大连城市建设有史以来第一个城市规划。

大连作为近代城市的形态便由此始建。

浅谈大连欧式古典建筑

浅谈大连欧式古典建筑

浅议大连欧式古典建筑摘要:从大连近代建筑历史入手,分析在特殊历史背景下大连城市发展中古典欧式建筑的产生及发展,并举例分析大连近代遗留欧式建筑和现代新建仿欧式建筑,反思欧式建筑在大连的生存与发展。

关键词:欧式古典建筑大连近代建筑大连现代欧式古典建筑1.大连欧式古典建筑历史起源首先应当了解的是大连近代历史,大连的城市建设历史没有中原那么悠久,大约有百余年的历史,从1898 年至1945 年,是大连城市建设的近代时期,建筑风格以殖民地时期的欧式风格为主。

1840年鸦片战争之后,帝国主义逐渐蚕食了中国这片古老的土地。

甲午战争之后,清政府被迫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沙俄和日本借不平等条约强占旅大,为他们推进太平洋的计划打开一个通道口。

列强的入侵和掠夺,在把殖民地人民带进水深火热的生活的同时,也带来了西方先进的城市建设和规划理念。

这个时期的俄国的建筑思潮主要为古典主义和折衷主义。

大连城市建设的第一个城市规划,大连作为近代城市的形态开篇之作是1898 年8 月,沙皇尼古拉二世下令建设的,他指派有筑港经验的弗拉基米尔.萨哈罗夫工程师等负责大连商港城市的规划。

他们参照了欧洲文艺复兴复兴时期的城市建设,规划了以中心广场和放射型道路组成的格局,由广场向四外辐射的支路,一般并不宽,但都具有较好的对景。

典型例子是在市中心规划的以沙皇名字命名的尼古拉耶天斯卡娅广场(现中山广场)。

人们站在广场顺路向远处望去,或是优美的建筑;或是美丽的山林:或是壮观的海景。

充分体现欧洲文艺复兴时期城市规划的传统手法。

俄国在数十年的统治中为大连欧式建筑风格奠定了基础。

1905年,日俄战争中,俄国失败,大连开始了长达四十年的日本殖民地统治时期。

日本将大连视为自己国家的城市,进行了许多建设活动,由于日本的建筑师多留洋归来,热衷于效仿欧美洋风,古典式,哥特式,文艺复兴式等欧式古典风格是主流,因此,大连这个时期的建筑,无论创作思想,还是建筑形态,大部分反映着西方古典复兴的思潮和防效欧美洋风的作法。

大连人文历史ppt课件

大连人文历史ppt课件
4
1945年9月,大连市职工总会筹委会组成。 10月,中共中央东北局派韩光同志到大连任市委 书记,组成了中共大连市委员会,并成立了大连 市政府。
1946年7月,改为旅大地委。 1949年至1966年大连地区进入了轰轰烈烈 的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国民经济迅速恢复和发展, 全国第一辆内燃机车、第一艘万吨巨轮、第一台 组合机床、第一桶航空煤油等都诞生在大连。 1966年至1976年经历了“文化大革命”; 国民经济遭受严重破坏。1976年之后进入社会主 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17
大连是浪漫之都
获得首批中国最佳旅游城市、卫生城市、文 明城市之一,并获得联合国“人居奖”和“全球
环境500佳”,还有国际“花园城市”称号。
18
19
大连西太平洋石油化 工有限公司
7
大连机车车辆有限公司内燃机车产量全国第一 大连重工·起重集团
8
大连机床集团
桑塔纳缸体生产线
捷达离合器生产线
大连瓦轴集团
特大型转盘轴承特大型精密轴承新生型产风线电。主轴高轴精承密。冶金轧机轴承
9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大连船舶重工国内最大的造船企业
10
中国华录集团定位于以信息产业为基础的新型文化
5
大连,是我国最开放的城市之一
1984年,国务院批准大连为沿海开放城市; 国务院批准兴办的第一个国家经济技术开发 区——大连经济技术开发区。
1985年,大连市被国务院确定为计划单列 市享有省级经济管理权限。
1992年,国务院批准建立东北唯一具有 “境内关外”特征的综合性自由贸易区—— 大连保税区。
2
1897年12月14日,俄国又派军舰占据了旅 顺口和大连湾,并强迫清政府签订《旅大租地条 约》,旅顺、大连遂成为俄国的租借地。 二、大连建市百年历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这一系列的变化均是在资本、劳动力和技术资源的作 用下,城市的内部生产关系得以激活进而产生的。
2、大连城市空间结构规划
建立“大大连”双城结构类型,即大连城市由大连主城区和 大连新市区组成。
主城区:中山区、西岗区、沙河口区、甘井子区和旅顺口区组成
新市区:金州区、开发区、保税区、出口加工区、“双D港”区,大 窑湾港区、金石滩
城市的本质特征就是大量的从事工业、交通、商 业等非农业生产活动人口的集中,以及形成政治、经 济、文化中心。
LOGO
中国城市形态演

变的历史过程

城 市
单核单中心时期

双中心发展时期
态的 演
大连城市空间 结构的演变
多中心发展时期

强核多中心组团时期
LOGO
商周:形成最早的城市,主要是作为政治权利的工具与象征

地,经济发展缓慢,建设大多出于军事战略的需求。
核 单
公元12世纪初,女真族建 立的金国出于陆上防卫需要,
中 建设金州,带动了大连地区经 金

济的繁荣。金州成为当时的中
州 古
时 期
心城市,从此揭开了大连地区 城
城市建设的历史,也形成了大
旧 貌
连城市以金州为中心,带动周 图
边生活聚集地发展的单核单中
心的城市结构模式雏形。
术开发区,1990年开发区基础设施相应配套,经济发展 速度位居全国开发区前茅。此时,大连市提出跳出老城、 发展新城的城市发展战略,以避免老城区产生城市问题。
团 大连明确了以大窑湾港区为依托建设新城区,并成为大
时 连经济的第二增长极。为促进新区的跨越式发展,缓解
期 产业用地紧张状况,2002年大连市将新城区的行政辖区
汇报人:丁申锐
2012年11月8日 LOGO
大 城市形态的内涵 连 城 市 大连城市形态的演变 形 态 结 大连城市形态结构 构功 能 城市空间发展模式 研 究
功能定位
LOGO
城市形态是一种复杂的经济文化现象和社会过程, 是城市社会、经济、文化的综合表现,是人类社会、 经济和自然三方面构成的复杂空间系统,它包含了城 市的空间形成、人类活动和土地利用的空间组织、城 市景观的描述等方面的内涵,它反映了过去和现在城 市文化、技术和社会行为的历史过程,在某种程度上 反映城市发展的实质。
城市规模、布局乃至城墙高度和道路宽度,均体现了严格的等级制度。城市与乡村因城墙而形成了严格的界限。
至明代后期:城市形态开始处于自发的经济因素和政治因素 的双重影响下发展,城市向外扩展,出现大量因工商业等经 济因素而兴起的城市。
城市功能不再局限于政治和军事,经济功能也日趋显著,城市形态开始按照自身经济发展的需要而发展。
从上述城市形态演变的历史分析可以清楚看出, 随着城市由小到大,功能由简单到复杂,其形态的变 化则具有向外扩展和内部重新组织的双重过程,并遵 循一定的规律。
大连地区拥有良好的生存环境和独特的地形地貌,6000
年前就已有人类居住,生产力达到了一定的水平。但由
于特殊的地理位置,这一地区是历代兵家必争的战略要
组 团
绿地组的绿色屏障相

分隔,充分营造了一个

“城依山建,山在城中,
城在花园中”的生态城
市风貌。
城市由内向外扩展,大多是沿交通干线 延伸,形成伸展轴,其伸展轴延伸的方向, 是城市扩展的最优方向,这是城市空间结构 的经济性要求所决定的。
普遍的伸展轴是以城市为中心,呈放射 状分布在城市四周,形成典型的“星状”形 态。
把旅顺作为海军要塞;同时为适
应当时世界贸易,采用海运的方
式,在大连湾选址开辟自由商港,
多 揭开了大连城市建设的历史,奠
多中 定了大连主城区发展的基础。
中心
此时由金州、旅顺、大连构
心发 发展
成的大连城市出现多中心模式, 各组团均在各自的影响范围内聚
时展时期
集经济规模,相互间联系十分紧 密。在对外交通方面,大连的城
扩大到金州区增加用地110km2,为新城区提供了更广
阔的发展空间。
现在,大连城市已
发展成为由主城区、新
城区、金州城区和旅顺 口区四个组团构成的组

团城市,城市结构为以

主城区为中心,新城区、

金州城区、旅顺口城区

为副城的强核多中心模

式,城市形态为“手掌 状”母子系的空间布局, 各组团间由山林、公园、
鸦片战争后:中国传统的城市形态模式受到西方文化的冲击、 激发与推进,从而缓慢地向近代工商业社会的城市形态过渡。
主要具有以下特点: (1)在沿海、沿江以及东北地区的大、中城市中形成了
一些以近代工业为主比较集中的工业区和工业地带, 使生产者和生产场所在空间上分离,改变了传统城市 中手工业、商业、居住空间合一的形态。 (2)城市内部出现了现代资本主义特征的商业街和新型 的市中心区。 (3)由于近代交通方式的出现,改善了城市可达性的条 件,使城市形态更为开放、灵活分散。
市经济功能显现强劲势头,并渐
渐对金州、旅顺起到了支配作用。
20C前80年,大连城市的发展一直与港口的兴衰息
息相关,城市形态以大连城区为中心,旅顺口区、金州
强 区为副中心的城市结构模式。


80年代后,改革开放的深入及沿海发展战略的实施,
中 1984年国家批准在大连马桥子选址建东北第一个经济技
心 组
城市形态扩展的周期性发展特征:由城 市形成→沿轴纵向发展→稳定→内向填充→ 再次沿轴纵向扩展→向更为复杂的形态发展 。
大 1、大连城市空间结构动态变化
连城



大连自身发展特点
2、大连城市空间
设想 结构规划
新城区发展潜力巨大
“两城”相互关系
1、大连城市空间结构动态变化
大连市正处于一个内部调整的循环阶段。
主城区内旧工业区传统产业需要更新,通过城市整体 产业的调整,实现产业的优化,同时带动第三产业的发展, 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提高经济收入,进而完善城市核心 区的综合功能。
新城区的高新技术产业已形成一定的规模,大量劳动 力不断涌入。一定的集聚客观上表明,新城区有条件逐步 演化成为主城区外围的另一核心区。
1878年,清政府出于

海防需要,建立了北洋舰队 ,在旅顺口修建军港作为基
中 地,开始了旅顺城市建设。
心 旅顺海港工程是19世纪具
发 有世界先进技术水平的工程
展 之一。而大连地区的城市结
时 期
构也逐渐由单中心向双中心 转变,金州和旅顺两地成为 地区经济发展的中心,其性
质仍是防卫性城镇。
1898年沙俄强占旅大地区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